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2024-07-17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精选13篇)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第1篇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作为曹植粉,从昨晚起,我华丽丽地倒向了曹丕的阵营。之前喜欢曹植,确实源起越剧王子赵志刚,他当年“白马金羁任驱驰”的出场,真是意气风发,英俊飒爽,他有符合魏晋风骨的气质,也有明亮又纯良、率性又张扬的意态。(必须声明:当年看《曹植与甄洛》,我还真不是王子粉,我是冲甄洛去的)我的“叛变”,丝毫不是因为标新哥哥演得不好,个人认为,他的曹植是被编剧和导演大人给黑了。

谁能给我解释下,曹植在第一场父兄离开后,干嘛非得对着甄洛笑这么几声?这显得骨头很轻,导演你知道吗?活脱脱把人家建安高才导成了登徒浪子,把情痴成功塑造成花痴,这是要闹哪样啊?

从喜欢曹植到中意曹丕,其实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成熟过程。戏里的曹植,除了美酒就是美人,风花雪月,言行放纵,稍不顺心就自我沉沦自甘堕落,你丫就这点出息,失望的人除了把你捧在手心里的老爹,还有大批植粉啊!生在帝王家,没谋才就是没出路,纵有天赋诗才,就凭这任性的孩子气,情比慧重,连像崇祯皇帝那样挂歪脖子树的勇气你怕是都没有啊。即使你即位,也顶多是李后主的殷鉴。难怪曹操明知是曹丕设计陷害,还是立他为世子,生子如羊不如生子如狼呐,江山得靠狼来守啊。

说到羊和狼,羊狼同窝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羊不知道自己是羊,还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去挑衅那头狼“有本事你来咬我啊?”这是勇敢吗?这比莽撞还傻,这叫找死啊,亲!天真的二愣子文青,失势不识相,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都不懂,更别提什么谋定后动了。所谓的真性情,太过浮躁。

我很认同轻云姐姐的观点,这出戏就是在论证曹丕夺位的合理性。曹丕、曹植兄弟二人,在曹操跟前的待遇,前者更像是一个臣子,而后者才是儿子的`感觉。前者有着惶恐心理,生怕一着不慎失去眷顾,后者大有“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的优越感。曹丕抱得美人归,哪有半分春风得意?()甄洛纵然绝色倾城,可毕竟是败将遗孀。曹操指婚崔琰之女嫁于曹植,为他打下在朝在野的深厚基础,赢得权臣拥趸。这番用心可谓良苦,可曹植拎不清啊,美人江山你都想要,真以为什么好事都给你摊上了,你让别人怎么混?

审时度势是曹丕的特长,作为儿子,曹操废长立幼的意思,是插在他心头的第一把刀。而第二把刀则是他老婆甄洛捅的,叔嫂间别有幽情,彼此都以死相护,这么顶高大上的绿帽子戴着,谁是曹丕都会气得发疯吧?捅他第三把刀的人就是为保“天下文章”的名士们,他们的力保起的是反作用,触怒天子之威。曹丕要是给曹植活路,那曹植会给曹丕脸面吗?万箭穿心,习惯就好。综上想想,我觉得曹丕也挺可怜的,他对曹植的恨意,应该算得上情有可原吧。当然啦,我不是支持他残害手足,但我理解他的委屈和缺爱。更何况,他的谋才心计,作为一国之君,远比曹植合适。

看完全剧,即使我依然很怀念“从明后而嬉游兮”的《登台赋》,以及“西风黄叶”、“鸾啼凤惊”这些唱段,但这不过是各花入各眼,姑且不论。我只想吐槽一句:七步诗处理的让观众太难受了!旧版里,凶神恶煞般的“七步――”声未落,“煮豆燃豆萁”的愤懑气势就喷涌而出,那种震撼在观众心中能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紧接着“豆在釜中泣”低回呜咽,抑扬感立刻鲜明起来。“本是同根生”的两遍反复诘问,经幕后伴唱更烘托紧张又悲凉的气氛,最后“相煎何太急”高昂完美收尾。可是现在的处理,缺少了抗争精神,把高潮激昂的情绪,念出了临终的味道。就像是卯足了劲儿,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无力感,这是想把观众憋出内伤的节奏吗?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第2篇

太多的人知道汉献帝,因为喜欢三国。但是无论你看了多少电影和书籍,你对汉献帝的印象永远停留在“傀儡”“软弱”等这种词语上,但从来没有一部能像《铜雀台》这样让人对汉献帝这个印象中“木偶”一样的人物充满如此多的思考。苏有朋与汉献帝,起码在影片中的灵魂达到了足够的融合,在看苏有朋这位“汉献帝”的那些或阴郁或悲戚,或欢笑或淡定的面部表情里,似乎都能体味到历史中的汉献帝真实的心情其实应该如此!

苏有朋在用心演这个没实权的皇帝,并且把这个皇帝演活了。虽然说应该是有点戏说的成分,但是却不会让人质疑历史的真实性。虽然大部分时间汉献帝需要装疯卖傻,虽然这个人也会贪生怕死,但暗藏的心,谁能懂?曹操?灵雎?伏皇后?不,你要知道,在历朝历代,每个皇帝他相信的人只有自己,所以也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真实的.自己。

《铜雀台》里的汉献帝,有一颗不甘的权力之心,所以才会十年策划一场阴谋的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经在此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本来是一首描写爱情的国风,被苏有朋老生的唱腔每次一出,看似悲凉,但我好像都看到了一位不甘被束缚的人想要逆袭的决心。“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渴望。无奈的是乱世,渴望的是不愿当傀儡的自由与解脱。

风云变幻、波澜云诡的东汉庚子年,天象即将“四星合一”,改朝换代之际,这部步步为营的杀曹大戏里不能没有汉献帝,更不能只有一个懦弱的汉献帝。要的绝对是一个心怀大志,却不能改变乱世的汉献帝,只有如此,历史才能无限精彩,就跟电影一样,越波澜才会被观影者铭记。而演员是一样的,只有尝试不一样的东西,只有演出不一样的自己,才是更牛掰的成长。

所以所谓的汉献帝悲哀,不过是改朝换代的无法更改的历史的悲哀。历史中的汉献帝若如电影所演如此,那足矣。因为尽力过,于是已足够。而苏有朋,这一次足够出彩,足够颠覆,作为汉献帝的他足够了。

赵林山《铜雀台》往事 第3篇

——赵林山

《铜雀台》首映那天,9月26日,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忙碌的京城比往常更加的行色匆匆。直到深夜,五环路才没有了白日的拥堵,赵林山已经开车兜了一圈又一圈。或许是为了平复内心的激动,或许为电影的票房紧张,或许是多年的梦想一旦实现,人处于放空状态后的手足无措……太多或许,终于被一个朋友的电话拉回现实。“林山!哥儿几个都等着为你庆功,你要半个小时内能赶到,你就票房大卖,如果赶不到,你的票房就……”半个小时后,赵林山准时出现。

天台上聚着阿甘、刘奋斗、于文乐、伊能静等十几个朋友,大家听说他紧张地在五环路兜圈子,便一番开导。刘奋斗说,“兄弟,你知不知道自己干了件什么事,别说你一个新导演,我拍了这么多年电影,也没有哪个老板给我一个亿,圈里多少人想找发哥也没戏,你把这事撺掇成了,无论票房多少你都算成了。”

“曹操墓”带来的转机

赵林山七年北漂,尽管拍了上百部广告片,但在影视界的确寂寂无名。百度介绍寥寥数笔,东北籍、广告导演出身,《铜雀台》是其电影处女作,投资过亿,阵容鼎盛,由周润发、刘亦菲、苏有朋、伊能静等大明星挑梁,倪大虹、姚鲁等戏骨担扛。

在《铜雀台》宣传期,相比于赫赫有名的众主演,很多人看到导演赵林山的名字一头雾水,心里最大的疑问是:这位新导演怎么请动了周润发?

在两年多的剧本创作阶段,初闯江湖的赵林山每当与人提到要找周润发演曹操时,都被人看作疯子、骗子,以为他拿着剧本到处忽悠。赵林山说,“我是个新人,我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但我也确信,越是好演员越需要好剧本。”

两年前,赵林山拍广告的身价已然不低,一条可达七、八十万,他把广告公司关张后全力投身电影,自己在剧本上投入了近两百万,《铜雀台》先后经过五个编剧的创作。

创作起源是赵林山对三国故事的迷恋。上小学时,买不起小人书的赵林山常与老师家的小孩“拍元宝”,因为对方用三国故事的小人书叠元宝,他赢了,就把元宝一页页拆开来如获至宝的看,那时起他便喜欢曹操。“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特别具体的人,比如一说红脸就想到关公,一说智谋就想到诸葛亮,这些太具象的人让你没有发散想象的空间,但曹操就不知如何形容他,他是一个多面体。”

当赵林山把视角锁定在曹操身上,开始寻找创作角度,他并不想重复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也不想再去造一个朝堂上的奸雄或战场上的霸主,历史的缝隙中一定有空白可以寻找和想象。从这个出发点,赵林山先后找过数个编剧,但始终不太满意,直到曹操墓发掘的新闻出现,剧本才有了新的转机。

这条新闻出来时,赵林山一下子被事件的传奇性震惊了。墓中除了发现曹操的棺椁,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这对于创作来说就有了灵魂和脉膊,可以顺着这条线索去发挥想象,可谓拔云见日。这时侯,赵林山的编剧是汪海林。他说,这个转折点固然重要,前期的创作积累也至为重要。

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认为《铜雀台》解读曹操的视角很新颖。片中的曹操更人性,展现了他在朝堂之下的情感世界,他晚年生活的孤独,被头疾折磨的苦况,以及对汉室江山的忧心忡忡。

“我对曹操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当一个人离成功最近的时候,一定会经历很多无奈的事情,包括权谋手段这都是必经的过程。以往曹操的塑造大多着眼他神勇的一面,这次我想让他回归为人,他除了在朝堂和战场之外,他脱下面具是怎样的人?比如说曹操称帝的野心,很多作品并不压制,我表现为挣扎,在含蓄的观望。那幅挂在铜雀台的地图,是一个政治隐喻,江山还未统一,天下还在分治,他的宿命告诉他要死在这个节点,将来谁能坐得起这把交椅?他一直在观察。戏中大量他与曹丕和汉献帝的互动,曹丕更像年轻的曹操,有野心有权谋够狠辣,所以他的眼里看到了未来。晚年曹操开始懂得了大爱,也没有了斗志,只剩一个理想。电影名为《铜雀台》,是一个写照,也是属于曹操的象征符号”。赵林山说。

剧本成了,找谁来主演,赵林山心中从未放弃的目标就是周润发。他认为,这个角色的成败,将决定着自己未来导演之路的格局。“如果我是一个容易后退的人,我可能会去拍一个几百万投资的小电影,那我现在根本就做不了《铜雀台》。”

发哥的下午茶

很多人认为,周润发既不缺钱又不缺剧本,众多名导等着他的档期,他能看上一个新导演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可贵的是,新人百无禁忌,他胆子大,敢出错,他没有专业的导演理论做支撑,却有自成一派的创作方式。

剧本完成之后,赵林山通过中间人把本子递给周润发。他对中间人说,发哥的案头肯定有很多剧本,你一定想办法让他尽快看到我的剧本,不要压在队尾。七天左右,赵林山接到了周润发太太的电话,发嫂说,他很喜欢剧本,过几天我们会到北京,见面聊一下吧。

“对我来说,这就是看到亮儿了。”赵林山至今描述当时的场景,仍旧难掩兴奋。

十天之后,发嫂又给赵林山电话,告诉他第二天两点在千禧酒店见面。“约在两点,但我十二点到了酒店,又兴奋又害怕堵车,竟然提前了两小时。到了酒店,我自己先点了个套餐吃,然后拿出电脑做功课,想着他们要了解什么,我做为一个新导演应该有一个什么姿态。这时候,我突然觉得理论的重要,有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在差十几分钟两点的时候,赵林山敲开了发哥的房间,发现是很大一个包房,餐桌上摆满了吃的。他恍然大悟,发哥约两点,是广东人吃下午茶的时间。“差五分两点时,发哥推门进来,很酷!还是小马哥的样子,他进来的第一句话是:我喜欢你的剧本!”

这是赵林山第一次见到周润发本人,内心的激动是无法言喻的。之后发嫂让大家坐下一起吃东西,不断地夹菜给他。因为不敢浪费,中午自己又饱餐一顿,赵林山说吃得很撑,真是终身难忘的一顿饱饭。

大概三小时的见面时间,一个小时发哥在谈剧本,在聊自己对人物的想法,剩下的时间,他把从嫠源拍回来的油菜花海拿给赵林山看,边看边说,“咱们的电影要用这个色调”。说到这儿,赵林山又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知道这事成了。

一部电影的核心人物确定,此后的路便顺当了很多。因为业界希望与周润发合作的投资人不少,找投资的过程过算顺利。其他主创也似乎跟着吃定了这颗定心丸,有被故事打动的,有被人物吸引的,一一加入其中。特别是档期紧张的刘亦菲,在即将与好莱坞一部电影签约时,被《铜雀台》中深受曹操喜爱的灵雎打动,犹如灵雎附体般的,不顾经纪人劝阻,推掉了一部国际大制作,接了灵雎这个角色。

“或许大家觉得新导演的不容易,能够用几年完成一个剧本,能够把周润发谈下来,也已经说明问题,不用再对他考验了。”赵林山说。

主演确定后,正逢《金陵十三钗》制作完成,赵林山把整个班底搬了过来,摄影美术音乐、服化道,甚至连做饭的厨师都一齐带了过来,他说“就像整个团队换了一个导演”。

事实上,即便开机后,一部电影仍要经历主创之间磨合,也存在导演对团队把控力失效的问题,圈中更是一度爆出大演员炒掉导演的新闻。赵林山做为电影圈的新兵,自然要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他说,“这种事情一定要提前消化掉,你要保证你的核心环节不掉链子,整个制作过程才能保证顺利。我们在开拍前的五六个月,我几乎天天都在跟发哥或其他主创电话沟通剧本,让他们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去积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不是开机之后,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前期解决。”

电影就在那儿

赵林山说,对电影,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他是1975年生人,吉林艺术学院学习三维动画,毕业一年后去吉林电视台扛摄像机,做编导,再到广告导演,电影导演,似乎注定与影像结缘。

他回忆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每当村里来了放映员,他一整天都是雀跃的,跟着放映员来回跑,帮忙做这做那,问东问西。放映员走后,他自己做了个木头箱子,绑着手电筒,找块布,琢磨怎么能把剪影投到布上,玩得十分开心。“其实我觉得每一天活着,都是为电影做准备,能拍广告的时候,我说总算是摸到真正的影像了。”

从做广告导演的那天起,赵林山就在说服客户拍故事化的广告。他记得七八年前有一个酒楼来找他,他最初不大相信,因为一般酒楼会去电视台找个摄像,花点小钱拍拍菜品、拍拍环境。他当时对人家说,我们公司拍片挺贵的,您能接受吗?老板说,我知道别人是那么干的,但我不想,然后给他讲酒楼的历史缘源和发展故事。“我们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我专门写了剧本,专程去西湖拍了第一组镜头。”在广告公司结束之前,赵林山已不记得大大小小拍过多少条广告,但这段经历对他十分宝贵。他说,“拍广告是很好的历炼,它更多的强调构图和记忆点,要在瞬间传达出细节的感觉,追求凝炼和细腻。”

来北京后,赵林山在解决了自身生存,又赚了点钱后,开始不务正业,广告片交由原来的下属去做,渐渐解散公司。之后他做得最多的事是几乎一部不落地看中国电影,或者去探偶像张艺谋的班,去感觉电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去交了一帮电影圈的朋友。

铜雀台观后感 第4篇

看完了《铜雀台》,觉得是这个学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片子了,虽然很多人会对这种披着三国外衣,讲的却像是哈姆莱特式的宫廷大戏不屑一顾,就像迅雷上这部片子的卖点也不过就是子虚乌有的刘亦菲一丝不挂和伊能静的大胆肉搏,每个主角说话都是阴不阴,阳不阳,显得背后夹杂着无限的含义,像是一口不知深浅的井,但却打不出水,这种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已经成为了大片的必需品,就像有些人吃薯条不搁点番茄酱就觉着不是个味,但是我不得不说在看完了整部片子以后能够觉察到导演透露给我们的思想,放在三国则是“天下何必姓刘”,而其中心思想:达者为尊,是历史无数次印证的真理,倘若没有“虽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的壮举,又有谁会把“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的诸葛亮当成神一样来祭拜,剧中则是借宫女之嘴表达出能够造福社会的才是”真命天子”。这也是全剧反复强调的一件事,而这种观点是以一个或许与这个话题毫不相关,一心只想着自己那个已然“你要的,我给不了”的俊俏小生终生厮守的刘亦菲来讲述,而尾端刘亦菲摇身一变成了貂蝉和吕布的孩子,并继承了貂蝉的倾国倾城,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吐槽,或许编剧的深意我挖掘不出。

最后曹操和皇上的对话倒让我想起了望子成龙的父母和不学无术却骄傲叛逆的孩子,在父母耗完最后一点能量,却没有看到孩子的长大成人,颇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脑海里一下又有了周润发当年阿郎的身影,而在最后一幕,周润发瞬间的“人老珠黄”夹杂着“献帝”的“在水一方”,大美女搂着个太监不管不顾奔向桃花源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本来准备看看刘亦菲洗澡的我,最后花了近两个小时看完,不想感触颇多,总觉得比起《鸿门宴》《赤壁》这些同类型的影片,至少在我看来《铜雀台》是个进步,遂记下所想,以证我依然是个文艺青年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第5篇

铜雀台

作者:李咸用朝代:唐体裁:乐府 但见西陵惨明月,女妓无因更相悦。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第6篇

悲铜雀台

作者:李远朝代:唐体裁:五律 西陵树已尽,铜雀思偏多。雪密疑楼阁,花开想绮罗。

越剧《铜雀台》观后感 第7篇

铜雀台(一作张瑛诗),铜雀台(一作张瑛诗)张琰,铜雀台(一作张瑛诗)的意思,铜雀台(一作张瑛诗)赏析 -诗词大全

铜雀台(一作张瑛诗)

作者:张琰  朝代:唐 君王冥漠不可见,铜雀歌舞空裴回。西陵啧啧悲宿鸟,

高殿沈沈闭青苔。青苔无人迹,红粉空自哀。

《铜雀台》影评 第8篇

本来就缺少期待,过多的宣传也确实起到了人所共知的效果,并不是提前知道就会期待,也得看电影本身的吸引力。

以古代历史题材为线索、主题或是背景的电影,现在也算是经久不衰,并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当然,以神话和小说为题材的电影也是开始了剧情的延伸,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谋求和文艺、大片和商业等的统一,但更多的让人看出的是商业。《铜雀台》的历史如果说是曹操的知天命和耳顺之际则更显得合适一点。

近年来的电影、电视剧、各项娱乐、新闻中曹操出现的次数是在是很高,高度的曝光率让曹操的形象在大家心中都有了一个不同的衡量标准。名人就是名人,其中的杜撰更会引起大家的围观。

说说其中的剧情吧,在这部电影中,剧情的主要内容,也是区别其他的主要两点,一是曹操的内心挣扎,位高权重,深受猜忌,却忠心不二,这与大多数人了解的曹操有些许不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但其电影中的形象或许是想让曹操形象更加有血有肉,这样的设置不免会给人没有说服力的印象,周润发的演技自然无可挑剔,其对角色与语言等的把握更是令人称赞,这也给这部电影中的塑成曹操形象增添了重要的砝码,所以说到曹操塑造的有血有肉,发哥是第一功臣。而剧情的安排总会给人一种增添不会使其有突破,不增添也不会让它过于陈旧,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再多或许就是自作多情了。二是灵雎的设置,当然这避免不了现今的娱乐因素,随着曹操墓的热火,跟这有关的一些都会引起大家的围观,而曹操墓中的神秘女子,更是吸引众人的眼球。灵雎的出现也能给人一种稍许的满足感,对神秘墓室的一种解读,不管是否认同。灵雎的身份:吕布和貂蝉的女儿。这个剧情安排多少显得太过于为了剧情而拍电影,感觉生硬的切换场景一样,不是很舒畅,这显得太随意剧情化了。如果缺少这个关系,电影本身也就少了情感色彩,而增多的这一项,却是这个感情变得有点莫名其妙。也正是这两点,促使了发哥版曹操具有一个另类的有血有肉。

铜雀台影评 第9篇

周润发、刘亦菲、邱心志、苏有朋等主演的电影《铜雀台》已在近日上映。在三国题材充斥泛滥的当下,该片并不算瞄准了很好的时机。很多人在还没看过的前提下,就认定又是浮华摆噱头的商业大片,但仔细欣赏过该片后,会发现这是一部剧情较为生动饱满的诚意之作,算得上近年来质量较为不错的国产影片。

总的来说,《铜雀台》可谓在为曹操“正名”,将人们以往印象中那个野心勃勃的奸雄“转变”成对国家、对女性、对孩子都很有感情的政治家,更突出了一代枭雄在夜晚时分的孤独与凄凉。片中演员亦可圈可点,发哥表现中规中矩,邱心志一改斯文儒雅形象,出演阴险风流的曹丕;苏有朋继《风声》之后再次给观众惊喜,将外表懦弱至极、实则阴暗的汉献帝演绎得惟妙惟肖。

除却男人间的较量,但凡三国题材,总少不了美女出现。《铜雀台》里,刘亦菲就担当了这一重要角色。整部影片通过由她饰演的灵雎内心旁白展开,最大的看点就是着重描绘了灵雎与穆顺这一段“死士之恋”――-两个自小青梅竹马的人,一出生就被囚禁在山洞接受各种非人的训练,目的就是杀死曹操,两人生存的意义就是因为有对方的陪伴。而当命运一转身,他们却不知晓相爱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造化弄人,灵雎因美色被人派去送到曹操身边,当她再遇见穆顺时,他却已沦为宦官。日日相见的两人,却早已物是人非,相爱而不能爱。这是一段非常令人揪心的感情,夹杂着绝望、畸形与无奈。不难看出导演对于刘亦菲的倚重,影片中大段的特写、华丽的服饰和艳丽的舞蹈,刘亦菲在努力地突破,用力地表达角色内心,全片高潮在于灵雎在错杀心爱的男人穆顺后,不听从曹操的竭力劝阻,骑着骏马抱着穆顺一同毅然跳下悬崖……那一瞬的决绝与凄美,刘亦菲抱着心爱之人嘶吼痛苦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只有这一刻他们才是自由的,才能去他们想去的地方。这一段隐藏在“情色权谋”背后的深情,却被不少影迷认为是《铜雀台》在三国题材里最脱颖而出的地方,也让人想到拜伦的那句诗: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我如何和你招呼,以沉默,以眼泪。

铜雀台影评 第10篇

近年来,华语电影市场的古装大片趋势正在一路走低。从眼下看,正呈现着一种转轨和变革的趋势,当《铜雀台》作为导演赵林山的处女作却展现出高于华语古装大片普遍水准之后,给大家带来的不只是耳目一新之感,更多的是一种有保留有突破的结果。

这种保留与突破,使得观众跟随编导,换了个玩法来重写三国杀故事。

先说保留,作为广告导演出身的赵林山抓住了古装华语大片的精髓,对于注重视觉感受的古装大片,杀手锏无外乎是自成一派的视听风格与富有冲击力的动作场景。在以往的很多华语大片中,独缺的便是前者,视听效果上如何将二者与文戏的融合,与剧情的契合才是好方向,去脱离单纯的猎奇与冲击。

好在这一次无论是文戏还是动作场景,本片都把握住了吸引观众的要素。以视听风格为例,很像《夜宴》开篇,稍纵即逝的那些黑武士策马扬鞭的黑夜画面,加上漫天风舞的飞雪,倍加厚重之感;而配乐上,梅林茂显然比古装大片惯用的赵季平与谭盾,整体更适合这种杀戮故事,很多场面里那种步步惊心的试探与杀戮前的序曲,都用绝佳的节奏与弹拨,给观众倍增紧张之感;至于很像是《黄金甲》的双方拔剑对战镜头,双方剑身互擦冒出的火花配合上演员面部的特写,让这一切变得瞬间剑拔弩张起来。实际上赵林山还是有所保留,在这些过程中,逃不开摄影赵小丁所掌镜记录下的对称画面,或者宫廷大殿,它们是让你将这部戏与前任所有古装大片联系起来的最佳场景。当然,也是务必出现的场景。除此之外,这部戏还是遵循了古装大片不太“接地气”的无奈与瑕疵,没有出现市井与生活气息的片段。只剩宫廷内斗与兵变杀戮。

但是,纵使这般,《铜雀台》已经做到了很好的效果。它平衡了必要的武打场面与推进剧情的文戏之间的关联。所有本片的武打场景,都依托想象力有效拓展了空间,杀曹第一幕,将弓弩与绳索之间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刚刚提到了《黄金甲》,但需要放心的是,本片的动作场景早已脱离了群演们群众做团体操的年代,很多演员的面部特写捕捉了他们的一切。在这种处理下,他们不再是棋子,而成为了活生生的有恐惧,有喜怒的个体。除此之外,每一刻的打斗都配合着主角之间的关联,穿插在剧情之中,毫不突兀。至于文戏,需要感谢两点:那便是演员们群众的出色发挥,以及摄影给出的空间。先说摄影,比起大部分影片为了追求风格化,不再老老实实抓表情,求细节的结果。赵小丁的中景,配合着演员面目表情的特写,完整的捕捉了每一瞬稍纵即逝的细微表情。虽似舞台剧般事无巨细,却是刚刚好,火候正酣。

周润发最后完成了《赤壁》时无法出演曹操的遗憾。毫无疑问,他是整个华语影坛最适合完成这个最具争议枭雄的演员。那种不怒自威和超强霸气无人能敌。尤其是在一些文戏的对话环节,这个曹操显得深不可测的同时,也演出了一个臣子的忠心与不被明白的无奈。在结尾,那个失魂落魄的背影令人动容。苏有朋的进步之大令人为之兴奋,回想起五一档期的《杀生》中略显遗憾的表演,这次的汉献帝一角更具挑战的同时,也层次感更分明。时时刻刻都浮夸却时时刻刻都适度,这个汉献帝不一般。

与此同时,这也是笔者印象中苏有朋从影以来最精彩的表演。刘天仙虽然依旧时而木讷,且她与玉木宏的那段感情戏与主线稍感脱线,却已经不再是那个在《鸿门宴传奇》时总让人出戏的她,发奋可见,发展空间有之。

铜雀台经典台词 第11篇

2、近不得孤的心,就近不得孤的身。

3、孤能走到今天,就是从来不相信任何人。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与你生在同一个时代,是朕的悲哀。

6、以前我当自己是神,现在我才知道自己不是神。

7、天下为民所有,从此骨肉不分离。

8、那一剑必须刺下去,刺过这动荡的天下;刺过这命运的不公。

9、今日共赴禽兽之宴。

10、曹丕跟伊能静饰演的皇后上床之前对她说:日后,天下若是我的,我将封你为皇后。

11、我能走到今天,因为我谁都不相信。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 第12篇

《铜雀台赋》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诗人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译文

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

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

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

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

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

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

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

(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

(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

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

希望这台子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注释

①龙凤的金玉雕像:原文里的玉龙与金凤指的是铜雀台旁边的另两座高台,一为冰井台,一为金凤台,曹植谓之玉龙与金凤。

②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太公望即姜太公。传闻周文王梦见奇像,译梦为“虎生双翼为飞熊,必有贵人相助”,后来果然有姜太公相助。曹植此说是指家父必有贵人相助,得以成大业。

曹植《铜雀台赋》原文与翻译 第13篇

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

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

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

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

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

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

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

(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

(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

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

上一篇:表扬硕士论文,浅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语言艺术运用的下一篇:2022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贵州大学初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