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综述小学作文

2024-05-25

鲁迅综述小学作文(精选7篇)

鲁迅综述小学作文 第1篇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鲁迅作品综述-1200字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着《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着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综述小学作文 第2篇

A.《野草》: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共7篇)发表于19,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B.《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鲁迅综述小学作文 第3篇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 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 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 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1]新课标的人文性要求与鲁迅先生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吻合。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鲁迅启蒙教学, 使小学生多侧面地了解并感受鲁迅;将鲜活的鲁迅还给小学生, 有助于其更为重视鲁迅思想的传播。通过鲁迅启蒙教学期待小学生树立自觉意识, 提高人文素养, 真正促进小学生个体生命的完善和发展, 最终实现先生的“立人”思想。通过“初识鲁迅”单元, 教材编写者期待“还原鲁迅”, 把鲁迅从神还原为人, 还原鲁迅的真实作家身份, 唤醒广大民众, 坚持人格独立, 坚持社会正义。[2]

二、新课改以来《少年闰土》典型教案分析

我以《少年闰土》为例, 整理了新课改以来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教案, 对当前小学鲁迅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强调人物外貌描写

以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少年闰土》教学案例为例, 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中年闰土》、《祝福》等鲁迅文章中有关人物描写的片断, 尝试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句, 积累有关刻画人物外貌的语句。 (2) 在对同是鲁迅作品中的不同人物外貌描写的比较过程中, 使学生感受到“性格、命运写在脸上”的外貌描写的方法。在诵读与品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尝试领会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 (3) 尝试将所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重温少年闰土的形态, 朗读课文中有关闰土外貌描写的句子, 启发学生感受一个真实的少年闰土;其次, 引导学生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 通过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 启发学生去感受中年闰土是一个怎样人;再次, 丰富并拓展孩子们的课外知识, 给他们读《祝福》中关于祥林嫂外貌描写的句子, 以感悟这样的描写寄托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 点明外貌描写要深化主题, 不仅要描写人物外貌, 更要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练习这种人物外貌描写。[3]

再如, 张丽民老师的《抓描写, 促理解》———《少年闰土》教学片断中, 围绕着“鲁迅怎样描写人物”这个问题,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 认真学习。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少年闰土外貌描写句段以后, 张丽民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鲁迅重返故乡又将看到一个怎样的鲁迅?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对比, 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更为学习人物外貌描写奠定坚实基础。[4]

2. 强调童趣

以鸡西市和平小学《少年闰土》教学纪实与评析为例, 教师在教学过程凸显童趣。譬如:教师让学生把闰土对“我”讲的四件稀奇事找出来, 并把自己喜欢的画下来读一读;鼓励捡过贝壳和捕过鸟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经历, 把自己的经历和闰土的进行比较;教师还巧妙地将辩论赛引入课堂, 把孩子们分成正方和反方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行辩论。针对孩子们的辩论, 教师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总结。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重视童趣,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5]

《闰土也是井底之蛙》中张渝红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第四段, 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四件有趣事情的学习, 是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的朗读来完成的。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学习课文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 使整个课堂气氛欢快热闹。[6]

熊海滨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 依照这样的思路:找趣事, 感受稀奇, 重构形象。老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并说明原因;读对话, 体味情趣, 丰满形象。针对课文中的四件事, 根据“我”和闰土之间的对话, 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 体会哪些地方有趣。[7]

刘发建老师《与鲁迅的童年相遇》更是趣满课堂, 为孩子们建构了一个童心灿烂的鲁迅形象。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通过两处刺猹的细节, 渲染童年趣事, 调动了孩子们的情趣, 刘老师还注重联系实际, 让学生体会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像闰土还是更像“我”?通过这堂课刘老师把一个童心灿烂、可亲可爱的鲁迅还给了孩子们, 更使课堂氛围灵动趣满。[2]

三、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实现了自身观念、素质等方面的转变或提高, 《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 教师们真正做到了立足语文, 立足学生, 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课堂气氛由以往的死气沉沉变成活跃轻松;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灌输……我发现, 目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少年闰土》时更多注重的是闰土的人物形象, 通过外貌或动作语言大篇幅地来分析;或者注重童趣, 整个课堂围绕“童趣”进行得有声有色。但我不禁深思:《少年闰土》到底蕴含了怎样的鲁迅精神?通过这样一篇课文我们想要儿童学习什么?鲁迅启蒙教学到底要如何进行?

四、《少年闰土》与《故乡》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名篇《故乡》。《故乡》主体是写“我”与闰土关系的, 少年时代的闰土对“我”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 在未结识闰土之前, “我”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少爷”只看得见院子里四角的天空, 而闰土的到来, 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他嘴里的那些稀奇事儿引领“我”的心灵飞向广阔的大自然去翱翔。二三十年后, 当“我”要重返阔别已久的故乡, 闰土依然是我心灵的那片“净土”, 没有人可以取代, 只是此时的闰土已“今非昔比”。见到“我”以后, 闰土分明叫到“老爷”, 这一声“老爷”, 使得“我”与闰土之间隔开一道鸿沟。

《故乡》的主要角色是闰土, 它所揭示的深刻主题乃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了解, 造成这种不了解乃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 可以说人生来本是“一气”的。“我”与闰土本来也是一气的, 后来却又隔离了, 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真诚和关爱。

实验教科书编订的《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并且主体明确就是写闰土的。《故乡》丰富的意蕴在《少年闰土》中到底有没有体现?体现了多少?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新课改以来, 我们每天都在讲儿童生态课堂, 强调以儿童为主体, 回归儿童, 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我们现在对小学生进行鲁迅启蒙教育难道仅仅回归儿童就可以了么?鲁迅精神之伟大、作品之深邃, 绝不仅仅是用童趣就可以概括解释的。将鲁迅“俗化”与将他“神化”一样不可取。先生毕生都致力于改造国民的劣根性, 在先生看来中国人最大的弊病就是瞒和骗, 他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友爱, 儿童在他眼里是最没有奴性的, 因而诚与爱的启蒙要从儿童阶段抓起, 让他们从小学会诚与爱, 形成良好的品性, 学会做人。“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弱则国弱”。

综上所述, 我认为, 目前的小学鲁迅启蒙教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 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地方也很多。但成绩的背后我们更要看到不足与欠缺, 对小学生进行鲁迅启蒙教学是毋庸置疑的, 启蒙的方式、程度及目的则是值得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去探讨及实践的。《少年闰土》的教学在回归儿童的同时更应该回归鲁迅, 回归《故乡》的深刻意蕴, 在鲁迅和孩子们之间架起一座桥, 用先生毕生倡导的诚和爱来启发教育儿童。

参考文献

[1]叶继奋.对话的难度:当代教育与鲁迅接受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2]刘发建.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2.

[3]李雅, 王振红, 陈毅.《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山东:山东教育小学刊, 2007.06.

[4]张丽民.抓描写, 促理解:《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小学教学设计, 2007.10.

[5]刘丽艳.《少年闰土》教学纪实与评析.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03, (11) .

[6]陈丹梅.“闰土也是井底之蛙”:《少年闰土》片断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 2003, (25) .

小学“绘本作文”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4篇

【关键词】绘本;作文;阅读;绘本作文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绘本作文是对小学作文教育的一次尝试。本文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来自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在中国知网的检索教育教学学科下输入关键字“绘本”进行检索,总共搜索到文章399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5篇,期刊文献393篇。

通过对其阅读发现文献所研究的方向分为三类:①绘本书籍概念的界定;②绘本的流行发展趋势;③绘本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最早的关于绘本作文的文献发表于2009年1月的《江苏教育研究》。在2009年以后有大量的关于绘本作文的文献出现,说明绘本作文教学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发现和认识到绘本在儿童教学中的价值,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以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研究进行综述。

一、理论层面

由于绘本作文的研究处于发展期所以先从绘本对儿童的价值进行综述,以证明可以将绘本这种载体应用于作文教学中的。

(一)图×文字=绘本

绘本,就是以图画为主体,配以简单的文字来讲故事的一种文学形式。绘本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像颗颗珍珠,文字则是将珍珠串起来的细长的线。和纯文字书截然不同的是,图画是绘本的生命。画中有字,字中有画,他们不可分割地组成了一个艺术的整体。

(二)绘本对儿童的教育价值

绘本对儿童读者的价值有以下几点:①绘本是经典的儿童作品形式之一,经久不衰;②相比较于普通作品而言绘本作品带给阅读者更多的趣味;③绘本的趣味行对提高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④绘本阅读对儿童个性的养成以及人格、道德、性格的成长均有良好作用;⑤帮助儿童在阅读中提高认知能力;⑥绘本适合各个年龄阶段阅读在亲子或同伴共同阅读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⑦绘本中优美的图画,运用准确美妙的文字带给儿童美学的熏陶,寓教于乐;⑧在快乐的绘本阅读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⑨在愉快的亲子阅读和同伴阅读中提高儿童的沟通能力。

二、实践层面

(一)国外及港台地区中小学的绘本阅读的实证研究

从学龄上看,己有绘本阅读教育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从地域上看,国外教育实践的开展早于国内,我国港澳台地区比大陆起步早。

(二)国内的绘本阅读教学尝试

在大陆的教育体系与框架内,深圳南山后海小学较早用校本课程推行绘本阅读。采用表演、绘画、讨论等进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绘本教学的高效:①做好充分的阅读钱准备,如对作者的了解,对图书写作的了解。②亲子共读是提高阅读理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借助亲子阅读不但加深亲子关系,也有助于绘本的理解和交流。③开展读后分享交流活动,分享阅读体会。

(三)绘本作文的综述

绘本作文教学研究者总结绘本作文的优点有:①绘本作文教学趣味性强,易于激发孩子们的表达热情。②绘本作文说写空间广阔,易于对孩子们进行作文能力训练。③绘本作文表现形式多样,利于激发孩子们的艺术灵性。④绘本作文内涵积极而丰富,引领充实着孩子们的生活。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

(1)对国内外对绘本的研究日益重视起来,有大量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将绘本这个媒介可以利用到作文教学中去。

(2)目前绘本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更多的是在阅读领域,有更多的教学一线老师将绘本运用到作文教学当中去,绘本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在飞速地发展着。

(3)绘本作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写作水平,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促进儿童的发展。①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有趣生动的绘本本身对孩子就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有效的阅读后表达的欲望自然就强多了。②提供儿童写作的材料,绘本中丰富的内容给儿童提供了充分的习作素材,每一幅画,每一个情节都有可能是激发孩子的想象,提供写作的素材。③激发写作的真情实感,在投入的阅读中,深入的阅读后读者当下的感受肯定是最真实,文由心生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写作。④为作文教学提供多样的模式。绘本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性使绘本作文的形式也可以多样起来,使作文教学少了一点枯燥,多了一些趣味。⑤由于绘本的趣味性,增添了绘本作文教学的趣味性,为儿童的写作带来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寓教于乐。⑥绘本中有大量的留白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绘本作文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曹露丹.心底的童话.硕士毕业论文.2008.5

[2]冯媛媛.绘本对儿童情感教育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J].《青少年研究》.2009.5

[3]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4).

鲁迅小学作文 第5篇

初到厦门,他觉得“风景绝佳”。但后来,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来描述这里的大学——“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

有一次,他去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一件旧长袍,便像剪草般替他乱剪一通了事。他随便从口袋里抓了一把铜元塞给理发师,比应付的多了很多。过了一个多月,他又去那家理发店理发,这次,理发师特别细致周到。理完发,他把钱数了数,给了理发师一个应付的数额。理发师忍不住问:“先生,这次怎么不多给些了?”他答道:“上次你胡乱地剪,我就胡乱地给,这次你认真地剪,我当然就认真地给了!”

作为中国最值得敬仰的人,这种“近于无赖”的事情本来不必说出,但他在自己的书信结集出版时,并未将这些文字删除。这绝对是一种率真的勇气。

念鲁迅小学作文 第6篇

周末,闲暇时间,看着书柜上的《朝花夕拾》上印着三个大字“鲁迅着”。心中不禁闪过一个疑问——鲁迅先生留给我们什么?

是啊!鲁迅先生留给了我们什么?鲁迅先生留下来财富、一笔巨大的财富、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物质上的财富是用的完的、无论你有多少金银、或者金山银矿,总有一天金山会消失、银矿会枯竭。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可以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有人曾说过,鲁迅是一名战士,他的一生都在为革命而战,用笔而战!鲁迅人生的转变是在他21岁学医那年,他在日本学医,却明白了与其学医让中国人体质变强,不如弃医从文,改变中国人的精神。从此,他一生变了。

他创造出了一本本巨作,我从《狂人日记》读出了鲁迅正在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感化、唤醒每一个中国人。鲁迅的心是炙热的.、充满力量的,因此他的文章、句子,甚至每一个字都是有力量、炙热的。如果说,当时中国人的心是冰块,那么鲁迅就是一团火。他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消融每一个中国人那冰冷的心。

他成功了,他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都是敏锐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的现状,刺痛也刺醒了每个中国人的心。

鲁迅先生,您是位伟大的战士。

鲁迅先生,您留给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

鲁迅先生,您的财富我的一生将受用无穷。

小学作文:参观鲁迅故里 第7篇

一踏进百草园,一口幽深的小井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接着,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头呈现在我们眼前,足足有一人多高,石上刻着“百草园”几个淡绿的三个大字。在巨石的后面,有一块正正方方的田地,到处翠色欲流。两旁矗立着几棵苍翠欲滴的参天大树,它们像卫士般守护着百草园,保护着鲁迅小时候快乐的天地。百草园的每一寸土地上,住着一个个“绿色小精灵”,它们陪伴着大树们,我想小时候的鲁迅,那时应该是非常的快乐。在鲁迅小时候,百草园里还出现过“美女蛇”呢!墙角,还有些破损,那是被“小鲁迅”挖的,看着这些景色,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鲁迅在百草园度过的快乐时光,多美妙啊!

我们出了百草园,向西走,不出半里,便到了鲁迅的先生家——“三味书屋”!起初,我听到这个词,还认为是一个书房呢!原来是鲁迅读书的地方。一踏进此处,忽然觉得安静地出奇,但我又仿佛听到了鲁迅和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抬头看,中间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三味书屋”这四个大字。三五书屋比现在我们的教室要小得多,但它古色古香,木椅、木桌、白墙、黑砖……也别有一番风趣!

我们还来到了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门口还站着一个活灵活现的孔乙己雕像。咸亨酒店里还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孔乙己欠本店九文钱”!看着孔乙己当年的窘态,我们一家三口还体验了咸亨酒店里的食物。

上一篇:说说我自己作文900字下一篇:岳父80寿辰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