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1数学模块试卷

2024-07-28

选修21数学模块试卷(精选4篇)

选修21数学模块试卷 第1篇

奉节中学高2013级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数学试卷(文科)第1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果C,R,I分别表示复数集,实数集和纯虚数集,其中C为全集,则(D)

A.C=R∪IB.R∪I={0}C.R=C∩ID.R∩I=∅

2、下列结构图中表示从属关系的是()

ˆ6090x,下列判断3.工人月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150元(B)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150元(C)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90元

(D)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90元

4、复数

5的共轭复数是(***)34i

4A、34iB、iC、34i

534D、i555、右面的程序框图输出S的值为(***)A.2B.6

6、使不等式

C.14D.30

1 成立的条件是()ab

A、abC、a>b且ab>0D、a>b且ab<07、若根据10名儿童的年龄 x(岁)和体重 y(㎏)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用年龄预报体重的回归方程是 y = 2 x + 7,已知这10名儿童的年龄分别是 2、3、3、5、2、6、7、3、4、5,则这10名儿童的平均体重是(***)

A、17 ㎏B、16 ㎏C、15 ㎏D、14 ㎏

8、下列说法:①在残差图中,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水平的带状区域内,说明选择的模型比较合适;②用相关指数可以刻画回归的效果,值越大说明模型的拟和效果越好;③比较两个模型的拟和效果,可以比较残差平方和的大小,残差平方和越小的模型拟和效果越好.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高二数学(文)(共4页)-1-

1119.设a,b,c大于0,则3个数:a,b,c的值()bca

A.都大于2 B.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C. 都小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210、下面给出了关于复数的四种类比推理:

① 复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类比多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2 ② 由向量 a 的性质 |a|a,可以类比得到复数 z 的性质 |z|2z2;

③ 方程 ax2bxc0(a、b、c ∈ R)有两个不同实根的条件是b24ac0,类比可以得到 方程 az2bzc0(a、b、c ∈ C)有两个不同复数根的条件是

b24ac0;

④ 由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可以类比得到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其中类比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① ③B、② ④C、② ③D、① ④

第2卷(共10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12.在复平面内,复数6+5i与-3+4i对应的向量分别是与,其中O是原点,则向量对应的复数是____________。

13、给出下列命题:①若zC,则z20;②若a,bR,且ab则aibi③若aR,1则a1i是纯虚数;④若z,则z31对应的点在复平面内的第一象限.其中正确命题的i

序号是④.14、为检查药物A对疾病)的把握认为“药物与可预防疾病有关系”。

2n(ad-bc)附:K2=(a+b)(c+d)(a+c)(b+d)

15、如图,第n个图形是由正n + 2 边形“ 扩展 ” 而来,(n =1、、3、…),则在第n个图形中共__有个顶点.(用n表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35分)

(12i)23(1i)

16、计算:(1);

(2)2i17、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2Sn(nN).

(Ⅰ)求a1,a2,a3,a4的值并写出其通项公式;

(Ⅱ)用三段论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

18、把复数z的共轭复数记作z,已知(12i)z43i,求z及

19、用反证法证明:关于x的方程

3x24ax4a30、x2(a1)xa20、x22ax2a0,当a或a1时,至少

2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z.z20、某农科所对冬季昼夜温差大小与某反季节大豆新品种发芽多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他们分别记录了12月1日至12月5日的每天昼夜温差与实验室每天每100颗种子的方程,再对被选取的两组进行检验。

(Ⅰ)若选取的是12月1日与12月5日的两组数据,请根据12月2日至12月4日的数据,求出y关于x的回归直线方程ybxa;

(Ⅱ)若有回归直线方程得到的估计数据与所选出的检验数据的误差均不超过2颗,则认为得到的回归直线方程是可靠的,试问(Ⅱ)中所得的回归直线方程是否可靠? 

(参考公式:b=xyi

i

1nninxy

nx2,aybx)x

i12i21、已知数列 a1,a2,a3,,a30,其中a1,a2,a3,,a10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a10,a11,a12,,a20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a20,a21,a22,,a30是公差为 d2的等差数列(d0).(1)若 a2040,求 d;

(2)试写出 a30 关于 d 的关系式;

(3)续写已知数列,使得 a30,a31,a32,,a40 是公差为 d3 的等差数列,……,依次类推,把已知数列推广为无穷数列.提出同(2)类似的问题,并进行研究,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选修21数学模块试卷 第2篇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已知集合A{x|x0},B{x|1x2},则AB()

A、{x|x1}B、{x|x2}C、{x|0x2}D、{x|1x2}

2、欲证23A、27

267,只需证()

B、26

2

36



2

37

C、23

2D、2367

xy3、设x0,y0,A

1xy,B

x1x

y1y,则A、B的大小关系是(A、ABB、ABC、ABD、不能确定

4、若n0,则n

32n

2的最小值为()

A、2B、4C、6D、85、如果命题p(n)对nk成立,则它对nk2也成立,又命题p(n)对n2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命题p(n)对所有正整数n成立B、命题p(n)对所有大于2的正整数n成立C、命题p(n)对所有奇正整数n成立D、命题p(n)对所有偶正整数n成立

6、已知0a,b1,用反证法证明a(1b),b(1a)不能都大于时,反设正确的是()

41A、a(1b),b(1a)都大于

4,B、a(1b),b(1a)都小于

414

C、a(1b),b(1a)都大于或等于D、a(1b),b(1a)都小于或等于

7、已知a,b都是实数,那么“a2b2”是“ab”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且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已知不等式xy则实数a的最大值为()a对任意正实数x,y恒成立,xyA、2B、4C、2D、16

9、已知a,bR,且ab

0

11,则()

A、abab

B、ab

ab

C、ab

ab

D、abab10、已知a0,b0满足ab2,则()A、ab

2B、ab

2C、a2b22D、a2b2

4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若不等式|ax2|6的解集是(-∞,-1][2,),则a的值是___________.12、函数y2x2x1的最大值为:;

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11213

1n

n时,从“nk”到

“nk1”,左边需添加的代数式为:;

14、经计算发现下列不等式正确:22,4.5.52,3

2

22,„„,根据以上不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个类似的不

等式:;

15、有4人各拿一只水桶去接水,设水龙头注满每个人的水桶分别需要5s,4s,3s,7s,每个人接完水后就离开,则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为:;

16、若由不等式x

1x

2,x

4x

3,„„,可以推广到x

ax

n

n1aR

,则

实数a的值为:;

17、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x-4|-|x+5|b的解集为空集,则参数b的取值范围为.三、解答题(本大题5小题,共39分)

四、18、(8分)已知m,nR,求证:m3n3m2nmn219、(8分)解不等式: |x1||x2|5|x1|5x|x2|5x20、(8分)①、已知:a,bR,ab4,证明②、已知:a,b,cR,abc9,证明

21、(8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n(1)求a1,a2,a3;

(2)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3(an1)(nN).

1a1c

1b

1;

1a

1b

1;

并类比上面的结论,写出推广后的一般性结论(不需证明)。

22、(本题满分12分)(1)证明:538

(2)已知a,b,cR,且abc1,求证:(1)(1)(1)8

a

b

c

附加题、(本

题满

分122(n11)

11

12n(nN)

2n)

分)用放缩法证: 明

高二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结业测试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12、13、14、52(答案不唯一);15、16、nn;

17、;

第Ⅱ卷(共5题,总分39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5小题,共39分)

18、已知m,nR,求证:m3n3m2nmn

2方法一:作差比较:m3n3(m2nmn2)(mn)(mn)2 方法二:排序不等式:不妨设mn,m2n2

根据排序不等式:m3n3mm2nn2m2nmn219、解不等式: |x1||x2|5 解:方法一:零点分段讨论:{x|3x2}

方法二:数形结合法:{x|3x2}

20、①、已知:a,bR,ab4,证明②、已知:a,b,cR,abc9,证明

1a1a1b1b1; 1c1;

1k

1;

并类比上面的结论,写出推广后的一般性结论(不需证明)。

解:①、根据柯西不等式:

(ab)(1a1b)(a

1ab

1b)

4,ab4,

1a

1b

1②、根据柯西不等式:

(abc)(1a1b1c)(a

1ab

1bc

1c)

9,abc9,

1a

1b

1c

1可以推广:a1a2ann,则:

1a1

1a

2

1an

1;

2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n

(an1)(nN).

(1)求a1,a2,a3;(2)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由S1又S2

又S3

131313

(a11),得a1

(a11)∴a113

(a21),即a1a2(a21),得 a213

.18

(a31),即a1a2a3(a31),得 a31

.(2)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n

证法一:数学归纳法:当n=k+1时,ak1Sk1Skak1

ak1

1313

(ak11)ak

(ak1)12

k

ak112)

ak

ak1

ak

(),ak1(

k1,命题成立。

证法二:当n>1时,anSnSn1得

anan1



12,所以an是首项为

(an1)

1312

选修21数学模块试卷 第3篇

2008年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出台以后, 第21题引起中学数学界许多议论, 因为这道题似乎有超纲嫌疑。现将这道题抄录如下:

设p, q为实数, α, β是方程x2-px+q=0的两个实根, 数列{xn}满足x1=p, x2=p2-q, xn=pxn-1-qxn-2 (n=3, 4, …) 。 (1) 证明:α+β=p, αβ=q; (2) 求数列{xn}的通项公式; (3) 若undefined, 求{xn}的前n项和Sn。

二、该题的背景

1.高等数学背景

该题的本质就是利用方程的特征根求解二阶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因此有着浓厚的高等数学味道。所以, 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该题超纲, 也以此为据。 诚然, 此题若运用高等数学中的公式解, 就明显失去了对学生思想方法的考查, 变成了是否记住公式的考查, 也就失去了今天大家对它的讨论, 但是该题的初等解法可以说与高等数学几乎没有关系。

2.新课标背景

《标准》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作为重要内容, “强调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 即突出了问题意识, 也有助于对数学本质的认识。”[1] 而要解决好该题, 一定要在该问题中发现蕴涵在其中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因此, 它有着深厚的新课标味道。

3.教科书背景

专家一再告诫并且我们知道, 高考试题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那么, 课本中能否找到该题的原型呢?试看:人教社A版P69B组第6题:“已知数列{an}中, a1=5, a2=2, an=2an-1+3an-2 (n≥3) 对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一研究, 能否写出它的通项公式?”[2]拿试题与课本中的这道习题作一比较, 发现题型完全一致, 无非课本中的习题中项的系数是具体的数值, 试题中项的系数是有关的字母, 而字母的运算是高考考查运算能力的重点。此时, 所有人都不再为是否超纲而争执。

三、试题分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 (理科) 考试大纲说明 (广东卷) 指出,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 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以能力立意, 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 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 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 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1.体现新课标的多个理念

新课标有十大基本理念, [1]在此不再一一叙述。在该题中体现的基本理念如下:

首先, 体现的第一个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 提供发展平台”。因为我们从第一问的解答知, 只要考生能答到该处, 一般可以解答出该题。所以, 该题的入手点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理念。

其次, 体现的第二个理念是提供多样课程, 适应个性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行各业都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行业对数学的要求不尽相同, 学生的兴趣、志向与自身条件也不相同。”[2]这就明确指出, 不同人学习不同数学。当然, 考查时, 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考查方法。

最后, “倡导积极主动、改进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另一理念。[1]在教科书数列章节中的阅读材料中, 提到斐波那契数列, 最后还强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浏览互连网或查阅相关书籍搜集资料, 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斐波那契数列”。而这正是对这一理念的高度诠释。这一道题恰是斐波那契数列的推广, 故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2.全方位的考查功能

“数学科的命题, 在考查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 [3] 该题依一元二次方程、等差 (比) 数列等知识为载体, 着重考查了换元法、消元法、构造法、错位相减法、转化与化归、对称、方程、分类讨论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全面考查了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品质。因此体现出了该题全方位的考查功能。

3.良好的选拔功能

这道题分值12分, 在高考阅卷完的总结会上, 广东省高考数学评价组组长柳柏廉教授提供的数据是:“平均分是2.41, 难度系数为0.208, 有150人得满分, 有23万多人0分。”因此有良好的区分度, 所以有助于高校特别是“211院校” 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 所以做为高考压轴题是非常好的。

四、结论

1.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笔者建议:

(1) 明确本节传授的知识、渗透的思想方法、培养的数学能力。教师要反复学习新课标, 钻研新教材, 彻底理解新课标的理念, 严格遵循新课标理念。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时, 将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落实到实处。在小结时明确指出本节课的知识是什么?运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主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如果上述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时落实到位, 长期坚持, 则学生的数学素养会逐步提高。

(2) 重视阅读材料。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课本中设置的阅读材料是对教材的拓展, 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有益扩充, 蕴含着比教材更为丰富的知识与思想方法。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部分同学阅读解决这部分材料, 不单对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有帮助, 而且能教会他们终身学习的方法与能力。

2.高考复习

(1) 关注”课本”找标准, 即用好教科书。

高考试题的大部分题源于课本, 但高于课本, 是由课本的例题、习题加工、提炼、拓展而成的。那么, 教师在复习时可以将课本的例题、习题加工、提炼、拓展, 我们不寄希望碰到原题, 但类似题型一定可以见到。

(2) 关注”基础”看能力, 即精选练习题。

试题中的难题, 其目的还是考查能力。所以, 解答时更要联想、运用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 复习训练时以基础题为主, 精编那些简单但又蕴含丰富知识与思想方法的例习题。

(3) 关注”考纲”看说明, 即加强对《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研究。

高考会严格遵守《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例如:今年的《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数列考试范围与要求是:“……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 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这道压轴题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故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知识必考且考到什么程度。

摘要:本文将依据2008年高校招生考试新课程考试大纲 (理科数学) 、 (以下简称大纲)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 (理科) 考试大纲说明 (广东卷) (以下简称说明) 及新课程标准对2008广东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第21题所体现的背景、功能及今后中学数学教学与复习作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广东高考,数学,分析,复习

参考文献

[1]严士健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2]李建华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12

专题八高考历史选修模块 第4篇

【命题规律】

1. 高考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梭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高考命题逐渐由考查某一改革向综合考查多个改革的方向发展。

2. 从考查的内容看, 高考侧重于探究改革的成败得失, 分析成败的原因。这对当今改革开放中形成正确的态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是高考命题考查的主要价值所在。从试题设问来看, 注重层次性, 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 也有比较、概括、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3. 从试题材料看,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所引用的史料直接来自于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围绕重要改革、民主思想、战争 (或和平) 、人物等命制试题, 综合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对规律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另一种情况属于“借题发挥”, 即所引材料与改革并无直接关联, 通过设计问题,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 尤其是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

【复习方法】

1.复习时, 要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比较法。对中国改革, 在具体分析时要注意联系世界上的改革, 加深认识;还要把中国不同时期的改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要加强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分析, 提高学科能力。对中外著名改革, 从背景、目的、内容、特点、结果、成败原因、影响等方面总结概括, 分析其共性和个性。同时, 联系相关必修教材内容, 强化理解改革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背景以及改革对这几个方面的影响、作用。

2.把握各国改革变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 学习推进改革的代表人物坚强不屈的意志, 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要加强学科渗透, 拓展思维。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政治学科的知识来分析改革的必然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进步性和局限性, 从而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4. 要关注时政, 理解古代中国改革、国外改革与当今我国的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 分析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深化农业改革、发展农村经济, 进而认识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

【综合解读】

中国邓小平改革与罗斯福新政:

首先, 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修正, 中国改革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修正。

其次, 罗斯福新政核心是政府干预主义, 中国改革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彻底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信心, 美国和西方国家推行凯恩斯主义,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启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面对日益恶化的社会贫富差距, 政府扩大财政支出, 提高社会福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政府干预与国有化趋势在美国特别是在欧洲进一步发展, 这深刻改变了原本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代之而起的是福利国家体制和混合经济体, 或者称之为第三条道路。与此相对, 社会主义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和东欧的危机, 也经历了痛苦的反思和改革。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案, 即在社会主义框架内, 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以此打破“大锅饭”的做法, 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社会财富。

最后, 无论是罗斯福新政还是邓小平改革, 它们都不同程度解决了当时社会面临的危机和问题, 但是也留下了许多新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使原本冷酷的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人性化, 使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得以避免, 但是, 遗憾的是并没有做到这点, 社会不平等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依然存在。与此同时, 资本主义还染上了社会主义的毛病, 高福利与低效率。而中国引进市场机制, 社会财富增加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热点链接】

1.材料: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的讲话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讲话全面解决了困扰国人的姓“社”姓“资”问题, 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讲话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在90年代中后期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知识经济, 彻底扭转了延安整风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之后, 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

2.命题角度:可以纪念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的讲话为背景, 考查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背景、影响与作用;或者将中国改革开放与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 分析从中得到的启示。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命题规律】

1. 高考考查主要以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为主。

2.与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密切联系, 考查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辨析历史概念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在近几年高考中也经常出现, 重点是民主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影响。

4.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件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独立宣言》的内容, 《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高考都考查过, 复习时要重视, 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比较。

5.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主要考查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思想, 以及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在复习时还要以此为重点, 注重其主张之间的比较。

【复习方法】

1.复习时, 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以某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进程为考查的主题, 如考查法国社会的民主化改造。二是以民主思想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为考查的主题, 如主权在民思想在英、法、美、中等国是如何体现的。三是注重史论结合, 如以中国为例说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四是将中外历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侧重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应对。

2.掌握近代民主发展的基本规律:民主思想是民主政治运动的先导, 资产阶级民主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使命。

3.科学看待各国人民对民主道路的选择:适合自己国情、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的民主制度, 就是人民所需要的, 就是合理的。英国走君主立宪道路, 美国确立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选择议会制共和制, 中国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都是典型的范例。

【综合解读】

1.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原因: (1) 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要求; (3) 封建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4)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人类思想解放。

2.主要理论:斯宾诺莎的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洛克的社会契约学说, 天赋人权论, 自由、法治的原则;孟德斯鸠改造与发展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主权在民思想。

3.对近代民主思想的评价: (1) 其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 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3) 鼓励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热点链接】

1.材料:

201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2012年1月1日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纪念日。

2.命题角度:可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成因入手, 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它砸碎了专制枷锁, 使中国的思想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各种主义、思潮并存, 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中, 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命题规律】

1. 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上, 尤其是关注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抗日战争中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支持以及通过抗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的局部战争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破坏。据此, 反思战争、追求和平成为高考命题的价值所在。

3. 联系时政热点, 考查相关知识, 如中东问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维护等。

【复习方法】

1.要把握本模块知识的特点。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和平又战争”, 要注意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异同与联系, 两次战争所造成的后果, 两大体系的异同与联系, 两大国际组织的异同与联系;20世纪下半期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要注意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 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的前提下局部战争与动荡不断, 这些对人们、国家乃至世界的启示。

2.要理解通过战争与和平及其内在联系的分析, 使人们认识到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战争、追求和平的重要性。

【综合解读】

二战期间, 中国的大国地位逐步确立起来。

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中国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序幕, 中国的抗日战场一直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中国是抗击法西斯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

2.中国人民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 牵制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兵力, 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 同时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粉碎了日本法西斯“北进”的企图, 同时又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南进”的势力, 大大减轻了其他同盟国家人民的压力, 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迫使美英等大国放弃“远东慕尼黑阴谋”, 改变对华政策, 开始主动支援中国的抗战。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态度的转变, 为以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确立大国地位创造了条件。

4. 中国军民在抗战中共歼灭日军150多万人, 占日军在二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0%, 对最后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 中国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国家独立、领土完整, 也维护了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 并最终赢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大国地位。

5.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国地位, 不仅体现在反法西斯战场上, 更体现在对战后事务的安排上。在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 中国作为主要发起者, 同时也在充当东方国家代言人的角色。虽然在此期间, 中国的大国地位遭到怀疑和非议, 而且美苏之间的政治交易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但不可否认, 中国能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拥有和美苏平起平坐的地位和权利, 对于中国在未来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 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热点链接】

1.材料:近年来,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 特别是2012年以来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购岛”风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中国政府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 并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9月15日, 我国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理坐标。9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 指出,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命题视角: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 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 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这与本专题的历史知识有直接的联系。高考历史命题可能通过相关热点材料, 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影响, 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与重要法律文件, 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等。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命题规律】

1. 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命题角度:历史环境与个人的关系, 运用阶级分析法说明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们的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联系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特征, 感悟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 感悟他们为那个时代和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命题角度多, 设问灵活, 以设置背景材料、组合选择等形式进行考查。

2. 对外国历史人物, 主要考查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相关知识;而对中国的历史人物, 则侧重于考查古代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3. 本专题中的历史人物很多在必修教材中有所涉及, 但是高考命题注意与必修教材内容的区别, 强化选修教材的补充、深化功能, 大多考查内容在必修教材中没有讲述。

4. 探究历史人物, 如何使自己的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是高考命题的价值主题, 特别是试题的最后一问,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5. 高考也考查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历史人物, 要求学生运用对历史人物的一般评价方法去分析这些历史人物, 较高层次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复习方法】

1.复习时, 学生要注意提升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与深度, 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 尤其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中汲取智慧和人生经验, 进而确立自己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要把握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注重培养自己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试题的设计中, 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进行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的最好的材料和结合点。

3.要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首先,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的重大事迹分类归纳评述;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时期加以叙述评价。其次, 比较分析历史人物的异同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切入点, 复习时注意比较以下几类历史人物: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 比如孔子和柏拉图的比较, 华盛顿和孙中山的比较等;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 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 比如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较, 各国追求民族独立的领导者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

4.要注意结合2012年的时政热点、周年纪念, 联系相关历史人物, 思考相关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综合解读】

1.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代表人物,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等人在与封建势力的战争中, 打破旧有的统治规范, 建设起一种新的政治体制, 他们是军事家, 更是政治家。

克伦威尔于国会军不断失利之际自行组建骑兵队, 大败骑士党的军队, 挽救了英国革命, 随后进入伦敦, 控制国会, 粉碎骑士党的叛乱, 处决国王查理一世, 成立共和国, 之后又出征爱尔兰、苏格兰, 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 作为总司令的华盛顿所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 而他所率领的是一批刚刚拿起武器的普通民众。华盛顿屡败屡战, 毫不气馁, 训练部队, 争取时机, 取得萨拉托加大捷, 从此扭转了战局, 并获得了法国等国的军事援助。约克敦战役的全胜, 为美国独立铺平了道路。1789年, 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位总统, 并于两届任满后毅然引退, 为美国的民主政治树立了光辉典范。

拿破仑作为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在法国大革命最为危急的时刻, 多次平定王党叛乱和打败反法联盟军的入侵。与此同时, 他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稳定局势, 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起一个高效集权的国家机器, 进行教育和法律改革, 相继颁布各项法典, 开创了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邓小平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的成果又突破陈规, 领导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巨变, 成功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3.李时珍作为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代表性人物, 在广泛搜集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的基础上, 撰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 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的学生, 回国后担任铁路工程师, 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成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他还为建立中国铁路近代化制度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四光从地质运动的观点出发所建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 成为世界地质学界具有独创性的学说。此后, 他所建立的一些理论模型对我国的石油探测和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而言, 上述人物绝不可能与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比肩, 但就中国而言,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

【热点链接】

1.材料:

2012年9月1日至2日, “纪念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邓小平的故乡广安举行。与会的近200位专家学者, 回顾总结了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成果, 研究探讨了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 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展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它不仅是总结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 而且是涵盖新道路的最高范畴, 并由此成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 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命题视角: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是复习重点。高考可能从中外历史对比分析的角度命题, 如列宁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比较;也可将邓小平理论与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进行比较, 来论证三次理论飞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 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 则技巧之人利, 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 而赢利少, 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 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 籴 (即买米) 食不利, 而又加重征, 则民不得无 (不) 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引自《商君书·外内》

(1) 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 豪右多有占夺, (李) 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 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 (公元485年) , 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 受露田四十亩, 妇人二十亩, 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 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 三易之田再倍之, 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引自《魏书》

(2) 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及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三下表是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4) 梭伦曾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我制定法律, 无分贵贱, 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 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

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 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地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引自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他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 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引自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 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 须副署之。

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 认为有谋叛行为时, 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 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 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2) 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

(3) 以上材料所述三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材料四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 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 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 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

——引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五“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 (Ru1eofLaw) , 法律至上, 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 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 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 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引自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 材料四、五有哪些共同观点?

(5) 结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 而且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正如法军元帅福煦所预言的:“这不是和平, 而是20年的休战。”

——引自《世界史》

(1) 依据所学知识, 分析和评价福煦的观点。

材料二从1934年开始, 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 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 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 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 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事后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 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引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2) 材料二中, 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 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材料三近年来,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 特别是2012年以来姑息纵容右翼势力掀起“购岛”风波, 9月10日, 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 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 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大谈日方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所谓“法理依据”, 强调日中之间不存在争议。日本外务省以“关于尖阁诸岛的真相”为题编纂日立场文件, 要求其驻外使馆以此为基础向相关国家说明情况。

(3) 据材料三, 评析日本政府的立场。

(4) 综合以上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政府立场的危害性。

4.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引自《论语》

(1) 根据材料一, 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就是王, 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 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 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 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 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引自《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而为一”的原因。

材料三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 在其中, 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 这种政体虽然只是个理想, 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对一个国家来说, 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 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引自 (美) 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3) 根据材料二、三, 概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1) 思想:重农抑商。影响:成为中国封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促进了农业的繁荣, 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 措施:均田制。原因:百姓贫困, 流离失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 作用: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 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 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古代中国北方经济发展,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意义:打破了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特权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 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梭伦并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改革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平等, 特别是下层平民参加国家高级管理事务的机会因财产资格而受到限制。

2. (1) 特点:三权分立。

(2) 思想:自由、平等、安全是天赋人权;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反对专制统治, 实行民主政治。

(3) 影响: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确立了法律规范;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4) 观点: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5) 认识: (1) 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 但其阶级实质不同; (2) 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以完善法律体系; (3) 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

3. (1) 分析和评价:同意福煦的观点。凡尔赛体系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而形成的暂时的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和国际体系。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间尖锐的矛盾, 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 因此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 反而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在战败国中, 尤其是德国希特勒宣扬民族复仇主义,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情绪取得统治和对外扩张。在战胜国中, 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而且,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矛盾, 与苏俄社会主义的矛盾更加尖锐。可以说, 凡尔赛体系这个国际关系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不满, 20世纪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 到30年代各种矛盾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激化, 最终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等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一秩序被彻底打破。

(2) 原因: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 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后果: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 加速二战的爆发。

(3) 评析:其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 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

(4) 危害性:如果人们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对日本右翼势力姑息养奸, 任其发展下去, 就等于实行绥靖政策, 就会加速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 珍珠港事件的悲剧就会重演, 最终破坏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局面。

4. (1) 主张:德治 (或“为政以德”、“仁”) 。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2) 原因: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使国家 (人类) 实现安宁。

(3) 特点: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4) 相同之处: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 (或都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原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政治的需要。

上一篇:4班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农业工作人大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