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2024-05-17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精选8篇)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第1篇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对于美术,说起来既陌生又熟悉,说它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美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从家居装饰到服装设计,时时可见它的踪影。说到陌生,是因为涉及到专业美术知识的时候,自己完全就是一个美术专业的“文盲”。小学的时候,因为美术课程的缘故,还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美术常识,可是升入中学之后,美术课程基本上都被其他课程占用,这么一来,便是完全终止了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真的是没有想到,大三还有机会学习美术,欣喜之际心底也有些许忐忑。美术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个人觉得很有必要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需要,也是从事其他科学研究的源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自己有所收获,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曾有过学习美术的经历,或者是小时候在补习班学过,或者是高中时选择的美术专业。知道有这门课之后我曾经主动的联系过一些有学习美术经验的同学,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发现,只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在快乐的过程中去学习。美术是最感性的艺术,如果自己不善于感动,不善于观察生活,没有创新,是很难做好的一件事情。还有,美术的学习一定要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固然每天都要面对单调的基础练习,也不能轻言放弃。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发现我好像比原先更喜欢美术了,因为这其中增加了欣赏的过程,以至于到了课程快结束时,是画的越来越起劲了。

而且我还发现,画画可以让我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专心致志的去一笔一划的描绘,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种感觉真好。原来,快乐是可以通过笔尖传达的,忧伤也是可以透过纸张描绘的,没事的时候,可以找支笔找张纸来随便涂鸦,自娱自乐一下,所有的情感都可以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下进行宣泄。在绘画的同时,其实也在梳理着自己的内心,并且把自己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画面上,甚至还可以让看的人不知道是谁画的。在没事的时候,拿起画笔,随意画两笔,集中精神,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不仅能打发无聊的时间,也能得到一种异样的满足。既锻炼了我的耐心,又帮我找到了情绪的宣泄口,何乐而不为呢。

吴老师的课形式比较丰富,可能是因为考虑到我们的基础比较差,所以课堂上讲的内容一般都深入浅出,尽量以我们可以理解的方面和角度来讲解。有时以PPT的形式展示美术作品与例子。有时在黑板上给我们板书,顺手拈来相关事例,随手就可以为我们画出来,更多的时候,是语重心长的劝导,似乎和课程不相关,但于我们来讲,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认知,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关乎学习,关乎工作,关乎做人与人生,很实在也很实用,对我们这些处在校园的安静环境中的学生,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感谢老师无私的将您的经验说与我们,将您的感悟与我们分享。最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总是会将课堂上的学习与课后的练习和我们将来的就业联系起来,经常强调学策划的一定要懂得市场调研,将来的工作中会用到。还会经常举例策划将来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些对我们都非常有启发。

48课时学习下来,从原本的对美术丝毫没有了解的人,到掌握了基本的常识知识,从基础一点点的做起,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到装饰画的设计,还有印象派大师作品的临摹,对我们来说原本都是巨大的挑战,都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克服了,虽然瑕疵和漏洞还有很多,可是大家都在尽最大的努力把老师留下的任务完成好,争取做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就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与进步。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第2篇

通过《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探索》的阅读和学习,使我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呢?主要从四点入手:

第一是教师的创新。

文中说:“强化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感染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学中也是深有体会,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迈出创新的第一步。将单一的老师讲解示范变为讲解、讨论、示范、观摩、互评等多向交流的形式。这样既营造了轻松和谐、热烈平等的课堂氛围,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二是学生的创新。

在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与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把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联系起来。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我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解决难题的能力欠缺,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

第三是教材创新。

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永远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它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是连接师生的桥梁。教材不一定绝对准确,但却可以引领师生围绕这一主题共同探索,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的方法。在美术学科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美术的话题。对每个话题,我们不能只考虑线性地深入,还应该着力于点的泛化,教材应该立体化、开放性,教学过程中要

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展开的空间,改变灌输教材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展开的空间,改变灌输教材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教学空间的创新。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第3篇

学习评价本意是指凭借一定的组织、程序、方法以及技术手段, 针对知识转化程度以及个体经验的累积效用的价值判断与测量实践。“知识转化程度”是指“知识”从教师流向学生的传递效率与效果;而“个体经验的累积效用”, 则指在教与学的日常交互以及知识转化传递过程中, 学生有目地的反思性建构个体经验的能力及程度。教学意义上的“知识转化程度”与“个体经验的累积效用”通常被综合理解为“教学或学习效果”。在学习评价的实践中, 以“知识转化程度”作为指标反映的主要是事实知识、原理知识的扩散、掌握;以“个体经验的累积效用”作为指标鉴定的则是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1]的生成、运用。学习评价实践中的这两个层面构成了其主要内容。科学的学习评价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 能够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调整, 促使教、学实践活动日趋完善。而不恰当的学习评价则会阻碍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严重时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教育教学的系统设计, 学习评价只是其中一个微观环节。这个小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同时期, 学习评价的标准、内容、方式方法、导向总是处于不断的改变革新之中。这一方面反映了宏观框架下大环境与教育教学的交互状况, 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利益、政治、哲学、社会思潮、知识范型的更迭等外部因素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 学习评价理论在具体实践的微观层面的多元取向, 学习评价需要依据评价背景、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内容的不同灵话地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与方法。也就是说, 学习评价的设计、实施主要围绕满足、实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展开, 其价值取向以及由此衍生的方法策略必然一致于教育观念以及教学理念的规定性。相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的推行、转变必定会带来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评价模式的变革。学习评价也必然需要通过在不断的调整革新中匹配教育教学的系统设计, 以促进教学实践的整体完善。

高职美术基础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先导课程, 课程的设置目的, 是籍此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启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基础课程后能够具有一定的绘画再现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再是能够综合运用个人能力, 寻找形式语言、材料媒介等个体感受点;通过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 扩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 为链接后续的专业艺术设计做好铺垫。高职美术基础的学习评价主要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技术作出关于学生对于高职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反馈, 根据这个反馈信息, 相关教育要素作出相应调整、改进, 以保证教育目标要求下的教育效果的现实化和最优化。

目前, 高职的教育改革正勃然盛兴, 美术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下, 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组织选取方面均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在教育教学观念变革的前提下, 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期匹配课程的整体设计, 保障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教育界关于学习评价研究在观念上达成的共识, 首先表现在评价目标是以多元的综合能力评价取代了传统的单纯知识评价;其次, 评价角度综合了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再次, 关照了评价主体多元化、交互性等特征。在方法上注重了量化评价与质性描述的结合等。这些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成果极大的丰富了传统学习评价, 保障了学习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可接受性, 给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启发。

但是, 也应该看到, 当前高职的学习评价的方法论主要取自自然科学、数学学科, 学习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模式主要借鉴甚至挪用了工科职业教育的经验模式[2], 这将导致以此参照所建立的学习评价在观念与技术上与高职美术基础课程审美教育的人文价值属性之间的不匹配, 甚至是产生价值冲突与矛盾。在此情况下, 学习评价并不必然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正向作用, 因为教育观念决定评价技术。如果说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美术基础课程的技术、技能导向, 那么, 美术教育的自身规律、特点与本质要求则决定了美术基础教育的人文、审美价值取向。现实中的高职美术基础教育往往“顾此失彼”———盲目扩大技术、技能导向, 忽略简化人文、审美取向, 事实上, 在技术理性观念以及因果原则主导下的高职美术学习评价不免导致评价的定量化和结果的标准化, 这将使经验、反思、情感、个性、自由、想象、理解、领悟等这些审美教育中至为重要、关涉意义和价值的因素失落于学习评价视野之外, 那么, 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创造能力以及设计意识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 最终则会有悖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盖因于此, 开拓新的人文关照视角, 尊重高职美术基础的学科规律, 理解美术基础课程的人文价值属性, 不仅是建立关于美术基础学习评价的正确观念, 深化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改革的契机, 还是探索关于美术基础学习评价具体方法技术的进路。

在这里, 强调人文视角并非是要搁置对掌握美术基础客观具体的技能与专门知识的理性评价, 而是要在对于“事实问题”研究的同时, 将“价值问题”纳入研究视野。也就是说, 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并不仅是针对美术基础知识转化程度进行的被动的反映, 其尤其需要摒弃威权独白的方式方法, 深入到情景、现场以及学习主体的内在角度, 对学习主体的“个人经验”作出解释性理解, 达成基于主体间性的对话与理解, 产生意义共享。

2 人文视角与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关系

谈到职业教育, 大家的共识是职业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为本位的教育, 职业教育活动并不重视个体价值, 个性发展的需求要让位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 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一分子的高职美术基础教育也应该淡化人本性目标, 忽略个体的价值与意义, 并以此作为高职教育特点的体现而予以强调。这其实反映了对职业教育语境中“能力”概念的理解偏差, 对“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概念的混淆, 从而造成了对职业教育的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

在19~20世纪整个社会全面变化的背景下, 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激荡使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此起彼伏,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 转而面向更为超越甚至是更为颠覆的“人”的领域———从追求人格完善的自由主体的塑造到自我与自身关系的沉思和实践。正是由于不同文化历史时段对人类理性以及人的主体观念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造成了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嬗变。因而, 教育的发展总是伴生着观点的论战。然而相对于教育视野中一切变化的因素, 作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成其为最终归宿的“人”, 始终属于教育的“终极关怀”。从理论根源上看, 教育的前提总是是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 教育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所以, 从根本上来说教育是一种人文活动, 兼具关涉“客观事实”的科学性与关涉“价值、意义”的人文性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特点, 对于将二者对立起来的的任何非此即彼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

同样, 作为教育类型的一种, 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仍然是职业教育高扬的旗帜。例如, 给我国职业教育极大启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 “能力”是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综合, 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2]。而且, 即便是对于具体的“操作技能”的分析, 认为其至少是知识、心里运算过程和操作行为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并且“同时涉及职业态度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心理素质和智力的提高, 审美意识的提高等”因素。职业能力是建立在“具有纵深的职业工作环境以及职业劳动组织的基础上”[3]的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综合, 其所涵盖的层面远较静态的知识与技能复杂的多。并且,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与生活世界的不可割裂的关系。凡此种种, 无不说明, 当代职业教育的人本取向充分观照、尊重与理解人的发展、需求、自由、创造、人格与尊严等, 肯定了非智力主观因素在职业培养中的积极意义, 并以此作为基底来培养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世界的社会职业人, 因此, 就本质而言, 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研究的人文视角凸显了其在培养“完整的、平衡发展的人”、“全面的人”[4]方面的导向价值, 与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就业导向并不矛盾。

3 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伦理

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伦理本身即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 是判断其评价实践 (操作过程与评价结果) 对“真、善、美”———即客观、公正、理性原则的符合程度的标准。评价主体的价值尺度是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伦理的出发点。在这个尺度的恒量下, 首先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解评价双方的权力关系, 尤其须对教师的威权强势定位进行扬弃。

高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美术基础教育过程的应有特点, 因为任何美术内容的学习都不仅仅是依靠书本理论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高职美术基础教学正是通过美术实践的路径体验升华出个人审美能力, 从而达成其美育功能的教育目标。因此, 高职美术基础教学活动本身并非适宜精确量化, 那么, 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中的所谓量化必然都是相对的, 所以, 其评价结果须依赖评价者的经验和直觉。但同时, 也应该看到, 若无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有正确的理解与理性的把握, 学习评价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增值效益。多元价值观下的学习评价强调主体多元, 但无论评价主体的形式是教师, 还是学生自评、互评, 评价双方只有在批判反思精神的引导下建立民主的平等与对话关系, 才能达成交往共识。

此外, 由于学生本身是具体的、丰富多样的个体, 并非是整齐划一的抽象的“人”。每位学生各有不同的禀赋, 性格特点各异。加之, 艺术类高职学生入学时的美术基础也是参差不齐, 对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 学习评价者宜采用多种评价标准, 综合考量个体在各自基础上的发展。学习评价应当发挥导向、激励作用, 而不是使被评价者沦为被评价差异化的惩罚对象, 挫败其对于高职美术基础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伦理的道德考量在于, 如何规避人的因素等不确定性风险, 协调和制约评价实践中各因素的矛盾、冲突, 保证学习评价手段的运用不会背离教育原本的设计初衷, 做到既合乎职业教育规律, 又合乎职业教育的终极追求。

摘要:指出了高职美术教育在于尊重高职美术基础的学科规律, 理解美术基础课程的人文价值属性, 才能建立关于美术基础学习评价的正确观念。以人文视角探讨了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的研究进路。

关键词:高职美术基础,学习评价,人文视角

参考文献

[1]OECD.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R].New York:DECO, 1996.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J].比较研究, 1996 (6) .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第4篇

关键词:数字绘画;教育;动漫专业;美术基础;专业技巧

1 五年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动漫产业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重要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成本、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国际化等特点。可见,动漫产业存在的利润空间较大,利于国家的经济水平及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前期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动漫产业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的动漫制作技术初具雏形,数字绘画技术的推广利于我国动漫技术的发展。据新华网的统计数据得知,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动漫专业,1200所院校开设动漫及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超过10万人,还有更多的大专院校已经或正准备开设动漫专业。虽然我国动漫教育蓬勃发展为动漫行业输送了很多技术人才,但高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仍很严重。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师资雄厚,办学历史悠久,但对于动漫专业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的院校还是只注重学生传统绘画技巧的掌握。随着数字绘画的技术的引进,正好解决了学生对于传统技巧掌握难的问题,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创意性的掌握。

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的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有过硬的素描技术,但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讲,在美术方面都是处于零基础,因此提高技能,掌握有效的技巧至关重要。入学时,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绘画功底,对于后期的数字绘画教学有铺垫的作用。

2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对比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绘画技巧能够得到扎实的提高,但是在学生繪画技巧的创新方面存在局限性,对于学生后期自主完成绘画课程,受到老师的影响较大,绘画不能突出自我的局限。而数字绘画教学,注重与学生创意的培养,高科技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1 传统教学情况下学习内容、环境、学习效率、排课比、最总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波及,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发展。在传统教学情况下,动漫专业美术的学生需要完成过多的手绘作业,学生过多地接受老师对于绘画技巧的讲解,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不能够突破常规,不利于动漫的制作。动漫专业美术的基础学习应该注重学生绘画技巧上的突破,让画出来的人物、景物等具有神采,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绘画精髓。

在传统教学情况下,动漫专业美术基础学习的课时安排量相较于其他的课程的学习较大,但是总体绘画效果却收效甚微。学生只能够模仿式的学习,而没有自己学习创新性,动漫产业的企业需要有创意性的人才,传统教学不能满足这一点,将会被数字绘画产业所取代。

2.2 数字绘画的教学内容、环境、学习效率、排课比、最终效果

数字绘画注重的是时间的能力加强,实践是五年高职动漫专业基础学习掌握扎实性的标准。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实践课程在数字绘画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占总课时的40%以上。数字绘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字绘画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有显著的作用,排课的比例相对较少,留给学生的发挥空间相对较大。学期末考核时,能明显的区分出学生的学习效率。

3 优劣势分析

数字绘画教学对于现在国内的教学模式来说,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绘画教学的师资力量上。技术的革新对于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教学效率的把握存在着不确定性,相关的教学器材,在有关的学校的配置并不完善,这个对于教学任务的开展又是一个限制性因数。

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美术基础学习对于后续的学习有较大的学习延展性,需要及时地对后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后期的教学任务。经过数字绘画系统的教学培训,对于动漫专业技巧的把握有积极的作用。

数字绘画培养的五年高职动漫专业美术学生能有扎实的基础功底。而扎实的美术基础以及数字绘画的能力,更适应当今无纸动画的时代发展,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更强,从而对后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大众文化需求,数字绘画技巧的投入,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社会文化的需要,动漫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存在着缺陷。

数字绘画是对于传统绘画技巧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数字绘画发展相较于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家来说较晚,但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推广,动漫专业的学习资源得到了丰富,五年的专业化高职美术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够适应大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扎实的基础功底能够在动漫设计时突破常规,对于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同时,数字绘画更符合当前的学情和时代的发展,数字绘画能够对我国的动漫产业有推动的作用。数字绘画相较于传统的绘画教学来说,是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学校加大关注力,学生也应该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5 学习建议

第一,五年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师资力量一定要结合现代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新理念,以此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院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教育。

第二,对于教学改革方面,应该明确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分析清楚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地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

第三,要实现实践课程与企业接壤,便于实现动漫专业美术基础的掌握。

第四,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严格地选择专业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地创新模式,编辑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课本。

第五,教学的模式上,应该更加的科学化,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合理的考核标准,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觉敏.探索江苏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平衡发展之路[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高钰朋.河南省新乡市中职学校美术类专业教育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张苏中.动漫游戏专业教学建议方案[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11.

[4]吴限.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美术鉴赏学习心得 第5篇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我国的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经过各个时期艺术家艰苦奋斗,创造出灿烂多彩的文化。仅以中国绘画为例,不但指大量传世的卷轴画,还包括彩陶纹样、青铜器纹饰、帛画、漆画、画像砖、画像石、壁画、民间年画等,它们宛如烂漫春花,辉映艺苑。这些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浩如烟海。因此,了解和欣赏祖国丰富的美术作品,可以使我们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遗产,领会古代艺术美,从而产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组成方面,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如果说,美术创作是创造美术价值的活动,美术作品(即创作成果)是美术价值的载体,那么美术欣赏和接受则是实现美术价值的活动,同时又是反作用于美术创作的活动。在本质意义上,美术家精心创造各种各样美术作品的目的,决不是纯粹的个人自娱行为,而是通过美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识传达给人们,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和共鸣,使作品达到产生一定社会审美效应的目的性。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只能是欣赏。没有美术欣赏活动,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就都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完成自己的使命。

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美术创作不仅创造了美术作品,而且也生产了美术作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美术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也反作用于美术创作。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品味和消费能力构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美术标准和不同的美术价值圈。各个时代的最高层次的美术价值圈,要求并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审美活动的过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或审美的发现、艺术的构思、情感的表达。因为我们在创作活动中,“不仅是单纯的美术技法,而是艺术情感的表达来实现审美的价值。”„

美术欣赏具有调节精神与情绪的节奏,丰富学习内容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还能进化我们的生活。如:学习书籍装帧到为自己装饰笔记本与作业本,从学习服装设计地没自己装扮衣服,从学习环境艺术到没自己美化居室等等。这就是一些美化生活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表现。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接受应试教育,中学时代对于美术也没有很深的了解。对美术的了解也仅限于一周一次的美术课,所了解的也只是几幅名画而已更别提美术鉴赏跟创作了。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对美术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了解了国内外的一些美术知识,也能够知道一些美术作品的创作的理念。总得说来就是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但是离精通还是有非常大的距离。

美术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不与历史、科技、经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受到政治、宗教、民族、地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文明史,同样有力的推进着社会的进程。进入现代社会美术更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文明的显要标志。就人类知识来说是一个统一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清华大学在组建成立美术学院时就宣告: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从孤立的本学科跳出站在大美术的角度去思考、探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就易于恰当地使学科教学方法免于呆板单一。把学科教学和相关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在较为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欣赏美术有利于把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对话的教学特点,有利于综合的或跨学科课题的提出,这样更便于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选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兴趣,构筑起大美术的框架,更加有效地实施美育,推进学科综合化进程。

我个人觉得这次的学习对于我个人的修养和美术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于美术的观念。以前我总认为美术并不重要,考试也不会考。只有专门学习美术的人才需要认识美术了解美术精通美术。但是现在我发现美术不是画画这么简单,其实美术可以表现很多内容,尽管绝大多数情况我自己都看不懂。

以上就是我学习美术欣赏的学习心得,我觉得这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1 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

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3 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我们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他以中国的传统故事“愚公移山”为素材,重新创作的一件作品。整幅作品,画家用不多的人物,造成群体性的场面的景象。呼吁全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我们看到这件作品时,无疑会受到教育,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4 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其中对各色人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美术鉴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通过鉴赏不仅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更在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进而使人产生联想。因而,当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管是遇见那些赏心悦目的写实作品,还是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抽象作品,都会使我们获得一种喜悦与满足。认识世界。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美术教材学习心得 第6篇

一:更好的把握四年级小学美术教材总的学习目标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总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二、明确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领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科中

四年级美术教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三: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教学中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的好,先声夺人,就能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实物的展示,图片欣赏法,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欣赏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说的再好,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把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会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展示优秀同龄学生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利用事物的特点和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生活。

2、教师可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美术作品必然是充满着创新意识的,是富有创造力的如“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感受到美、联想到美、追求美、领悟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巧妙的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操作过程中摈弃分数,采用评语,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的交流作用,学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学生他的。

5、因势利导、及时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等没有它们作为画面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应不断的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画面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经常用可视的想象资料、以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六、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美术课在学生兴趣提高的同时,势必引来学生情绪的活跃,特别是在手工课纪律的把握会造成一些困难。如何让美术课的课堂纪律“活而不乱”,我也一直在学习和尝试之中。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我认为首先应当做到认真备课,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尝试在一节课中把握好他的节奏,做到收放有余、美术欣赏、互动思考、动笔、仔细观察、演示示范、自己动手操作,都要分配好相关的环节、让学生做到动静结合。其次,我认为应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约法三章,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时是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法、特别是一些工艺制作课要抓好纪律、管好纪律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寻求亮点。

七、广泛与周围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

切磋教学中的问题,多听课、多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因为有所成绩的老师在探索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建议、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他们经过实践的理念经验、艺术方法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学到以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

美术培训学习心得 第7篇

首先画了两天水粉,无论是构图、步骤,还是感觉,都不如第一次画水粉时那样痛快,更不如停课之前课外活动星期五晚画得好了,着急却无可奈何,只有自己抽空看书找方法。

接下来画人头像,以前画人头像都是模糊好,步骤模糊,刻画更模糊,甚至没有信心画完。前两天临摹也是模糊,没有进入状态,两天后写生开始也不尽人意,慢慢地才有了些思路,然后通过练习局部画法,才对人头像写生有信心。

画石膏总感觉自己以前画得还可以就不求上进,原地踏步,有感觉时两节课就画好了,但有时却两天都画不好,老师不在时就偷懒,不会深入刻画,一直到老师给我修改时,才明白深入刻画的重要性,明白画石膏要对石膏人物负责,不能草率了事。要时刻注意受光面和背光的区别。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第8篇

关键词:想象力,创造力,美术学习,教师教学,基础

所谓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不同思维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和解释, 即使是一些专家学者, 也会众说纷纭。其实, 怎样理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于你的想象力是否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而这双无形的翅膀可以带你领略未知的领域, 和梦想的空间。

我们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类艺术的产生至少也有三万年的历史了, 但产生艺术的前提首先要有两点:一是人类应该克服生存的困难, 为自己的存在创造稳定的生活条件。第二点就是人类的智慧必须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试想一下, 如果人类只知道追求吃、喝、睡、和性的满足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的话, 人类的智慧也不会最终推向越来越高的境界。也就不能延续艺术的问题了, 所以穿插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本框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跟创造力也不是一概而论的, 也是有先来后到的, 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和目标。比如一个人有非常好的想法如果不加以实施创造, 不让更多人了解接受的话, 那么再好的想象力最终也沦为空话。就像冰箱里的冻肉一样, 不偶尔翻出来查看, 那它永远只是块冻肉, 最终的结果就是腐烂。平时在跟学生谈话聊天的过程中偶尔会接触到一些很有想法和才华的学生, 他们的想法是天然的, 未经雕琢的。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在艺术上的潜在能力, 可是大多学生只是能表达出来, 却表现不出来。我想, 这样的问题与他们日积月累的知识有关, 也与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关。可见知识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具和手段, 认识一个新事物, 首先要去了解它, 才会更深刻地掌握它的外在和内在, 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我形成

人类大概是从孩童时代就开始赋有想象力这项技能, 从很多天才的优秀的作品中来看, 不乏有很多年龄非常小的作者, 他们的作品令很多美术家, 学者们都赞叹不已。这些作品未经雕琢, 可以说是未被开发的人类与生俱来的宝藏, 可是经过一些不正确的人类固有的认为的错误导向, 也可能会毁灭这一“奇特”的技能, 这也就是有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的越来越世俗化、和趋势化, 这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现代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从而进一步充分发挥他们自我导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必要的。

在历史上有很多大师和优秀的画家们, 大多都是从小就接触过美术这门艺术的。有的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 有的是靠大自然中的事物来对自身的启迪。这些因素激发出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浓厚的兴趣, 这也是产生想象力的前提。从不会到逐步掌握、成熟, 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对艺术的思考和想象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极为漫长、复杂的过程, 也是需要自身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也只有自己本人的深刻体会才能实现。其他人只能作为指导者或是启发者, 是参与不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的。可见,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天然的, 同时也是后天的, 更是自身努力的实现。

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我训练

天生的、美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人类来说是少数的、个别的。有的人或许没有太多的天分, 但是想象力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发掘出来的。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自觉的创作和研究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和认知自身潜能的过程。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不仅要求学生在作品欣赏中开阔视野, 还应要求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人、事、物有更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培养自身对于物体形状、结构、色彩把握。多多了解艺术门类之外的学科知识也是尤为重要的。比如有很多画家, 是从音乐的手段入手, 完成很多有跳跃性的音符化的艺术作品, 和观众产生共鸣。还有一些画家从萧条的经济入手, 画了一系列反应经济萎靡的结合时事的佳作, 可见, 不光仅有艺术领域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投资领域、社会生活还有其他更多的领域都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达, 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无处不实用。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中, 教师将其作为一把传递知识的钥匙来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曾经的一堂关于电影艺术的教学中, 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我选用了电影当中的三个比较典型的镜头, 来为学生解释电影蒙太奇的定义。镜头一:一个人在笑。镜头二:一把手枪直指着的画面。镜头三:同一个人, 他的脸上露出惊恐的样子。这三个电影中的画面被我依次来播放, 并引发学生对于这段情节的思考。学生对于画面很感兴趣, 于是很多学生都参与了进来, 纷纷表示这些镜头连起来会使观众感觉到画面中的人物的性格是个懦夫、胆小鬼。接下来, 我把这些镜头改变了顺序, 启发学生是否会有新的结论。按照镜头三、二、一的顺序重新变幻思考, 于是学生们陷入沉思, 最后的学生回答也是令我满意的, 因为这样的排列使得这个人的脸上之所以露出惊惧的样子, 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 于是他思考了一下, 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 最后他笑了。因此给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图片是不动的, 是动态的定格, 而学生的想法是活的, 是发散的。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而不是拿来主义, 我想这会比一味的死背定义令学生印象深刻。

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光只是固有的那些, 还需要后天经营和完善。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是对于自身的艺术水平上的提高, 最终目的是达到创作的目的。

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我实现

有了先天和后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合, 还有自身知识素养的提升, 可以很快看到一些艺术成果。就像田地里的犁地、播种、施肥, 再加之天气的适当配合, 小苗会预期的成长为参天大树一样。好的作品也就如期而至了。

一些大师在晚年的创作中, 自信的达到一种信手拈来, 下笔如有神的艺术境界, 这种自信心和表现力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没有一个人不努力、不思考、不实践就能随便成功, 成功的人的背后一定付出过别人很难想象的艰辛。在美术教学中, 我适当的结合了一些画家的生平趣事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 目的是使画家跟学生拉近距离, 启发他们的空间思维一致性。比如在讲到齐白石老人的《虾》的时候, 不光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鉴赏艺术品的能力, 还讲解了一段白石老人如何在篆刻方面发奋图强, 最终达到首屈一指的地位的过程。通过讲述, 学生头脑中会产生一个画面:比如白石老人在河边挑了满满一担石头回家, 在家里随刻随磨, 刻的石头最终都化为石浆, 也因为如此常常是把屋子弄得泥浆满地等等。白石老人的刻苦努力的这些画面, 可以使学生拓展想象空间, 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要成为像白石老人一样优秀的人, 就要付出辛苦和努力。最终目的是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付诸于作品当中, 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艺术作品。

上一篇:加强对员工的监管下一篇:实验综合布线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