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

2024-07-11

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精选11篇)

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 第1篇

目前,在青少年中,有一部分人对人对事冷漠无情。这样的人长大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往往缺乏工作热情与对社会的责任感,也不可能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事业上的献身精神。要改变孩子的这种不懂得爱及缺乏爱心的状况,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呢?我就结合自己经验谈谈几点浅见:

一、父母要为孩子作出好的榜样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人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孩子天真幼稚,喜欢模仿,处处学大人的样。因此,在家里父母也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地尊敬长辈;外出时,遇到有机会也能对他人付出爱心,如车上让座,扶起路上摔倒的人,帮老人扛东西等。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爱的教育。

二、结合生活细节进行情感教育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小事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奶奶蹲着拣菜,父母不妨暗示孩子:“你看,奶奶多累,给奶奶搬个小凳子吧。”当孩子为了关怀他人而作出努力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进行心理上的强化。

三、培养孩子的孝心

如让孩子知道长辈也喜欢吃好饭菜,好饭菜应该大家吃,不能一个人吃。在家里吃东西时,要孩子吃的同时,多想想父母。这样,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孩子会逐渐形成思维定势:遇到好吃的就会想到长辈也吃一些,体恤长辈的孝心也会因之而产生。

四、教育孩子关心他人

要逐步引导孩子从关心父母到家庭其他成员、邻居、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使孩子逐渐形成“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意识。同朋友玩,要友好相待;邻居休息时,要克制自己的行为;长辈生病了,应去看望,并主动为他们做些小事。上学了,更应引导孩子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关心集体,做好值日工作,参加学校的劳动。

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具有同情心的人是善良的,因此,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平时多让孩子多看点关于救护、援助等内容的电影、电视节目,以激发他们对受难者的同情心以及对济难者的敬仰之情:要教育孩子珍惜自然界的所有生命,这种珍爱生命的情感体验为孩子感受他人心灵,萌发同情心,提供了极好;教育孩子在平日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并学会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家庭不仅是孩子的成长基地,也是孩子的精神家园,家长只有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将他们一步步引向人生的正确之道,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首诗——《让什么伴随着孩子》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惊恐伴随着孩子,他凄凄切切的/惋惜伴随着孩子,他嗟叹时运/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妒忌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羡慕/责难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自惭/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坚忍不拔/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信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秒许伴随着孩子,他自学自尊/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当一搏/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友善伴随着孩子,他信赖他人与自己/安定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洒向人间都是爱/假如宁寂伴随着您,孩子就心静如水,平和待人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

我愿借此诗献给千千万万的家长。

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 第2篇

散步的时候,丽丽看见一只蚂蚁,叫了一声:“蚂蚁,有一只大蚂蚁。”我还没来不及做什么反应,就看见她“啪”的一脚踩死了。

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你在意的话,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也许这只是一个及其简单的反应动作,但是,我觉得那是多么的令人遗憾,孩子,你不应该有这样的反应啊!这也许和我的性格有关系吧,看见这样的情况,我心里十分的难过。于是,我决定对本班的幼儿进行“爱的教育”。确切的说,应该是把教育融入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我所指的爱,不是很复杂的包括较多情感在内的爱,只是由对小动物的爱,而升华到对人的爱,对生命的爱。在解释的简单一些,就是让小朋友对一些小昆虫小动物抱有怜悯之心,有爱心。逐渐学习关心身边的人以及对生命有敬畏之情。

我想,我所做的并不多,只是时常几句简单的话提醒,并组织简短的.谈话活动、观看一些关于昆虫动物的动画片等等,使幼儿对其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爱之教育”的过程。

记得之前有一次做早操的时候,拉拉看见地上有一只蜘蛛,他很兴奋,大喊起来:“蜘蛛,有蜘蛛,一只蜘蛛,哈哈哈。”听见他喊声我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果然一脚踩下去,因为离得比较近,所以我及时拉住,一边说:“别踩。”他呆了一下,看了我一眼,把脚放了下来。这也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纷纷跑过来看。我对大家说:“蜘蛛也是一个小小的生命呀,他也有爸爸妈妈和宝宝呀,如果我们把它踩死了,他可不可怜啊?”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应我表示很可怜。我想,希望你们是真的觉得可怜才好。

说接下来是一次健康活动,拉拉又叫起来:“蜘蛛,有蜘蛛。”感觉这句话很耳熟,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踩下去了,但是巧的是目标没有瞄准还是鞋子空隙大,没踩死。我松了口气,他抬起头悄悄看了我一下,然后表情尴尬的站在那里不动了。我又赶紧发挥小朋友的爱心,为这只可怜的小蜘蛛争取同情。

说起来还真是巧,这蜘蛛与拉拉好像有什么不解之缘似的,前几天的健康活动时候,他又发现了蜘蛛,这一次,他不再踩死它,而是静静地蹲下来仔细的观察起来了,显得很有兴趣,一只手指还跟着蜘蛛的路线指来指去。我叫他来参加活动,他过来了,一会不注意的时候又跑过去蹲着看,引起了许多孩子的注意。活动还因此中断了一会。

这次,我领用空余的时间和幼儿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说说自己知道哪些昆虫的名字,还看见过什么样子的昆虫,这些昆虫有什么特点,他们吃什么等等。什么昆虫最好,最漂亮?自己喜欢什么昆虫等等。让幼儿对小昆虫产生兴趣以及怜悯之心。在这以后,几乎很少听见孩子大叫着踩死虫子,多数是讨论虫子的名称,它吃什么,有什么特点等等。说明已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了。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这是培养孩子爱心的良好时机,把班级中的蚕宝宝分发给一些幼儿回家饲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与责任心。班级中也放置一些有助于幼儿即时的观察,发现了解蚕的蜕变过程,这是十分直观的,直接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的兴趣与爱心。

另外是利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做教育话题,如:班中的阳阳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哭了起来,令人十分费解,后来才知道,他家的小狗被车压死了,想起这件事情他就忍不住伤心起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教育:“小狗被真的很可怜,老师听了也觉得很难过,阳阳真是个有爱心的小朋友,以后在照顾小动物的时候更细心一些就好了。你们同意老师说的话吗?”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也纷纷表示很可怜,安慰着阳阳叫他不要哭。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3篇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1. 感受“爱”的存在

当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来到人世间, 预示着家庭教育就开始了,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 是幼儿“爱心”教育的摇篮。所以,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同时, 要让孩子也学会爱, 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 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 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故事》、《儿歌》等读物, 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爱心”的培养教育, 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爱你, 你也要爱爸爸、妈妈。孩子上幼儿园后, 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时间较长, 和老师接触比较多, 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早晨幼儿入园时在门口热情地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 欢迎他们的到来;小班的孩子可以抱一抱;孩子如厕后帮助整理一下衣裤;作业间歇时, 跟孩子多说话;午睡时, 轻轻地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 帮孩子们穿穿鞋;帮女孩梳梳小辫儿;特别是对带药的孩子, 在他们服药时说些鼓励的话, 药片尽可能处理得小点、碎点;离园时, 和孩子说再见等, 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爱。

2. 引导孩子学着付出“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后, 就要引导他们学会付出爱。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 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引导。无论是孩子的家长, 还是教师都要善于做有心人,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活动, 抓住教育契机, 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小朋友, 帮别人卷衣袖、提裤子、系鞋带等, 看到后都应当及时给予表扬, 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 看到别人有困难, 主动帮助。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 都要寓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 使幼儿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 逐步净化心灵。

1. 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幼儿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 对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的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三只蝴蝶》, 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 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关心朋友的, 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内容上,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

2.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 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 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 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娃娃家》的游戏中, 角色互换, 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 感受照顾别人多么不容易。

3. 利用大自然发展幼儿的“爱心”情感

幼儿天性喜爱大自然, 大自然给了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 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 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 可以带孩子们来到郊外, 看看花, 看看草, 在感受阵阵春意的温馨的同时, 让孩子们知道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秋天, 可以带孩子们来到田野, 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 体验“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冬天, 一场大雪之后, 孩子们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 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 但是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逐步迁移, 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

三、创设“爱”的环境, 营造“爱”的氛围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 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 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 多让幼儿注意关心小动物和花花草草, 可以通过一些好的《动画片》、《故事》、《情景表演》等, 向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 让幼儿感受小动物、花花草草的可爱之处, 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用亲切的口吻, 温柔的动作感染幼儿, 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 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将教师的这些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让孩子在付出的同时, 感受到小植物、小动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呃印象。”因此, 我们要做时刻充满爱的老师, 时刻关注、爱护孩子, 营造爱的氛围, 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 经常与孩子拉拉手, 摸摸他们的头, 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 将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位分享日, 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 孩子在享受别人的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四、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 还应该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 如:三八节懂得为妈妈送上自己的小礼物等来表达自己的爱心, 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 又可以让他们体验到爱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因此, 家长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 更要以身作则, 起示范作用, 更好地营造爱的氛围, 感染孩子。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 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 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 比如“你辛苦了, 先歇一会儿”、“别急, 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在长辈面前, 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 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梳梳头、洗洗脚、说句体贴的话, 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残疾人搀扶一下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萌发的关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爱心”行为的电视节目, 让幼儿观看, 讲述有“爱

WENJIAOZILIAO

心”行为的故事给幼儿听等, 以激发幼儿的“爱心”行为。

五、家园一致, 共同进行“爱”的教育

教育纲要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 步调一致的教育,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爱的教育”的盲区, 比如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自己的孩子帮别人、爱他人, 就是教自己孩子“学傻”, 他们担心如此“爱的教育”会使日后走上社会后“吃亏”。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 向孩子进行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

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 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 并由此学会爱别人, 帮助别人, 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 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 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 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 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 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 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道德根植于生活, 把德育大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 带领幼儿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 体验爱带来的幸福感。

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 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 懂得如何付出爱, 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 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一棵小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 离不开阳光和雨露, 离不开土壤和养料, 如果你想孩子具备爱心, 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孩子心中的爱, 离不开家长、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 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 应具体、直观、形式多样, 为幼儿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 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 懂得这种爱的珍贵, 学会关心人、爱他人, 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 让爱在孩子心田发芽。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 对爱的感受最自然、最丰富。我们要通过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 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孩子无意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只知获取不懂得付出, “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所以, 家庭、教育机构应该携起手来, 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 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付出“爱”, 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 并且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帮助他人;知道要爱护公物, 爱护动植物, 爱护自己的物品, 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

关键词:“爱心”,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家园一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培养有爱心的孩子 第4篇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现在“6+1”家庭模式的普遍出现,充裕的物质条件和畸形的家庭关爱使得孩子与自然、社会、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少;现代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等等,一方面缩短了人与人沟通的时空距离,另一方面也分离了人际交往的真实感与真诚感。从教育角度来说,我们平时对幼儿认知、能力等方面关注较多,而对幼儿情感、道德方面关注不够。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一、感受被爱——爱心的基础

培养爱心从自己做起,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首先教师要保证自己要有一颗仁慈的心。我们自己要爱孩子,使孩子感受到他们是被爱的,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家庭地位的不同、性格兴趣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的爱,我们应对孩子一视同仁,这才是最重要的。

方法一:向孩子显示你很喜欢和他相处。就拿游戏来说吧,游戏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最爱,游戏时,你可以微笑着站在孩子们的身边,问他们玩的是什么,你还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和孩子们一起玩,让孩子们会感到你是关心他们、重视他们的。试想,如果你不用心地和他们相处,不细心照顾、关心他,不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难我们就不知道,不把你当成朋友或亲人,他会告诉你心里话吗?你不了解孩子又怎么知道怎样去爱孩子呢?又怎能说你爱孩子呢?因此要培养孩子有爱心,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我们要时刻与孩子在一起,我们对胆小的孩子可以亲亲他、和他一起说说悄悄话,对有困难的孩子我们去摸摸他,关爱他,问问他需要怎样的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

方法二:对孩子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大部分孩子渴望别人的注意,有时,我们往往注意孩子做的一些破坏性的行为,而对他们一些正确的行为不能及时给予肯定。其实,孩子十分需要得到你的认同,特别是教师,你一个微笑的表情,赞扬的语气,对他而言是无限的帮助。

二、为他人着想——爱心的前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却不注意启发诱导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从而使孩子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差一点儿都不行,而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创设教育性情境,使孩子乐意想到别人。

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引导幼儿把游戏活动向健康方向开展。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也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爱心医院”游戏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免费出诊、为病人看病,使幼儿知道关心同伴,在家人生病时知道主动去探望,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超市”游戏里的“营业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开展“送货上门”服务。“顾客”也要尊重“营业员”的劳动。“幼儿园”的孩子去“医院”体检,“超市”购物,去“图书馆”看书,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大人”的关爱。幼儿在这些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关爱,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三、爱的给予——爱心的体验

爱是一种理念,爱是一种感觉,爱更是一种体验。要培养有爱心的孩子,我们要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体验,有了体验才有真情实感,才有爱心奉献出来。爱心可以奉献给老师,可以奉献给父母,可以奉献给同伴,也可以奉献给素不相识的人。

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也少,我们就从孩子身边的事入手,尽量让孩子去体验。如:哪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我会组织孩子先在班级中为她唱生日歌,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生日礼物。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对他的爱。还有班上一个小朋友生病了,好几天没来,我启发他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病的小朋友?孩子们纷纷发言:打个电话给他,向他问好;送一束花给他,祝他快点好;送他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他吃。渐渐的,幼儿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身边的人有什么需要,就立刻伸出援助之手。如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我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冻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要怎样的帮助他们呢?”“我把家里好吃的东西送给灾区的小朋友!”“我把我的衣服送一些给他们穿!”

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随笔 第5篇

许佳乐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长得帅气,能说会道。可是,他纪律观念相当淡薄,上课经常迟到,不爱学习,作业马马虎虎,花钱大手大脚,零食不断。骂人打架更是家常便饭,屡教不改。在班里大有“小霸王”的气势。在老师们的眼中,他就是“问题学生”。我教他以后,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以后,对他进行了如下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步,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在许佳乐的家里,我了解到了他的家庭情况很好,是家里的三代单传。爷爷有退休金,爸爸搞运输,妈妈在家经营小卖部。他在家里可谓是掌上明珠,从来都是说一不二。一家人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吃的、穿的在班里都是最好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在一次家访中,我和佳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坐到了一起,详细的分析了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危害。我说: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学校教育很可能就会苍白无力。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我们学校要培养一个好学生,你们家庭要培养一个好孩子。孩子培养不好,你们就是给他挣下金山、银山也没有用。我还告诉他们说:喜爱孩子没有错,让孩子过得好一些更没有问题。但是喜爱不是溺爱,孩子从小应该培养自立、自强、自立的能力。我给家长讲了“中日夏令营儿童较量”的事例,讲了几个由于溺爱孩子而导致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的案例。最后我给他们一家人支招:一、教育孩子,正面引导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二、对孩子的闪光点要肯定,要鼓励。三、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坏习惯、坏习气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四、关注孩子学习,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五、要有耐心,教育孩子要持之以恒。我的苦口婆心总算让王刚一家人感动。他的爷爷拉着我的手说:李老师,谢谢你,你多次来我家,为了我们家的乐乐,你真是操碎了心,太谢谢你了,我们在家里一定要严格管教孩子。您放心吧!

第二步,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并让它“闪光”。每天饭前饭后,我经常到班里去转转。通过家访后近一个月的细心观察,我发现许佳乐在学校组织的“小科技比赛”中表现非常积极。其创作的“环保黑板擦”获得了全校二等奖。在班上,我表扬了他,我说:你很聪明,如果你今后继续努力学习,肯动脑子,考上大学,好好学习,日后有可能会成为“发明家” 的。 在我的表扬下,同学们第一次对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许佳乐非常激动。从此我发现他听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我发现他为老师做事非常积极。每次课下他都抢着搬作业。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特意安排他为品德课代表,为大家服务。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人事任命”极大的调动了他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每日俱增,上课还经常争着回答问题,以前可是从来没有主动回答过问题。有一次,我去食堂,无意间发现了一件事情。远远我发现他在排队打饭的队伍旁边指手画脚。我悄悄地踱到队伍后才大吃一惊,他竟在维护队伍秩序,正在批评一个插队的学生呢!说句实在话,以前他可是“插队大王”呢!我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他看见了我,笑了笑,脸红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许佳乐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以前的“蛮横霸道”渐渐消失了,他由人见人烦的“问题孩子”变成了班里的“热心大王”,在每次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中他成了捐款、捐书最多的同学。佳乐的进步是令人欣喜的,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感到满意。

在教育和转变这些“问题孩子”的过程中,我感到教师必须要有爱心。只有爱生如子,才能有耐心做学生工作。我深知: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才是高尚。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要气馁,要有恒心。同时,不要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孩子”,对于这些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享有尊严,得到尊重。我深知:一个人如果在需要的季节里播下了爱的种子,那么他一定会在收获的季节里收获果实。

作者:李同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6篇

从古至今,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的儿童一定要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爱心就没有了合作,没有了合作的话,那在未来就无法在社会上发展甚至生存了。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多做有益游戏,多看益智图书。孩子喜欢做一些简直而有趣味的游戏,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表达爱心的游戏来吸引孩子;从孩子识字起,就应该多给他们看一看益智图书,让他们开阔视野,学得更多的知识,懂得真善美。

第二,多交往,拓展交往空间。孩子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多与人交往,从交往中学到东西,孤独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造成自闭症。爱心,是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第三,父母重视,多教育,善于引导。孩子的第一临护人,就是我们的父母,作为父母,要高度重视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与学习情况。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加表扬,让他们的爱心行动得到鼓舞。

德育论文-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7篇

[内容摘要]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从小培养,他必须具

备的前提条件是要具有爱心。家庭、学校、社会是培养小孩子爱心的环境,作为一位小学农村一线教师我深知农村孩子具有爱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近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小做起;爱心要榜样示范;同时保护好孩子的爱心;为孩子提供爱心教育的场所;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感恩。

[关键词] 爱 培养 家庭 学校 父母 老师等。[正文]

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心其实就是知恩知得,能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然而“爱 这种崇高、无私的情感、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产生的,更不是只要父母给孩子充分的爱,孩子就会自发产生相应的爱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才会产生的情感。作为一位小学农村一线教师,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爱心呢?

一、爱心要榜样示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的

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只有拥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邻居家老人生病,父母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

二、爱心要从小抓起。

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孩子的天性。它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假如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么这种父母之爱,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私爱、溺爱。爱心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点点滴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三、保护好孩子的爱心。

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 然而有的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一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要你倒茶”。再如有个小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

四、提供爱心教育的场所。

班集体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为孩子营造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氛围,让爱心洒满每一个孩子的心间,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责任。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得知班里很多孩子欺负他,歧视他。我与家长取得联系后,从家长的谈话中得知:家长在物质上的给予孩子的比较多,但孩子平时在家很少与人交流。于是我找来班上比较活泼、开朗的一名学生,与她谈起这位孩子所处的环境,这名学生听后,很愿意配合老师、家长,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

作业并相互交换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和那个孩子一起玩,老师适时鼓励,从此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孩子。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

五、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1、利用节日为孩子提供献爱心的机会。如:每年的“教师节”,让孩子把亲手做的贺卡或礼物交给老师; “三八妇女节”,开展“三个一” 活动(做一朵小红花,讲一句祝贺语、帮妈妈做一件小事);“三月文明礼貌月”,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到街上送水)。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知道妈妈,阿姨及他人工作的辛苦。从中让孩子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长辈用血汗换来的,平时要学会体谅父辈的艰辛,要尊敬长辈、考敬长辈。使孩子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2、用身边的实例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如:学校一些特困家庭的孩子因交不起生活费用时,我们便开展献“爱心” 活动,发动孩子捐款,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通过与孩子交流,使孩子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如:捐献骨髓、扶贫助学、无偿鲜血、领养孤儿等一系列的动人事迹,让孩子知道,人人都需要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对孩子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回馈社会。让孩子懂得: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和社会。比如:我校现正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全校师生正常的生活用水十分紧张。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给全校师生捐了十吨纯净的矿泉水,他们同我们共度难关,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我找到这一事例让孩子学会感恩。

家长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老师和父母有责任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为了家庭能多一份温馨,为了社会能多一份祥和,老师和父母应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第九、十期。

2、《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孩子在教师爱心翅膀下茁壮成长 第8篇

一、理解关爱学生,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理解是一种心理上的相互信任, 以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要求、动机、思想和情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一定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从了解的情况中挖掘出多种甚至最微小的积极因素, 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 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还要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了解学生的期望, 愿意与老师倾心长谈, 后面的教育工作应该说是得心应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当然我们要有与孩子沟通的耐心和毅力, 更需要一定的技巧。只有我们真正地去理解学生,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师生平等。有时, 我们对学生一味的说教, 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还容易出现“左耳进, 右耳出”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朝会、班会、板报、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与学生谈心等多种方式, 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与沟通。如我在开学之初就充分利用第一个班会, 让学生牢记这样的一些概念“我是六 (一) 班的一员”、“我爱我们的祖国”、“安全”、“好人”、自尊与被尊”、“我要学”、“关心别人与关爱自己”、“我会说文明用语”等, 让学生一开始就能轻松地接受教师的观点, 能明确学习不但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是学习如何做人的一个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让学生把学校当成家, 爱我们的班集体, 爱我们的学校,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如我利用板报传递着我的心声, 表达着我对同学们的期望和祝愿, 或者提出不足与改进措施, 或者对他们提出鼓励和希冀, 如我在班报上就写出:“拼搏”“学无止境”“谦虚是一种美德”等,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而同学们也通过板报抒发着他们的情感, 表达着他们的愿望和心声, 对老师提出整改意见等, 使小小的板报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阵地, 这种方式使师生都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师生间的距离不经意地缩小, 师生间的心灵不自觉地被沟通.觉得我与学生就是一种朋友关系, 一种想呵护他们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师生的感情就会在此时深化升华, 觉得那真的是一种心与心的交融, 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

二、尊重信任学生, 给学生平等的地位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待人, 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要知道: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不是皇帝与臣民的关系, 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 也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而应是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关系。现代的学生期望的是具有民主作风的班主任, 我们不能指定学生按我们的意志去做事, 因为学生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观点, 这样强迫他们, 让他们去服从不愿服从的命令, 去做不愿做的事情, 只会加深师生之间的误解, 只会造成我们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猫”的形象。这种师生之间的误解与高高在上的不平等关系, 使得班主任和学生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之中, 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 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 不分场合当众揭短, 挖苦嘲讽, 甚至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毁灭。班主任要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另外, 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 班主任要虚心接受。事实上, 一个越是勇于接受别人批评的班主任, 学生越是尊重他。当学生提出意见是偏激的, 甚至是错误的, 班主任更要有大度的气量, 宽阔的胸怀, 这样你才会赢得更多学生的信任。尊重学生, 是师爱最真诚的流露, 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促使其自我价值发现的有效情感因素。尊重学生, 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 是真心的爱护, 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 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 能够尊重学生, 学生才能更加尊敬, 爱戴老师, 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 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相信只要我们的老师都能蹬下来看学生, 教育的氛围一定会更加融洽, 教育也一定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言语亲和学生, 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

班主任要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 正确树立自己的威信, 尽量做到“四不”:不惩罚、体罚、恐吓学生;不摆架子, 和学生说话交往时不玩弄威严的神气;不吹嘘自己, 贬低别人;不为让学生欢心而放任学生。作为一个班主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 采用绿色批评, 讲究语言艺术, 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当出现问题时, 班主任不要采取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 而要通过讲事实, 摆道理, 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一味的训斥, 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要将“爱”作为师生关系的核心, 以对学生的爱来赢得威信。记得有一次学生对我说:老师, 以前你老是板着脸, 很严肃, 我们都不敢和你说话。现在, 你的笑比以前多几十倍, 我们喜欢你的微笑, 现在也最喜欢上你的课。。在他们的评价里, 我了解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 并努力改进不足。学生在改变, 他们在成长;而我也在改变, 在成长着。

总之, 教师应该处处留心, 善于捕捉, 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中留意, 甚至可以“小题大做”, 给“顽皮”、“淘气”的学生一些由衷的赞许;时时倾听学生的心声, 及时给他们点拨、引导,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抵达成功的彼岸。作为教师, 我们应牢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要我们对学生有了真心的热爱、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教育, 就会荡起学生心灵的涟漪, 使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做出积极的反应。要学会洞察学生的心理, 不因成绩的好坏而对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 对学生既要有严格的要求, 一视同仁, 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关心、爱护, 激励他们保持一颗纯洁、善良、上进的心灵, 让爱渗透我们的教育, 使学生扬越自信与希望的风帆, 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憧憬、充满阳光。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育人”。老师的一颦一笑, 一句关爱的话语, 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能量的爆发, 改变孩子的一生啊!

摘要:“爱是教育的工具, 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要舍得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情感投入, 寄予合理的期待, 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 发挥每位学生的最大的潜能;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 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 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严格地要求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 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架起师生间的感情的桥梁, 才能让孩子在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9篇

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这心。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都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的情感,从而使孩子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从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表现出心中无他人。有一份资料刊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位母亲曾到家教咨询中心心灰意冷地诉说了一件使她痛心的事:儿子五岁,母亲为了给他买最爱吃的食品,顶着凛冽的寒风跑了许多路,终于买到了。回到家里,儿子兴高采烈地吃着,而当母亲刚尝了一口时,儿子便声色俱厉地吼道“吐出来,是我吃的。”那位母亲非常难过与不解,为什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 之情,却换回了儿子如此的自私无情?其实,这是由于母亲对儿子一味单向地施予爱,而没有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不懂得爱父母,不知道关心他人而形成的恶果,这是应当引起家长们高度的家教问题。

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人故,但它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喝、泯灭,为人父母者不公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學会爱。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父母之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私爱、溺爱。“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这是一位教育家的经验之谈。

大海靠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裤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阿婆年老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阿婆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让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同情和怜悯实质是把自己的疼痛和难受扩大到别人身上的结果。周而经常让儿童把自己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儿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例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也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某地发生灾情家长可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冷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送给灾区的人吧!”······

随着孩子的长大,还要逐步扩大教育内容,教育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事业、热爱人生······

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仁慈博大的爱心、人道主义的道德,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就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他的话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良好情感是良好品德行为的基础,人们一切良好的品德行为无不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二是幼儿时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要提早,要自幼就在孩子的心灵中埋下爱的种子。

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塑造幼儿有一颗爱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近及远,由浅至深,从爱父母、爱小朋友、爱老师、爱动物及花草树木等,进而扩展到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首先要让孩子最亲近的、接触最多的人,要教育孩子知道父母为其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让他们开始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父母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辛劳,让他们产生体贴之情,同时要培养孩子爱小伙伴,与邻居、亲戚和幼儿园的小伙伴友好想处,使他们懂得同伴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要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而这种高尚情操,首先根基于幼时家庭的道德情感教育,幼时不知爱父母的人,长大后不可能热爱祖国;幼时心中无他人的人,长大后不可能爱人民。所以,家长要注重对幼年子女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爱。

从细节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10篇

一、在家庭生活中寻找细节,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孝心。

孝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有人调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间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祖辈,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和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培养孩子的孝心,家长责无旁贷。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些孩子不孝敬长辈就是受父母影响的结果,父母虐待老人,孩子就会一一效仿;父母尊长敬老,孩子也会关爱长辈。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中央电视台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给姥姥洗脚,陪姥姥说话,于是,他也偷偷打来一盆水,端到妈妈跟前,轻轻地说了句:妈妈,洗脚。这让疲惫不堪的妈妈感慨万分,也让许多有心的父母感叹不已。

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便和各位家长进行了沟通,请他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孩子效仿的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对老人的孝敬:饭好后先叫老人吃饭;买东西时不要忘了家里的老人,老人生病了要关心,对老人说话要轻言细语……同时,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帮着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如拿碗筷、擦桌椅、倒垃圾等;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让孩子去问候安慰,主动给长辈倒茶递水。遇有为难的事情,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在学校里,我们也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孝心。如:给孩子讲古今历史上孝敬老人的典故,让孩子知道孝敬长辈是人类社会推崇的美德;让孩子带着鸡蛋当一天“鸡妈妈”,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我为妈妈洗次脚”“我为爸爸捶捶背”“我为爷爷唱首歌”等活动,使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幸福,由衷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对孩子在家里表现出来的爱心,我们又通过家校联系本、表扬台、欣赏条及时地传达给班上的其它孩子,这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氛围,更强化了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行为,同时也有利于班级形成了团结友爱的班风。

二、在生活中寻找细节,教育孩子对弱者要有同情心。

这里说的弱者,是指生活需要帮助的一切事物,如需要喂养的小动物,需要爱护的花草树木,需要帮助的残疾人等。由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多在学校、家庭两点之间穿梭,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因此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教育的瞬间,用一个个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清是非,从而在脑海中永远树起“爱护弱者”这面大旗。

故事之中明道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听童话故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故事中许多事物被拟人化,都具有了人的情感,会说,会笑,会唱,会跳,在这些故事中,他们是那么可爱。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教师就应抓住这一点,给他们讲童话故事,陪他们看动画片,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感受到,周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如慈祥的老树爷爷,憨厚的桌子哥哥,活泼可爱的金鱼妹妹,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我们的地球才会充满了生机。如果只有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该是多么孤单呀!

当孩子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又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爱护书本我能行。孩子刚进入小学时,对什么都充满了新奇感,对新课本总是爱不释手,这里翻翻那里瞧瞧,等新鲜感一过,有些孩子的书本已经面目全非:这里被写了字,那里被画了画,这页翘了角,那页卷了边,弄得书本伤痕累累。针对这一点,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书本娃娃哭了》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书本娃娃是有生命的,它的脸儿弄脏了,身子受伤了,它多难过呀!它说,如果谁把我的脸儿洗得干干净净,我就和他做朋友。然后我又拿出剪好的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说:“笑脸娃娃是干净的书本娃娃,哭脸娃娃是肮脏的书本娃娃,你想和谁交朋友呢?”不用老师多讲什么大道理,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把书本清理一番,书本娃娃很快就变了样。在班上,我们经常开展评比,谁的书本爱护得好,就可以得到一枚笑脸奖章。用同样的道理,我又教会了孩子要爱护课桌椅,爱护教室门窗,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爱护公园里的公用设施等。在孩子们眼里,这些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们怎能不去爱它呢?

动物是我好朋友。喜欢小动物,这似乎是小学生的天性。从这一点上,正好培养孩子怜惜爱护小生命的意识。最初,我们在教室里养了两只金鱼,孩子们很喜欢它,下课总爱跑到讲台前驻足观看,或是跟它讲悄悄话,或是给它喂食,那溢于言表的怜爱之情真让人动容。但好景不长,由于天气逐渐转热,两条小金鱼相继死去了。孩子们感到十分难过,总是唉声叹气的。趁此机会,我鼓励孩子们在家养小动物,当好小动物的主人,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向大家交流交流。过了几天,果然有同学告诉我,“老师,我的小乌龟喜欢吃肉”“老师,我也养了两条金鱼”“老师,奶奶家的小狗好可爱哟。”……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说:“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懂得保护动物的大道理,但这种与小动物朝夕相处培养起来的感情,会让他爱乌及屋地喜欢上其他动物,进而喜欢他身边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不会做出用硫酸泼狗熊、把小猫的眼睛戳瞎这种惨无人道的事。

残疾同学人人爱。在一个集体中,总会存在一些身体或智力上有残疾的孩子,这种孩子在班上有没有尊严,这也是衡量一个班级有无爱心的标尺。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年龄只有六岁,身体却有五十多公斤,智力也明显低于同龄孩子。对这样一个身心都有残疾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总是时时处处关心他鼓励他。帮他拉拉衣服,整理书包,给他讲故事,和他做游戏,上课一发现优点就表扬他,哪怕他回答问题是错的,我也能从他的声音洪亮、站得端正、敢于答问这些方面表扬他。虽然这个孩子成绩很差,但在老师的影响下,没有一个同学歧视他,他在班上过得很快乐。同学们喜欢跟他玩,拉着他去排队做操;领着他上厕所,有别班同学欺负他时,马上有同学来告诉老师或是把他领回教室。而且从孩子们的日记和家长的口中,我也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公共汽车上能给别人让座,给残疾人拿钱、买东西,动员家长帮助有困难的人……不知不觉中,一个残疾同学教会了孩子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在成长中寻找细节,教育孩子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一个物质日益富足,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人的生命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有学者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指出,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青少年自杀明显呈低龄化趋势,其中最小的年仅9岁。而春季,“马加爵惨案”的发生更是震惊全国,更让我们教育者怵目惊心。如果把这还是看作心理问题,仅仅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那是十分肤浅的。其实,追根溯源,这是一个对生命的认识问题,只有极度漠视生命把生命当儿戏的人,才会干出灭绝人性的惨事。

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宝贵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只知道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至于妈妈在怀孕、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困难,会遇到哪些波折,他可能很少去了解。对孩子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首先就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懂得生命的宝贵。一是请母亲配合学校的教育,向孩子讲述自己在怀孕中身体、心理的变化,如上楼梯困难,不能负重,弯腰拾东西很吃力,吃东西呕吐,生病后不能随便吃药,小腿会肿胀等,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出生,妈妈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二是通过“当一天护蛋妈妈”“负重爬楼”等活动,让孩子在情境中体会到,要做好一名护蛋大使是多么不容易,随时随地都要留意到周围的情况,生怕出现什么意外。而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就像那枚小小的鸡蛋,是那么脆弱,那么单薄,在两百多天的日子里,妈妈要付出多少辛劳和汗水呀!这样繁衍出来的生命,我们有什么道理不去珍惜它呢?三是让孩子留意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如对比不同时期的照片,看看自己是怎样一年一年长高的;和父母交流摆谈,回忆成长中记忆犹新的事;寻访周围的亲友,了解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种对比、寻访、回忆,能让孩子从一些平常的事件中,感悟出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让孩子明白生命的脆弱

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来之不易,因为它很脆弱。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可替代,不能更新。所以拥有了自然的生命后,我们就得精心爱护它。如果孩子有亲友去世了,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太平间与遗体接触,同时告诉孩子,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轻践生命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在这样凝重悲哀的氛围中,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残酷无情,从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安全知识:如在学校楼道上不横冲直撞,上下楼道靠右行,在人多的时候主动退让;不在马路上做有危险的活动,不突然改变行走方向,遵守交通规则,看信号灯行走等;这不仅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程度的表现,更是爱护自己生命的安全保障。

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安全自救的措施:如在社会上遇到歹徒、强盗时,千万不要莽撞逞强,要想办法脱身,主动把财物给他,往人多的地方走,拉住行人求救;在家里要正确使用水、电、气等,一旦发生危险,要及时报警,并进行力所能及的处理,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应该果断放弃。对小学生来讲,发生意外时,最大的任务就是保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让孩子关爱他人的生命。

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情感态度,使自己的生命个体适应个人和社会需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关爱生命,不只是关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他人生命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别人有困难时要给予帮助,不论是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都会让受助者铭记在心;

当别人无心伤害了自己时,学会原谅别人,胸怀坦荡,不斤斤计较;

尊重别人的人格,你可以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但你不要嘲笑挖苦对方;

与人和平共处,主动接受他人关爱的同时奉献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

……

教育孩子必须从小抓起,只有从小在细节处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关心爱护父母,关心爱护他人,关心爱护自己,长大后才能关心爱护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有关专家建议,教育孩子一定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父母亲做起,从我们老师做起,从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年人做起,给孩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给孩子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才能让爱心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浅谈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11篇

著名大文学家雨果说过:“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的一切,但拒对当今独生子女为人处事情况的调查分析,许多孩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不懂回报,不善合作。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将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更不可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应从小对孩子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其懂得“爱”的高尚情操,老作家冰心曾经说过:“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应不能是抽象的。孩子会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如果爱自己故乡的一草一木,爱自己的教室和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师,也爱自己养的小动物。。。。”爱心是从小培养的,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起来的。这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与家长的交流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下面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浅谈一下对孩子爱心的培养。

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向孩子进行敬爱父母、老师及长辈的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所创办学校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他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爱自己的妈妈更容易懂,也容易做,能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基础”。孩子年龄小,其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整天看到和接触到的是自己父母老师忙碌身影和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听到的是爸爸妈妈、老师对自己的体贴、爱护的话语,让其从爱父母、老师开始进行爱的教育最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使他们接受,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这首先需要家长、老师从自身做起。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家长、老师的所作所为和一言一行都尽收眼底,而在孩子大脑还处在一张白纸的时候,既喜欢学习,又善于模仿,对好坏分辨不清。因此,要培养有爱心的孩子,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的教育。我班上有一个孩子,年龄特别小,个子也小,却很乖巧。平时常爱粘着我问长问短奇怪的是他很会关心人,我有时累了坐在椅子上他就走过来要帮我捶背,我声音哑了,他就要我喝水。有时他还带一些吃的,非让我吃不可。后来经他妈妈一说才知道,他是受父母的影响。他父母在家非常孝顺老人,对老人总是百般呵护,这一切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形中让孩子懂得了去照顾、体贴人。这就充分说明了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意义。

2、点滴做起,懂得回报

我国有句古话:“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父母的并不希冀什么回报,做子女的一定要知道回报。可当今的独生子女在溺爱中长大,从不知什么是回报,他们认为,别人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因此,这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疼儿不让儿知道”的做法,要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也知道去付出“爱”。在对孩子进行“爱妈妈”主题教育时,就与家长配合好,要求他们与幼儿谈心,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时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平时,我也常常让孩子了解老师的工作,了解老师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为他们付出很多,希望他们好好学本领,以汇报老师和爸爸妈妈。这样我班上的孩子总体水平很不错,班上常规很好,这就是孩子最好的回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十分注意以自己的言行家孩子,使孩子不仅对自己的父母老师尊敬、爱戴,还对社会的其长辈,如幼儿园的别班老师,父母的同事,还有清洁工人等都要尊敬。

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向孩子进行友爱兄弟姐妹及同辈的教育

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原来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根本不存在了,所以独生子女在家中失去了正确处理兄弟姐妹关系的生活实践。但孩子一旦走出家门,接触最多的还是同辈。如果不能友爱,平等地对待同辈,就很难在人群中站住脚,很难在将来的社会立足。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学会爱护同伴,在家族中与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就是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作父母的`可以常给孩子讲一些自己小时侯的故事给孩子听,如小时侯生活很艰辛,如何把好吃的东西与兄弟姐妹分享,有好玩的东西共同玩,怎样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等,并时刻把对兄弟姐妹的关心之情表现出来,让孩子了解到父母体育他的叔叔、舅舅、姑姑、姨姨间深厚的手足情谊,增加孩子的亲近感。并引导他对堂(表)兄弟姐妹的的感情加深,有好吃的,好玩的,提醒他们懂得分享,使孩子慢慢地把堂(表)兄弟姐妹视为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使其自觉对大的尊敬,对小的关心爱护。

孩子有了友爱兄弟姐妹的经验,在幼儿园也就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如班上有小朋友吐了,其他的孩子也就能热心帮他拍背,拿毛巾擦嘴;又如有的小朋友忘了带伞,有父母接的孩子,就把自己的伞借给他。

三、把爱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

在教育中我们从培养幼儿爱别人的能力入手,让幼儿学会即使发现别人的困难,正确对待别人的困难,再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和行动去激发和引导幼儿,让幼儿体验一份“爱”的情感,产生“爱”的行动,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促使幼儿产生主动关心,帮助别人的行为,唤醒幼儿内心情感体验,需要教师与家长投入真情,以自身的情感和行为去激发、引导幼儿的爱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手到教育,产生相应的爱的行动。

有一次,班上新来了一位残病的幼儿,起先,班上幼儿都瞧不起他,谁都不愿和他玩,看到这种情况,我便多用几份爱心去关心他,亲自为他擦鼻涕,换尿裤,在学习中耐心帮助他,经常抱抱他,搂搂他。从此,孩子们也不再嫌弃他,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能学老师的样,主动帮助他。

我们应引导幼儿把“爱”的能力,“爱”的情感落实到“爱”的行动上,教给幼儿相应的行为方式。首先,我们设计了丰富的教育活动,如:《他摔倒了》、《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老师病了》、《爱妈妈》、《我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我帮你来你帮我》等教育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境时的情感愿望,并激发幼儿用力所能及的,多样的方式向他人表示自己的关心。

我们还应该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随机教育,把“爱”的种子随时随地播进每个孩子的心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关爱行为,并适时强化好的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关爱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上一篇:爱我的爸爸作文600字下一篇:英语阅读课中的写作教学策略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