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

2024-06-20

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精选12篇)

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 第1篇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电流

第一节 电流 执教 1 使学生理解电流的定义。 2 会进行电流单位的换算,1安的物理含义。 3 会用电流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电流的定义。 会用电流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演示 电源、开关、导线、灯泡。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 提问:(1)什么叫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2)什么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 三.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一面的实验。 1.电流的热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判定电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电流的大小呢?演示实验:P66实验 由以上两个实验可见: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亮。 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用水流类比法) 2.电流 ①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 “I”。 ②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 ③公式:I=Q/t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1安=1库/秒,表示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库。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 1安=1000毫安,l毫安=1000微安。) 3.练习题:(1)变换单位:300毫安=_____安=______微安。 (2)有甲、乙两条导线。10秒内通过甲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40库,20秒内通过乙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60库。哪条导线中的电流大? (3)课本练习题2。 (要求:写出公式、代入数值,正确写出结果) (4)课本练习题3。 正确写出公式变形;统一单位,时间必须用秒做单位。 4.小结: 这节课的重点是电流强度,电流强度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要知道它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并会进行单位变换、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布置作业。 回答问题 观察实验 完成练习

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 第2篇

2.金属外壳的手电筒里的干电池是电路中的 ,则小灯泡是电路中的 ,按钮是电路中的 ,外壳是电路中的 。

3.是一个便携式充电器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手机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4.用箭头标出下边实物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第3篇

首先, 加强学习, 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 构建新课程, 尝试新教法的目标,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课程标准”, 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 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 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 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 贯彻民主教学思想, 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观点, 承认学生个性差异, 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 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 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 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其次, 加强自我培训, 提高自我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 加强案例式分析, 参与分享教学诊断, 强调合作……使教师在做中学, 在实践中领悟, 使教师走上学习中研讨, 实践中总结, 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地由新课程的旁观者, 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 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 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 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 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 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 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 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 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 提高了反思能力, 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再次,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 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 健全学生人格, 完善学生个性,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 第4篇

[关键词]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 新授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69

导学案承载着导学的内容,指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框定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即学习目标、重难点、导学内容、教材重组安排、训练题组等。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新授课内容联系以往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可删可减,可前可后;以突破重点、克服难点为目标,创设具有一定阶梯难度的系列训练题组,帮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下面笔者就导学案在九年级化学新授课中的应用做一些分析探讨。

一、导学案要突出导学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去学,即由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在导学案中,一般都有“课前导学”这一内容,目的是为了指导和帮助学生预习,对新课内容达到初步认识和掌握的程度,因而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导学案提前一天发放给学生。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不宜太难,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解决预习中遇到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中,针对“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设置一系列问题以扫除学生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设置的问题有: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采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两种途径的化学反应过程(文字表达式)_______。

(2)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中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中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这两种方法共同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

(3)阅读教材,对气体收集装置和收集方法进行自我归类总结。

二、导学案要具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编写导学案时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从易到难,梯度平缓,逐步深入,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触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进行化学式的书写学习时,先让学生听写几个化学式:①氯化钠;②硫酸;③氧化铁;④三氧化硫。随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要正确书写化学式,既要注意书写顺序,还应注意什么?此时学生还未学到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会习惯性地运用之前的知识来回答:①NaCl;②H2SO4;③FeO或Fe3O4;④SO3。笔者认为,在处理新旧知识的联系时可以设下“陷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新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不断地在原有知识体系中建构新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导学案要具有探究性

导学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预习,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断的成功体验刺激是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源泉。优等生之所以学习成绩比较突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能在学习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建立在不断地攻克学习难关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成就感,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最为重要的动机。因而在导学案中,教师既要设置小梯度的问题,也要对于那些抽象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想方设法通过提示语、前铺垫、示例、重点诠释、图解等形式,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目的是在预习阶段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避免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怎样改进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以达到连续产生氢气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学生深入探索,开阔学生的思维。

四、导学案要具有启发性

在编制导学案时,既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中对新授课的层次要求,是“理解”还是“掌握”“了解”等,还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便使创设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九年级化学教材每个章节都是以概念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因而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其属性显得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或理解不够全面,难以准确把握其内涵。在导学案中,如果单纯地以文字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简单水平上的理解。可以在导学案中对此类概念通过实验介绍或举例比较、生活现象描述等方式多维度展现概念的本质属性,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顿悟。

五、导学案要体现系统性

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要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为出发点,注重相关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以及迁移和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深化和拓展新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脉络进行及时理清,并及时概括与总结相关知识,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认知,提高教学效率。

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 第5篇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第6篇

一、教材分析

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

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⒈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调光灯,请大家注意观察,当转动旋转开关时,你看到有什么发生了变化?(亮度发生变化)

提问: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电流)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呢?

(二)讲授新课

展开探究活动一:

1、同组同学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我们学过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试一试,你一共有多少种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1)明确实验目的。(2)确定研究方法。(3)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的讨论作简单的分析的评价的的基础上,投影电路图,介绍有关用电器以用两个带夹子的导线应接在什么位置上,有什么作用。

2、实验: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接入桌面的任何一个器材

活动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1、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电灯、开关、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电流表

2、思路:当同学们在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导体或电池的节数时,会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或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出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从而总结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3、目的:通过实验得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4、步骤:(1)、按图14-1连成电路,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记录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师:我们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个因素: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是连在电路中的导体。

师:我们从第二个因素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在同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

提问: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怎么样?(越大)电流就会怎么样呢?(越小)。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第80页,了解下电阻的单位、简称、符号等。

总结: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由于欧姆是一个较小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两个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kΩ=103Ω

mΩ=106Ω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在大家进行猜想之前,先听我举几个例子:

(1)某人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人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个人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人所受到的阻碍跟人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电影散场了,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是打开大门还是打开旁边的小侧门让观众出去?(打开大门)为什么呢?(如果仅仅打开侧门,很多人就会被阻在门口不能很快的出去,而打开大门人们很快地就能通过了。)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人群通过门的快慢跟门的大小有关,也就是跟门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人群越容易通过,也就是受到的阻碍越小。

师:跟据我刚才所举的事例,请你猜想一下,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活动

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思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并由电流表的读数变化总结出电阻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2)目的:通过实验找出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3)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不同规格的金属丝

(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设计电路图:

(6)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7)实验并记录

表一

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表二

结论:(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表三

结论:(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还跟材料有关。)

分析与归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小结:这堂课的重点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可以从不同导体接入同一电路时,电流大小不同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导出电阻的概念。

五、作业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堂检测的设计应紧扣重点,难点,针对这个目的,就电阻的概念、单位和单位换算以及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设计了相关的题目。(见附页《课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1、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

(1)

电路两端的电压

(2)

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

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3、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

符号:Ω

电阻的常用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

4、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第7篇

第1节 两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4、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一个完整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3、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① 必须有电源;

② 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4、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

5、电路图:

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

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1A=103 mA 1mA=103μA 1A=106μA

2、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符号为A,其电阻很小,理想的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电流表的示数:

量程

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位置

大格代表值

小格代表值

0~0.6A

“-”和“0.6”

下一行

0.2A

0.02A

0~3A

“-”和“3”

上一行

1A

0.1A

在0~3A量程读出的示数是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

注意: 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0.6”和“3”。这时“0.6”和“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0.6”或“3”流出。

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学八法 第8篇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每次教研活动,本组老师共同探讨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总结。教学重点章节时,大家一起商讨课堂教学的引入、实验的开展、如何运用课件、应解决的难点等。上课时,注重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基本的探究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时,在重点章节的教学中可以添加一至两节复习课。

2. 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深入,否则易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和开展物理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有时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地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认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不注意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立即就能接受的。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3. 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现今物理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大部分试题是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特别是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的重点概念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基本知识和根本概念的教学。注重基本知识、根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搞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运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公式应重点讲清楚。

4. 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器材,注重实验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认识,为上升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对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我们都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对于学生探究性实验,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能力,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5. 注重学生解题规范性教育。

物理公式的书写、计算题的解题,都有一定的格式。一些学生由于受数学学习的影响,在解答计算题时只写数字,没有单位,更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物理公式都没有写,直接写数值和答案。教学时,我们要强调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物理计算题不仅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物理计算公式的得出、物理量的换算等,在解题时不能只有数字,没有单位,更不能没有公式。

6. 精讲精练,上好每一节课。

在初三复习备考中,注重知识的延伸,如课本中讲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值与各电阻值之间关系时,没有给出定性的关系,而是通过实验总结出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值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值都大;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值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值都小,而课本后面练习题就要用到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值等于各串联电阻值之和这一定性结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对于资料,老师资料多,学生资料少(人手一本);对于习题,老师做得多,学生做得少。对于资料的利用,我们物理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工筛选。首先初选出各种题型后剪辑,由老师自己完成,在老师完成的题目中再次筛选,精选出有代表性的题给学生做,这样避免了无谓的重复,节省了时间,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老师的解题要求是不仅有解题的过程,还要有诸如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的归纳,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纠错,每次试卷讲解后,要对试卷订正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学生的纠正情况,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认真做一遍,加强学生对所考题型的记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纠错过程中得到升华。

7.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我在课堂上注重进行应用练习。如在讲授“重力势能”和“动能”概念运用时,提出问题: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甲球静止在水平面上,而乙球在水平面上滚动,则这两个球的动能哪个大?重力势能又是哪个大?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8. 对中考题进行分析,掌握分数分布、题量分布、内容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复习。

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 第9篇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九年级;化学;新授课;应用研究

一、导学案的导入功能

在新授课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任务不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而是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学习,将单纯的知识性教学变为一种学习方法的灌输。在导学案的教学中,通常都有课前导入这一个内容,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预习。在课前导入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通常课前导学案的教学可以提前一天将有关内容发放给学生。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可以不用设置得太难,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一些问题,在预习当中可以自主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学生可以通过翻阅书本就查到的内容:①写出在实验室制氧过程中,利用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化学反应的表达式。②写出在实验室中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③通过阅读材料,归纳总结收集的方法以及自我理解的总结。

二、导学案的启发功能

在进行导学案教学时,导学案教学设计不仅要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又要达到一个层层递进的效果,究竟是理解、了解还是掌握,教师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对待。教师要结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章节为基本出发点,让概念教学突出其重要性。对于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概念,教师要重视其抽象的属性,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验、举例比较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描述,采用多维度的方式显示最本质的教育功能,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获得更生层次的理解。

三、导学案的探究功能

从大家都较为熟知的生活话题、生活背景入手,完成课堂导入,有效地为课堂添入一丝生活化的气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大量的化学知识飘荡在我们的周边,通过这些内容入手,将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不会再感到枯燥和无聊。导学案不仅体现在帮助学生预习课程,同时也有着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在讲述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感到困惑,怕学生不能很好化学解课堂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去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诠释知识点。鼓励学生多做这样的实验,突出变化过程,学生找到了良好的切入点,有更好的兴趣去设计和创造,弱化对难点的排斥,将被动学习状态变为主动。在设计实验时,要注重材料的简单,方便学生操作。在这个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生活中可以获取的材料,不用过分加工,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拓展性。

四、导学案的递进功能

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所以,在编写有关的导学案时,教师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实现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教育,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步步提升自己,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任何教学都需要有相关的课本做支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更是离不开课本。但是一些课本在使用上又无法充分地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从教材中积极挖掘一些可利用的教学信息,以弥补自己对课本使用的不足。通过挖掘教材素材,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可以利用的生活化素材。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例如在学习一些化学式书写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听写一些化学式,紧接着可以提醒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怎样的书写顺序,这时候学生可能没有认识到化学式读法、写法有什么区别,就会用自己以前的经验来回答。在处理新旧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巧妙地设下陷阱,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对新的知识点有一个探究的过程。

五、结语

导学案在九年级化学新授课中的应用,既要突出导学功能,还要具有层次性、探究性、启发性和系统性。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重视知识的关联性以及学科的拓展性,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深化拓展新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理清知识的脉络,总结相关的重点难点,实现导学案的系统性设计,促进学生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总而言之,导学案教学在新授课中的应用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宇志.浅谈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0,04:6-7.

[2]计玲凤.巧用导学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才智,2013,13:115.

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 第10篇

课题名称: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本课时的重点是在前一课时了解了电流以及双量程电流表的读数规则与使用方法之后,在此基础上来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本课中我利用了教辅:《在线课堂》,使用了多媒体:电视投影仪,同时结合新课改让学生参与了自主探究活动。现本人就实际的教学过程作些粗浅反思,具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前热身练习

由于此课时为本节的第二课时,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要对上节课当中的电流及电流表的认识与使用等知识进行复习,为这节课当中学生自己能熟练使用电流表埋下伏笔。但是,如果单单使用简单的提问形式来复习,未免老套单调,激不起学生兴趣。因此,我利用《在线课堂》的“知识清单”、“随堂学案”,准备了一系列相关练习。并且利用电视投影仪,对电流表读数、电路连接进行现场展示和评析,使用新颖的多媒体,使学生兴趣盎然。

2、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

根据新课改的一系列精神与我自己的探索,我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结论的传授前提都应当是由学生自主摸索,老师在此基础上来顺水推舟。所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点要求,也为了能很好的突破学生对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特点难理解的这个难点。我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首先,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对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进行猜想,再由这些猜想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图以及实验记录的表格,并且选择器材。器材选择好后,请一个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进行实物连线,我再利用红粉笔在其他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的“帮助”下对连好的实物图进行集体纠正。然后请学生对照正确的实物图进行实际实验操作,避免了学生在自己实际操作时的盲目与无措。整个过程中,学生结合实验来进行自主探究,整节课气氛活跃、轻松,学生乐在其中。

3、有代表性的巩固练习,乘胜追击

在串、并联中电流特点结论都得出以后,不能拿死板的填空题来进行巩固,这样太老套与程式化。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先请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内容,再在此基础上出具具有代表性的巩固习题,最后再解决两道相关的中考题目。看谁在把自己得出的结论记得牢的情况下最快最好的来解决我所出具的问题,彼此之间“赛一赛”。学生有这种不服输的意识,在课堂上呈现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使得我所出具的巩固习题在轻松的氛围下轻松解决,由于最后两道习题明确标识出是中考链接,所以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于不远的中考信心倍增。

二、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的设置

我所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2)、能应用电流的关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第一点在本节内容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但是第二点由于本节课时间问题和学生实际反馈情况而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此班级是本人担任物理教师及班主任,所以调动课堂气氛还是能得心应手的。虽然如此,但由于本班为普通班,总体素质不是很高,所以我还应更注重问题的步步推进逐渐加深,从而引导他们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避免学生出现想学但是学不懂转而放弃学习的情况。

2、引入新课,过于僵硬

由于本节课是《电流与电流表的使用》的第二课时,开场就直接僵硬的口述导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如果能够以复习上节内容,同时设置疑问

用心

爱心

专心

引入本节研究课题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应该可以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增加听课效果。

整节课在我充分备好课的基础上结合使用了多媒体与教辅资料,学生显得意兴盎然,我自己获益也颇多。在教育日趋人性化和科技化的今天,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培养,而我们老师是整个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所以我知道我们任重而道远,教育教学上的成功,还需我们去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摸索。

用心

爱心

九年级物理电流学案 第11篇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练习题

1.按照图1至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分别将实物图中的各元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2.根据实物连线图(图5至图10所示)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对照下列电路图(图1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实物连线图或由实物图(图12)画成对应的电路图.半壁山中学

4.两个开关S1和S2控制一盏灯.要求:闭合任意一个开关,灯就能发光,只有当开关全部断开时,灯才熄灭.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5.一个盒子内装有三只相同的灯泡,灯泡露出盒外,且盒外有A、B、C、D四个接线柱,如图19所示.电源分别接AB、AC、CD时只有一只灯泡亮,且亮度相同;电源接BD时三只灯泡均亮,但高度较暗.试画出盒内的电路图.6.有一个电源,一只小灯泡,一个电铃,两个开关和若干导线.要按以下要求连接成一个电路:当两个开关均闭合时,灯亮,电铃响;当只有一个开关闭合时,灯亮,电铃不响;而当另一个开关单独闭合时,灯不亮,电铃也不响.试画出符合以上要求的电路图.7.某单位收发室里有电池组一个,电铃一个,红灯和绿灯各一盏,在单位的前门和后门各有一个开关,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电路,使前门来人闭合开关铃响红灯亮;后门来人闭合开关时铃响同时绿灯亮.画出电路图.8.某单位的前门后门各有一个开关,收发室内有一组电池组,一盏灯和一个电铃.请你设计一个电路,使前门来人闭合开关铃响灯亮,后门来人闭合开关只有铃响.并将图13的实物元件连成电路.9.按要求设计电路图.实验器材有两节干电池,两盏规格相同的灯泡和一只开关,要求:闭合开关时一盏灯发光,开关断开时两灯都发光.10.如图14所示.L1、L2为两盏电灯,A为电铃,S1、S2为两个开关,E为电池组.试将元件符号按下列要求连接成电路图:A和L1串联后再与L2并联,S1只控制L2,S2控制整个电路,且S2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要求在原图上连接且导线没有交叉).11.如图15所示装置上有两只相同的小灯泡L1和L2,以及接线柱A、B、C.现用导线连接好的另一只相同的灯光L3和电池组串联后引出的两根引线去与接线柱相连.当接A、B时,L1、L2和L3都亮,并且L3要亮

一些;当

B、C时,L1、L

2和

L3都亮,并

L3要亮一些;当接A、C时,只有L3亮.请根据上述 半壁山中学

情况画出这个装置中完整的电路连接图.12.设计一个实用电路,如图16所示方框内有两盏相同规格的小灯泡,A、B、C是三个接线柱,现用一组电源作检测器来了解框内两灯的连接方式,当检测器两端M、N与A、B或B、C相连时只有一盏灯亮,当M、N、与A、C相连时,两灯均亮,且两灯亮度较暗.请画出框内两灯的连接方式.13.王刚同学想检查一根旧导线是否折断,他手中只有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段好的导线,请你帮他想想办法.(画出电路图)14.某控制电路的一个封闭部件上,有三个接线柱A、B、C和电灯、电铃各一只(如图17所示).用导线连接A、C灯不亮,铃响;连接A、B时灯不亮,铃不响;连接B、C时灯亮,铃不响.请你根据上述情况画出这个部件内的电路图.15.如图18所示将电路中的元件的符号连接起来成为满足下列要求的电路.(1)只闭合开关S1,L1、L2两灯都亮;(2)只闭合开关S2,L1、L2两灯都不亮;(3)开关S1、S2都闭合,L1灯不亮,L2灯亮.16.如图19所示的方框内有一节电池,一个小电铃,若干导线.当A、B、C、D上什么都不接,铃不响.当用导线连接A、B或C、D时,铃也不响;当用导线连接A、C或B、D或A、D或B、C铃都要响.请画出方框内的电路图.17.如图20所示的电路中,有带风扇的电电动机一只,电热丝一段,开关两只(S1、S2),插头一只,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可以连成一个有冷、热两档风的电吹风电路.要求:只闭合S1时吹冷风,只闭合S2时既无风又不发热,同时闭合S1、S2时吹热风.请你用笔画线作导线按要求将图中的元件连接起来(连线不要交叉).18.如图21甲所示,自制的转换开关M上的A、B、C、D是四个按在木板上的图钉,其中B和C上各套一个曲别针,曲别针与图钉帽紧密接触但能转动.请按图21乙所示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1甲中的器材连接起来.(连线不要交叉)半壁山中学

电路黑箱练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物理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 第12篇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意义。

2.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知道水的比热容。

3.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问题。

4.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导学流程:

活动1:

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1.实验运用什么研究方法?

2.实验中要控制哪些物理量相同?

实验中要如何控制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3.怎么比较物质的吸热本领?

升高相同温度,观察 是否相同。

4.填写P42实验结论。

活动2:

阅读P42回答问题

什么叫物质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 读作 。

水的比热容是 意义是 。

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吗?

活动3:

讨论P41提出的问题

中午,为什么觉得沙子很烫?而傍晚,为什么觉得沙子又变凉了?

活动4:

1.根据生活经验,回答物体吸热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2.物体吸收(放出)热量的公式为

3.完成P43例题,并总结解题格式。

活动5:

上一篇:新还珠台词下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