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证明题范文

2024-09-10

四边形证明题范文(精选11篇)

四边形证明题 第1篇

四边形证明题

已知E.F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一组对边ADBC的中点,BE与AF交于点G,CE与DF交于点H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解:在三角形ABF和三角形EDC中

因为:AB=CD

角DAB=角DCB

AE=FC

所以:三角形ABF全等于三角形EDC

所以:EB=FD

所以: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

同理可证:四边形AEFC为平行四边形

在三角形EHD和三角形CHF中

因为:角EHD=角CHF

角DEH=角HCF

ED=FC

所以:角形EHD全等于三角形CHF

在三角形BGF和三角形FHC中

因为:角EBF=角DFC

BF=FC

角AFB=角ECF

所以:三角形BGF全等于三角形FHC

所以:三角形BGF全等于三角形EHD

所以:GF=EH

同理可证:GE=FH

所以: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已知∠BAC=30º,EF⊥AB,垂足为F,连结DF。

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设BC=a,则依题意可得:AB=2a,AC=√3a,等边△ABE,EF⊥AB=>AF=1/2AB=a,AE=2a,EF=√3a

∵∠DAF=∠DAC+∠CAB=60°+30°=90°,AD=AC=√3a,∴DF=√(AD²+AF²)=2a

∴AE=DF=2a,EF=AD=√3a=>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1.画个圆,里面画个矩形2.假设圆里面的是平行四边形3.因为对边平行,所以4个角相等4.平行四边四个角之和等于360,5.360除以4等于906.所以圆内平行四边形为矩形..3判定(前提:在同一平面内)(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注:仅以上五条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并非所有真命题都为判定定理,希望各位读者不要随意更改。)(第五条对,如果对角相等,那么邻角之和的二倍等于360°,那么邻角之和等与180°,那么对边平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编辑本段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两邻角互补。(4)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可视为矩形)(6)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7)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性质9(8)矩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9)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图)E为AB的中点,则AC和DE互相三等分,一般地,若E为AB上靠近A的n等分点,则AC和DE互相(n+1)等分。*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0)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11)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分。(12)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13)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在不同对边上的高所组成的夹角,较小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角,较大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14)平行四边形中,一个角的顶点向他对角的两边所做的高,与这个角的两边组成的夹角相等。编辑本段平行四边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法

一、连接对角线或平移对角线。

二、过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

三、连接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或过对角线交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构成线段平行或中位线。

四、连接顶点与对边上一点的线段或延长这条线段,构造相似三角形或等积三角形。

五、过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构成线段平行或三角形全等。编辑本段面积与周长

1、(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

2、平行四边形周长可以二乘(底1+底2);如用“a”表示底1,“b”表示底2,“c平”表示平行四边形周长,则平行四边的周长c=2(a+b)底×1X高

四边形证明题 第2篇

1.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是边AD上的中点,点E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延长EO到F,使得OE=OF.F

AD

BEC

(1)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DF是菱形?(直接写出答案)

(2)若矩形ABCD的周长为20,四边形AEDF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AB=m,BC=n,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能成为一个矩形?(不必说明理由)

【答案】(1)当点E运动到BC的中点时,四边形AEDF是菱形;

(2)存在.当x5时,四边形AEDF的面积最大为25;

(3)当m≤1n时,四边形AEDF能成为一个矩形.

2【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B=CD,∠B=∠C=90°,求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DE,即可得出答案;

(2)求出S四边形AEDF=2S△AED=S矩形ABCD,设AB=x,则BC=10﹣x,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y,求出y=x(10﹣x),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

(3)根据矩形能推出△BAE∽△CED,得出比例式,代入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判别式,即可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1)当点E运动到BC的中点时,四边形AEDF是菱形,理由是:∵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B=∠C=90°,∵E为BC中点,∴BE=CE,由勾股定理得:AE=DE,∵点O是边AD上的中点,OE=OF,∴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EDF是菱形;

(2)存在.∵点O是AD的中点,∴AO=DO ,∵OE=OF,∴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S四边形AEDF2SAEDS矩形ABCD ,设AB=x,则BC=10x,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y,yx(10x)

x210x

(x5)22

5当x5时,四边形AEDF的面积最大为25;

(3)当m≤1n时,四边形AEDF能成为一个矩形, 2

理由是:设BE=z,则CE=n﹣z,当四边形AEDF是矩形时,∠AED=90°,∵∠B=∠C=90°,∴∠BAE+∠BEA=90°,∠BEA+∠DEC=90°,∴∠BAE=∠DEC,∴△BAE∽△CED, ABBE, CECD

mz, ∴nzm∴

∴z﹣nz+m=0,22当判别式△=(﹣n)﹣4m≥0时,方程有根,即四边形AEDF是矩形, 解得:m≤

∴当m≤221n, 21n时,四边形AEDF能成为一个矩形. 2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E∥CA,AE∥BD.

(1)求证:四边形AODE是菱形;

(2)若将题设中“矩形ABCD”这一条件改为“菱形ABCD”,其余条件不变,则四边形AODE的形状是什么?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矩形,理由见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OA=OD,证出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2)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AOD=90°,再证出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试题解析:(1)∵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AC=BD(矩形对角线相等),OA=OC=11AC,OB=OD=BD(矩形对角线互相平分).∴OA=OD.22

∵DE∥CA,AE∥BD,∴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ODE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矩形,理由如下:

∵DE∥CA,AE∥BD,∴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菱形ABCD,∴AC⊥BD.∴∠AOD=90°.∴平行四边形AODE是矩形.

考点:1.矩形的判定和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菱形的判定和性质.3.如图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D、F分别在AB、AC边上,此时BD=CF,BD⊥CF成立.

(1)当正方形ADEF绕点A逆时针旋转θ(0°<θ<90°)时,如图2,BD=CF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正方形ADEF绕点A逆时针旋转45°时,如图3,延长BD交CF于点G.

①求证:BD⊥CF;

②当AB=4,FG的长.

【答案】(1)BD=CF成立,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FG=.5

【解析】

试题分析:(1)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是三角形的全等,直观上判断BD=CF,而由题目条件,旋转过程中出

现了两个三角形△BAD和△CAF,并且包含了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BD和CF,∵△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AD=AF,∠DAF=90°,只差夹角相等,在Rt△BAC中,∠BAD+∠DAC=90°,∠CAF+∠DAC=90°, ∴∠BAD=∠CAF, ∴△BAD≌△CAF, BD=CF.(2)①要证明BD⊥CF,只要证明∠BGC=90°,即∠GBC+∠BCG=∠GBC+∠ACF+∠ACB=90°,在Rt△BAC中,∠ABC+

∠ACB=∠ABG+∠GBC+∠BCA=90°,有(1)知,∠ACF=∠ABG,所以∠GBC+∠ACF+∠ACB=∠GBC+

∠ABG +∠ACB =90°,所以BD⊥CF.②求线段的方法一般是三角形的全等和勾股定理,题目中没有和FG直接相关的线段,而CG从已知条件中又无法求出,所以需要作辅助线,连接FD,交AC于点N, 在正方形ADEF中,, AN=1, CN=3, 由勾股定理CF=,设FG=x,CG=x,在Rt△FGD中,∵FD=2,∴GD=4x2,∵在Rt△BCG中,CGBGBC,∴(x)2(4x2)2(42)2,解之得FG=

试题解析:②解法一:

如图,连接FD,交AC于点N,222.5

∵在正方形ADEF中,, 1AE=1,FD=2, 2

∵在等腰直角△ABC 中,AB=4,∴CN=AC-AN=3,∴AN=FN=

∴在Rt△FCN中,CFFN2CN2232,∵△BAD≌△CAF(已证),∴BD=CF=,设FG=x,在Rt△FGD中,∵FD=2,∴GD=4x2, ∵CF=,∴CG=x,∵在等腰直角△ABC 中,AB=AC=4,∴BC

∵在Rt△BCG中,CGBGBC, ∴(x)2(4x2)2(42)2 ,整理,得5x2x60, 解之,得x122223,x2(不合题意,故舍去)55

∴FG=.5

解法二:

如图,连接FD,交AC于点N;连接CD,同解法一,可得:DG=4x2,CG=x,易证△ACD≌△ABD(SAS),可得CD=BD=,在Rt△CGD中,CGDGCD,即(x)2(4x2)2()2 解之,得x222,故FG=.55

四边形证明题 第3篇

作图步骤:已知正五边形的外接圆, 作外接圆一条半径AB的中点C, 以C为圆心, CD (其中D为与AB垂直的直径的端点) 为半径画弧, 与BA延长线相交于E点, DE的长就是五边形的边长。

这样的正五边形画法是否准确, 值得进一步探究。现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证明了这种几何画法的准确性。在证明过程中同时发现了另一种画图方法, 也给出了其作图方法。

1 预备知识:计算sin∠18°

由于正五边形的圆心角为72°, 与18°成倍数关系。所以首先得计算sin18°的值。

构造等腰三角形ABC, 使∠B=72°, ∠C=72°, ∠A=36°, 如图2。

过点B作BD使∠BDC=72°, 则在⊿CBD中,

∠CBD=36°, BC=BD

在⊿ABD中

∠ABD=36°, AD=BD

故BC=BD=AD

在⊿ABC中, 设

AB=AC=x, BC=y

再作CD的中垂线BE, 作BC的中垂AF。

则BC=BD=AD=y

CD=AC-AD=x-y

∵⊿BCE∽⊿ABF

整理得:y2-x2+xy=0

2 用三角函数证明正五边形的画法

图1中, 设正五边形的外接圆半径为1, 则:

根据作图方法得:

那么正五边形的这种作图方法就是准的。

将代入并计算整理得

代入计算正五边边长中的①式得:

即①式成

故图1的正五边形的作图方法是准的。

3 探究五边形的另一画

图1的⊿DGH中, ∠HDG=18°

将代入计算整理后得:

由此可构造正五边形的另一种作图方如图3。

作图步骤:已知正五边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一条半径AB的中点C, 延长AC至使 (其中D为与AB垂直的径的端点) , 连接DE, 则:即为正五边形的对线的长度, 再以D为圆心, DE为半径画弧外接圆与F、G点, 在分别以F、G点为圆DE为半径画弧交外接圆与H、K点, D、F、G、K就是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 顺次接即得正五边形。参考文献

摘要:画法几何中介绍了正五边形的作图方法, 但画法的准确性值得探究。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证明了正五边形画法的准确性, 并探究了正五边形的其他作图方法。

关键词:正五边形,画法,三角函数

参考文献

与四边形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第4篇

■平行四边形

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考题重点涉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需要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 (2011四川凉山)如图1,E,F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上的点,CE=AF,请你猜想:线段BE与线段DF有怎样的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摇猜想:BE∥DF,且BE=DF.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B=AD,CB∥AD. 所以∠BCE=∠DAF. 在△BCE和△DAF中,CB=AD,∠BCE=∠DAF,CE=AF,所以△BCE≌△DAF. 所以BE=DF,∠BEC=∠DFA. 所以BE∥DF. 所以BE∥DF,且BE=DF.

■矩形

与矩形有关的考题通常为矩形折叠问题和矩形的判定,解决折叠问题,需要把折叠的特征、勾股定理及平行线的相关知识综合应用;解决矩形的判定问题应熟练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根据所给的条件灵活选用.

■ (2011黑龙江大庆)如图2,ABCD是一张边AB长为2、边AD长为1的矩形纸片,沿过点B的折痕将∠A翻折,使得点A落在边CD上的点A1处,折痕交边AD于点E.

(1)求∠DA1E的大小.

(2)求△A1BE的面积.

■?摇(1)由Rt△ABE≌Rt△A1BE知A1B=AB=2,又BC=1,所以∠BA■C=30°. 因为∠BA1E=∠BAE=90°,所以∠DA1E=60°.

(2)在Rt△A1BC中,A1B=2,BC=1,所以A1C=■. 所以A1D=2-■. 设AE=x(x>0),则ED=1-x,A1E=x.?摇 在Rt△A1DE中,A1D2+DE2=A1E2,即(2-■)2+(1-x)2=x2,解得x=4-2■. 在Rt△A1BE中,A1E=4-2■,A1B=AB=2,所以S△A1BE=■×2×(4-2■)=4-2■.

■菱形

与菱形有关的考题重点考查菱形的判定,常以解答题或探索题的形式出现,解决有关的计算题需要将菱形与勾股定理相结合;解决有关的判定题,需从边、对角线两个方面进行判定.

■ (2011福建福州)已知,在矩形ABCD中,AB=4 cm,BC=8 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 如图3,连结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

四边形证明题复习 第5篇

(1)求证:△ABE≌△CDF;

(2)连接DG,若DG=BG,则四边形BED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BC、AD的中点。连接EF交AC于O,连接AE、FC。

(1)证:AOFCOE;

(2)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只能添加一个条件),四边形AECF是矩形。

3.已知:如图,▱ABCD中,O是CD的中点,连接AO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AOD≌△EOC;

(2)连接AC,DE,当∠B=∠AEB= _________ °时,四边形ACED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4.如图,将等腰△ABC绕顶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到△A1BC1的位置,AB与A1C1相交于点D,AC与A1C1、BC1分别交于点E、F.(1)求证:△BCF≌△BA1D;

(2)当∠C=α度时,判定四边形A1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如图,在矩形ABCD中,DE平分∠ADC交AC于E,BF平分∠ABC交AC于F,试问四边形BEDF是什么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在△ABC中,O是边AC上的一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OE=OF;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3.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MN与AD相交于点M,与BD相交于点O,与BC相交于点N,连接BM、DN.

(1)求证:四边形BMDN是菱形;

(2)若AB=4,AD=8,求菱形BMDN的面积和对角线MN的长.

1.已知:如图①,在□ABCD中,AB=3cm,BC=5cm.AC⊥AB。△ACD沿AC的方向匀速平移得到 △PNM,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当△PNM停止平移时,点Q也停止运动.如图②,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

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Q∥MN?

(2)设△QMC的面积为y(cm),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QMC∶S四边形ABQP=1∶4?若存在,求出t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Q⊥MQ?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NPM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连接AC,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NP与AC的交点把线段AC分成两部分?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的

2.已知:如图,▱ABCD中,AD=3cm,CD=1cm,∠B=45°,点P从点A出发,沿A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3cm/s;点Q从点C出发,沿C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连接并延长QP交BA的延长线于点M,过M作MN⊥BC,垂足是N,设运动时间为t(s)(0<t<1)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QDM是平行四边形?

特殊四边形证明题习题 第6篇

1.(2009年湖北十堰市)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G是BC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AG于点F.求证:DE-BF = EF.

2.(2009年山东青岛市)已知:如图,在ABCD中,AE是BC边上的高,将△ABE沿BC方向平移,使点E与点C重合,得△GFC.

(1)求证:BEDG;

(2)若B60°,当AB与B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D

B C

E F

3.(2009 年佛山市)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CEDF.若CE10cm,求DF的长.

A

E

B

F C

4.(2009年娄底)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

(1)求证:△ABE≌△ACE

(2)当AE与AD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EC是

菱形?并说明理由.

5.(2009年佳木斯)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

.【关键词】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6.(2009年安顺)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结BF。

(1)求证:BD=CD;

(2)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ACD30°,BD6.7.(2009肇庆)如图 5,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A(1)求证:△ABD是正三角形;

(2)求 AC的长(结果可保留根号).

8.(2009肇庆)如图,ABCD是正方形.G是 BC 上的一点,DE⊥AG于 E,BF⊥AG于 F.

A D

B F C

(1)求证:△ABF≌△DAE;

(2)求证:DEEFFB.

9.(2009年广西钦州)(1)已知:如图1,在矩形ABCD中,AF=BE.求证:DE=CF;

【关键词】矩形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

A B

D图

110.(2009年广西梧州)如图,△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

点D,交AC于点O,CE∥AB交MN于E,连结AE、CD.

(1)求证:AD=CE;

(2)填空:四边形ADCE的形状是

【关键词】垂直平分线、全等三角形、菱形判定

A

M

N

B11.(2009年宜宾)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过AB的中点E作AC的垂线EF,交AD于点M,交CD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M=DM;(2)若DF=2,求菱形ABCD的周长.

【关键词】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B

FD第21题图C

AB5,AC6.12.(2009年广东省)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过

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1)求△BDE的周长;

(2)点P为线段BC上的点,连接PO并延长交AD于点Q.

求证:BPDQ.

Q

P C E

特殊四边形的证明题 第7篇

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结BF。(1)求证:BD=CD;(2)如果AB=AC,试判断

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PBC和△Q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在矩形上方,点Q在矩形内.

求证: PA=PQ.

Q

B

D C

3.如图,△ABC中,AB=AC,AD、AE分别是∠BAC和∠BAC和外角的平分线,BE⊥AE.

试判断AB与DE是否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C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E在AB延长线上,∠BCE=60°,求∠ADE.1 E A FB E

5.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求证:AE平分∠BAD.(第23题)

6.如图,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一点,AE=AD,DF⊥AE于F,连结DE,求证:DF=DC. D

B E

7.在矩形ABCD中,AD=2AB,E是AD的中点,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重合,将三角板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AB、BC

分别相交于点M,N时,观察或测量BM与CN的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题型二:菱形

8.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C与A重合,点D落到D′ 处,折痕为EF.

(1)求证:△ABE≌△AD′F;

(2)连接CF,判断四边形A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BE C D

9.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B=a.(1)求∠ABC的度数;(2)求对角线AC的长;(3)求菱形ABCD的面积。

10.如图,在△ABC和△DCB中,AB = DC,AC = DB,AC与DB交于点M.

过点C作CN∥BD,过点B作BN∥AC,CN与BN交于点N,试判断线段BN与CN的数量

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1.如图,在△ABC中,∠A、∠B的平分线交于点D,DE∥AC交BC于点E,DF∥BC交AC于点F.求证:四边形DECF为菱形. BN B C

题型三:正方形

12.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CG.(1)求证:AE=CG;(2)观

察图形,猜想AE与CG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13.把正方形ABCD绕着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边FG与BC交于点H(如图).试问线段HG与线段HB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

F

E

14.如图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G是BC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AG于点F.(1)求证:DE-BF = EF.(2)当点G为BC边中点时, 试探究线段EF与G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点G为CB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请你在图②中画出图形,写出此时DE、BF、E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C

题型四:综合证明题

15.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BD延长线上的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D2EA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E

A

四边形证明题 第8篇

此式为《解析几何基础》[1](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中提及的公式,但书中未提供该公式的证明﹒因此,笔者给出基于初等数学范畴的证明过程,仅供参考﹒

证明(一)先证明n=3时重心坐标公式成立﹒

众所周知,三角形3中线的交点即为其重心,但几何意义上3中线的交点为什么一定是三角形的重心?也就是说为什么以3中线的交点为支点,均质的三角形会处于水平的平衡状态?这当然是要经过证明的﹒

最简单的多边形是三角形,故从三角形开始证明,即需求证△P1P2P3顶点分别为P1(x1,y1),P2(x2,y2),P3(x3,y3)时,其重心P(x,y)的坐标为:

如图1所示,设想△P1P2P3的质量平均集中于其3个顶点,各顶点的质点质量均为m﹒那么

△P1P2P3的重心问题就等同于求解3个质点P1,P2、P3的重心﹒

先求P1和P2的重心P'(x',y'),再求P'与P3的重心P(x,y)﹒

将P1P2看作一个杠杆,当此杠杆处于水平的平衡状态时,其支点P'即为P1P2的重心﹒由杠杆平衡原理[2]可得: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P'点的坐标为:

连接P'P3并设杠杆P'P3的支点(重心)为P(x,y),这时P'质点的质量为m+m=2 m,P3质点的质量仍为m,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P点的坐标为:

可见,n=3时重心坐标公式成立﹒

(二)假设n=k时重心坐标公式亦成立,即k边形重心P'点坐标为下面证明n=k+1时重心坐标公式成立﹒

图2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一k+1边形P1P2…PkPk+1,假想其质量均匀集中于k+1个顶点(x1,y1),(x2,y2),…,(xk,yk),(xk+1,yk+1)上,每个顶点的质点质量为m,连接P1Pk则得到一个k边形P1P2…Pk,根据假设n=k时重心坐标公式成立知,此k边形重心为连接P'Pk+1,则杠杆P'Pk+1的重心(即支点)P(x,y)便是k+1边形P1P2…PkPk+1之重心﹒这时P'质点的质量为km,Pk+1质点质量仍为m﹒

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

因P为之内分点,

根据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P点坐标为:

可见,当n=k+1时重心坐标公式成立,那么对于n≥3的任何自然数而言n边形重心坐标公式均成立﹒

综上得到如下结论:当n边形P1P2…Pn的n个顶点坐标分别为P1(x1,y1),P2(x2,y2),…,Pn(xn,yn)时,其重心P(x,y)的坐标为:

摘要:以杠杆平衡原理和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为基础,采用质点处理法和数学归纳法,提出在初等数学范畴对n边形重心坐标公式的证明方法,以资借鉴.

关键词:n边形,重心坐标,公式,数学归纳法

参考文献

[1]刘鸿坤﹒解析几何基础[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22-23﹒

“四边形”检测题 第9篇

A.4B.12C.24D.28

2.如图1,?荀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且AB=5,△OCD的周长为23,则?荀ABCD的两条对角线的和是( )

A.18B.28C.36D.46

3如图2,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 )

A.14B.15C.16D.17

4.如图3,?荀ABCD中,对角形AC、BD相交于点O,添加一个条件,能使?荀ABCD成为菱形。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5.如图4,在■ABCD中,E是AD边上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BE交CD延长线于点F,则△EDF与△BCF的周长之比是( )

A.1∶2B.1∶3C.1∶4D.1∶5

6.如图5,AC⊥CD,垂足为点C,BD⊥CD,垂足为点D,AB与CD交于点O。若AC=1,BD=2,CD=4,则AB=_______。

7.如图6,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 =5,AO=4,求BD的长。

8.如图7,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连接AF、CE。

(1)求证:△BEC≌△DFA。

(2)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9.如图8,矩形ABCD中,点P是线段AD上的一动点,O为BD的中点,PO的延长线交BC于Q。

(1)求证:OP=OQ;

(2)若AD=8 cm,AB=6 cm,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不与点D重合)。设点P运动时间为t s,请用t表示PD的长;并求t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是菱形。

参考答案

1.B。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BC=DA,又因为?荀ABCD的周长为32,所以AB+BC=■×32=16,因为AB=4,所以BC=12。

2.C。解析在?荀ABCD中,CD=AB=5,AC=2OC,BD=2OD,而△OCD的周长为23,所以OC+OD+CD=23,即OC+OD=18,所以AC+BD=2OC+2OD=36。

3.C。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AB=4,所以AB=BC=CD=AD=4,

因为∠ABC=60°,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BC=AC=4,

所以正方形ACEF的周长=4×4=16。

4.答案不唯一。如AB=AD,或AB=BC,或BC=CD,或∠ABD=∠ADB,或∠BAC=∠BCA,或∠CBD=∠CDB,或AC⊥BD等。

5.A。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D=BC,AD∥BC,所以△EDF∽△BCF。

所以△EDF与△BCF的周长之比为■,

因为E是AD边上的中点,所以AD=2DE,因为AD=BC,所以BC=2DE。

所以△EDF与△BCF的周长之比为1∶2。

6.5。解析过点B作BE∥CD,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因为AC⊥CD,BD⊥CD,所以AC∥BD,∠D=90°。

所以平行四边形BDCE是矩形。

所以CE=BD=2,BE=CD=4,∠E=90°。则AE=AC+CE=1+2=3。

所以在Rt△ABE中,AB=■=■=5。

7.6。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且BO = DO。

在Rt△AOB中,因为AB=5,AO=4,

则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O=3,所以BD=6。

8.证明:(1)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B=∠D=90°,BC=AD,AB=CD,

又因为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 所以BE=■AB,DF■=CD。

所以BE=DF,所以△BEC≌△DFA(SAS)。

(2)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AE∥CF,AB=CD。

又因为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所以AE=■AB,CF=■CD,所以AE=CF。

又因为AE∥CF,所以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9.(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AD∥BC, 所以∠PDO=∠QBO,又OB=OD,∠POD=∠QOB,所以△POD≌△QOB,所以OP=OQ。

特殊四边形证明题(正方形) 第10篇

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G是BC上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AG于点F.求证:DE-BF = EF.

2.如图,ABCD是正方形.G是 BC 上的一点,DE⊥AG于 E,BF⊥AG于 F. A D

(1)求证:△ABF≌△DAE;(2)求证:DEEFFB.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CEDF.若CE10cm,求DF的长.

4.正方形ABCD中,MNGH,求证:MN=HG。

5.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任取一点E,延长BC到F,使CF=CE,求证:BEDF

6.在正方形ABCD的CD边上取一点G,在CG上向原正方形外作正方形GCEF,求证:DEBG,DE=BG。

F B C

A

E B

F

C

_B _C_E

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F、E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EF=BF+DE,AM⊥EF,垂足为M,求证:(1)AM=AB;(2)连AF,连AE,求∠FAE.

D

E

8.正方形ABCD中,∠EAF=45.求证:BE+DF=EF。

9.若分别以三角形ABC的边AB、AC

为边,在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ACFG,求证:BG=EC,BGEC。

10.若以三角形ABC的边AB、AC为边 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ACFG,求证:SAEG

=SABC。

C

_ F

B_

_ E

_ B

_C

11.若以三角形ABC的边AB、BC为边向 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DE、BCFG,N为AC 中点,求证:DG=2BN,BMDG。

12.正方形ABCD的边AD上有一点E,满足BE=ED+DC,如果M是AD的中点,求证:∠EBC=2∠ABM,_B_

C

_A_

N_C

_B

_C

13.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F是线段CE的中点

求证:∠DAE=∠BAF。

_ E _ B

_C

1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AC、BD交于O点,EA平分∠BAC交BD于F点.求证:FO=

D

C

EC.

215.如图,正方形ABCD对角线BD、AC交于O,E是OC上一点,AG⊥DE交BD于F,B求证:EF∥DC。A

C DG

16.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E为AC上一点,AG⊥EB交EB于G,AG交BD于F。(1)说明OE=OF的道理;

(2)在(1)中,若E为AC延长线上,AG⊥EB交EB的延长线于G,AG、BD的延长线交于F,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AD

D

B

C

F

G

E

17.在正方形ABCD中,直线EF平行于对角线AC,与边AB、BC的交点 为E、F,在D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使AG=AD,若EG与DF的交点为H,求证:AH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_B

_ F

_

C

18.若以直角三角形ABC的边AB为边,在三角形ABC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AF是BC边的高,延长FA使AG=BC,求证:BG=CD。

19.正方形ABCD,E、F分别是AB、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E=AF=AC,EF交BC于G,交AC 于K,交CD于H,求证:EG=GC=CH=HF。

20.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取BE=AB,若过E作BD的垂线EF交CD于F,求证:CF=ED。

21.在正方形ABCD中,P是BD上一点,过P引PEBC交BC于E,过P 引PFCD于F,求证:APEF。

22.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引对角线AC的平行线BE,在BE上取一点F,使AF=AC,若作菱形CAFÉ,求证:AE及AF三等分∠BAC。

_ B_ F_C

_A

_ B_ E

_D

_ F

_ B

_C

_D

_F

_C

_ E

23.正方形ABCD中,M为AB的任意点,MNDM,BN平分∠CBF,求证:MD=NM

24.从正方形ABCD的一个顶点C作CE平行 于BD,使BE=BD,若BE、CD的交点为F,求证:DE=DF。

_

_ B

C_

25.如图,M、N分别是正方形ABCD两边AD、DC的中点,CM与BM交于点P.求证:PA=AB.

26.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被两条与边平行的线段EF、GH分割为四个小矩形,EF与GH交于点P。(1)若AG=AE,证明:AP=AH;

(2)若∠FAH=45°,证明:AG+AE=FH;

(3)若Rt△GBH的周长为1,求矩形EPHD的面积;

(4)若矩形AEGP的面积为矩形PFCH面积的一半,求∠FAH的度数。

27.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1)求证:EG=CG;

(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º,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

第24题图①

第24题图②

第24题图③

D

D

28.如同,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

相交于点E,AF平分∠BAC,交BD于点F。(1)EF+0.5AC =AB;

(2)点C1从点C出发,沿着线段CB向点B运动(不与点B重合),同时点A1从点A出发,沿着BA的延长线运动,点C1与点A1运动速度相同,当动点C1停止运动时,另一动点A1也随之停止运动。如图,AF1平分∠B A1 C1,交BD于F1,过F1作F1E1⊥A1 C1,垂足为E1,试猜想F1E1,0.5 A1 C1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数学选讲四边形证明经典题 第11篇

(2)如图②,当EF⊥GH时,四边形EGFH的形状是;

(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若AC=BD,四边形EGFH的形状是;

(4)如图④,在(3)的条件下,若AC⊥BD,试判断四边形EG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B

(1)求证:BE = DF;

(2)连接AC交EF于点O,延长OC至点M,使OM = OA,连接EM、FM.判断四边形AEMF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D

3.如图,ABM为直角,点C为线段BA的中点,点D是射线BM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重合),连结AD,作BEAD,垂足为E,连结CE,过点E作EFCE,交BD于F.

(1)求证:BFFD;

(2)A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四边形ACFE是梯形,并说明理由;(3)A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线段DE上存在点G,满足条件DG由.

4DA,并说明理

A

F图①

C

B

F图②

(第1题图)C

A

B

图③

G C

B

F

图④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和CD上,AE = AF.

B

B

F

D M

4.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点E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E与A、D不重合),G、F、H分别是BE、BC、CE的中点.

(1)试探索四边形EG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EGFH是菱形?并加以证明.

(3)若(2)中的菱形EGFH是正方形,请探索线段EF与线段B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所示,在△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BC的同侧作等边△ABD,等边△ACE、等边△BCF.

(1)求证: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

(2)探究下列问题:(只填满足的条件,不需证明)

①当△ABC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DAEF是矩形; ②当△ABC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DAEF是菱形;

③当△ABC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以D、A、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

存在.

DE

BC

(第29题图)

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过A作AG⊥EB于G,AG交BD于点F,则OE=OF,对上述命题,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G

⊥EB,交EB的延长线于点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其它条件不变,则结论“OE=OF”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说明理由。

A

D

G

B

C问题一图

17、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且

GCDG

AEBE

FCBF

AHHD

=k(k>0),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AEBE

如上图,连结BD∵=

AHHD,FCBF

GCDG

∴EH∥BD,FG∥BD

①连结AC,则EF与GH是否一定平行,答:;

②当k值为时,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③在②的情形下,对角线AC和BD只需满足条件时,EFGH为矩形; ④在②的情形下,对角线AC和BD只需满足条件时,EFGH为菱形;

A

H

D

E

G

BFC

第2题图

8.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上的点,且EF∥AC,在D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使AG=AD,EG与DF相交于点H。求证:AH=AD。

B

C

例1图

9、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D=60,点S、P、Q分别是OD、OA、BC的中点。

(1)求证:△PQS是等边三角形;(2)若AB=8,CD=6,求SPQS的值。

(3)若SPQS∶SAOD=4∶5,求CD∶AB的值。

DS

P

C

AB

第4题图

10.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行,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的结论;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行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值;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题目中的图形形状大小都相同,供操作用)。

A

D

A

D

A

D

BC

BC

BC11、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

求证:CE=CF.

上一篇:慰问老党员工作总结下一篇:补充协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