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观后感

2024-05-22

《井冈山》观后感(精选8篇)

《井冈山》观后感 第1篇

《井冈山》观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装革命,包围中华。一团烈火,燃烧着中华大地,燃烧着我的心。

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失败后,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后,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放弃了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从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策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如星星之火一般,已成燎原之势。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里想您照路程,湘江畔您燃起火炬通天亮,号召工农闹革命;井冈山您率领我们打天下,红旗一展满地红。让我对领袖毛泽东更加尊崇,更加怀念!身处现代化今天的人们,对那段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民族最艰苦的日子越来越遥远,许多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就是这么一群人才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建立了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

看完《井冈山》后,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触,特别是其中所体现的将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应该是我们去铭记和传承的。

《井冈山》观后感 第2篇

观看电视剧《井冈山》,知道把井冈山比喻成“中国革命的摇篮”当之无愧。井冈山是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井冈山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当年,随着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失败,毛泽东被逼上井冈山,通过复杂的斗争,终与“绿林”头目袁文才和王佐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者。毛泽东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后,又陆续把朱德和彭德怀引上山,共同开辟革命道路。曾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和进攻,接连取得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的胜利。虽然几次遭到失败,虽然有时“朱毛”意见有分歧,虽然中央“特派员”不给力,但毛泽东意志坚定,毫不动摇。遇到挫折,毛泽东总是对身边的人说:“失利是暂时的,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精神永远不会丢。”毛主席爱井冈山人民,井冈山人民也爱他;毛主席心里装着井冈山人民,井冈山人民心里也有他。井冈山人民明白:有了毛主席,中国革命就有希望,中国革命就能成功!

观看电视剧《井冈山》,听毛泽东有感而发的诗词《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听毛泽东有感而发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也自然想起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其中的三十八年,是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上井冈山算起。二九年初毛泽东带兵下山,至此时已离开井冈山三十六年。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这三十八年,从毛泽东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和语录不仅令国人称颂,就连他的敌人蒋介石也佩服不已。他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蒋介石反复吟诵,禁不住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毛泽东用他那湖南口音背出来定会更有气势。”我酷爱背毛泽东诗词,会背诵三四十首,现在看有关毛泽东的电视,听毛泽东吟诵他的诗词,倍感亲切舒服,对毛泽东主席更加敬仰,更加怀念!

《井冈山》观后感 第3篇

井冈山精神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中,党率领工农红军寻找和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时首创的一种革命精神。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可以说,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全党和全国上下始终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首要方面,是井冈山精神整个体系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证。它不仅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愿屈服、坚持斗争的产物。其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革命力量,更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在此之前,无论是世界革命还是中国大革命,都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所以中国工农革命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一直处于黑暗的摸索之中。因此“红旗到底能扛多久”的悲观论调常常出现,一时间人们对革命胜利抱有的希望有些渺茫。但是在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建立建设的过程中,工农红军逐渐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土地斗争、建设根据地、保卫根据地的革命运动之中,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也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新”指它具有中国特色,有别于苏俄模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开创新局面”与时俱进、敢于进取的革命精神和胆识。八七会议之后,我党虽然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但仍然把着眼点放在城市当中。当时的中央仍然以十月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经验为依据,坚守城市中心论的旧公式。这种指导思想因袭过去的经验,仍然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失利之后,毛泽东结合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具体国情指出,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坚持长期的合法斗争进行武装起义,也不是先攻占城市后夺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立足点。井冈山革命时期独特的政治任务和险恶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党不仅要有敢于献身、勇于胜利的革命胆识和勇气,更要有善于发动群众的策略和方法。正是因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党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国民党反动派一踏入革命根据地,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漩涡逆流之中无法逃脱。正因为始终关心百姓的疾苦、始终重视百姓的幸福,人民群众才真正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党和红军。

二、井冈山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四个平台、两个环节

井冈山育人体系主要由四个平台和两个环节构成。四个平台是指文化活动平台、情境体验平台、社会实践平台、虚拟交互平台,两个环节是指社会实践环节、教育教学环节。

用井冈山精神育人,最根本的是要用文化熏陶,提升优良品质。井冈山精神是江西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体现。它是一种文化体系,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凭借井冈山特有的文化品牌优势,高校在办学育人方面也是大放光彩。井冈山当地的学校以井冈山红色资源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每年12月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红色歌谣大合唱、井冈山斗争史和庐陵文化为题材的舞蹈表演以及摄影、美术作品展等形式,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其中舞蹈《井冈翠竹》被选送江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并荣获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演出获得好评。

用井冈山精神育人,最重要的是要实践锻炼,塑造高尚人格。所以,情境体验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就为弘扬井冈山精神、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式。以井冈山大学为例,学校重点组织大学生开展了“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井冈山的红色歌谣”采风和“毛泽东在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社会调查的循踪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备干粮,顶烈日冒酷暑,遍访旧居旧址,缅怀先烈,实地体验井冈山斗争艰苦岁月的生活;深入农户、敬老院、干休所,与井冈山斗争的参与者、见证者及其革命后代促膝谈心,请老红军或专家讲井冈山的历史与传统,聆听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受红军之路的巨大变迁;搜集整理红色歌谣、地方人文资源,采集井冈山的红色传说。大学生晒黑了皮肤,陶冶了情操,磨练了意志,强健了体魄,有助于铸就其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敢闯新路、自强不息的品格。

用井冈山精神育人,最突出的是用虚拟交互平台拓展交流空间。虚拟交互平台是指用微信、微博、网络这样的媒介,弘扬井冈山精神、培养红色传人。通过虚拟平台和真实生活之间的交互,而不是借助于外界物质,这对用井冈山精神构建的育人体系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最近,井冈山大学各学院利用QQ群、班级微信群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科技扶贫和企业帮扶等活动,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与为人民群众服务相结合,让大学生未走出校门、未走进社会之前,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井冈山老区的实际生活。

三、井冈山精神育人体系的实践—一以井冈山大学为例

近年来,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和挖掘井冈山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把井冈山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育人之魂,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红色传人。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井冈山大学党政班子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进一步发挥井冈山的优势,更充分地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走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具体做法是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课程开发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手段,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学校坚持以院(系)、班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十个一”教育:学好一门《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必修课,利用假期开展一次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一次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旧居旧址,每年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学唱一首井冈山红色歌谣,观看一部有关红军的影视剧,至少种一棵井冈山常青树,积极参加“五十助一”活动帮助一位贫困大学生,积极加入“爱心社”为老区人民至少献一次爱心,“大学生井冈山精神研究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学术研讨会,会员每年至少撰写一篇相关学术论文。这些活动的开展,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井冈山地形与井冈山斗争 第4篇

关键词井冈山山区地形根据地革命斗争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建立了众多的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多在几个省或县交界处的多山和交通不便的区域。贫瘠落后的山区相对于平原,显现了很多弊端,但山区对于红军却有其自身“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笔者从井冈山的地形地貌对井冈山斗争的影响为例来作阐述,敬请大家不吝指正。

一、建立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选择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后为保存工农革命力量、一次次面临决择后的结果。

1927年9月9日,为贯彻湖南省委以长沙为中心,在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等地发起暴动计划,以毛泽东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率领起义部队分兵三路向长沙进击。一路因临时收编的国民党溃败部队反戈,起义队伍损失惨重,退回修水。另外二路起义队伍也因麻痹轻敌而失利。毛泽东所在的第三团退至浏阳上坪。此次暴动,浏阳等城市都没打下来,打长沙更是毫无希望。赶快摆脱强敌,是毛泽东唯一想法。附近的文家市地处湘赣边界,进退自如。所以在部队退至上坪的当晚,毛泽东果断地作出了秋收起义部队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文家市集结的决定。尚有1500余人的起义部队在文家市共同商讨下一步计划,毛泽东决定退到湘南汝城,占据湘粤大道,以策应贺龙、叶挺的部队北出广东。起义部队在假道湘赣边界退往汝城的芦溪更田与敌军遭遇,损失不小。退至莲花后,接到江西省委写有要起义部队开往赣西宁冈、那里有党的武装的密信。在讨论和研究之后,毛泽东再次主张退往湘南,转向井冈山。在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支部建在连上”的改编后,在宁冈北陲门户—古城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作出在罗霄山脉中段“工农武装割据”和团结袁文才、王佐地方武装的方针。起义部队得到袁文才的大力帮助在茅萍安了家。稍作休整后,为扩大影响、熟悉地形民情,工农革命军主力沿酃县、遂川两县游击。在遂川西部的大汾遭到地主武装肖家壁的袭击,因准备不足,匆忙应战,部队被截成两股,毛泽东率领一部向大井转移。在王佐的接应下,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井冈山中心区茨坪。从此开始了井冈山上的艰苦斗争。

1927年底,红军攻下油米之地的茶陵县。1928年1月4日,部队占领井冈山南侧的遂川县城。遂川是赣西南连接赣南、粤北的要地,由此引起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的恐慌,第一次派兵来“进剿”。毛泽东率部击败来犯的江西第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占领宁冈县县城-新城。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拥有茶陵、遂川、宁冈、永新、莲花等县。因湖南省委的干扰,3月湘南行动失败。这时,毛泽东才真正认识到根据地的重要。在与朱德部队会师后,开始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时期。5月,在宁冈茅坪建立了毛泽东任主席的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统辖各县红色政权。在军事上,打退湘粤赣三省军阀的三次会剿,开展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使根据地稳步发展。6月、7月,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割据区域拥有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全部,吉安、安福各一小部分,还有遂川北部,都县东南部,面积达七千余万平方公里,人口六十五万。

井冈山被选定为最终的落脚点和革命力量新的发展点,这反映了毛泽东等人能够审时度势,能够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认识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修正自己前面的错误想法,作出了正确的抉择。

二、井冈山地形与井冈山斗争

具有天然可凭借的屏障,让失利后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在战略上占据有利地势。

井冈山位于江西西南部,是指与湖南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的广大地区。当时沟通着井冈山与外界的交通的是一条商道。它是由很久很久以前众多土籍客籍群众、一些行商小贩在横亘湘赣两省的大山中,劈山开田,斩荆凿路,踏踩出一条南抵广东,北达长江,纵贯罗霄山脉的商道。商道断断续续,鲜为人知。例如从酃县、遂川、宁冈、永新到大小五井,均须翻山越岭,经过极险峻的悬崖峭壁中间的一条崎岖小路蜿蜒而上。这些上山的小路各有险要隘口,经军只需在哨口布置较少的兵力即可打退敌人的进攻。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五大哨口”就是由此而来的。1928年8月30日的黄洋界保卫战,是凭借天险、以少胜多的战例。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出人意料的是红军只坚持了三天即被敌军攻破。王佐后来调查得知实情:由于一个经常捉石蛙的人熟悉周边地形,带领敌军从山泉小道绕过哨口到达背面,彭德怀只得率领红五军退出。另一方面井冈山山深林密,敌军的大部队无法展开,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国民党政府所能投入的兵力,也拖缓了国民党军队在山区中的进攻速度和深度。

山区环境恶劣,经济实力自然也匮乏,不能长期供养大批的军队,在历代统治时期都是统治力薄弱的地方。军队和地盘是国民党政客们凭籍的资本,山区常常成为被忽视的区域。当毛泽东最早在井冈山一带活动时,朱培德为应付其它军事势力的可能入侵,部队主要集中在赣北,以南昌为中心的几条主干道一带驻守。1927年11月江西国民党军队是这样的部署:第三军八师在万载(近长沙),七、九师在修水(接近湖北、湖南二省),第九军的二十七师在樟树,二十八师在抚州。只是当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连继攻克茶陵和遂川后,才使江西国民党军队的震惊,在1928年初派出一个营的兵力进占宁冈新城。后来明白到井冈山不再是绿林武装的聚集地,而是中共的休养生息之所,于是采取几省约定的大规模“会剿”。由于是不同省的军队集中“会剿”,国民党的军队不能完全形成有效统一的指挥,进攻的步调不一致常令进攻计划落空。同时,江西湖南二省二派系国民党军队战斗力存在差异,这又为工农红军可以选择避开强敌,击溃弱敌(江西国民党军),从而冲出包围圈。

三、井冈山革命胜利

斗争暂时失败后,乡村普遍遭到国民党残酷的清洗。受过巨大损失和摧残的群众,斗争情绪低落,甚至苟安。工农红军只能被迫离开熟悉的乡村,到异地开展游击,寻找到一个新的立足点。所以,可以说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在开始走出一条创建乡村割据的道路时,是在生存的境遇下他们被迫的选择。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写道:“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所以广州产生过三天的城市民众政权,而海陆丰、湘东、湘南、湘赣边界、湖北的黄安等地都有过农民的割据。”经过大革命后国民党的疯狂屠杀后,山区显然比平原地区所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地区的土豪劣绅勾结国民党军队,收缴了附近各县农民自卫军的枪支。然而袁文才、王佐两部却始终各自保存着60支枪,在山高林密、地形险要的井冈山地区坚持斗争。毛泽东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后,正是在袁、王的大力帮助下能够顺利地稳定下来,袁文才、王佐在建设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由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武装与地方党组织、农民武装团结起来,才能较快地建立起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四、开辟新的根据地

至于后来的朱毛“舍弃”井冈山,重新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那是因为毛泽东看到在赣南闽西有一个比湘赣边界大得多的天地,有至少20多个县,地形、经济、民众基础,地方党组织等条件都优于井冈山,是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好地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2]肖小华:毛泽东引兵井冈山过程的研究概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井冈山观后感 第5篇

《井冈山》是一部反应我党早起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但是我是第一次看,毕竟,在这个时期能认真的去看一部革命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了我党早期的创业史,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奋斗过程。

影片讲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名党统治时期创建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故事。无数英雄儿女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来,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井冈山观后感 第6篇

说毛主席在当时情况与我们现在十分类似呢?无论怎样,实事求是都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井冈山精神时是毛主席所创立的而其第三点更是鲜明提出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即当下我们喊得最多的听党指挥,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井冈山精神的第四点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在红军出现之前,只要是军队就会和普通百姓有化不开的仇恨,而在红军来到井冈山的第一件事便是与当地老百姓搞好关系,开展群众工作。老百姓也是第一次发现红军与其他军队的不同,从此也就发展成了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从影片中这一点更是得到多镜头的描写。第五点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时的军队没有谁给发军饷,没有谁给发粮,枪都是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当时的军队一穷二白,如果当时没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不可能有现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不可能会有现今的新中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立根发芽的一个重要基础。联系到现今,我们军队正是缺乏这种精神,没有好好发扬创业精神。《井冈山》这部红色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当时共产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发展到今,经历了多少次的艰难险阻,而其中所体现的精神是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也是当代军队缺乏的。我们军队现在正在慢慢遗忘一些东西,如果我们那天真的忘记了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

这只人民军队就会失去应有的战斗力。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不仅仅是平时的军事训练,还有我们军队必须要铭记和传承的精神。《井冈山》这部影片应该多看,看后多思考多反思,当下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当年那些为中国革命而流血牺牲的人,我们平时的懈怠消极是不是就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敬?看完《井冈山》后,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触,特别是其中所体现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应该是我们去铭记和传承的。

2这部反应我党早期革命题材电视剧《井岗山》,拍出来也有好几年了吧,但我是第一次看,毕竟,在这个时期能认真地去看一部革命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有幸看观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看到了我党我军早期的创业史,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奋斗历程。影片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创建第一个根据地--井岗山根据地的故事。它以长镜头、曲折的故事情节,感人的奋斗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在那段红色岁月当中伟人的风貌。无数英雄儿女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来,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身处现代化今天的人们,对那段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民族最艰苦的日子越来越遥远,许多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就是这么一群人才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经过无数人的血染疆场,无数军人的生死搏杀,最终打败了国民党,最终抗击了日本侵略军,最终实现并缔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洗刷了自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和无数的屈辱史。通过这部剧,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小壮大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多么牵动人心啊!那是一个多么风雨飘摇的日子,从踏上井岗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军与人民群众的渔水之情,就注定了我军是从人民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也标志着,历经岁月更迭的华夏大地上将燃起一只红色火炬。这只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井岗山可以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我党创始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具有远见卓识和对革命的深透理解。并用其毕生来实现这个理想。为中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持久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理论。能客观以分析形势,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是我党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品质,使之在弱小中逐步发展起来,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事件,立于不败之地。歌曲红军想念毛泽东,我能切身感受到红军战士战无不胜,坚韧不拨和浴血奋战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来源和高度的核心凝聚力。因为所有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正如歌曲当中所唱的那样:抬头望见北头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有方向,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心里明„„观罢此剧,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深切地领悟到: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

向何处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力挽狂澜,总结教训,在著名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怎样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怎样才能夺取政权?怎么样去改造旧军队?还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依靠人民、历经艰难、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斗争中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正是紧紧围绕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精心结构情节,着力塑造人物,较好地实现了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

《井冈山》一剧以饱满的激情、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可亲可敬的外在形象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既有坚定执著的革命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舍家纾难的革命胸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也有侠胆柔肠的骨肉亲情、吟诗挥毫的儒雅情怀、相忍为党的困惑忧虑、与民相通的喜怒哀乐。它告诉人们,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只因为在特定的历史坏境下选择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和

奋斗方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造就了区别国民党和旧军队的党和人民军队,而成为元勋,成为共产党人的骄傲。党的早期领导人,以个人的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号召起了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革命的先锋队。从红军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眼前的敌人,他们靠的不是运气,不是精兵强将。靠的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靠的是为人民大众谋利、反抗一切不合理,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的发展也同时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道理:不自由,毋宁死!它不仅是西方人所有的信条,它同样也是全天下所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为民族自由而不懈奋斗

井冈山观后感 第7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1111班

陈宪祥 20111401306

一幅完整表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长卷;

一段革命先驱面临生死存亡力挽狂澜的风雨历程;

一代伟人铁骨柔肠里鲜为人知的非常情怀;

一曲汇集历史山谷回声的英雄赞歌;

这短短四句话里面浓缩了多少观看者的感受。《井岗山》是一部反应我党早期革命题材电视剧,但我是第一次看,毕竟,在这个时期能认真地去看一部革命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有幸看观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看到了我党我军早期的创业史,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奋斗历程。

影片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创建第一个根据地--井岗山根据地的故事。它以长镜头、曲折的故事情节,感人的奋斗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在那段红色岁月当中伟人的风貌。无数英雄儿女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来,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尽管这次观看的只有三、四两集,但是却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期中的毛泽东思想。

通过这部剧,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小壮大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多么牵动人心啊!那是一个多么风雨飘摇的日子,从踏上井岗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军与人民群众的渔水之情,就注定了我军是从人民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也标志着,历经岁月更迭的华夏大地上将燃起一只红色火炬。这只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剧中,毛泽东在那样残酷的环境的领导才能,丰富学识,人格魅力不禁使人佩服和感慨。邓小平说过:“没有毛主席,我们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确如此,在敌强我弱,中央一次次错误的决策导致我军败战连连,红军思想情绪极度低落的情况下,毛泽东力挽狂澜,使我军多次从危机中突出重围,从而解救了红军的命运,在井冈山中树立了巨大的威信。所以大家的亲切的叫他“毛委员”。当时有一首歌谣《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至今听起来仍然十分的亲切舒服。在当时由于大家的思想认识有限,很多同志未能正确的估计当时的革命形势,所以经常是意见不统一而导致团结被破坏。更有甚者,一部分官兵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对于出现一些败战就承担不起责任与考验。对此,毛泽东多次和官兵们通宵达旦地开会研究军事,研究政治而毫不疲惫,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或军事会议有时候就是从晚饭后开始开,一开就是到凌晨天亮还没有结束。在那样的特定环境下,许多同志未能正确认识革命的正确道路,在讨论时你一句我一句,谁也说服不了谁,争吵顶撞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毛泽东的丰富学识和优秀的演讲能力,再加上平时带领大家在实践中所取得的胜利,都给大伙指出正确的革命思路和前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伙在那样险恶的革命环境中保持思想一致,团结一致对敌。在电视的镜头中看着这些动人画面,我的眼睛湿润了,为毛泽东的气魄气度,为毛泽东在处境不利时的坚韧,为大家对毛泽东丰富军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敬佩。还有为大家对毛泽东的爱戴。为什么大家都爱戴毛泽东呢?是因为他是天才吗?或许有一点吧,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在井冈山时,毛泽东和蔼可亲,艰苦朴素的亲民形象给井冈山人们带来深刻的印象。他警戒和教育红军“不拿群众一根红薯”,无论是平时与老百姓的对话还是在行动中都丝毫

没有摆架子的感觉,和大家相处的感觉都是老熟人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无论在官兵还是老百姓的眼中,毛泽东都是值得爱戴的人物。还有一点,就是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情,他从来不轻易屈服,他只服从真理,但不惧怕权威。多次中央的不当,甚至完全错误的指示,只有毛泽东一个人坚决的反对,也正因为他的执着,坚持自己正确的军事主张,红军才多次转危为安。在那个年代,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迷信教条,能独立思考并有有独到的见解的人只有毛泽东了。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黑夜时想你有方向,困难时想你有力量„„”歌曲红军想念毛泽东,我能切身感受到红军战士战无不胜,坚韧不拨和浴血奋战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来源和高度的核心凝聚力。因为所有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正如歌曲当中所唱的那样:抬头望见北头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有方向,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心里明„„历史已经证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实践中已经证明,时势造英雄,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可争论的伟大领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党的早期领导人,以个人的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号召起了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革命的先锋队。从红军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眼前的敌人,他们靠的不是运气,不是精兵强将。靠的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靠的是为人民大众谋利、反抗一切不合理,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的发展也同时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道理:不自由,毋宁死!它不仅是西方人所有的信条,它同样也是全天下所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为民族自由而不懈奋斗!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时代中,奋发有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社会进步而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1111班

陈宪祥 20111401306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

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泽东同志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哈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汩汩流淌的河水,是可以流出去却无法流回来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时间都在提醒我们要刻苦学习,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井冈山观后感 第8篇

井冈山>观后感

(一)这部反应我党早期革命题材电视剧《井岗山》,拍出来也有好几年了吧,但我是第一次看,毕竟,在这个时期能认真地去看一部革命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有幸看观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看到了我党我军早期的创业史,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奋斗历程。

影片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创建第一个根据地--井岗山根据地的>故事。它以长镜头、曲折的故事情节,感人的奋斗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在那段红色岁月当中伟人的风貌。无数英雄儿女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来,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身处现代化今天的人们,对那段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民族最艰苦的日子越来越遥远,许多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就是这么一群人才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经过无数人的血染疆场,无数军人的生死搏杀,最终打败了国民党,最终抗击了日本侵略军,最终实现并缔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洗刷了自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和无数的屈辱史。

通过这部剧,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小壮大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多么牵动人心啊!那是一个多么风雨飘摇的日子,从踏上井岗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军与人民群众的渔水之情,就注定了我军是从人民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也标志着,历经岁月更迭的华夏大地上将燃起一只红色火炬。这只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井岗山可以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我党创始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具有远见卓识和对革命的深透理解。并用其毕生来实现这个理想。为中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持久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理论。能客观以分析形势,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是我党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品质,使之在弱小中逐步发展起来,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事件,立于不败之地。

歌曲红军想念毛泽东,我能切身感受到红军战士战无不胜,坚韧不拨和浴血奋战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来源和高度的核心凝聚力。因为所有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正如歌曲当中所唱的那样:抬头望见北头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有方向,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心里明„„

观罢此剧,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深切地领悟到: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力挽狂澜,总结教训,在着名的“八七会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怎样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怎样才能夺取政权?怎么样去改造旧军队?还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依靠人民、历经艰难、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斗争中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正是紧紧围绕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精心结构情节,着力塑造人物,较好地实现了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

《井冈山》一剧以饱满的激情、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可亲可敬的外在形象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既有坚定执着的革命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舍家纾难的革命胸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也有侠胆柔肠的骨肉亲情、吟诗挥毫的儒雅情怀、相忍为党的困惑忧虑、与民相通的喜怒哀乐。它告诉人们,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只因为在特定的历史坏境下选择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惊天动地的事业,造就了区别国民党和旧军队的党和人民军队,而成为元勋,成为共产党人的骄傲。

党的早期领导人,以个人的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号召起了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革命的先锋队。从红军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眼前的敌人,他们靠的不是运气,不是精兵强将。靠的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靠的是为人民大众谋利、反抗一切不合理,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的发展也同时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道理:不自由,毋宁死!它不仅是西方人所有的信条,它同样也是全天下所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为民族自由而不懈奋斗!

井冈山观后感

(二)前不久刚看了革命题材电视剧《井冈山》,该剧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创造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故事。剧中的毛泽东充分发挥了领导人的才能,他以自身经验为中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持久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理论,所有战士在他的带领下让井冈山精神永存。

从《井冈山》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红军是如此的英勇、如此的坚韧不拔,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不容易。当年随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相继失利,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当机立断将部队带上了井冈山。然而上井冈山并不容易,由于当时大家的思想认识有限,很多同志未能正确估计当时的革命形式,从而造成各人之间的矛盾,但最终还是服从了指令。

当毛泽东终于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后,还要与旧部队斗争。其中以刘安恭为主的人,坚持要以城市包围农村作为主要战略,他认为那样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而毛泽东则坚持以农村包围城市为中国的革命作战策略,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就中国国情出发,我们应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再结合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使革命胜利。从《井冈山》中,我们也能看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也就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而毛泽东提出要以农村包围城市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因为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农民在中国占很大部分,从而农民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毛泽东以这种想法将部队带上了井冈山,成就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再者,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位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从而成就了井冈山伟业。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但我们仍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沉着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以百折不挠的态度,凝心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井冈山观后感

(三)观看电视剧《井冈山》,听片头曲“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听着这气势磅薄的歌曲,真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对中国革命胜利信心倍增。听剧中反复歌唱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哎,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疼到阿哥脚趾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想到毛泽东与贺子珍,朱德与伍若兰,钟大龙与晓风,他们都可称得上是革命夫妻。在艰苦的井冈山岁月里,他们同甘共苦,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做贡献。听片尾歌曲“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里想您照路程,——黑夜里想你照路程。湘江畔您燃起火炬通天亮,号召工农闹革命;井岗山您率领我们打天下,红旗一展满地红„„”这首歌,唱出了延安人民的心声,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让我对领袖毛泽东主席更加崇敬,更加怀念!

观看电视剧《井冈山》,知道把井冈山比喻成“中国革命的摇篮”当之无愧。井冈山是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井冈山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当年,随着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失败,毛泽东被逼上井冈山,通过复杂的斗争,终与“绿林”头目袁文才和王佐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者。毛泽东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后,又陆续把朱德和彭德怀引上山,共同开辟革命道路。曾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和进攻,接连取得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的胜利。虽然几次遭到失败,虽然有时“朱毛”意见有分歧,虽然中央“特派员”不给力,但毛泽东意志坚定,毫不动摇。遇到>挫折,毛泽东总是对身边的人说:“失利是暂时的,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精神永远不会丢。”毛主席爱井冈山人民,井冈山人民也爱他;毛主席心里装着井冈山人民,井冈山人民心里也有他。井冈山人民明白:有了毛主席,中国革命就有希望,中国革命就能成功!

观看电视剧《井冈山》,听毛泽东有感而发的诗词《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听毛泽东有感而发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也自然想起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其中的三十八年,是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上井冈山算起。二九年初毛泽东带兵下山,至此时已离开井冈山三十六年。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这三十八年,从毛泽东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和语录不仅令国人称颂,就连他的敌人蒋介石也佩服不已。他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蒋介石反复吟诵,禁不住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毛泽东用他那湖南口音背出来定会更有气势。”我酷爱背毛泽东诗词,会背诵三四十首,现在看有关毛泽东的电视,听毛泽东吟诵他的诗词,倍感亲切舒服,对毛泽东主席更加敬仰,更加怀念!

上一篇:基于某县农村妇女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下一篇:青奥知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