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廉洁故事读后感高中

2024-08-31

读廉洁故事读后感高中(精选12篇)

读廉洁故事读后感高中 第1篇

读廉洁故事后感

桃花江小学147班肖嘉仪

就在昨天,我读了一篇廉洁故事,深受感触。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名呼和浩特市的原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他的清正廉洁传遍了整个长城内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他是如此大公无私。

他不仅对普通老百姓们大公无私,还不会对自己家的亲戚,兄妹心慈手软。有那么一次,讲的是牛玉儒二哥的儿子想要找一份稳定的,有一定收入的工作,结果二嫂她千里迢迢地赶来了。牛玉儒见二嫂来了,便热情款待,好吃好喝地招待她。当二嫂说出了来找牛玉儒的原因时,牛玉儒便一口回绝,丝毫没有不拖泥带水地说:“这样的事不要找我!”二嫂听了,当场就哭了,眼泪就刷刷地流个不停。牛玉儒不管二嫂的再三请求,坚决不能帮。最后,哭也哭完了,求也求完了,事情终究还是没有办成。而孩子也靠自己的努力,进了一家企业公司,牛玉儒也十分高兴。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记得还有一次,姐姐把她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我当时也在场,姐姐让我不要告诉别人,我也乖乖地听话了。当阿姨问起的时候,我就说:“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真的是做错了,不应该包庇姐姐的,应该让姐姐敢作敢当才对。

掩卷回味,每一个人都应该像牛玉儒一样大公无私,清正简洁啊!

《廉洁故事大家读》读后感

桃花江小学147班吴佳怡

廉洁,廉洁,说得上廉洁的人也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了。比如:毛泽东,他是国家主席,但是,他不愿意享有特权,他认为人都是平等的,不该有高低贱贵之分,他制定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规章,让人民深深感动;孔繁森,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收留了一些灾后无家可归的孩子;牛玉儒,能勤政为民、鞠躬尽瘁……下面我就为你们讲两个吧!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象。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孔繁森十分廉洁,除了必要的时候或者是救助贫困人民的时候,他绝不会乱花钱的。难道,作为一个中高级领导,一定要享有特权吗?孔繁森一定不会让自己这么做,因为他是一个好领导,他绝不是那些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的贪官污吏!孔繁森把工资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元。这可看出来,孔繁森是个廉洁的人。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只找到了8元6角,在场的人都留下了热泪。

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的事迹传遍了长城内外,他的思想和行动令人深受感动。尤其是他清正廉洁、不享特权的高尚行为更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他对自己的亲人从来不利用自己的特权帮他们做事。他的老父亲对他说:“玉儒,亲戚越骂你,老百姓越信任你……”三妹夫下岗,找他,牛玉儒说:“这事三哥我不能管,是个普遍问题,你们要自己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头。”二哥的孩子想找份工作,二嫂千里迢迢地找来。牛玉儒将二嫂接到家里,热情款待。但一听这个事,一口回拒。最后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进了一家企业公司工作,牛玉儒一听到消息,便高兴得不得了!牛玉儒对所有的亲朋都一视同仁,大家也就逐渐理解他了,不再难为他了。

这两个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领导干部都值得敬佩。这是所有领导干部的典范!

桃花江小学147班昌晴易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这个历史故事对我们是很有启迪意义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极了但凡是人谁能不喜欢,何罪之有?在这个世界上生来就抗拒美好东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嘛。但是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一种诱-惑的时候,人们面对诱-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诱-惑在大禹这样的人面前马上就变成了一座警钟,立刻让他联想到“亡国”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无道者商纣王那里,诱-惑就成了一把利剑,一让他亡了国,二要了他的命。历史之鉴使人警醒,虽历经上下五千年其教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犹在眼前。

桃花江小学147班卜玎

今天,我读了一则毛主席爷爷的故事。

故事中提到了毛主席节俭清廉的事例,让我深受感动。提到廉洁,大家一定会想到为官清廉的于成龙、公正严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则的周恩来„„他们都是廉洁的模范,我们学习的榜样。毛主席的节俭清廉家喻户晓。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红军天天只能吃干粮和青棵面,有时候,只能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的有点香甜,吃多了就会觉的难吃,可是毛泽东不搞特殊,仍然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吃。警卫员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非常不忍心,便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饭。毛主席看了很生气,硬是不肯吃,还说道:“我不能搞特殊。南瓜稀饭又香又甜,很好吃嘛。战士门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啦。快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泽东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回到他手里,小胡没办法了,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深受感触,想到自己平时不太爱惜粮食的行为,也深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重清廉,能正确对待财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桃花江小学147班刘欣怡

今天,读了一个廉洁小故事《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透过短短的几行方形黑体小字,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好总理。他的那个夹起一片菜叶在碗底一“抹”的细微动作,已在我眼前挥之不去,他的那句 看似平淡的话语:“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位国家的总理,却连一粒小小的米也不浪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我心目中,总理可是个大官,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能呼风唤雨,生活过得悠然自得。而总理却和普通百姓一起吃粗粮,还带头不吃猪肉、鸡蛋、稻米饭,确实让人非常敬佩。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要说一粒米,就连一碗饭,如果不想吃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倒掉,学校食堂中,剩饭、剩菜堆得像座小山。我想,这一座座“小山”,周总理看了在心痛。想想以往的我,深感惭愧。每天早晨,我从不吃妈妈烧的粥,而是天天向爸爸“点菜”,今天“馄饨”,明天“小笼”,后天又要来个“福临门面包”,几乎天天翻花样。每逢,星期天,还吵着要去肯德基,麦当劳,还总想着什么时候去饭店吃顿大餐。哎,想想周总理,想想烈日下的农民伯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晚,就去对妈妈说:“妈妈,我明天早上突然很想吃你烧的白米粥了!”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吧!让这种精神的清风永远吹拂在我们校园上空

读廉洁故事读后感高中 第2篇

廉洁——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是做人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廉洁,那他就不配做人。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宁愿放弃金钱、地位,就不放弃廉洁。一句:“只要我当一天总理,会议室就不准装修!”一句:“我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最近我读了几个廉洁故事,使我深有感触。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难忘,就是《毛泽东不搞特殊》。里面讲的是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平村。生活十分艰苦,顿顿只有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因为米粒少,吃了不一会儿就饿了。但毛泽东从不搞特殊,始终和战士们一个锅里盛饭。后来,警卫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煮了半斤干饭给毛泽东。一开始他很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也吃这样的饭吗,警卫员不敢隐瞒,便说了实话。毛泽东听了,说:“我不会吃的,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不应该有特使待遇。”警卫员见毛泽东态度坚决,便拿回去了。从这则故事中,我觉得毛泽东不愧为中国国家主席,他之所以治好国家,一大半是因为他共正廉明。虽然他是国家主席,但他认为他和人民一样,不分高低,不应该人民吃粗茶淡饭,他自己大鱼大肉,这样就不算廉洁。

和毛泽东一样的官员很多,但是贪官也不少。“贪官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这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可为什么有人明明知道贪污有什么下场,却“不畏险阻”地去做呢?无非是“贪婪”二字,因为贪婪,他们不体百姓疾苦;因为贪婪他们出卖了自己原本干净的灵魂;因为贪婪,他们蹂躏着一无所有的人民;又因为贪婪,他们的心越来越硬,甚至忍心出卖与自己同甘共苦共患难的亲朋好友。贪婪让他们一步步走向无人搭救的深渊。

一个人不受金钱诱惑是很难的,但即使是难也要尽量坚持正义,不要走错一步终身遗憾啊!

五(1)班

吴亦心

指导老师

读《周恩来总理廉洁故事》有感 第3篇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四年级九班 张泽薷

廉洁,一提到这两个字,我便想起了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毛主席、周恩来、包拯、于谦等许许多多名人廉洁的故事。对我最有触动的是 周总理的廉洁精神。

周恩来总理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几年,他的那件睡衣补了很多次,而且他的许多衣服都是补了再补,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早已习以为常。

可是我们呢?我们却往往喜新厌旧。我们的一件衣服只要穿久了,穿旧了,就不要了,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们买新衣服;有的学习用品用不了几次,只要不喜欢了,就扔到一边不用了。周恩来堂堂一个泱泱大国总理,一件睡衣一穿就是二十几年。我想周总理的那一件睡衣,一定布满了各种形状的补丁。

周总理的廉洁不仅表现为衣着简朴,而且表现在饮食的节俭上。周总理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周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

可是我们呢?我们惭愧得无地自容。你看,食堂里每天的剩饭剩菜堆得像座小山似的;校园里的水龙头在从早到晚滴嗒滴嗒地漏着水;一包包零食的包装袋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不仅如此,在我们同龄人的生活中还存在着“攀比”的现象。一些同学骄傲地拿出自己的名牌手机炫耀;一些同学夸耀自己鞋子的酷毙、衣服的美丽;还有一些同学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说“肯德基、麦当劳都吃腻了”„„他们实在是太“奢侈”了。

俗话说“沉默是金”,现在应该改成“廉洁是金”了。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周总理廉洁的精神。

读廉洁故事读后感高中 第4篇

——读《廉洁自律小故事,反腐倡廉大道理》有感

徐亮

普通员工的反腐倡廉?很多人都会疑惑不是管理层也不是管财务的,没有贪污的机会呀!普通员工虽然贪不了财,但是却可以贪“省力”。

记得以前在集控运行工作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奉行“少做事”原则,怕事情做多了,做错事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尤其是临近交接班的时候,能够将手头上的工作推给下个班的人去做,就“省力又省心”,可以安心下班去啰!

云分割线

在工作中“贪省力”会有什么后果?

曾经,某员工因“贪省力”,操作升压站开关时没去现场摇绝缘和仔细核对接地刀闸状态,造成跳多条出线的严重事故;还有,某外委人员“贪省力”,在架空栈桥上干完活后直接将拖线盘扔到地面,看似减轻重量省点脚力,结果威力就像扔手榴弹一般将一条线路给搞跳闸了……想起以前发生的种种电力安全事故,感触很深。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伴随的都是血和泪,带来的都是悲和痛。前事之撤,后事之师,痛定思痛,犹未为晚。

很多人往往贪图一时之利,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当他们醒悟过来时,悔之晚矣。与其悔之当初,不如在思想上筑起抵御“贪省力”的“防火墙”,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做事都要有原则,切莫为一时之利,做出令自己终身后悔的事情。

面对同样的工作岗位,为什么有的人做事勤勤恳恳,而有的人却“贪省力”呢?勤快的人难道真的不喜欢享受空闲吗,显然不是,他们能够勤勉的操守源自善良的心灵、源自于高尚的情操、源自于负责任的精神修养。纵观《反腐倡廉大道理》全文,任弼时、孔繁森、焦裕禄、陶行知、方志明等人物,他们个个廉洁不贪财,同样他们也没有一个人是喜欢“贪省力”的人,都是做事勤快的人物。

杜绝“贪省力”做个勤快的人,并不是挂在嘴上的誓言,是需要不能动摇的信念和实际的行动。首先,要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近墨不染,不眼红别人“贪省力”的“短视回报”,坚持走自己的路。其次,不是随遇而安,而是行正道、尽人事,率先垂范,以一己之力来影响他人。

当前,有些人将自己的 “贪省力”行为归咎于工作环境、人事氛围的影响。在我看来,这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只要我们志在做事勤快严谨,把握住原则底线,即使不能影响他人,也不至于被他人所影响,随波逐流,最后因“贪省力”而自食其果。

“慎初”,就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守住第一次,对于任何事情都是相当重要,因为有了第一次“贪省力”,就不愁第二次,就会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拾,就像“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既然湿了鞋,不如洗洗脚;既然洗了脚,干脆洗个澡”,最终毁掉自己。

一次心存侥幸的“贪省力”,能令理想信念及理智、修养筑就的“原则墙”轰然而榻。小贪能成大欲,警惕之心一旦丧失,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思想暗处的滚滚浊流就会汹涌而至,湮没那颗曾经勤勉的心,一发不可收。

因此,我们务必要慎初,坚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自律、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慎独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态度,是言行一致的保证,是表里如一的基础,是从思想上、从根本上保障勤勉自律的方式。只有严格自律,坚持慎独,才能保持勤快的原则。不管有人无人,不管有监督无监督,今天要做的事情,就要今天把它做好。

有人会说,人天生就有惰性,勤快的人没有几个?工作不“贪省力”,太累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跟社会上的其他工作比起来,我们绝大部分的工作都还算轻松,知足才能常乐,最主要的是我们还要怀有感恩的心,感恩企业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我们更应该把这种情怀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把握原则,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贪省力”从我做起。

读《廉洁修身》后感 第5篇

最近,我读了《廉洁修身》这本书,它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事理阐述,教育引导我们明辨是非,激浊扬清,反贪倡廉,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达到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同时也让我知道了作为好学生应具备的品质有:诚实守信、勤俭节约、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在美丽无暇的谎言,也终究有破灭的一天,要让自己不永远生活在谎言的日子里,那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记得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的留学生,他经常搭车逛街,因为德国的交通网络信息比较发达,所以车上实行无人监管自动式投币,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诚信度有多大。而那位留学生为了贪小便宜,每次搭车都不给钱,而且好几次被抓罚款。但他毫无悔过。直到他毕业了去找工作,找了好多公司面试,每次去面试的工作人员都觉得他很好,但最后收到的只有感谢信,他很不服气。于是他来到了招聘中心寻求答案,招聘中心的人员告诉了他原因,并建议他回国找工作,因为他逃票的记录始终在那记载着,德国的每一个公司都不会接受的,留学生只好含着泪水遗憾地离开了。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诚实的人,就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生活和工作自然就会遇到许多麻烦。所以诚实的品德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一滴水能照见太阳的光,一件小事也能看穿一个人的品质。我们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两字,我们应该由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不诚实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别人也不会和他交往。相反,如果你是一个有诚信的人,你就会有很多的朋友,你会感到非常地快乐;有了诚信,人们才会收获更多的尊重和喜悦。古人有一句话:“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快乐之源”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但人们的修养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同学养成了不爱惜粮食的坏习惯,每餐都浪费了很多饭,加入每人每餐浪费3粒饭,那一天3餐就浪费了9粒,一周就浪费了63粒,一个月就累积到252粒,一年就是3285粒,用这个数字乘以我国的13亿人口,那将是一个多大的天文数字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聚沙成塔,把这些累积下来,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有更多的时间陪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伟大,那么社会就更加和谐了。记得那时新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服务员帮毛泽东收拾衣服时,发现毛主席的衣服中有一件破烂不堪的睡衣,于是准备丢掉,这时碰见了毛主席,毛主席对他说:“衣服还不至于不能穿,修一修补一补就可以了,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也要给全国做一个好的榜样”,服务员为毛主席的一席话感动的落下了泪。

人类中就是贪婪的,就像欧洲的一位部长所说的,每一个官员都存在腐败现象,每一个人度存在贪婪的本性,一语道破天机,腐败不仅仅是只贪污造价,为人为己利用权力抹去方便也屈于腐败,腐败雷子让我们震惊,也让我们深思,每个人都会对腐败深恶痛绝,随便举个列子都让人咬牙切齿,国家花了很多精力去培养一个领导,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发扬“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模,情为民所系”的精神,真真正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在破坏原有的秩序。苏凤娟为原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委书记,就是经受不住尘世间的种种诱惑,从第一次接收红包的几百元到后来逢年过节的几千元几万元···使自己越陷越深一发不可收拾,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贪欲如火,不遏则燎原”一旦有了第一次,那就为下一次找到了借口。伍仕华为原广东江门市司法局局长,年纪轻轻就有一番作为,只可惜包养了二奶,为了有更多的钱让自己的二奶花,于是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以权模私,不顾人民的利益,大捞油水,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栽。国家希望他们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但他们不但没做到,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利,接受他人的钱财不顾国家的安危,也从没想过廉洁奉公。

廉洁故事读后感 第6篇

廉洁故事读后感:《于谦清廉故事》

清廉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我就认真地读了《于谦清廉故事》,读了后很有收获。

于谦,可以作为是清正廉明的代表了。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上因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着,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嘱咐把送礼的太监拒之门外。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于谦这样坚决,无话可说,回去向皇上复命去了。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皇帝也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了个罪名,撤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小学生要学习于谦的,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一个真人,才能为我们祖国争光。千万不要学腐败者,因为那些人是我们的耻辱,比如康慧军、潘玉梅等,虽然一时得意,但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廉洁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为了祖国的将来,我们要向于谦学习,要像他一样,做一个两袖清风的人,做一个真人。我们要经常告诫自己,要廉洁自律,同时还要敢于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可是,看看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同学对廉洁是不值一提的,他们就缺少一颗廉洁之心。个别同学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装大方,买东西大手大脚,不比学习比玩具……我们要让于谦廉洁正直的品格永远在我们心中扎根。

廉洁故事读后感:《毛主席的袜子》

今天,我读了几篇关于廉洁的小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主席的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知道廉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因为主席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他才成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廉洁自律,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这样的好主席,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像毛主席那样,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起来。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第7篇

(一)上虞市鹤琴小学 钟莉

今天,我陪女儿一起读了一则毛主席爷爷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了毛主席节俭清廉的事例,让我们深受感动。

提到廉洁,大家一定会想到为官清廉的于成龙、公正严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则的周恩来,他们都是廉洁的模范,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的节俭清廉家喻户晓。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红军天天只能吃干粮和青棵面,有时候,只能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的有点香甜,吃多了就会觉的难吃,可是毛泽东不搞特殊,仍然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吃。警卫员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非常不忍心,便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饭。毛主席看了很生气,硬是不肯吃,还说道:“我不能搞特殊。南瓜稀饭又香又甜,很好吃嘛。战士门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啦。快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泽东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回到他手里,小胡没办法了,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深受感触。而女儿想到自己平时不太爱惜粮食的行为,也深感惭愧。今后,我们一定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重清廉,能正确对待财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二)今天,读了一个廉洁小故事《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透过短短的几行方形黑体小字,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好总理。他的那个夹起一片菜叶在碗底一“抹”的细微动作,已在我眼前挥之不去,他的那句 看似平淡的话语:“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位国家的总理,却连一粒小小的米也不浪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我心目中,总理可是个大官,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能呼风唤雨,生活过得悠然自得。而总理却和普通百姓一起吃粗粮,还带头不吃猪肉、鸡蛋、稻米饭,确实让人非常敬佩。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要说一粒米,就连一碗饭,如果不想吃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倒掉,学校食堂中,剩饭、剩菜堆得像座小山。我想,这一座座“小山”,周总理看了在心痛。

想想以往的我,深感惭愧。每天早晨,我从不吃妈妈烧的粥,而是天天向爸爸“点菜”,今天“馄饨”,明天“小笼”,后天又要来个“福临门面包”,几乎天天翻花样。每逢,星期天,还吵着要去肯德基,麦当劳,还总想着什么时候去饭店吃顿大餐。哎,想想周总理,想想烈日下的农民伯伯,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晚,就去对奶奶说:“妈妈,我突然很想吃你烧的白米粥了!”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吧!让这种精神的清风永远吹拂在我们校园上空!

廉洁小故事读后感

(三)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特别是他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传说,更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这一道戒酒令与廉政有关,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这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这样的,大禹有一个女儿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闻到一股奇香,她寻香便找到了一个叫仪狄的家里。原来仪狄是酿酒的,他酿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了王宫里去酿酒,说是等她爹大禹回来好喝。仪狄酿的酒好,王宫里的人没一个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经常饮酒作乐,自然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办事。后来,大禹治理了九条大河回来,游春就立即将美酒献给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觉得味道好极了,便连喝了几碗,于是大醉。一醉就两天昏昏沉沉什么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误事。于是,他把臣子们召集起来说:“酒虽好喝,但难免误事。”还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可是,仪狄还是偷偷酿酒,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了商纣王时代,这个暴君为了饮酒作乐,专门把仪狄的传人召进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的大池里,把肉挂在树枝上,“酒池肉林”荒淫无度,最后亡了国。后人通过历史故事总结出这样一句带有真理性质的名言:“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卢怀慎》廉洁故事读后感 第8篇

我读了一个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的一名宰相卢怀慎。他一生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卢怀慎当官后,虽然身份高贵,但他的住宅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和儿女经常受冻;他却对亲戚十分大方。在担任宰相的期间,卢怀慎病了很长时间。他平时器重的宋璟和卢从愿两人来探望他。卢怀慎叫家人准备饭菜,来招待他们。可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煮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不久,卢怀慎逝世了。他在病危时,曾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当任宰相,皇帝看了报告,非常痛心。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什么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煮一锅粥给办丧事的人吃。一次,皇帝到城南打猎时,来到了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正巧看到了那里在举行卢怀慎逝世两周年的祭礼。皇帝于是赏赐了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不让女儿哭喊,因为平时勤俭的卢怀慎一生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礼物,他一点儿也不肯接受。他的夫人坚信: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不义横财之人。而卢怀慎是应该去向美好的天堂。

初中廉洁故事的读后感 第9篇

我读了许多关于廉洁的小故事,我觉得真的很“悲伤”,许多人都是因为贪婪而失去了心灵的纯洁。更不幸的是每得到一些就会去索取更多,最终却什么也没得到。是啊人得到越多就越贪婪,总是不能满足心里“伟大”的欲望。

小时候我停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渔夫,他和老婆的生活一直穷困潦倒。有一天,他捕到一条金鱼,金鱼让渔夫放了她,说她可以帮渔夫完成一个心愿,于是渔夫就放了金鱼。回到家的渔夫被老婆一顿臭骂,说放了鱼就没有晚餐了。郁闷的渔夫又走到海边,他说:“金鱼啊,你要是真的灵验就先给我一顿晚餐吧!”天黑渔夫回家的时候桌上真的出现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第二天,渔夫的老婆让他去要一套新的家具,第三天她又要了一座新房子,第四天要无数的金币,第五天把自己变得年轻貌美······无数天后,已经什么也不缺的她让渔夫去找金鱼把她变成统治世界的女王,不过这一次金鱼没有出现。回到家的.渔夫却发现一切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破旧的草房、呆若木鸡的老婆……

这就是贪婪的下场,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取有舍,有失有得。最主要的是控制自己的贪婪,否则你拥有的再多最终也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廉洁故事读后感600字 第10篇

《清正廉洁》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清洗心灵、摆脱诱惑的好书,它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向人们描述了什么是清正廉洁。通过对此书的研读,我对做好廉政工作有以下感悟:

作为一名在高速公路工作的稽查人员,更要很好地践行清正廉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一身浩然正气。二要耐得住清贫,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特别要慎重交友,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三是要树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沾的东西不沾,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四是要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切实认真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稽查工作新模式和新方法。

学习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做到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单位利益至高无尚的大局意识。我要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十佳”学习,严格自律,立足本职,求真务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展现出一名稽查人员应有的精神风貌,真心实意为青银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要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向低标准看齐,做到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浪费,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觉抵制腐朽生活作风的不良影响。

读廉洁故事读后感高中 第11篇

万历十五年,亦是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面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时代的症结。

其中一个关键的事件就是:海瑞死了,一个人民的偶像,中华民族的门神走了,虽然海瑞不是一个会办事能办事的官员,但我认为他的存在是一种象征,象征吏治的清廉,象征百姓的福音,然而他去了,直到大明王朝衰败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高级官员。

海瑞生于1514年(正德九年),在他出生4年后,父亲便早逝了。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母亲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不让他像一般儿童那样嬉戏玩耍。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

海瑞少年的贫寒以及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能体恤民情,体察民间疾苦的人,也让他从小就树立了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志向。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相当

于县长)。淳安县的案件很多,海瑞明断疑难案件,深得民心,被誉为“海青天”。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两件趣事:其

一、海瑞生活节俭,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相当于省长)曾以传播小道消息的口吻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竟然买了二斤肉啊!”其

二、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作福作威,对驿站的款待百般挑剔,并且凌辱驿丞。海瑞立即命令衙役逮捕了这位公子押解至总督衙门,并且没收了其携带的大量金银财物,海瑞在呈报总督的公文内声称:“这个胡公子必系假冒,因为总督大人节望清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肖之子,也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的金银财物”还派人乘马报告胡宗宪,弄的胡宗宪哭笑不得。

通过这两件趣事可以看出海瑞是一个生活节俭,清廉憨直,不畏权贵的人,换做今日海瑞就是一个厉行节俭,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典范。

1565年,海瑞表现了他直言的胆略。当时他已任户部主事(相当于国家财政部的一个司长),而当时的嘉靖皇帝主要兴趣在于向神仙祈祷和觅取道家的秘方以期望长生不老,对于国家大事经常独断专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瑞向嘉靖递上了著名的奏疏。奏疏中指出,嘉靖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然而奏疏中最刺激性的一句话是“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就是说普天下的官员百姓,很久以来就认为你是不正确的了。这样的奏疏直斥皇帝的性格和否定他做的一切,真是古今罕有!嘉靖皇帝读罢奏疏,极其震怒,传说他把奏折一摔,嘴里喊道:“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了!”旁边的一个宦官不慌不忙的跪奏:“万岁不必动怒,他在递上奏本以前就买好一口棺材,这个人是不会跑路的” 这个时候,明代第一官僚徐阶出场了,一句话就挽救了海主事。“皇上如果杀了海瑞那就上了海瑞的当了,此人只求激怒皇帝,然后以死求名而已”。嘉靖作为明代最自负的皇帝,当然不能上一个小小六品主事的当,因此海瑞只是被抓入狱。在监狱里几个月后,嘉靖皇帝由于长年服用长生不老药(主要含量:铅,汞,金,银)终于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去了西方极乐世界。海瑞也度过了人生一个劫难,出狱了。

海瑞置个人生死以度外,直谏君王的行为,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是一股敢讲真话的清风,是一篇弘扬社会正气的华彩乐章,可惜嘉靖皇帝无法体会海瑞的良苦用心,因为他没有唐太宗的胸怀,唐太宗在魏徵去世后曾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而本该是嘉靖皇帝的明镜海瑞却被治罪下狱,险些丢掉性命,这真是讽刺。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的海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系国家与百姓,结果失败了;还有明朝第一权臣张居正,算计深远、布置精巧、聪明过人、不择手段,最后也失败了。按圣贤教导办事的倒了,不按圣贤教导办事的也倒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是特例还是通则?

书中作者黄仁宇先生认为:“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无论是海瑞还是张居正,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海瑞严格按照正式规定办事,禁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自己带头拒收“陋规”和“常例”,也停止向上级供奉陋规和常例。放在当下的法制中国就是一个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的廉结好官员,而处在明朝,海瑞就成了“特例”和“异端”,因此处在那个时代的海瑞是不幸的。但海瑞廉洁自律、铮铮铁骨、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又需要一个浑浊的时代来映衬,因此海瑞又是幸运的,正如狄更斯《双城记》写到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当代中国,如何继承海瑞的廉政风骨?如何把海瑞的精神发扬光大?我想一是:要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逐步增加权力的透明度,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执法风险,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反腐,即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例如引入社会审计制度,尤其是引入那些具有良好声誉的审计机构来参与反腐败,这样可以避免内部审

读廉洁故事读后感高中 第12篇

读了《廉洁自律小故事 反腐倡廉大道理》这本书,书中古往今来领导人物的生平事迹非常令人敬佩,也许我终其一身也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却感染着我们,让我受益终身。其中让我最敬佩的一点就是“慎独”。

“慎独”书中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能谨言慎行,不做失道失德的事。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出于“角色需要”,我们往往将“前台行为”呈现给众人。对法律的敬畏、对制度的遵守使大部分人都能做到遵纪守法。但当自己独处的时候,没有了第三方的监督,对自身的很多约束便会松懈。例如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将文明做给别人看,“嗓子难受,又没有人看见,吐口痰吧。”“网上又没人认识我,说几句污言秽语又能怎样”,其实,说到底这些现象都是缺乏慎独精神的表现。

从小老师便教导我们学习上要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我想这便是我们最初的“慎独”。我觉得“慎独”所反映的也是一个人的底线,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书中介绍的伟人都是“慎独”的很好诠释。也许有人说他们太伟大了,我做不到向他们一样。但是我觉得我们要做的便是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靠拢。每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所体现的“慎独”也不尽相同。

对于我来说,我的“慎独”便是自觉,自觉准守文明准则,自觉完成工作任务。言行上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不分感情的亲疏,场合的公私。工作上,该是自己完成的,不管有没有人检查,都要认真地完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独”也体现在很小的事上。在我们的微信工作群里有时候会看到,哪个片的员工没有及时到岗或者认真普扫。这就是放松了对自我要求的结果。“慎独”应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自律变成一种习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都管不好,怎么去管别人。

蓝芳燕

上一篇: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下一篇:初中成长笔记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