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2024-06-17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精选10篇)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第1篇

微生物与生活

一、微生物

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体内的有益菌,体外的各种细菌,都是微生物,我们吃的蘑菇也属于微生物······生活中离不开微生物,酱油,味精,啤酒,醋等等都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药用的大多数抗生素,食品中的好多添加剂,也都是微生物发酵的结果···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只是充当分解者的角色,他还是生产者(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等)···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缺少了微生物,会是多么的恐怖啊。

另一方面许多可怕甚至恐怖的疾病,比如SARS、爱滋、疯牛、口蹄疫、禽流感……等等。这些病都是由一些微生物引起的。这是因为生态平衡下的正常菌群和宿主机体,只要有一方发生较大的不可逆,就有可能造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其原因有菌群失调,宿主免疫功能低下等。而且,我们用的化妆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在生产、储藏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化妆品中常见细菌对环境抵抗力较强,污染机会较多。饮水机污染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卫生问题。这主要是大肠杆菌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发酵也因条件苛刻而可能产生倒罐现象,它会给人类的经济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说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也有有害。

按我国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将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不难看出微生物在六界中占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具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点

二、微生物与生态

微生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员,特别是作为分解者分解系统中的有机物,队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有:1、2、3、4、5、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

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中各类微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微生物相互关系复杂多样,根据其相互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大致可分为:1、2、3、4、5、三、互生关系 共生关系 寄生关系 拮抗关系 捕食关系

微生物与酿造

黄酒是中国最早的酒,也称其为米酒。黄酒是一种酿造酒精浓度适中,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味醇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黄酒除了饮用外还可以作为调味品,此外,在医药上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黄酒的酿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黄酒是以大米、小米为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而成的酒

2、黄酒在酿造过程中不同的曲(粮曲、米曲)会有不同的结果

3、黄酒的发酵过程是霉菌、酵母菌等共酵

4、双别发酵,即糖化作用与发酵作用同时进行

5、色、香、味俱全

6、需加防腐剂,长时间存放需密封

白酒酿造大多是固态发酵,其主要产物是乙醇,分析检测,白酒大部分是水和乙醇,还含有占总量2%左右的其他物质,由于这些香类物质在酒中种类的多少盒相互比例的不同才是酒有别与酒精具有独特的风格。白酒中的香味物质主要是醇类、脂类、醛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白酒香型分类有以下几种:

(1)、酱香型白酒: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协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一茅台酒往日代表。

(2)、浓香型白酒:窑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区、五粮液等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古井等为代表的纯浓派。

(3)清香型白酒:酒色清亮透明,口味特别净,清香纯正,后味很甜,以汾酒、黄鹤楼酒、宝丰酒为代表。

(4)、米香型白酒:口味柔和,蜜香清雅,后味怡畅,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5)、凤香型白酒:无色透明,醇香秀雅,醇厚丰满,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如西凤酒。(6)、董香型白酒:清澈透明,药香舒适,香气典雅,酸度较高,后味较长,如贵州董酒。(7)、鼓香型白酒:鼓香独特,醇和干滑,余味爽净,如广东玉冰烧酒。

(8)、芝麻香型白酒:芝麻香突出,幽雅细腻,干爽协调,尾净具有芝麻香特有风格,如广东景芝白干酒。

(9)、特型白酒:酒色清亮,酒香芬芳,酒味纯正,酒体柔和,诸味协调,香味悠长,以江西四特酒为代表。

(10)、兼香型白酒:目前国内有两种类型:酱中带浓型和浓中带酱型

四、微生物与工、农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微生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生物制药、能源、环保、食品、工业等方面,微生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产品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酒、酸奶、酱油、醋、味精等食品,以及抗生素药、激素、疫苗等药品,都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

微生物和农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给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比如说粮食的霉腐、水果的腐烂,还有各种病害都和微生物有关,每年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但是它也是我们农业上的榜首,微生物为我们生产的有效的微生物肥料,还有各种各样农用的生物杀菌剂等等,又可以保护我们农业的发展。

微生物给我们在工业上生产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我们这个微生物和农业附产品的加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给我们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现在利用微生物给我们生产了诊断各种疾病的药物,诊断试剂,还有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第2篇

一方面,是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合教学停留于表面。一直以来,生活化教学都要求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紧紧相扣,并非是要一个噱头,表面的生活化,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精美的丹顶鹤舞蹈、健美运动、可爱的婴儿等图片再配合上音乐,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一些图片中包含了哪些生物学知识呢?然后让学生了解到羽毛、肌肉以及人的头发都含有蛋白质,从而引出课文内容。但是如此却硬生生地将生物拉入现实,过于表面,没有任何内涵,很难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是实践生活融入有异于实情。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盲目地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如在《受精作用》的教学中,当老师提出问题:现在有100个鸡蛋,是否都能够孵化出小鸡?为什么?学生纷纷议论:没控制好温度、可能鸡蛋发生变质等等,就是没有想到本文的核心内容,只有在老师点出可能是因为鸡蛋没有受精后,学生才明白。这样的引入,虽然也联系到生活,但是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如果是农村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这一问题,但是城市里的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一方面的实践知识,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占据了课堂时间,而且效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还不如直接讲解。

生物技术与生活技能 第3篇

一、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技术实践》是交叉学科的范式, 其显著特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和整体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结合;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技术素养, 全面发展的一代新型公民。所谓科学技术素养, 不仅指能理解基本科学技术的术语和概念, 能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指能真正地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在全国蓬勃兴起。探究性实验以实验为载体, 探究科学结论和发展的过程,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科学认识过程一致。符合中学生的探究心理。

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中, 笔者作了如下课堂教学设计, 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培养正确的实验探究思路。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以“小科学家”的身份, 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发展技能, 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及科学方法教育, 由此发展自己的个性。

实验设计

1. 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

阅读教材3~4页, 对A, B两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讨论:

A: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 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 再将瓶盖打开, 盖上一层纱布, 进行葡萄醋的发酵。 (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 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 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 输入氧气。

2. 实验操作

(1)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 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 除去枝梗。

(1) 取葡萄500g, 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2) 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 为什么)

讨论: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 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葡萄, 然后再除去枝梗, 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 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

(2) 灭菌。

讨论: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 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 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

(1) 榨汁机要清洗干净, 并晾干。

(2) 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 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 榨汁。

将经冲洗除去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 发酵。

(1) 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 要留大约1/3的空间, 并封闭充气口。

(2) 制葡萄酒的过程中,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20℃~25℃, 时间控制在12d左右, 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3) 制葡萄醋的过程中,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时间控制在8d左右, 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3 结果分析与评价

(1) 由于发酵作用, 葡萄浆中糖分大部分转变为CO2和C2H5OH, 及少量的发酵副产品。CO2排出越来越旺盛, 使发酵液出现沸腾, CO2从排气口排出, 在发酵10天后, 现象最明显。发酵过程产热, 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 但酒精发酵温度应严格控制在25℃, 发酵过程中, 果皮上的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酵液中;在发酵瓶表面, 生成浮槽的盖子。

(2) 设置对照组, 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 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瓶, 并各留有1/3空间, A组加入酵母菌, B组不加, 进行发酵, 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 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生成, 用pH试纸鉴定。

(3) 制作的葡萄酒色泽鲜艳, 爽口, 柔和, 有浓郁的果实香味;果醋具有琥珀色或棕红色, 具有特有的果香, 酸味柔和, 稍有甜味, 不涩。

4 课题延伸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检测时, 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 再滴人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硫酸3滴, 振荡混匀, 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振荡试管, 观察颜色的变化。想一想, 如果要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应该如何设计对照。

二、实验原理的分析

实验探究开始前教师先向学生做出说明和提供基本信息:该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尝试设计实验来探究。首先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具体步骤:呈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及表达交流。这样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就可以按步骤来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预测在效果最佳, 最后来验证实验的假设。

在实验设计中要向学生简单介绍对照实验的原理。对照实验, 就是将某个研究对象同一个己知的事物作对比, 以确定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施这种方法时, 总要将进行研究的对象分成相似的两个组, 一个为对照组, 一个为实验组, 然后通过实验 (也就是对比) 判断实验组具有的某种性质或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在设置对照组时, 必须掌握单一变量的原则, 这样才能明确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 除单一变量外尽可能控制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在尝试对照实验的设计过程中, 使学生深入理解对照实验在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这是实验的难点, 亦是科学实验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物课堂与生活同在 第4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让学生自愿的探究性的去学习,因为生物这门学科是简单又神秘的,可以这样说,它既能与生活息息相关,又能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因此,在初中教育中,要让学生能够对生物产生兴趣,就应该注重教学的方法,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生物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它不像是英语那样的枯燥,也不像是数学那样的难懂,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生物课变得生动。在讲解课堂内容之前,老师应该先讲一个生物学中的趣事,来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课堂便是获取知识的来源,在学习中,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较得多,因此老师趣味生动的表述,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教学的内容,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在课堂上,适当引入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比如,草履虫的生活习性。用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此引入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活趣味。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老师已经渐渐的从主导的地位中退了出来,因为学习已经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就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尤其是生物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更加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调动他们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鼓励其投身到实践中去。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的教学,单纯的在黑板上写板书,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这种古老的教学方式,很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创新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引领者,要有着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验为例,探究一下具体的做法。例如七年级教材中有一章节的标题是空中的生物,根据此章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身边中、校园中的生物和昆虫等。首先要制定一个大概的流程,提出问题——给出假设——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流程的设定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不管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还是结论的最后交流,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让老师变成学生的合作者,变成学生学习中的帮手,让每一堂课都是由老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

三、贴近生活,动手实践

我们以一个比较熟悉的昆虫为例子,七星瓢虫。首先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观察七星瓢虫的形态和身体结构。在提出研究的问题之后,老师先把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发一个七星瓢虫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给出答案,看七星瓢虫的身体结构。比如,七星瓢虫的身体有几个部分,有几条腿等。在几分钟之后,学生观察讨论完毕,老师就可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因为有些问题仅仅靠看是看不出来的。下面老师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一个单位开始实验。此时老师提出假设,假设七星瓢虫能够依靠触角辨别气味?下面就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将几只七星瓢虫罩在透明的容器中,在容器的尽头放入白糖,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动向,并记下发现的情况。然后通过另一组实验,进行比较,就是把七星瓢虫的触角剪去,观察交流,看看七星瓢虫是否在失去了触角之后还能够辨别气味,最后再记录结果。这样,就能够知道七星瓢虫是否能利用触角辨别气味。由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教学设备已经非常的先进了,从原来的卡片教学,到后来的幻灯片,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给我们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让多媒体课件走进生物课堂,给学生展现出一个生动的生物圈。在研究七星瓢虫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用大屏幕放出七星瓢虫的图片,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看到七星瓢虫的外形,此外老师还可以搜一些相关的视频,介绍昆虫习性。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使课堂不再乏味。生物这门学科对初中生来说并不是熟悉的。尽管生物就在我们身边,地上爬的,空中飞的,简直是无处不在,但是学生却从来没有深入的观察研究过,看到只不过都是生物的表面,因此有些生物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个抽象名字而已。而在利用了多媒体之后,生物就变得生动了,老师可以图文并茂,多角度的向学生展示。多渠道多感官的揭示出生物学的奥秘,调动学生思维,让生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生物与生活同在,让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让生物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学习乐趣。通过新型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教学,希望能把生物学科的教学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月琴.提高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东方青年,2013.7

[2]何付松.加强基础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对苏科版生物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49

[3]王祥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插图的作用和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29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第5篇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新课程倡导生物教育要回归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并适当地渗透“STS”教育思想,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并能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和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究竟应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活学高中生物,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建议: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记忆生物知识

生物学属于理科课程,因此同数理化一样,具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性、知识的内在联系性、规律性和系统性;同时生物学的名词、概念较多,有些知识也比较零碎,又具有着文科课程的特性,也就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鉴于生物学科的上述特点,要学好生物学,首先就得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理解,二是记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课本复杂、抽象、枯燥、零碎的知识内容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记忆它。例如,在学习“有丝、减数两类分裂图像的区分标准”时,可联系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部电影——《无间道》:①无: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②间:看同源染色体之间有无被其他染色体间隔开(如果有,则为有丝分裂;如果无,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道:赤道板(如果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则为有丝分裂中期;如果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上、下两侧,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如果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正远离赤道板,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如果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正远离赤道板,则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复杂为简单,化微观为宏观,从而轻易地突破“准确识别有丝分裂图像和减数分裂图像”这一难点。在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可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①当你的手被针扎了,你不会感到胳膊疼,你能准确地找到针扎的部位;②某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体内血糖浓度下降,但没有一个准确的反应部位。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轻易地突破“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这一难点。又如,在学习“微量元素的种类”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孟同木(人名)用锌铁皮搭棚子。(“孟同木”联系“锰、铜、钼”三种微量元素,“用锌铁皮”联系“锌、铁”两种微量元素,“搭棚子”联系“硼”这种微量元。)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枯燥为有趣,化无意义为有意义,从而轻松牢固地把“微量元素的种类” 记住。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时,亦可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翠云煮面条。(“翠”联系蛋白质的催化作用;“云”联系蛋白质的运输作用;“煮”联系蛋白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面”联系蛋白质的免疫作用;“条”联系蛋白质的调节作用。)通过以上联系,便可化零碎为完整,从而轻松牢固地把“蛋白质的功能”记住。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以现实问题立意,成为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这其中,有不少题目的情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求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鉴于此,要学好生物学,就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可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家庭制作甜酒:先将大米煮熟,装入缸中,待米饭冷却至35℃左右,往米饭中加入适量的酒药(酒药实际上是酵母菌和曲霉菌种),拌匀,然后在米饭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并在30℃的条件下保温24小时。(1)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从酶的活性考虑)(2)为什么酿甜酒时要用酵母菌和曲霉菌种?(从酶的专一性考虑)(3)在缸的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所需条件考虑)(4)酿制甜酒时,为什么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考虑)又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鸳鸯湖由于生活污水排入导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及周边居民中毒的现象。据水样分析表明:①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引起的;②在不同时间段(早晨和下午)该湖泊的同一

用心爱心 专心 258

地点、同一水层的PH值及含氧量均不同。(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从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考虑)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角度考虑)(2)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于不同时间段(早晨和下午)抽取水样分析,为什么其PH值、含氧量均不同?(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角度考虑)(3)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是如何经过食物链传递给居民的?(从食物链、营养级的角度考虑)通过以上联系,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夯实基础。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要学好生物学,就应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生物学研究课题,以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接近真正的科学探究,从中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如何考虑从什么途径去解决问题,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和思维的品质,习得探究的方法与技能。例如,针对“近年湛江市是广东省酸雨重灾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研究课题(《湛江市区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及酸雨的成因》);接着选择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做出计划(拟定调查研究方案及课题组每人的具体分工等);实施计划;分析资料、数据(据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湛江市区大气降水pH值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得出结论(湛江市区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危害);提出防治对策;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进行交流。通过此类活动,学生既训练了科学探究的技能,又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总之,学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论文 第6篇

一、生活化之教学情境

把教学情境变为生活化的情境,是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将生活中的片段引入到知识中去,在课程开始前插入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并对新知识和章节进行导入,让学生快速熟悉从而学习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教师在营造情境时,注意加入时下的热点话题和现象等情境素材,使学生通过已知的内容引申到未知的问题之中。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对多媒体手段进行运用,通过一定程度的表象达到刺激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实现课程首要阶段所应该需要完成的目标。例如,高一生物必修一中第二单元《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要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分类以及构成。第二单元中所提的概念就比较笼统,不让学生能有具体的感知,教师这就需要将生活当中的实际事物和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在与生活事物结合之前可以做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再通过区分颜色来让学生感知生物的细胞成分。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带好花生子叶、豆浆和苹果等物品,通过实验来判断其细胞的构成成分,教师这种运用贴近生活,更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二、生活化之教学方法

将教学方法和生活化的事物相结合,要求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突破,把教学的场景延伸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去,并且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为学生进行抽象知识的解释。因为生物课本身具有特殊性,其也很容易在生活当中取材,比如教师在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授课时,需要实际对显微镜进行运用,并能够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开始此堂课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某些植物的部分组织,如绿叶、花瓣和少许蔬菜等,或者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操场里采集标本,教师在观察前就可以给学生提出关于“如何使用显微镜和观察出何种现象”等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打破了传统课堂环境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目标。

三、生活化之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赋予生活化,是教学阶段最核心、最中心的环节。教学的内容能够将整个教学过程所包含,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与生活背景相关联。在教学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让知识回归于生活,实现教学中概念与生活中实物的对接。如对《身边的生物科学》中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将生活中的例子导入到教学课程的开始环节很有必要性,因为它可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完成对生物学习的探究和讨论,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科学的奥妙和其与人类生活紧密的联系。结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服务于生活”[2]。如今新课改在逐渐进行着深化,这对于实现生活化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高中生物的教学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要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采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生活化情境,实现生活经验激发教学效率的目标,对学生乐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这在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柏波.理化生教学与研究[J].考试周刊.(34):173.

学生生活中的生物课论文 第7篇

摘要: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知识。

关键词:教材;生活;生物课

教学中,笔者常跟学生说这样一个例子“公鸡怎么不下蛋?”这是一个高二学生在学激素调节时向我提出的问题。从此也看出我们学生虽然学了高中生物学课程,却无法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不懂解决现实中常见的生物学问题。

1、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生活点”,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

1.1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生命现象)

(1)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同一把豆角在夏季室温下很快干瘪,而放在冰箱中几天还完好如初。

(2)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很多蔬菜瓜果能在冰箱保鲜,香蕉为什么不放冰箱保鲜?

(3)酶的概念。用“嫩肉粉”腌肉,肉不韧。

(4)酶的催化特性。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有奶迹、血迹的衣物,而一般的.洗衣粉做不到。

(5)酶的特性受温度的影响。用温水配合加酶洗衣粉使衣服洗的更干净。

(6)验证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用同一棵月季植株截成上下两段进行扦插,一段是形态学下端插入泥土,另一段形态学上端插入泥土。

(7)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带芽的扦插枝条比不带芽的易成活。

(8)植物的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把盆栽植物横放后一段时间,茎弯向上而根弯向底地下生长。

(9)消除顶端优势。“摘心打顶”现象。

(10)植物激素的作用。一箱未成熟的木瓜中,只放一个成熟的木瓜在箱子里就可催熟。

(11)细胞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食物、饮料包装说明书。

(12)内环境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范围。医院的一些体检报告及化验。

(13)内环境的水盐平衡。夏天人大量出汗要补充盐汽水。

(14)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高原反应。

(15)稳态失调。空调病、尿毒症。

(16)血糖平衡调节。糖尿病、低血糖的一些症状。

(17)特异性免疫。艾滋病。

(18)过敏反应。花粉、棉絮、鱼虾等过敏。

(19)器官移植。白血病、尿毒症、角膜病等病人的治疗。

(20)倒置生物金字塔。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

(21)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的多级利用。

(22)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稻田除杂草、鱼塘除乌鱼。

(23)信息传递。蜜蜂的圆圈舞与摆尾舞。

(24)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缸。

(25)我国人口增长。当地连续几年人口普查的数据。

(26)婚前体检、产前诊断与优生。羊水、B超检查。 1。2教师要善于运用,适时举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学生中,很多是为高考的指挥棒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生物课兴趣大减,上课质量也大打折扣。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中适时融入学生熟悉或听过的一些例子,来解决一些生物学的问题,那么整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多的学生认为,只有贴近生活事例的课才是生物课。例如,在讲“血糖平衡调节”这节课时,先设疑“什么是血糖?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的病人有哪些症状?”提出这些问题之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既然有高、低血糖病人,那么解决血糖正常范围是多少的问题就变的顺理成章。接着再弄清楚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调节。最后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开展贴近生活的研究性活动,解决生物生命现象

浅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与生活 第8篇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 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在墨守陈规, 只靠着死记硬背的学习传统学习方法已经被现代教育摒弃。现在提倡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就是以学生的生活为根本, 指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的进步从而超越现实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 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从而达到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丰富了师生的课堂生活, 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增加学生生活经历和学生情感体验,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本文中, 对生物新教材的编排做了一些研究, 重点对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能够让生活和生物融为一体, 从而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1 新课标教材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能大大丰富我们的生活化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翻开生物新教材,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 在每本必修模块的开篇处, 都有专门的科学家访谈录, 以采访当今卓越的科学研究者的形式, 向我们展示生物科学的现实发展状况及其发展前景。

每一章节内容的开篇处, 又会以优美的画面、名人名言或对生命活动的优美描述来诱导我们沉迷于生命科学的魅力。例如, 《走进细胞》这一章引用了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的话“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细胞的基本结构》引用瞿中和院士等主编的《细胞生物学》中的名言“我确信哪怕最简单的一个细胞, 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 在蚱蜢绿叶的画面上, 编者采用了一段生动活泼的文字描述, “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 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他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 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在花草生机盎然的图片上配上文字“鲜花吐蕊, 绿叶葱茏, 抑或花瓣凋落, 枯叶飘零, 展示着个体的生命历程。”

所有这些崭新的内容, 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钦佩于科学家睿智的思想和丰富多彩的画面, 从而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开生物科学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 学生思想上主动要求学好生物学。

2 生物课程标准阐明了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

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差距是在, 新教材更注重以现实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学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联系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能够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将问题解决;同时, 新教材在讲授有关知识时, 能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实际加以拓展和剖析, 给教学带来了趣味,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果醋的制作和腐乳的制作等, 是我们日常生活比较常见的, 没有距离感, 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在操作的同时配合微生物的讲解,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必要的时候能够露一手, 又能够加强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记忆, 在如此放松的环境下学习生物, 有利无弊, 适合学生学习发展。

在讲述细胞膜的成分时, 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医疗保健方面, 向学生出示肿瘤医院的相关检验单, 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在讲解癌细胞膜和正常的细胞膜的区别以及产生的原因等。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也需要对提醒学生在做常规体检时, 需要做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检查肝、肾、血糖、血脂等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好身体是人最坚实的后盾, 是革命的本钱, 在教学中让同学讲述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如何进行身体保养?保健知识有哪些?在学习中让学生能够注意到身体保养的事项, 爱惜自己的身体。

在做菊花的组织培养、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等试验时, 教师在让学生动手试验时, 加入花卉的培养、化妆品的研发、果汁饮料的研发等方面的知识详解,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生物学和市场经济的联系, 培养学生潜移默化对市场的关注, 对愿意从事这些方面的学生更是一个很好的教程。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爱护我们生存环境, 地球只有一个, 要关注环境问题, 懂得环境问题会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威胁, 倡导学生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 多参加环保活动, 做个有责任有义务的好孩子。对以上知识的学习, 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 让学生明白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 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和自己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能够更好的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3 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生物新教材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系列与生物有关的职业, 如医院里的检验师、育种工作者、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化石标本的制作者、神经外科医生、保员、林业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这方面的内容在旧版本的生物教材里是完全没有的, 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呈现出来, 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互联网和查阅相关图书, 或者学校组织学生对就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参观了解, 对同学进行指导, 鼓励学生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这也会让我们的教育上升了一个台阶, 更加的现实和生活化。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必须做到生活、社会、学生实际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 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的进展,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总是会教会人们一些生存道理, 生活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这个大宝藏为教学提供的资源也是巨大的, 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 教师会将课本的知识带入生活中, 学生能够感受到在书本中的知识给自身带去的意义, 也会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以及价值, 就会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 就可以为生物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建坤.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林建坤.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钱世梅.找出病根, 开出药方——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思考[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2]钱世梅.找出病根, 开出药方——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思考[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

[3]何国华.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江西教育, 2012, 15.[3]何国华.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江西教育, 2012, 15.

[4]邸国英.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1) .[4]邸国英.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1) .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第9篇

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设计生活中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注意创设生活中观察情境。在教案设计中注意这方面安排。介绍花的结构就设计一张表请学生回家通过观察填写有关内容(表1);学习种子结构后请学生观察家中的种子填写表中内容(表2)。

学生通过观察,更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生物老师还要抓住学生春秋游走进大自然的机会设计观察内容。根据已学过的生物学分类知识,请学生找出科的代表植物,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生活中观察生物,掌握生物学知识。

利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现象。

生物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在生物学教材中培养学生实用技能的知识很多。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有机的加以渗透生物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讲授“种子萌发条件”这节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做种子萌发实验。全班40名同学,其中31名同学实验成功了,9名同学实验失败了,于是就组织同学一起观察失败的实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大家找出了4名学生实验失败是由于他们没有给种子及时浇水,刚开始萌发就干死了,还有几位学生实验失败是由于放多了水,种子全部浸在水中没有氧气腐烂了。实验中有些学生做了观察日记,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了一些问题,例种子萌发时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菜场里卖的发豆芽,不该是发豆芽应该是发豆根。有的同学发现培根突出种皮后有往地上长的特点。有的同学发现绿豆芽长高了放在阳台上它的茎弯向窗外一边……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疑问→相互讨论→寻找理论依据→得出结论,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向日葵向阳开,是因为植物顶芽有趋光性,韭黄只能在暗处培养,是因为叶绿素形成需要光;米变成酒是因为菌类起作用…… 这样的学习学以致用,掌握知识也就牢固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创造科学的全新生活。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在生物教学中就应该注意不但要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并要善于运用书本知识创设崭新的生活。例“生态与环境”学生们从生活的环境中着手调查,发现近年来宝鸡发展迅速,尤其是地产业。到处高楼林立,但环境保护跟不上,有些地方绿地很少,特别到冬天空气质量下降,雾霾严重,给人们身体造成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们根据已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绿化城市的设计,根据宝鸡的实际情况,在绿化城市中要注意到少用地,多植树,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设计了这套方案(表3)。

通过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学生感到要提高生活质量,要建设文明社会,生物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结合生活进行生物学教学,这样的生物学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微生物与生活论文 第10篇

刍议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刘海青 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河南 南阳 473000

生物学涉及到生活的多个方面,因此在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方面一定要构建好生活实践以生物学习之间的桥梁,那么教师可以从课堂生活化学习氛围的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置,对生活中学习资源的搜集以及生活化生物作业的布置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交流和学习,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为讲课,而学生一味地听和做笔记的学习模式。因为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事,所以需要两者有进一步的学习交流,因此这就需要一个互相尊重、融洽的一个课堂学习氛围。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从而营造出一种较为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而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校教学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活体验,加强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有效利用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从而使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充满着无尽的生活气息。

二、设置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部分理论学者认为,学生对属于自身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自身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当学生走出课堂学习之后,并不是对周围的事情一无所知,而是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而逐渐形成了对不同社会现象的个人看法和理解。由此可见,学习不仅仅是由外部向内部的一种知识传递和转移,更是一种对自身经验知识的主动性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对自身生活经验和自身已有知识的一种相互间的作用,进而不断丰富着自身的经验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处处留心,并收集到对教学有价值意义的信息资料,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设置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课堂学习情境,这样就可以将物理学习中的问题有笑容如到教学实践当中,让物理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丰富课程资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科教材进行二次架构的系统性工程,再加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科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教材进行相关生活素材的补充,但这种内容的补充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应该是起到丰富学生物理知识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性的引导,让他们真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体温调节时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室外的寒冷和室内的温暖,并发现和察觉自身身体的真实变化。可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有意识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充分利用好学校中的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绿地等资源,让学生会主动将课堂中的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实践当中。只有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才会更好地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进而可以有效实现教师对学生课文阅读进行反复性的学习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得到生活的感悟。

四、实现生物作业的生活化

生物是一门最为贴近大自然的学科,因此生物课程的`学习应该是绚丽多彩、生动的,因此,如果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没有生机,那么就失去了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也就会感到厌倦,进而逐渐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注重实效性,在作业内容上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日常生活的实践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应用问题,并且逐渐对生活有科学的理解和自己的个人认识,切身体体验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所以,教师尽可能布置一些具有实用性的生活化的作业,例如实地考察、动手实践、角色扮演等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团结协作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够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他演到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大量实践证明,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懂得学习,并在生活中得到发展,不再传统意义上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加强对自身的理论知识的时间运用,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上一篇:中考倒计时优秀作文下一篇:女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