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10

《菩萨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菩萨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篇

《菩萨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藏、区、段、胞、译、糊、涂、怨、耕、播”10个生字,会认“菩、蹋、饶、挨”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引入新课

1、问题导入:板书“菩萨”,提问什么是菩萨?(此处通过ppt课件出示弥勒佛和观音菩萨的图片)

2、课件出示菩萨图片,教师介绍“菩萨”。

3、导入新课,补全课题。

4、学生围绕课题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1)出示词语:藏族、挨饿、同胞、朱德、翻译、糊涂、怨不得、平平展展、春耕、播下、菩萨、地区、不饶人、尽心尽力。(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注意:挨饿中的“挨”是多音字。

(生字教学使用畅言系统中的聚焦功能,把字放大。先带拼音读,然后利用屏幕遮挡功能,遮住拼音,指名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3)开火车读,齐读。(4)指导书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朗读长句。

2、指导分段。(设置相关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3、师生交流,教师小结。(躲、找、帮、回)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7、菩萨兵

躲---找---帮---回

《菩萨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2篇

集体备课活动导学预案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设计人 2011-2012 课题

7、菩萨兵 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3、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学习重、难点 课前准备

(含预习要求)

1、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阅读朱德的有关事迹

活动导学方案

活动模块

活动导学程序设计

执教调整预设

一、品读第一

1、指名读,看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自然段。

藏胞为什么要躲进深山不敢露面?从哪些词语

可以看到藏胞十分害怕?

二、品读2~

51、自由读第2~5自然段

自然段。

2、抓关键词指导读好。

画出朱德总司令着急的原因

3、指名读、齐读。

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理解“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乌云”指的是藏胞对红军的

4、指导朗读第2~5自然段。

朱德带领着红军又采取了哪些可行措施?

5、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红军和反动军队有什么 本质上的区别,从哪里看出来的?

6、指名读“不能让„„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

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发挥想象,朱德总司令带着红军帮藏民春

三、品读6~7耕的场面,把第7自然段作为中心句展开。自然段。

红军的春耕行动有没有让藏胞解除误解呢?

指名读,说说从哪里看出藏胞解除了误解。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

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吗?

1、集体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

学习效果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消()胞()休()涂()悄()抱()体()途()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消息——(信息)悄悄——(偷偷)感激——(感动)得知——(知道)(知晓)——(晓得)

3、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导学反思

《称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称象》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善于观察并吸取别人思考结果中合理化部分的曹冲在称象时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 由“初读”、“细读”到“精读”,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品读, 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一个遇事爱动脑子, 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 揭示课题

1. 同学们, 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我们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自由发言)

2. 现在, 我们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很容易。

但在古时候却十分困难, 当时的人用什么办法来称大象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 跟着老师一起书写“称象”这两个字。 (板书:21、称象)

3. 说说你怎样记住“称”和“象”这两个字。读了《称象》这个题目, 你最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充分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任务,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初读课文, 了解方法

1.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多读几遍。 (3) 标出自然段序号。)

2. 认识生字。

(1)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齐读。

(2)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卡片, 指名读, 齐读。

(3) 出示无拼音的生字卡片, 抢读, 开火车读, 齐读。

3. 培养能力。

(1) 分自然段读课文, 思考:送给曹操的是一头怎样的大象?用“———”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 齐读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 看到这么一头大象, 大家心里会想什么?

(4) 语句训练:一边……一边…… (1)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 到底有多重呢?” (指名读;同桌读;挑战读。) (2) 官员们一共做了几件事? (他们一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看大象, 一件是议论大象。) (3) 小结:看大象和议论大象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 课文中用“一边……一边……”把两件事情连起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 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同时做? (4) 如果用上“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你会选择哪两件事情连起来说? (5) 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说说”, 齐读, 学生完成写话作业。

4. 了解方法。

教师:要想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 必须称一称, 课文中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学, 认识生字和了解课文中的大象, 主要是落实识字目标, 扫除阅读障碍, 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细读课文, 分析方法

1. 齐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里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

2. 播放课文录像, 直观感受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方法。

3. 小组讨论交流, 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方法, 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只有曹冲的方法让他点头微笑?

4. 比较几种称象的方法, 完成下表。

师:在所有称象的方法中, 曹冲称象的方法最好, 到底好在哪里, 让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曹冲称象方法的语句, 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围绕核心问题, 读书讨论, 并借助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 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四、精读深究, 享受快乐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介绍曹冲称象的方法有几句话, 每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同桌交流。

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 课件出示: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 看船身下沉多少, 就沿着水面, 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 大象就有多重。” (齐读)

4. 全班交流。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5. 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6. 课件出示填空题。

把大象 () 一艘大船上, 看船身 () 多少, 就 () , 在船舷上 () 。再把大象赶上岸, 往船上装 () , 装到船 () 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 () , 大象就有 () 。

7. 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8. 讨论交流。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把曹冲与官员们所提议的方法比较, 得出曹冲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以水代人的聪明举措。)

(2) 曹冲称象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而是曹冲善于观察, 善于吸取别人思考结果中合理化部分的结果。)

9. 出示曹冲图片:面对曹冲的画像, 请把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大声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通过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 多层面地在阅读中揣摩, 在阅读中体会, 在阅读中领悟, 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 做出自己的判断, 从中受到启发, 享受读书的快乐和属于自己的实践机会。

五、改进方法, 鼓励创新

1.

同学们, 按照曹冲的方法称象, 石头要一块一块地搬上船, 又要一块一块地搬下船, 再一块一块地称重量, 多麻烦呀, 多费时呀!你能帮曹冲想出一个更好更快的方法吗?

2. 小组讨论:如何改进曹冲称象的方法, 让大家尽快知道大象的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语言, 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六、总结全文, 巩固拓展

1. 读了《称象》这篇课文, 你懂得了什么?

2. 课外拓展。

(1) 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 收集、阅读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 在阅读课上交流。

《菩萨兵》教学品评 第4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菩萨兵》。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字。其中“藏”这个字特别难写,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联系课文,由“藏”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藏族。

生:藏民。

生:藏胞。

师:藏民就是藏族的人民,为什么还会称藏民为“藏胞”呢?

生:因为藏民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师:课文中谁把“藏民”称为“藏胞”的?

生:(齐说)朱德总司令。

师:藏胞又把朱总司令带领的红军称为“菩萨兵”。(生再齐读课题)

师:藏胞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出示第9自然段,生齐读)

【评析:先复习“藏”的字形,再组词,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什么把“藏民”称为“藏胞”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朱司令对藏民的浓浓情意;读藏胞们说的话,让学生体验到藏民对红军的感激,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在课堂上弥漫开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二、 精读课文,深化情感

师: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红军都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点。)

师:红军都为他们做了些什么?谁来说说。

生:红军到深山去找他们,还帮助他们春耕。

生:红军为他们打扫院子,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

师:红军为藏胞做了许多事情,当藏族同胞躲进了深山,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出示第2自然段朱德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从朱总司令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朱总司令非常地着急。

生:我能感受到朱总司令对藏民的关心 。

师:谁再来读?

生读。

师:这么多天了,藏胞住在山里忍饥挨冻,朱总司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指名读,齐读)

师:“我去找找他们吧。”那位翻译对朱总司令说。(出示第4自然段)谁来读读翻译对朱司令说的话。

生读。

师:如果你是藏胞,你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跑吗?

生:因为我们吃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苦头。

师:你们能设想一下,藏胞都吃了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生:反动军队把藏胞的粮食、养的家禽都抢走了。

生:反动军队把藏胞的房子烧了。

生:反动军队还有可能杀人。

师: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其实,这些乌云是谁呀?(反动军队)所以藏胞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难怪翻译对朱德同志说:“唉……”

(生齐读第4自然段。)

【评析:“乌云”的内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想象藏胞们吃的苦头,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效地化解了难点。】

师:听了翻译的话,朱总司令说——(出示第5自然段),谁来读?

(生读)。

师:从他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着急)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朱总司令的着急,读给我们听听。

师:对呀!节气不饶人哪!朱总司令很焦急。除了着急,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朱总司令不怪藏胞们跑走。

师:对!翻译埋怨藏胞糊涂,朱总司令却说——(生齐读)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师:可见,朱总司令多么体谅藏胞。谁再读?(指名读、齐读)

师:节气不饶人哪,错过了节气,藏胞来年就得挨饿。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出示第6自然段)谁来读?

师引读:

因为藏胞躲进了深山,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女生接读)

为了不让藏胞来年挨饿,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男生接读)

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同胞,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全班接读)

师: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出示第7自然段)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是怎么春耕的?(出示:他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还有的_______。)

生:他们有的翻土,有的播种,有的施肥,有的浇水。

师:翻土的战士尽心尽力地翻土,播种的战士——(生齐说:尽心尽力地播种),施肥的战士——(生齐说:尽心尽力地施肥),浇水的战士——(生齐说:尽心尽力地浇水),一个个干得真起劲,争先恐后,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评析:从“尽心尽力”、“热火朝天”这两个词语中,学生读出了士兵们在朱德总司令的带领下干劲十足,读出了红军是真正把藏族同胞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师:几天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出示第8、9自然段)藏族同胞为什么要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生:因为他们将信将疑。

生: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

师:如果说红军是“菩萨兵”,那么,反动军队就是什么样的兵?

生:像魔鬼一样坏,叫魔鬼兵。

生:恶狼兵。

生:土匪兵。

【评析:有比较才会有鉴别。通过对比,红军高大的形象令学生景仰,反动军队丑恶的嘴脸让学生唾弃。】

师: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怎样的话语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生:朱总司令,你们帮我们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得平平展展,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生:我们以前被反动军队糟蹋怕了,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我们就吓得躲起来了。没想到你们是大好人呀!

生:朱总司令,谢谢你们帮我们春耕,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帮我们种地。这样,我们来年就不会挨饿了,你真是菩萨一样的司令,红军就是菩萨一样的兵啊!

师:所以,当藏胞们看到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时,感激地说——(生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所以,当藏胞们看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土地时,感激地说——(生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生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师:菩萨在藏胞的心中是救苦救难的,普度众生的人,这就是藏胞给红军的最高赞誉。(生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同学们,我们还记得,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还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出示)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红军在这里播下了种子,红军还想让藏胞们知道什么呢?

生:红军还想让藏胞们知道他们不是反动军队,不会抢东西,烧房子。

生:红军还想让藏胞们知道对他们的关心。

师:红军的所作所为,红军对藏胞的关心,也如同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齐读)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师:这芽、这根、这花、这果不就是藏胞们发自内心的呼唤吗?(生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像朱德、像红军这样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就是“菩萨兵”(生齐读课题)

【评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是全文的中心句。一次又一次地读,一咏三叹,循环往复,紧扣着文章的中心,紧贴着文章的重点,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铭刻了藏胞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铭刻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菩萨兵第二课时课件 第5篇

教材说明:本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家园,赢得他们对红军队伍的信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抓住朱总司令的语言体会他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交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字词的认读。(完成课后第三题)

二、紧扣语言,体会内心。

㈠、字词关顺利通过,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带着谁干什么事情?

㈡、藏胞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他们这一躲,可把朱德司令急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5段,边读边想:朱德总司令究竟在急什么?在相关语句下画上横线。

1、“这么多天了,藏民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指导朗读。)

2、朱总司令担心藏民的生活问题,翻译就带着战士进山寻找。回来后和朱总司令有这样的一段对话:(Ppt出示:“唉,一定是……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用心听一听,你能从这段对话中听出翻译和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态度吗?

②、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眼睛。

③、“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如果不及时把地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感受朱总司令的“急”。(指导朗读)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尽心尽力”,(相机指导生字“耕”)练习用“尽心尽力”说一句话。

②、练习朗读,指导朗读。

4、通过朗读朱总司令的三次语言,感受他对藏胞的关爱。

三、想像说话,体会深情。

1、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重点语句: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2、想像说话:当藏胞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整整的土地,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他们的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了一句话——(ppt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此时此刻,当你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总结课文。

五、课堂作业:

菩萨兵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藏、区、段、胞、译、糊、涂、怨、耕、播”,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学会多音字“挨”。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热火朝天、尽心尽力”,会用“尽心尽力”造句。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听说过长征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 有关长征的故事?

2、(补充红军长征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1935 年由江西 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 条山脉,其中5 条终年 积雪。渡过24 条河流,跨经11 个省,占领过大小62 座城市,突破 了10 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 顺利通过了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军队从没有到过 的。

3、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4、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

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5、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1)出示:

藏民 地区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下 动员 感激平平展展 尽心尽力 多音字:挨 藏

(提示)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藏族”(两个字都是平舌音)、“菩 萨”“糟蹋”“糊涂”(三个词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多音字“挨” 在“挨饿”中读ái。

(2)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联系课文说一两句话。

3、指导朗读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1)“这么样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 员他们回来呀!”

(2)“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 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 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上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 果„„”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紧扣首尾,理解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师:“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4.师: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着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授

出示:

①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师: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提问。

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出示两个问题:

①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②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着急”有两个方面,哪两个方面呢?

1.朱德总司令很急(急坏了)。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读。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A、引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B、师: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C、学生想象说话。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D、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心声。

E、师述: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

F、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G、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更深层次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H、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I、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J、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K、师动情述说,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通过此句体会。A、出示长征的背景资料: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B、抓住“休整”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朱德和红军战士本该做些什么?现在却在做些什么?

C、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歌词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D、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E、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F、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G、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在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H、师总结,出示对联 藏汉一家亲 军

军 心

情 民

民 心

情 心

鱼 心

水 相

情 印

四、拓展写话: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复述课文)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板书设计:

菩萨兵

军 朱德 红军 急坏了 尽心尽力 热火朝天

民 情

藏民 躲

菩萨兵教学设计 第7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等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怨不得平平展展

春耕 播下 菩萨 糟蹋 挨饿 地区 不饶人 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span lang=en-us>i,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藏族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讲朱德总司令急藏族同胞所急,请翻译去动员藏族同胞回来,在未果的情况下,总司令怕耽误了春耕的大好时机,决定帮助藏族同胞抢种。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总司令在第二天召开了春耕动员会,会后与战士们一起参加了春耕。

第四段(第8、9自然段):讲春耕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藏族同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先把语文书打开,翻到课后第2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相互提醒。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写字。

2、同学们,字写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看哪些字你原来就会写的,哪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你就重点记一记,可以在座位上书空。

3、下面请同学们抄写生字词,把这些生字词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板书设计

民:躲 回 流泪

7.菩萨兵 ↓ ↑ ↑ 鱼水情

军:急 找 春耕

教材简解

《菩萨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菩萨兵》一文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真挚朴实,可结合背景知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潜心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促进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设计思路

本课的课题很值得关注,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菩萨兵”一词平日又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因此,读懂课文应从读懂课题开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的题目是“菩萨兵”,而这个题目源于课文最后藏族同胞的一句话,我们不妨从这一句话入手,进入教学过程。

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的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虽然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却生动感人。所以,教学设计拟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感情。

2、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感情。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能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走近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你们知道吗, 麋鹿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1. 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根据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 读第一遍, 读准字音, 将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2) 读第二遍, 标出自然段, 划出生字词, 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 读第三遍, 想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理清课文层次。

指名读“自读要求”。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2. 检查自读情况, 给课文分段

(1) 课文里的生字都会读了吗?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2) 试试看, 我把课文的生字都结合在小黑板上的这段文字里边了, 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听明白了吗?好, 开始。

(3) 有不会读的字吗?可以请教一下。

指读第一段文字。

理解词义: (1) 读完了第一段文字, 看看第二段话中有四个字组成的一个词语, 它的意思跟漂泊他乡的确意思相近, 但同时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 谁来说说这个词? (颠沛流离) 跟他一起读。 (一生带读) 特别要注意要把它记住, 再读———。指导书写“沛”:这个词语中的“沛”字我们该怎样记住它呢? (强调右半边是一横加上一个“巾”字) 师板演。请同学们把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练一遍, 特别强调“沛”字的写法。 (2) 这里有两个字, 它经常跟山和水结合在一起, 这两个字读——— (跋涉) 齐读、再读、男生读、女生读。跟山和水结合在一起就是——— (学生来承接) 。

3. 理清课文脉络

(1) 下面,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 请你读出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 明白吗?

(师在黑板上板书“外形”) 谁来读? (生读“麋鹿俗称‘四不像’, 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2) 非常准确, 而且这个顿号读得特别好, 抑扬顿挫。再写一个。

(师板书“传奇经历”) 看清楚啦! (边写边说) 谁敢读?

(3) 板书:生活习性。想到读哪一段?第二段。预备读。

(生齐:读“麋鹿胎生, 孕期长, 生长慢, 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4) 同学们, 读到这里, 你发现没有?老师写的这段话跟这整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用几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 精读课文第二段

课文已经读通、理顺了, 让我们和麋鹿再走近一些。

(1) 课文中是怎么总体形容麋鹿的外形特征的呢? (指名读———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 面似马, 蹄似牛, 尾似驴, 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 (指名说一说) 。

(2) 用心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外形奇特?圈一圈、画一画, 然后交流角形、尾巴、蹄子。教师引导体会蹄子宽大的作用———引读麋鹿蹄子宽大, 行动敏捷,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 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3) 小结写法:课文先是概括地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 然后从角形、尾巴、蹄子、毛色具体进行了介绍,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作文中, 写一样事物时, 也可以学习这种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 这样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 齐读朗第三自然段

6. 引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麋鹿自然繁殖力低

(1) 师引读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生接。

瞧, 麋鹿像我们人一样, 也要怀胎十月才生下小麋鹿呢, 多么有灵性的动物呀!而且它每胎产一仔, 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再齐读第四自然段)

(2) 这段话写了什么呢?

(3) 指导朗读。

7. 迁移练说

(1)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课文的介绍, 了解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特点和它奇特的生活习性, 但还有很多人不了解麋鹿, 假如你就是一只麋鹿, 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呢?假如你是姜子牙, 你骑着麋鹿上天庭, 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们介绍你的坐骑呢?如果你是饲养麋鹿的饲养员, 你又会怎样向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你的麋鹿呢?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角色, 小组交流介绍。注意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

(2) 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近麋鹿, 了解了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近麋鹿的传奇经历。

8. 当一个小讲解员, 向家长或是其他同学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附:板书设计

麋鹿 (四不像)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菩萨兵教学设计 第9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红军被成为菩萨的原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读题。

2、学生读读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充分质疑。

3、学生相互介绍,使学生了解“菩萨”和“兵”的意思,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课题叫‘菩萨兵’”这个疑问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3)在弄懂每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尝试自己解决预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如还不明白,打上问号。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4、检查自读效果时,教师重点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6、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藏民 春耕 热火朝天 干干净净

同胞 糊涂 尽心尽力平平展展

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7、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8、分组朗读全文。

9、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抓住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你怎么读这句话。

3、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朱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4、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抽读)

2、引导学生把本课的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左紧右松才好看;另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字,抓典型,按比例书写。

3、重点指导书写“藏、段、耕、播”。继续指导学生写字规范、入体。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师提问:藏胞们为什么离开家园躲红军?

2. 生读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3.体会藏族同胞对反动军队的恐惧和对红军的误解。

(藏族同胞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说也不敢露面)

(1)藏胞们其实躲得是谁?(反动军队)

(2)藏胞们对反动军队害怕到什么程度?(一听说……早就……)

(3)一起读这句话

4. 师提问:看到这一切,朱德司令可着急了,他急道什么程度呢?(急坏)

5. 齐读

6.过渡:朱德司令为什么这么着急,他在急些什么?读第2-5小节,找一找司令着急的事情,用笔画一画。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 小黑板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怎么受得了是什么意思?(受不了)

(2)为什么藏胞在山里会受不了呢?(想一想藏胞们在山里会有哪些困难?)(生活环境不好,不好吃,不好睡……)

(3)从朱德司令说的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他这时的心情如何?

(4)感情读(指名读)

(5)把原句换成“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会受不了的”表达效果一样嘛,不一样的话,哪里不一样?

(6)再指名读这句话

(7)“动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一句话后面要用上感叹号?(十分着急)

(8)指名读再齐读

2. 师过渡:于是朱德派人去找藏胞们,想动员他们回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3. 生回答:翻译回来了,没能把他们动员回来。

4. 小黑板出示: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1) 师:这是哪位翻译回来后对朱总司令说的话,想一想他为什么叹着气,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 为什么说藏胞们真糊涂哇?(他们把谁糊涂的当作了谁?)

(3) 所以他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真的是指天上的乌云吗?指什么呢?

(4) 指名读翻译的话

(5) 再齐读

5. 过渡:听到这样的话,朱德司令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着急起来,他又再着急什么?

三、精读五-七小节

1. 小黑板出示: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呐,得赶紧帮助藏胞们把地抢种上。

2. 指名读

3. 提问:从朱总司令这句话中你能听出什么?(朱总司令担心藏胞们的春耕节气不饶人哪)

4. 师:什么是节气不饶人?

5. 师:于是朱总司令作出了一个决定:抓紧时间,帮助藏胞们把地抢种上。

6. 指名读齐读

7. 师总结,情升华

(1)师:面对糊涂的藏胞,朱德司令没有生气,没有埋怨,有的只是着急,担心他们的食宿,春耕。我们的小朋友可不是糊涂的藏民,朱总司令的所说所行,我们都看在眼里,遇到这样的司令,你们一定有话对他说,大胆的说出来吧!

(2)举手说一说

过渡:为了搞好春耕,朱总司令还开了一个春耕动员会,对战士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是怎么要求的呢?

8.小黑板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师:朱总司令要求战士们如何种藏胞们的地?(尽心尽力像种自己的地一样)

(2)“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

(3)“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可比可以把这句话去掉?

(4)默读朱德说的第二句话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师:朱德司令让战士们如此认真地帮助藏胞们春耕,目的是什么?(解除误会,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们心中留下)这一颗种子是谁种下的?(红军)所以朱总司令的这句话还可以怎么理解呢?

(6)为什么这句话后面要用省略号?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到了第二年呢?第三年呢……)

(7)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过渡:开完会后,朱德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的干起来。

四、精读八-九小节

1. 读第八小节,想象朱德同志带领大家热火朝天春耕的情景,想一想他们都帮藏胞们做了那些事?(打扫院子整治土地)

2. 当那些悄悄返回家乡的藏胞们一进家园,他们会看到什么?(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

3. 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表情吧!他们的脸上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感激惊讶惭愧……)

4. 但最后都汇作一句话,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呀!”

5. 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比作菩萨呢?回顾全文。(b)

板书

担心食宿

藏胞误解 派人劝回 误会终解

担心春耕 称作菩萨

《菩萨兵》教学设计 第10篇

1、面向学生: 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关于朱德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三、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四、设计思路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主要完成认知目标。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本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1、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2、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3、前后对比,升华情感;

4、总结课文,延伸内化;第三教时,练习复述故事,进一步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五、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为了争取藏族同胞,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从而赢得了藏族同胞的理解和信任,体现了中国的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亲人的崇高宗旨。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朗读理解法 感悟体验法 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认识一个人。(课件出示朱德图片)

2、师:你们知道她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交流)

3、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他名叫朱德,是中国十大杰出元首之一,抗战时期任八陆军总司令,解放后任解放军总司令。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他。(播放朱德简介)

4、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播放长征图片,师简述长征背景)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菩萨兵》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检查预习结果

1、指名朗读生字,并简明说说字的结构、偏旁、笔画、组词等

2、教师复述生字,注意“区”、“涂”是送气音,“藏”、“耕”是后鼻音等。

三、初读课文

1、自学生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7、出示“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8、齐读,读出失望的感情。

9、理解:乌云指的是什么?(反动军阀的军队)

10、整句话怎样理解?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在家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2篇

《在家里》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 的第三课。这是一组充满生活气息的识字内容, 从课文插图、要求学生认读的词语以及课文内容都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生活, 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容易让学生喜欢识字, 愿意运用汉字。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方法。如按“字理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既符合汉字构形规律、儿童的认知心理和识字教学规律, 还能有效减少学生错别字的产生。在“字理识字”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采用“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 猜一猜”的方法进行识字, 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在情境中识字, 能认识“沙、灯、纸、果、笑”等14个生字, 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火、扌、氵”等,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短文, 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夯实基础

1. 复习音节。请大家和我们的老朋友打声招呼, 一起来读这些音节。 (jia denɡdian zhonɡzhi)

2. 导入新课。学好拼音能帮我们认识更多的汉字, 今天学习第三课《在家里》,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家里》一课是学生学习拼音后的第二课识字内容, 通过复习音节,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音节的拼读, 为本课借助拼音识字奠定基础。

二、结合插图, 识记生字

1. 观察插图。

(出示插图) 一个叫欣欣的小朋友邀请大家到她家做客, 你们观察一下她的家里都有什么呢?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 回答问题)

2. 同桌交流。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向同桌介绍欣欣家都有哪些摆设。 (要求学生看课文插图介绍客厅的摆设, 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并用上一些方位词)

设计意图:插图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 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力求识用结合。

3. 读准字音。

(1) 出示无拼音词语, 学生试读。 (2) 借助拼音认读8个词语。 (3) 检查: (1) 指名领读。 (2) 同桌读, 齐读。 (3) 去掉拼音读。

4. 游戏“找名字”。出示图片, 为图片上的物品找名字。 (学生找到后领读, 齐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识记生字, 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记生字,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 认清字形。

(1) 出示生字, 齐读, 开小火车读, 指名读。

(2) 学习“沙”字, 认识“氵”。想一想, 哪些字宝宝也是三点水?

(3) 学习“灯”字, 认识“火”字旁, 给“灯”找朋友。

(4) 学习“纸”字, 摸摸语文教科书, 它是用什么做的?给“纸”找朋友。

(5) 学习“报”字, 认识“提手旁”, 给“报”找朋友。 (6) 齐读。

6. 猜一猜, 连一连。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多种记字的方法, 如提示学生沙漠里面有水吗?缺少水就是“沙”, 既记住了生字, 也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

老大天天演戏 报纸

老二每日作文 电灯

老三千里传声 电视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三、连词成句, 训练说话

1. 出示图片, 说一说欣欣家里各种摆设的名字。

2. 同桌交流, 介绍自己家里的摆设。

3. 用“我家有______, 有______, 还有______”说一句完整的话。

4. 指名交流, 介绍自己家里的物品。 (教师学生互动, 评价)

5. 说说你在家里会做些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词语不再是一些碎片, 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短文, 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学生。

四、课外拓展, 激发兴趣

《菩萨兵》教学设计 第13篇

【 课 题 】

《菩萨兵》 语文 三年级

【教材简解】

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关心与爱护的故事。红军战士们以实际的爱民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赖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文章虽语言朴实,却饱含真情;既详略得当,又刻画典型人物。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族同胞称“菩萨司令”、“菩萨兵”的原因。

2.难点: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等句子的含义。

【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暗含文章的中心,理解课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在教学中,从读懂课题开始,紧扣课题,设置疑问,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在精读过程中,突出情感主线,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创设多样形式,留足充分时间,让学生朗读、体会、感悟。

通过练习复述故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让学生能综合理解、积累、运用文中的语言。配合文章插图,回归整体把握,升华情感。

【设计思路】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故事发展的历史背景,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内容。

2.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3.读写结合,用书面表达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救苦救难的人。)

2.请大家说说自己对“兵”的理解。(板书:兵)大声朗读课题。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要称他们为“菩萨兵”?什么样的兵能称为“菩萨兵”呢?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质疑 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提醒注意:藏族(二字都是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字都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等字词的发音。

2.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 藏民 春耕 一段 糊涂 糟蹋 怨不得平平展展

挨饿 露面 同胞 播种 翻译 不饶人 尽心尽力 2)师生共同理解部分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提醒注意长句子的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及自学情况,主要包括字、词、句的朗读和对课文的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引出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三、学习课文第一、九自然段。

(一)学习第九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源自文中一句话,请大家找一下。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指谁?“菩萨一样的兵”指谁?(相机简介朱总司令的生平。)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简介:长征的历史、藏族人民居住区等)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总司令。

1)抓住“一„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藏民们为什么会害怕?想象反动军队是如何对待军民的?

2)朗读体会。(体现朱总司令的急。)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通过首尾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比较发生在藏民身上的异常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生字 1.请大家翻开课本到课后第二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互相提醒。

2.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几个生字,看看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要注意些什么,在哪里起笔,怎么写。(教师重点指导书写藏、糊、怨、耕、播。)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发现学生课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指导,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 自由读第2~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①、“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②、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③、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怎么受得了呢?”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

相机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①、了解“节气”。

②、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同桌相互交流。3.指名读“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追问: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过渡: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 自由读,划出藏族同胞看到的情景。

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2. 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老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设计意图:对藏族人民的习俗,学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通过展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进一步感受藏民对朱总司令、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只情。)3.指导朗读。

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在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4.总结。

出示对联:

军心民心心心相印

横批:藏汉一家亲

军情民情鱼水情深

五、拓展写话

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战士们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总司令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书面表达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六、作业

1、将《菩萨兵》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上一篇:科研兴校,人人有责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