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卫士的奉献之歌

2024-05-30

森林卫士的奉献之歌(精选8篇)

森林卫士的奉献之歌 第1篇

森林卫士的奉献之歌

-----记龙门木材检查站李利民同志的先进事迹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陕西龙门地处秦晋咽喉要道,那里车水马龙,人员复杂;那里常年风沙弥漫,环境恶劣,“一年只刮一场风,初一刮到年三十”。韩城市龙门木材检查站就坐落在那里。共产党员李利民就是检查站的一名职工。作为林业职工,李利民多次参加森林火灾扑救,与火魔殊死搏斗,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感人的模范事迹博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他的名字被许多陌生人所知道,他的事迹在韩城市林业人中广为流传。

默默无闻,铸就我们的英雄

李利民同志1966年3月出生在韩城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4年光荣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97年转业时他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积极要求到环境最艰苦的到龙门木材检查站工作,现担任支部组织委员。

自李利民自踏入林业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坚持不懈地学习政治思想理论,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党的各项的学习教育活动,主动以“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的指导,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将其思想充分融入到自身工作当中,不断充实自己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他在部队所学的专业与木材检查和森林防火专业不对口,这些年来完全靠自学,认真钻研学习,从木材检查、防火外行到内行,成为一个优秀的森林防火工作者。他所从事的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他不怕,他敢干,敢做,敢担责任,每次打火都冲在防火第一线。他通过努力学习《森林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及森林火灾扑救知识,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成为龙门木材检查站的“大秀才”。

李利民同志身为木材检查站职工,他是优秀的检查人员,无论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在森林防火的战斗中,他都兢兢业业、认真踏实地工作,因业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被评为韩城林业系统先进个人、检查站模范职工。李利民同志有理想、识大体、顾大局,有爱心,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善于学习钻研,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一位深受领导肯定、同事信任、职工欢迎的好同志。在每次的扑火中都冲在最前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送给别人,让同志从心底感到敬佩。

平凡岗位,造就不平凡的人

李利民同志长年奋战在林业基层第一线,把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林业事业。他无论在木材检查还是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中,都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他的身上,始终闪耀着一种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在检查站工作期间,李利民同志扎根风沙弥漫、环境恶劣的龙门风口的木材检查站,立足于昼夜车辆喧嚣,煤尘飞扬的岗位,克服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争着干脏活,抢着干累活,尽最大努力关心和照顾体弱多病的同事,积极出点子,想办法,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在负责木材检查工作期间,李利民同志把部队上“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带到工作中,创新工作方式,注重工作实效,带头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木材检查和森林防火专业知识。在他的带领下,检查站全体职工在思想上和技能上都有了较大地提高,成为了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队伍,在韩城林区发生森林火灾时,多次出色完成了扑火任务。每次在森林火灾发生时,他总是身先士卒,积极主动地组织职工前往扑救,并积极将食品、水及扑火物资及工具等及时运送到火灾第一线,为森林火灾的成功扑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森林防火戒严期,他严格执行防火值班制度,主动放弃休息日和节假日,做好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记录,及时监控森林火灾动态,妥善处理防火工作中出现的情况、新问题,遇有森林火灾,他总是冲在最前头,在扑火过程中敢为人先,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带头扑灭了多起森林火灾。可以说,只要有火情的地方就有李利民同志的身影。十五年来,他与检查站职工一道出生入死,为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最小代价,换取了最大的安全

2011年年3月16日,雷寺庄林场凸沟突然发生森林火灾,火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李利民同志一声断喝“立即行动!”便带领五位检查站职工奔赴火场。17时30分,他和同志们先期到达火灾现场,并积极组织开展火灾扑救工作。进入火场后,李利民在观察整个火场火情后发现,火场范围大,火线长,起火点较多且分散。他带领同志们采取“多点突破,分割围歼”的扑救战法,开始了灭火工作。

雷寺庄林场凸沟山上不仅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林间还有齐腰的灌草。由于风力太大,火势太猛,火随风“呼呼”作响,林火已经上树,火苗达7、8米高,浓烟迷漫。进入火场后,炽热的浓烟烈焰熏得睁不开眼睛,树木燃烧的声音噼啪作响,李利民冲在最前面,凭着多年的防火经验选了一个制高点观察火情,他发现林火呈集中爆发态势,火线长,范围广,火点多,风向紊乱,扑救难度很大。荆棘丛生的火场之路举步维艰,任凭荆棘刮伤他自己的身体也全然不顾, 李利民同志拿着十多斤重的风力灭火机,带领扑火队员狙击火头,顽强地与火魔战斗着,炙热的火焰在周围肆意翻滚,皮肤被大火烤得通红通红,滚滚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衣服也被火星烧得破烂不堪……这就是我们森林火灾第一线的扑火队员,为了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不惜与火魔生死搏斗,不惜忍受被荆棘划破的伤痛,不惜以身护林,他是平凡的,因为他默默无闻,他又是不同凡响的,因为他有常人所不具有的钢铁意志,有甘于奉献一切甚至于生命的伟大精神。

李利民同志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不仅自己积极扑救山火,还及时了解火情火势、掌握火场最新情况,为整个扑火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在扑火过程中,他多次登到山顶观察整个火场火情发展态势。由于当天风很大,加之林深草密,大火跨沟过岭,急速蔓延,肆意逞凶,看到这样的情况,李利民当机立断,抢抓风向变化,有利扑火的时机,拉着灭火机奋力扑救。大家经过五个小时的扑救最终将火势控制并最后扑灭。火灭后大家都就地休息,他却和陈书记、张站长一起在火场巡查,直到没有一处火点他才放心的坐下来休息。李利民同志经过拼搏努力,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森林资源最大的安全。回来后大家问他你已经年过不惑,还冲那么前干吗,他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尽到了我的责任,能保护森林安全我很荣幸。是啊“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多么质朴的一句话呀,却透着他对林业事业的无比忠诚。

恪尽职守,保护国家森林资源 作为一名木材检查站检察员,李利民同志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本色。他认为,检查站是为保护森林资源的,决不允许一根违法木材从检查站过去。韩城市煤矿较多,坑木用量大,经常有一些货主进场超方拉运,每次按规定检查时,老板总是对他说,只要你高抬贵手决不会亏待你,而他从不动容;还有些货主请他吃饭、消费,他都婉言拒绝。在一次值班检查员查获了一个超方运输木材的,这个人是他的大舅子。此时他并没有因为他是大舅子,而放人情车,坚决照章办事。结果回家后被他妻子指着鼻子骂一通,说他是六亲不认的白眼狼。他含着眼泪只对妻子说了一句话,“单位有规定,要是大家都违规放车,还怎么工作啊”。在他上班期间,没有一辆违法运输木材的车辆从检查站过去。

李利民同志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森林卫士的奉献之歌,践行了一个木材检查工作人员的忠诚誓言,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吃苦在前的高尚精神。他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像那深山上的雪莲,高寒中的杜鹃;他在平凡的岗位勤奋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林业事业的无比忠诚,用执着、坚韧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与辉煌。

森林卫士的奉献之歌 第2篇

——xx县公安局党委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概述

周贻刚

蜿蜒流长的明江河畔,美丽神奇的花山脚下,有这么一支威武、文明的边陲卫士,他们时刻守卫着花山大地的安宁,尽心尽力为地方发展保驾护航,并屡建奇功、屡获殊荣,成为崇左市公安系统高高飘扬的一面鲜红旗帜。

初夏的一天,我们见到了这支花山卫士的领头人—xx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拥军,精明干练、刚届不惑之年的他向我们娓娓谈起如何发挥局党委的火车头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打造花山脚下钢铁般的人民警察队伍,全力铸就维护花山大地社会安宁的金色盾牌秘诀。

成立于1998年3月的xx县公安局党委拥有党员人数220人,其中在职党员民警职工就有167人。近年来,该局党委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党的建设总揽公安工作全部过程,坚持“从严治党和以党风带警风”作为党建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根本,紧紧围绕维护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大局,加强和改进全县公安队伍党的作风建设,积极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

发挥班子核心作用 规范公安队伍建设

xx县公安局党委注意以《全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纲要》为指针,充分发挥党委、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把队伍建设和各项公安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他们认真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按要求、按计划组织学习活动,并认真学习廉政勤政、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提升民警各方面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党委集体领导作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开展工作中,局班子和科所队领导注重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及时掌握队伍建设和民警思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使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局党委做到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德才兼备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全面配齐、配强了二级班子领导。

加强干警党性修养 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该局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在全局公安队伍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民警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局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四个能力”,进一步增强班子和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有效地发挥。2010年以来,全局共有19个单位和46名民警分别荣获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市公安局等各级授予的先进集体荣誉和立功受奖,并实现了连续四年队伍零违纪的工作目标。

开展队伍教育整顿 打牢执法为民思想

去年以来,xx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队伍的教育整顿工作,切实把它作为首要的问题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副县长、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拥军、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黄宾等局领导率先垂范,亲自抓队伍的教育工作,用自己模范的言行影响和带动民警,用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教育激励民警,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抓好队伍党风廉政建设。今年初,他们针对民警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在全体民警中开展了为期20天的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整顿期间,对排查出来的9个威胁队伍建设的隐患进行了彻底整改,解决了队伍班子软弱、警心焕散、纪律作风散慢、群众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保持警民血肉联系 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该局党委注意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认真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力求在改善党群、干群、警民关系方面取得新的明显进步。2010年以来,xx县公安局开展了以“一教育三整顿、十百万千政法民警下村屯、大走访开门评警、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大讨论大举措大行动”等为主题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活动。仅2010年,他们为支援当地群众抗旱保苗出动警力287人次,出动车辆118台次,为村屯群众送饮用水103车515吨,民警为群众抗旱捐款21200元。

严打整治力保平安 执法质量显著提高

xx县公安局党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全县公安民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向刑事犯罪分子发起新的攻势,切实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2010年,该局超额完成市公安局下达的“四项指标”任务。全年命案发14起,破14起,破案率100%,发案率下降了26.3%,实现了2010年度现行命案全破的目标。执法年度质量考评也甩掉了连年落后的帽子,排名全市第三名。他们还按时完成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十项任务”,其中,城中派出所被市公安局树为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标杆,并被区公安厅列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现场会的主要参观点。

山区里不绝的奉献之歌 第3篇

坚守与爱心

“这里的孩子需要我,这里的教育需要我,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范妹锁

为了改变学生不能食宿的现状,范妹锁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搞起了勤工俭学:开垦荒地20余亩,养过猪,是远近闻名的种养殖“专业户”,并在三年内为学生盖起了8间宿舍,让离家较远的56个孩子全部住上了暖灶头。

范妹锁是孩子的“男保姆”。孩子们住校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七八岁就离开父母,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吃、喝、拉、撒、洗脸、梳头、洗衣、叠被等全在照料之内……他带领教师从一件一件事情、一个一个学生做起,不厌其烦的教,无微不至地照理。

1987年冬天的一个周一早晨,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孩子们正陆续到校,突然有学生报告:“李三娃他们在后面……掉到地塄下边的雪洼里了,很深……”,他迅速沿着被雪封盖的山路向洼地寻去,在离校一里地、有3米深的地塄下,发现在了两个挣扎的学生,他二话不说跳下去费力地把两个孩子扛上路。此时,他的手在向上拖拽荆条时割伤了,鲜血直流……他与孩子们相互搀扶着回到了学校。这样的情景、类似的事件太多了,他也被冠之了“男保姆”的称号。

范妹锁是学校的“土医生”。从七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在学校食宿,感冒、发热、腹泻、头痛是常有的事,学校坐落在孤山沟,缺医少药,使他更犯了愁。有一次,一名三年级的孩子晚上突然肚子疼,疼得满头大汗,叫喊不停,一无药二无医,这可怎么办?他便跑了五里的山路,雇了一辆三轮车将孩子送到离学校最近的25里远的石圪塔村卫生院,到急诊室交钱住院,经过医生的治疗,孩子的急性肠炎及时得到控制,这时的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当家长赶到医院时,孩子已进入了恬静的梦乡……于是,他便在空闲时间,阅读医药常识和防治知识,以解决孩子们出现的常见小病。现在的他对一般小病小痛都能应付自如,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义务医疗服务,减少了教师负担,减轻了学生痛苦,避免了家长操心。

事业与家庭

“既然我选择了教育,选择了大山,我就要坚定这个信念”——范妹锁

从十八九岁毕业开始,范妹锁在最偏远的永红沟小学一呆就是20年,把青春和精力都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由于照看学校、开垦茺地、养猪种菜、备课教学、照顾学生等事务,他根本没空回家。

父母到校和他团聚是常事。范妹锁姐妹有七,上有五姐,下有一弟,作为唯一在外工作的男孩,他算得上是家中的“宝贝”。星期六日不回家,父母可以接受,逢节过年不回家,当大人的肯定接受不了。但过年逢节更是学校设施的重点保护期,他更是半步不离学校。年迈父母没法子,只能改变方向,扛上吃喝、翻山越岭,到学校和他团圆。在遇到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父母老远地带来的粽子和月饼,等父母走后,便成为了寄宿学生的美餐。2001年年迈的父亲突患脑血栓,母亲因为感冒没有及时医治导致引起了肺心病。而这一切的发生又是那样的不应该。那段时间恰巧学校事情繁杂,作为学校主任教师的他走不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有及时的抽时间陪父母看病,让亲人失去了最佳就诊时间。父母传授给他的要顾全大局,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父母教给他的是工作要严谨认真,马虎不得一点。为了公家,苦了自家。

妻子理家靠不上他丁点儿事。贫穷高寒的山区寄宿制学校,冬天生火早,开春熄火晚,开支远远超过收入,从1999到2003年的五年间,由于连年干旱欠收,四个行政村没给过永红沟学校一分钱的教育附加费,仅靠勤工俭学的收入远远不够支撑学校的开支,常常是入不敷出。当时学校除范妹锁之外全部是代课教师,学校校园地也是干旱,学校拉煤、办公费用只能靠他微薄的工资来垫付。妻子养家糊口的钱,让他全垫支的所剩无几,妻子怨声载道。2009年,通过多方联系,争取到市里一个公司25万元的爱心资助时,妻子暗地里打着“小算盘”:这下垫出去的钱可以拿点回来了。但听到的是:学校不要钱,将25万元资金买成学校急需的图书、仪器、电教器材以及课桌凳。她对有这样无私的老公“气并快乐着”。

儿子从上小学到高中,范妹锁都没有尽过心,没有过问过。临近高考,儿子咨询填报志愿的事,他脱口而出:选择教育学专业吧。高考后,他突然对儿子关爱有加,极力帮助儿子填报志愿,让儿子选择了教育学。拿到师范院校的通知,儿子哭闹着不上师范,不当教师。但一番斗争之后儿子踏上了师范院校的路途。整整半年,没有接到儿子的一个电话。但范妹锁高兴着:他为儿子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淳朴与善良

“我是山里人,我的本色在山里,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胜过爱我的生命。”——范妹锁

这句话就是范妹锁一次次放弃进城的理由,也是他的工作信条,更是教师、学生、家长对他最大的敬佩。

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入住县城医院,范妹锁不顾劳累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全校师生知道范妹锁对他们是真心的、真诚的、真情的,他们只有用实际行动、工作业绩、对学生的爱来回报范老师的关照和厚爱。学校始终保持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一直位于全镇前茅。

范妹锁资助多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刘某的妈妈去世了,80多岁的奶奶既要照顾生病的儿子,又要抚养小孙子,无奈之下,刘某要辍学了。关键时刻,他对孩子奶奶说:“刘某不能走,书费、学费、伙食费我来出”。刘某3年的费用他全出了。母亲痴呆的学生冀某,父亲自杀的庞某等学生,对这些孩子,他更是毫不吝啬。他是学校的和事佬和心理健康教师。他对校长信箱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事不落,一一解决。针对学生住宿问题及时解决,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积极开展心理输导,让孩子们安心读书,舒心生活。

2004年,随着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上级部门将全镇最大的寄宿制学校——石圪塔寄宿制学校交给了范妹锁。7月份上任,一没校园,二没学生,为了新校园的建设进度,他整整在工地58天,白天是工程队的泥水工,晚上是看守工地的门卫,一个人守着工地。由于没时间做饭,也不会做饭,只能一天三顿啃馒头吃咸菜。在这期间,饮食不良和劳累过度,造成了他脑供血不足,常常晕倒在校园。石圪塔寄宿制学校成立六年来,他自己肯动脑、善总结,又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在整顿、完善中逐渐形成了寄宿制学校的办学特色。

2011年,长凝镇顺利平稳的又将4所小学整合为一所更大的寄宿制学校——东长凝寄宿制小学。这次撤并之所以平稳顺利,最关键的是群众和家长关注的是让谁管理,有很多家长不假思索地说:范妹锁管理我们的娃娃受不了罪,我们放心。许多外出借读学生纷纷返校就读,外地外县学生也慕名而来,学生人数由原来的60多名增加到360余名,现在学校寄宿人数达260多名,80%的家长情愿让孩子在学校食宿。

痴心与创造

“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好好干。”——范妹锁

范妹锁所在的学校28名专任教师中有已有18位教师获得镇、区、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整合能手。全校开展的“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镇区学校的认可,全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范妹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七色活动。

一是绿色环境;二是红色活动;三是橙色教学;四是蓝色经典;五是紫色管理;六是黄色家园;七是青色团队。学校团队精神是一所学校不可或缺的灵魂,这种灵魂可使整个团队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使这个团队无往而不胜。

七种颜色,七种教育内容。范妹锁希望他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七色光中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奉献之歌 第4篇

各位朋友,请先听听我走上讲台前一天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课堂上,老教授在为我们播放教学录像片,就在他抬起头的一瞬间,头重重地磕在了电视架的角铁上,鲜血顿时流了出来。老教授忙掏出手帕捂在伤口上,另一只手却一个劲儿地向我们摆着:“不要紧,不要紧,咱们继续上课。”我们执意要送他去门诊部,可教授说什么也不肯,硬是坚持着把那堂课上完。我的心在那

一刹那被强烈地震撼了!这就是一位老教授的情怀!这就是一位老战士的奉献!我知道,老教授的女儿早已定居国外,并多次要把老人家接出去享享清福;也知道当年有许多地方单位以优厚的待遇要求教授转业;我还知道,就在教授受伤的前一天,他本应去医院住院,可他,却惦记着第二天的那堂课。是啊,奉献,无私的奉献,这是中国军人在20世纪久唱不衰的壮歌!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在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还是人际罕至的戈壁险滩,无处不回荡着军人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的奉献之歌!就在此刻,就在我演讲的此刻,那“世界屋脊”上甘巴拉雷达站的官兵们就正在冰天雪地里站岗、值班。甘巴拉,海拔5374米,远远超过科学家定为“生命禁区”的高度。那里每年7个月大雪封山,9个月刮8级以上大风,最低温度超过零下40度,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一位将军曾上山看望官兵,当看到满脸冻疮、嘴唇青紫的战士们整齐地列队接受检阅的时候,老将军禁不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后来他说:“这里比想象的还要艰苦!”是的,正是在这“比想象的还要艰苦”的地方,雷达站的官兵们,30年来以98%以上的优质情报率,引导了军航、民航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专机22万架次。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雷达站”的光荣称号。不错,特殊的职业赋予了军人特殊的使命,特殊的使命赋予了军人特殊的追求。“奉献”两个字,也许就是军人特有的风格!尽管他们也知道享受生活,尽管他们也懂得金钱的宝贵,然而他们更知道枪杆子的重要,他们更懂得中国军人的真实价值――那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谁能说出攻占一个山头该拿多少奖金?谁又能说出在训练场上挥汗洒血又该拿多少报酬?是的,中国军人创造的产品是国家安宁、人民幸福,他的价,谁也付不起!朋友,二十世纪就要成为过去,新世纪的钟声即将响起,我们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描绘了新的蓝图――人民小康、国家富裕、四个现代化的旗帜将高高扬起。那么,我们军人呢,军人又该怎样面对二十一世纪?也许,那时的反差更大,这边仍是直线加方块,那一边,繁华似锦、五彩斑澜。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军人啊,该怎样谱写这新的篇章?放心吧,祖国,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已经锻造了军人一颗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环境怎样变化,都抹不去、洗不掉军人的英雄本色。是啊,如果说二十世纪是老一辈们唱出的奉献歌,那么,二十一世纪,这支歌就要由我们年轻的军人继续唱下去。青山和大地会证明我们的忠诚,蓝天和白云会昭示我们的誓言!放心吧,人民,我们将永远是合格的革命军人,我们将永远高唱那支军人的歌![1]

在百度搜索:奉献之歌

森林卫士的奉献之歌 第5篇

五月的繁花似锦,大地沐浴在温暖的煦日中,在这芬芳吐露之时,雷锋一个熟悉又亲切的名字:又唤醒了我们的心灵深处。雷锋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的精神符号。他伴我们走过儿时,经历青春与成长,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他所践行的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锐意创新的进取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几十年来,犹如思想道德建设的灯塔,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指引我们勇敢前行。

雷锋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发的生动诠释和实践;它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和精神内核。这和人民警察的宗旨与责任是一致的。这一宗旨要求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做党和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将维护党的领导,保障社会的稳定团结,人民的幸福安康做为自己神圣的使命。

从警一年来,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我逐渐体会到:对党对人民忠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每一次即时出警,每处理一起纠纷案件,每完成一项维稳任务,每办理一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业务,都是对人民警察这一名字的诠释,都是秉承雷锋精神体现。许多时候,奉献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平凡最朴素的行动。在食堂用餐,经常会遇到看到刚刚执行完任务的巡警队员们,刚在餐桌旁坐下,又一项出警任务来了,他们立刻整装冲出了食堂,留下了未动一口的饭菜。每当看到110执勤岗亭彻夜灯光明亮,见过民警们整夜忙于接警的身影时,我都会被警察崇高的敬业精神所鼓舞。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这可能是再平常不过了,但它确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领悟到:爱岗敬业就是作风严谨、勤奋高效、不容思虑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和人民警察的使命内在统一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为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又立足本职、辛勤劳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清网行动”使我逐渐领悟到这一点。十一月份,我们局的“清网”还处于攻坚阶段,撤网率还没有达到行动的任务要求,而剩下的都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没有任何线索的重犯。我当时心里在想:这么多难案要案,许多案犯已销声匿迹多年,还能破吗?我们的任务能如期完成吗?十二月十一日,公安局大院内响起了隆重的鞭炮声,随着又一名要犯落网,我局圆满完成“清网行动”各项任务。也在那一刻我心悦诚服了,也领悟到了什么是钉子精神,什么是不辱使命。人民警察用无怨无悔,舍身忘我的行动践行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

雷锋精神具备与时俱进特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习雷锋精神活动要不断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去年十二月自“三评三访”活动和“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我局以此为契机,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做群众满意的人民警察。当前以打击侵财犯罪、扫黑除恶、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为内容的“六个行动”正在深入开展,我局各警种励精图治、协同作战,誓以良好的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奉献者之歌 第6篇

庞其民 回响在大西北的奉献之歌 第7篇

每天早晨,太阳从大西北升起来的时候,他已经在上井的路上。

每天傍晚,太阳从大西北落下去时,他才踏上返回的路途。

日出日落,上井返回,他在大西北,一干就是13年。

13年来,他把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人的足迹留在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里,从安塞的连绵群山到陇东环县的黄土高坡。

13年来,每天的中午或午后,在大西北的某一个地方,有时是山顶上,有时是山坡中,有时是山沟里,他蹲在地上,在阳光下吃大地上的午餐。

13年来,凡是在靖边、延安、环县有试油、压裂的地方,就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见证了西部大庆的起步和发展,并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西部大庆建设做出了贡献。

9月的黄土高坡沟壑林立,漫山遍野披上了绿装。9月11日,我们来到连绵的大山里,采访了他——本文的主人公庞其民。

矢志丹心闯市场

越野车从毛乌素沙地向南越过陕北靖边的长城一线,地势便陡然起伏起来。公路两侧黄土形成的高山座座相连,山间沟壑密布,农家院落散布其间,这便是闻名世界的黄土高原。2001年至2009年,庞其民带领的压裂一队,就驻扎在黄土高原的一隅——陕北志丹县。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志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靠的就是一股拼劲儿和韧劲儿。”庞其民告诉我们,最初那些年,压裂队其实一直在与民营队伍竞争。志丹市场作业费用要比关联交易市场低三分之二以上,在这样严酷的市场环境中,民营队伍为何能够如鱼得水、在夹缝中能够生存,庞其民进行了认真研究。

“不要小看了民营队伍,他们不仅善于吃苦,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近些年还大大加强了装备力量。与他们相比,压裂一队的装备只能算是四流的。要想落地生根并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获胜,必须吸取民营队伍生存的经验和长处。”庞其民说,通过这些年的历练,他更加认识到与民营队伍的竞争不能打价格战,只能通过优质服务和过硬技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工作中,庞其民一方面认真分析各油层的压裂特点,从压裂液的配制到施工参数的确定积极与甲方沟通,施工过程中,在严格执行设计的同时,合理掌握砂比、排量等重要参数,及时了解压裂后的排采效果,得到甲方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要求员工干起活来不挑不捡,只要甲方有需求,无论多远也会随叫随到,无论多苦多难也要想方设法抢上队伍。特别是在雨雪天气施工组织难度大的条件下,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甲方交给的任务。这种任劳任怨的服务意识得到了甲方的肯定,从2001年到2009年,压裂一队的工作量每年都有增加,工作量一直处于饱满状态。

庞其民说,闯市场还需要过硬的本领。你能干的、别人都能干,你就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别人干不了的、你却得心应手,你就有了话语权和市场优先权,就能立足和生存。

2008年上半年,甲方组织两支压裂队对某口井进行六七次压裂作业,都没有成功,而庞其民带领的压裂队伍7月底上手后,从准备到现场施工,仅用两天就一次压裂成功,使这口井起死回生产出高产油流。甲方称赞他们“用四流的装备,干出了一流的活”。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正是能够干成别人干不了的高难井,使志丹市场的甲方对庞其民带领的队伍刮目相看。在许多重点井的压裂施工方案讨论中,甲方都盛情邀请庞其民的压裂队伍参加;而一些利润高的重点井的作业,甲方也都优先考虑庞其民的压裂队伍实施。

8年来,庞其民现场指挥压裂施工700多口井,为服务的甲方单位出具压裂设计300多口井。足迹从靖边、横山、定边、延长、子长、子洲、铜川、安塞、志丹、富县、洛川一直到驻守的甘泉,几乎跑遍了陕北的每个地区,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6年创历史新高,年压井231口,2007年 再创新高,年压井241口。仅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庞其民带着22人的压裂队就施工650口井。

品牌拓宽市场路

有人说,一个企业可以靠公关或者低价优势打开一个市场,但要巩固市场、扩大市场并健康发展,还得靠品牌。井下长庆市场今年的市场发展,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按说,对于庞其民来说,要树立一流的品牌,是难以想象的事情。项目部的装备相对众多竞争对手没有优势,但他却认为,生产工具固然重要,但比工具更加重要的是人,是劳动者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针对装备上的劣势,庞其民积极从技术和服务上想办法。對于甲方的技术难点和瓶颈问题,他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想方设法为甲方提供一流的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在施工方面,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施工,都要对气候、地形地貌、人文环境、应急救援资源和邻井等进行详细考察,坚持认真进行施工分析、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和安全生产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确保施工质量;针对甲方上产需求急的实际,及时强化生产组织、优化作业流程,抢前抓早,切实提高生产时效。

经过多年努力,庞其民带领的队伍树立了“技术高超、服务一流”的良好口碑。这种良好的品牌形象,又使项目部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站稳了老市场,拓展了新市场。特别是在志丹市场,他们凭借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牢牢站稳了市场“头把交椅”。

可以说,在攻城掠地的市场攻坚战中,品牌具有开路先锋和市场“杀手锏”的作用;但是,品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获得市场认可的背后,庞其民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由于环江油区,井深一般在2800米左右,属超低渗油田,地层比较致密,施工压力高,压裂工作压力一般在30MPa左右。这对现有铁马千型压裂车来说,可谓是极大的挑战。为使设备和人员尽快适应新市场的需要,庞其民及时与甲方沟通,召开内部会议,找出存在的问题,从抽调精良装备、筹建第二套压裂机组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整改,坚持做到每口井到现场进行指挥、协调、指导。经过30多口单层大砂量井、双封选压井、三封多层选压井、多级加砂井、微地震实验井、酸化压裂井等实验,保证了施工质量,达到了甲方的满意。截至9月初,他们不仅保证了甲方的施工急需,更压出了多口高产井。

nlc202309021010

技术是一面旗帜,能够把它举起的就是队伍过硬的作风。庞其民就是凭借这种过硬的作风,撑起了一流技术的大旗,亮出了市场的品牌。而有了品牌的声势助阵,在大西北黄土地上鏖战的“铁人子弟兵”无往而不胜。

铸就利剑向高端

如果说矢志丹心、打造品牌是庞其民在大西北制胜市场的法宝,那么,特色服务、高新技术就是他亮剑高端的“利器”。

由于工作出色,2004年,庞其民被调到甘肃环县项目部,全面负责井下作业公司长庆项目部环县地区的压裂和试油工作,这期间,他积极开拓长庆油田环江市场,加强与地方和长庆油田各采油厂的合作与沟通,搞好特色服务,做好每项施工。

位于陕甘宁交界的环县,被称为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大自然雕塑的川、塬、沟、壑、坡、洼、峁,令能工巧匠望而兴叹。这里不仅十分缺水,而且水质显弱酸性,矿化度又高,最初配制压裂液后,基液粘度达不到要求,还很容易损坏,造成极大浪費,水质问题是困扰甲方和压裂队的一大难题。庞其民积极想办法与甲方一起,通过做试验,研究配方,逐渐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环江水质的压裂液配方和配液工艺方法,提高了压裂液的携沙能力,极大提高了油井加砂砂比,对该地区有效开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庞其民又把目光投向了试油压裂技术的新领域,尤其在水平井的试油试气以及压裂方面,先后参加了乌审旗地区气井的水平井大型压裂施工,中石化镇泾区块水平井的压裂施工,并组织实施了长庆油田采油七厂环县区块,采油二厂,采油九厂,以及超低渗第一、第四项目部的水平井试油压裂施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水平井的多段投球压裂,多段油套混注水力喷砂压裂,以及油套混注多段多族水力喷砂压裂,及井下工具有了较深刻认识,掌握了更多的新工艺新方法。

在对超低渗油藏镇321-762井运用多糖压裂液压裂中,庞其民有效运用科研项目“水平井多段连续施工技术”,使用研发制作的投球器投球及喷砂射孔加砂漏斗,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施工质量。2012年10月13日,经过21小时连续施工,顺利完成了创指标井中石化ND45T63井17段压裂,刷新了长庆及沿线油、气水平井段数新纪录。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这首上世纪60年代就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石油歌曲,曾激励一代代石油人前赴后继,投身祖国石油工业建设,用“天不怕、地不怕”的壮志豪情,谱写出一曲曲撼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乐章。正是秉承这一梦想,庞其民带领这支钢铁队伍在“西部大庆”建设征程上续写着新的辉煌。

我是森林卫士 第8篇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转来转去,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突突突,突突突”的马达声。我想:莫不是又有人打起了这些树木的主意?于是,我马上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飞去,想探个究竟。

很快,我就看见一个年轻人从一辆农用三轮车上跳下来,手提一把寒光闪闪的斧子,正鬼鬼祟祟地向山上爬去。他刚爬到半山腰,就停下脚步,开始东张西望,好像正在寻找什么猎物似的。不一会儿,他的目光就盯到一棵大树上。他把这棵树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好像在想:这棵树真不错,又粗又壮,砍下来一定可以卖好几千块钱呢。

我闪在一旁,仔细观察,看清楚了那个人的模样:身材又高又瘦,三十岁左右。他头戴鸭舌帽,身穿蓝色的工作服。此时,他嘴里叼着一支烟,正在得意扬扬地吞云吐雾。

抽完了那支烟,他就开始时对那棵大树下毒手了。只见他叉开两腿,把斧子举过头顶,用力地朝它砍去,大树发出了“啪!啪!啪”的惨叫声。我气愤极了,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到了他的肩膀上,对着他的后脑勺使劲地啄,边啄边骂:“你这个榆树脑瓜,里面一定长了不少‘虫子’,让我把它一一啄出来!”那个人虽然疼得哭爹喊娘,但还一个劲儿地反驳我:“你这只该死的啄木鸟,我这几天玩牌输了点钱,手头紧,所以就想挣点外快,你干吗要断我的财路?”“森林是我们动物的家园,我们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可你们这些可恶的人类常来这儿搞破坏,把我们的家园糟蹋得面目全非,使我们居无定所,我不断你的财路才怪呢!”“你饶了我吧!下次不敢了!”“饶了你?没门!你们这些笨蛋,只顾自己发横财,但你们想过没有,树木也是你们人类的朋友,它们给你们带来许多好处,比如:树木可以涵养水土,可以制造新鲜空气,可以阻挡太阳的紫外线,可以阻止沙尘暴,可以成为造纸的原材料……可是,你们居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来做害人害己之事。这不正好说明你们的脑子里长着许多‘虫子’吗?这些‘虫子’就是贪婪虫、愚昧虫、黄金虫,难道我不应该捉吗?”那个盗伐者被我骂得哑口无言,只好捂着血淋淋的头仓皇逃跑。

上一篇:美术赏析心得下一篇:恐怖校园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