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2024-09-23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精选10篇)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1篇

谈一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推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普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只有普及音乐教育才能推动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为了切实做好普及音乐教育,中小学阶段,应着重采取以歌唱教学为主要载体的音乐教育模式。

一.歌唱是中小学阶段普及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全面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教育设施、师资极其欠缺,加之教育思想滞后。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音乐教育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乐器、音响等设备。一般的学生不会接触到乐器和正统的音乐教育。即使在大城市里,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去接触到器乐教学,在经济、思想落后的情况下,采用器乐或其他手段来普及音乐教育是很困难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1。歌唱教学才能做到音乐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从1901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高等小学堂开设音乐课算起,经历了“学堂乐歌”及民国时期、新中国的建设时期。其间音乐课程几经变更,但“唱歌”一直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甚至曾一段时期为音乐教学的唯一形式。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也体现了歌唱教学的重要性:1“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2“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因此,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3西方一些国家也大力推崇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歌唱是音乐之根。匈牙利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就体现了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推动了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德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对歌唱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德国如果不是在几百年间系统地在学校推进歌唱教学,他们的音乐文化不会发展到现在水平。”4歌唱教学作为普及音乐教育重要手段,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二.歌唱是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兼顾欣赏、练耳、视谱,了解音乐知识,增进对音乐的最佳途径。“歌唱本身又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和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儿童学习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5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把音乐知识综合在歌曲的教学中。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让学生通过歌唱来体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歌唱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让学生通过歌唱把歌曲的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传递给受众。是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及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一个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只有把歌唱获得的经验和感受移注到乐器学习中来,人们才能在他的乐器上获得美妙的声音。

歌唱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途径,也是培养优秀音乐家的阶石。三.歌唱教学在中小学德育、美育等诸方面的作用

歌曲在德育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清末民初,中国许多进步人士利用“学堂乐歌”来激励国人追求解放、民主,宣传爱国主义,废除封建礼教,关注国家兴亡。直到现在,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批的与时代相符的进步歌曲。正是这一批批的优秀歌曲成了人们战斗、建设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为祖国的解放、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本上采用了大量的优秀歌曲,这些歌曲对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及道德、情操、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激发学生情感,拓展知识,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显著作用。特别是歌词,往往是是深入人们心灵,激发人的感情的直接动力。

歌唱给予学生的美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备了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之美,更重要的是,歌唱能使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并参于到创造音乐之美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音乐美感。在合唱中,学生还会体验到和声美,声音的和谐美。音乐之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歌曲又是综合的艺术,它还包括了文学、音韵的美,以及歌词中的思想、意境等诸多美学价值。歌唱应是表现音乐美的最佳途径,强调“欲求乐之本者,先从人声始。”6我国古代唱论也提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可见人的歌喉是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在学校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歌唱在人的语言发展及民族文化的弘扬方成也有显著的作用。首先,歌唱需要语言,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特别是中国歌曲,汉字要求声、韵、调等,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唱好歌曲的前提下要打好语言基础。歌曲中的歌词又具有诗歌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歌唱中能够熟练的运用语言,正确发音,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民歌或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这些可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加深学生音乐“母语”,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大力地正确地运用歌唱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音乐普及到每个角落。达到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的要求。正确的运用歌唱教学,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技能、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基础作用,也是为培养音乐家打造坚实的基础。歌唱教学不仅能促进中小学教育中德育、美育的培养,更主要能协调各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其他形式不可比拟的,只有把歌唱教学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首位,才能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歌曲在德育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清末民初,中国许多进步人士利用“学堂乐歌”来激励国人追求解放、民主,宣传爱国主义,废除封建礼教,关注国家兴亡。直到现在,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批的与时代相符的进步歌曲。正是这一批批的优秀歌曲成了人们战斗、建设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为祖国的解放、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本上采用了大量的优秀歌曲,这些歌曲对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及道德、情操、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激发学生情感,拓展知识,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显著作用。特别是歌词,往往是是深入人们心灵,激发人的感情的直接动力。

歌唱给予学生的美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备了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之美,更重要的是,歌唱能使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并参于到创造音乐之美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音乐美感。在合唱中,学生还会体验到和声美,声音的和谐美。音乐之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歌曲又是综合的艺术,它还包括了文学、音韵的美,以及歌词中的思想、意境等诸多美学价值。歌唱应是表现音乐美的最佳途径,《乐府•传声》强调“欲求乐之本者,先从人声始。”6我国古代唱论也提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可见人的歌喉是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在学校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歌唱在人的语言发展及民族文化的弘扬方成也有显著的作用。首先,歌唱需要语言,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特别是中国歌曲,汉字要求声、韵、调等,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唱好歌曲的前提下要打好语言基础。歌曲中的歌词又具有诗歌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歌唱中能够熟练的运用语言,正确发音,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2篇

内容摘要: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并不陌生,文章通过对歌唱教学的探究,对“高位置和低位置”“靠前和靠后”歌唱方法的实践分析,论述了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感觉意识在歌唱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感觉意识 歌唱教学 高位置和低位置

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除要掌握发声技巧、呼吸、共鸣等重要的歌唱技术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感觉。声乐教师们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发声的感觉、注意呼吸的感觉等。找到这些感觉,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感觉意识。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唱歌时体内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感觉。尽管每个人的生理结构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找到自己的科学发声方法。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种歌唱方法。对一个人所适合的方法,可能对另一个人就不完全适用……”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曾说:“每个人的嗓子在结构上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每个歌唱者都应去探索他自己的歌唱方法。”虽然二位大师已为我们悟出了歌唱方法的真谛,但人们仍可以从实践中提炼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关歌唱的问题——歌唱中的感觉。

我们把歌唱者的自我感觉叫做“内感觉”,把听众的感觉叫做“外感觉”。许多歌唱家都有过体验,米·康潘纳利说:“有那么多的人对于自己的声音的好坏,常常受自己耳朵的欺骗。”伊·威廉斯说:“当我的喉咙处于最良好状态时,可唱片却反映了使我感到羞愧的声音。它听起来和我歌唱时所得到的印象相当不同。”笔者认为,歌唱者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声音在听众耳中的感觉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到正确的感觉,先要让学生辨别什么是错误的感觉。与其说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唱”,不如说是教学生如何“听”,也就是学会客观地辨别自己声音的能力,寻求一种“内感觉”与“外感觉”统一的声音。学生总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感觉”后才能真正找对感觉:今天用这个感觉唱出来的声音,到明天用同样的感觉竟会唱出完全不同的声音,或者再次找到了那种声音,感觉却变了。

感觉不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出发点,有的学生追求音量,有的怕累;有的求亮,有的怕亮。他们经常会用教师要求的意识去唱自己心目中追求的声音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调动学生的`感觉意识,只有双方配合才能减少教学上的困难。然而,教师的心理因素对教学的成败作用更大,一些名教师也难免犯“内感觉”代替“外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坚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于学生,而不管学生的具体感受,动机虽是好的,却会扼杀学生的感觉意识。

还有些教师出于自己对某种音色的偏爱,不管学生原来的音色特点、演唱能力,而硬要学生们去唱教师喜欢的声音,结果也是可悲的。中国有“脑后音”的说法,有些声乐学生真的在脑后去找声音,造成声音出不来,这是混淆内外感觉的又一例子。为了防止把“内感觉”代替“外感觉”可能产生的反作用,有必要对有些经常可能混淆的概念做一些分析。

一、高位置和低位置

人们习惯于把声音位置的高低作为衡量声音正确或错误的尺度,这是不妥当的,原因是他们把声音“重”和位置“低”混淆了。如果以舌头为上下意识的分界线,那么人的发音中枢——喉,本身就是在低位置上。由于歌唱的传统要求,正确的声音必定要具有高位置的“外感觉”,因为没有声带质量的改变,高位置的“外感觉”永远也不会产生。可见,自我感觉上的高位置不等于实际上的高位置。反之,声带质量减轻了,即使唱者“内感觉”毫无高位置的感觉,从“外感觉”的效果来说位置却已相当高了。

二、靠前和靠后

声音必须充分唱出来,“外感觉”一定是靠前的,但“内感觉”却未必一定是靠前的。卡鲁索认为自己的意识在颈背后,并说自己的高音是从背后的地板上发出来的,但在“外感觉”上,他的声音具有极大的穿透力,是充分靠前的。还有一些人,接受了“歌唱的秘密是靠前、靠前、再靠前”的概念,而拼命追求靠前,结果唱出来的却是白声。可见靠前的“内感觉”和歌唱需要的靠前的“外感觉”不是一回事。正确的歌唱活动,是一组肌肉活动的结果。以瑞典声乐家发明的声道调节法为例,第一共振峰产生的调节原理是:放开下巴,打开喉咙。第二共振峰在放开下巴的基础上,舌根退后。这和有些声乐教师所强调的“口咽部分摸压元音,用口咽部分集中声音”的方法一致。第三共振峰在前面两个动作基础上,将舌后部抬起。这又和有些声乐教师提出的元音要在舌根和软腭之间形成的理论相符。第四共振峰在前面三个动作上,再加上舌前部向硬腭抬起。这与现代许多教师强调的声音集中在硬腭前、门齿后的要求是一致的,如果抽掉了第四共振峰所要求的舌前动作,不就是后面唱法常用的意识吗?如果抽掉舌根向后向上的动作,单一地使用舌前部的动作,先把声音安放在齿后的话,那必然唱出的是靠前的白声。这就是为什么靠前的“内感觉”不等于歌唱要求的靠前“外感觉”的原因。

可见,许多声乐上的争论常常来源于认识上对“内感觉”和“外感觉”的混淆。“面罩意识”是以“鼻前”位置去集中声音,实践已充分证明它的成效。反对者认为的意识放在鼻上就一定会产生鼻音的结论是片面的,鼻音的产生往往正是喉舌调节不当引起的,就像意识放在喉上进行发音调节和喉音是毫无关系的,因为怕鼻音而不敢使用头腔,怕喉音而回避接触喉部,这等于因噎废食。同样,反对靠后者们所反对的是指声音往后“倒”的效果,不该为怕声音“倒”而反对一切后部意识的安放方法。后部如舌根咽部、软腭、前后柱肌等对建立正确的机能都是重要的调节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歌唱教学,音乐内涵,重视推广音乐教育

歌唱是通过对歌曲深入的理解, 再用人声把歌曲情感展现出来, 是歌唱者对音乐的再一次展现。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就是采取唱歌手法, 对音乐另一种方式的表达。音乐教育要在全国中小学普及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重视推广音乐教育才能够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了重视推广音乐教育, 全国的中小学音乐课堂, 应主要以歌唱教学为重点来进行音乐教学。

一、歌唱是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为了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高全民音乐素质, 全国必须重视推广音乐教育。在我国, 西北偏远山区, 经济、文化、教育都比较落后, 学校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工具也比较单一, 只有一架手风琴或电子琴, 但有的学校连这些最简单的音乐教学工具都没有, 再加上当地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主要以语、数、外为主, 音乐课被认为是副科, 不重要, 音乐课常常被所谓的主课所替代, 绝大多数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乐器、音响等简单的音乐教学设备。学生根本接触不到各种乐器和正规的音乐教育。即使在城市, 只有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才请家教, 上音乐特长班, 才能接触部分乐器, 因此, 推广音乐教育要采用器乐教学非常困难。只有通过人声, 这个每个人所具有的, 最美妙的乐器, 才是让音乐真正属于每一个人。所以学校音乐教学只有用歌唱才能弥补乐器及音响等教学设备的不足, 才能使全国音乐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和推广。

从刚开设音乐课起, 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音乐课程在不同的历史演变中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但歌唱教学一直都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大纲中也提出了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歌唱才能践行艺术, 表现艺术, 生动而富有表情的歌唱教学才能感染学生, 才能使他们对音乐逐渐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之执着追求。在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 他们早就在学校音乐教学中高度重视歌唱教学。西方国家如果不是在几百年前早就对歌唱教学给予高度重视, 他们的音乐教育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发达的水平。

二、歌唱可以提升音乐内涵

对于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 歌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歌唱直接连接着我们的情感与心灵。要想对音乐艺术进一步的深入只有通过歌唱才能实现, 通过我们人类这种最自然、最独特的发声方式来表现音乐, 找到灵感, 我们才能掌握音准、节奏、速度、歌曲处理、音乐表现、音乐分析等能力。

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情感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不能把这些内容单独地分开来教学,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 经过长期的培养与锻炼才能逐渐掌握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

在进行音乐教学中, 应首先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对歌曲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更好的表现。音乐技能包括歌曲演唱、器乐演奏、视唱练耳等。由于一般学校不可能有专门的技能训练课, 只能通过歌唱教学来实现。唱歌是训练各种技能最有效的方法, 因为在唱歌时, 学生首先要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熟悉歌曲词曲, 理解歌曲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掌握了这些, 才能运用歌唱技能来表现音乐内涵。在无形中视唱练耳、处理歌曲、表达音乐的情感就得到了提高。音乐情感只有在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歌唱教学才能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体验旋律的优美。学生对歌词的深入理解, 才能真正领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歌唱教学有助于德育、美育的培养

在德育方面歌唱教学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 中国许多爱国人士都用各种抗日救亡歌曲来激励国人追求解放、独立, 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废除古代封建腐朽思想, 改变国家命运。直到今天, 一首首爱国进步歌曲在我国大江南北唱响, 号召各民族团结一致, 发展经济、文化壮大国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正是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 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努力奋斗。

歌唱在培养学生情操和理解美、感受美、热爱美的情感方面, 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教授积极、健康、向上的歌曲, 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孕育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中国。在他们纯洁的内心烙下深深地中国印, 激发他们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

一首好的歌曲, 它本身就蕴含着诗意, 它包括了历史、经济、政治、文学等诸多美学价值。歌唱最能表现音乐的美, 在歌唱和欣赏高雅音乐艺术时, 能使我们受到熏陶和感染, 美化心灵, 陶冶情操。

歌唱可以锻炼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所有的歌唱要靠语言来表达, 你所表达的歌曲要想让别人听懂, 那么你的语言必须要准确, 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这就需要每个演唱者平时一定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所以熟练准确的演唱歌曲可以培养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4篇

一、歌唱是中小学阶段普及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全面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教育设施、师资极其欠缺,加之教育思想滞后。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音乐教育没有足够重视,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乐器、音响等设备。一般学生不会接触到乐器和正统的音乐教育。即使在大城市里,也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到器乐教学,在经济、思想落后的情况下,采用器乐或其他手段普及音乐教育是很困难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歌唱教学才能做到音乐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从1901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高等小学堂开设音乐课算起,经历了“学堂乐歌”及民国时期、新中国的建设时期。其间音乐课程几经变更,但“唱歌”一直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甚至曾一段时期为音乐教学的唯一形式。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体现了歌唱教学的重要性:“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儿童,因此,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一些国家大力推崇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歌唱是音乐之根。匈牙利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就体现了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推动了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德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对歌唱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德国如果不是在几百年间系统地在学校推进歌唱教学,他们的音乐文化不会发展到现在水平”。歌唱教学作为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

二、歌唱是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兼顾欣赏、练耳、视谱,了解音乐知识,增进对音乐情感的最佳途径。“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和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儿童学习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中小学音乐教材把音乐知识综合在歌曲教学中,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让学生通过歌唱体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歌唱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让学生通过歌唱把歌曲的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传递给受众,是对学生音乐能力及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一种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只有把歌唱获得的经验和感受移注到乐器学习中,人们才能在他的乐器上获得美妙的声音。

歌唱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理应受到足够重视。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途径,而且是培养优秀音乐家的阶石。

三、歌唱教学在中小学德育、美育等诸方面的作用

歌唱给予学生的美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备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之美,更重要的是,歌唱能使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并参与到创造音乐之美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音乐美感。在合唱中,学生还体验到和声美,声音的和谐美。音乐之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歌曲又是综合的艺术,包括文学、音韵的美,歌词中的思想、意境等诸多美学价值。歌唱应是表现音乐美的最佳途径,“欲求乐之本者,先从人声始”。我国古代唱论也提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可见人的歌喉是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在学校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

歌唱在人的语言发展及民族文化的弘扬方成也有显著作用。首先,歌唱需要语言,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特别是中国歌曲,汉字要求声、韵、调等,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唱好歌曲的前提下打好语言基础。歌曲中的歌词又具有诗歌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歌唱中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正确发音,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有一定作用。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民歌或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这些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加深学生音乐“母语”,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大力正确地运用歌唱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音乐普及到每个角落。达到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要求。正确地运用歌唱教学,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技能、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基础作用,而且为培养音乐家打造坚实的基础。歌唱教学不仅能促进中小学教育中德育、美育的培养,更主要能协调各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其他形式不可比拟的,只有把歌唱教学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首位,才能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素质教育推进,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5篇

“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新课,英语没有语言环境,而且越往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越差,上英语课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味,这个问题到了九年级就愈加地严重,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准备。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预备,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另一方面也是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铺垫过程。基于此,这学期我对导入环节非常重视,也有了一些想法。

1.Free Talk自由交谈引入。如Unit 11 Reading The shirt of a happy man,在与大家问好之后,我开心地说:“I’m very happy today,because I have already done today’s work.Are you happy today?”学生们回答,有的说开心,有的说不开心,我接着再问:“Why?”学生们踊跃地说起来,原因有很多,作业多啊,一天到晚上课啊等,我看时机已到就顺势说“You feel unhappy because there is no more money,time for you to play ,so,Will you be happy if you are a king? You have owned the wealth,power,and fame!”大家先是一阵沉默,之后又炸开了锅“当然开心!有钱有权又有许多妃子,哈哈哈”我说:是啊,但是,有个国王他不是这样的,他总是不开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他不开心,最后有发生什么事了?这样一来学生都迫不及待得想要知道结果,所以都很认真地看了起来。

2.歌曲导入。歌曲导入较容易被大众所喜爱,且易于学习。因此英语歌曲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它不仅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且在一些语言教学内容,如词汇、语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优于其它教学方法。

如:在学习将来时态时,那首“What will be ”,对学生学习将来时态作用举足轻重。歌词都是将来时态的典型例句。除此之外,我还拿歌词来 “做题”比如,在Unit 11Sad movies make me cry 单元,正好有首英语歌叫Sad movies make me cry,而且本课的知识点只可以是make sb+adj,因此,我用听音乐填空的形式就把这一用法进行练习(这一用法以前接触过),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学法都挺感兴趣,相信,通过这个练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用法。Unit 10 Reading 是讲法国的餐桌礼仪,因为第九单元我们上的是定语从句,我喜欢的歌曲和电影,因此,我决定以一首法语歌(伊莲)引入,待学生们听完,我问“Do you like this kind of song? Can you guess which country it belongs to? ”有个别学生曾经听过,说 “法国”,接着,我确定了答案。

好莱坞电影Titanic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片中由加拿大著名女歌手Celine Dion演唱的主题由My Heart Will Go On同样迅速征服了大家。Celine Dion中嗓音音域宽广,演唱激情高亢,相信学生们听后必能很快被带进一种浓厚的学英语氛围中。此外,一些推荐曲目还有影片Ghost中的插曲Unchained Melody,由莎士比亚名剧Romeo And Juliet而改编的电影插曲A Time For Us等。另外一引些名曲,如My Sunshine, Yesterday Once More, Five Hundred Miles, One Way Ticket 等都很值得一听。

3.情境导入。(延续上面的实例)我继续问道:那么对于法国你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开始说了:香水,包、埃菲尔铁塔、时装等。我再一一展示法国的标志物、地标。让学生对法国有所了解,因为本篇阅读是关于一个交换生去法国留学的文章,因此,我抛出问题:假如,你是这个去法国留学的交换生,那么对你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学生们说:饮食、风俗。对啊,听说法国大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接着,我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待学生们都沉浸在法国文化的情境中,再来看这篇文章,学生自然乐于接受,也乐于去读!

在第十二单元Reading中,我与同学们先聊了聊自己最幸运的事情,大家都很踊跃的参与进来,连平时不爱言谈,英语成绩不佳的马杰都说了自己的经历,当时都把自己激动的不行了,眉飞色舞的,说的是他去游泳遭遇危险被别人救的故事。这时候大家都已经融入这样的一个情境,我随即说“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糟糕的和幸运的事,像马杰这样在鬼门关转悠了一圈又回来的人,真是幸运之至,那么,如果我告诉你,有个人曾经经历了两次大事件,每一次都差点要了他的命,我们是不是该说,真是有上天庇佑啊”,有的学生说“真是幸运儿!”接下来,我们看看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看起书来。其次,课堂上提问也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同时,英语课堂上的提问也是师生用英语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一堂成功的英语课离不开师生之间持续不断的交流和对话。纯粹的知识讲解在一堂英语课上的比重通常占的比重是相当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应该用在交流上,在交流中呈现新知,练习新知。

4旧知识导入新课。知识是连贯的,流动的。在上有些新课的时候,我们也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或提问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 5故事导入法。采用学过的词汇和浅显的语言,把课文改编成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这种故事导入法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学习兴趣,符合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如在第七单元Reading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中,对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学业与兴趣爱好的关系处理,以及父母的态度。我把这篇课文以我弟弟的口气讲出来,(这篇文章大概讲了Liu yu喜欢跑步,他想当一名专业的跑步明星,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每天努力锻炼,甚至晚上也联系跑步,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父母担心他的身体,也从各方面帮他分析了这样做的利与弊,但是他还是不能理解。)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我所带的两个班也存在,有个别学生酷爱篮球,学习一落千丈,怎么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做的非常不好。讲完故事,我抛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根据原文回答问题。之后,我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了“怎样看待学业与兴趣的关系?”最后,我做了总结,以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出,他们这堂课确实有所收获。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6篇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自然流露的一种心理要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意识到音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体验音乐背后蕴含的情感,其中表现的情绪是我们音乐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1、情为乐之魂

我们知道,音乐是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内心体验发挥出来。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凝练,在作品为听者展现的情境里,听者应有感受情感的抒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想像,把自身对生活的感知和想象融入作品,以构成现有作品更真实丰满,栩栩如生的生活图画。艺术以情感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针对心情、表现心情。它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的,我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听到欢快的乐曲是会有情不自禁的跳舞的冲动;当听到悲伤的乐曲时就会感到心情压抑,有时还会不自觉的掉眼泪。在今年的中国达人秀中出现的乌达木,以一首《梦中的额吉》赢得全场的掌声。当动人的音乐响起,乌达木发自肺腑的声音唱到“用圣洁的花露当茶让你先享,在您的眼中我找到的安详的眼神,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他的声音感觉飘到了天外,直指人心。观众为之感动,为之掉泪。广辽的呼伦贝尔草原,也只有广辽的草原有如此动人的声音,这个例子充分的体现了感情在歌曲中的重要性,我甚至可以说感情就是音乐的灵魂。

2、音乐想象中的重要性

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石。音乐的想象,在欣赏演唱各类不同作品时,学生调动生活的累积,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翅膀,其情其景就会逼真的历历在目,人物就会生动的活灵活现,感情就像火花一样迸发,把学生的想象力也燃烧起来了。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在心里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向前进行。” 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物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的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感觉,体验到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联想。例如:在欣赏完了古筝曲《战台风》后,同样让学生说说自己初步听过后的感觉,结果几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1.欢快热烈的2.气势磅礴地3.沉重地。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甚至还有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原因在于,平时学生们很少接触古筝曲,对这些音乐不能进行正确的感知,在加上对音乐的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以才会出现体验乐曲的情感出现错误的现象。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要想更准确的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还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情感等等。我们只有对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思想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深入、准确的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作品的旋律、曲调帮助学生们联想,但不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在享受了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在音乐表现智能上得到了发展。

3、乐以情发,发乎于心

音乐是情感表现的高度体现,情感是人们内心思维的文化特征。情感的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通过艺术表达的感情则是一般感情的升华,更具有典型意义。如在《学做解放军》一课中,我以汶川地震图片导入引出帮助人民解放军,欣赏地震图片时我选择了背景音乐《辛德勒名单》,曾经美好的家园变成了震后的灾区,亲人的逝去,加上背景音乐的衬托,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就留下了眼泪。这种情境的导入使学生们的情感完全投入到了音乐作品中,从而对整节可所有作品的欣赏都能够深入、准确的进行。音乐来源于情感,又是表现情感的载体。音乐不仅能描绘让人心动的情境,还能激发人的表现、创造能力。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7篇

逸夫中学/陈麒

摘自:《厦门逸夫中学》

摘要:数学是集理论高度抽象化和应用具体化为一体的一门科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答疑解惑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还原学生课堂主体,激发学生寻幽探微的兴趣,这样课堂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占有。本文拟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入心理学,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单一模式,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学,论文

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学生必须自身参加教师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如积极主动地接受有关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并经常向老师提供反馈信息,注意学习活动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处理信息的主体。因此,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积极地、主动地、独立地进行学习,才能将课程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上的这种主观能动作用,是任何其它因素所不能代替的,这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唯一的内部原因。

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呢?

1、确立正确的教师行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认知往往伴随着肯定、赞许、羡慕等积极的情感,厌烦、不满、轻视等否定的情感难以产生积极的认知,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使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其次,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寻求机会的“向导”和“组织者”,成为深刻地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和谐、积极、友好的教学气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所谓“课堂气氛活跃”,真正的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指对那种没有思考性的问题答来答去的表面热闹。思维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一般的情况是,当一个人产生了必须排除某一个困难时,或是要了解某一个问题时,思维活动就活跃起来。希尔伯特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在数学中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虽然都是重要的,但与问题相比其重要性还不居首位,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所构成的理论是数学思维的结果,而问题才是思维的开始,在数学中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引起思维。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知识的目的、兴趣等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有否解决问题的需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就是学生

对于知识“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所讲授的原理、论证,所提出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积极地思维,并产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这种“愤”和“悱”的情境,即创设存在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情境,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去探求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授“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这样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面前有两条直线,问你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你如何作出判断呢?”这时学生会回答,“我就看这两条直线是不是相交,如果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然后教师就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眼睛看见是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会不加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于是教师提出疑问:“你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部分是不相交的,但你能肯定的说在远处它们也是不相交的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了思考,经过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作出的判断产生动摇,发现自己作出判断的根据并不充分,从而懂得直接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很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并跟随教师一道去探索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又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先让学生解一个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解的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看它的根与系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谁都想第一个发现这种关系。进而再让学生解一个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让学生观察找出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第二个高潮。由于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于是教师给学生提出第三个问题,“能不能把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统一起来呢?”这就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入第三个高潮。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这两个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共同规律性,从而引出韦达定理。

再如,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时,第一个例题是: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y=x2,y=(x+3)2,y=(x+3)2-2的图象。

在解题前,先让学生观察指出,这三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三个函数的表达式之间有着这样一种特殊关系,那么,它们的图像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要解答这个问题的愿望,激发起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边思考,边专心地看教师解题。

有学者对诸多创造心理因素进行过调查分析,这一分析表明,在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应用研究、自然科学开发研究及科技管理研究这五大类研究中,在创造心理因素中,其作用大小占第一位的都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整个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的作用都是很突出的。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思维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的心理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核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教会学生“执果索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每推进一步都有充分依据的思维,它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因此,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逻辑推理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会学生当思维受阻时,如何转换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地改变先前的思维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思维灵活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思维品质,它在数学学习中活跃地表现为解题能力,即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的能力,灵巧地从一种解题思路转向于另一种思路的能力;或是指具有超脱出习惯处理方法约束的能力,当条件变更时能迅速找到新的方法,也能随着新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而重新安排已学会的知识;还表现为从已知因素中看出新的因素,从隐蔽的数学关系中找到问题的实质。

爱因斯坦把思维的灵活性看成是创造性的典型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当思维受阻时,如何去调整思维。

3、教给学生一种想象的思维方法----猜想。

猜想是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

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必须猜到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的细节之前,你必须猜到这个定理证明的主导思想。”数学猜想是数学证明的前提,“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是被证实。”数学教学中或解题中进行的探索,是关于问题结论或关于解题思路、方法以及答案的形式、范围、数值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去进行猜想。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8篇

一、情感解析的意义

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心情的反馈所呈现出的这种心理特质, 就是情感的统称。声乐是一种精神和情感领域的具体化形式, 是一种超脱的艺术境界和情感的释放。艺术是感性和理性巧妙的结合, 通过对情节的安排和衔接塑造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 而艺术情感是基于人主观情感之上的情感再创作, 升华成为新的艺术理念, 把握好情感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往往一个成功的艺术作品并不止有精湛的技术和技艺, 而是在情感上打动了千万人的心, 引起了无数人在情感层面的共鸣, 走向艺术和感知的高峰。

从声乐教育角度而言, 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对每个学生的气质和领悟了解掌握, 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向。美声唱法也并不是千篇一律, 大的方向确定后, 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演唱技巧也是因人而异, 综合考虑嗓音和情感感染力选择适合的方式和曲目重点培养, 因材施教, 学生能够根据选定的方向较好的将自己的感情释放进作品, 与艺术融合, 达到音乐的感悟, 淋漓尽致的将美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想象是音乐的翅膀

音乐是无形的, 看不见也摸不到。当人们听到优美的音乐时, 基于某种对生活的感悟和联想会想起曾经的时光或者是未来的憧憬, 从音乐的领域将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所以想象力是辅助的情感激发方式, 美声音乐需要想象的翅膀来将音乐转化为内心的柔软或者铿锵。不仅是听众需要想象的翅膀, 演唱者更需要想象的翅膀带着自己的音乐高飞。例如, 歌剧《里纳尔多》选段中女高音咏叹调《让我痛哭吧》, 演唱者要充分置身于歌剧的情景, 感同身受, 将人物所有的内心写照与心理活动状态改变用美声表现出来, 不通过想象来理解是做不到的, 想象是进入角色的一座桥梁, 沟通了自己和音乐的道路。

三、美声教学中的互动

美声歌唱家在判断自己的演唱是否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共鸣方面需要利用教学相长互动原则。美声教学中的互动, 是通过美声声乐教师提供的功能反馈和学生处理反馈共同完善的, 改善技巧偏差和情感误传递。每一个演唱者都是不同的个体, 对艺术的加工方式和程度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新的想法和灵感也需要老师的调配和取舍融入到美声作品之中, 从新的角度去剖析和解读艺术作品, 这是师生的互动。在作品的演绎过程中, 观众喜欢与否和接受程度也能够在乐曲表演之后得到反馈, 或报以热烈掌声或无动于衷或评价稍差, 演唱者根据观众的反馈得到一种信息的传递, 基于此种信息为参考意见进行相应的演唱的调整, 这是演唱者和观众的互动。互动体验能够奠定心理基础, 也能够传达情感的真实信息, 赢得更多的认同和艺术影响力。

在美声教学互动中, 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舞台是很多人的人生追求与梦想, 在聚光灯和观众的目光下, 有些人能够找到自我的超越感, 而对于一些偏内向的心态稍微自卑和胆怯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教师在美声教学中应该给予情感的激励, 从舞台认知和自我价值实现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相信自己, 提高自信力, 克服胆怯, 坚定意志力, 站在舞台的最中央向世界大声唱出美丽心灵的春天。

四、美声演绎的心理因素

人们在形容一个歌唱者演唱成功的时候, 往往会使用声情并茂和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等形容词, 除了声音本身由生理特质决定外, 还有情字占有半边天, 情是一种演唱者的心理活动因素, 控制好心理因素就意味着演唱已经成功了一半。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现在的许多音乐教育相关教材也都和音乐心理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同时声乐心理学也受到了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学校也在加大声乐心理学的教育力度。就一个好的歌唱者而言, 心理体验、心理调整、心理适应、心理控制贯穿在声乐演唱的全过程, 美声也是一样, 控制好心理的变化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声音走向, 好比一匹千里马需要一位优秀的骑手驾驭才能日行千里。在美声教学过程中, 学生掌握了文化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与音乐审美能力后, 就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以求驾驭艺术性和思想性并存的复杂音乐作品, 真正做到余音绕梁, 三日仍不绝于耳。

五、结束语

美声是声乐歌唱的一种形式, 情感则是歌唱的灵魂和骨血, 无论是美声教学还是美声作品的演绎, 都需要情感的支撑与融合,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美声情感教育传递, 学生以扣人心弦的情感演唱将美声作品淋漓尽致地演绎, 观众以无限想象力对美声音乐情感进行解读, 达到艺术和谐与共鸣。相信在未来美声的领域中, 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歌唱出美声的灵魂。

摘要:在美声教学中, 情感的作用非同一般, 它较好地实现了对音乐的诠释。从情感解析的意义、想象是音乐的翅膀、美声教学中的互动、美声演绎的心理因素几个方面, 来解析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情感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美声教学,想象

参考文献

[1]侯芸莉.关于美声教学的综合探讨[J].大舞台, 2011, (10) :187.

[2]张丽丽.美声教学之我见[J].才智, 2011, (1) :133.

[3]张妮.美声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6) :140-142.

论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重要性 第9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唱心理 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的体现,不仅需要良好的歌唱技巧,还需要歌唱者有非常高的心理素质。随着声乐教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引入,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前歌唱心理已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中国的学校教育,不仅要教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目的,歌唱心理教学,有助于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帮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重要性

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歌唱心理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求演唱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将情、知、意有效地进行权衡,达到统一,有效完成演唱。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需要对其意志、自制力等进行培养。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进行加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增加其学生声乐的动力。

歌唱心理,与歌唱者歌唱时的心理神经系统活动有关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在歌唱的过程中,除了有效利用歌唱技巧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将自己的歌唱水平充分地发挥出来。所有相关研究证明,当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其心理状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时,其演唱会充满活力、自信等,在演唱中,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可以有稳定的情绪,其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其演唱更加自如。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歌唱心理进行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声乐教学中,积极的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状态,在声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安心进行演唱。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不容忽视,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有效的加入心理因素,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对声乐知识、声乐技巧等进行掌握和学习,让学生将其想象力、情感、表演等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在声乐教学中,加入歌唱心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变化规律,从心理变化入手,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声乐学习中的各种技巧,将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

二、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友好地与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技能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表现主要有: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三、结语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同时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声乐教学的效率,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诠释每一首音乐作品,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和声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海静.浅谈声乐教学中良好歌唱心理的引导[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10篇

华阳学校

唐勇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平常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都乐于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有许多优点,但也并不是尽善尽美,我觉得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做长时间的呈现。这对于像我们这种学生基础差的学校来说,更显出了它的不足。很多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课件的设计上,而极大的忽略了课堂板书的设计,有的甚至没有板书设计。是不是用了多媒体就可以把板书设计简单化或者取消了呢?从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板书设计不但不能简单化,还应多下功夫精心设计。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学生基础特别差的学校,更显得重要。为什么用了多媒体还要加强板书设计呢?从我的教学实践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略。一堂完整的课堂设计肯定离不开板书设计,应为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必不可少。就目前的教学模式而言,板书设计仍然有这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帮助。板书的最大意义就是以提纲式方式呈现出了一堂课,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板书设计,当幻灯片一闪而过后,留给学生的有有什么呢?恐怕是愉悦过后的茫然。

二、板书是教材内容的一种深化和补充必不可少。板书的内容首先是教材内容的提炼和深化,同时也必然会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新课程下的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材的编写上显得非常活,很多知识都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通过探究等形式呈现出来,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提炼,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板书内容的设计。好的板书设计不但能呈现一堂课的主要内容,还能很好的展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另外有许多需要补充的知识也要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对板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板书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不能缺失。

三、板书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帮手,不能省去。很多时候教师设计板书的时候往往只是考虑了如何呈现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儿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帮助的作用。实际上板书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帮助时很大的。别的不说,它对于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在提高教学的效率的同时也增大了教学的容量。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要想在一闪而过的幻灯片中做好笔记恐怕很难,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而言就更难了。这时板书就成了他们做好笔记的重要帮手了。如果一堂课连板书都没有的话,一些学生就只好望“板”兴叹了。笔者在还是一名实习老师时就领略到了板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带我的老师就特别注意板书设计。他的板书非常详尽,一堂课下来非得写满满一黑板不可,而且一般不会在授课的中途擦拭黑板。一开始我还不太理解,觉得这样做太费时间了,课堂教学效率太差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我发现他所教的学生笔记做的特别好,学习也非常认真,考试成绩出奇的好。一打听,原来这个教师的拿手好戏就是板书设计。正因为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学习的需要来设计板书,所以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后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板书时间。但这并不是说就要放弃板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来精心的设计板书仍很有必要,尤其对于后进生而言更为重要。

上一篇:论学习中的情感下一篇:小学“推广普通话,认真读好书”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