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2024-08-29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精选6篇)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第1篇

关爱留守儿童 办人民满意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教育的特殊对象,为了做到有效管理,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和教育,许多儿童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打牌赌博、饮酒抽烟、说谎骗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无人约束,孩子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甚至沦为“双差”生。

其次,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会形成不良个性品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严重的会危害社会。

第三,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形成心理阴

培养了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学校每期最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四、实施多项举措,营造关爱环境

1.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放心食堂”、“平安超市”等工程。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学校还将图书室等馆室向留守学生开放,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第2篇

留守儿童的关爱、管护、教育和管理,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共管理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动态监测机制,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动态监测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大力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中小学校是直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各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

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少年档案登记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认真调查和登记,建立包括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地址及其法定监护人详细地址和电话等内容的专门档案,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进程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建立留守儿童少年监护人联系机制。结合家长会及特殊节假日,各中小学每学期定期召开了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加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外家长联系档案,确保留守儿童有特殊情况时在第一时间和家长联系,并让留守儿童定期和其家长进行通信和通电话,增进他们的亲情联系,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效果。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学校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结对帮扶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情感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

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律自强”教育。各校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校通过开展留守儿童生日班队会、主题班队会、师生交流会、以及形式多样的等主题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礼仪习惯,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各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利用少先队、共青团、工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组织协调配合,逐

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对留守儿童共同教育监管的网络。动员一些退养在家的教师、退休干部和社会热心人士,发挥他们的热情,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教育,开展留守儿童的跟踪教育服务,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蛋奶工程”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各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 第3篇

一、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亲戚等长辈在一起生活, 由于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有限, 因而许多的留守儿童在内心情感出现问题的时候, 缺少直接可以倾诉情感的对象, 一些儿童也由此寻求外界的其他渠道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在这个过程中, 儿童极易产生孤僻的心理, 不愿意与他人交谈, 甚至出现了消极悲观的心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自卑、敏感以及焦虑心理, 这些都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 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行为。

( 二) 学习积极性降低

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大多依靠学校而开展, 因此, 学校教育和教师管理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然而, 目前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农村, 农村的教育条件十分有限, 加之教师队伍资源欠缺, 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长期以来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 由于学校开展的活动较少, 导致了这些儿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有限, 长久之, 这些儿童的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的会出现降低的现象, 无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 三) 道德意识存在淡漠现象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是三个重要的内容, 其中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形成优良品德起着直接的作用。然而,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 家庭教育这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导致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缺乏约束和正确的引导, 因此, 在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下, 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偏激行为, 甚至表现出道德冷漠, 没有公德心, 没有爱心、打架斗殴, 逃学旷课等现象, 以致最终将自己的前途荒废。

二、导致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 一) 家庭父母意识不到位

留守儿童家庭中的父母, 常年在外工作, 回家的时间大多集中在过年过节等日子, 回到家后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也很少, 有很多的家长因此认为, 教育孩子应当是学校的事, 将孩子的学习全权交给了学校教师。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 以及自身工作的繁忙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和学习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的教育工作在父母心中是缺位的这一根本, 必须要切实转变。

( 二) 学校教育管理存在不平衡

如上文所述, 大多数留守儿童位于农村, 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的缺乏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同时, 由于这一客观现实, 使得农村教育更重视考试成绩, 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 学生的自身心理素质、交流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相对薄弱的部分, 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又一大原因。

( 三) 社会资源支持不足

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的指导, 另一方面还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有力支持。社会资源在环节教育经费压力、提高教育资源分配效率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 社会资源往往很难调动起来, 对留守儿童提供的帮助也十分有限。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中, 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亟待我们引起重视和加以改善。

三、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 一) 家庭层面

首先, 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不能只顾工作, 忽略孩子成长。为此父母应当做到, 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关爱, 在学习上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 这是最真实有效的教育。若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 都会在孩子的人格上形成某种障碍, 影响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因此, 随着流动儿童在城市受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 外出务工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 来弥补亲情的缺失。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尽量经常的与孩子交流各方面的情况, 积极营造完整、和谐的家庭氛围。

( 二) 学校层面

学校具有教育资源集中的特点, 因此, 学校应当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要通过教师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给家长及孩子监护人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技能和方法。为此, 可以通过印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剪贴各种有关家教的资料等, 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唤醒对子女全方位教育的责任, 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 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同时, 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 建立起学校与监护人的沟通渠道。此外, 要针对留守学生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 学校要定期开展思想、情感教育, 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

( 三) 政府和社会层面

要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政府和社会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首先, 政府要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 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较好的生活、住宿、学习条件。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其次, 重新制定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 要增添专职生活辅导教师的配置, 并整合社会力量,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教育,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工子弟学校。最后, 还要加快推进相关立法,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将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地结合起来, 从制度上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摘要:教育工作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是培养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如今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群体的重视。基于此, 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而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最后改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高度重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64-01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他们常常因为缺乏管教,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它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一、家长应该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

三、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留守儿童管理总结 第5篇

(2015--2016第二学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启动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学期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蒋志成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家校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每班确立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教导处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被救助的对象中,给与资助。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工作中的不足与困惑

1、不足

有些教育工作还不够到位,不能关注到所有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中的细枝末节。特别是暑假与寒假中的部分仍然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还没有真正重视他们,为他们做些什么„„

2、困惑

要想关爱留守儿童,必须牺牲部分教师的休息时间,我们该如何给与他们一些补偿,又该拿什么来补偿他们。要给留守儿童组织各种活动就必须得有活动经费,这些经费又从何而来„„

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第6篇

选多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五年起,我校就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2014年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吴绵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

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校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陈集乡水利希望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就在全乡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小学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倪有志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小学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

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小学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小学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乡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

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中心小学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小学、家长、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

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小学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小学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

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4、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小学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陈集乡水利希望小学

2014-1

关爱留守儿童办人民满意教育

——通山县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

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县于2014年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几年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教育的特殊对象,为了做到有效管理,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和教育,许多儿童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打牌赌博、饮酒抽烟、说谎骗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无人约束,孩子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甚至沦为“双差”

生。

其次,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会形成不良个性品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严重的会危害社会。

第三,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形成心理阴影,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不要自己,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事小,悲观厌世思想,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目标:即全面实施“关爱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各项工作考评制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关爱阵地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

我局要求全县中小学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各中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中小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关爱网络。完小以上学校定期让留守学生给家长打电话,让学校办公电话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

制度。

我们要求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各中小学校每期最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各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

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查资料、问留守学生、咨询学生家长等方式,检查落实情况,并且将工作成效作为学校考评和教师师德师风评比的重要依据。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

地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四、实施多项举措,营造关爱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2014年起我县重点建设了40所寄宿制

学校,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放心食堂”、“平安超市”、“菜篮子”工程。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学校还将图书室等馆室向留守学生开放,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

2.加强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工作。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 “两免一补”范围,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着力整治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三室一厅”,公安部门与游戏娱乐场所签订责任状,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一厅”。

4.建立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我们要求城区中小学无条件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得摊派或变相摊派任何费用,保障义务教育公平。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只有建立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阵地,教职工以

及共青团、妇联为主力军,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各村组广泛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把每一名留守儿童都纳入关爱范围,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才能真正让每个留守儿童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

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了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 “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的关爱、管护、教育和管理,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共管理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动态监测机制,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动态监测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大力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中小学校是直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各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

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少年档案登记管

理制度。各中小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认真调查和登记,建立包括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地址及其法定监护人详细地址和电话等内容的专门档案,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进程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建立留守儿童少年监护人联系机制。结合家长会及特殊节假日,各中小学每学期定期召开了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加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外家长联系档案,确保留守儿童有特殊情况时在第一时间和家长联系,并让留守儿童定期和其家长进行通信和通电话,增进他们的亲情联系,进一步强化了教

育效果。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学校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结对帮扶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情感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

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

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律自强”教育。各校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校通过开展留守儿童生日班队会、主题班队会、师生交流会、以及形式多样的等主题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礼仪习惯,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各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利用少先队、共青团、工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组织协调配合,逐

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对留守儿童共同教育监管的网络。动员一些退养在家的教师、退休干部和社会热心人士,发挥他们的热情,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教育,开展留守儿童的跟踪教育服务,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蛋奶工程”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各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二○一二年九月十日

上一篇:荼蘼的作文下一篇:会议汇报材料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