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2024-06-11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精选6篇)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第1篇

论文: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民主党派的是否继续存在,处于何等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

这些重要的、科学的、精辟的论述,总结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成果和历史经验,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揭示了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指明了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是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它们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定位,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创造。不仅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世界政党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政治地位,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内在要求所决定。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统一,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广泛的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两大基本规定性,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属于人民的范畴,他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是人民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同时,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定位又是根据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确立的。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有着漫长的历史。民主党派的作用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协调关系,自我教育。

一、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成立的。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杰出人士参加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就是中共同各民主党派以及各界人士协商问题、调整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中国的政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形式,它既不是权力机关,也不同于西方的议会,而是具有浓厚的政治特色,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一种政治机构。在中国的大地上诞生的这一性质独特的政治机构,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政治智慧;从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到胡锦涛,执政党的政治领袖们越来越重视发挥政协的作用,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在不断提高。为了实现民主政治,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让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个界别的精英人士有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政见的地方。人民政协为之提供了最为宽松的协商国事的政治论坛。

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既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除了共产党以外,与一般行业、界别相比,民主党派显然是一种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假如没有民主党派的存在,假如民主党派不能代表它所代表的那个界别充分发表意见,那么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就会受到极大的削弱。民主党派只有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使其所代表的一部分群众的合法利益和要求得到充分的反映,使他们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才能多方面地加强党和政府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联系。胡锦涛总书记精辟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的性质决定的。

二、政协是各民主党派最重要的政治舞台

从当前来看,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来看,从胡锦涛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来看,政治民主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界人士尤其是新兴的阶层,必然要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所代表的阶层的利益提出诉求,并且表达对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愿望。那么,他们的要求、诉求用什么形式来表达?通过什么渠道、在什么地方表达?政协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政治舞台。

人民政协是我国唯一的由所有合法政党参加的并以本党派名义在其中活动的多党合作组织。人民政协如果没有民主党派参加,其地位和作用就会大大削弱;民主党派如果离开人民政协,其作用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团结合作的关系。周恩来同志在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人民政协是党派性的,是党派的联合”。在人民政协中,各民主党派以政党为参加单位,可以党派名义开展活动;可以党派名义在政协会议上进行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可以党派的名义开展调研视察、提出党派提案、开展民主监督。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就要进一步发挥好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积极、坦诚、友善的态度,切实搞好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活动,特别是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各个层面的政治协商,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要尊重宪法和政协章程赋予民主党派的权利和职责,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鼓励民主党派畅所欲言,为他们发表意见提供充分的机会;要更加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批评监督,认真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他们的民主权利;要十分重视并积极办理他们的提案,搞好与他们联合视察、考察和调研,努力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开辟畅通的渠道,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新时期的政协呼唤民主党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重大的莫过于两件事情: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和谐社会;二是以祖国的完全统一为目标,构建和谐世界。而要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建立最广泛统一战线。不然的话,要想实现如此宏伟的政治理想,那几乎的不可能的。人民政协所有的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团结人的工作,把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团结的越多越好。民主党派作为政协的参加单位,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个别委员的个体作用上,更体现在民主党派的整体作用上。政协不仅要发挥个别委员的作用,更要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整体作用。

还要看到,民主党派不但凝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也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活动家。他们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影响,有比较丰富的政治阅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协要特别注意发挥这一类人士的作用。让我们共同把政协的优势和民主党派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之,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略的。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

和优势。”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第2篇

w w

w.5 Y K J.Com 1

前言: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卫生事业的一个创举,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就是一种管理社会的方式,政府通过这种有效形式,履行管理社会卫生,管好社会卫生的职能。要与时俱进,开创新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新局面。

爱国卫生运动兴起于抗美援朝,是针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而提出的。为改变当时的贫穷、落后环境脏乱污秽,各种传染病流行,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的现状,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爱国卫生活动在我国应运而生。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环境、消灭四害、改造城乡脏乱差状况的清洁卫生运动,吹响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序曲。五十多年过去了,从漫长而又写满了奋斗的实践、以及城市大卫生工作辉煌的业绩,充分证明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发展起来的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特点的社会大卫生工作方式。或者说,它是在我国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卫生工作形式。

一、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爱国卫生运动具有低投资、高产出,在有限的卫生投入下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的政治职能将由原来的管理经济、管理市场逐步转变成通过管理社会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就是一种管理社会的方式,政府可通过这种有效形式,履行管理社会卫生,管好社会卫生的职能。因此,爱国卫生运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不但要坚持,而且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应不断加强。

(一)爱国卫生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历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爱国卫生工作极为关心和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 “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一个创造,对于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高人民卫生知识和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优良传统,要继续发扬下去。这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所以,也必然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政企职责分开后,各级政府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而这些恰恰是爱国卫生运动在新时期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城镇”的主要工作内容,理所当然,也就成了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职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有理由认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必须高度重视和支持爱国卫生运动,真正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样,才能保持爱国卫生运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随着城乡卫生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爱卫会委员部门的作用,就更显重要。“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爱国卫生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爱国卫生运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以提高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活动”,从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的高度,深刻阐明了爱国卫生运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要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就必须动员和组织群众投身于改造自身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破除落后的生活观念和方式、解决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的活动之中,同时,要求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全方位普及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改善城乡环境状况。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随之进行的城乡卫生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自然成为了物质文明建设的串串硕果。同时,城市环境状况的改善,又为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天,我们在这深情地回顾我区爱国卫生运动走过的风雨里程。我们看到,每一分成绩的取得,都倾注着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无比关心,都依托着各街道、镇部门和各行各业,特别是我们卫生部门的全力参与,都凝聚着广大市民群众的无穷热情,都浸透着我们爱卫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爱卫会当好参谋,做好农村卫生通过农村环境都尝到了这种良性循环的甜头。可以预见,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继续深入发展,必将结出更多的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三)爱国卫生运动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爱国卫生运动的全民参与性,几十年来,以它独特的影响力和全方位的覆盖面,对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爱国卫生运动转入到以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村镇、村为核心的今天,爱国卫生运动必将以它长期一致的对中国民众的渐进性影响转变为对提高全民素质的跳跃性影响。

这是因为:其一,爱国卫生运动长期旗帜鲜明地坚持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民族精神的主体。爱国卫生运动通过50年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身活动,将这一精神有机地融合到每一项具体而平凡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之中,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德意识等或多或少、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头脑之中。其二,爱国卫生运动的“人人参与、人人健康”和“人人动手、人人受益”的口号,几十年来,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单位的影响力同样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全中国无论是少年、青年、中年或老人,没有参与过爱国卫生活动的应该是微乎其微。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培养了人民群众的务实、奉献精神和健康观、荣辱感,树立了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等思想观念。其三,目前在全国城乡开展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和文明卫生村镇活动,使爱国卫生运动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方面,使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更加严谨、规范。另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对这一活动的高度重视,使其影响力和社会的参与程度更加广泛。加上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群众对自身自下而上环境有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其参与感也就更加强烈。这种带有更多自觉意识的参与,加上创建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强和创建工作频率的日渐加大,必将进一步强化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同时深刻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爱国卫生运动是加速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爱国卫生工作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和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更加快捷地发展经济等方面,均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改善和优化了环境,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流行、强化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劳动者的体质,而且,不断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企业爱国卫生工作搞好了,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职工的精神状况,增强凝聚力,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劳动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商业企业的购物环境改善之后,将吸引更多的顾客,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变,给我区的的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带来了契机,无不是以爱卫工作开路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经济的发展,又为爱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改善和优化环境。优良的环境反过来也能进一步陶冶人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正确认识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政府倡导、部门协调、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等多方面努力,才能把爱国卫生工作做得更好,使其真正达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

(五)爱国卫生运动是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300多年前,英国政治算术派经济学家威廉·佩蒂指出:政府增加一倍的防病经费,国家可减少十分之九的经济损失,这是民强国富思想的萌芽。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A37号文件中指出:“过去10年被认识到的第一个基本真理是:正如经济发展推动了卫生一样,卫生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两者需要齐头并进”。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卫生之间关系的一次深刻总结,被提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1995年3月在丹麦举行的“全球社会发展问题首脑会议”认为:保护和促进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和世界发展的重要社会目标。率先富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在迈向小康生活时悟出了一个相互而又深刻的道理“健康胜过发财”,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人类将一事无成。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不单只是经济指标,美国学者提出:对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指标有六个:成人识字率、平均寿命、国民经济年增长率、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在这六个指标当中三个指标跟健康直接相关,提示我们不可忽视民强促国富的作用。五六十年代,爱国卫生运动在控制和消灭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的任务,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当时,国际科学委员会在我国考察后向全世界宣布:“今天,中国正在进行着一个伟大的运动,以促进个人和社会卫生。这个运动受到五亿人民全心全意的支持,这样规模的卫生运动是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这个运动已经发生了作用,使得由传染病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了”。进入九十年代各国都把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研究,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各国的实践证明,要对付慢性非传性疾病单靠生物医学(卫生)是不行的,要靠健康教育、社会医学、环境医学、初级卫生保健等综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未来死亡率的下降,健康水平的提高,大部分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就是说我们要完成第二次卫生保健的革命任务,要实行社会大卫生,卫生系统要向全社会开放,使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做到“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政府各部门把健康作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这是社会大卫生的要求,也是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总结。为此,政府应该把爱卫会作为大卫生的坚强组织,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大卫生的有效形式,通过爱卫会执行对社会卫生的管理职能。

一、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面临的新问题

(一)新的卫生问题急待解决。新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比起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繁重,更加艰巨了。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继续完成原有的除害灭病任务,而且还要研究解决各行各业在实现现代化的建设中出现的新的卫生问题。

从农村来说,许多地方的粪便无害化和饮用水源的净化问题还没有解决。据各地粗略统计,目前农村还有5亿多人口的饮水不符合卫生要求,其中南方某些地区还有1亿5千多万人饮用不到清洁的地面水,4千5百万人饮用高氯水,6千多万人饮用苦咸水,还有4千5百万人过着缺水的生活。就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上海郊区县,也还有170万人没有吃上自来水或消毒的井水。粪便管理问题更加严重,在实行新管理体制和大量发展家庭副业以后,更难集中管理,而分散管理办法又还没有研究出来,或者研究出来的,由于不切合或不完全切合实际不能推广应用。

从城市来说,卫生基本建设与城市发展比例失调,垃圾粪便污物不能及时清运和处理。据全国198个大中城市统计,仅有环卫工人140418人,占现有城市人口1.8‰。专供清运垃圾的车辆,平均两万多人仅有一辆,绝大部分城市的清扫工作是靠人工打扫,造成大量的垃圾、粪便不能及时处理。西安市日产垃圾1500吨,只能清运四分之一,东北三省有20多个城市只能清除百分之六、七十;上海日产垃圾上万吨,但没有合理的垃圾处理基地,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少城市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设备简陋,年久失修,群众上厕所十分困难。大部分粪便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运往农村施用。上下水道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北京市由于下水管道小和少,形成了30多条新的臭水沟。城市其它卫生设施如果皮箱、垃圾箱也不敷需要。除这些问题以外,工业生产每天所产的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对于水源、空气和食品(农畜产品)的污染,也已经达到危害严重的程度。这里,仅举包头市一个例子:这个市每年产废水1亿2千万吨,废气2亿立方米,废渣3百多万吨,其中仅氟一项对大气的污染面积,就达1万5千多平方公里。

(二)工作方法急待改进。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到九十年代,所要掌握的是涉及多种学科的社会卫生管理科学。形势的发展,情况的变化,群众的需要,任务的增加,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必须随之加以提高,在工作方法上必须随之加以改革。

从认识上说,必须看到和病害作斗争,既要有主动的积极的精神,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危害人体健康的各种病害,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必须掌握和利用它的规律,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反之,收效就不大,甚至徒劳而无功。过去,我们有时单凭热情,把消灭病害看得过于简单,提出了一些高指标,而拿不出切合实际的措施,结果事与愿违。这样的教训是不少的,每个时期都有。这说明,除害灭病光凭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讲究科学,掌握病害规律。对于疾病,必须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取得制定措施的依据。对于防治对象,也必须以流行病学的方法,考核其效果,不断总结经验。既要看到除害灭病的迫切性,也要考虑客观可能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规划措施,才是切实可行的。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计划性,还必须看到消除各种致病的因素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斗争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实效。

从工作方法上说,同病害作斗争,必须把治标同治本结合起来,坚持以治本为主。采取各种治标措施是需要的,不如此,就不能尽快地控制病害的蔓延,减轻其危害。但更重要的是抓治本,有计划地进行城乡卫生基本建设,执行新建厂矿“三废”处理设施的“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成)。而在抓治本工作时,又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同有关部门商量,抓住一个时期带有普通性的问题,把预防医学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制定一些措施,经常督促检查,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

二、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思路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爱国卫生将面临着人口老化、环境恶化、病谱变化、社会改革、科技进步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卫生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作为适应国情、顺乎民意的爱国卫生事业,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爱国卫生工作的认识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需要。

从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新发展形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来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各级爱卫会应该高度重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按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环境;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狠抓爱国卫生运动中的全民健康教育,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提高人群的整体素质;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树立群众观念,“动员群众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观点,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的利益,激发起人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热情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断推动爱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机构和网络建设,确定爱国卫生运动任务与保障条件相统一的运作机制

50年来的社会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和发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是维护社会健康、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爱卫会的职能任务更加广泛、更加艰巨,除了要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农村改水改厕、除害防病等具体活动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大量工作更是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和监督,这就决定了爱国卫生工作是一项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目标多样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要使这一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正常运转,不仅要赋予爱卫会办公室恰当的职级和应有的地位,而且还应从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目前爱国卫生工作其承载的艰巨任务与所给予的保障条件极不适应,支持条件严重不足,保证措施很不充分,地位很不稳定,“小牛拉大车”现象普遍存在。一是大多数爱卫会与爱卫办至今仍处于机构体制与高层次的统筹协调,统一领导任务不相适应;人员设备与肩负的任务不相适应和各级在思想认识上的不相适应的境地,使得党中央、国务院赋于各级爱卫会和爱卫办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爱国卫生和疾病防治工作”和“组织、协调各部门共同履行社会卫生工作的职责”的职能难以履行。特别是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并入司局以后,上行下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导致基层机构更加残缺不全,群众性卫生队伍“虎头蛇尾”、软弱无力;二是从事爱国卫生管理的专门队伍不稳定,部分人员见异思迁,队伍整体质量下降;三是经费不足,多数地方由于爱国卫生经费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致使经费没有保障,有些名曰专项经费实际没有相应的支配自主权。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忽视爱国卫生运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认识上扭曲了其社会价值。爱国卫生运动如不从这种窘境中摆脱出来,便无法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爱国卫生运动的投入政策,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投入水平,并由财政预算专项列支,确保活动经费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网络,规范职能,稳定队伍,提高素质,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爱国卫生职能相适应的政策保障,不能照搬照抄,不能唯上是从,不搞“一刀切”。

(三)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健全爱国卫生法制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爱国卫生运动50年来之所以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历经磨难,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健全的法律给予保障。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规定:要加强卫生法制观念,制定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和法规,把爱国卫生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在法定授权范畴内实施行政处罚。《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中还强调,全国和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国和各地爱国卫生与防治疾病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爱卫会主任李岚清在全国爱卫会第12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强化爱国卫生的行政执法职能,抓紧爱国卫生立法工作,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爱国卫生50年来的社会实践启示我们:由于爱国卫生工作因素众多,目标综合,涉及面广,既有整体的、宏观的卫生控制,又有具体的、微观的卫生管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有的靠动员、告行政命令等管理方法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对那些不自觉参与和维护社会卫生的单位和个人来说,缺乏强制性和必要的约束力,这就增加了爱国卫生工作的难度,致使爱国卫生工作的任务难于完成,目标难于实现。因此,爱国卫生运动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需要立法,党的爱国卫生政策需要升华为法律,科学管理需要法律授权行政主体,协调社会大卫生更需要法律作依据。加快爱国卫生法制建设,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已势在必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先后通过省人大颁布了地方性爱国卫生条例,不仅保障和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爱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为加强爱国卫生立法和法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全国来看,制定全国性的《爱国卫生法》、《社会卫生法》,将全国的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统一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爱国卫生工作的内容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了,坚持“预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才能更好地落在实处。

(四)着眼可持续发展,大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卫生问题

当前,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和保障人民健康为首要任务的爱国卫生运动,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一是城乡实行对外开放,人口大流动,商品大流通,既增强了环境卫生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各种疾病传播和流行的机率。二是城乡工业迅速发展,“三废”处理的量和难度日益加大,环境的威胁随时存在;农村开采业、养殖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产业中饮食业的大发展,增加了发生肠道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交通工具的大发展,使尾气、噪音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三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不断增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四是人民群众一方面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自身的健康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还不相适应。五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正在急剧膨胀,到2005年,全球将有半数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使城市的空气、水源、噪音污染严重,居住、交通拥护,城市卫生设施陈旧,传染病、营养不良、精神疾患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日益上长,严重威胁着城市人口,特别是威胁着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8亿多城市居民的健康。六是农村环境卫生还比较差,全国还有5000万农村人口仍处在常年缺水的生活环境中;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还较低,除害灭病任务还十分艰巨,农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意识还很淡薄等等。要解决这些生活卫生问题,完全依靠政府力量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必须发动群众,动员社会,领先社会力量逐步解决。

文章来 源

w w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第3篇

根据相关环境监测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以监视和处理为主要手段, 对辖内的环境质量以及各种需要监测的环境要素进行综合性控制和评价的过程就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监测。

在今年的八月份, 我国国务院专门出台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相信这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建设策略, 在今后长期内将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化的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 该方案的出台可以把原本外放的环境监测的事权回收回来, 并建立好有统一标准的线上环境监测系统。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这对于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完善有着莫大的好处, 更为保障、监测、监管三方联动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性平台。

二、新时期环境监测发展性分析

事实上, 我国经济如日中天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环境的具体变化。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当然, 以前的环境保护模式已然与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脚步出现了偏差。因此, 未来, 我们必须研究出一条适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道路来。

环境管理领域中环境监测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现代环境监测有三个基本特点: 1、运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方法; 2、运用最新的环境质量数据资料; 3、具体对所需要反映的数据进行最为直观的反映。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新时期的环境监测与我国经济建设有着必然的联系, 首先来说经济建设为环境决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环境。其次环境监测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所以说, 新时期我们深入研究环境监测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国际发展来看, 环境监测等工作领域已然开展了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标和和类型不外乎三个基本内容: 1、污染事故调查; 2、污染源监督; 3、环境质量检测。这也是环境监测三个发展阶段的不同内容。我国从七十年开始逐步建立了相关环境监测的基本体系, 经过八十年的整体发展, 环境监测已然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就。

其实,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以来, 人们对于环境监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各种数据的获得的基础上。事实上, 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曲解了环境监测的真正含义, 也没有在很多问题上获得环境监测的真正效果。要知道, 获得数据并不是环境监测的终点内容, 相反, 这才是起点所在。在这其中, 真正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服务的恰恰就是环境监测领域。这种服务是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而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预测分析并对整个环境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从目前来看, 环境监测的发展是环境质量和发展趋势的重心, 针对于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更是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具体要求。同时, 环境质量报告书也正是列入了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当中。在这里, 环境质量报告书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1、掌握环境实测数据; 2、明确环境统计数据; 3、明晰环境质量现状; 4、掌握环境变化趋势; 5、分析相关数据; 5、提出改善策略。

三、关于环境监测和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规划已然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出发, 环境监测工作必须要有相当切实可靠的环境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具体开展实际的环境监测活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我国面积十分广大,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而在不同条件和不同季节下环境监测等工作也有着不同的分析体系和具体要求。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功能性需求。如果我们进行环境监测的方法不准确, 那么得出的数据必然也是有着相当大的误区。这样一来, 不仅不会给予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分析支持, 更会对城市整体建设产生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吧, 现代城市中的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对环境影响做出客观的评价, 这就需要对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数据分析。相应的, 如果环境监测数据不够精准, 不仅仅是造成项目实施上的延误, 更会带来很多污染纠纷等负面影响。如今, 大量的城市建设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文笔者见对生态城市建设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论述分析:

( 一) 关于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具体概念, 这个概念的建立是以MAB计划为基础的, 这也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所在。整个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是建立经济高效而和谐的良性循环人类生活环境。总而言之, 生态健康是生态城市基本的标签所在。

( 二) 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环保策略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 其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环境质量问题。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 生态城市其自然恢复和平衡的最主要手段就是环境保护。由此看来, 我们必须对生态城市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推进策略并进一步建立公共监督的环保机制。还要将此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所在。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不难理解, 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 1、进行合理规划; 2、高质量建设; 3、深化管理。这就要求政府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对环境的综合治理。要知道, 社会内容中的行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由这三种行为共同来决定。

四、关于环境监测和企业发展

近几年来, 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 它要求企业提高效率, 开发清洁的技术, 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 实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有效管理。环境监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 及时了解企业的污染现状。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监督性监测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污染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同时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投入、产出及排放状况进行物料衡算, 了解原材料利用效率及能源利用率, 而这些都是企业想要进行清洁生产所首先要了解的数据, 有了这些数据的分析, 企业才能针对现状, 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企业创造新的效益。还有城市综合定量考核, 企业单位上等级, 治理工程建成验收以及创建卫生城市的一些监测, 如: 烟水控制区的监测, 环境和区域噪声监测, 废水废气的监测, 污染源排放状况监测等, 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 企业或城市选择水源时。如果由于环境监测忽视质量控制, 报出了错误的数据, 一是可能出现本来可以利用的水源不能利用。舍近求远, 舍易求难, 增加了给水的投资; 还可能出现把本来不可使用的水源错报成符合用水标准, 结果花了一大笔资金, 却因水质不符合标准而不能投入使用。这也说明了监测工作及监测数据事关重大。

五、关于环境监测和产品开发

商品是在整个社会中流通和使用的。产品质量的好坏, 不仅从适用、美观、耐用方面去衡量, 还从它对人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来衡量。如灶具排放烟气的指标; 生物中所含的各种有害物质的指标: 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冷气机、机动车等的噪声指标, 机动车排放有害废气指标; 酒类中有害杂醇指标; 卷烟中尼古丁、焦油指标; 化妆品中刺激有害物的最高允许含量指标; 室内装饰、装潢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工作产品中各种有害物质含量指标等, 大都需要进行测定。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工合成化学品越来越多, 若不对这些化学品的致病性, 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进行鉴定和监测以确定其使用限量, 则对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 环境监测是我国环境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这项系统性研究领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笔者从事相关系统研究工作多年, 结合自身经济理念, 逐步领悟了一些关于环境监测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并将其整理成相关理论体系以待以后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事实上, 环境监测相关体系建设发展也离不开经济水平的提升,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本文是一些笔者多年工作研究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璐.环境监测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 2013, 11:5-12.

[2]李杰.当前经济建设下的环境监管体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3]郝利娜.环境监测系统内容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3.

[4]王炳.论中国环境监测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D].东北农业大学, 2007.

[5]周祈.我国环境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6]邢跃初.环境监测和经济建设相关研究[J].资源与产业, 2011, 03:110-115.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工会组织 企业文化 工作机制 主导地位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工会组织作为广大职工利益的维护者和实现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优势,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的作用应该怎样发挥呢?本文仅就此作一探讨。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笔者认为,安徽农垦企业文化建设要抓住“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围绕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战略举措;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丰富企业精神的时代内涵;三是坚持从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入手,培育并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价值观念;四是坚持把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五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重视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六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

从“六个坚持”中不难看出,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农垦企业文化建设要按照“党委领导,企业支持,工会运作,各方参与”的机制来强力推进。

这就是说,首先要坚持党对企业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因此,企业党委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肩负起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目标。

其次,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组织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工会组织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勇敢地担当起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紧紧抓住企业之“道”——经营理念、企业之“魂”——企业精神(核心是价值观)、企业之“形”——企业形象,并把它们落实到企业之“本”——人的身上。说到底,人是企业各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要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要从观念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层面,将“铸魂、育人、塑形”三者统一起来,整体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培育升华企业精神,构筑企业之魂。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工会组织要敢于担当主角,争取大有作为:

1、要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勇于开拓进取的工会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第一,要落实人才强会战略,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工会干部自身要加强对新时期工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增强对工会工作价值的肯定和认同,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工会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积极引进精通经济、法律、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业务的专业人才,为他们发挥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工会领导机关,要贯彻落实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切实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勇于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第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三贴近”原则,形成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在正确的方针路线确定之后,推动工作要靠实践、靠群众、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工会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真实情况,研究具体问题,总结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会干部也是职工群众中的普通一员,要有“甘当群众小学生”的心态,能够经常自觉主动地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吸取营养、增长才干,经受考验、不断进取。

2、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无数成功企业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在企业发展各要素中,人(确切地说“员工素质”)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塑造优秀的员工和团队,争做知识型职工,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职工作为企业的细胞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不断加强学习,坚持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努力掌握各种新技能,不断增强劳动本领和竞争能力,也就是说,职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作为工会组织来讲,就要找准职工需求和企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机制,营造职工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企业环境。

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缺什么、学什么”的被动型向跨岗、多能、主动型学习转变。二是由“要我学、我要学”的单项型向终身学习的复合型转变。三是由自发型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型转变。

3、要不断创新工会工作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第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企业各方面的合力来推进,要成立领导机构,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实施、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及上下联动、宣传配合的工作格局,而工会更要发挥组织优势。

第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要在硬件和软件上保障经费投入,所谓硬件是指职工教育的场所设施、书籍报刊等,软件是指激励职工学习的制度、措施等。

第三,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因此,企业要不断树立全员教育、终身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全力支持工会组织抓好职工教育培训,并要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建立严谨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做到教育培训与企业经营同步规划,配套实施。

第四,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在创建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搭建工作与学习、创新与交流的互动平台。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职工。

4、要保障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关心困难职工生产生活,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关心职工生产生活是工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

首先,工会组织要通过完善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逐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使职工能够关心和支持企业的发展,企业能够关心职工的生存和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潜能。

其次,工会组织要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要讲求实效,注重长效。讲求实效,就是要满腔热情地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要做到感情真、认识深、工作实。注重长效,就是要在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抓住根本、着眼长远,让职工彻底摆脱困苦,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因此,工会组织只有真正实现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增强其对外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企业党委和经理层的意志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让职工的脉搏和企业的发展一起跳动,才能激发出职工投身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焦岗湖农场)

责编:姚少宝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第5篇

慈溪市司法局局长 胡惠群

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其独特的基础性作用在创建“平安县、市”、构建和谐社会中正日益得到体现,据我市统计,在2002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共调处各类一般以上矛盾纠纷38856件,调解成功38039件,成功率达97.7%;防止民间纠纷转化刑事案件188件698人;疏导和有效控制不安定因素308起,仅今年1至9月份,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0441件,调解成功10217件,排查出重大疑难纠纷151件,调解成功143件,疏导和化解不安定因素36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刑事案件55起616人。应当说,通过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但是,对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人民调解工作目标,在当前的人民调解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有: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一些部门和个别领导把人民调解的民主自治性视同自生自灭,没有看到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不多、关心不足,个别领导只在矛盾纠纷发生时甚至出现不安定因素时才想到人民调解,从而制约了人民调解的创新和发展。

二是在工作长效性上只注重实效。各级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对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这个中心工作抓得很紧,就拿 1 我市来说,去年全市矛盾纠纷的调处量也不少,但对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以及引起群体性上访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力度不够。除每月雷打不动的月排查之外,我们还在春节、元旦、国庆、“两会”等重大节假日进行了重点排查,但去年一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排查出不安定因素仅只有67起,这与慈溪这样的经济大市多少有点不符,不能仔细的排查出不安定因素,必将影响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给维稳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是在调解员队伍上整体素质比较薄弱。就我市看,基层调解队伍素质不高的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业务素质不高。就去年统计情况看,某镇43个行政村(社区)调委会主任,大专以上文化仅只3人,占7%,高中文化7人,占16%,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32人,占77%,具有相关法律知识的调解员更是屈指可数,就拿司法所工作人员来看,我市21个镇(街道、开发区)司法所中的132名司法助理员,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仅20人,只占15.2%,大大影响了人民调解的质量。人员流动过频,工作连续性不强。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连续性较强的工作,作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也需要相对的稳定性,但有的镇(街道)的司法助理员调整过于频繁,有的甚至刚刚才熟悉工作环境就调离了调解工作岗位,这对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兼职过多,精力分散。大部分村级调委会主任身兼数职,兼职过多,必然导致精力分散,调解效率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四是村级调委会建设上比较薄弱。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 2 解工作的基础,是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关键,但从我市近几年对村级调委会的检查、考核情况来看,各项制度落实不全,特别是对较大矛盾纠纷协议书制作不够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

五是对已激化的矛盾纠纷化解随机性过大。对一些已激化的矛盾纠纷,如果随机性调解,客观上会对纠纷的激化起到激励作用。以目前广泛存在的“医患”纠纷和对非正常死亡的调处,如果被害方当事人的亲属采取过激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已达到或多于破坏公私财物和生产经营罪的立案标准的,一定要采取法律手段予以严厉打击。如果这些行为总是得不到有力打击而随机性调解,在客观上鼓励了矛盾纠纷的激化。

六是在激励机制上缺少奖惩标准。以前我们过分强调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群众自治性,没有有意识地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及其质量落实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虽然大部分镇(街道)落实了“一案一档一奖励”制度,但对奖励的标准不统一,力度不够大,市场经济条件下,责任不落实,势必影响调解工作的效率。

因此,为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筑牢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在人民调解工作上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加强机制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人民调解工作。

一、做好参谋助手、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要做好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人民调解工作,真正实现“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难”的工作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为此,局领导要做好市领导的参谋助手,多向市主要领导汇报人民调解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

1、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为扩大人民调解工作在基层的影响力。经市委常委会同意,我们召开了由常务副市长主持,党群副书记参加的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通过适时的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各级调委会和广大调解员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

2、确立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且确立人民调解的工作目标。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慈党办[2008]71号)。《意见》从“加强人民调解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提高人民调解的工作能力,健全人民调解的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导”等五部分十三点内容,确定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意见》实施,进一步确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3、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考核督查力度。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全市各级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纠纷的工作作为对所在镇(街道)的绩效考核内容,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引起各地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增强了广大调解 员的工作责任感,从而提高了人民调解的工作质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稳定机制。

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稳定,往往直接制约着人民调解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调解事业发展的主动力。

一是建立一支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我们应借助全面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有利时机,在每个司法所中固定一到二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逐步实现镇(街道)调委会中调解员的稳定。同时,各镇(街道)根据条件,把专职调解员工作延伸到对村(居、社区)的调委会建设中,最终实现调解员整体队伍的稳定。

二是加大聘任力度,改善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要不断改变目前村(居、社区)单一的调解员选任制,通过选、聘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吸收那些守法正直,有群众威望,有法律专长的公民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去,尤其是针对当前外来人员日益增多,发生在外来人员中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的现状。我们要特聘一些优秀的外来人员补充到我们的调解员队伍中来,并不断扩大特聘调解员队伍,事实上,我市目前特聘的暂口调解员正在发挥着积极的调解作用。

三是成立“市大调解工作协调中心”,由市委领导牵头,综治、公安、信访、司法、环保、建设、卫生、国土资源等部门参加,成立“市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大调 解工作协调中心”,办公室设在司法局。通过召开例会,定期通报分析各地矛盾纠纷发生、发展情况,研究影响全市稳定的重大疑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的调处工作,并预测纠纷发生情况及对策措施。

四是强化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按分级培训要求,不断创新培训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特别是采取法庭组织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村(居、社区)调解员到司法所的跟班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调解员的调解技巧和政策法律水平。

三、明确奖惩,强化激励考核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定的考核机制。往往很难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除市委、市政府制订的绩效考核目标外,我们还要确立对调解工作的物质奖惩目标。

一是加强对调委会的考核评选工作。调委会是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源泉。我们一定要加大对调委会的考核力度。每年对调委会组织一次评选工作,对优秀的调委会除给予通报等奖励之外,还要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而对于各项工作落后,特别是调解工作不力的调委会,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

二是落实责任,考核到人。制订考核规章,民间纠纷凡因调处不及时或调处不力引起民转刑或引起自杀、群体性闹事、群体性上访和重新违法犯罪的,每发现一起,相应的调 解责任人均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直至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三是实行人民调解“一案一档一奖励”制度。要加大对人民调解案例的奖励力度。凡人民调解员纠纷调解规范、协议书制作符合要求的案卷都要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对特别突出的调解案例要加大奖励额度。从而提高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制作质量和人民调解质量。同时,市局要每年举办一次“优秀人民调解案例”的评选工作,每三年编制一本“优秀人民调解案例书”,以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群众基础。

四是加大对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创评工作。制订调处突发性事件的奖励目标,对于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调处有功人员,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难易程度,标的大小等,每调处一件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对每年评选的优秀人民调解员,更要加大奖励额度,通过物质奖励激发广大调解员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热情。

四、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只有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矛盾纠纷发展变化的需要。除已经建立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调解委员会之外,我们要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

一是建立“市大调解工作协调中心”。通过“协调中心”来化解疏导影响全市稳定的矛盾纠纷。二是三调联动,不断推进物业纠纷快速调处工作。随着住房业的不断发展,物业纠纷近年来上升较快,据初步统计,物业纠纷不仅数量大、涉及面广,而且由于成因复杂,单一调处方法效果往往不佳,为此,我们要联合市人民法院、市建设局和所在镇(街道),建立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三位一体”的物业管理纠纷快速处理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物业纠纷快速调解工作,构建和谐的平安小区。

三是大力推广民间纠纷与公安“110”的联动调处机制。椐我市基层派出所对今年1-6月份的接报警统计,近一半以上属于非警务的民间纠纷和可以适用人民调解的轻微刑事案件,这样,我们通过在基层派出所中设立人民调解室,派驻人民调解员。通过人民调解与公安“110”的联动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一些因简单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引发的报警事件,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第6篇

将党建成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长期以来,企业党建是以“围绕”“融入”“服务”的角色参加企业活动,始终定位于客体状态。国有企业党建事实上是一项以关心人,教育人,培养人为根本目标的工作。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因此党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是客体,而是义无反顾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4月28日中国移动集团召开“两学一做”教育动员部署大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巡视央企就是给所有国企和金融机构击一猛掌,唤醒党建党规党纪意识,把管党治党责任扛起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立起来,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体现出来。只有这样,国企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集团公司党组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专项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巡视组的反馈意见,认为巡视组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深受触动、令人警醒。中国移动腐败案件频发,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映出中国移动党的建设滞后,“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教训极其深刻,集团公司党组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中央巡视和巡视整改,党组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对中国移动的领导,具有极端重要性,是重大政治原则。我们队伍的现实状况怎么样呢?

一边是:今年来中高层管理系列腐败案件不断(痛心);奋斗了10多年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困惑)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干的情绪蔓延(迷茫);队伍难带、工作难做的为难情绪在管理层中普遍滋生。另一边:关注员工成长的队伍缺位错位现象没有明显改善;党的各级基层组织作用没有明显的提升;“一岗双职”履行“一岗双责”的现象没有明显扭转;【这么多年来我们的队伍谁在管?--KPI】这就是:中央巡视组报告指出“党组织作用弱化、地位虚化、功能空化现象在集团各级企业不同程度长期存在”导致的苦果。

公司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党组(党委)要增强“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意识,将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头等大事,作为自身的主责主业主阵地。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增强党的意识,落实好“一岗双责”。要强化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教育。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坚定信仰 明确责任 树立信心 迎接考验 国有企业党建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要在企业建设党组织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五个要不要”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不要建立共产党的组织。有人借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同国际惯例接轨,主张取消企业党组织。

2、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还要不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些人认为确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容。

3、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还要不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一度时期有人说:“党管干部是地方党委的事,企业实行党管干部没有依据”

4、在企业管理中要不要支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些同志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不适用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经济组织

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要不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是商品,不存在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问题。

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中国移动从传统的邮电企业脱胎而来,通过海外上市和引入KPI考核制度,极大促进了公司的业务发展,公司上市以后党建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课题,个人干部曾经有过模糊的认识,在海外上市后把自己当做外企,不注意党的工作,这是不行的。中国移动作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不但不能弱化,还要不断的去加强。

为什么要在经济组织里要设立党组织?建立一个党,巩固一个党,发展一个党,需要理想,需要主义,也还需要经费。富于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争论了很长时间才承认了这个现实。*能证明什么?那就是一个政党、一个社会团体独立与否很多时候并不在于领导人的主观意识如何,而在于你是否具备客观条件和领导人能不能创造性地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改变这种对共产国际的依附关系,不仅有赖于政治上、军事上经验的成熟,更要在经济上一定要找到立足之地,这是最起码的条件。

党对企业的认识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

1、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物质基础。

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因此,国有企业是党的事业和国家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是集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于一身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

结论:如果说过去经济是建党立国的重要物质基础,那么现在经济就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是执政党推动社会变革的生命线所在。因此党牢牢抓住国有企业的发展就是历史的必然!

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指挥枪的绝对领导原则。党组织建在国有企业----确立党对经济的绝对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要求。对于生产关系变革的顶层设计,必须遵循下面两个原则:一是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消化并促进生产力;二是必须确保党对生产关系的绝对驾驭。

党对生产关系的绝对驾驭,决定了党对剩余价值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剩余价值的所有权是政权的基础,是政党进行阶级统治的基础和保证,决定了政权的稳固性;剩余价值的分配权则决定了政权统治的长期性。因此,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绝对领导,必须建立以中央国有资本为主导、以所有制为纽带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我党长期的经济发展路线和指导方针。

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国有企业就是赋有政治任务的经济集团。国有企业党委书记

国有企业党组织历史作用轨迹:1从这个时刻起厂长、总经理的法律地位得到保障,企业的人、才、物高度集中,企业工作效率得到明显地提高。2但与此相应的对权力的监督保障机制却没有得到同步建立,造成实际运行中企业的厂长(经理)独断专行,党组织无力监督和无法监督的状况。

党章32条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所谓政治核心,就是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 “三管”任务:“管方向、管干部、管资产”是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任务。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坚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贯彻执行,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央明确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特别重要,否则就与西方企业没有区别。

2、坚持党管国有企业干部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依法选派、推荐国有产权代表和企业经营管理负责人,并对他们实施教育、培养、考核、监督。党的性质决定,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是由国有企业广大职工的先进分子领导国有企业。

3、坚持党管国有企业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企业的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在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党委书记的作用:班子的“主心骨”作用

善于把方向-政治敏感性强、原则问题不退缩、不符合;善于统全局-坚持大事大抓,统筹兼顾,避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善于抓班子-严格党委议事决策规则,强化班子成员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履职尽责的监督;善当班长-“在一班人之中、不在一班人之上”“高人一筹,不高人一等”;善纳群言-党委议事决策做到不在开会前“个人定调”,不在讨论中“个人定音”,不在形成决策时“个人定局”;善聚人心-用事业聚合人心、讲真理不讲面子、达成班子真正的团结 国有企业党委书记的作用:企业党委书记是企业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党的工作的组织者,是党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

是企业的政治核心和重大决策制定的参与者;是企业经理班子的强大支持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者;是职工代表大会的支持者;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者。一班人的“班长”作用

1、“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一岗双责”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具体措施。有利于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党组织管大事、顾全局,紧密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开展工作;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抓企业内部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企业党组织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形成强有力的监控体系。

2、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工作,是党委班子的班长,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党委工作中起组织、协调、监督作用,通行政领导目标一致,共同对企业负责,领导纪委、工会、共青团等工作。党委书记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按照工作分工,虽然主要侧重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但是,还有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的职责,涉及企业全局性的工作党委书记都得参与,都得负责并承担责任。

党委工作制度:

1、公司基层两级中心组学习管理制度;

2、党委议事制度;

3、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在重大问题决策前的沟通制度;

4、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经理办公会制度;

5、党组织、董事会定期听取行政工作情况制度;

6、党委听取工会、共青团工作回报制度;

7、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8、党员代表会制度;

9、调查研究制度;

10、党的“三会一课”制度;

11、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12、党内争先创优活动制度;

1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14、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15、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制度;…

毛泽东关于党委工作的论述:一是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二是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三是“互通情报”;四是不懂得和不了解的问题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五是学会“弹钢琴”;六是要“抓紧”;七是胸中有“数”;八是“安民告示”;九是“精兵简政”;十是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十一是力戒骄傲;十二是划清两种界限。

善于发挥党务工作的优势:组织优势-广泛分布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地位优势-执政党在企业的核心领导群体;传统优势-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政治优势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最低、效果最优。

政治素质要求: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 新时期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中国移动19971023在香港上市,股票号码0941/中国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决定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作用:国有企业领导人首先是国有资产的守护人,党的书记更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第一监护人;国有企业领导者还必须成为企业未来骨干的培养者;党的书记首要任务是关注班子、关注干部、关注部队的政治素质与责任意识;国有企业领导人,仅仅具有一般意义的职业经理人要求是不够的。

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党的建设滞后于公司的发展,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公司各级党组织要增强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扭转党建工作的错位、缺位和失位。

结合中国移动的实际,党的建设要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的工作:(2+9)

1、坚持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

2、强加责任追究,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3、以创建“四号”领导班子为目标,注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4、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5、着眼于公司长远发展,大力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

6、以抓基层打基础为主线,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

7、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

8、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9、提升企业文明程度和员工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10、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11、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职工作)把企业优秀的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的管理骨干,向党员群众灌输党的基础知识。

上一篇:人民法院调解书下一篇:如何发挥铺货率调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