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教育

2024-08-26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精选6篇)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 第1篇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11‟13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2013年)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落实温家宝同志到西城区幼儿园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事业,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促进西城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西城区现有63所幼儿园,包括教育部门办园24所、中央及地方部门办园20所、街道集体办园11所、民办幼儿园8所。全区一级一类幼儿园37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59%,其中市级示范园10所,市级早教示范基地30所,市级学前信息化基地3个,市级特教随班就读基地3个。在园幼儿15174人,教职员工2455人,专任教师1350人。

一直以来,西城区学前教育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幼儿园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厚积薄发的态势,全区已经形成了教育部门办园为示范,公办幼儿园为基础,民办幼儿园为有益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 2 — 西城区的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造成入园难矛盾突出,尤其是入公办园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幼儿园发展不均衡,表现在硬件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等方面,特别是街道幼儿园与其他类型园所的差距越来越大。三是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四是存在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高,部门办园仍有随意撤销或停办的现象。

二、发展思路

立足“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将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出生趋势,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以“保证基本、广泛覆盖、形式多样、优质均衡”为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合理规划、分布推进、注重内涵”的思路,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满足适龄儿童多元化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快幼儿园建设,不断增强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形成以教育部门办园为示范、公办园为基础、民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种形式学前教育服务格局。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教育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学前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 3 —

0-6岁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辖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元化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推进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确保0至3岁儿童及其看护人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三年内新建、改建15所公办幼儿园,使全区幼儿园总数达到80所(址)以上。各类幼儿园中政府办园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通过扩班扩建幼儿园,增加幼儿学位供给,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保障范围,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对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的扶持力度,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区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统筹各类幼儿园的建设发展。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教师资队伍。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培训全部纳入“十二五”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确保95%的幼儿园园长和90%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各岗教职员工均达到北京市规定的任职资格要求,做到持证上岗。市区级骨干教师占全区幼儿教师总数的10%以上。各类幼儿园要按照《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编制。

——托幼园所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有显著提高。北京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5%以上,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

— 4 — ——大力推进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新增6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面向社区散居儿童开放。开展对学龄前儿童家庭看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向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和看护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定期举办亲子教育活动。每个社区散居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配备早期教育专业教师2名。

——积极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以幼儿园为依托,新增2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基本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努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幼儿园为依托,新增6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提高幼儿教师信息化水平及幼儿园科学管理水平。

(三)目标。

2011年,新建、改建6所幼儿园,扩建1所幼儿园,扩班8所幼儿园,增加学位2040个,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工作。90%的幼儿园园长和85%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0%的教师成为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60%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15%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1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2012年,新建、改建3所幼儿园,扩建2所幼儿园,实行扩班扩招和小规模幼儿园推进计划,扩大学位1440个。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工作。93%的幼儿园园长和87%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

幼儿园总数的65%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0%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2013年,新建6所幼儿园,扩建1所幼儿园,扩大学位2130个。同时加强社区托幼中心建设。总体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发展。95%的幼儿园园长和90%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5%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1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四、主要措施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幼儿园基本建设工程。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增加供给,建设数量充足、条件达标、收费合理、面向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的普惠性幼儿园。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机构。

2011年至2013年,新建、改建幼儿园15所,扩建幼儿园4所,并挖掘现有幼儿园潜力,适度扩班。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的资源优先用于改扩建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的合理布局。采用优质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的方式,增加公办园数量,使政府办园比例达到50%以上。

2.建好、用好和管好小区配套幼儿园。将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和规范管理的重点,在小区规— 6 — 划、审批、验收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不流失。今后各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由政府举办。

3.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建设奖励资金,对新建、扩建增加学位的社会力量办园给予扩班建设奖励。每增加1个班级,配套奖励资金10万元。鼓励中央及地方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继续办好幼儿园,保证现有园所不撤销,并适度扩大办园规模。

4.对街道、公民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小规模幼儿园给予正面引导和积极扶持。

(二)加大投入,实施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

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

1.为各类幼儿园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优先保证政府举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

2.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向薄弱园倾斜,改善其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标准,缩小与其他园的差距。

3.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采取减免费用的方式给予重点资助。

4.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拓宽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幼儿教师培养工程。

1.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将热爱幼儿教师岗位、适合该岗位的人员选拔到幼教队伍中来。严格执行园长、其他各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2.对招聘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委托区教研部门和区内优质幼儿园对其进行培训,使之尽快熟悉和掌握学前教育的规律与特点,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3.依据《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科学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

4.落实各项待遇,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评优评先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障其合法权益。加强监管,保障民办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奖励表彰等方面与公办园教师同等待遇。

5.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培训,做好培训规划。将幼教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十二五”继续教育计划,保证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每年每位教师不少于规定学时的培训。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和远程平台,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6.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师资培训资金。每年依据专任幼儿教师数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足额到位。参照《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每年人均1000元执行,保障各类幼儿园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

(四)加强管理,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1.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开展课题研究,提— 8 — 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控,以分级分类验收考核为手段,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幼儿园整体质量。

3.采取分类管理、分层指导的方式,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幼儿园的监督与指导,使每一个园所办园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4.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质量奖励资金。每年对社会力量办园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奖励社会力量办园。达标园所每园奖励10万元,晋升一级一类园所,每园奖励10万元。

(五)加快发展,实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工程。构建0至6岁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多元化学前教育需求;

1.依托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和社区托幼中心,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2.依托幼儿园及校外单位(少年宫)学前班资源,开展3-6岁幼儿教育;

3.依托学前信息化教育基地,开展远程早期教育课程服务; 4.依托学前特殊教育基地,开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落实《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的领导,成立西城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教委主任担任副组长,— 9 —

区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要充分履行领导责任,区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奖励资金。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幼儿园基本建设工程、幼儿教师培养工程、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用“以奖代投”的方式,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好幼儿园。

(三)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开展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营造全区良好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环境。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开展对新建、改扩建、小区接收配套幼儿园等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素质教育优秀的办园达标单位进行奖励,对优秀社会力量举办者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主题词:教育

计划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14日印发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 第2篇

西城公办学校 组团招聘教师

12月4日,北京教育人才市场将举办西城区教育系统招聘专场,目前报名参会单位近30家。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 第3篇

北京市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名校云集,有多所示范校、优质校、百年老校,也有北京四中、八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等知名教育品牌。近年来,西城区立足首都城市发展新战略和区域功能新定位,着眼重大民生工程,深化教育改革,先后推出建立教育集团和实施学区制等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规模,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均衡配置优质资源,有效解决了“择校”等社会焦点问题,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西城区政府秉承“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于2012年9月开始集团办学模式的探索,并不断扩大规模。到2014年,西城教育集团总数已达到17个,其中,8个以中学为牵头校、8个以小学为牵头校、1个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牵头校。集团形式更加多样:按学段分纯中学、纯小学,混合学段三类教育集团;按地域分为同一学区和跨学区的两类教育集团,覆盖范围扩大到31所中学、40所小学、3所幼儿园共74所学校,大大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各教育集团努力探索管理模式,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制定出工作方案,拓宽了融通渠道、形成了融资源共享和特色发展于一体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积累了教育集团发展创新的丰富经验。

1. 整体谋划推进教育集团办学

西城区是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聚居区,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西城区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作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

2012年,西城区召开教育大会,在全市率先组建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北京小学、实验二小4所教育集团,开始了集团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经过两年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西城区在推进义务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教育集团规模扩大到17个,共涉及74所中小学幼儿园,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67%,大大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

2. 完善集团发展机制

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探索,需要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做保障。西城区研究出台了《关于成立西城区教育集团的工作方案》,坚持以“法人独立、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实验先行”为宗旨,确立了“以优质校为核心,以高等院校为支撑,政策条件作保障,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教师研训等统一管理,教师待遇、专业发展等统筹安排、实体运作”的集团运作模式。

在教育集团发展进程中,西城区优先支持集团校与实验项目相关的基本建设、设施建设项目,并每年给各集团拨付100万元自持实验经费;为各集团加强师资储备提供师资编制数量支持等政策保障。通过适时召开教育集团工作推进会、教育集团工作座谈会、专项视导等形式,加强对教育集团工作的过程管理和指导。各教育集团都设立了校务委员会,统一规范和协调集团组织行为,建立健全了符合各个集团特色的学校管理、师生管理、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完善的集团工作机制。

3. 促进集团内涵发展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集团校办学水平,是教育集团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和发展主题。各个教育集团以“政府主导、名校牵头、项目运作、政策保障、特色发展”为原则,进一步发挥名校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课堂教学研究、课程建设、集团化办学与管理模式等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推动优质校与成员校的共同发展。各集团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师交流和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为载体,在集团牵头校输送理念经验的“输血”基础上,通过锤炼基本功,加强集团教研强大“造血”功能。实验二小集团“凌空杯”、宣师一附小集团的“金秋杯”、黄小集团的“联盟杯”等,均为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北京四中教育集团组建了高中网络实验班,探索“云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并试行集团内留学生制度。北京八中教育集团实行了初中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借助“云平台”,以“主题研究课”为抓手,推进课程建设共享。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了集团“研发中心”,开创了多种教师交流方式。

二、学区制:

提升优质资源均衡水平多年来,由于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密集,人口压力大,西城区“择校”压力始终居高不下。“择校”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择校”的实现路径在于区内外的各种“流动”。西城区在推进教育集团办学,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在“择校”的流动途径上下功夫、动真格、出实招,出台实施学区制,一步踏入改革的深水区。

2014年,西城区以全区15个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参考街道辖区面积和原就近入学片区,将全区小学划分为11个学区,为免试就近入学提供了地理空间上的框架依据。同时,重点改革招生入学办法,取消“共建”入学方式,严格入学条件,严禁跨学区流动,确保适龄儿童在学区内免试就近入学。调整初中升学方式,小升初分为7个学区,大幅增加优质初中校接收计算机派位比例,为解决“择校”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

由于历史等原因,11个学区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布局上还不够均衡,广外地区、德胜地区等学区优质资源偏少,有的学区优质资源偏多。为了保障学区制的顺利实施,确保优质资源均衡配置,西城区以学区为依据,统筹全区的优质资源,通过高校办学、优质校办分校、优化整合一般校等方式,对各学区的教育资源进行精细化配置,逐步推进学前、初中乃至高中教育的分布。对于个别一时不能提供优质学校资源的学区,通过临近学区优质学校招生名额调配投入等方式,保证每个学区内有名校、教育集团成员校及特色学校,保证每个学区的群众都能够拥有公平的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实现从学区间的均衡到学区内的均衡,从根本上进一步巩固解决“择校”问题的成果,进一步提高西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在全区小学划分为11个学区的基础上,西城区将原小升初7个学区调整为11个学区,与小学学区相对应。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学区工作机制,统筹学区内外学校和社会各类资源,促进学区内涵发展。目前,西城区正在研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计划方案,重点推进初中学校布局,更加注重学区的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进一步发挥学区在规划布局、资源配置、就近入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办学联合体、特色学校联盟:特色发展,实现“校校精彩,人人成功”

西城区根据学校办学特点,着力打造“华夏女子中学办学联合体”“写字教育发展共同体”、民族团结教育特色联合体、外语教育特色联合体等学校特色品牌。

除了名校、名校牵头的教育集团成员校之外,西城区还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学校。提升特色校的办学水平,是实现西城区“校校精彩,人人成功”教育理念、实现西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进程中,西城区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办学联合体和富有特色的教育品牌。目前,华夏女子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十四中学、一六一中学组成了“华夏女子中学办学联合体”,青年湖小学与北礼士路第一小学组成了“写字教育发展共同体”。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民族团结小学、五十六中学和回民中学形成了民族团结教育品牌,西城外国语学校、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月坛中学形成了外语教育品牌。此外,还有徐悲鸿初中和高中的美术特色教育、北京八中和育民小学的超长教育等。这些特色校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源共建,实现了校际特色和优势的叠加,共同创建了西城区教育品牌,为群众接受优质特色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经验梳理

1. 顶层设计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前提

教育集团和学区制是西城区主动对接首都城市发展新战略和西城区发展新定位,关注民生,深化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成立7人领导小组,谋划全局,抓好顶层设计,把控关键;6+1服务团队广泛宣传政策,充分沟通信息,严格落实规定,努力做好服务,确保了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2. 严格制度和程序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学区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学区内免试就近入学,破解“择校”难题。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完善和一系列措施办法的出台,教育改革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别是在招生过程中,完善了纪委全程介入、公证处参与公正的监督机制,严守政策的刚性,切实做到依规办事、按制度办事,使改革得到了广大群众认同。

3. 质量和公平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 第4篇

12月9日,北京市西城区数字校园工作研讨会在西城区教委召开。北京市教委基教处李永生副处长、北京市教委信息中心张虹波主任、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博士、西城区教委主管教育教学和信息化工作的李燕玲副主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杨华中教授等到会并发表了讲话。会议由西城区教委信息科科长王燕平主持。来自北京市教委、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西城区教委、区教育研修学院的部分领导,来自西城区各主要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代表,以及来自教育软件研发企业的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学校代表相继介绍了本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状况,分享了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路和经验。北京师大二附中常务副校长阮国杰提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阶段发展模型,对师大二附中的数字化校园设计的思路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数字校园建设的“1个理念、2个出发点、3个视角、4个中心”,并对具体的实施预案进行了介绍。北京七中的张景星校长介绍了七中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学生生涯规划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家校互动平台三大平台共同建设的解决方案,分别介绍了每个平台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

另外,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杨华中教授对自动语音评测技术(ASEC)的研发背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北京凌声芯语音科技公司CEO马列伟博士作为企业代表介绍了英语口语评测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并对方案做了演示。

北京市教委基教处李永生副处长在讲话中指出,数字校园的建设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强调内涵发展,它是时代背景之下的学校发展,因而必须强调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整个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联系紧密,而企业的创新意识是最强的,应赞成学校和公司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之内进行合作,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运用到教育领域,促进教育发展。

西城区教委李燕玲副主任指出,技术的开发必须以实际应用为根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技术的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不可能代替人,而应以“解放人、激励人、服务人”为根本目的。同时,数字校园的建设一定要考虑成本,考虑设备投入所能带来的效果和效益。各方面应共同努力,不断开发出让教师欣喜、让学生乐见的软件,促进教育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文件 第5篇

东教发„2005‟48号

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2005-2006学东城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 德育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职成及直属单位:

现将•2005-2006学东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德育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章)二00五年十一月二日

2005——2006学东城区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德育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东城区•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系统德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学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核心,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旨,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德育”的教育思想,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工作推进中强化统筹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资源应用效率,整体构建我区德育工作体系。

二、教育主题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深化“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倡导“节约型教育”理念。

三、重点工作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学前科、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校外教育科,本学年)

1.开展“唱爱国主义歌曲”月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爱国歌曲大型演唱会”,建立国旗教育基地,萌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学前科、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校外教育科,第一学期)

2.民族艺术进校园,把北京市艺术团体引进学校,进行公益演出,帮助未成年人了解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校外教育科,本学年)

3.充分利用传统纪念日为契机,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团工委,本学年)

4.举办“重走长征路”象征性长跑运动、相关板报展示及第14期中学生业余党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团工委、体卫科,本学年)

(二)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广泛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内修尊重,外展礼仪”的育人理念,真正帮助未成年人形成文明行为的意识与习惯,使之成为自觉、自律行为。

1.进一步深化“尊重教育”课题研究。本学期研究重点为“尊重教育进课堂”,即把尊重理念实施到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学情感”在学生、教师双方角色行为中的价值取向,倡导:课堂教学体现“人文内涵”、创设“尊重教学氛围”、“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奇思冥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使课题向更深领域发展。参加秦皇岛全国尊重课题会。(研修中心科研处、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本学年)

2.深化“内修尊重,外展礼仪”的育人理念,延伸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的教育体系,开展“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实践活动;将市“十个文明形象”、区 “新五讲四美”德育目标进行细化,进一步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东城区实施细则‡‣中的学生行为养成目标。(学前科、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本学年)

3.组织召开“展东城文明少年风采”、讲“我身边的礼仪故事”大会。继续组织“文明礼仪”巡展、德育协作组主导性节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东城-我为你骄傲”中小学团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团工委,第一学期)

4.挖掘学生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征集、出版“东城区文明少年风采集”,征集“内修尊重,外展礼仪”案例。(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第一学期)

5.继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市教工委、市教委•关于开展文明礼仪使者和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评选工作的通知‣(京教工„2005‟36号)精神,做好文明礼仪使者评选工作。(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本学年)

(三)深入推进“蓝天工程”

进一步整合、利用各类活动资源,拓展课内外、校内外学生活动的空间和内容,深化“蓝天工程”。调动各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队伍将“蓝天工程”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利用富有教育意义的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公益等实践活动,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青少年课外活动指导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策划、推介、组织各项公益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接受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前科、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校外教育科)(本学年)

1.拓展课外活动资源单位,在原数字基础上有所增加。

2.试行导师团、学师团活动。

3.落实资源单位开放日活动。

4.试行课外活动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工作。

(四)拓展德育环境,统筹优化德育资源

调动一切德育力量,打破校际和区域界限,实现学校和社会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营建全社会共同关注教育的氛围,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

1.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精神,充分挖掘课程德育资源,征集、评选学科德育典型案例,发现、总结德育工作中的鲜活经验。(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德育研修室)

2.加强家、校结合教育研究。完善家长委员会,探索建立“好家长”评选机制,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建立家庭实验研究基地,及时沟通和讨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加强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开展专项活动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学前科、小教科、中教科)(本学年)

3.综合利用社区各种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劳模的示范作用;使校内外形成浓郁的德育氛围。(学前科、小教科、中教科)(本学年)

4.深入开展数字德育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创设学生自育空间。努力让未成年人身边形成“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的、无声的、浸润的、探究的、体验的氛围。拓展德育途径和方法。(小教科、中教科)(本学年)

5.以点带面,贯彻实施“2+1”工程。通过艺术、体育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及各类主题教育,确立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定位及特色。通过中小学“2+1”现场会,宣传、推广“体育健康一小时”、“艺术器乐进课堂”、“三团四类”活动等经验,提高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健康体魄和艺术素养(学前科、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校外教育科)(本学年)

6.承办市德育观摩周。展示我区德育建设与素质教育的成功结合。内容涉及德育的各方面:学科德育、校本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德育队伍建设、蓝天工程、学区建设等等。(小教科、中教科)(第一学期)

7.扩大对外德育交流,到上海参加四市区德育研讨会。(小教科、中教科、德育研修室)(第一学期)

(五)开展德育专题研究

深入开展德育专题研究,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德育工作“三贴近”的实践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规范性地开展各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开展幼儿“情感教育”、注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建立个别幼儿成长记录或家园联系手册;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建立中学起始年级心理档案;深化 “预防、教育转化问题生的实效性研究”、“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学前科、小教科、中教科、职成科、德育研修室,本学年)

开展“阳光心语行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11所北京市“阳光心语行动”示范创建校为主,举办心理辅导员培训、“校园健康快乐舞”、“阳光成长美德征文比赛”及“历奇”训练等。(团工委,本学年)

2.学生德育评价工作研究

研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兴趣、身体、心理诸方面表现,力求在学生成长过程的轨迹中,通过全区优秀教师的经验以及心理、教育学家等建立的成长模型更加科学地帮助学生成长,帮助教师科学的指导工作,帮助家长理性认识孩子,形成阶段性(学期)成长过程纪录。(小教科、信息中心,本学年)

3.学生学业绩效状况研究

调研与分析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找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的制定和调整教学策略,为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益,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中教科,第一学期)

四、具体要求

(一)学校应努力形成教育管理的整体格局,建立教育、教学相互融通的领导体制。寻求学校在家庭、社会教育的定位,更好地发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并与社会大教育紧密结合。

(二)努力营造和谐、人文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充分利用“蓝天工程”引导学生开展怡情益智、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以课题研究为突破,注重调查研究,定期组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研讨与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中深入挖掘和树立学生可亲、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青少年朝气蓬勃健康成长。

主题词:教育德育计划通知

抄送:市教委德育处。

区委,区文明办。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 第6篇

2006年实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来,崇外街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崇文区五五普法宣传教育规划》的要求,紧密围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从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建设和“天坛文化圈”发展战略出发,认真按照上级的具体要求和部署,把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法制观念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推进经济增长构建和谐崇文的重要手段。全面动员,人人参与,以人为本,精心组织,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经过五年的工作,使“两规划”得到全面的落实,有效地提高了崇外地区全体干部职工、社区居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推动了地区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为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奥运、新北京”战略构想中,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得力,法制宣传活动充满活力 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是将法制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崇外街道工委和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法制宣传工作,定期召开党政领导班子深刻领会两规划精神,把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到践行“三个代表”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高度来认识。

组织落实是开展法制宣传的依据。崇外街道工委和办事处成立了法制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机构,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成立了工委书记白京涛、办事处主任肖利明为组长,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管主任为副组长,工委、办事处各职能科室、司法所、派出所、城管执法队和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为成员的崇外街道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并与各部门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加强考核,措施得力,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使法制宣传活动充满活力。我们工作网络是:一是加强社区基层组织网络建设;二是加强实施力度,对工作统一部署,对规划统一检查,变基层社区的工作网络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的具体载体;三是加强机关法制工作建设,落实学习措施,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四是加强市民学校的管理,开展多样的普法活动;五是加强宣传方式多样化,扩大宣传的渠道,寓教于乐,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法制活动。

二、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活动

1、领导干部在法制宣传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崇外街道处级中心组,率先垂范,坚持每月“学法一日”活动,带动了各基层领导干部认真学法、懂法、用法。有针对性的学习了宪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信访代理、深入学习城市房屋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2、法制教育与业务培训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先后聘请了法院庭长、律师、专业法律工作者等主讲了《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信访条例》、《工会法》、《法律援助条例》《合同法法》等28次。通过学法,加强了基层民主自治、依法信访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公民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依法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三、围绕每年重点宣传主线,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突出“五进”活动。

1、深入开展与奥运会、城市建设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落实法律进机关、进社区活动。为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自2006年“五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崇外街道以确保实现平安奥运为目标,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明确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四个重心。一是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学习宪法,树立自觉遵守宪法、忠实执行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风气。二是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物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规范群众生产生活的意识、能力和水平,预防和减少社会各类矛盾。三是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保护奥运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四是深入开展与奥运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着力培

养市民的奥运法律意识和观念。在此基础上,崇外街道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推动“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2、适时开展各项法规的宣传,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一是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例如在“12.4”《宪法》宣传日、奥运倒计时纪念日、《劳动法》颁布纪念日、元旦春节前后等,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意识;加强有关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养犬、市容卫生、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等城市法律法规的宣传。

二是探索创新法制宣传的形式,拓宽法制宣传教育载体,更多地运用现代传媒渠道,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普及面,形成“三创新、三突出、三实现、三增强”的工作模式,即创新普法理念,突出日常宣传,实现普法教育的长效化,增强感染力;创新普法平台,突出科技手段,实现普法教育的立体化,增强渗透力;创新普法形式,突出法治实践,实现普法教育的参与化,增强亲和力。

三是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社区活动,针对不同社区因材施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建立健社区居民学法制度,建立社区法制宣传橱窗,建强社区法制宣传员队伍,定期开展群众性法制

专题活动,开展公益性法制讲座,全面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促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

四、针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维护社会稳定,落实法律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1、做好对外来人口的法制教育工作。

崇外街道地处崇文区繁华地带,有外来人口1.4万人,出租房屋1700余户。崇外街道工委十分重视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重视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的管理、服务、保护等环节,不断提高外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意识。

2、依托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落实了法律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几年来我们以“崇外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依托,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举办了各种活动:组织参观“远离毒品,维护身心健康”的大型宣传活动,“迎奥运书画、手工展”,组织社区中小学生观看福娃奥运说法光盘,观看北京奥运法律知识展板。六一期间进行迎奥运、庆六

一、放飞梦想,奥运图标我来猜,保护青少年权益讲座等系列活动。为使工作经常化、长期化,我们还在寒暑假期间抓住时机进行法制宣传,组织征文比赛,组织元宵灯会和消夏晚会,普及法律知识。为加强青少年的自卫意识并邀请派出所民警、武警官兵对青少年开展治安、交通、消防法规讲座。

3、加强军民联系,重视在部队中进行法制教育。

一是利用国防教育日、征兵宣传日、“八一”建军节等各种节假

日,举办宣传咨询活动,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意识。二是深入军营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几年来先后举办《奥运法律知识讲座》、《计划生育法》、《国防法》、《物权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讲座,在花市消防中队或地段武警军营进行有关家庭财产讲座,组织居民参观军营,军民共同开展消防安全现场演练等活动。

4、适时为特殊人群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区稳定。一是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放解教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两劳人员的教育感化工作,及时进行法制宣传,适时解决生活困难,重塑其回归社会的信心,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深入监狱探望服刑人员,并向其解释拆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鼓励其安心服刑。做好服刑人员家属的法制普及工作,填补其法律盲区,解释国家政策,消除错误认识,共同做好服刑人员的挽救、感化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体现以人为本、宽严相济的刑罚制度,加强法律教育,减少重新犯罪。

二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拓宽就业渠道。崇外街道做好窗口的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开办就业培训班、就业洽谈会、劳动就业法律知识培训等活动。

三是拓宽对老年人、妇女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渠道。定期在社区举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婚姻法》的讲座,发挥社区律师的优势为妇女维权提供服务,登门为老年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减少社会矛盾。

四是加强法律援助的宣传和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工作,为困

难群众、弱势群体称起一片蓝天。坚持每年在社区举办法律援助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对法律援助范围.条件.申请程序.递交材料注意事项及法律援助组织机构进行详细介绍,共发放相关法律宣传材料19000余份,接待解答群众咨询680人次,在法律援助宣传周活动地区共有20000余人接受宣传。社区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共为地区各类困难群众、残疾人办理援助案件48件,切实为维护困难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五是广泛开展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全面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自2010年初开始,街道各社区通过采取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设立宣传站开展宣传,解答咨询,发放材料、举办巡回展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内容分三部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电信诈骗等。每个部分又列举许多不同的身边案例,例如:电信诈骗分为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诈骗;谎称绑架、意外或急病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各类虚假中奖诈骗;购房、购车退税诈骗;网上和电话交友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炒股诈骗。展览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观看后的社区居民特别离退休的老同志深受触动,居民有不清楚的地方,讲解员便及时给予更明了的解释。通过开展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巡回展宣传系列活动,社区居民防范风险的意识明显提高,居民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五五”普法以来,地区有

近16万余人次的社区居民和外地来京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不断激发和调动了各类普法对象学法、知法、用法和守法的积极性、自觉性,扩大宣传覆盖面,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使法制宣传教育为地区社会安定、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和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办事处

上一篇:游葡萄园小学四年级作文450字下一篇:家庭教育理念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