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之批复格式

2024-06-23

行政公文之批复格式(精选11篇)

行政公文之批复格式 第1篇

批复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1、首部。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批复的标题有多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第三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第四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原件标题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批复的主送机关是指与批复相对应的请示发文机关。授权性的批复,主送机关应当是被授权发布施行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下级机关。

2、正文。正文是批复的主体,其内容比较具体单一,层次构成相对固定。其中除授权性批复与一般批复的写法有所不同外,其他批复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1)开头。通过引叙来文以说明批复缘由。首先点明批复的下级机关并写明来文日期、标题和文号,以交代批复的根据。

(2)主体。主要说明批复事项。应当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实际情况,针对“请示”的内容给予明确肯定(或否定)的答复或具体的指示,一般不进行议论。也有的批复,在批复事项后面概括提出希望和要求,进一步强调批复的主旨。

(3)结语。一般用“此复”“特此批复”等习惯用语。

3、尾部。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署名写上批复机关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成文时间写明年、月、日。

行政公文之批复格式 第2篇

1、概念

批复是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属单位“请示”事项所用的公文。当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和不能自行决定的事项,向上级请求指示和批准时,上级机关就应当通过批复对请示的事项给予明确的答复,使其明确行止。

2、特点

批复是一种下行公文。除了直接回答所请示的事项以外,无需涉及其他问题。主要特点:

(1)行文方向的定向性

批复只用于答复有隶属关系下级机关的请示,它属于被动行文,提出请示的下级机关就是批复的主送机关、批复的行文对象,目的在于解决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具体问题。答复同级机关和没有隶属关系机关洽商工作或询问事项的来文,就不能以批复行文。

(2)行文内容的指示性

批复是上级机关针对来文单位请示的具体问题作出的答复,态度鲜明,意见具体可行,让下级机关有所遵循,明确行止。

(3)行文效果的约束性

批复是上级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并经慎重研究而决定的,其意见不是提供参考,而是请示单位必须遵照执行的。

3、类型

按针对内容的不同,批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指导性批复。在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同时,进而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活动提出指导性的要求

(2)具体性批复。就下级机关请示的具体事宜所作的批复。

(3)法规性批复。对下级机关拟制报批的行政法规制度给予批准使用的批复。

(4)直答性批复。只对上报请示的单位直接作出的批复。

4、写作

正文是批复的主要部分,是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所作的具体答复。一船由引语、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引语。引语是批复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这是批复的根据。其作用在于表示已经知道下级请示的问题,从而引出应有的答复性的文字。一般情况下,引语只要说明下级机关有关请示已经“收悉”,表明批复者的态度,如“同意……”或“根据……意见,现函复如下:……”。

(2)主体。这是批复的中心内容。内容简单的,一般只有一个段落,只表明同意或不同意、应该不应该;内容复杂的,可以分段,逐条表明态度,或原则同意,或不拟批准,或需要补充、修正的地方。

(3)结尾。批复结尾可写上“此复”,或不写。

格式范文:

关于xx省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的批复

民行批 [] 4号

xx省人民政府:

你省x年x月x日《关于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的请示》和x年xx月xx日的补充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南通县的行政区域为通州市的行政区域,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

xx部(盖章)

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常见问题辨析 第3篇

一、排版规格不当

公文用纸天头 (上白边) 为:37mm±1mm, 公文用纸订口 (左白边) 为:28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不含页码) ;一般每面排22行, 每行排28个字。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上各行其是, 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

二、发文机关标识乱

发文机关标识应套红居中印在公文首页, 字体要庄重 (行政机关推荐使用小标宋体) , 字号要适当, 一般不能超过22mm×15mm。发文机关标识的位置, 《格式》提出了两种:第一种是用于平行文或下行文, 在设计文件红头时, 发文机关位置应自上页边起留出天头37mm+25mm=62mm的距离。第二种仅限于上行文, 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距上页边为天头37mm+25mm+55mm=117mm, 留的空白主要是供上级机关批示文件用。多数单位未分上下行文, 向上级报送的文件都是用下 (平) 行文红头。

三、发文号标注不规范

一是序号用虚数, 如××办[2012]019号, 正确的应为××办[2012]19号;二是错用括号, 如××办[2012]42号, 正确的应为××办[2012]42号;三是字号、字体不标准。《格式》规定:发文字号, 用3号仿宋体字。常见的问题, 有的字号小于3号, 有的字体用小标宋体字, 有的用楷体, 也有的用黑体, 五花八门。

四、签发人标识不合规定

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 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 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 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 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而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左右没按要求空1字, 签发人姓名字体不是楷体, 而用仿宋体;更为不应该的是有些部门在上报的公文中, 连签发人都没有。

五、标题字体字号不规范、滥用标点符号

《格式》规定“红色反线下空2行居中位置, 字体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常见的问题, 一是标题与红色反线只空1行。二是字体字号不规范, 有用宋体加粗的, 有用黑体的, 有用小二号宋体的, 不一而足。三是滥用标点符号, 《办法》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但是在实际公文处理中, 标题中滥用顿号、逗号等标点符号, 不伦不类。如“关于转发××厅《关于加强学生防溺水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中的“《》”符号不应该使用, 应改为:“关于转发××厅关于加强学生防溺水工作的通知”。

六、正文引用公文格式不对、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规范

正文中引用公文时应当先引标题, 后引发文字号, 引用的发文字号要用圆括号括起来。目前, 有些单位对这一规定没有掌握好。如“依据××厅[2012]36号文《关于××××××的通知》”, 其引用公文的方法就是不符合规定的。正确的应为:依据《关于××××××通知》 (××厅[2012]36号) 。还有一种常见问题是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规范。《办法》规定:正文结构层次为“一、二、……”、“ (一) (二) ……”、“1.2.……”、“ (1) (2) ……”。但是有些单位一些公文正文结构层次序数数词仍然存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如:第一层次用“1、”;第三层次的“1.”写成了“1、”, 把小圆点写成了顿号等等。

七、附件标识不符合规定

公文如有附件, 在正文下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 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 (如“附件:1.×××××”)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常见的问题:“附件”和正文之间的间隔或大或小 (更有甚者将“附件”放在成文时间后) , “附件”顶格标识, “附件”序号使用汉语数字标识, “附件”名称后加标点符号等。

八、成文时间标识不清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制发机关名称, 只标识成文时间, 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 并且右空4字。实际操作中, 常见的问题有将“零”写作“O”, 如“二OO七年八月八日” (正确的写法应为“二○○七年八月八日”) , 未按规定右空4字, 甚至有少数单位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年、月、日等。

九、印章使用不规范

加盖印章时不能与正文距离太远, 印章要端正、清晰地盖在成文时间的上方, 并做到上不压正文, 下边缘居中压成文时间。常见的问题是盖章不清晰, 不居中, 不端正, 上下压文等, 还有将印章盖到成文时间以外。

十、抄送各行其是

首先, “抄报”、“报送”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单位给上级单位抄送文件时仍然沿用“抄报”一词, 这是要改变的, 行政公文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抄送, 概用“抄送”一词。其次, 抄送机关名称应标注在主题词下1行,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上方, 左右各空1字, 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抄送”, 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 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 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常见的问题是有的抄送机关间用顿号隔开;有的抄送机关较多回行时顶行, 而不是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再有就是最后一个抄送机关经常不标句号。

十一、“此页无正文”现象依然存在

《格式》明确规定: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 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 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 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而现在仍有少数单位存在“此页无正文”的现象。

总之, 对于行政公文格式不规范问题, 只要我们提高认识, 加强自身业务建设, 增强做好公文格式规范化工作的自觉性, 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摘要:公文格式规范化, 是充分发挥公文作用, 维护公文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必要条件。笔者就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方面常见的问题进行辨析, 以供同行们借鉴。

关键词:公文,公文处理,公文格式

参考文献

[1]王明修.公文常见错误例析.办公室业务.2012 (4) .

高职高专行政公文格式教学之我见 第4篇

[关键词]公文格式 细节

公务的格式是指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公文页面上所处的位置和书写的形式。行政机关的公文格式在规范性的同时,也有些复杂,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及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在教学中有几个小细节需要注意。

一、眉首部分

公文的眉首部分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项。

按照“格式”要求,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为什么要采用六角括号“〔 〕”,“格式”中并未明确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目前大部分单位使用WORD处理文档,而在WORD文档中,六角括号“〔 〕”是作为特殊符号,需要通过“插入”—“特殊符号”—“标点符号”,才能调出。圆括号“()”、方括号“[]”可以通过键盘直接打出,加之以前使用的是方括号“[]”,因此很多单位还是习惯于使用方括号“[]”。殊不知这违反了括号的使用原则。

二、主体部分

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印章、附注等项。公文标题、公文正文、印章、附注,“格式”规定得比较明确。这里简单说说主送机关、附件和成文时间。

(一)对于“主送机关”,“格式”是这样规定的: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在实际工作中,主送机关经常犯如下错误:

1.主送机关分类不明确,如某些高校的普发性文件中,用“各部门、各学院”来概括所有部门。实际上用各部门即可,部门指独立组织的某功能部分,可包括学院。如果为了区分部门类型,可使用“各职能部门、各学院”。

2.混淆“部门”和“单位”的用法。这二者可从下述几个方面区别:

(1)从概念上讲,“部门”和“单位”各自的定义不同:

单位和部门从概念本身而言,单位指某个独立的组织或机构,部门指独立组织的某功能部分;

(2)从性质上讲,“部门”和“单位”性质不同:

单位是相对与个人而言的,单位一般是法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而通常所说的部门是若干个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某一类单位,当然部门也可以指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机构,也指政府的工作部门,如交通部、人事部等。

(3)从范围上讲,“部门”和“单位”各自的范围不同:

單位范围很广,不仅包括职能部门,也包括各级人民政府本身,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或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

严格地说,在国家机关中,部门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机构,如公安局有时称公安部门、工商局有时称工商部门等等,是履行法律赋予的一方面职权的机构,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

“部门”和“单位”没有绝对的大小比较,都是相对而言的。有的部门下设的单位比较多,有的部门下设的单位比较少;反之有的单位是由很多部门构成,有的单位则是由较少的部门构成。

(二)对于附件的格式:“格式”是这样规定的: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就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在实际工作中,附件有序号时,经常会用大写阿拉伯数码标识。

(三)对于成文时间:“格式”是这样规定的: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〇”;成文时间的标识右空4字。由于受使用习惯的影响,大多数人在标识成文时间时,将“〇”用数字0来代替,非常不美观。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插入”—“日期和时间”,“语言”选择中文,然后在“可用格式”中选择需要的成文时间即可。

三、版记部分

版记部分的主题词、抄送、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得都比较明确。对于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的位置,“格式”规定为“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个人认为,在讲授时,可以不做要求。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不仅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参照使用。高职高专办学方向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高专的学生毕业后,很少到国家行政机关。

参考文献

机关公文批复格式 第5篇

你公司《关于要求增资及修改公司章程的报告》收悉。根据区政府温瓯政办抄〔20xx〕791号抄告单精神,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增加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本次增加注册资本(实收资本)7000万元,增资后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为12500万元。

二、同意修改你公司章程。

批复公文格式 第6篇

1.标题。一般写成“关于xxx的.批复”。

2.原由。 一般写成 “xx[xx]xx号文收悉”。

3.批复事项。

4.落款。

[范例参考]

中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xx新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批复

证监期审字 [1995]25号

xx新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经审核,你公司符合期货经纪公司的标准,请持本批复到中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

登记,经管范围为:中国内期货经纪业务,期货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业务、期货从业人

员培训业务。在完成该哦尼斯注册登记手续后,请持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法人授权委托书和领取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我会领取《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

公文批复格式 第7篇

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公文批复格式,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一)批复的概念和特点

1、批复的概念

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它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

2、批复的特点

(1)行文具有被动性

批复的写作以下级的请示为前提,它是专门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先有上报的请示,后有下发的批复,一来一往,被动行文,这一点与其他公文有所不同。

(2)内容具有针对性

批复要针对请示事项表明是否同意或是否可行的态度,批复事项必须针对请示内容来答复,而不能另找与请示内容不相关的话题。因此批复的`内容必须明确、简洁,以利下级机关贯彻执行。

(3)效用的权威性

批复表示的是上级机关的结论性意见,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答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不得违背,批复的效用在这方面类似命令、决定,带有很强的权威性。

(4)态度的明确性

批复的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有模棱两可的语言,使得请示单位不知道如何处理。

(二)批复的分类与写法1。批复的分类

根据批复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审批事项批复、审批法规批复和阐述政策的批复等三种。

还有肯定性批复、否定性批复和解答性批复三种。

2、批复的写法

批复一般由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 落款构成。

(1)标题

标题的写法最常见的是完全式的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在事由中一般将下级机关及请示的事由和问题写进去;

还有一种完全式的标题是 发文机关 + 表态词 + 请示事项 + 文种,这种较为简明、全面和常用。

也有的批复只写事和文种。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是报送请示的下级机关。其位置同一般行政公文,写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左起顶格。批复不能越级行文,当所请示的机关不能答复下级机关的问题而需要向更上一级机关转报请示时,更上一级机关所作批复的主机关不应是原请示机关,而是转报机关。如果批复的内容同时涉及其它的机关和单位,则要采用抄送的形式送达。

(3)正文

正文包括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要求三部分。

批复引语要点出批复对象,一般称收到某文,或某文收悉。要写明是对于何时、何号、关于何事的请示的答复,时间和文号可省略。

批复意见是针对请示中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和指示,意思要明确,语气要适当,什么同意,什么不同意,为什么某些条款不同意,注意事项等都要写清楚。

批复要求(其实可以单独算做结尾),是从上级机关的角度提出的一些补充性意见,或是表明希望、提出号召。如果同意,可写要求;不同意,亦可提供其他解决办法。

(4)落款

这部分写在批复正文右下方,署成文日期并加盖公章,成文日期用汉字,标全年 月 日,零写为〇。

批复既是上级机关指示性、政策性较强的公文,又是对下级单位请求指示、批准的答复性公文,因此,撰写批复要慎重及时,根据现行政策法令及办事准则,及时给予答复。撰写时,不管同意与否,批复意见必须十分清楚明白,态度明朗。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下级无所适从。

同时批复必须有针对性的一文一批复,请示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批复就答复什么问题。

行政公文之批复格式 第8篇

1 我国公文格式标准二元化

为配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理》 (以下简称新《条例》) 的实施, 2012年6月29日《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9704—2012, 以下简称“民标”) 出台, 并于2012年7月1日实施, 加上2005年10月2日发布、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军队机关公文格式》 (GJB5100—2005, 以下简称“军标”) , 我国出现了“民标”与“军标”并存的局面。

两个标准中公文格式要素构成不同, 有的格式要素称谓不一, 有的格式要素编排标注位置区别, 有的格式要素用字字体字号差别等。例如:“军标”中公文的“份号”, 可以用2位至6位阿拉伯数字标注;上行文不但要标注“签发人”, 根据需要还要标注“已阅人”;从“军标”的图例式样中可看出, 公文标题只有事由加文种组成;三个机关联合行文时, 行文机关署名用印, 按上两个, 下一个编排标注;成文日期用汉字数字书写;还有“无正文说明”、“二维条码”、“承办说明”等格式要素;“军标”特定格式中还有“印发、转发和批转的公文”格式和“代拟稿”格式等。这些都是“军标”与“民标”的不同之处。

“军标”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级机关以及武警部队各级机关。由于以上“军标”与“民标”的一些规定和要求不同, 势必给基层部队机关在行文的版式、格式上带来麻烦, 有时出现两个标准的相互混淆。如:公安边防部队是公安部领导下的一支现役部队, 是部队性质的警察, 又是武警性质的部队, 形象地称为“公边”或“武边”。边防部队行文时既要依据“军标”, 又要依据“民标”。为此, 2002年公安边防局制发了《公安边防部队公文处理规定》 (试行) , 在这一法规中要求, 属于公安边防业务工作需要行文的, 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办理;属于部队管理、训练、政治后勤等工作需要行文的, 按“军标”办理。

2 我国公文格式仍呈多样化

新《格式》实施一年来, 对我国尤其是各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因新《格式》只是党政机关的公文格式标准, 以“党政”二字作为限定词, 虽然其他机关和单位可以参照执行, 但“参照”二字对其他机关和单位的约束有限, 所以我国公文格式多样化局面仍未改变。

(1) “红头文件”、“白头文件”格式。从党政机关来说, 不但有“红头文件”格式, 还有“白头文件”格式。

(2) “纪要”格式。各级各类机关会议的纪要格式呈五花八门, 平级党政机关之间的会议的纪要格式不统一, 上级党政机关与下级党政机关会议的纪要格式不一样, 各地各部门之间的会议的纪要格式不同, 多议题会议的纪要与专题会议的纪要格式也有区别。

(3) 信函格式。目前在我国行政机关频频使用此格式, 凸显了新《格式》中常用公文格式与信函格式的矛盾, 也加剧了全国公文格式的不统一不规范的乱象。

(4) 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特殊格式。此种公文类别分为A、B、C、D, 文种使用“答复”或“答复函”, 公文上除了加盖行文机关印章外, 还有“领导署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格式要素。

(5) 电报格式。电报的格式与新《格式》中的常用格式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截至目前, 尚未见到电报格式国家标准的出台, 可见到的只有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党政机关电报格式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 其中电报的格式以及构成项目与新《格式》中存在着许多差异, 例如:新《格式》中规定公文的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而《规范》中规定电报的版心尺寸为160mm×242mm;新《格式》规定公文每面22行, 而《规范》中规定电报每面25行等等。

(6) “命令 (令) ”特定格式。行政机关日常选用这一指挥类公文文种行文时, 从来没有同时标注“命令 (令) ”, 要么选用“命令”文种行文, 要么选用“令”文种行文。行政机关下发的发布令、行政令时, 发文机关标志通常使用发文机关名称后加“令”字的版式行文。而选用“命令”文种行文时, 有时使用常用格式行文, 如每年行政机关与军队机关联合下发的征兵命令;有时也常见用“信函格式”行文。

3 解决新问题, 既要“止疼”更要治本

要解决公文格式标准二元化问题及扭转我国公文格式仍多样化局面, 既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止疼”, 更要有治本之策, 即谋划制订出台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3.1 尽快制定出台新《条例》的实施细则

因为新《格式》中的有关内容表述的依据是新《条例》中的相应规定、要求, 所以要在《实施细则》中应对新《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的有关条款规定作出明确界定解释: (1) 第九条第二款“密级和保密期限”中要求,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但目前中央及地方党政机关的涉密纸质公文基本上不标注保密期限。 (2) 第三款“紧急程度”中要求, 按紧急程度, 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但目前中央及地方党政机关的纸质紧急公文几乎不标注这一格式要素。 (3) 对第四款何种情况下行文使用机关名称后加“文件”二字的发文机关标志, 何种情况下行文时只使用行文机关名称的发文机关标志作出解释。 (4) 对第八款“主送机关”作出界定, 哪些文种行文时要标注主送机关, 哪此文种行文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5) 第十三款“印章”中要求“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要对选用“纪要”文种行文是否加盖印章予以明确。 (6) 在新《条例》第八章“附则”第四十条中关于“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 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要对其中的“其他机关和单位”作出明确界定, 以便这些机关和单位参照实施新《条例》、新《格式》。 (7) 在《实施细则》中增加“二维条码”为公文格式要素。鉴于自去年新《条例》、新《格式》发布实施以来, 上级机关在陆续下发的三个文件中都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推广电子公文和二维条码”。为此, 建议在《实施细则》中将“二维条码”列为公文格式要素之一, 这也符合地方党委、政府自2006年1月以来上报中央的公文都标注“二维条码”的行文实际。

有关职能部门应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中有关条款释义内容存在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 以免与新《条例》、新《格式》中的规定要求相悖, 造成错讹, 误导受众, 对公文格式的规范化造成不利影响。

3.2 上级机关应带头贯彻执行法规

强化法规意识, 切实解决新《条例》、新《格式》发布实施以来,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存在着字体字号、每行字数不统一;选用“决定”“意见”文种行文时, 主送机关标注不统一;行文机关署名不统一 (目前, 上级行政机关行文时仍然不署名) ;行文时公文用印不统一, 以及常用公文格式与信函特定格式混用等问题, 为基层行文格式规范起示范带头作用。

3.3 制定出台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是治本之策

制定一个在全国全社会各种组织适用的公文格式通用标准, 是我国公文处理工作一体化、规范化的需求, 对我国各级各类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公文格式规范化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公文格式不规范不统一问题。为此, 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 解决我国公文格式标准二元化问题。目前, 我国在公文格式标准上, 实际上是“民标”与“军标”并存的局面。笔者认为, 这种并存的局面不可取, 必须改变。理由:一是作为国家标准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虽然军队机关与地方党政机关及其他机关的地位、职能、具体的活动方式等有所不同, 必然导致公文的内容、办文的程序等有所不同, 但其外在的表现形式, 即公文的格式应该一体化, 这符合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 军队与地方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相互行文、联合行文日益增多的新形势;二是若允许二元标准的存在, 势必给军队基层造成困惑, 增加基层负担。为此, 制订出台一个既适用于地方各级各类机关、社会组织, 又适应于军队各级机关的公文格式通用标准是大势所趋。

(2) 处理好统一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 各种特定格式繁多。新《条例》、新《格式》实施一年来, 仍然没有破解这一困局。笔者认为, 首先, 强化统一性, 制定出台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其次, 处理好统一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在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统领下, 对各种特定格式进行细化规范, 扭转格式混乱的局面。1) 法定文种中的“公报”“公告”“通告”这三个在新闻媒体或社会上张贴的公文, 可以不受通用国标中规定的约束, 但它们的适用范围必须严格限制, 尤其要遏制新闻媒体, 即各种报纸上为了经济利益驱动, 随意使用“公告”、“通告”的现象;2) “纪要”、“命令 (令) ”的格式可作为通用格式中特定格式, 但要求必须具体明确, 不可模棱两可, 是事而非;3) “电报”格式可作为特定格式存在, 但除了报头外, 其他格式要素如版心、页码、行数字数等必须严格按通用格式标准规定执行;4) 关于“信函格式”若要作为特定格式存在的话, 要对它的版心尺寸、格式要素编排标注的位置、首页页码标注、版纪部分各要素要完整标注等提出具体要求, 且可规定这种特定格式适用于用“函”文种行文及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时行文用, 同时, 明确规定使用“决定”“命令”“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等文种行文时不可使用信函格式, 以免频繁出现一个文种行文两种公文格式存在情况;5) 鉴于电子公文的特殊性, 随着《电子公文处理工作暂行办法》的出台, 应在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中对电子公文格式组成要素及编排标注位置作出规范。6) 在通用国家标准中要出现这些特式格式的首页和未页图示式样, 以起示范作用, 否则, 基层将要无所适从。7) 对公文的字体字号做出统一规定。鉴于自2011年1月1日始, 党的机关公文中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号, 建议其他机关和单位向其靠扰, 可考虑在通用公文格式国标的附录中增加“公文字体字号使用规范表”。

(3) 共识聚合力, 实现“通标”梦。1988年版的国家标准为《国家机关公文格式》 (GB970 4—1988) , 明确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级党政军机关正式发布的公文”。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个公文格式通用标准的雏型。1999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从这一名称可明显地看出, 增加了“行政”二字作为限定词, 实际上此标准从适用于党政军机关倒退至只适用于行政机关;随后又出台了2005年版的《军队机关公文格式》, 即所谓的“军标”;到2012年版的新《格式》, 也以“党政”二字作为限定词。1999年至2012年间产生的三个公文格式标准, 无论从名称上看, 还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笔者认为, 都不能算是我国公文格式的通用标准。为此, 有不少公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这些年来在不断地探索研讨, 撰文呼吁要制定出台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诸如:2004年, 朱忠裕建议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修订为《机关公文通用格式》。笔者本人也于2008年发表《我对“公文处理”问题的思考》一文, 呼吁“实现公文处理工作的一体化, 要从公文格式上突破, 要着力推进公文格式一体化、公文用纸一体化”。综上所述, 只要大家形成共识, 站在全局的高度, 在充分认识制定发布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公文格式不规范不统一的混乱局面。由此产生一个既合理科学又便于操作的统一规范的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是完全有可能, 也一定能实现的。

摘要:本文叙述了目前我国公文格式标准二元化及影响, 阐述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9704—2012) 实施一年多来我国公文格式仍然呈多样化的局面,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重点探寻治本之策, 即通用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实现的路径。

关键词:公文,格式,标准,二元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办发[2012]14号) .

[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9704—2012) .

[3]《军队机关公文格式》 (GJB5100—2005) .

[4]《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GB/9704—1999) .

[5]《党政机关电报格式规范》 (2008年12月12日印发) .

[6]《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用 (徐成华等主编) .

[7]《国家机关公文格式》 (GB9704—1988) .

[8]朱忠裕.不同类型机关的公文格式比较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04.5.

[9]刘文森.《我对“公文处理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秘书工作》2008年第6期) 、《公文格式混乱局面急需改变——兼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中国标准化, 2010.6.

行政公文之批复格式 第9篇

关键词:国家标准;公文格式;简化

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相配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1999)修订的基础上,于 2012年6月29日正式批准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并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实施四年多来,对统一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促进公文处理科学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该标准一些规定过于繁琐,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造成广大文秘工作者掌握不全面、执行不规范的现象。笔者提出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简化问题,希望与广大学界同仁共同探讨。

1 关于公文字体、字号的简化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格式各要素使用的字体、字号共有7种,分别为5种字体、4种字号: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密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公文正文结构层次第一层、附件的“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发文机关标志用小标宋体字,字号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签发人姓名及公文正文结构层次第二层用3号楷体字;标题用2号小标宋体字;版记中的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4号仿宋体字;页码用4号宋体字。其中,版头部分就用了4种之多。份号仅规定了用3号字,未规定字体,《党政机关公文格式》5.2.2规定,“如无特殊说明,公文各格式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按此规定,份号用3号仿宋体字;发文字号、“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字;密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发文机关标志用小标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这么繁琐的规定,不仅普通文秘工作者掌握起来有困难,即使专业排版人士也容易出现有关要素格式不规范问题。也有研究者指出,“版头左上角三要素字体上的不同,尤其是份号的数字与保密期限的数字字体不同,让页面显得不和谐、不统一,不符合公文‘庄重美观的原则。”[1]建议份号使用黑体字,与版头左上角的其他要素字体一致。黑体字具有方正、粗犷、朴素、简洁、醒目的特点,小标宋体字作为标示发文机关标识、公文标题的标准字体、仿宋体字作为公文的通用字体已为大家所接受。因此,笔者认为,在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的前提下,字体、字号可以简化为: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版头部分的份号、密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以及正文部分的结构层次第一层、附件的“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发文机关标志、公文标题用小标宋体字,发文机关标志的字号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标题用2号字。这样,公文格式由使用5种字体、4种字号,简化为使用黑体、小标宋体、仿宋体3种字体,使用3号、2号、发文机关标志根据需要确定字号3种字号。这一简化方式既符合公文“醒目、美观、庄重”的原则,又使字体、字号的使用大为简化,便于广大文秘工作者理解运用。

2 关于发文机关标志的简化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这一规定,让广大文秘工作者什么情况下加“文件”、什么情况下不加“文件”无所适从,执行各异。《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又规定,“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其后的“式样”中,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1(图3)加了“文件”二字,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2(图4)、信函格式首页版式(图11)未加“文件”二字。可见,对于一般常用公文格式,是否加“文件”二字,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可加可不加,不利于公文格式的规范化,在加与不加都可以的情况下,不如统一规定不加“文件”二字。再者,联合行文时,《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文件”二字“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如果联署发文机关是单数个3、5……,加“文件”二字“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容易操作,在第2、4……个发文机关后面加“文件”二字即可,而如果联署发文机关是双数个2、4……,加“文件”二字“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就要在两行之间排布,需要通过插入“文本框”来解决,给公文的排版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发文机关标志“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一不加“文件”二字。

3 关于发文机关署名的简化

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无论是单一机关行文,还是联合行文,都要加发文机关署名,而在原来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1999)中规定,“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 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成华等主编的《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中这样解释,“为什么一般要标注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机关署名是公文生效的重要标识之一,署名生效也是国际惯例。”[3]笔者认为,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了公文有“不加盖印章”的情形,在“不加盖印章”的情形下,应署名后标识成文日期。但是,按照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习惯,公文一般是盖章生效,盖章兼具公文防伪功能。因此,日常应用中,大量的公文是需“加盖印章”的单一机关行文。对于单一机关行文,在公文版头中已有发文机关标识,在公文标题中还有发文机关名称,再在落款处署名后加盖印章,一篇公文中发文机关名称出现四次,不仅显得罗嗦,而且在两行文字(署名、日期)之上再加盖印章,也会影响印章的视觉美观。再者,《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署名“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这一规定以发文机关署名不超过成文日期八个字为宜,超过八个字将不能按右空四字编排。因此,建议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中,仍沿用原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单一机关行文时,不署发文机关名称”。

4 关于附件说明的简化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在7.3.4附件说明中规定,“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在实际应用中,“附件:1.”占据5个字位置,如果附件名称较长,回行后每一行都需缩进5个字,造成此部分左右不对称,影响公文的美观。建议改为“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下一行标注附件顺序号和附件名称。如仅有一个附件,不标顺序号。附件名称较长需要回行时,在下一行顶格编排。”

5 关于左、右空字的简化

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最繁杂的就是左、右空字问题。经笔者统计,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涉及左、右空字共有18处之多。在各格式要素中,有要求“左空一字”、“右空一字”、“左空二字”、“右空二字”、“右空四字”、“左右各空一字”等不同情形,让文秘工作者掌握起来十分困难。尤其在“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部分,就有加盖印章的公文“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不加盖印章的公文单一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关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节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的复杂要求。建议将此部分统一规定为“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编排,如需标注发文机关署名或签发人职务、加盖签发人签名章,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编排不下时适当增加成文日期右空字数。”这样,关于公文中的左、右空字编排就可以概括理解为:在版头部分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左空一字,签发人右空一字;在主体部分正文、附件说明、附注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成文日期右空四字;在版记部分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左右各空一字;页码单页码右空一字,双页码左空一字,执行起来大为简化。

公文批复格式要求 第10篇

重庆民政学校:

你校重民校(87)001号报告收悉,现批复如下:

有关助学金制度仍应按原教育部、财政部1977年12月17日下达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的通知和1979年10月24日关于主要副食品销价提高后,对中、小学民办教职工补助费和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助学金等规定的有关内容执行。人民助学金标准系国家教委、财政部统一制定的,各部门不能自行修改。至于学生中发生的学习、生活的困难,可用人民助学金中的困难补助费等,区别困难程度,予以适当解决。

行政公文之批复格式 第11篇

申论考试常常考到一些实用文体。如有规划、计划、述评、讲话、通讯、情况反映(简报)、倡议书、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动员报告、演讲等。

第一节公文写作

一、计划类公文

包括:规划、设想、计划、要点、方案、安排等。

1、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如何都是计划文种的范畴。不管其如何分类,计划内容的范围都是“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何种程度”三大项。

2、规划

规划是计划中最宏大的一种:从时间上说,一般都要在三五年以上;从范围上说,大都是全局性工作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工作项目;从内容和写法上说,往往是粗线条的,比较概括,如《××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等。规划是为了对全局或长远工作作出统筹部署,以便明确方向,激发干劲,鼓舞斗志;相对其它计划类公文而言,规划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因而其内容往往要更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首先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周密的测算,在掌握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党、国家和具体单位的发展方针确定发展远景和总体目标,然后充分吸收有关意见,以科学的态度,反复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和选择,确定各项指标和措施。

规划的具体写法:标题是“四要素”写法:单位名称+时间期限+内容范围+“规划”二字。如《××省“八五”期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的正文一般都比较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前言,即有关的背景材料,也就是制定规划的起因和缘由。这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因此不能简单地罗列事实,而应把诸多有关情况以过认真地综合、分析,找出其有得因素和不得因素。这样才会使人相信下面所提的规划目标言之有据,有可靠性。(2)指导方针和目标要求。这是规划的纲领和原则,是在前言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既要写得鼓舞人心,又要写得坚定有力,要用精炼的语言,概要地阐述出来。(3)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规划的主体和核心,是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因此任务要提得明确,措施要提得概括有力。这部分写作通常有两种结构:对于全面规划或任务项目较多的规划,因其各项任务比较独立,没有多少共同的完成措施,一般采用以任务为主线的“并列式结构”(措施都在各自的任务之后分别提出);对于专题规划或任务较单一的规划,因其任务项目较少而其项目之间的联系又较大,一般采用任务、措施分说的“分列式结构”。(4)结尾,即远景展望和号召。这部分要写得简短、有力、富有号召力。

3、设想

设想是计划中最粗略的一种:在内容上是初步的,多是不太成熟的想法;在写法上是概括地、粗线条地勾勒。但时间不一定都是远的,范围也不一定都是宏大的。一般说来,时间长远些的称“设想”;范围较广泛的称为“构想”;时间不太长、范围也不太大的则称为“思路”或“打算”。设想是为制定某些规划、计划作出准备的,是一些初步想法。设想在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方面的要求相对差一些,因为它是为正式的规划或计划作准备,不是给各级领导看的,就是交群众讨论的,不必也没时间考虑得太周密,只要基本成形就可以,且在提出任务或目标时,往往还有一些简短的论述语句。设想与规划一样,在内容的写法上都是比较原则和概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写得太细、太具体。设想的具体写法:设想因具有超前性,所以其写作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其格式也不大一样:如果是给领导看的,报给上级,就要严肃一些,随报告报送,不必落款,也不必写行文时间;如果是交给群众讨论的,或者不以通知或报告的形式转发或上报,就要落款并写明具体行文时间。设想的标题可以是“四要素”,也可以是“三要素”,或省略单位名称,或省略时间期限,还可以是“两要素”省略单位名称和时间期限,如《关于机构改革的初步设想》。设想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只讲目标、要求的条项并列式写法,适用于时间较长远的“设想”或工作计划的最初构思或打算。第二种是也按规划、计划、方案或安排的格式结构,只是内容粗略一些的想法,适用于预备性计划,即只是征求意见的“构想”、“思路”或“打算”。

4、计划

狭义的计划是广义工作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这个特点表现在,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年左右,范围一般都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或某一大项重要工作,内容和写法要比规划具体、深入,要比设想正规、细致,要比方案简明、集中,要比安排阔展、概要。

计划的具体写法:计划由于大多以一个单位的工作内容范围,只在单位内要求执行,所以一般不以文件形式下发,因而除标题和正文外,往往还要在题下或文后标明“×年×月×日制定”字样,以示郑重。计划的标题也是“四要素”写法,其中哪一个要素都不应省略。正文写法,由于计划是对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或某一项重要工作的具体要求,所以写作是要比规划和设想都要具体、详细得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开头,或阐述依据,或概述情况,或直述目的,要写得简明扼要;(2)主体,即计划的核心内容,阐述“做什么”(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三项内容,既要写得全面周到,又要写得有条不紊,具体明白。全面工作计划一般采取“并列式结构”(任务、措施分说)。(3)结尾,或突出重点,或强调有关事项,或提出简短号召,当然也可不写结尾。

5、要点

所谓要点,实际就是计划的摘要,即经过整理,把主要内容摘出来的计划。一般以文件下发的计划都采用“要点”的形式。

要点的具体写法:要点大多是上级机关某一项重要或较大工作计划的摘要,一般都要以文件形式下发,因而多用某个通知作“文件头”,所以只要有标题和正文两部分内容就可以了,不必再落款,再写成文时间;但也有些要点,由于涉及的工作重大,为郑重起见,往往要在标题下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制发具体时间。要点的标题可写“四要素”,也可写“三要素”,但“三要素”的写法一般要在题下标明被省略的发文机关名称。正文写法,由于要点的内容是摘录计划的主要之点,所以其正文都写得比较概要,既不要兼顾到各个方面,也不必讲具体做法,更不用讲道理;没有过渡段,段落也不长。在结构方式上,大都是并列式,可分若干项目一贯到底,也可分几大项,大项下分若干小项,其中的小项可在每一大项下单独排列,也可全文排列。

6、方案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具体写法:方案的内容由于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标题、成文时间和正文三部分内容。方案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个是“三要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计划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北华大学五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一个是“两要素”写法,即省略发文机关,但这个发文机关必须在领头的“批示性通知”(文件头)的标题中体现出来,如《治理采掘工业危机,实现良性循环方案》。成文时间,为郑重起见,方案的成文时间一般不省略,而且要注在标题下。方案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规写法,即按“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及“要求”几个部分来写,这个较固定的程序适合于一般常规性单项工作;二是变项写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单项工作。但不管哪种写法,“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必不可少的,实际写作时的称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标和任务”或“目标和对策”等,把“政策措施”称为“实施办法”或“组织措施”等。在“主要目标”一项中,一般还要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实施步骤”一般还要分基本步骤或阶段和关键步骤,关键步骤里还有重点工作项目;“政策措施”的内容里一般还要分“政策保证”、“组织保证”和“具体措施”等。

7、安排

安排是计划中最为具体的一种格式:由于其工作比较确切、单一,不作具体安排就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其内容要写得详细一些,这样容易使人把握。

安排的具体写法:安排的内容由于是涉及范围较小或单位内部的工作,所以一般有两种发文形式: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安排工作,尽管涉及面较小,也要用“文件头”形式下发。“安排”的格式是“标题”和“正文”两部分。另一种,如果是单位内部的工作安排,也可直接下发文件,格式就由“标题”、“正文”、“落款及时间”三部分组成。但不管哪种形式,作为“安排”本身都不该有受文单位,如果必须有,则或者以“文件头”形式下发,或者以“关于.....安排的通知”名义下发。安排的标题可是“三要素”写法,也可是“两要素”写法(省略机关名称)。安排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也有的省略“结尾”,“主体”结束,正文即随之结束。“开头”同计划的开头差不多,或阐述依据,或概述简明扼要。“主体”是正文的核心,一般包括任务、要求、步骤、措施四方面内容。在结构上可按这四方面内容分项来写;也可把任务和要求合在一起,把步骤和措施合在一起来写;还可以先写总任务,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一项一项地写具体任务,每一项有每一项的要求及措施,要依据工作性质及具体内容来定。但不管怎样结构,其任务都要具体,其要求都要明确,其措施都要得当。

方案和安排有共同之处,即写作题材都是单项的工作,即只对一项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这也正是方案、安排与规划、设想、计划、要点的根本不同。但二者在内容范围上也有个大小之分:方案的内容范围适合于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安排的内容范围则适合于单位内部或涉及面较小的工作,如《××市关于计划生育的工作安排》。方案和安排还有一种较为概要一点的写法,以便于下级具体实施时灵活掌握,叫做“意见”:方案大多称“实施意见”,如《××市“七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安排往往称“安排意见”,如《××××系统关于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的安排意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机关把单位内部或涉及面很窄的单项工作计划也称之为“方案”,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工作都比较切近、具体,也并不复杂,只要用“安排”就足够了,如果较为原则,则可称为“安排意见”。

二、函

一般格式主要包括:标题、主送单位、正文、落款与时间。

标题:函的标题是全要素标题,即包括发文单位、事由及文种。其中事由应是对正文主要内容的标准而精炼的概括。

正文:函的正文是文件的主要部分。强调就事论事,应直陈其事。第一部分是叙述事项,第二部分说明希望和要求。去函的正文先写商洽、请求、询问或告知的事项,然后提出希望、请求或要求。最后明确提出“以上意见可否,请函复”,“敬请函复”,“特此函告”等。“事项”部分基本是叙述和说明的写法,是什么就写什么,应简单扼要,又要交待清楚。“要求”部分可多可少,如果事项很简单,而且没有过多要求就同事项写在一起,一气呵成;如果事项复杂些,或要求多些可以单列一段来写,甚至分条列项来写,而且无论是哪一种内容,也不论是对哪一级,要求的口气都是谦和的。复函正文的一般结构是:先引述来函,可引来函的文件名称、发文字号、主要内容。如“贵厂×字×号文悉”这样的格式,也可以直接写“电悉”“函悉”,然后写答复的主要事项,所答复的内容要围绕来函,要准确表达本机关的意见,态度要鲜明。复函的结尾一般可写上“此复”“特此函复”等话语。在复函中要针对来函中提出的问题予以答复:同意或不同意,同意将怎么办;不同意是什么原因或应该怎么办,不应该怎么办等。文中用语应言简意赅。

落款与日期:函的正文写完之后,最后要有签署和日期,并要加盖公章。

三、情况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使用报告:一种是汇报工作,属于汇报性的;一种是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属于反映性的;一种是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属于回复性的。

报告的标题:机关名称+报告事由+文种。主送机关:顶格写。开头:回复性的—— 根据××指示或要求,我们怎么处理的,结果如何,现将××报告如下。反映性的—— 简述基本情况(最近一段时间)、提出写作目的。汇报性的—— 先简述基本情况,说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报告的内容主体:一般为四部分:1.基本情况。不论是汇报工作、还是反映情况,答复上级的询问,均应实事求是地将具体情况交代清楚,以便上级了解下情,并以此作为依据,妥善地予以处理和指导。2.存在问题(或具体意见)。呈报性报告写存在问题,以便于上级了解工作进展的情况,同时为报告的下一部分内容(提出要求)打下基础;呈转性报告也要根据基本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或解决办法,以供上级机关参考。3.具体要求或措施。即对今后工作的设想,提出要求或准备采取的措施。4.结语。报告的结语,要根据报告的性质和内容而定,不能千篇一律。报告的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以上报告,请审阅”等字样。但也有的报告结尾不写这些用语。

回复性的—— 处理好的、效果会令上级领导满意的,就主要写处理的经过,在其中流露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以及工作能力;如果是没有处理好的,效果上级不满意的,则除了写处理情况、表示重视和认真对待以外,又要写意见,即分情况、问题及问题分析两部分,让上级了解全面情况和问题的复杂。反映性的—— 如果是发展变化快的,急于上报的,就以写情况为主。如一些恶性事件,要报告起因、经过、事态现状;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则归纳为几个方面,分项细说现象和实质。如果是发展变化缓慢的,需要写情况、原因、意见或建议。汇报性的—— 先写工作成绩、工作体会,然后写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安排。

例文:以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以“加快城乡社会保险的对接进程刻不容缓”为题,向市政府提交一份报告。(1 500字,60分)

四、“三通”

1、通告

社会管理部门使用的一个文种;需要人们周知或应当遵守的。有知照性的,如水电提价、火车提价;有办理性的,如更换驾驶执照、更换身份证、办理入托;有行止性的,即允许干什么和不许干什么,如关于收缴枪支的通告、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一般先写依据或者目的,用“为了„„”、“根据„„”的形式;然后分条列款写内容、要求、处置;最后落款。

2、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递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也为知照类公文,其主要作用在于学习他人经验,推动工作;吸取他人教训,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了解有关情况,促进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通报的写作要有代表性、针对性,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事故通报是批评性通报的一种,其正文主要包括:事故的概况(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对事故性质、原因以及后果的分析说明;提出防止类似事故的原则性要求、措施及各方面应记取的主要教训。有时还包括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定。上述内容可以直接叙述说明,也可以转发有关事故报告等公文的形式间接转述有关情况(以这些报告等为附件)。

表彰性通报。用于表彰好人好事和介绍先进典型经验,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先进事迹(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或经验(单位及所处的客观条件、主要作法、规律性的认识等);评价分析(性质、意义、经验所在及适用的条件情况,经验中的不足及其原因等);决定事项(给有关单位或个人何种称号或其他精神的、经济的奖励),以及提出一些学习先进事迹、借鉴吸收典型经验方面的要求或号召等。

批评错误典型的通报。用以批评坏人坏事以及有关单位或个人的错误,其正文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主要的错误事实(单位、人物、时间、地点、主要过程、结果等);分析评价(错误性质及原因、严重后果);对有关当事人的处理意见,以及要求各方面从中记取的教训。有时还提出请检查上报有无类似问题、汇总有关反映等方面的要求。情况通报。用以报道、传达重要情况和有关精神,其正文有两种组成方式,其中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除此外还对情况加以分析说明,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的指导性意见。

3、通知

通知的用途: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公文和不相隶属机关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通知是机关最常见、最常用的文种。按内容和性质分为4类:

告谕性通知—— 只告知,不要求办理,如人事任免、机构设置撤消或合并、更改名称。写法:题目,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受文单位;正文,为了、根据、特;成文时间。

布置性通知—— 正文,原由、特通知如下;具体事项。会议通知、征订通知属于这种类型,要求语言准确、明白。指示性通知—— 正文,以发文原由为目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知事项,即解决问题。注意语气:请务必、必须、一定、严格、决不允许。

批示性通知—— 正文非常简单:现将××印发、转发给你们,请××。

五、请示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分三种情况:求示性的、求准性的、求助性的。整个结构分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请

示理由、事项即要求)、结语。接语用妥否、可否、是否妥当,请批复、请批示、请批准、请复,后有署名、时间、盖章等。

关键在于写请示的理由。一是要讲必要性—— 必要、重要、紧迫,讲关键性、实质性的理由。二是要讲有政策,政策允许,去说服上级。三是要讲有条件,不难办,这一点最重要。需要办的事、应该办的事太多了,客观条件具备才行。如果没有条件,全靠上级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上级是不会同意的。还要注意,要一事一请示,有请示必有批复,一请示一批复。

第二节事务文书

一、简报

也叫简讯、动态、情况反映、工作交流、内部参考、快报。简单情况的报告,用以指导下级工作,向上级反映情况,沟通平级信息。它与新闻报道不一样,属于机关、单位的内部文件,有的还有一定的密级。特点是快、简、新。类型有工作简报(即经验简报)、动态简报(即情况简报)、会议简报。结构、格式由报头、标题、按语、正文、报尾几部分组成。

经验简报介绍工作经验用以推广,有通报表扬的性质,体现了领导机关的意图。选取与工作中心有关系的先进典型,带动全局工作的全面开展,起到示范推动作用。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制度保证,领导带头;另一种是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具体做法,保障措施(基本经验)。

情况简报的内容,是抓住工作中出现的典型的、带倾向性的、苗头性的或者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问题,向上级反映,以引起重视,及早采取对策措施。一般按照叙述事情、点明性质或者强调引起重视两大部分写。

二、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凡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交流典型经验,吸取教训,推动工作等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针对性。调查报告的针对性体现在撰写目的上,撰写调查报告,一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二是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三是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处理实际问题。因此,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提出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调查报告的关键所在。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社会作用越大。真实性。调查报告的主旨是调查研究后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写调查报告必须是自己亲自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绝不能道听途说、东拼西凑一些虚伪的材料。在调查报告中,不仅主要人物和事实要真实,就是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各种细节,也要绝对真实,不能有半点浮夸和歪曲。叙议结合。调查报告的表达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地叙述事实。调查报告不追求事件的曲折波澜,只求叙说清楚。调查报告还要对调查材料中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但只是画龙点睛式的,点到即止,不作展开,不反复论证,有时甚至观点于事实之中,用事实说话。

调查报告的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前言。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调查人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前言部分常见的写法有:说明式、概述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写作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具有吸引力,便于引出下文。

主体。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主体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主体部分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快。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框架有:一是根据逻辑关系安排结构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二是按照内容安排结构如:“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结尾。调查报告可以有结尾部分也可以不写结尾部分。

一般而言,结尾也叫结论。有四种情况需要写结尾:一是主体报告情况,介绍经验,需要结论;二是主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希望、要求、建议等,需在结尾中提及;三是附带说明有关情况,如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主体中没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说明;四是有附带材料需要加以说明的,如一些典型材

三、总结

正文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基本情况。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这部分的写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概述总结工作的全貌、背景;一是说明总结的指导思想和成果;或是将主要的成绩、经验、问题扼要地提出来,先给人以总的印象,作为下文的铺垫。成绩和问题。成绩要说够,问题要写透。

经验和教训。经验体会是总结的核心,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具有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能否概括出具有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是衡量一篇总结好坏的关键。

今后的设想和打算。

署名和日期。全文之后要写上单位全称及完整的年、月、日。

四、讲话稿

讲话是指干部面对群众、下级进行的有条理的系统的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过程。领导的职责,如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形成与实施决策、传达政策和决定的要求、宣传教育发动,大都是通过讲话这种方便、快捷、经济的形式来完成的。讲话是一种方便、快捷、经济的管理手段。

领导讲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讲话是与做报告、演讲、发言并列的一种以传达、交办、宣传教育、通报情况、表彰先进和礼仪性等内容的口语交际形式;广义的概念,包括做报告(如会议报告、形势报告、总结报告)、座谈(汇报、对话、采访、记者招待会)、发言(如随机讲话、演讲)、讲座等一系列管理语言行为,它是与一般的谈话相对而言的。讲话稿要有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其权威性表现在组织法定权和个人影响权两个方面。要有针对性。领导讲话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体现群体目标,讲一些政策性、决策性、预见性、指导性的内容。要有群众性。在讲话中要讲一些关于工作的目的、方法、工作标准、社会实践的东西,都离不开群众观点,都是为了群众利益。应该善于将群众的社会实践经验总结出来,指导工作更深入全面地开展。只有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讲话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有政治性。讲话稿一般都是在各种会议上使用的,是指导工作的依据,也是会议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以组织名义,还是以个人名字,事实上是代表一级组织的声音,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讲话稿中对问题的分析、主张的阐述,都应有确切的理论和政策依据。讲话稿中的观点、事例、概念和文字语言上的错误,都会造成种种不良后果,有损领导人的形象和威信,甚至会给工作带来损失。要口语化。讲话稿靠声音传递,讲话者将自己的见解、主张,以及声音为媒介进行表达。要充分利用有声语言的长处,用声调的高低、语气的变化、节奏的起伏,赋予讲话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讲话的类型及其写法主要有:

(1)就职、述职一类的讲话稿。主要写就职感想、任职目标、施政打算、希望和要求四个方面。就职感想,主要内容有:表达谢意、自我剖析、介绍背景、宣布就职等;任职目标,在撰写就职讲话稿中也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就职讲话一定要向部属和群众宣布自己任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借以鼓舞群众,鞭策自己;施政打算,也要有明确的思路,具体的方案(不能太具体,具体难以兑现);希望和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希望群众对自己进行监督;二是希望和要求群众与自己合作,共同奋斗;三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述职讲话,看接受述职的对象,紧扣职务去写自己的政治水平、人才使用、班子建设、组织协调能力:一是何时任职、任职背景、岗位职责以及自己尽职尽责的总体评价;二是写尽职的情况,包括任职以来政治学习、业务工作、建章立制、人员素质提高及人才培养等主要工作,主要体会(包括工作台布和从政思想、工作方法、工作热情、轻重主次摆得正、抓得准),不足之处;三是表态,正确对待评议,做好整改,争取更大的成绩。

(2)礼仪讲话稿,包括各种谢辞、祝辞、欢迎、欢送辞以及悼词等。一是以情为主,合乎气氛;二是短小简洁;三是合乎礼节,如称谓上,按照“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的顺序依次说出。

(3)动员讲话稿。通过部署动员明确目标,统一认识;通过部署动员以消除顾虑,轻装上阵;通过部署动员以启发自觉,协调行动,奋勇拼搏。

(4)表彰讲话稿,这是在表彰先进、宣传典型的会议上使用的一种讲话稿。它对于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类讲话,篇幅不应过长,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说明表彰的依据,上级的精神和本系统的实际,表彰的目的和表彰的对象;二是说明表彰对象的事迹、经验或特点;三是对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希望和要求,同时对群众发出号召,讲明向先进学什么,怎样学。

(5)贯彻执行性的,主要写认识、意义、安排、落实措施、具体办法。

(6)传达交流性的,主要是传递交流信息和思想;要做到联系实际,既“不走样”,又不是“传声筒”,而是将“普通话”与“方言”结合起来。

(7)说服教育性的,要立足现实,动之以情,把 “情”作为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协调人际关系的动力,语言要富有人情味,感染力,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然后晓之以理,给人以启迪和深思。如果对待邪恶势力,就要以浩然正气压倒邪气。

讲话文稿通常是四个部分: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标题。讲话稿的标题有三种形式:一是会议名称加文种作标题;二是讲话人、会议名称加文种作标题;三是讲话主旨作标题。它是用概括讲话稿中心论点的一个短语做主标题。主标题下通常有副标题,副标题标明讲话场合。

开头,讲话稿开头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讲话的内容、环境和对象等集体情况来定。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六种:开宗明义,提示主题。一开头就阐明讲话的主题,直接点明讲话的中心思想。说明缘由,强调意义。以阐述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背景和重要性开头。分析实际,提出问题。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概括的分析,进而提出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做出评价,说明目的。一些纪念性、群众性的会议,领导同志讲话时,对所纪念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做出评价,然后交代讲话的目的。致以祝贺,表示慰问。一般纪念性的会议讲话、节日的祝词及各种代表大会的祝贺讲话等,开头一般是致以祝贺或慰问的。抒发感情,渲染气氛。针对不同的讲话内容,有的抒发对听众的赞美之情,有的抒发参加会议的激动之情,进而起到渲染气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的效果。用在庆贺、礼仪性质的会议讲话中。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授课教案下一篇:《小猪的野餐》幼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