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报告

2024-06-25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报告(精选8篇)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报告 第1篇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报告

一年来,为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工作,公司领导带头逐条剖析,深刻领会其实质和内涵,尤其是八项原则研究较为深刻,已能将其与我们的工作触为一体,其中的相关重点、方法、技巧成为我们推进各项工作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并持续不断改进,生产安全部牵头将标准与体系运行情况定期进行对照,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要求相关部门加强控制和管理:诸如要求各部门职责应清晰,并严格按职责展开工作;加大对规章制度及文件的执行力度,对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制度及时予以修订;强调过程管理对质量的作用,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监控,努力提高和确保产品的实物质量;加大环境管理,确保达标排放,保证厂区干净、整洁;加强工艺纪律检查、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等等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和强调领导核心作用的管理理念。具体讲,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文件控制,加大文件、制度执行力度。

制度执行不力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意识问题,有的职工不去了解熟悉相关文件的规定,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进行管理;二是有的文件、规定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组织机构变动而不适应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三是有的制度有人觉得执行起来困难,增加工作量或工作难度。众所周知,在认证工作开展过程中,培训是基础,审核是关键,文件是难点。这个难点就在于制定时难,严格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更难。针对这一难点,我们一是在贯标培训时或在相关会议上经常性地要求各部门提高意识,勤看文件。尤其是要熟悉与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文件,只有熟悉了才能很好地执行;二是通过熟悉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逐步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规范,更易于操作。2009年,我们依据ISO9001:2008标准对公司体系文件进行了一次换版修订;三是对执行难度大的文件规定,如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确有帮助,再困难也要求执行,否则就进行删减。

二、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责,通过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支撑质量目标的实现。

2009年,公司新线建成投产,生产工艺变化了,职责也随之变化,岗位随之调整变动,岗位调整后,合并岗位工作量明显上升,通过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大部分岗位人员有了紧张感,绝大部分岗位能在半年内适应并接受新业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通过履行好各自岗位职责,确保本部门质量分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公司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深入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提升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在提升公司整体人力资本的条件下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何提升人力资本,培训是一种手段,通过培训可提高能力、意识、专业知识和技能。2009年,我公司按照计划,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开办《技能培训班》6期,参加人数达136人次,《设备维护及保养规程培训班》5期,参加人员达103人次,《市场营销知识培训班》1期,参加人数达15人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班1期,参加人数达46人次,技术比武1期,参加人数达32人次,组织了368人参加全员考试(实际操作考试),196人次参加技能复核考试(实际操作考试)。组织67人次参加了水钢、博宏两级组织的技能比武。培训覆盖率达99.3%。针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所必要的能力的这些培训,均采用PDCA过程方法模式,确保绝大部分参与培训的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履行好岗位职责、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达到提升公司整体人力资本的目的,在资源管理方面,通过技改项目,投入环保设施,减少污染源,为职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严格控制产品实现过程,达到过程增值的目的

产品实现是体系运行的实施过程,实施过程是否增值,最大程度地体现体系运行是否有效,水泥产品的实现要通过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包装)等过程来实现,这些过程的实现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首先是生产部门的策划;其次是供应部门根据策划的结果准备输入,设备部门及生产车间通过设备点检维护提供物质保证,操作人员按程序精心操作,化验部门对原燃材料及半成品进行检验等。2009年,各岗位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相关部门质量分目标分别得以实现,这些目标的实现,保证了产品实现过程的增值,产品产、质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上了一个台阶。

五、采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手段,对体系进行测量和分析,并持续改进质量体系。

2009年,我们充分发挥第三方审核的指导作用,采用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岗位履职能力审核、走访用户等手段对质量体系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薄弱环节,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质量体系。2009年8月第三方审核,发现三个一般不符合项,均按要求制定措施整改完毕,2009年6月本公司内部审核共发现一般不符合项六项,观察项二十二项,均由相应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按期整改完成,对部分管理岗位的履职能力抽查审核即贯标工作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均由各岗位制定措施整改完成。从以上数据我们应看到,尽管在各类审核中均未发现严重不符合项,并能通过查出问题后整改,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但这也说明我们在工作中不注意细节问题,预知能力欠缺。这些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示,只重视宏观、不注重细节,只重脉络,不注意枝叶,即便是工作干完,也难以做到出色和圆满,这一点在以后工作中需重视和落实。

以上是一年来我公司在文件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几个环节以点带面开展的工作描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看到存在的不足;尤其是有些工作反复和多年的均未觖决的问题需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予以解决:

1、意识不够新,自学能力差,多年的认证企业,经历了94版标准到2000版再到2008版标准的转换,但我们的管理干部对标准知识了解尚有欠缺,甚至有个别干部对标准、文件的掌握仍很模糊;

2、不注意细节,自查能力差,有很多问题只需岗位人员自己留意一下就能预先解决好的,但最终还是让别人查出来;

3、不善于总结和规范记录,对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比如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过程中,一些小改小革、一些好的建议,相关人员不能认真总结并做好记录,导致一些取得的成绩和做法未完全得到巩固和发扬,一些做得不到位的事又有反弹。

请各评审员针对提出的问题讨论,提出具体的措施。

管理者代表 二○一○年一月二十日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报告 第2篇

序言

为了确保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落实,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管理层加大了管理力度,多次改进和完善公司贯彻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公司组织下属各部门及项目监理负责人不断学习ISO9001:2000标准,领会推进贯标的重要意义,在质量意识上达到共识,实现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

一、质量体系的适宜性:

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程序,过程和资源,以上作为建筑行业的监理企业,必须按标准所规定的,用一室的方式建立能行使职能的,并确定其职责,故限和相互关系的组织机构使推进贯标工作能有效运行。

(一)组织落实

1、定了管理者代表,并代表最高管理者负责技术和服务质量方面的相关事宜和处理有关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要求其按规定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

2、公司长期建立贯标领导小组,负责确保贯彻工作的推行和落实,有效地实施质量体系文件,使期公司推行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3、据体系的质量职能分配需求,各部组织机构作了相应的落实,但

使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各行其职,目的是让规范化管理贯穿质量体系全过程,确保公司在建筑市场上的占有率。

(二)质量体系

4、制并推行质量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它阐述了本公

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公司质量管理的根本方法,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

行为标准。

(1)公司的质量方针

A、珍惜委托——珍惜业主委托;

B、服务至上——服务业主,服务社会;

C、依法监理——按照规范,监理合同,严格监理;

D、持续改进——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焦点,改进服务质量,创名牌企业。

(2)质量目标

A、合同履约率100%

B、受监工程合格率100%

C、业主合理要求满足率100%

5、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支持性文件,它规定了进行某项活动的途径,要求每件事和物都要文字记录以保证过程的可溯性,在此基础上,公司根据ISO9001:2000标准的具体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的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较强,如每个部门都按文件的条款去实施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就会更上台阶。

(三)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就是控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企业中所有工作都是对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1:2000标准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鉴于此,管理好监理过程是我们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对监理过程我们充分严格控制,我们的服务质量顾客就更满意。

资源配置:

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和公司对各部门各项目部的资源配规定,各项目部已满足了质量体系的要求。

从上述情况表明,公司运行质量体系适应其质量方针和目标,具有推动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效能。

二、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质量体系文件颁布以来,以种种事实,验证了质量体系运行对公司的现行情况上是有效的,每个质量体系标准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满足了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1、实现方针、目标的程度:

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已作为公司的生命线,在此需述、质量方针是公司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它是公司质量行为的准则,如何在工作中具体体现,程序文件中阐述得十分清楚,它要求各职能部门依靠自已的职责,权限为保证工作质量,对每一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规范化,体现它的优越性,质量方针和目标实现就会永远持之以恒。

2、关键过程的质量结果

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有了程序文件的规定要求,尤其是各部门各项目部自觉地对施工过程的工作质量进行了控制,产品的质量必然性会得到顾客(业主)的满意,由于有行之有效的过程控制方法,较好地防止不合格项的产生,服务质量合格率才会是100%,由此可见,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公司运行中得到充分的证实。

三、审查意义:

几年来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建立健全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公司内部采用学习、培训、工作考核、内部审核等一系列措施,认真贯彻ISO9001:2000标准的落实,把组织的总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和各工程项目部门,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通过几年质量体系的运作状况

和来自顾客的信息,在服务质量及质量保证方面有关问题及外界联系沟通中证明我们建立的质量体系不仅适应当前的经营环境,而且在适应内外条件的变化中也显示出可比的优越性、合理性、有效性;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门加强质量管理,按程序办事,满足顾客要求,大大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报告 第3篇

关键词:质量成熟度模型,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国际安全评级系统

2011年12月30日我国发布了GB/T 19004 - 2011《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 》[1],标准采取了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的扩展模型, 倡导将自我评价作为评价组织成熟度等级的重要工具, 同时给出了一套“自我评价工具”,采取了类似于克劳士比方格的成熟度模型。

国际安全评级系统是挪威船级社(DNV)以事故损失因果模型为基础,在大量管理实践的前提下,衡量、改进和展示组织的健康、安全、环境及业务绩效等方面的水平,帮助组织管理风险、推进持续改进的评价体系,ISRS标准具有应用领域广、 提供最佳实践、以风险管控为主线等特点,该系统根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现场设施的安全现状, 评级的标准由低到高划分为10个等级, 这10个等级代表管理成就质与量的提升。 同时, 国际安全评级系统还涵盖了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等国际标准的要求。

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管道公司)系统融合质量、 健康、安全、环境、测量、能源、风险等八大管理体系, 纳入国际安全评级8级要素要求, 建设完成了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3,4]。 2013年4~10月试运行, 11月正式发布运行, 发布实施管理标准218个、操作规程317个、工作标准563个、应急预案1 283个等。

2014年2月,西部管道公司被确定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基础建设试点单位,2014年4月16日公司启动基础管理体系建设, 同年12月26日发布基础管理体系,2015年1月1日试运行, 经进一步的修定完善后5月1日正式运行。 西部管道公司基础管理体系融合了质量、HSE、测量、能源、内控、法律风险防控和制度等多个体系, 融合优化后的基础管理体系文件不仅解决了多体系并存问题, 实现了业务活动全面覆盖和一贯到底, 而且通过信息平台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体系管控水平, 增强了体系文件执行效果[5]。

1建立质量成熟度评价模型

1)建立管理体系审核定级标准。 2014年西部管道公司委托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对ISRS国际安全评级系统、AMIS资产完整性审核系统进行梳理和整合, 形成一套符合西部管道公司实际管控需要的 “管理体系审核定级标准”,替代现有的体系审核、安全评级、资产完整性审核、安全检查(公司级)等标准。通过对西部管道公司机关、塔里木输油气分公司及1站1队、兰州输气分公司机关及1个站场开展现场调研工作, 累积访谈96人,收集、整理、分析各类意见和建议302条, 最终形成了西部管道公司管理体系审核定级(公司机关、分公司、站队)三级评价标准。

2)建立质量成熟度评价模型。 国际安全评级系统涵盖了较为全面的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和中国石油标准和要求,结合GB/T 19004-2011《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 及西部管道公司实际情况, 在公司管理体系审核定级标准基础上形成了西部管道公司三级(公司机关、分公司、站队)质量成熟度评价模型。 每年迎接专业公司组织挪威船级社(DNV)专家组对公司的评价,将与质量相关的要素得分率作为公司质量成熟度的得分率, 减少重复工作量。 具体分级见表1。

2国际安全评级系统评价

自2008年以来,西部管道公司持续稳步推进国际安全评级目标提升工作。 通过体系的梳理、建设、 宣贯和实施,在目标和计划的制定、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培训需求识别和实施、风险管理控制监控、安全经验分享、事故事件管理、工艺安全信息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QHSE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2008年,国际安全评级初评达到4级,2010年达到5级, 2011年达到6级,2012年保持6级水平,2013年初步达到7级,201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评级审核达到7级水平。

回顾国际安全评级推进和提升工作, 在引进国际最佳实践、完善管理体系、实现评级目标等方面成效明显。但是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存在文件程序复杂、记录繁多、员工压力和工作量成倍增加等问题。 为了“简化、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控效果和质量,按照“失控、可控、过控”评价原则,合理确定评级目标,为公司风险管控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3结束语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第4篇

【摘 要】本文提出了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模型的概念,明确了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工作的目标、评价的关键领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构成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的主要环节,包括: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指标确定、评价矩阵设计、评价监控;最后对实践中三个有益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模型;运行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72-04

1 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当前ERP、OA、PDM、SRM等核心应用系统在企业已经普遍投入使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业务运营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决策、内部管理和业务执行中强有力的工具。

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过程可以遵循项目管理的要求,按照相应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进行项目建设;信息系统项目建设都有其预定的目标,达到项目目标和满足相应的管理需求,也是项目能够成功验收的先决条件。然而,信息系统平台成功验收之后,如何对日常运行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督促应用部门按照既定的业务蓝图方案执行业务和管理活动,并不断地优化信息系统和改善应用效果,确保系统的建设成果的持续保持?另外,企业不同的业务单元/部门应用同一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如何进行评价?如何帮助这些业务单元/部门提高应用水平,提升应用效果?

上面都是企业管理者很关心的问题,能否参照企业效绩管理的思路,建立一套信息系统运行质量的评价体系,以量化评价指标对应用单位进行评价,直观地反映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引导企业改善信息系统应用状况。我们建立的评价体系必须尽可能全面、客观和科学,如果建立的评价指标本身质量存在问题,那么指标导向的结果可能是不正确的或片面的,有时甚至会出现误导。

建立信息系统运行质量监控的评价体系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为零散,没有这方面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这就很有必要对此工作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为科学地组织该项工作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文将围绕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模型的理论,对信息系统运行评价工作中的策略、方法及操作程序进行分析、探讨和归纳,希望能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士有所帮助。

2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的目标

2.1 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评价活动的层次划分

图1 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评价活动的三个层次

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评价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绩效管理评价、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和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评价。

1、绩效管理评价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建立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评价活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通常依据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的原理进行建设,平衡计分卡主张从企业的战略出发,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来评价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评价工作的目标是衡量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状况,引导企业的组织和员工服务于企业共同的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

2、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是基于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目标建立的运行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活动。参与评价的信息系统是已经进入正常应用阶段的系统,不包括正在建设阶段,还没有上线运行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的目标是运行质量评价活动的出发点,该层次的评价活动是需要围绕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目标来开展,并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

3、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评价活动主要的评价是基于IT部门的信息系统服务支持能力。该层次评价管理内容包括:评价信息系统服务级别、信息系统可用性、连续性、容量和IT事件的及时解决情况等。目标是通过服务质量评价活动提升IT部门服务水平,最终提升用户满意度。

通过对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评价活动的分层,我们发现:绩效管理评价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果相关的,是企业经营战略导向的;信息系统服务质量评价是与IT部门的提供的服务能力相关的,是用户满意度导向的;而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则是与信息系统运行效果相关的,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导向的。

2.2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的目标

要搞清楚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具体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关键还是要理清我们进行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信息系统做到了数据处理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是否就可以说这个信息系统运行得很好了?是否就可以满足管理目标了?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但首先要明确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的目标。

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项目时,正常情况下需要先明确应用需求和建设目标,项目需求和建设目标也是项目能够验收的重要标准。我们认为进行运行质量评价工作,其目标是通过设立评价的指标体系,量化分析信息系统运行的质量状况,监控信息系统运行,引导信息系统运行符合相关的业务蓝图方案、管理规范等支撑文件的要求,以支持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的持续实现,并不断地优化改进。

通过对评价管理目标的澄清,我们发现:

1、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并不直接关心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果,这方面是企业绩效管理评价关心的事情。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关注是系统运行是否还在按既定的业务蓝图方案、管理规范和其他相关管理文件要求在运行,进而推动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应该是与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相符的;而我们在建设信息系统项目时,制订的解决方案、业务蓝图方案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规范是能够保障信息系统达成建设目标的。

2、企业经营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战略目标和管理需求会不断地调整,这就要求信息系统也必须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变化的需求。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虽不直接关注经营绩效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必须关注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的变化,要监控和促使信息系统运行优化与改进。

3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体系

3.1 信息系统质量评价管理模型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可以参考企业绩效管理的相关经验设计以下管理模型:

图2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模型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模型包括9项内容,参考“波特战略轮盘模型”设计为轮盘形状。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目标(见2.2)位于管理模型的核心,是其他各个领域评价活动的目的地。模型中其他8项是整个运行质量评价管理的关键结果领域(KRA)(注:KRA是实现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具体内容包括:

1、数据领域

数据可比为信息系统的“油料”,给信息系统提供了运行的驱动力。信息系统的数据可以分为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两大类。对数据领域的运行质量评价可以关注输入数据的准确、完整、及时和输出数据的适用性。评价数据的准确、完整、及时和适用性的评价标准依据支撑文件领域提出的相关要求或管理规则制定。

2、功能领域

功能可比为构成信息系统的“驾驶台”,提供了信息系统运行的操控界面。信息系统直观上看就是由一个个功能点组织起来的,而信息系统运行也表现为各项功能点有机地运行。对功能领域的评价可以关注用户对各功能点操作的正确性和使用的全面性。评价的标准依据支撑文件领域的操作手册、操作规程、蓝图方案、解决方案等制定。

3、流程领域

流程可比为信息系统运行的“线路图”,提供了信息系统运行的行驶路径。信息系统运行所执行的业务流程是由用户的一系列“动作”组成,这些“动作”有的涉及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有的与系统的功能并无关系,但是却是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常说的“线下”操作,但这些都是信息系统运行评价管理的范畴。流程领域的评价可以关注重要业务流程执行是否与支撑文件领域的业务蓝图方案、解决方案、决议等相符合,评价标准依据支撑文件领域相关文件制定。

4、运维领域

系统运维可比为信息系统的“后勤保障”,提供了信息系统运行的维护服务。系统运维虽不直接参与信息系统运行相关的业务过程,但对信息系统的“健康”运行则至关重要。对运维领域的评价可以关注事件和基础数据、权限、程序及系统参数的变更处理过程是否合规。该领域的评价标准依据支撑文件领域的相关系统运维管理制度、服务管理规范等制定。

5、用户领域

用户可比为信息系统的“驾驶员”,提供了信息系统运行的操控者。用户对信息系统运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任何系统都由人直接或间接进行控制和操作的,管理文件也是由用户来执行的,用户领域对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用户领域的评价可以关注用户基本素质要求、培训情况和考核情况等。该领域评价标准依据支撑文件领域的项目章程、实施公约、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制定。

6、支持团队领域

支持团队可比为信息系统运行的“教练”,提供了信息系统运行的指导者。支持团队包括关键用户、企业内部系统工程师和外部咨询顾问等。支持团队对信息系统运行起到培训指导、检查督促和管理的作用,而且也是运维活动的执行者。对支持团队领域的评价可以关注支持团队的设置状况、支持能力等。该领域评价标准为支撑文件领域的项目章程、实施公约、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该领域评价标准依据支撑文件领域的项目章程、实施公约、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制定。

7、支撑文件领域

支撑文件好比是信息系统运行的“操作规定/指南”,提供了信息系统运行的规则。信息系统运行评价的支撑文件包括:业务蓝图方案、操作手册、相关管理办法、相关管理/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的决议性文件。支撑文件领域为以上6个领域提供了评价的标准,因此支撑文件领域在评价管理模型中包围着以上6个领域。对于支撑文件领域的评价应该关注支撑文件本身的编制质量,及时反映应用需求变更的情况。

8、持续优化领域

持续优化好比是信息系统运行的“路况分析”,帮助信息系统根据情况调整路线,保证平稳快速地驶向目标。信息系统运行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根据建设目标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进行持续调整的。持续优化领域在评价管理模型中包围着其他领域,喻示着信息系统运行的各个领域都需要持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和建设目标。对于持续优化领域的评价可以关注用户应用建议、支持团队的解决方案、会议决议及执行情况。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IT绩效管理工作。涉及的领域相互关联,这有点像我们评估一下能不能开车去北京,我们不仅要注意加对和及时加足油料(数据),还要注意正确地使用汽车的方向盘、油门和变速箱等操控部件(功能);同时你要选好道路(流程),特别是你还得有驾照和驾车经验(用户);开车时遇到汽车故障,还得确定在哪些地方可以维修(运维),技术问题可以咨询教练(支持团队)和查阅资料(支撑文件);开车的时候还得小心路面情况和交通提示,适时地调整行程(持续优化),这样才能按计划平安地到达北京。

3.2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KSF)是一种信息系统开发和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管理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需求,并进行规划。

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主要是分析影响具体目标的各种核心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从中选择决定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关键成功因素的选择力求精炼,通常控制在五、六个因素以内,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设立不同级次的关键成功因素。在目标识别的基础上,由信息化专家和业务专家参与,通过一系列讨论和分析,完成关键成功因素的确定。

常见的信息系统质量评价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如表1:

3.3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的指标

评价指标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假设就是一句管理名言:“如果不能衡量它,你就不能管理它”。所以,评价指标一定要抓住那些能有效量化的指标或者将之有效量化。

评价指标是对关键成功因素(KSF)的明确和细化,是关键成功因素的具体评价体系。一个关键成功因素的具体评价指标可以很多,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选择最重要的几个指标,通常控制在三个以内。例如,评价对象是SAP-FICO模块的“输入数据准确性”时具体指标可以是:会计凭证冲销率、内部订单准确率、会计科目准确率。财务模块的“输入数据准确性”虽然可以表现在较多方面,但是这三个指标是其中通常出现问题较多,影响较大的表现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完整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的内容如表2:

* 评价指标库

针对具体信息系统所有领域的运行质量评价指标,我们可以称之为该系统的运行质量评价指标库。从理论上来说,所有工作都有方法量化,但量化的成本上升以及量化的重要性和可管理性决定了对评价指标的选择。所以在评价指标库的基础上,具体应用评价指标时,会有一个指标筛选的过程。

* 评价指标筛选

评价指标筛选是指在评价周期内,根据相关的选取原则在指标库中选择评价指标的过程。

* 评价指标的建立和筛选原则

可以参考的通用原则如下: 1、重要性:指标是本周期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的内容,不能缺少的;

2、可理解:指标简单明了,容易被大家执行和理解;

3、可控制:指标有直接的责任归属方,能够被责任人掌控;

4、可实施性:指标能够促使责任方采取措施改进运行质量;

5、可信赖:指标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来支持;

6、可衡量:指标能够量化,有可信的衡量标准或计算公式;

7、可低成本获取:获取指标结果的成本要低于其带来的价值;

8、与目标一致:指标要与我们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的目标一致。

3.4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矩阵

运行质量评价矩阵是开展评价工作的重要文件,其本身并不直接用于填写评价结果。通过建立评价矩阵,我们可以确定在当前评价周期内需要用到的元素,包括已经筛选出来的评价指标等。评价矩阵是将来开展评价计算、编制评价报告的基础,建议管理层内部在使用之前进行内部评审确认。

建立评价矩阵需要明确横向和纵向的所有项目,前面所论述的“关键结果领域”及其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评价指标”都可以构成横向的项目,另外横向上为了进行量化评分,还需要考虑“指标权重”;在纵向的元素就是“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是参加评价的应用单位。具体情况下,可以针对应用单位下的各个业务部门,或者应用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细分。

图3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框架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设计图3所示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框架。该框架由围绕信息系统质量评价模型的五个环节组成,五个环节分别是目标识别、关键因素识别、指标确定、评价矩阵设计和评价监控。

1、目标识别:根据评价模型,分析具体的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特点、应用范围分布和评价管理的需求,确定运行质量评价的具体目标;

2、关键因素识别:基于评价模型的8大领域,分析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也就是找出各个领域中影响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的工作方法,具体见3.2内容;

3、指标确定:基于8大领域的关键因素进行具体细化,找出可以量化表现的系统特征,以少数几项数据体现关键因素的质量情况,评价指标的构成内容见表2;

4、评价矩阵设计:在明确评价目标、关键因素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就可以设计相应系统的评价矩阵,具体见3.4的内容;

5、评价监控:这是运用评价矩阵对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质量进行监控的过程。评价监控的方式可以采取月度、季度和年度运行质量报告的形式,将评价对象的系统运行状况向管理层进行汇报,并提供分析意见,帮助应用单位提高运行质量;还可以通过BI工具,设计信息化的分析图表,定期向管理层展现相关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系统运行的预警分析。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的5个环节构一个循环,这表示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质量的评价监控,我们还需要发现评价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重新完善各环节的工作,不断提升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的水平。

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解,我们结合实际评价活动,总结的几点实践经验如下:

1、灵活制定评价管理目标。确认评价目标是整个工作的起点,我们在明确总目标(见2.2)的同时,还可以确定相应的子目标。子目标同开展的具体评价工作相关,是当前阶段评价工作的重点。比如:通过评价需要引导应用单位/部门改善和提高的管理层关心的地方;各应用单位/部门通过评价,要确定运行质量排名情况,促进各应用单位/部门采取措施改进不足之处等。子目标的确定,使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2、重视评价组织的作用。评价组织是开展评价工作本身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如果将评价工作视为一个信息化项目,评价组织有时还可以包括:领导小组、评价经理、工作小组等。评价工作的评价目标、评价矩阵、评价报告等都需要在评价组织内部取得共识,保证评价工作的持续和有效。

3、重视驱动性指标的作用。在评价体系的8个评价领域中,数据、功能、流程领域的指标通常是结果类型的指标,也是就是我们评价的内容都是已成事实的结果,我们评价工作干的是“亡羊补牢”的事;而运维、用户、团队、支持文件和持续优化领域的指标,则是所谓的驱动性指标,评价指标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我们干的是“未雨绸缪”的事。我们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驱动性指标有着更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评价管理结算中心系统,由于涉及大量银行资金的收支,这种系统更加重视预防性工作。

4 结论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都将有信息系统上线运行,而衡量和评价这些系统在应用单位/部门的运行情况的情况,促使应用单位/ 部门提升应用效果也是企业管理层日益关心的难题。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本文作者的创新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建立出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实际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性。经过企业的应用实践,基于该方法设计的评价指标较为完善,能够全面反映应用单位的实际运行水平,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卡普兰,诺顿 战略中心型组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Joan Magretta.Understanding Michael Porter:The Essential Guide to Competition and Strategy.McGraw-Hill[M],2011

[3]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5

[4] 昝新明.基于关键因素分析法的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0)

[5] 尚晋,杨有.关键成功因素法在电脑选购方面的应用研究[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第5篇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总经理、与会领导:

现我以管理者代表的身份汇报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请评审。

1、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2013年11月,我公司开始试运行IS0/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我们组织了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于2013年11月1日严格按ISO/TS16949:2009标准进行运作。

1、IS0/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在试运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们任在坚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肯定会有收获的。

(1)组织各级有关人员宣传与学习,对其进行宣讲、培训。并以标语的宣传形式使全公司全体员工人人皆知。各部门以“程序文件”为主要内容组织进行学习,从而使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地按体系要求进行实施。

(2)改进活动

很多质量管理的过程及内容都需要学习提升和加强,各部门经过认真的学习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了ISO/TS16949体系要求的工作。

a、各部门分解了公司的业务计划指标。

b、制定了相应的部门业务,计划措施方案及部门质量目标,并按目标值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和实施。

(3)认真做好内审(体系/过程/产品审核)工作

管理评审和内审是我公司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的重要活动。我公司在2014年10月9-11日进行了第一次内部评审工作。

2014年10月9-11日按ISO/TS16949:2009标准组成了二个内审小组,对

各部门进行了全面的审核。2014年9月27-28日完成了2种产品制造过程审核工作。在过程审核中未发现了一般不符合项。2014年9月25日完成了2种产品审核,发现7个不合格项。2014年10月份完成了体系审核,在体系审核中发现了2个一般不符合项。各部门对不符合项都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通过这次内审,使整改体系运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初步评价

通过近1年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来看: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字简练,结构严谨,内容完整,符合ISO/TS16949:2009标准要求,能有效地指导本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文件内容基本切合本公司实际。

(2)管理机构设置合理,人员职责明确而且配备基本完善,资源配置基本合理,体系运行正常,质量工作程序和质量活动的效果符合体系文件要求。

(3)纠正、预防措施被充分重视,相应的持续改进、公司自我完善的机制初步建立,信息体统已开始运行,为今后质量管理的继续完善、巩固和持续运行提供了很重要基础。

(4)激励机制开始运做,员工的质量意识被调动起来。

4、存在的问题

通过1年多的体系运行,我们也发现我们公司在过程目标的制定和有效控制存在一定的不足,2014年的公司级数据的指标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故这次管理评审请各部共同讨论如何确定2015年的公司级数据和目标。望各部门在认真清理2014年目标完成情况下,重新拟定公司级数据和指标。

从总体上评价,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完善、适宜、有效,符合公司质量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满足ISO/TS16949:2009标准的全部要求。

5、建议

(1)重新修改公司级数据指标。

(2)各部门继续认真组织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使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完善地运行。

(3)加强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考核力度。

管理者代表:聂维胜

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第6篇

矿压防治队党支部

矿压防治队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我矿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本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体系标准和管理手册,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1、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情况:

综掘三队党支部现有职工101人,管理人员6人,党员8人,当支部书记一人,党支部根据本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为三个党小组。负责党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及体系工作在本支部的运行。机构设置合理,人力资源方面能满足运行ISO9001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

2、文件学习培训情况

自从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以来,我支部立即组织召开了支部大会和党员大会,安排部署了实施的相关工作和需要完善的内容。在实施期间,我支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组织生活会、职工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指导书》、《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矿党委关于做好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文件和会议精神。通过学习我们要求广大党员要熟知党建工作质量的方针和目标,工作人员要尽快撑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搜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党建质量方针适用情况:

矿党委制定的党建质量方针情况与实际相符,起到了指导党建质量体系运行和我党委运行的作用,所以是适用的。

4、本党支部党建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试运行,做到及时并坚决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全员团结稳定,我支部党员干部基本掌握了党建工作质量的方针和目标,对工作的记录、台帐、文件等作了进一步的梳理和完善。及时分析职工思想动态,按时缴纳党费。整体感觉,自从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无论是从党建工作还是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5、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在运行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我党支部严格执行文件规定,使各项服务有序的进行,管理也规范了,人员的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所以运行情况良好。

6、存在问题及建议

1.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质量的方针、目标理解不透彻。

2.工作中阶段性的分析、总结材料无存档。

3.支部内部党建工作质量管理无策划、无目标。

4.缺少职工培训、受控文件、失效或清理文件清单

5.无党建工作质量体系运行分析报告

通过本次内审,充分说明了我支部对党建工作质量体系的工作内容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对党建工作质量体系工作做的还不够充分。通过本次内审,也在工作上给我们启发,滤清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支部立即进行整改,对缺少的文件进行补充完善,并加强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质量的方针、目标的深刻理解。同时我支部也恳请各位领导经常性的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第7篇

我项目部根据公司2003年10月所下达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我项目部对其文件加以贯彻实施并持续运行。对各种管理进行仔细划分,层层落实各项责任制。组织管理人员深入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质量方针、目标为管理的根本。把好工程质量的每一道关口。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公司定期对项目部所做工作进行检查,并组织内审团于2004年3月25日对我项目部进行为期两天的评审工作。项目所做工作得到公司肯定,同时指出项目上所存在的不合格现象,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不合格现象为:

1、页岩砖无供方评价,B类材料未建立合格供方名册;

2、无监视测量装置送检记录和自校记录)。对内审所提出的不合格现象,项目部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对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内审团。

在开展工作的同时,我们始终将质量方针、目标放在首位,认真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并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顾客满意度达90%以上。施工过程中虚心接受甲方、监理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有效处理其意见。

项目部到现在尚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其余工作也在顺利运行之中。

本工程中的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已及时有效地对各种仪器进行检测,检测设备台帐等相关内容进行填写,并对其进行登记造册;B类材料已将各类供方名册建立,并将资料整理成册。让失误不在出现。

本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项目中完全实用,整个工程在质量管理体系下规范的运行实施,顾客对其反映是满意的。项目部欢迎各方对我们进行检查和审核,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丽景天成”工程项目部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价报告 第8篇

关键词:指标体系,指数,多元指数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管理者已经对部分的经营管理信息有所了解, 但是缺乏系统性, 难以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貌。这样管理者要想衡量实际经营与预定目标存在的距离, 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 就需要我们进行专业的经济运行管理。经济运行管理与企业的管理效益密切相连, 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经济运行管理越充分, 其牵涉到的知识层面也就越广泛, 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也就越复杂, 难度也就越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 以国有企业为例, 分析了企业经济运行管理的意义和基础, 并提出了企业经济运行的对策, 希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所启示。

作为国有企业, 一方面, 必然要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 商品销量不可能无限制扩大, 不能片面追求扩大销量, 提高经济效益。那么, 该如何科学评判商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呢?

目前, 行业有了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评价指标, 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反映商业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的。为了指导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需要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来考量商业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衡量其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优劣性, 以及把握市场取向改革的程度。

一、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经济运行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要区别对待、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指标是指公司的年度经济运行和管理指标, 这些指标是自上而下的, 通过评价企业的执行与完成情况, 以调控行业经济发展状态和走势。而经济效益指标是要考虑众多对经济效益有影响的因素, 即指标或者说是变量, 所以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一种多指标下的综合评价。因此, 企业的评价体系需要有效结合经济运行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 以适应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主体的特点。

指标体系要有全面性。由于每个因子都能从某一角度反映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 而且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反映的信息具有重叠性, 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 考虑各个不同因子间的相关性, 使指标体系能全面地衡量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指标体系要有可比性。既要保证不同企业在同一时间上的可比性, 又要保证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上的可比性。由于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性, 各地的销售结构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应将能反映当地经济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作为指标体系中的一个辅助比较的指标。

二、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综合评价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很多, 但这些方法的基本出发点都是通过选用或计算一个指标值 (综合值) 进行评价与比较。由于选用指标或计算综合值的出发点和应用的方法不同, 可以把这些种类繁多的评价方法归纳为下述四大类:

1. 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的出发点是用一个经济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但在采用或选择何种指标的做法上有所区别。有的是选择一个代表性指标为综合指标, 有的是逻辑性构造综合指标, 有的是主观性构造指标。

2. 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以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为基础, 先将各个经济效益指标的实际值与当地或同行业平均水平对比, 求得同度量因素, 再分别确定各指标的权数, 然后求各指标同度量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即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3. 多项指标计分评价法:

多项指标计分评价法是以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为基础, 将各项指标确定不同的基本分, 总和为100 (实质上是权衡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 再分别确定纵横向对比时每超 (缺) 10%的加、减幅度, 然后综合计算分值予以评价。

4. 多元统计分析法:

多元统计分析法也是以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为基础,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如功效系数法、等效系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模糊聚类分析等计算的一个综合值。尽管评价步骤和形式有所区别, 但最终目的相同。一是把描述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统一化, 数据可比化;二是在上述的基础上应用加权平均, 把多项指标综合为统一的评价值。

目前企业的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益指标评价用多项指标计分评价法, 以百分制进行评价评比。借助信息化先进技术, 采用BI工具构建辅助决策平台, 实现商务智能, 如战略应用、分析应用和数据挖掘的应用。从而满足全面掌握公司业务经营信息、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进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提升业务运行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战略的目标。

考虑到以上四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沿用多项指标计分评价法进行研究, 尝试根据商业系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指标进行增减, 以适应目前网建工作对经济运行提出的新要求。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0年, 国家提出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评价由财务收益、资金运营、发展能力、社会贡献四个方面共10个指标组成。下文结合某烟草国企的实际情况, 参考国家制定的指标, 新增加了五个指标进行研究。

在指标体系中, 在资本运营部分新增加了存货周转率指标, 以更好地评价和衡量企业购入库存、销售回款的管理效率, 在发展能力部分新增加了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指标, 表示企业连续三年的收入增长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在经济运行方面, 设计了三个指标, 一是完成计划比率, 二是品牌集中度同比增长率, 三是单箱收入增长率。完成计划比率主要符合了国家局提出的“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政策, 以及对计划指标执行的严格性。品牌集中度同比增长率则是培育“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评价指标, 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当地商业企业品牌培育的力度和成效。对单箱收入增长率的评价主要体现出销售结构的提升, 这也符合我国经济稳步上扬的趋势。

权重是指标对总的评价结果重要程度的反映, 能反映出评价主体对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权重确定的方式对评价系统功能的发挥有重大影响。权重的确定有三种方式:主观赋权法, 如专家调查法、环比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客观赋权法, 如因子分析法;结合赋权法, 即将主观和客观赋权法的结合运用。

结合烟草行业的特点, 各个指标的权重确定采用结合赋权法较好, 即将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应用, 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专家调查法的调查范围应为烟草商业企业的专家, 数量不少于20位, 并且有一半以上是决策层, 可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专家打分进行处理。

以上对经济运行及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探讨, 仅仅是初步地确立此体系中的评价指标, 而对各个指标具体的权重没有进行统计和分析, 下一步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权数进行确定, 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的实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总结

经济运行管理与企业的管理效益密切相连, 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经济运行管理越充分, 其牵涉到的知识层面也就越广泛。企业的经济运行管理不但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使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 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还能反映企业现状, 充分反映企业全面的信息, 提升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效度。为了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管理作用的发挥, 企业需要具备真实、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经营信息与统计信息,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经济运行管理的职能。本文分析了企业经济运行管理的意义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经济运行的对策, 希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小平.经济运行分析对企业决策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 2009 (06) .

[2]赵熙盛.浅析企业管理面临的三大挑战[J].企业活力, 2009 (05) .

上一篇:新办幼儿园下一篇:社会组织促进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