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课改心得

2024-07-10

思品课课改心得(精选4篇)

思品课课改心得 第1篇

让课堂“活”起来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十月的实验小学,在秋光中旋动着丽影英姿。在湖北省教育厅发出“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号召后,我们学校积极响应,立即行动起来,并制定了课堂中的“五步式教学法”开展了课内大比武活动。各个学科积极响应,思品课也不例外。

很多老师认为,思品课不好教,学生也没什么兴趣。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这种教学的被动局面,使得思品教师的劳动难以得到学生的承认,思品学科的地位急剧下降,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呢?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结合我校的“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我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先入为主,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巧妙利用课内课外两种教学资源,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思品课而言,我觉得教师应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大胆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一年级的品生《保护自己的眼睛》一课,就以《小老鼠戴眼镜》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导入,孩子们学习兴趣顿时被激发起来,整堂课气氛活跃。也可以通过问题导入,启发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如:《爱护自己的牙齿》一课,课始,我问学生:“你们每天都刷牙吗?你有蛀牙吗?怎么样爱护自己的牙齿呢?”学生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还可以通过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如:《历史文化名人》一课,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丰富的课堂。

二、在相互研讨中,开展学生的小组合作性学习

我觉得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都可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以解决,根据我校的“五步式”教学模式,采取七人八组的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小组长负责,让其他组员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这样就要求学生们在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历史文化名人》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给自己喜欢的名人制作一张卡片。学生在课前就收集好了资料。在小组中制作完成卡片,并在小组中讨论,最后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名人卡片。学生在小组中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卡片,还欣赏了组内成员的卡片,了解到了更多名人的故事,课堂效率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双主”和谐,充分参与

“双主”和谐,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如:《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一课中,在学生看到被污染的小河、翻白肚的小鱼、垃圾乱丢乱扔人们捂着鼻子走过时„„这样一些图片,我问学生:“当你们看到这些情景时,你会怎样想呢?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学生有的说:“我感到很心痛。”有的说:“他们在破坏环境。”还有的说:“他们正在伤害着地球妈妈。”这时我会趁热打铁:“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说:“我们不能乱丢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废物利用,做个环保的好孩子” „„这样的讲解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让学生在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深刻地体会和感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所以我们老师必须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品课的实效性。

思品课课改心得 第2篇

思品课听后感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组织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有时教师提问犹如连发炮弹,使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思考的余地,往往回答正确率低;或者是教师“一言谈”、“照本宣科”,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落空,课堂往往出现“优秀生与教师对话”,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容易产生少数学生厌学,不守纪律等现象,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活动”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但是,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各种研究课、优质课,不难发现我们的不少品德课堂活动化教学正在步入片面求“动”的误区:很多老师以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很多老师一上课就开始组织活动,看到学生玩得开心就对教学效果满意;很多老师只关注活动的外显状态,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频率及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中的思维成分。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形式上是活动的主体,但实质上却被动地为活动所牵制。怎样提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

思品课课改心得 第3篇

片断一:

甲同学:今年我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良田被淹, 家园被毁, 许多灾民无家可归, 甚至有些生命被洪水吞没。我认为这是环境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长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索取多, 保护少, 为了眼前利益, 滥伐森林, 毁林开荒, 使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触目惊心的场面, 再次敲响了环保的警钟:人类破坏环境, 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乙同学:我给大家猜个迷:濒危动物展上, 在一扇木门前, 导游告诉大家, 这里面关的是世界上最需要拯救的濒危动物。大家猜猜是什么?

作为老师,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谜语, 这下子被学生给问倒了。学生们也像炸开的爆米花, 你一言, 我一语, 各抒己见, 但都没有答对。

乙接着说:木门一打开, 里面是一面镜子, 大家看见镜子里的自己都难过地低下了头。

学生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教师小结:他们精彩的新闻评说让大家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老师也是获益匪浅。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吧!

反思:进入初三后, 学生学习紧张, 时政新闻只能从书本上、电视中看到一点, 从别人那里听到一点。课前新闻评说, 一人讲多人助, 弥补了师生知识面的不足, 让资源共享, 全班受益。新闻评说让学生勇于标新立异, 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完成教学目标。既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 又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在讨论与探究中, 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 让思品课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 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 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不失为一种快乐型的学习方法。

片断二:

甲同学: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在网上看到温家宝总理有关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复苏的讲话。要拉动内需, 就要促进人们去消费。我认为, 节俭是短缺经济背景下的美德, 在产品丰富的社会里,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应该鼓励人们适度消费甚至超前消费, 才能拉动经济的发展。

甲的一番似乎很有哲理的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顿时沸腾了。

乙同学立刻站起来大声地说: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都不能忘记。

教室里传来一阵嘲笑的声音, 丙同学不屑地说:如果今天还像从前那样“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工厂里的工人就不需要上班了, 商店里的东西也不用卖了。

丁同学也插上一句:对啊!我们应该做美国老太太, 而不要做中国老太太。

教师小结:今天的新闻评说活动争论得很激烈。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当今社会仍需发扬。但它与经济的发展并不矛盾,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尽快复苏是全世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反思:思品课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 随着学生开放意识不断增强,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消息, 教材观点与教师观点不再是学生唯一的思想来源。当学生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与教材观点不相符时, 他们往往会怀疑传统观念, 显示出了与传统思想的背离。但这并不说明学生道德的沦丧, 只是价值观随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当代学生不隐瞒自己的好恶与爱憎, 也不隐藏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面对学生的质疑, 教师是沉下脸来对这个片面的说法严词斥责, 还是顺势引导?社会发展需要个性解放和有独立见解的人才, 而不是机械地接受现有观点、墨守成规的人。所以当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变成争论时, 当错误观点在讨论中占主流时, 教师更多地要运用经验和教学机智, 简要点拨, 适当补充, 使活动得到有效的指导, 实现良性互动。其实课堂上生成意料之外的、错误的信息资源也可以有效利用, 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增强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

初中思品课课外阅读指导 第4篇

提倡学生课外阅读,也不是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在纷纭复杂良莠杂存的阅读文本中盲目涉猎。应该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益。人人认为,以下的指导工作应该力求到位:

1.课内课外结合,优势互补

课外阅读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提醒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适当结合课程内容,这样课堂教学就自然起到了指导课外阅读的功能。反过来,课外阅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这种良性循环使课内课外产生了强烈的互补效应。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珍爱生命”时,鼓励学生阅读较为浅显的《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生命知识篇》、阅读知识与感情交融的冰心的《谈生命》、阅读丰富诱人的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都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关于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因此,课堂教学是“必须”的,而课外阅读则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做好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利用课外阅读的补充优势,才能进一步增强思品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积极撰写思品小论文,培养思想品德意识

课外阅读中读写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第一,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必要时应做好摘录,并组织交流,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第二,指导写读书心得。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这还仅仅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撰写阅读心得的指导,要求学生定期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慨与独到见解,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和要求学生把所读材料中的正确观点、典型事例、焦点现象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相应的记录,积累属于自己的思想素材。

3.开展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提升思想品位

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辩论会、新闻发布会、时政讲座;办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判断、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正与反、美与丑、是与非,并能自觉地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树立良好的是非观、价值观,进一步发扬优点和长处, 较正缺点、弥补不足。

4.实施有效评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课外阅读行为,改进课外阅读策略,激发出学生更强大的课外阅读动机。

进行模糊评价,立足学习进步。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思想进步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堂学习的评价方法那样运用听讲效果、感知程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上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大量的课外阅读常常促使学生开始独立地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用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从书中汲取养料,并以主人的态度运用和创新,达到“书为我用”的境界。

注重过程评价,着眼素质提高。课外阅读是一个“外引素材,内化感知,提高素质”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成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对学生思品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据此,应坚持渐进性的评价原则,在追求课外阅读评价的结果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

最后,应用激励性评价,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要运用“描述性的评语”的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品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因此,教师宜多采用导向性和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上一篇:关于写作业的周记500字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总结报告:党校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