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之外的作文

2024-05-27

校园之外的作文(精选14篇)

校园之外的作文 第1篇

初中校园之外作文700字

暑假我们一家人去长白山游玩。

我们来到长白山门口,这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我们排队等着车把我们送到山脚,不一会儿,车到了,我们上了车。我看着车外的树林,郁郁葱葱,时不时还有蜜蜂和蝴蝶飞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这里很凉爽,空气很清新,就像个天然的氧吧,这里山连着山,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木和草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峰巨岩,像刀劈斧削一般雄奇险峻,嶙峋突兀。近看它们一个个是独立的整体,远看他们又仿佛连载一起。它们不像华山那样徒有石壁,那样太单调了。这层层深计岩叠成整齐的山,无论是悬崖峭壁上,还是深谷幽壑里,都或多或少的点缀着树木,如帘古藤,簇簇野草,仿佛是水墨色彩在上等宣纸上浸润,有自然之情趣,无人工之痕迹。

在山脚下就看见了雪白雪白的瀑布,一股股冷气向我扑来,凉爽极了,我走进了山里,这时已经看不到瀑布了,但可以听到瀑布向下流的声音,走到了瀑布旁边,水流的声音震耳欲聋。瀑布撞在岩石上,浪花顽皮的跳在我身上,啊!真凉快!长白瀑布真不逊于黄果树瀑布。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接着,我们又坐了车去天池,我坐在车里,又被车外的云海所陶醉了,云连着云,像是无边无际的大海,美丽极了!不一会就到了天池脚下,我小心翼翼的爬了上去,因为这里的地质很松,所以要小心一些。这里不知为什么,一年四季都很冷,走了大概十分钟就到了天池,天池蔚蓝蔚蓝的,像一块无边无际的蓝色大水晶,在上的那边还有雪,而且在那里还住着一些朝鲜人呢!天池不光景色美,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呢!据说在这里出现过很多次水怪,它为天池添了许多神秘。我们又去了小天池、绿渊潭、地下森林......这些地方都很美丽,让我叹为观止!

长白山,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山,我爱你!

校园之外的作文 第2篇

皎洁又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之上,今天是月圆之夜,也是中秋之夜。

我来到一块草地上,草绿绿的,软软的,在月光的照耀下变成了一床颜色的被子。

我看着月亮,脑海里一直想起烈日下的背影—妈妈在太阳下耕地时的背影。我家十分简朴,不富中带点穷。

“状儿,状儿”——咦!是哪个在叫我呀?我站起身,往后望去,原来是我的妈妈,我冲过去,撞进母亲的怀抱中,妈妈却递给我一块月饼,我呆呆地看着香香的月饼。“吃吧,这月饼非常不错吃的!”我接过月饼,心中也泛起了一股暖流。

我看着那月饼包装,那包装泛了一点黄,一看就知晓是放了非常多天了。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咦,如何是苦的?我掰开月饼一看—月饼发霉了。“啊,母亲,这月饼——”不,不可以,这是母亲特意给我买的啊。我不可以告诉她,不然会伤心的。“如何,这月饼不美味?我看看。”“没,没事,这月饼……十分好……吃!”我一小块一小块地咬,慢慢地咬着,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这月饼虽然苦,但对我来讲,这月饼比蜜还美味。顿时,这月饼同于千斤重。这一千斤都源于母爱。“母亲,这月饼你舍不能吃,肯定是留给我的吧?”“不,我已经……吃了……一个,你吃吧!”我的心震惊了,我知晓,母亲这月饼你一定没吃。

母爱是这么伟大,这深深的母爱我会一直保存的。

浅谈作文课之外的作文教学 第3篇

一、说写同步, 能说会写

听、说、读、写, 其中“写”是对前三者的综合运用。会“听”才“会说”, 多“读”才“能说”, “说好”才能“写好”。怎样才算“会说”“能说”“说好”呢?“说”, 让我们直接想到的便是口语交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口语交际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但不难发现,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口语交际尚且如此, 何况作文?千百年来, 文字一直作为各地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试想, 方言累牍的文章, 其阅读性会如何?“写自己想说的话”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 也是作文前老师几番重复的。那么平时, 我们是否重视了“请讲普通话”?校园外, 是亲切的乡音;校园内, 则该是普通话的天地。有意无意地训练中, 学生讲普通话成了自觉, 才不至于提笔时, 不知该用哪一个字来替代浓重的方言口语。

二、文章功夫, 点滴积累

1. 积累好词佳句

明白晓畅是合格作文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是进一步的要求, 作文中恰当运用好词佳句则可说是锦上添花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写作要求都提出运用日常积累的语言材料。积累的渠道, 最主要的不外乎阅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又如“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强调的都是多读的重要性。多读才能更深入地理解, 多读才能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多读才能在动笔时信手拈来。

2. 潜移默化技巧

阅读的好处绝不只在于材料的存储、词句的积累。小学生作文教学中, 我们不可能去讲解过深的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等理论知识, 而是主要靠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与感悟, 从而学习、借鉴, 内化为自己的作文技法。

3. 勤于练笔随记

这里所说的“记”, 当然不是简单的重复记录, 而是随笔、日记、小作文等日常练笔形式。这种练笔, 内容随机, 可以是一时感怀, 可以是新鲜见闻, 可以是突发奇想……篇幅不限, 可以是完整的篇章, 可以是片段, 甚至只是一句话;体裁随意, 学生根据需要或爱好自由选择, 散文、现代诗歌、古诗等形式均可。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作文, 自由表达, 既培养兴趣, 又可使学生积累素材与写作经验, 从而逐渐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 (抽查) , 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 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习作情况的进展, 并适时点拨引导, 帮助学生总结提高。这种随记也是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的实践。

三、生活实践, 写作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就要把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 而不是局限在有限的课堂40分。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番话道出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闭门造车终非明智之举, 学生亲身去感受生活的缤纷色彩, 体味其中的苦辣酸甜如星点闪烁的作文信息便被他们敏锐的感觉捕捉到, 可说可写的材料也便丰富了。亲身经历一场辩论赛, 会大大避免作文中混淆“辩论”与“讨论”的尴尬;亲自下地锄一锄草, 就会真正明白“粒粒皆辛苦”这朴素的话语;到城区走一走, 很容易发现废气垃圾引起的空气与水源污染;人丛密集处看一看, 会觉察有些人心灵的肮脏, 会钦佩相形之下另一些人格高尚的人;看一场迎奥运的活动纪实, 就能体会到国人的慷慨激情……于是许多或经典或新颖的文题会应运而生, 许多活生生的材料会让“落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窘境柳暗花明。

校园之外:“动”不起来的童年 第4篇

你的肺活量有多少?你跑50米有多快?你每周上几节体育课?

2014年,我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启动,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同步开展。这一系列和运动有关的问题,将会在这次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中有所体现。

中国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正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高度关注,无论是今年的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这都成为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归来吧!单双杠!

今年,北京市的中小学校园里,或将再现孩子们练习单杠、双杠的景象。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已表示,将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单双杠。

让单双杠重返校园,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增强上肢力量的锻炼。在北京市政协3月18日公布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报告中,一些学校因害怕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而减少学生的运动量或降低运动强度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曾几何时,单杠、双杠、攀登架、跳箱等等,都是校园里常见的体育锻炼器械,但因为担心它们会与“危险”挂上钩,所以很多都被拆除了。久而久之,不少男生因上肢锻炼少、力量差而形成了“上窄下宽”的身体形态。

在《小康》进行的“2014中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力量差”也成为了小学生比较突出的体质问题。在问卷中,面对心血管耐力、肌肉强力与耐力、柔韧性、敏捷性、力量、平衡性这六个选项,大部分小学生家长在“力量”这个选项前做出了“孩子相对表现最差”的标记。

在体能所包含的这六大要素中,接受访问的家长们几乎一致地认为,自己家孩子的力量最差,其次是肌肉强力与耐力,再次是柔韧性。这与体育老师的观察并不一致,“力量差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没劲’,通常这是从表象中看出来的,没涉及到测试的结果。”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体音美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胡凌燕告诉《小康》记者,从小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来看,最差的应该是心血管耐力。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而言,中长跑项目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心肺功能,短跑项目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速度素质,此外还要考察学生的柔韧、灵敏、力量和协调。”胡凌燕继续介绍道,“目前从小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还是耐力素质最差,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心肺功能差,普遍怵长跑项目。”

让领导人每年上一堂中小学体育课

跑步,这项再普通不过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一个多月前,曾引起了一些人的“警惕”。

2月19日,山东泰安一位13岁的女孩在课间操跑步时,突然倒在地上,待医生赶到时,已没有了生命迹象;同日,枣庄一位15岁的男孩也是在课间操跑步时突然倒地,虽经紧急抢救,仍不治身亡。事情发生后,有些老师直言,有点儿不敢让学生跑步了,还有体育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校已经把长跑、铅球等“危险项目”取消了,“就在操场上画个圈,学生们别出这个圈就行了。”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具有普遍性,大可不必对跑步这项运动产生恐慌心理,更不能因为害怕发生意外而不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小学生科学、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机体健康发育,还有利于激发潜能、增强意志品质、培养协作精神等等,好处非常多。”北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体育教师表示。

《小康》调查发现,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几乎都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完成的。

“建议国家领导人每年上一堂中小学体育课。”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提案之一,他建议国家领导人真的能定期每年参加一次中小学体育课,在他看来,这将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功德无量”的作用。

在全国两会上,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在全国中小学中,近视眼和肥胖的比例仍不断上升;在2012年北京市高中生体质检查中,体质达标的学生仅占一成。此外,在近几年的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7至17岁中国男孩的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男孩矮了2.54厘米。

虽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诸如“学生冬季长跑”、“每天锻炼一小时”、“中考体育考试加分”等多项旨在鼓励青少年通过运动改善体质和健康的政策,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体质下滑这一“顽疾”。对此,吴正宪指出,很多学校领导在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上常心有余悸,担心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近40%的城乡学校存在挤占或不上体育课的现象——这个“惊人”的数据,来自2010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此外,报告还显示,广州市城乡学生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1小时的人数占80%,其中每天锻炼不足30分钟的占30%。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广州市政协委员戴秀文在廣州市政协会议的大会发言中,也表达了对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担忧。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总之是“动”了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小康》记者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不论医学、运动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是教师、家长,无一不提到“运动”。

“学生体质的提高不是靠一节体育课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运动的结果。尤其是现在小学生相对较差的耐力和柔韧性,更需要长期训练。”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体育教师孙亮深有体会,因为自2010年以来,西中街小学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每年都有两到三个百分点的提高。“我们学校从校长到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直把体育教育作为特色来发展,特别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成绩,一直在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当成系统工程来做。”据孙亮介绍,西中街小学有一支由10名教师组成的体育师资队伍,自2004年学校增加了体育课时以来,基本上每年都要引进体育教师,教师大多是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基本功都很扎实。

nlc202309031638

采访孙亮,是在一个周三的上午,10点左右,操场上传来了学生们整齐、响亮的口号,“阳光体育、团结向上……”过了一会儿,广播里又传来一位男教师的声音,“现在请二年级、五年级各班同学到操场上活动……”

孙亮告诉记者,每年10月15号到转年的3月15号,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在跑步的过程中,各班还要喊口号,因为体育教育不仅仅要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要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陪着学生一起参加这项活动。

“国家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校内有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在‘规定动作’之外,我们还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尽量多地参加体育运动。”孙亮说,学校给各个班级配发了“阳光体育健身车”,其中包括多种体育器材,有练习上肢力量的简易握力器,有既能练灵活协调又能练耐力的跳绳,以及足球、篮球、排球等等,每天的大課间,体育老师和班主任都要组织学生去做运动;此外,每天早晨7点半到8点之前,体育老师还利用上课前的时间无偿带领学生进行早锻炼,只要学生愿意参加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家长又能按时送孩子到学校来,老师就能给予指导。

“体育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不是体育老师一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需要大家都重视起来,共同努力。这其中不仅有家长、社会的因素,甚至还包括遗传的因素。”胡凌燕认为,其实在学校,学生们不管是主动地参加运动,还是被动地锻炼身体,总之还是能够“动”起来的,据她介绍,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上四节体育课,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上三节体育课,初中每周有三节体育课,高中每周有两节体育课。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比较注重国家对于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每天一小时怎样构成?比如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一星期有三节体育课,小学体育课的时间为40分钟,这样每周有三天,孩子们在体育课上能有40分钟的运动时间,另外每天学生有半个小时的课间操时间,加上体育课的那40分钟,就超过一小时了。还有两天没有体育课,怎么办?就要保证那两天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的两节课之后进行左右。”

我有一个“懒爸爸”

孙亮和胡凌燕都提到的“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2007年5月7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同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每两年组织一次对各地实施《标准》情况的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标准》的“前身”,实际上是试行于2002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中有“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者,奖励5分,计入学年《标准》总成绩”的规定。

《小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小学,体育课教学都比较规范,学生每天的体育运动时间也能达到一个小时,甚至还能超过一个小时。但遗憾的是,在中国,大部分学生只能确保每周有五天“锻炼一小时”,而在周末、节假日期间,还能够“锻炼一小时”的学生并不多。

“2014中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8.5%的小学生离开校园后,就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了;在“小学生最流行的生活状态”排行中,排在首位的便是“缺乏运动”。那么,小学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学习”、“玩手机”、“玩iPad”占据了前三位——在这个时代,连“电脑”都靠后站了,“运动”则更是见不到踪影。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离开了学校的规定和老师们的督促,孩子们就真的“动”不起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原因。”胡凌燕坦言,“家长如果有锻炼的习惯,就会带着孩子一起练,身教重于言教。但现在,大部分家长也没有锻炼的习惯。”

“虽然长时间地离开爸爸、妈妈,我也想他们,但我还是喜欢住宿的生活。”小学三年级学生陈豪说,因为在学校,老师总是变着花样地带着他和同学们一起玩。

有点淘气的北京男孩陈豪,是在姥爷、姥姥身边长大的,他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店,母亲的工作又是“三班倒”的性质,非常忙碌,而老人们的身体又不太好了,因此,从陈豪读二年级开始,父母就让他住校了,“我每周五晚上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周末我只能在家呆着,我喜欢骑自行车,可是爸爸教会我骑车后,就再也不肯陪我骑了,他嫌累。”提起自己的运动爱好,没有得到满足的陈豪“控诉”道,“我们老师说了,不爱运动的人是懒人,我有一个懒爸爸。”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艺术卫生教育中心主任吴键曾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把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原因归结为“中国特色”,即:家长没有锻炼习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既不陪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又不督促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懒爸爸”究竟有多少?《小康》调查显示,0.6%的受访家长从来不会督促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他们认为“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2.6%的受访家长同样不会督促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他们觉得“学习才是最重要的”;54.8%的受访家长会督促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不过他们坦言“只是偶尔想起来才督促”。

只有42%的家长值得表扬——对于孩子的体育运动情况,他们“非常重视”。

钟表之外的时间作文 第5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总有各种各样的诠释,可人生不过须臾几十载春秋年华,总在不经意间,勾起一阵又一阵涟漪。

欣喜的光阴像一束暖阳。古往今来,有无数撩动心弦的光阴在演绎着无数的缠绵悱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风雨交加,天昏地暗,你的归来,是我一夜豆黄灯等候的欣喜。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淡紫黄昏间掠过的一抹飞雁,是你音书归来予我的欢喜。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的呢喃。这是人间四月天寥寥,你予我春暖花开的欣喜。白云苍狗里,时间裹挟着生活的小欣喜溜得飞快,欣喜的光阴虽易逝,但没关系,承蒙你的出现,已经够我欢喜好多年。

峥嵘的光阴似一杯烈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刀光剑影间你翻身上马,金戈铁马间意气风发,不羡葡萄美酒,不羡秦淮笛曲,家国有恙之时,我自佩剑而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鼓角铮鸣于烽火前线,好男儿自当报国,金人虽铁骑万里,能夺我志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曾是铁马山河,战场厮杀,而今鬓发丛生,力不从心,无妨无碍,此况何能困我?不若敬天地一杯烈酒,共叙峥嵘岁月前程往事。

恬淡的年华似一首小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恬淡的岁月里,不计功名,不记得失,自在闲适的生活,将时间熬制成一首首精致的小诗。我们稍有一点儿快乐,也会变得十分快乐。郁郁菜畦一方,斜阳下背影微忙,杨绛先生不困于过往,不挣扎于过去,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拥抱生活,感悟生活,最终于岁月的色彩斑斓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活呀,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未来的诗和远方哪。

一株幼苗终究会长成苍天大树,一滴水终会随河流奔向大海,时间匆匆一晃,欣喜的光阴也好,峥嵘岁月恬淡年华也罢,钟表之外的时间总悄悄走过,一去不复返,只在我们身上留下永久的痕迹。

宇宙之外的秘密的作文 第6篇

在晴朗的夜晚,有时我会趴在窗台上看漫天迷人的星光,我对美丽而神秘的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向往与遐想,我极其丰富的想象里为我插上了梦的翅膀!

也许,宇宙之外,一个对我们来说太太巨大的生物正在拿着一个类似鸡蛋的东西准备下锅。这个鸡蛋就是宇宙,而我们的地球仅仅只是鸡蛋里的一个小细胞,我们却又是细胞里的`细菌,我们既可以保护细胞――即地球,也可以破坏它!

这个巨大的生物对另一个巨大的生物说:“给你煮个宇宙蛋吧!”另一个就说:“好啊好啊!不过我得先去拿锅和开水。”不大一会儿,水开了,巨大的生物洗干净了宇宙蛋并很快就将它丢进了锅里,这个宇宙蛋的生命就这么结束了,在宇宙外面这才仅仅用时5分钟吧!而宇宙蛋里,却已经历经了数亿万年!

高考之外为题的寒假作文 第7篇

之所以神圣,是说它庄严不可侵犯,一夜之间将人捧至人生巅峰,从此道路一马平川,充满希望,充满憧憬,给予学子体现自身学有所成,游刃有余的舞台,所以说具有魅力,让人为之疯狂,拼上一切,毕业之后往往能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不再为生计苦恼。之所以说平等,是说即使出身寒门,一介平民,在高考面前和别人相对平等,给无数学子以希望,充分发挥,奋力拼搏,从此“鲤鱼跃龙门”,将不再平凡,成为人上人,康庄大道在脚下铺就,美好的未来展现在眼前,体现了自身价值,走向成功之路。之所以残酷,是说“平时不用功,到头一场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悲哀。成功的金字塔永远都是失败者在塔底,落榜是无奈的,是残酷的,会造成人的心情一落千丈,惶惶不可终日,眼里都是灰色,满是阴霾,满是失意。

高考只是千万通往成功道路之中的一条,还有更多的路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通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成功者,都有领航者,在各自的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踏入大学高校的大门,创造亿万财富的大有人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五百强当中,老总高管低起点,低学历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成功,是通过不懈努力,一次次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一次次从逆境中站起,一次次在绝境中重生,坚持是他们的信仰,拼搏是他们的特长,成功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先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慢慢积蓄力量,在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也许不经意间,创造了财富,成就了事业,达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堂意料之外的作文课 第8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 我们要积极地探索“生态作文”在小学生中的实施, 打造作文生态课堂, 体现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 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这是一堂教研组研讨课, 为此精心组织了教学, 希望学生能写出标新立异的作文, 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先来欣赏台湾“音乐之父”罗大佑的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哼。

师:好听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真好听, 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生:我觉得这首歌就像一首童年的诗, 打动了我。

师:每当听到这首歌, 唐老师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我的童年生活, 想知道吗?

生:好的。

师: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是在奶奶家后面的小土坡上度过的, 每逢星期六、星期天, 特别是寒暑假, 那弯弯曲曲的小河流, 那美丽诱人的荷塘, 那野花野草和野菜, 系住了我和一群小伙伴的童心, 捉蚱蜢, 捕蝴蝶, 钓鱼摸螺, 特别是摇着嫩绿的狗尾巴草从洞穴里逗弄出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

师:童年是多么令人向往, 就好像是一盒五彩斑斓的糖果, 甜甜的, 酸酸的, 每一粒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接下来就请你们把你认为最好的一粒糖果的味道描绘下来吧!写一写童年的趣事。谁先来说一说?

(板书题目《童年趣事》, 没想到, 刚才还是一汪汪晶莹莹的眼神, 变得暗淡了。课堂上冷场了片刻。)

生:唐老师, 我们的童年没有你这么快乐, 没有什么趣事写。

生:我没有趣事, 只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做完家庭作业做妈妈布置的, 做完妈妈布置的做补习班的作业。

生:我星期六星期天都要去少年宫学琴, 回家后除了练琴就是写作业, 哪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

生:我也是, 参加奥数班……

(面对这尴尬的场景, 听到七嘴八舌的言论, 我不由感慨万分:这堂作文课是无法这样上下去了。在升学棒的指挥下, 父母望子成龙思想的驱使下, 我们的学生, 这群孩子们怎能跳出枯燥的学习圈子, 怎能真正的享受童年的快乐。课堂上, 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使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调整教学构思, 我擦去了《童年趣事》这个原定的题目。)

师:真对不起, 老师没有考虑到你们的真实感受, 这样吧, 我们就把自己想说的在这堂课尽情地诉说吧。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提出恳请, 把自己渴望拥有的童年生活、乐园情景描绘出来。怎么样?

(板书出新的写作内容《我渴望的童年生活》)

生:老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吗?

生:老师, 真的可以写心里话吗?

师:可以, 都可以, 只要能够表达你的真实想法。现在大家就来说说你现在最想表达的内容。

生:我最希望能够拥有自由的空间, 画画、听歌,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妈妈不要总是管制我。要求不高, 只要每星期一天。

生:我不想在双休日参加各种兴趣班, 我只要能去乡下跟爷爷去田里玩就满足了。那里可有趣了。

生:我想向教育部长提建议。 (同学们笑)

师:这倒是很独特的想法, 我们来听听。

生:期望他能缩短我们在校的时间, 星期五下午就放假, 并且明文规定一个家庭只许给孩子报一项补习班。 (底下一阵欢呼)

教学反思:

(一) 动情——推波助澜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兴趣, 没有心灵的体验, 没有感情的波澜, 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在这堂作文课一开始, 以一曲耳熟能详的《童年》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 接着, 用动情的语言描述老师小时候的童年美好生活, 学生听了娓娓动听的语言, 恍如身临其境, 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情感, 为接下来的习作《我渴望的童年生活》做好了较充分的情感铺垫。

(二) 随情——心随情动

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 源于对事物的兴趣。所以当上课伊始学生纷纷表示对自己的童年趣事无话可写时, 虽然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慌了神, 但还是清晰地意识到不能勉强让学生写下去, 挤牙膏或者生搬硬凑地完成习作, 都不是我们作文课堂追求的, 因此调整了教学构思——改为写《我渴望的童年生活》, 因势利导, 让他们就此发表意见, 吐露心声。结果, 学生的作品字字露情, 写出来的文章在家长会上发给家长阅读, 反响强烈, 不少家长表示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模式, 而我更是收获了用真心撰写的好文章,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诉情——我手写我心

“入境动情”是为了“设境诉情”。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习作过程中来, 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忧虑着学生的忧虑。本堂课当学生情感激发出来后, 却碰上了教学突发问题, 此时, 索性撤销人为的框框,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 自由倾吐, 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出“原生状态”的作文。在宽松民主的, 充满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中, 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表达, 写出了不少精彩的语段。

成长在校园之外 第9篇

高考之外的作文800字 第10篇

千年以来,众神的地位都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着。但有了高考这块垫脚石之后,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九位神就一直稳坐高位。如今,他们坐在这个位置上已太久了!在这个万众创新的时代里,高考,岌岌可危。而曾经因高考跌入深渊的众神,蠢蠢欲动,终于有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眼看着这表面的和平都维系不下去了,为了避免更大的**,宙斯决定开庭审理此事。法庭上,见真章!

惊艳

法庭上,被告方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九位大神,巍然不动。轻蔑的眼神,似乎在埋怨扰了他们人间的清梦。奇怪的是,原告方竟然全部缺席,只是提前和宙斯打招呼,说是要惊艳一把。

宙斯老人家无可奈何,只好道:“开始吧。”

小天使拿着长长的卷轴,娓娓道来,讲述众神的故事。

“她披着素白的外衣从远古走来。眼瞳清亮,顾盼流转。她曾目睹大卫的健美,她曾聆听维纳斯的叹息,她曾化为梵高向日葵中炽热的一朵,星空万千繁星的一颗。她曾追随莫奈笔下的光影,也曾耽溺于蒙娜丽莎的微笑。

她是美神。落寞的美神。

雪,铺满天地。冷冷月光撒在她身上。月色与雪色之间,她是第三种绝色。”

众神心中一悸,还未还魂,只听得一阵滴滴答答。

“他踏着雨点而来。叮叮当当,是他的欢喜;呜呜咽咽是他的伤悲。如今,再动听的肖邦也弹不走他眉宇间的忧伤。他甘愿化作一个个散乱的音符,在安魂曲里沉睡。历经千年,他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世间步来,身后追随着一串串音符。从莫扎特的苦难命运里,从李斯特的曼妙琴声里,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里,从阿炳的二泉映月里,一串串跳出的音符,和他同去救赎世间苦难的灵魂。

“他是乐神。在不懂音乐的人间,他本应沉睡。他的.使命不容他沉睡!他不甘,执拗地化为火红的玫瑰,开在茫茫荒野上。也许,为风声而开。”

画风突变,竟又回到那冰天雪地里。只见一枝傲梅,挺立寒冬。婴儿般的清芬,让众神觉得,回到了圣母的怀抱。

“她溯着荒芜而来,不知何处可以停息。她婴儿般的清芬,似乎可以洗净一切罪恶。她是最善隐藏的,喧嚣尘世,永远不可能找出她。她又是最为执着的,执着地等待一段又一段空白,换取一片又一片荒芜。岁月只会将她雕琢得更加美丽,洗净铅华的美丽。反而那些年轻的,在她面前,失了颜色。

“她是文学之神,管理人间的情感,不断拓展人类精神的疆域。”

时光流转,雪融绿现。

“他是自然之神。天地,便是他的背景。

“他从生命的源头走来,步步为营。他无情,任凭一个个物种在他眼前消失;他公正,痛斥人类的贪婪,回以漫天风沙;他也曾悲悯,悲于蝴蝶的弱小,赐予其枯叶的外衣……他身上,有最沉静的湖,也有最热烈的火;有最尖锐的顽石,也有最柔弱的清风。如此矛盾,如此可爱。他早已看尽了世事的盛衰,内心却依然美好。

“春风来了,他便来了,希望便来了。”

霎时,四神现身天庭。

看见千里之外的盲人作文 第11篇

看这标题,你不要以为这个盲人就“看不见什么东西”,也不要以为“这个盲人不是个盲人”。之所以他是盲人,是因为他眼力太好了,能望到千里之外,可是,就因为他只能望到千里之外,所以自己眼前就看不了了。

说这“特异功能”麻烦吧,他又觉得不麻烦。

这个“盲人”叫郝彦利,看来他爸妈给他取得名字确实有点儿“名副其实”。

每次等朋友的时候,他不用像别人踮起脚,不停地四处张望,头上滴着豆大的汗珠,还不停地打电话。可是如果是他的话,他只要抬头一望,哟!那朋友在千里之外呢!他不仅能看见朋友在哪儿,还能看见朋友的一举一动,如果觉得太远,他就先回家休息,等朋友要到了再去迎接。可是别人呢,哎呀,那就得等上几个小时了。(千里之外嘛。)

说这“特异功能”不麻烦吧,他又觉得麻烦。

还是等朋友,朋友终于来了,结果去迎接,哟,这位朋友在哪儿呢?怎么看不见他呢?

原来啊,是郝彦利的眼睛,只能看到千里之外,所以,他慢慢地摸进屋子,然后又慢慢地拿着盲人棍,又慢慢地敲到朋友面前:“你来啦?”

总之吧,郝彦利很开心又很郁闷,为什么自己跟别人就是有那么一丁点儿一丁点儿不一样呢?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郝彦利顿时转变了看法。

一天,烈日炎炎,万里无云。突然一团熊熊大火燃烧在了离郝彦利家外的一个工厂,火势蔓延到了大街上,眼看就要危害到行人了。消防员们赶紧派出十几个消防车,几百名消防队员,前往那里救援。

街上的`行人被消防官兵疏散,可是在工厂里面还有几十个生命在等着救援呐!消防官兵立即集中水力,想扑灭大火之后就派几个消防员去救人。可是,火势凶猛,一点儿也不见退。

校园之外的作文 第12篇

站在虚岁十八的起点回望过去,我也曾迷茫,为高考所制,为成绩所困。但现在,我终于可以向过去挥一挥手,坚定地朝高考外的人生走去。

——题记

有时夜里一个人到运河边散步,望着逶迤而去的河水便不由神伤。我的一生又何尝不像这河,遥遥不知所终。

曾坚持去内蒙看草原。我骑在马背上,抬头望向天边。许是因为开阔,那边的云看上去很低,也很近,但我心里清楚它的遥远。那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悲意,很想像鸟一样长出一对翅膀,逃开这充满束缚的人间,朝着那云远远离去。

回来后,我和父母就高中选考科目度过了漫长的交涉期。他们希望我可以考虑报考理科科目,我却想走文科的道路。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看的虽不算名著,但也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做文人的种子。后来学会了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小说,夜夜看到凌晨,竟不觉困倦,被发现数次也死不悔改。那时看的书现在想来极为粗浅,但那狂热的爱恋却并不粗浅。正是这样的爱恋,让我坚定地选择了全文科。

其实我理科不差,在读的高中也是一所以理科为优势的当地名校,从为人父母的角度考虑,毕业后理科找好工作容易,自是没有错的。但我并不愿这一生只为了活着,或为了活得更富有些而奋斗。那样的生活像一片被大网遮掩的天地,人虽可以随意行走,却无法抬头仰望天空,让思绪自在翱翔。若我是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树,我将永不能高过那张网。人百年后万事皆空,所以在这短短的一生里,我想做些我希望做的事。我注定无法飞离人间,但至少,可以“择良木而栖”。

然而这种坚持其实并没有我想像中的那样坚强。长期的对峙后,父母同意了我的选择。但随之接踵而来的,是我自己的不自信。

我的初中和高中有幸都是当地名校,因此身边优秀的人也多。前时和初中故友谈起昔年同窗,我才知已有人开始为网店做宣传,替日后从商积累经验;有人通过化学竞赛被北大录取;也有人决心开始绘画,度过了艰难的初学期后终于小有所成······感慨过后,心里也不免有些空落落的。那么多人都已在属于自己的路上渐行渐远,走向了更高远的未来,而我却还在过着最普通的刷题、纠错、备战高考的生活,拿着学校里最普通的成绩。我害怕自己坚定了方向,却走不好这条路,数十年后仍是碌碌众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员。

不是没有想过,现在的教育在逐渐发展,上大学的路早不止一条,杭州又是教改试点,高考并非唯一选择。然而就像那河水,它可以有不同的分支,但不管是哪一条支流,都要有水,才能成河。不论是什么方式,人都要自己有足够的本事,才能殊途同归,以达夙愿。

从前社会上一片谴责,说我们九零后是没有主见、没有理想的一代,上大学、报专业,从的都是父母的愿。但有了主见、有了理想,然后呢?理想最终也要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才能发芽、长大,以至开花。我在起点上赢得了理想,可日后的漫漫长路,我该如何面对?

一次读书时看到一句“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道理虽是旧的,心中仍不免微动,似有所悟。

直到一日去登山。山上有不止的风,一阵一阵地吹着,也不知在此处盘桓了多少年。突然就觉得豁然开朗。千年来历史长河慢慢淌过,察举、科举、高考······这些选拔人才的制度一变再变,但芸芸众生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却从未改变。也有人在选拔和竞争中黯然落幕,但凭着在漫漫人生中品出的芝兰之香攀登至另一个全新高峰的,也不在少数。古有崔白出生低微,年至六十才被招入宫廷画院,却凭借自己一双慧眼,揣度琢磨,终以精湛的`画技震动画坛,甚至改变了画院“黄家富贵”的传统。今亦有刘亮程这样从未踏入大学课堂、半生于乡野荒村间走走停停的默然观者一朝获誉“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

河道如皮,河水如骨。我又何必自苦于皮相?

高考也好,创业、竞赛也罢,亦或是其他种种途径,都不过只是外壳,是通道。我在这条路上走,你在那条路上走。也许暂时落后了,那都不打紧。走在路上的行者,眼中看的或许是路,但心中想的,总是那遥远的远方,它看上去也许那么远,但在我们的心里却触手可及。就像夜色里的运河,逶迤而去,不知所终,但我心里知道,若能一直这么走下去,见到的,一路都是风景;也像那草原上的云,只要心与眼足够宽广,再遥远的云彩都会缩短了距离。即使一年后,我当真因为高考的失利而失却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又如何?若能一寸寸地抚摸生活,细心感受每一刻时光的纹路,我又何愁不能走到我希冀的那个终点?思绪在心间,心有多宽广,思绪便有多自由。

预设之外的掌声 第13篇

展示课开始了,一切都在按照课前预设的进行,教学方式也都得到了听课教师认同的笑容。可谓是一帆风顺。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个教学场景,使我终生难忘,令我惭愧,催我深思。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场景图中盆花和彩灯的规律问题,下面我们就应当解决——?

生大声回答:彩旗。

师:那你们想解决彩旗的什么问题,这样吧,谁来提一个问题,我们大家来帮忙解决?

生1:我想知道第23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师:那我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忙碌计算着。不一会一个小手举起来,进行汇报。

生1:我是把“红红黄黄”4面彩旗看作一组,然后用23÷4=5(组)……3(面),因为余数是3,所以应当是每组中的第3面彩旗的颜色,是黄色的。

这正是我所要的答案,于是我暗自得意: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可以说教学进程到目前,都在我的预设之内,接下来就是放手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

可此时一个学生一只小手高高举着,半站着激动地说: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

我心里有点吃紧,千万别在这个时候给我出难题,但这是一节区级的公开展示课,于是我就硬着头皮,撑起笑脸,勉强问:那你是怎么想的,给我们说说。

生2非常自信站起来说:我是23÷2=11(组)……1(面),因为单数组是红色的……

我由于心里在打鼓,还在想着他为什么除以2,这个解法行吗?耳边只听到他说单数是红色的,心里想这明明4面彩旗是按“红红黄黄”的顺序排列的,这单数也只是第1面是红色,而第3面应当是黄色的,怎么说是单数是红色的呢?

于是,我不假思索立刻打断他,说:3是单数还是双数,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2:是单数,它是……

学生被我一问,他显然也是准备不足,一时也紧张起来,课堂气氛由先前的宽松愉悦一下显得凝重起来,听课老师也在下面小声议论着,整个课堂感觉有点失控,我猛然一惊,是不是我没听懂学生的话,就把他的思路打断?于是,就静下心来,真诚对学生说:对不起,你能把刚才的想法,再接着说下去吗?”

生2也恢复先前的自信:我是把红红2面彩旗看成一组,黄黄2面彩旗看成一组,所以我用23÷2=11(组)……1(面),得到单数组是红色,双数组是黄色的,第11组是单数组红色的,那余下的1面就是第12组的第1面,所以它是黄色的。

他的这种想法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可以说是在我的教学预设之外的。我惊叹这个学生的发现。

学生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出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此时的我清楚地知道这预设之外的掌声是送给这位同学,而不是送给我的,送给我的只是鞭策与惭愧,我为自己先前草率的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感到羞愧,也为自己自认为是把教材研透了而脸红。

课后,这预设之外的掌声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响起,在我的心里荡漾,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这预设之外掌声的分量,体会“尊重学习主体”这几个字的内涵。试想,如果这不是一堂区级的展示课,我可能就此没有给学生展示的时间与空间,而压抑或扼杀了他的个性思维,这对我们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及人格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试想假如我在教学中能尊重学习主体,尊重个性思维,认真倾听,不打断学生发言,或许那掌声里还有我的一半。试想这种不尊重学生主体,不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现象难道是偶然的吗?跟我们平时教育教学的方式没有关系吗?……

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几年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尊重学生主体,尊重个性思维等等一些课改理念我们也知道,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有几个能自觉改变角色,从高高体现教师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来,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交流,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呢?又能有几个教师尊重学习主体,认真倾听自己教学预设之外学生的发言呢?

命题作文“高考之外”展评 第14篇

倪文慧

寒冬腊月,仿佛一切被冻结了,眼内全是皎洁无瑕的皑皑白雪。寒风劲吹,叶儿累了,收了它的手臂,花儿也销了她美玉般的容颜,逝了她的芬芳,残留一缕香魂。

一切都好安静,万物都陷入沉睡了,掀开帘帐,看见满天繁星,泛着点点银光,点缀那张巨大的黑幕,望着那孤独的月儿,才知道原来只有自己醒着。

一天天的重复那机械性的动作,起床,刷牙,洗脸,吃饭,上学,放学,吃饭,写作业,睡觉,起床,上学,放学,再熬夜……周而复始的不过是那枯燥乏味的生活,一天天的生活都被安排得紧紧的,连一点点回忆的时间都不曾留下。倚在窗边,认真地思考:每天都如此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那一张盖了印的文凭?难道那些在考场失利的人就一定没有出路么?高考是我生活的全部吗?

心内思忖了好久,却很难下定论,高考是一张天梯。若你能顺利地通过,登上那最后的台阶,那时就可以进入理想的殿堂,他会张开双臂,将你紧紧覆住,再也不会觉得痛苦,至少不会像高中时那般压抑,苦闷,烦躁,乏味。但,若没有高考,那些寒窗苦读十年的寒门学子,又如何鲤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可,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条路可走吗?

“不,一定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肯定有,通往成功的路径不止这一条。”暗自一惊,原来是那蛰伏已久的话语冲破了屏障,像儿时那般童言无忌。呵,早已步入青年,还能童言直抒无忌吗?但听了这反抗的声音,原本汹涌澎湃的心浪竟瞬间如一泓平静的池水,清澄而又明亮。

是啊,我不一定只有这一条路,天无绝人之路,当你的路看似走到尽头,可实际上,你不过是走到了转弯处,当你走过了弯口,你会发现另一片天空。可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错,我相信当一扇门对你紧闭时,总有另一扇门会为你开启。此路不通,就选另一条路,如果没有一条路适合自己,那就自己创一条史无前例的道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说的不就是这意思吗?

所以那所谓的地狱之都——高中,也就显得很平常了。它并不能代表一切,也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它不能扼杀你的梦想,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它也没有决定你命运的权力。它只不过是一架桥,高耸在云端,耸立在山峰之巅,使人望而生畏,它不过是帮我们少走许多弯路罢了。

可,人生在世,不就是历练自己的意志吗?那又为何害怕走呢?它可以扩大你的眼界,透过外表看本质,看到一些自己不曾见过或者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物。那么,这些所谓的弯路不就犹如一滴一滴的甘霖雨露,滋润着你,让你全面发展,那又何必去怨它,恨它,避开它呢?梅花若不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练,又怎会比白雪多出一段寒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正是把这意道得淋漓尽致吗?

话虽如此,但亦不可轻视高考,高考如雄风,送你上青云,踞在云端,则可傲视天下,亦有能力去帮助那些流浪弃儿,去爱那些被世人忽略的孩子,让那些孩子有一个温暖的肩膀,有个依靠,在日暮的黄昏,让他们知道该去何方。去圆那些残缺的梦,给这些残缺的梦插上隐形的翅膀,飞向那属于他们的天空,绽放绚丽的光彩。

高中三年的生活是紧张的,但亦是珍贵而又开心的。在这大好青春的三年里,你将怎么度过,你可知时光似水,一年的时光不过是弹指瞬间。当你枉度时,却不曾知道,它已悄然从你指间掠过,无声无息地远了,远了,再也不会回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句警言无时无刻提醒着你,莫荒废。

在将来回忆这段挥洒青春汗水的时光,内心会觉得甜蜜,亦含些许苦涩。认定了挥汗如雨,那为何不痛痛快快地挥洒呢,为何不会撒得淋漓尽致呢?绚丽而又妖娆,留一份晚年的欣慰与回忆。

所以,不要轻视高考,但亦不可看得过重,无论前方是顺利还是坎坷,激烈还是平淡,前程似锦还是平庸无奇,都请勇敢地走下去。须记,高考之外,还有很多通往成功的路。

理了理思绪,嘴角弯出一条弧度,昂起头,挺起胸,迈着坚毅的步伐前进。无论成功与否,都请坚强地走下去,相信高考之外,还有另一番天地,另一条路径,总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点 评]本文是一篇独白,作者从头到尾在写自己的内心活动,即关于高考的种种心理变化,先是对高考厌倦、无助,走入死胡同;接着第5段,笔锋一转,寻求“高考之外”的出路,看到人生希望;最后,正视高考,虽然高考之外有出路,但高考是意志的历练,是美好的青春记忆。本文的最大特色在于先仰后扬,写出了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层次清晰,基调积极。

(指导老师:高 艳 赵同宇)

高考之外

周煌鑫

以士取人,于传有之。然今之时,皆以分数取人,以此,人皆数数然为一高考,而不思祖上,不习心智。只销得身心憔悴。

吾闻高考之外四字,忽梦先祖烈士,作疯言以记之。欲以明高考之外,当学古事,习烈祖之德也。

遥想上古之时,天意泽我华夏,乃开民心,厥有先辈烈祖之大事业。出火、断竹,得暖饱。后来之事,小子以疯言略述之。

曰:

先王伟功有少典,结盟九部有熊氏。

二子降兮圣人出,乃有炎黄兄弟事。

黄帝造屋能避雨,炎帝躬耕有粮食。

魔王降兮九黎起,欲吞我中国兮残人心。

炎黄兄弟兮遂为盟,并力攻魔兮天下平。

后兄得权兮为首领,以双之名兮曰炎黄。

黄帝既已望天下,诸侯东来事华夏。

得贤传之为禅让,大道乃生公天下。

大舜悌兄孝父母,廿年执政民心属。

会逢此时河水逆,鲧矜其能堵天意。

鲧已放兮其子出,持规矩兮意恒。

载四时,薄衣食,过家门,不敢入。

卑宫室,费沟淢,九泽九山为开济。

舜荐禹于天兮为之嗣,禹传其子兮家天下。

夏传桀时暴无道,商汤取之止民怨。

盘庚迁殷乘龙气,有纣王兮违民意。

西有文王兮在上,於昭天命兮意扬。

文修武治兮国强,民心所向兮昌。

文王没,武王出。诛暴纣,王天下。

与其弟,建分封。宗法出,天下同。

平三监,放武庚。功业成,武王崩。

周公降辅成王,八百年后龙气降。

周室式微诸侯起,自是春秋有战国。

正中乱世出英才,百家争鸣盛难再。

儒道墨法农名杂,承古启今天道扬。

五百年前有赵氏,开国逐戎半族王。

五百年后志更刚,孝公立兮用商鞅。

本是先王子弟后,奈何据西为虎狼。

长平一战赵心凉,六国从此魂已亡。

始皇挥剑斩六国,六国都城为秦郭。

自伐功勋始皇帝,却中阿房消髓气。

商法只应用战时,岂可用之为国是。

传至二世帝国崩,豪杰并起如蜂拥。

江东却有虎门后,巨力便叫王气升。

逐鹿一战气盖世,乌骓踏雪箭亦迟。

高祖本是龙后世,深埋岂改凌云志。

元年提剑入咸阳,炎炎烈日相扶桑。

文传武帝彻中央,儒学推到人心上。

挥旗北向捣匈奴,蛮夷闻之敢不服?

天圆地方封禅处,从此便得苍天护。

苍天气续二百年,王莽却来灭刘属。

更始六弦念烈祖,灭亡兴汉忍辛苦。

光武龙兴成大统,炎刘气续洛阳中。

明帝至灵二百年,二百年后帝室空。

曹操专权居相府,笼络英俊用文武。

紫光盈室为主公,苍天已没黄天拥。

可怜黄书本汉室,未得贤臣为困龙。

三顾茅庐真明主,卧龙一见分寰宇。

知有巴蜀能中兴,忍痛只将刘璋逐。

自此刘备王汉中,下有五将显神通。

关羽提刀斩六将,一心只欲报兄长。

张飞万人不可敌,一吼退曹板桥上。

黄忠人老气更壮,定军山上胜李广。

马超面秀力亦强,父子都曾王西凉。

子龙神枪救后主,一点寒光万丈芒。

孙坚之祖乃孙武,父子征战猛于虎。

独据江东传三世,仲谋遂成吴国主。

又有司马改曹魏,安乐归命鼠心畏。

天下分久必要合,三国归晋成一统。

司马本是魏家臣,臣气岂可为天朝?

晋地一朝政权失,一朝化作南北朝。

南北两分天下苦,隋文修德民心属。

李唐天下从渊始,贞观世民兴帝制。

科举取士从隋时,万人从此只一志。

诗作入仕真明旨,仙圣豪鬼把笔使。

又有隆基少年时,开元应天为盛世。

只恨君王视社稷,不如一介玉环姿。

安史视有间可驰,引军便向天子池。

自此李唐不明世,百姓苦楚无人知。

匡胤龙袍加身时,不重武将冗文职。

若无杨门尽英烈,御辽谁敢抢先驰。

可惜汉人不明时,明清只是保旧制。

元末宰相明宦官,何为此流来用事。

小人自此多得志,太后为己费军资。

近世不可敌外室,为敌所破不知耻。

南北甲午有辛丑,幸得能人把国救。

洋务维新尽为清,中山从基把屋修。

东有日寇贼心抖,欲把天朝为己有。

国公两党停内战,并力就把河山收。

君不见东南北西国有边,海山黑河艳阳天,御敌将士立壕边。

不顾生死赴国难,就把心血与敌换,残尸尤立故土岸。

遥忆无辜三十万,命在倭寇刀下断,想此心似火在烧。

君不见将军拿刀虎口裂,四万万人心含血,火把不点行夜间。

短兵相接显神通,辕门射戟也平庸。

排兵布阵有《孙子》,兵法有成破阵子。

八年苦战,何人不叹。

齐心一在,成功在此岸。

华夏气还,倭寇凭什拦?

举国齐力舞神龙,金光冲上天正中。

以此疯言,无有新意,直望学者闻此,可于高考之外,多习古事也。

微词多漏,望诸公斧正。

[点 评]本文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文学功底深厚的文言诗文。开篇今夕对比,引出下文,第2段紧承第1段,亮出观点“高考之外,当学古事,习列祖之德”,同时点题,奠定后文情感基调。全文引用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作诗对,表现了作者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和广博的阅读视野。

(指导老师:陈滢莹 赵同宇)

高考之外

张淑娟

一丝温柔滑过脸颊,揉揉惺忪的睡眼,才发觉阳光已偷偷地溜了进来。瞥见桌角那指着7的闹钟,迅速一跃而下,顶着蓬乱的“鸟窝”冲进浴室。看到陌生的布局,不禁嗤鼻一笑,自嘲道:“我怎么糊涂了!”

懒洋洋地趴在阳台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享受清晨的静谧。阳台下是外婆搭的葡萄架,缀着颗颗晶莹、娇艳欲滴的葡萄。架下藤椅上跳跃的露珠似钻石般闪亮。看着不远处的玫瑰、月季明媚的笑靥,心情不觉舒畅许多。“咦,这儿什么时候多了两株百合?”

“你不记得了?”外婆端着一碗小米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走来,神情一如既往的温柔慈爱。“你上六年级时这儿发洪水,你爸妈带你回来过,走的时候你看到半山腰上有两株长在一起的百合,说它们很坚强,能不向洪水屈服。”她把粥放在桌子上,继续说道,“我腿脚不便,你外公就把它们移栽回来了。”

我凝视着它们,夹带着些许迷茫:“我可以像你们一样吗?”

外婆似乎捕捉到空气中细微的波动,忙道:“你不是一直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吗?咱家后园的菜地也对着一座山,和我去菜地里打理打理吧,正好放松放松。”

就这样我和外婆在菜地里一边忙活,一边玩闹。除去杂草,摘去白菜枯萎的叶子,揪掉葱顶端的“花帽”玩“丢沙包”……

每隔十几分钟,外婆总是会气喘吁吁地停下来,让我去摘根黄瓜给她。我偷瞄到:她偷偷地擦汗,揉着那只跛了的右脚和她那不安的背影。心中盛满了愧疚。我该回去吗?可是高考……

午饭时,外婆给我夹菜,犹豫地说道:“你爸打电话来催你回去,他让我提醒你,别忘了,你还有高考。”

静默,压抑,寒冷占据了一切。我扑到外婆身上,蜷缩在她怀中,抽泣着说:“外婆,我不想回去,不想回去高考。我不要整天埋在试卷堆里,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重复千篇一律的生活。我快被压得窒息了……”

外婆轻抚我的头,许久,说道:“没事的。在我这儿没有什么高考,你爸那儿有我呢!你只要做你喜欢做的事就好了,知道吗?”语气中透着毋庸置疑的坚决。

看着她坚定的眼神,仿佛全世界都是我的依靠,可以使我抛开一切烦恼。

于是,我背着背包走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挟着清风,拉着骄阳,一步步地迈向山顶,做我喜欢做的事——照顾孤独老人。

当我踏上山顶时,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唯一的小院。一位头发花白,身着灰色T恤的老爷爷坐在门口,摇着一把蒲扇。我调整一下呼吸,揩了揩脸上的汗渍,上去和他问好。他见到我显得很激动,颤巍巍地摸起墙边的拐杖,急切地拉我进去。近距离才发现那件T恤本是白色,只是许久没换洗才如此。我关切地问他们的境况,了解到他们大多失去自理能力,由于这小院在山顶,鲜有人来,照顾他们的人有时一星期才来一次,因此他们的生活比较困难。于是我帮他们叠被,洗衣服,倒尿盆,扫地……

忙完后,我静心地听他们各自讲年轻时的故事,即使他们有时口齿不清,但看到他们脸上的幸福,我便快乐,接着,我为他们献上一首《相亲相爱》“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

一曲终了,在夕阳的拥抱下,众人的泪光闪动中,告别了这座小院。

晚饭后,我躺在藤椅上,回想起今天的一切,思绪穿过葡萄架散落在浩瀚星空里。

我该回去吗?如今的我该如何抉择?

回到父亲身边,继续承受现代应试教育高考制度的压力,每天起早贪黑,抛弃自己的爱好,泡在考试的海洋中,过着枯燥沉重的生活吗?那我的理想,我的自由呢?

还是留下来,躲在外婆温暖安全的港湾中,过着我所向往的生活,看看书,侍弄一下花草,尽我所能关爱有需要的人,闲暇时可以悠闲地欣赏星空的美丽?那父亲的期望呢?寒窗苦读十几年,等的不就是这次高考吗?错过了高考,我还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吗?在这“优胜劣汰”的社会,我又该怎么生存下去?

朦胧间,看到百合在微笑,外婆和父亲争辩,老人坐在门口,用枯瘦的手指拭去眼角的泪花,无尽地等待……

泪,顺着眼角滑下,晚风却怎么也吹不干。

[点 评]本文是一篇描写细腻的记叙文。对周围景物、环境的描写,对外婆动作、语言、神情的刻画以及自我内心的描摹,都非常细腻,如在眼前,让读者感受到逃离乏味高考的片刻空隙间生活的各种酸、甜、苦、辣。从中可以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高考备考虽然枯燥乏味,但是在这乏味生活的空隙间也是能感受到生活的美的,不要被高考的繁忙而丢掉了感受生活的心。

(指导老师:陈滢莹 赵同宇)

上一篇:公司及行业对比--财务指标说明下一篇: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移动通讯费用补贴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