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源管理制度

2024-05-11

放射性源管理制度(精选7篇)

放射性源管理制度 第1篇

医疗放射性废物及废源处理规定

1.医疗放射工作中产生的放射性固、液废物(如注射器、药杯、棉球、棉签、手套及各种药品,实验动物的粪便、尸体等),必须严格收集后,由专门人员放入设有辐射防护的专用铅污物桶中,并注明放射性核素种类、日期、活度以及最后衰变时间,衰变到规定时间后,经监测合格,按医院一般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并详细记录。

2.放射性废气的处理必须在设有通风设备和储存处理废气装置的房间进行,同时注意散热,防止放射性废气播散至其它非放射性气体污染的区域内。

3.储存于病人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大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少数随粪便排出,尿液和粪便应作为放射性医疗废物处理。应由专门人员负责监督将此类病人的粪便及尿液直接进入特制的蓄便池内,衰变到规定时间经测量符合国家排放允许标准后,再排入医院医疗废水处理站。

4.医疗放射工作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源,应由专门人员上报医务部,进行统一处理。

5.科室应每月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进行检查、总结,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进行整改。

6.医务部每季度对相关科室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进行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7.对于不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放射性废物处理的个人和科室,将进行院内通报批评,与每月医疗质量考核成绩及科主任的干部考核、岗位设置等挂钩,与医师个人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挂钩。

油田放射性源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第2篇

关键词:油田,放射源,安全管理

1 前言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逐步发展和油田工作的不断深入,导致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放射性源的大量使用,为油田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地质情况复杂多变使井眼情况变得异常恶劣,增加了油田测试安全施工的困难。测试施工作业的安全是直接关系到勘探和开发顺利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全国各石油系统时有发生放射性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源落井事故,虽然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最后都已妥善处理,但引起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油田放射性源使用和员工提出了安全施工措施,并且在作业中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HSE意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以及保护施工环境。

2 石油测井常见的放射源

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放射性物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其成为油气资源开发的新的污染源,也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污染源的主要来源。在放射性测井中使用的放射源有伽玛源、中子源、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放射物质有镅-铍、铯、镭、钡、碘、锡、钴等。具体如下:

测井源:放射性活度为7.4×1010Bg的137Csγ源;放射性活度为7.4×1011Bg的Am-Be中子源;放射性活度为1.85×106Bg的131I放射性示踪剂(同位素);测井刻度源:放射性活度为1.665×106Bg的137Cs自然伽玛仪刻度源;放射性活度为1.85×108Bg的Am-Be补偿中子仪刻度源(冰块);放射性活度为1.11×106Bg的自然伽玛能谱仪刻度源;放射性活度为5.55×105Bg的137Cs C/O测井仪刻度源(冰块);此外有用于仪修用的放射性活度很小源2枚[1]。

3 油田作业时主要产生放射污染

3.1 人体辐射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指人工辐射源造成的污染,一种是人体处在空间辐射场中所遭受的外照射。主要是因操作不当或个人防护不当造成的。另一种是内照射(同位素示踪剂),它是指吸入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摄入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发生事故时放射性物质从伤口进入人体内,对人体或人体某些器官、组织所形成的内部照射[2]。

3.2 环境污染

油田是高污染行业,尤其是水污染,测井作业中电缆及仪器出井口时带出的被放射性污染的污水、污油、泥浆,作业区周围大气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饮水水质污染,并且污染水生生物和土壤,又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人体吸入照射的剂量小,但有害作用持续时间长[2,3]。

3.3 公共安全

由于放射源产生的电离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旦发生丢失或被盗,就会在社会上引起恐慌,甚至骚乱,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其产生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对人体本身的损害。

4 油田放射性源安全管理现状

4.1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油田公司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油田公司实际,制订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放射源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等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确保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施工安全[1]。

(1)建立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凡从事放射和其他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作人员,就业前必须进行严格体检,体检合格后方能从事该项工作。每年油田公司对所有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组织职业体检,由管理局疾病控制中心实施,并建立健康档案。发现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立即进行住院治疗。对不宜继续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予以调离。

(2)建立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为了对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接受剂量的监督,油田公司建立了放射性个人剂量监测制度,设立了剂量监测室,凡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按季度进行检测,对个人剂量计检测数据异常的情况,安全环保科要根据数据情况分析原因,到基层单位了解生产任务情况,避免个人接受超限剂量。同时,为避免工作人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凡有特殊操作有可能受到较大剂量照射时,必须由安全环保科派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否则,不允许施工。通过统计监测数据表明,油田公司每个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国家规定的限值以内。

(3)做好相关标准修订和制度建设。

为了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油田公司制订了一系列的放射防护标准和安全管理规定,如“陆地和浅海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安全施工规定”、“仪修和科研用密封放射源管理规定”等。油田公司制定了《测井公司放射性同位素安全管理规定》,规范了放射源的购买、运输、使用、贮存和防护等过程的安全管理。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做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放射性同位素的安全管理,杜绝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4.2 转变安全理念

安全管理者认真学习,贯彻测井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在组织测井放射性源安全生产实施细则的学习中,牢固树立四个观念,即:“以人为本的观念、各种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观念、各种事故是系统工程的观念、各种事故失控是重大责任事故的观念”。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条件要上”时代已经过去,步入“人性”管理时代。

4.3 加强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

加强放射性源的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公司在使用放射源等危险化学品的施工小队实行“测井公司野外施工小队危险化学品使用记录”制度。所有使用放射性物品的野外施工小队的小队长或护源工必须认真填写,详细记录危险化学品的领取、核对、检查、操作使用、送还全部过程,并由当事人签字,确保了危险化学品在野外施工中的安全。通过计算核测井装卸源操作时操作者受到的剂量大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辐射防护方法,并对装卸源操作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核测井装卸源的操作规范[4]。

4.4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加强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油田公司坚持对从事放射性人员上岗前除进行常规的三级安全教育外,还要进行职业卫生等专业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从事此项工作。根据放射工作人员素质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培训,形成了一批骨干力量,在基层放射性源使用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教育培训和开展各项活动,使每个操作工作人员掌握了安全操作放射源和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减少和避免了某些人的过分恐惧心理和无所谓的思想,无畏放射性辐射,促进了油田公司的安全生产。

4.5 构筑企业安全文化,强调本质安全

构筑企业安全文化,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管理者把职工的生命和安全健康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充分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本,企业才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目标。构筑企业安全文化,就要“人人重视安全、事事落实安全、处处遵守安全”,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

4.6 生产施工组织管理“三步法”

抓评价,提高意识。按照生产组织“三步法”的工作模式,开展对重点井、复杂井、疑难井的测井风险评价工作、落实井下地质异常情况工作、油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工作,提高测井放射性源危害无处不在的意识,及时发现、识别隐患的存在,制定科学有效的消减措施。

4.7 建立健全突发性放射性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油田公司针对测井施工特点,相应制定出了《γ源、中子源意外落井及打捞》、《γ源、中子源意外丢失》、《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等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同时每年组织员工预演,有的放矢。油田每年发生多起放射性源落井事故,大多数都能按预案要求成功打捞出地面,将放射性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并在事故井场设立永久性放射性安全警示牌[5]。

4.8 加大职业病防治措施的经费投入

为确保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放射防护标准,油田公司定期对用源单位和科研用密封源进行放射性污染与泄漏检验,保证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同时,要求放射源库修建了屏蔽墙,经检测源库内γ辐射剂量率为237~780nGy/h,满足《油(气)田测井用密封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2002)国家限值要求;源库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89~114nGy/h,环境辐射剂量率处于正常环境本底范围内。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系统和微机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统一设置现场安全标志,防止被盗情况发生。为保证放射源的运输安全和放射人员及公众的安全,公司大量投资为放射性测井队配备运源专车。在运输放射源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和公众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是安全的。石油企业放射源使用单位总体辐射防护状况良好[1,2,6]。

4.9 放射性源报废及废物安全处理

国家根据人体健康、环境和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理等标准出台最适于石油企业中高放废物的长期管理方案。建起放射性废物库,石油企业使用放射性源半衰期为60~100年,同位素半衰期几小时到几天,因此大多选择的是近地表贮存(井下)、稀释和分散(同位素)两方案,且地表放射性活度符合本地辐射安全和环保局要求[1,7]。

4.10 建立完善辐射环境监督机构和安全措施信息管理平台

先前放射性源管理是“三无”状态,即:无专门机构、无专业人员、无先进设备。实制约油田、地方放射源监管工作的最大“瓶颈”。近几年,通过有关专家疾呼,油田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培养大量专业管理人员,建立油田辐射环境监督机构和职业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大量投资完善监测设备,自动装卸源设备,可以对放射性源库、源车及作业区周围环境空气气溶胶辐射水平、水环境辐射水平、环境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及土壤环境辐射水平四个方面监测。

5 结论与展望

油田放射性源安全管理的宗旨主要有四条:一是以人为本,突出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耐以生活环境质量,构筑和谐社会。二是预防为主,重点不是在放射性源泄漏事故发生后怎样处理,而是怎样健全保障体系,防止再次发生事故。三是落实责任。包括企业的责任、中介机构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四是依法加强监管,发生事故以后依法惩处。放射防护等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石油企业同时对放射性源管理始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了大量的预防工作。当然,我国油田放射源应用现状和监督管理工作不容乐观,形势严峻。要减少辐射事故,确保环境和公众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监督管理体制、管理手段,高新安全检测、防护技术、经济等多方面保障放射性源防护的安全,既致力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还考虑到一旦发生事故时的报警、紧急状态消除和赔偿处理等环节。以促进我国放射性源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8]。

参考文献

[1]王来忠,史有刚.油田生产安全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2]刘宝辰,崔勇,石二为等.油田测井辐射源库辐射水平评价.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6):101~103

[3]刘玉国,刘永民.核测井用密封放射源辐射防护方法和安全性分析.国外测井技术.2006,(6):43~44

[4]包军,肖荣欣,肖红等.大庆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放射源库及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水平调查.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4):87~89

[5]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6]许同林,冯玉水,苏琼等.完善定期检验确保密封源的安全使用.中国辐射卫生.2001,(1):77~78

[7]万效民,张远浩,魏明.南平市含密封源仪表放射防护监测与评价.中国辐射卫生,2004,(4):93~95

论医院计算机网络源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6

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现代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慢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时期,并以网络化信息及数字化信息为基本特征。由于受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医院也开始进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代。一百多年的发展下,医院信息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时期渐渐进入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期,这种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给信息管理模式及工作模式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且社会需求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新需求最明显的产物就是医院计算机网络源的管理,它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的变化。就医院的管理来说,计算机网络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并成为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1 医院计算机网络源的定义

对于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理解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理解是狭义的,形式化信息的集合和医院各种媒介,医院数据资源或医院文献资源被成为医院计算机信息资源,其中包括数据库、人员管理、医疗器械、人力资源信息、电子信息、印刷品、声像、医院各种文字等,这些都只是指信息的本身。第二种理解是广义的,医院信息活动各种要素的总称被认为是医院信息资源,不但包括了信息相关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还包括其信息的本身。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网络成了新的潮流,和传统的计算机对比,医院计算机网络源的内涵传递手段、载体形态、分布和传播的范围、结构、数量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新特点。

2 医院计算机网络目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在,就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来看,其现状并不乐观,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医院计算机网络维护问题、医院计算机网络病毒威胁以及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选型。

2.1 关于计算机网络设备选型

制约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选型。现在都是信息化建设医院,根据目前实际的医院状况,对医院信息化发展有利的重要点是选择计算机设备。就现在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来说,一般的医院都没有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计算机网络设备。且根本不注重计算机网络设备选择这个问题,导致医院计算机硬件配置选型考虑不周到。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得不到发挥,让医院计算机网络存在这很大的安全隐患。

2.2 关于计算机网络病毒威胁

病毒入侵医院计算机网络现象也给现在医院计算机网络带来很大的影响。就目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来看,病毒入侵是医院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安全威胁。现在一些外部的病毒层出不穷,并不断的对医院计算机进行攻击,这样一来给医院的各项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各医保中心与医院之间有很多业务上的来往,所以医院的网络肯定需要和外面接触,病毒就这样侵入医院的计算机网络。所以医院必须对这一现象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阻止病毒侵入。

2.3 关于计算机网络维护问题

医院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医院网络化。就现在医院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很多医院并没有规定一些时间给医院计算机网络做维护工作,导致医院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大的漏洞。所以医院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就是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工作。就医院计算机网络投入运行的整个过程而言,在开展相关的医院计算机维护工作方面并没有较大程度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医院计算机网络现在面临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开展医院网络计算机的安全维护工作。

3 解决当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针对现在医院计算机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医院开始研究怎样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关于解决医院计算机安全管理对策具体从几大方面入手,首先是计算机网络应定期维护,其次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最后是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3.1 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选择

就医院目前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而言,必须结合医院实际的情况选择相关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医院要抓住计算机安全维护的三个重点,首先是医院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维护,其次是加强医院中央机房的维护,最后是加强医院的局域网建设。对于医院局域网建设的加强问题,医院在处理相关工作时候一定要注意主次关系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设计局域网的相关建设结构。此外,必须备份交换机,当交换机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在第一时间换备用交换机,必须保障数据畅通的传输。

3.2 医院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

医院计算机网络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一般而言,主要是从病毒防范与入侵检测、数据库的选择与备份、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三个大点来防范计算机病毒。就病毒防范入侵检测工作来说,必须通过软件防火墙、安装杀毒防毒软件等手段来保护计算机免受病毒入侵,并设置每周跟新两次的病毒库更新频率。就数据库的备份和选择来说,系统投入运行之后必须二十四小时不能间断,如果有故障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把数据恢复到断点,并保证数据库绝对完整。就操作系统安装、维护工作来说,对一些使用网络、账号访问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第一时间下载好系统补丁,避免系统存在隐患。对医院所有的工作站、服务器设置密码,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并屏蔽医院的USB接口。

3.3 医院计算机网络应定期维护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安全环节常常被忽略,那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定期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定期维护工作对于医院计算机工作人员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工作,开展对计算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规范计算机人员操作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对于计算机后期网络的维护也是非常有利的。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应对其操作软件非常熟悉,对于计算机的硬件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制定操作人员使用的规章制度是将网络故障问题降到最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该加强对医院内部员工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定期维护的同时,应该加强内部员工对计算机密码的作用、网络黑客的危害和病毒危害的认识,让员工能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维护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能够培养员工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意识,促进医院医疗建设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越来越重视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但现在这个领域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也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需要我們在不断探索中进行改进和完善。而现在社会的发展中,医院计算机网络慢慢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所以必须对医院计算机进行高效的管理,才能让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总而言之,我们要重视医院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开发,加强建设,高效利用。并时刻关注着国内外的新动态,关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对新技术进行开发和应用,进一步健全我国医疗事业,并加速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怡松.论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4):214.

[2]谢沂伯,刘苑媛.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9):94-96.

[3]徐晓冬.浅述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J].价值工程,2013(30):163-164.

放射性源管理制度 第4篇

放射性源是油田检测油井必备的检测工具, 然而放射性源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放射性源库原始的管理方法 (人工进库提取和发放) 已不能适应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提高源库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保证中子源提取的准确率、减少 (甚至完全解除) 源辐射对人体危害成为油田管理干部与源库工作人员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基于以上原因并根据油田放射性源存放仓库的特殊环境, 设计开发了油田放射性源库自动管理设备。

2 系统介绍

2.1 工艺简介

由于放射性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操作值班室与源库直线距离要求200米, 要通过闭路监控画面远程操作放射性源存取的全过程, 同时对源库进行现代化管理。

2.2 机械设备结构及控制要求

2.2.1 值班操作间与源库两地距离200米

2.2.2采用两台双轨行吊 (其中一台为备用) , 机械手安装于行吊小车上, 为减少行车行走中的不平行度加装平行调整装置, 驱动电机为交流变频电机以确保运行平稳。其特点是要求定位准确可靠、定位误差小于2.5mm, 机械手抓取重量500千克, 行走区间30×13.5米, 行走最大速度:380mm/s。

2.2.3机械手抓取部位具有力矩及行程检测功能, 以进一步提高工作可靠性。

2.2.4闭路监控图象根据控制要求可进行定位监视、自动跟踪目标监视、自动搜寻指定目标监视等运行方式。

2.2.5对源罐内放射性源进行剂量测量, 并根据计算机内存储的档案记录自动判别检查。

2.2.6源坑数量600mm 63个, 1100mm 18个。

3 控制系统构成

3.1系统主要配置, 从工控机、PLC到变频器、以及低压电器件均采用了西门子公司的自动化和驱动产品。

3.2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 S7-200系列PLC, 主机与各远程子局及驱动装置连接方式均为分布式机PROFIBUS-DP总线结构。连接方式见总线布置示意图。

3.3 S7-315-2DP做系统主站, 子站有ET200M, S7200, MM440组成共7个子站。

3.4计算机采用西门子PCIL40工控机带5611通讯卡, 操作界面 (HMI) 为西门子WINCCv6.2系统计算机作为全线生产过程的视窗控制中心, 采用全中文操作界面, 对自动控制设备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它提供了监视、控制及数据存储、打印等必要的全部功能, 以满足源库自动管理化的使用要求。

3.5行车及机械手运行部分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电机, 其驱动设备选用西门子公司MM440系列变频器。

3.6 S7-200PLC主要控制机械手定位, 抓取及负责机械手部分监控摄像处理。

3.7 IC卡作为提取放射性源的凭证以加强仓库管理秩序及安全。

4 系统主要完成功能

4.1 中子源罐的存取全部自动控制

4.2 值班室与源库两地均可操作

4.3 监视器可模拟显示源库中源罐的存放及运行状态

4.4 中子源罐的存储状态记录及信息查询并打印

4.5 中子源剂量检测

4.6 闭路图象全方位自动监控

4.7 手动/自动切换控制

5 应用体会

普通的编程适配器只能插在CPU的接口上编程调试, 对于较分散的现场设备的调试感觉非常不便, 本设备中控制机械手的子站S7-200距地面高度即为7.5米要带着编程器上去是非常困难的, 在此系统中使用了CP5611卡 (工控机用) 及5511卡 (笔记本电脑用) 可以在带DP接口任何一个站点对任意一个CPU进行调试编程, 使调试的劳动量大大减少且非常方便。

本项目的控制系统采用SIEMENS公司S7-300, S7-200PLC, MM440变频器等系列产品和PROFIBUS-DP总线结构, 在此系统中充分体现SIEMENS Profibus-DP网络的稳定高速, WinCC监控软件作为现场操作站也非常方便。尤其以前使用的变频器控制方式是采用端子控制, 变频器信息的传送, 如启动、停机、频率设定等都依靠数字或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模板进行, 本次设计中所有的变频器都采用了DP总线方式, 所有的信息均由网线来进行数据传送, 给程序设计及监控参数选择带来了较大的自由度, 给监控系统或上位机提供更加灵活的监控信息如变频器运行频率、运行电流、变频器的温度等运行信息。

结语

本控制系统的运行解决了放射源对操作人员身体的辐射危害并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源库管理的安全性, 系统于2002年底投入生产运行, 三年多来系统设备工作正常达到了工艺要求和设计指标, 此控制系统第二台设备于2004年在辽河测井公司源库投入使用, 2008、2009年又陆续在天津大港油田、新疆塔里木油田投入使用,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扬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李华德.交流调速控制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SIMATIC STEP7程序设计编成手册[Z].

[4]刘锴, 周海.深入浅出西门子S7-300PLC[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处, 2004.

放射性源管理制度 第5篇

天地源董事会本着“勤勉、规范、民主、价值”的运作理念,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决策机制,严谨高效地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进行科学决策,注重发挥独立董事和各专门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使天地源的经营决策和信息披露工作日益规范。董事会成员有11人,其中独立董事4人。董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員会。在董事会带领下,公司稳健经营,积极进取,紧紧围绕“执行X突破”战略发展主题,认真研判市场,准确把握机遇,今年上半年就几乎提前完成董事会下达的2016年全年任务指标。

天地源制定了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4-2018)的编制工作,确立了文化地产战略、资本运营战略、高效运营战略、精细化战略四大战略举措;增加了“成为文化地产领跑者”的战略目标;提出了高周转发展之路;搭建了多元化产品结构;确定了以文化地产为主,绿色、科技为辅的产品特色;提出了兼并收购、开放股权等合作整合资源的策略;明确了“当年拿地、五个月开工、十个月开盘”新的开发节奏;提出了立足城市深耕、拓展陕西市场的要求;提出了员工收入倍增计划。

天地源主张文化与地产结盟,是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文化地产的体系中,文化不是营销的概念和手段,而是提升项目价值的核心。亲情、尊重、传承、创造是文化地产的核心内涵。天地源不仅注重住宅生态环境发展,更追求建筑文化内涵,建的不仅是房子,更是要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诉求。

放射性源管理制度 第6篇

一、中国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废物管理立法现状

中国伴生放射性开发利用废物管理目前并无统一的立法,其有关规定散见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我们按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三类在这里将有关规定作一个简要归纳:

(一)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9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伴生矿开发利用中环境管理的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在全部63条内容中有10条涉及伴生放射性矿,其第五章“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是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环境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法规

1990年发布的《放射环境管理办法》也涉及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利用环境管理的规定,如规定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利用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规定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利用项目产生的废渣及副产品的使用,必须符合《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6763—86),超过标准的不得批准用做建筑材料;规定大量的放射性废渣应建坝贮存或者送至核工业部门的尾矿坝贮存,小量的放射性废渣应送所在省的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此法规已经于2007年10月废止。

1987年颁布实施的《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中与伴生矿管理的相关规定主要有:(1)含人工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大于2×10Bq/kg,或含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大于7.4×410Bq/kg污染物,应作为放射性废物看待。小于此水平的放射性污染物应妥善处置。(2)在环境中处置放射性废物时,对公众中任一成员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应超过0.25m Sv。

(三)国家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辐射防护的基础标准,其中的与伴生放射性矿管理相关的规定如下:(1)被豁免实践或源使任何公众成员一年内μ所受的有效剂量预计为10m Sv量级或更小。(2)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年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1m Sv,职业照射水平的控制限值是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五年的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20m Sv。(3)开采放射性矿石的矿山,是指任何开采含铀系或钍系放射性核素数量充足、品位值得开采的矿石的矿山,或者当铀系或钍系放射性核素与被开采的其他矿物共生时其数量或品位要求按审管部门的规定采取辐射防护措施的矿山。

二、中国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废物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立法指导思想上存有偏颇

从以上有关法律法规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立法其核心为伴生矿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指导思想是环境污染防治而并未体现对其中所含放射性矿物质利用的重视。

随着国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发展低碳能源已经是一种趋势,为此大力发展核电当是必然选择,在此情形下铀矿资源显得弥足珍贵,因此,我们认为,在对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管理中除了重视对其放射性污染防护之外,更应本着资源最大化的思想,重视对其中伴生放射性矿的保护和充分利用。

2.伴生矿的定义不明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如稀土矿和磷酸盐矿等”。只是给出伴生矿一个基本定义,但对于定义中的“规定水平”、“按审管部门的规定”和“较高”的含义,却并未在相关法规或国家标准中明确和量化,使得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很难着手,相关法律要求也难以具体执行。

3.以有效剂量当量作为辐射防护基本限值可操作性不强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对公众的辐射防护基本限值是1m Sv/a,对职业人员的辐射防护基本限值是20m Sv/a,豁免水平是10μSv/a,剂量约束值通常在公众照射剂量限值的10%~30%的范围内。《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第34条规定,“在环境中处置放射性废物时,对公众中任一成员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应超过0.25m Sv。”

然而无论是1m Sv、0.25m Sv还是10μSv都是有效剂量当量,而有效剂量当量必须根据关键核素、关键人群组、关键途径等进行评价才能得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标准限值很难直接用来确定各种伴生矿开发利用企业在开采、冶炼、加工、使用和处置所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及对环境的影响。因为现实情况下,由于人力和物力等经济条件的限制,监管部门不可能对每一个与伴生放射性相关企业按照关键人群组、关键途径等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以确定企业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是否满足相应的标准。因此,我们认为,现有国家标准、法规中规定的基本限值在对伴生矿的监管中可操作性不强。

4.放射性废渣处理处置合法途径设置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并承担处置费用”,即放射性固体废物只能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但实践中,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废物放射性水平较低而生成量较大,而有的地方的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的收贮对象中不包括这类废物,废物处理处置的唯一合法途径就是送到外省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这就大大提高了废物处置成本,从而出现了企业囤积废渣或非法处理废渣的状况。

5.法律责任规定欠缺

从法学理论上来说,法律后果(或法律制裁)是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法律后果就不能成其为法律规则。综观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有关立法,我们发现其内容只是规定企业或个人应该干什么,而并未规定如有违反会有什么样的法律制裁。即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从而使得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三、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法律制度完善建议

1.改变观念,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立法思想上坚持放射性矿产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

如前所述,在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上传统的观点是对伴生矿中放射性矿物质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而未重视放射性废物的再利用;强调有关部门的责任,而缺乏对发展放射性废物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放射性废物管理立法时应改变观念,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立法思想上坚持放射性矿产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

2.明确伴生矿的定义、严格伴生矿的开采准入,从源头实现废物最小化

针对当前伴生放射性定义不明确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伴生矿的开发、利用、处置等环节的调查研究,以伴生放射性矿如铀含量为主要因素,以放射性比活度为单位量化伴生矿的定义,也就是说,通过简单的化学或物理测量就可以得出,并在今后的标准或者法规中确定下来,以便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规定在铀矿储量达多少以上应由具铀矿开采资质部门开采;在开采伴生铀矿的其他矿种时铀含量达多少以上其应该按防污法规定采取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并经铀矿开采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工;只有铀含量在安全值以下才可直接按非放射性矿产开采。严格规定伴生放射性矿的开采准入,如新疆环境保护部门在《关于对伊犁州城建环保局〈关于伊犁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铀含量限值的请求〉的批复》(新环管字[1995]098号文)和《和田某铀伴生煤矿部分含放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进行放射性监测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新环管字[1993]103号文)中规定对铀含量大于10mg/kg或井上γ辐射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大于440n Gy/h的煤炭不予开采,应从开采范围划出去,并给予合理妥善的处理。只有铀含量低于10mg/k或井上γ辐射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小于440n Gy/h的煤炭(在铀含量指标和外照射指标出现不吻合的现象时应以铀含量限值指标作为最终监控依据)才能作为民用煤开采销售。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在修改有关法律法规时借鉴。只有明确伴生矿定义,严格伴生矿的开采准入,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伴生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3.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践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战略目标之一。在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中更应贯彻这一精神。我们认为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的企业综合利用,充分回收利用残矿资源,并在回收残矿过程中,充分消耗无回收价值的选矿尾砂及其他固体废弃物,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4.明确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责任主体及法律责任

中国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受管理理论的影响,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过多地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设定、配置矿政管理机关与矿产资源开发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矿政管理机关的职权范围过大、行政管理的手段众多和措施强大,但是责任条款很少,体现在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上也是如此。

我们认为,应强调现代法治观念,运用平衡理论,基于矿政管理部门和矿产资源开发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经过公开、公正的立法程序,科学合理地设定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法律责任,完善违反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法律责任体系,无论哪一方主体在哪一个环节违反了法律规定,都应当真正地追究其法律责任,杜绝过去存在较多的矿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违反了法律却得不到有效、及时追究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孙庆红.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探讨[J].辐射防护通讯,2005,(4):17-24.

[2]李颖,邓偊,朱青.江西铀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7-22.

[3]戴霞.江苏省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8,(3).

[4]帅震清,温维辉,赵亚民,赵永明,张利成.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放射性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J].辐射防护通讯,2001,(2):3-7.

[5]狄韶斌.对新疆某铀伴生煤矿辐射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2006,(3):149-152.

[6]苏永杰,封有才.中国伴生放射性矿环境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讨论[J].辐射防护通讯,2007,(1):23-27.

[7]陈润羊,花明,涂安国.长江流域水质评价的几种方法[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48-151.

放射性源管理制度 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完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分析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及完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结果:促进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提高了医院对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我院的职业卫生服务能力。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涉及到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能否贯彻执行,为放射类职业病的危害与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行政执法依据和证据。

【关键词】放射;人员;健康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8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49-01

前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介入、CT、伽玛刀等大量新型放射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大大扩展了接受职业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队伍[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在20万人左右,其中70%~80%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射诊断、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2]。长期小剂量照射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结合我院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况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制度之一,其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包括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个人剂量监测、防护知识培训等内容。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掌握健康损害的程度;为职业病危害治理效果评价和行政执法提供依据[3]。它有利于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及权益,减少自身经济和社会负担。

南充市中心医院是集医疗服务、康复保健、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开展的放射诊疗项目有放射治疗、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院每两年组织一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将体检结果、个人剂量监測结果纳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并且不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促使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目前,我院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根据卫生部2007年6月3日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我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了职业健康体检、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及健康教育、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等。

2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近几年医院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也开展了的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但是收到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相关责任领导不重视放射卫生防护,导致放射防护的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二是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缺乏,健康防护的意识淡薄。

2.2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缺失、监测结果缺乏准确性

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是健康监护、防护效果评价及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放射防护科进行个人剂量的监测,每3个月将个人剂量元件送检一次,监测报告结果全部存档,每年累计剂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对于每次监测报告结果中剂量较高者,都会进行追踪调查,明确原因。目前发现导致个人剂量监测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的原因有:一是科室负责人对个人剂量监测不够重视,管理监督力度不强;二是放射工作人员不按要求佩戴,或者故意不佩戴;三是个人剂量元件不及时更换,或者操作完毕后将佩戴个人剂量元件的工作服遗留在机房,严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3职业健康体检落实不到位

职业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在于了解和评价健康状况,保证其心理及体能足以胜任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工作,避免导致危害工作和公众安全和健康的误操作,同时累积基础的健康资料[4]。近几年,根据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率在80%以上[2],但仍存在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体检项目检查不全的情况。我院体检中心是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职业病体检机构。有规定数量的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职业卫生医师,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并且依据2011年1月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体检项目,但是因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意识薄弱,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能很好的完成职业健康体检,主要表现在部分检查项目漏检或者故意不检。

2.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不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权益的重要资料,我院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即科学又严格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对放射防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相对比较欠缺,导致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3进一步完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3.1加强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5]。针对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意识。

3.1.1对医院管理工作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通过法律、法规的培训及法制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认识到放射防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职业病的防重于治,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只有提高认识,才能采取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的健康管理。

3.1.2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

长期的、低剂量的接触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经衰弱样症状、皮肤损伤、心电图异常、外周血异常、细胞遗传学损伤等[6]。低剂量电离辐射所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已经纳入了我院日常工作,采取印刷宣传材料、口头宣传及咨询、组织举办讲座等形式,认真宣传国家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时告知劳动者有关职业病知识及其防护知识,使放射工作人员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并在工作中做好防护的有效措施。增强了放射工作人员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3.2将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放射工作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需要相关责任领导重视关心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我院成立了放射防护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并且将管理工作作为我院目标管理纳入科室目标的考核,充分调动科室领导和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还是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健康教育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来不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3.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远期的、缓慢的,将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规范管理,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危害的继续蔓延,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后期治疗、休假等待遇提供可靠依据[7]。依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保存期限为终生保存,更好的维护了放射工作人员的权益。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是一个长期持久的系统工作,在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最新的、最前沿的放射防护知识,并对每一位放射工作人员统一编号,实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以解决纸质档案及手工统计下保存和查阅不便的问题,更高效、准确的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4小结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性大的管理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对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及社会的稳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我院作为川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更应该开拓创新、立足标本兼治,建立起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白光.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辐射危害和个人剂量监测[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5,29(4):171.

[2]傅颖华,杜维霞,孙全富,等.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其问题[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1):44-45

[3]陈尔东,刘长安,李小娟,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概述[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2):209-211

[4]白光.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医学监督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辐射卫生,2002,11(1):48-50

[5]李新鸾.加强健康教育保障职业健康人群[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22(10):51

[6]钱小莲,方慧莲.医用放射人员的职业照射及對健康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0,28(4):374-376

上一篇:吃中药的禁忌什么水果下一篇:试用期护士转正述职报告2022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