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

2024-09-19

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精选14篇)

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 第1篇

价值取向:

1、学习将糖果放在糖纸的一边并把糖纸卷起来以及将糖果放在正方形纸的中间将糖纸四角包起来的包装方法,尝试使用铅丝将包好的糖果拧起来。

2、发展幼儿双手、手眼协调的能力。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材料设计:

正方形、长方形的彩色泡沫块若干

正方形彩纸若干

彩色铅丝

玩法提示:

任选一个泡沫块和一张彩纸,把泡沫块放正方形彩纸上,把泡沫包起来,用彩色铅丝拧紧就可以了。

指导要点:

鼓励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把泡沫块卷在彩纸里面,可以把泡沫块放在彩纸的边上卷两头用铅丝拧紧,也可以将泡沫块放在彩纸的中间,将彩纸的四角合起来用铅丝拧在一起。

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 第2篇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2、尝试包纸和拧纸,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糖果的糖纸。

2、玩具小熊。

3、泡沫块,橡皮泥丸。

4、《新年好》歌曲。

三、活动过程:

1、带幼儿踏着《新年好 》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玩具小熊,以“过新年了,小熊糖果店缺货”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包糖果,帮助他人的愿望。

师:“今天,小熊有急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过年了,小熊的糖果店今天缺货了,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做一些糖果给小熊,好吗?”

2、请幼儿自选几张喜欢的糖纸,观察糖纸的色彩、形状、花纹,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3、鼓励幼儿为小熊包糖果,练习包、拧的技能。

(1)说一说:糖果是怎样包起来的?

(2)出示材料,先让幼儿自由进行包糖果,探索包糖果的方法,然后将包好的糖果放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包糖果的不足之处,并请幼儿做示范。

(3)教师结合幼儿探索情况,重点示范包、拧的操作技巧。根据包糖果过程教师可自编儿歌:“小糖纸手心放,小糖果里面藏,上包包下包包,左拧拧右拧拧,我的糖果包包好。”

(4)再次鼓励幼儿包糖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

4、展示幼儿包的糖果。

让幼儿数一数自己动手包了几粒糖果?(把包好的糖果一起放置在大篮子中。)

5、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包好的糖果送给小熊。

四、活动延伸:

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 第3篇

包豪斯的整个教学改革是对主宰学院的古典传统进行冲击,提出“工厂学徒制”。整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合格者发给“技工毕业证书”。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文凭。包豪斯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包豪斯的主要课程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每一门课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有别于专业艺术院校,应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现在国内的大多本科艺术院校还在着重进行学历式教育,虽然学生有很好的理论课基础和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但社会实践相对弱一些;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的是实用性技术型人才。我认为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是利用自身“短、平、快”的优势培养拥有踏实肯干、有很强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适应社会对实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2 包豪斯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启示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1)注重艺术修养和美术基本功的培养;(2)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调整原有的产品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根据当前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知识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基本方法和原理,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设计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4)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认为应该有三部分组成:(1)专业基础课;(2)艺术修养课;(3)实训课。专业基础课包括有素描课、色彩课和构成课。艺术修养课又包括两方面:各门设计课和设计作品欣赏课。设计课包括有构成课、图形,图案设计课、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建筑装饰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和动画角色设计和动画场景设计等;欣赏课包括平面设计作品欣赏、建筑装饰设计欣赏和动画设计欣赏等。实训课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的课程,根据课程科目与训练项目的不同而所选择的课堂场地不同。

专业基础课是训练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因为高职院校艺术

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一定都是美术考生,其中没有美术基础的考生所占比重很大,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艺术修养课学习之前必须学习美术的两门基础课-素描和色彩。素描是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是锻炼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这两门课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各门设计课的学习而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艺术修养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教师的讲解来了解一些经典案例的成功之处。从而让学生激发其自身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欲望。

3 我国现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培养误区

3.1 教师自身知识层次培养的误区。

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一些“出校门又进校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和绘画能力强一些,但是缺乏实际的艺术设计工作锻炼经验即在艺术设计类公司工作过,缺乏对艺术设计产品制作过程的了解。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在走本科教学的老路,从而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技能操作上几乎没有提高,理论和绘画能力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还是相对较弱,这样的高职毕业生势必在就业的道路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样的教学完全不符合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于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加强作为高职院校一线教师技能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的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去实习锻炼,从而掌握行业一线生产最前沿的实践技能。

3.2 学生学习认识的误区。

在电脑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后,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一些相关软件,在电脑上点点、画画就是艺术设计的全部,就能够完成艺术设计相关工作了,这是个严重的误区,这样的错误认识让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多轻视美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学习和提高。这样的学生就业了,注定是“匠”而不是“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无论在生员数量上还是美术绘画功底上,与本科艺术校相比都相差甚远。一大部分学生也是高中生经一两个月的素描头像,色彩静物的训练,有的甚至初中毕业,没有一点美术基础。在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对美术的理解,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这一点上说,他们的美术基础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加强其基础训练反而会影响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太快进入专业学习反而是一种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要加强美术基础课程训练的前题下,调整时间的安排课程顺序,比如前一年集中进行美术基础课的训练,提高基本功和艺术修养,后一年半进行设计课的训练,最后半年学生直接到企业实习,吸取工作经验。

4 高职院校发展艺术艺术设计的前景

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前景是很可观的,学生毕业就业的形式也是非常乐观的。高职院校要办好这个专业就必须有自己办学的特色,发挥自身的优势,学校和任课教师要积极的集思广益,只要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有益的想法,我们都要勇于尝试,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

[2]叶小明.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探讨[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4(7)

小班装饰活动:糖果爸爸 第4篇

1.尝试用报纸包废旧纸盒包出大糖果,并进行水粉装饰。

2.学习使用水粉笔,能大胆使用颜料在大糖果上涂色装饰。

3.初步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制作大糖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区域里用小糖纸包过糖果。

2.物质准备

教师材料:适合本活动用的糖果实物若干、糖果图片PPT、背景音乐等。

幼儿材料:幼儿收集做糖果用的薯片罐、易拉罐等,足够的废报纸、颜料、水粉笔、护衣、抹布等。

活动过程

1.魔术盒变出糖果宝宝,引起幼儿对糖果的兴趣。

师:小糖果们想要有个糖果爸爸,这个糖果爸爸比别的糖果都要大,都要精神,我们一起来做超级大的糖果爸爸吧!

2.出示装饰材料,探索制作糖果爸爸的方法。

(1)介绍报纸、薯片罐等,引起幼儿包裹的兴趣。

(2)启发幼儿探索将“糖果”(罐子)包入“糖纸”(报纸),握紧中间,两头拧紧的方法。

(3)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讲解包装的要点。

(4)出示颜料,引导幼儿用水粉颜料涂色装饰。

师:糖果爸爸还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l让我们给它画上吧!谁来试一试?

3.师幼共同制作、装饰糖果爸爸,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欣赏各种各样的“糖果爸爸”。

(1)将幼儿制作好的“糖果爸爸”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简单评价。

5.欣赏各种各样的糖果,提升幼儿审美经验。

播放糖果PPT,引导幼儿欣赏外形各异的糖果以及糖纸上的漂亮图案。

建议:

1.包裹糖果的过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难度,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可以一起参与,提高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也同时给予幼儿创作的灵感与启示。

2.可将晾干的“糖果爸爸”用鱼线一个一个地串起来,悬挂在活动室内,供幼儿欣赏,获得成功感。

活动延伸

1.待“糖果爸爸”晾干后,可在美工区提供彩色皱纹纸、即时贴、毛根、亮片、羽毛等,引导幼儿继续黏贴装饰。

《糖果爸爸》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第5篇

2、包裹糖果的过程,可能对小班幼儿来说会有些难度,教师要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时间,具体地引导幼儿克服困难,提升能力。如果有幼儿不怎么会,我们也要注意不包办代替,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并学习同伴的经验。

3、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4、考虑到活动时间较长,所以把给糖果爸爸涂颜色放到了区域活动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人数相对分散,有利于教师对孩子的集中指导。

教案:糖果爸爸

目标(原目标):

1、学习包糖(用报纸包物品)的方法。

2、能用颜料涂抹,装饰糖果。

改动后的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包糖果(用报纸包物品)的方法。

2、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添画五官。

3、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做糖果用的可乐罐,足够的废报纸、画笔、桌布。

教学过程:

一、产生兴趣。

小糖果们想要个糖果爸爸,这个糖果爸爸呀,比别的糖果都大,比别的糖果都甜,比别的糖果都有精神,我们一起来做超级的糖果爸爸!

你们想想,这个爸爸会怎么样的?(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超级糖果爸爸的超级形象)

二、制作糖果爸爸

教师演示用报纸卷包罐子:将“糖果”(罐子)包入糖纸(报纸)然后握紧中间,将两头拧紧。幼儿自己尝试把“糖果”包起来,尽量包的严实。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要点:

1、糖果爸爸穿上衣服,请你们帮他扣上扣子,要扣X紧哦。

2、在扣X子时,一只手抓紧糖果爸爸的衣服,不要让衣服掉下来,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抓住衣服的两头使劲转,转得越多,扣子就扣的越紧。(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3、今天是糖果爸爸的聚会,会有很多糖果爸爸来到我们教室。鼓励幼儿制作2——3个糖果爸爸。

4、提醒幼儿及时把废旧物品放入篓子,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三、添画五官

让孩子通过照镜子看五官,感受自己的五官、表情与糖果爸爸的五官相似之处,鼓励幼儿添画不同的五官。

延伸活动:幼儿大胆的在自己做的“糖果爸爸”的“衣服”上涂抹颜料(添画五官)

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要求幼儿不混用颜料、保持地面洁净等。

区域活动后,把孩子做的糖果爸爸布置在墙上,并用扭扭棒插上不同动作的小手,进行了展览,活动效果和作品的艺术效果都非常好。

孩子们不但从制作糖果爸爸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从“变废为宝”的过程,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有效的补充。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褪减,因此,我便利用区域活动小组操作的优势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一组一组地进行给糖果爸爸涂色的环节。这样既给老师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糖果爸爸》这个教学活动完成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开设了“糖果屋”的游戏,在区域内提供了更多的制作、装饰糖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糖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小班美术包糖果教案 第6篇

1.学习包糖果的技能。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橡皮泥、一盘糖。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出示一盘糖“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糖)

“小朋友吃过糖吗?好吃吗?”

“娃娃也想吃糖,我们来给它们做糖吧。我们一起来包糖果。”

2.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包糖果。

两手拿住纸的两条花边,反面朝上放好,橡皮泥摆放在纸的中间,将纸的前后两边分别往里折,包住橡皮泥,左右两头的纸分别收拢并扭转一下,糖果就好了。(目标1)

3、交代要求,开始操作。(目标2)

(1)在操作时,提醒用正确的方法。

(2)包好一颗糖果后,还可以包另一颗糖,比比谁包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果 “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

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将糖果送到娃娃家去,给娃娃吃。

活动反思:

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 第7篇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2、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过年的时候,人们有摆放糖果、瓜子、糕点等供别人来拜年的时候食用的习俗,加深对过年风俗习惯的了解。

准备:

旧糖纸、糖块状泡沫塑料或橡皮泥、纸碟子。

活动与指导:

1、请幼儿交流一下过年时自己到别人家拜年主人是如何招待自己的,引导幼儿说出:主人会摆出糖果给自己吃、倒茶等。教师把幼儿讨论的话题集中到糖果摆放上,提问幼儿:家里过年时会在什么地方摆放糖果?如何摆放?

2、布置幼儿学习包糖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发给幼儿旧糖纸、泡沫塑料若干(如果是用橡皮泥代替泡沫塑料的,要先教幼儿学习用橡皮泥搓糖果)。示范指导幼儿用旧糖纸、泡沫塑料包糖果。

3、发给幼儿纸碟子,让他们把自己包好的糖果摆放在碟子里,供布置活动室时使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因为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从生活中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内容,所以孩子们兴趣较浓,在活动中也显得比较主动、积极。

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 第8篇

一、重审“包豪斯精神”

要探讨现代设计教育的“中国化”, 包豪斯是唯一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审美现代性的设计教育学院, 包豪斯的精神理念主要有二:“艺术为人”和“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相补充。

“艺术为人”的人本主义精神, 包豪斯的倡始人格罗皮乌斯将其具体表述为“设计为大众”。那么如何为大众呢?这位德国现代建筑教育家试图以实用性的建筑作为突破口, 首先确立其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基于建筑与艺术设计的同源共生性, 他宣称:“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筑!”建筑史上, 以洛可可为代表的, 追求以岩石、贝壳、花草等的“自然”曲线为矫饰的贵族化风格, 这是包豪斯首要要反对的。与之相反, 包豪斯需要设计的是符合现代社会需求且具有实用功能的作品, 并在制作中尽量节省材料、费用和劳动力时间。因此, 在包豪斯的实践中, 其主要选择混凝土、玻璃、钢材等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 同时采用简约的、装饰少的设计手法。这种方式无疑可以降低建筑的成本、造价, 使大多数人能享受到相对廉价的住宅空间, 切实体现了包豪斯“设计为大众”的宗旨。包豪斯校舍本身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证明。

在包豪斯校舍的设计上, 首先, 格罗皮乌斯采用了极简的形式, 从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出发, 按各部分的实际用途和相互关系制定相互的位置和比例。建筑呈现出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 其间仿佛隐含着一条悦耳动听的旋律线;采用非对称结构, 外观总体呈现的是象征理性的简约四方体, 并运用最具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几何形直线为整体构架, 明朗地体现出建筑的力度感和形式美。整座建筑外观上没有任何装饰, 各个功能部分通过天桥相互连通, 浑然天成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其次, 在材料的运用上, 直接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 体现了材料的肌理感和本色美。建筑结构上采用墙与窗、混凝土和玻璃对比来分离空间, 使得整个建筑更具节奏性和层次感, 宛如一首明朗轻快的奏鸣曲――这座校舍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在当时的最高成就, 以崭新的现代设计形式与传统划清了界限, 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进而言之, 事实上, 包豪斯宣言里的所谓“建筑”其实不仅仅指建筑。“狭义的说, 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作同源, 艺术设计应该和建筑一样将各种艺术空间有机地融合于一体, 不应生硬地割裂艺术与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实践的联系;广义地讲, 这更是一种理想和象征, 喻指人们居住、生活的物质空间。”也就是说, 艺术包括建筑, 它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当在人、在大众、在切实的人类生活的设计与美化上面。

这是包豪斯精神的第一个方面:“艺术为人”。那么如何实现上述崇高之目标呢?这又必须联系具体的包豪斯教育体系的第二方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亦即充满包豪斯个性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所谓双元制教育就是由一位‘形式导师’ (或称形态导师) 来教授基础课, 包括绘画、色彩、图案以及形式研究等内容;同时一位‘工作室导师’ (或称手工导师) 来担任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指导。”“双元”即双导师, “双元制”旨在突出课堂学习与工作室实践、教师讲授与手工艺人指导相结合, 从而切实实现学生在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双重提高。在《包豪斯宣言》中, 格罗皮乌斯就明确指出:“只有把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与艺术、工艺与艺术的分离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构筑起工业化时代的新设计思想。”包豪斯校长的这番话是有所针对的。在此之前, 几乎所有设计学院均注重纯艺术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设计实用、实践的根性, 由此形成了一种极不严谨的自由化、非标准化的设计教育模式;殊不知, 设计之异乎纯艺术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要求设计师不可随心所欲, 其成果必须是后者严谨思考、精密计算的结晶。譬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身的设计学院, 设有形态、色彩和装饰三类课程, 培养出来的大多是艺术家而非设计师, 这就造成了艺术和工业、美术和工艺的无法完美结合但又不可分离的“骑墙”――这种“骑墙”可以说也影响到了当下中国。在此背景下, 包豪斯标举两者“合时”、“合事”的统一, 尤其是要在“设计为大众”之现代人文精神的导引下, 弥合艺术与技术、艺术家与手艺人之间的分裂。“ (职业艺术) 这种东西并不存在。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艺术家就是高级的工匠。由于天恩照耀, 在出乎意料的某个灵光乍现的倏忽间, 艺术会不经意地从他的手中绽放出来, 但是, 每一位艺术家都首先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正是在工艺技巧中, 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

正是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吸引了当时大量优秀的艺术家和工艺技师前来任教, 同时也吸引了各国学生前来求学, 并且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设计人才。如今回头检讨, 尽管当时的“双元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在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导师的不协调) , 但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开端, “双元制”培养模式对今天的设计教学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包豪斯教育体系的“中国化”及其问题

从传播与接受的层面看, 我国对包豪斯的关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存在。1929年, 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写文介绍包豪斯的教育理念, 但没引起重视。30年代, 漫画家张光宇敏锐地发觉了包豪斯所代表的现代设计潮流, 并热情地赞扬包豪斯的设计风格, 介绍了其极具代表意义的校舍图片。同样, 受限于当时中国社会工业生产的萧条, 他的声音鲜有共鸣, 因此, 事实上, 整个20世纪上半叶, 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包豪斯教育体系并未在中国得到传播。

直到20世纪80年代, 随着国内艺术设计的勃兴及设计教育领域的改革, 包豪斯的思想才真正被引入, 其强调实用、技术、经济等观念, 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摇篮, 开创了中国全面推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先河。例如“构成体系”的传入, 就是由广州美院的尹定邦和北京的辛华泉等人, 将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区受包豪斯影响的教育体系引入内地, 从而展开“构成”试验教学, 并由此开创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新局面, 也帮助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逐渐摆脱了以传统手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工艺美术教育的影响。在这些深受包豪斯影响的教学体系中, 设计教学不但注重艺术与技术因素的合理配置, 更注重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 今天国内绝大多数美术高校都是沿用包豪斯教学体系里的“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所谓“构成”, 具体说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 以理性的组合方式 (构成法则) 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让学生认识点、线、面的关系以及各部分长短、粗细、大小、明暗等节奏性变化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色彩构成探讨色彩物理、生理以及心理特征和“通感”意义上的色彩符号指向, 通过调整色彩关系以获得良好和谐的色彩组合;立体构成则是在三维的空间中感受形体、材料给人的视觉冲击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三维立体意识。

从目前来看, 包豪斯教育体系的引入无疑为中国设计教育带来了改头换面的变化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但如前所述, 迄今, “包豪斯精神”并未得到十分满意的诠释。仍以“构成体系”来说。尽管国内三大构成课源于包豪斯的教学体系, 但与之相比, 目前我们的教学中存在明显的弊病:一是注重对理论的试验分析, 偏重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 不注重艺术的感性分析;二是引入的个性化的艺术图式不够, 缺乏新思路;三是在表达介质上局限于使用传统的材料。构成课终究不是绘画的技法课, 而是认识课。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将构成课作为美术技法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呆滞和机械化的摹写训练直接扼杀了学生的直觉审美性。诚如李泽厚先生评价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一说时说:“由再现 (模拟) 到表现 (抽象化) , 由写实到符号化, 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 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忽视对摹写对象的整体把握和创造性发掘, 无论是平面、色彩还是立体的构成训练都是本末倒置, 背离现代艺术设计的精神宏旨的。

概括来看, 当下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

第一, 设计教育和艺术教育 (纯美术训练) 的“骑墙”。迄今, 大多数院校的设计教育仍然是传统的纯美术技法训练, 即教学生去“画设计”。中国美术教育, 一直以来重视的主要是技法训练, 例如素描、色彩、速写等, 这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提高再现能力的模仿训练, 而不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训练――该教育模式如今又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主导方式, 在艺术设计院系中根深蒂固地延续着。

第二, 课程设置偏狭、短视, 专业性取代人文性。有的院系, 从素描、色彩、速写到装饰纹样, 各种设计表现技法训练的课程占到总课程的75%以上, 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少之又少。这种课程结构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造型能力 (主要是绘画能力) 强而人文综合素质差、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能力差、具象思维能力尚可而抽象思维能力欠缺。

由于没有较好平衡美术技法与设计实践这两个本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元素在教学中的比重, 因此在设计教育界, “创造性的设计教育虽然倡导了几十年, 但收效甚微。关键是艺术设计的教学没有脱离美术教学的模式, 而美术教育又没有脱离旧学院派的那种传统模式。”简单的造型加渲染、描摹绘画加制图软件或者单纯地崇尚装饰艺术的单科发展, 甚至干脆教学生“画设计”, 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只能停滞在画素描、画图稿、画设计方案的层面, 而对设计艺术和艺术史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更缺乏对设计本质的深刻认识, 所以也就对本学科的定位及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甚明了――他们怀着学习设计的“乌托邦”理想, 实质受到的却是机械、扭曲和异化的美术训练, 不正视这一点, 中国所谓的“艺术设计”便没有希望。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 比如专业艺术院校人文氛围的匮乏、艺术类专业学生生源的不尽人意以及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等等, 当然也包括社会需求与时运世风的实用取向对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人文学科终究不能现实性解决问题, 它只可能是发现、提出问题并提供某种启迪性的解决思路。在重“技”轻“艺”、重学院式技法训练而轻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当下, 笔者仍愿以曾经表述的一段话作为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期许:“艺术教育的出发点不在专门化和为就业计, 而在乎一种‘大知识观’视野下的个性与人格塑形;教育的目的不在培养专家或准备谋生, 而在于‘因技进道’培育‘深谙生存’和臻于‘尽善尽美’之人文境界的自由人。”

参考文献

[1]Walter Gropius.包豪斯宣言[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 opic/1659189/, 2007-06-04.

[2]木马╃动物园.包豪斯教育体系对当今设计教育的影响[EB/OL].http://book.douban.com/review/3210923/, 2010-4-27.

[3]苗红磊.包豪斯双元制与艺术设计教学[J].设计艺术, 2003 (4) .

[4]Walter Gropius.包豪斯宣言[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 opic/1659189/, 2007-06-04.

[5]Walter Gropius.包豪斯宣言[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 opic/1659189/, 2007-06-04.

[6]李泽厚.美的历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23-24.

[7]张远太.从现代高等“设计教育”看我国基础美术教育[EB/OL].http://www.bn51.com/Article, 2007-0526.

小班科学活动:甜甜的糖果 第9篇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我尝试运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多方位形式来感知、认识不同种类的糖果,让他们在探索中得到自己的见解,最后又结合故事让幼儿知道吃完糖果要漱口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2.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方式感知糖果。

3.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重点:

认识不同种类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活动难点:

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自主探索,快乐学习。

活动准备:

1.自制PPT:故事《小河马的牙》

2.自备材料:

(1)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好糖果,并告诉幼儿糖果的类别。

(2)幼儿入园后,将自己的糖果放在规定的器皿里。

(3)魔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找故事中的“糖”

1.教师播放PPT《小河马的牙》,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请你们看一部动画片,这是什么动画片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在动画片中找一找,哪里有糖?要把看到的糖牢牢地记在心里!”

3.引导幼儿回忆、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你们发现糖果在什么地方?和谁呆在一起?小河马怎么会有糖的呀?”

4.在幼儿的谈论声中,引出活动。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将糖果放在展桌上,大家自由参观、评说和交流。

师:“这里有好多漂亮的糖果宝宝,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请幼儿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自己认识的糖果宝宝。

2.教师与幼儿边参观边讨论,了解他们知道哪些糖果,最喜欢吃的糖果是什么。

3.集体交流糖果

(1)教师将每种糖果放一个在魔袋里,引导幼儿猜想。

教师摇晃魔袋让糖果发出碰撞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游戏活动:摸糖果

请幼儿上来摸糖果并大声告诉同伴:“我摸的糖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并举起来让大家共同欣赏,带此糖果的幼儿一起说出这种糖的名称。游戏反复进行,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直到每位幼儿都手拿一颗糖。

4.教师小结:“我们发现了糖果的颜色、大小、形状和外面的包装都不相同。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用鼻子闻一闻,还有什么感觉呢?”

三、品尝并分享糖果

1.品尝糖果的味道

师:“糖果会是什么味道的呢?请每位幼儿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并尝一尝。”(鼓励幼儿剥开糖纸,自己探索)

2.师生互动

师:“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合适的概括和提升。

师:“这种甜味是橘子味还是苹果味?”

师:“噢,是不是原来觉得嘴里干干的,一吃糖,嘴里就有水了?品一品,这种水又到哪里去了?”

3.结合故事进行回忆,加深幼儿的认知。

在幼儿吃糖果时,教师再次播放《小河马的牙》让幼儿欣赏。

当播放到河马因为吃糖不刷牙,牙齿疼的情节时,教师把画面定格下来,观察幼儿的反应——再继续播放下去……

自然谈论到吃糖和刷牙的关系,了解幼儿吃糖的时间。

师:“你们吃糖果的时间是在晚上、早上、中午?是饭后还是饭前?怎样才能既吃到美味的糖果又不让蛀虫蛀牙呢?”

4.大家一起来漱口。

师:“别忘了吃糖以后要漱口哦!不然就像小河马一样,会有可恶的蛀虫在你牙齿上跳舞呢!”

四、活动结束

幼儿在音乐声中有序地漱口

延伸活动:

1.亲子活动:请家长培养幼儿吃完东西要漱口的好习惯。

2.生活活动:每天进餐结束、吃完食物后,教师指导幼儿拿茶杯、接水、漱口。

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 第1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过年的时候,人们有摆放糖果、瓜子、糕点等供别人来拜年的时候食用的习俗,加深对过年风俗习惯的了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旧糖纸、糖块状泡沫塑料或橡皮泥、纸碟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交流一下过年时自己到别人家拜年主人是如何招待自己的,引导幼儿说出:主人会摆出糖果给自己吃、倒茶等。教师把幼儿讨论的话题集中到糖果摆放上,提问幼儿:家里过年时会在什么地方摆放糖果?如何摆放?

2、布置幼儿学习包糖果。“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发给幼儿旧糖纸、泡沫塑料若干(如果是用橡皮泥代替泡沫塑料的,要先教幼儿学习用橡皮泥搓糖果)。示范指导幼儿用旧糖纸、泡沫塑料包糖果。

3、发给幼儿纸碟子,让他们把自己包好的糖果摆放在碟子里,供布置活动室时使用。

教学反思:

看到孩子能兴致勃勃进行探索,我更进一步感受到确实兴趣是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探索始终来自孩子的兴趣,而我们只有追随孩子的兴趣同时给予适时的帮助,为他们提供充分而多样的操作材料,努力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想无论对于小、中、大班的孩子,只要你的内容真正符合孩子兴趣需要,有利于每一个幼儿提高和发展的活动,就是成功的活动!

小班艺术:糖果的分类 第11篇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2、学习包糖(用报纸包物品)的方法,能用颜料涂抹、装饰糖果。

3、知道不乱扔糖纸。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2-3种不同的糖。

2、做“糖果”用的可乐罐、薯片罐,饰品盒、药品盒等,足够的废报纸、颜料、画笔、桌布。

3、布置糖果小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宝宝有个家,请你们剥开自己带来的糖果的糖纸,为糖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家,放入糖果小屋。

2、糖果家的宝宝可真多呀!看看有哪些不一样的糖宝宝?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有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椰子糖等,有硬的有软的,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颜色的,有不同图案的糖纸等等。

(二)产生兴趣。

小糖果们想要个糖果爸爸,这个糖果爸爸呀,比别的糖果都大,比别的糖果都甜,比别的糖果都精神!我们一起来做超级大的糖果爸爸吧!

(三)制作“糖果爸爸”。

1、教师演示用报纸卷包罐子:将“糖果”(罐子)包入“糖纸”(报纸),然后紧握中间,将两头拧紧。

2、幼儿自己尝试把“糖果”包起来,尽量包的严实。

3、幼儿大胆的在自己做的“糖果爸爸”的“衣服”上涂抹颜料,注意良好作画习惯的培养。

4、建议幼儿把制作好的“糖果爸爸”晾干,观察周围环境,想想放在哪儿比较容易干。

(四)尝尝甜甜的糖果。

1、大家一起来吃糖。尝一尝甜不甜,闻一闻香不香。

2、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变小了)

3、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花纸包里,有个宝宝,剥开尝尝,宝宝变小。

(五)给糖果穿花衣裳。

1、请幼儿将吃完的糖纸贴在桌上的“糖果小屋”内。

2、幼儿与教师一同把糖果小屋“搬”进墙上大屋。

【活动延伸】

小班数学活动:糖果 第12篇

设计意图:

1、针对小班孩子年龄偏小,对于色彩、形状等认识较少等,又联系目前正值新年即将来临的背景,我们开展了“过新年”的主题活动,把握孩子对于礼物的兴趣浓厚的特点而选择用“糖果”这个实物来引导我班的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体验得到礼物的快乐。

2、活动教师以送礼物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幼儿在猜猜说说中感知糖果的种类的同时引发了第二环节“夹糖”的游戏。其间教师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用手指做成的“小夹子”来夹住糖果。”其间教师关注的是幼儿是否能夹住糖,这也是对幼儿手眼协调,坚持性的一个挑战。第三环节是“装糖、送糖”的游戏,这是在第二环节上的一个提升,教师采取先让孩子操作再交流提伸经验最后教师小结的方法。其间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点数与匹配能力。在整个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品尝糖果”,让孩子在得到礼物的愉悦中体会到新年快来到收到礼物的快乐。其间教师关注的是幼儿是否有收获快乐的表现。”整个活动强调的是将每位幼儿的操作与体验,教师适当地梳理对于幼儿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很有帮助。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匹配的能力。

2、体验得到礼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糖若干、糖罐一个。

2、盘子三个。

3、小袋、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1、宝宝们,快要过新年了,今天老师带来了礼物送给你们,你们猜猜看里面会是什么?(摇摇、摸摸等形式)这个东西呀,甜甜的,宝宝们最爱吃了。(糖果)

2、那我们就请他出来吧,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将糖果倒出放在盘子里)盘子里有多少糖果呀?(有许多糖果)

3、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果,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幼儿自由述说,每说到一样就从盘子里挑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结:糖果有许多种,有软糖、硬糖、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糖。

二、夹糖游戏:

1、看到这么多的糖果心里真开心,那我们来和糖果宝宝玩个游戏吧!请你把手伸出来,食指中指变成大夹子,夹一夹,试试看。

2、现在请我们宝宝用大夹子去夹三颗你喜欢的糖果然后回到小椅子上,我们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最准确。

小结:我们宝宝的小手本领真大,夹糖果都难不倒你们,现在请你们把糖果送到大糖罐里面老师先帮你们保管一下。

三、装糖、送糖游戏:

1、装糖:盘子里有这么多的糖果,拿起来多不方便呀。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拿起来方便点呢?(袋子装)

2、老师准备了一些小袋子,这些小袋子上面可都有秘密哦。(老师示范:先数数袋袋上有几个圆点,然后请大夹子帮忙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

3、现在请我们宝宝也拿着袋子去装糖果吧,先要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点点,再去装糖哦。记住要请你的大夹子帮忙。

4、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袋子里的秘密,你请了几颗糖果宝宝。(我袋子上有三个点点,所以我请了三颗糖果……)

5、送糖:我们宝宝都累了吧,糖果宝宝也累了,他们要回家了,这里有5间房子,看看房子上面有什么啊?(数字1~5)这就是糖果宝宝的家,你手里有几颗糖果就把它送到数字几的房子里。(出示贴有数字的筐,请幼儿把糖装入相对应的数字筐里,提高幼儿匹配能力)

四、品糖游戏:

小班艺术活动设计《包糖果》 第13篇

艺术设计源于艺术创作, 发起于工业生产, 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最具创新活力、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现代社会中, 艺术设计水平及其教育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艺术设计教育作为目前培育艺术设计人才的主要途径, 承载了拉动经济发展、提升文化观念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个领域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设计教育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而且也面临着是非不断的争论, 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 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社会实际要求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中, 表现得更为突出。起步较晚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正在以不成熟的设计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 为中国的现代产业提供着滞后的服务。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设计师, 是目前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当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迅猛。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近百所高校相继成立了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艺术设计专业;20世纪90年代, 艺术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纷纷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 以适应艺术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从1999年的大规模扩招开始, 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考前短暂的辅导踏入艺术设计专业高校的大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如此迅速扩张, 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据相关统计中国目前一共有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 包括高职高专, 数量已超过千所, 每年招生人数已达数十万人。设计类相关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 与巨大的生源成正比的还有供过于求的毕业生, 如何让学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设计师, 已成为各个高校面临的最首要的问题。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 其所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 归结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忽略产业需求、缺少对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认同

包豪斯时期进入学校的学生必须修完基础课程, 才可以进入作坊, 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当下的大部分设计院校也仍然沿用从设计基础课程到设计实践课程的模式来延续包豪斯时期的教学模式, 只是个别课程名称的变更, 其课程的目的和性质及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也没有改变课程的安排为创新设计服务的根本思想。可以说, 包豪斯教育模式是现今的设计教学难以逾越的。但是, 时代在不断前进, 在这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带有时代特点的变化, 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当代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 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与制造业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 但是社会与产业对高等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 并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 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 讲究按部就班, 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 固定性的教学方法, 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 最重要的是设计与市场需求相距甚远, 理论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高校设计教育与社会产业发展的跟进不够, 高等设计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产业, 艺术设计教育急切需要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来解决未来社会的专业人才需求。

(二) 不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缺乏综合性人才培养手段

艺术设计是综合型的学科领域, 有科学的含量也有艺术的成分;有对智能的要求更有对创造力的强调。艺术设计需要的是具备全面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就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状态来看, 设计教育的类型主要分两大块:一类是综合类院校或工科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 一类是艺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由于现在艺术加试大多采用省级统考的形式, 各类院校招生也是按照分数顺次录取, 并没有真正结合自身特点来招生;而考生由于要应付统考的标准, 也不敢表现出自身的个性特点。这种教育环境成长起来的学生, 通常能够迅速完成大量的设计任务, 属于技术员和熟练设计师的类型。究其原因, 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 学生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不强。我国的学生来源, 基本上从未接触过社会, 与包豪斯的学生有很大不同。通过短时间的所谓“速成培训”与“考前辅导”班, 一些根本都不了解甚至是不喜欢设计的学生都进入高校学习设计, 导致现在的设计学生整体文化艺术修养较差;第二, 重视理论教育, 忽视创新性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和造就优秀设计师的焦点是提升和强化其内在的理念和创意能力, 而最为核心的因素则是凝聚和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如何利用适宜的教学环境, 增强学生想象能力, 是目前设计专业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二、包豪斯“作坊”教学模式的启示

包豪斯的办学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半年制预科、3年制本科和众多的实习工厂, 每个工厂由一名艺术家和一名手工艺师担任教师, 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工匠和艺术家受聘为教师, 来实行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与艺术训练的结合。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 但是, 工艺和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 在包豪斯里不分教师和学生, 只有“大师熟练工人和学校”, 所以学生们是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习, 他们将会与比较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 或在前辈的指导下, 通过实际制作物品来学会一些东西, 包豪斯时代的作坊是根据在教学中要求掌握的技能所决定的。

随着设计的发展, 设计各专业划分的越来越细, 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设计教育所涵盖的内容要求越来越多, 例如, 当下社会要求设计师在心理学、美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市场学等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要表现出理性方面和感性方面的修养。因此, 这就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学生的学习期间, 既要完成艺术设计理论的讲授, 又要合理安排学生掌握其他相关内容的补充。在课程设置上, 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设计师一定要给予其必备的专业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和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课程应该循序渐进的学习, 在学习顺序上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现实, 艺术设计教育, 尤其要重视学生具体实践技能的训练, 另外, 还需要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及行业动态, 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其今后的就业紧密联系。

(一) 加强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作为培育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摇篮的高等学校, 其教育出的学生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在未来社会竞争中个人竞争力, 因此学校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首先, 有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后学生毕业必将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出现在社会工作中,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才能立足于社会;其次, 着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 只有创新才能超越, 只有超越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而这种创造始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所在。再次, 组织协调或协作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往往牵涉很多方面, 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并善于组织协调起来, 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最后,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现代设计活动中, 艺术设计人才必须会使用文字, 或图形和语言来说明自己设计作品的主旨, 因此, 表达能力不可或缺。

(二) 完善日常实践课环节

在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中, 设计专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理论设计或模拟式设计的状态中, 特别是设计技能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备上, 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设计大学的水平, 也低于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设计大学的水平。这些教学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露出来, 由于缺乏文化底蕴, 学生的设计仅流于纯粹的表面形式, 无法更深层次地体现设计的主题与设计的意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设计教育中被提及最多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设计教育者意识到传统的实践课程已无法满足现代设计教育, 大力完善社会实践的环节, 增加实验课程设置, 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并且有意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通过参观及现场讲解让学生了解工业化生产流程、现代工艺及新型材料分析、营销方式等相关环节,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 开创多元实践教学手段

现实工作过程中强调团体协作, 讲求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 因此, 在设计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集体工作的方式, 为日后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因此, 现代许多艺术设计高校都纷纷开创各种工作室, 工作室采用以市场为中心、以师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工作室以个案教学为特征, 既注重独立的学科研究, 又注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相互渗透, 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因此它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 为设计的成功奠定基础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对当今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学习实践, 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

其次, 艺术设计教学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实践环节就是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设计大赛, 通过比赛来锻炼个人的设计能力和技巧。在参赛过程中, 学生可以体会到具体工作的流程及内容:大赛目的、内容和要求可以看做是客户的要求;规定参赛作品的时间, 并设置奖励。这些环节既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实战活动, 也是一个设计专业学生按社会真正需要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 可以说是学生在学校内最有效的实践形式。另外让在校学生参与社会上相关的设计投标,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理论掌握程度, 还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实用设计的流程, 比如说设计的心理或是市场对同类设计的要求等, 可以在不经意间增加了学生的相关修养, 是一种一举多得的训练。还有, 鼓励学生关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这样才能开阔视野, 加深文化艺术修养。最后就是学校要多联合企业或相关行业举办一些诸如论坛、博览会、展示会等交流活动, 为艺术设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环境及实践形式。

三、结语

从包豪斯开始, 艺术设计联手工业生产, 成为一门极具时代性并富有创新活力、不断推陈出新的艺术领域。包豪斯倡导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 创立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为设计教育指明正确的方向。当然, 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已臻完美的成熟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 其内容也需要不断的改进。面对经济全球化、产品国际化的今天, 设计教育必须与经济、技术、信息、社会文化、市场营销等与市场需要关系密切的专业方向相关联, 并在社会的人才构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 艺术设计教学要结合市场的需要, 并根据社会发展制定和培养所需人才。社会进步需要艺术设计的提升, 而设计的进步则依赖艺术设计教育的支持, 艺术设计教育是承载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研究, 以及对当下社会需求的解读, 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或许可以找到一个适合当下中国艺术设计教学的合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先艺:《设计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林衍堂, 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工业设计峰会论文集》2004年。

[3] (英) 朱迪思·卡梅尔·亚瑟编著, 颜芳译:《包豪斯》, 中国轻工出版社2007年版

[4]盖尔哈特·马蒂亚斯:《1990-2005年的中国设计教育》, 《中国设计在线》2005年。

[5]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 《装饰》2003年。

[7]段岩涛:《包豪斯设计思想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赤峰学院学报》2007年。

小班学习故事:彩色糖果 第14篇

“彩色糖果”游戏的材料是两枚颜色骰子(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是橙、红、白、蓝、绿、黄六种颜色)及若干木制的单色或双色糖果(糖果的颜色均出自于骰子上的颜色)。游戏规则是:两名幼儿共同游戏,将所有糖果平铺在面前,一人一枚骰子同时掷出,然后根据骰子显示的颜色,用最快的速度寻找相应的糖果。如果两枚骰子显示的颜色不同,则要寻找与这两种颜色相对应的双色糖果。如果两枚骰子显示的颜色相同,则要寻找与之相应的单色糖果。谁找到的糖果归谁所有。游戏结束后,谁的糖果多谁获胜。

今天小谢(男孩)和小悠(女孩)选择了“彩色糖果”的游戏。他们不是第一次接触这套材料了,两人坐下后马上玩了起来。

第一局,他们同时掷到了橙色。小悠说:“两个都是橙色,那就要找一个橙色的糖果。”说完就伸手拣了一颗橙色糖果。一旁的小谢还没反应过来,他站起来仔细确认了一下。小悠说:“你没有拿到,再来一次。”

第二局,小悠掷到了橙色,小谢掷到了白色。小悠一边说着“又有橙色又有白色”,一边不停地四处寻找。“这里!”小悠又抢先拿到了。小谢仍然仔细确认。

第三局,小悠又第一时间读出了骰子的颜色:“红色、蓝色。”小谢说:“这里!”伸手拿到了一颗红蓝双色的糖果。此时,小悠也找到了一颗,她开心地说:“嘿,我也有!”

第四局,又出现了红、蓝组合。小谢下意识地用右手挡住小悠的左手,希望能阻止她先拿到糖果。但桌上已经没有红蓝双色的糖果了,所以這一局两人都没有收获。

第五局,骰子显示了绿色和黄色,小谢找到了一颗,并将赢来的糖果整齐地摆在自己面前。

第六局,骰子显示了黄色和橙色。两人在寻找时都不知不觉地握住了对方的手,避免对方先拿走。但这一次,两人都没能发现桌上的那颗黄橙双色的糖果。

后面连续三局,都是小悠先找到糖果,小谢能做的只是一遍遍地确认。第十局,两枚骰子同时显示了红色,而桌上正好有两颗红色糖果,小谢和小悠各找到了一颗。此时,小悠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糖果,说:“我有7颗了。”

第十一局,骰子显示了橙色和绿色,两人的手又不由自主地握在了一起。看了一圈,小谢说“没有”,小悠也说“没有”。就在此时,两人的手同时伸向远处一颗橙绿双色的糖果。两人都抓着糖果不放,最终还是小悠抢到放在了自己面前。小谢说:“这是我先拿到的呀。”小悠也说:“是我先拿到的。”“老师,这是我先拿到的呀。”小谢看向我。于是我问:“那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吗?”小悠摇摇头。小谢说:“再找呗。”“那刚才那颗糖果算谁的呢?”我追问道。小悠说:“算我的。”小谢不服气:“算我的。”“那怎么办呢?你们商量商量。”我提议。小悠对小谢说:“那等下一次我再让给你。”“你同意吗?”我问小谢。“不同意。”“你有其他办法吗,小谢?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我鼓励着小谢,可是小谢没有出声。小悠说:“要不我们再来一次,或许你会得到其他糖?”小谢答应了。

到了第十四局,又是小谢刚想起身拿糖果却被小悠抢先拿到了。小谢轻轻地说:“这也是我先看到的。”小悠没有搭理他。小谢说:“要不我们分一下?”小悠说:“下一局我就给你。”小谢又一次答应了。

随着桌上糖果的减少,掷出骰子后找不出相应糖果的情况多了起来。第十八局,骰子显示绿色和红色,小谢一把拿起了一颗绿白双色的糖果,小悠指了指红色的骰子,提示他错了。小谢只好放下了糖果。

到了第二十四局,小悠和小谢又同时伸手去拿桌上唯一符合要求的那颗糖果,但小悠速度更快。小谢指着那颗糖果对小悠说:“我的。”“我的。”小悠回应。小谢挡住小悠的手,对我说:“老师,刚刚是我找到的。”小悠也把小谢的手往外一挡:“下一局就可以了嘛。”小谢微微点了点头:“下一局如果你赢了是我的,如果我赢了,那更是我的,好吗?”小悠答应了。

又一局,两个骰子都显示绿色。小悠看到眼前有两颗绿色糖果,立刻伸出双手去拿。此时,小谢也发现了其中一颗并一把拿走了。于是,这一局两人各拿到一颗。小悠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糖果,说:“12颗。”(其实此时小悠面前有13颗糖果。)

接下来小谢连续两局都比小悠快一步拿到了糖果。小悠说:“啊,你那么快啊。”小谢似乎听错了,回应道:“我不坏,这是我先发现的呀。”小悠说:“再来一次。”

第三十六局,骰子显示橙色和黄色。小谢一把拿走了桌上那颗黄色糖果。小悠淡定地说:“这只是黄色的而已。”小谢也发现不对了,放下了糖果。此时,小悠找出了一颗黄白双色的糖果,还提醒小谢:“你看,那里还有两颗呢。”小谢犹豫了一下还是去拿了。“这是橙色和黄色吗?”我提醒道。小悠意识到不对了,放下了手中的糖果,小谢也发现了,将糖果放回桌上。

接下来又是连续几局都找不出相应的糖果。第四十一局,骰子显示红色和黄色,桌上依然没有相应的糖果。此时,小谢说:“我有办法。”他指着骰子上的白色说:“这上面有白的就可以了。”“什么意思?你说给小悠听。”我鼓励着小谢。小谢指着骰子和糖果,耐心地和小悠说:“这上面有白的,糖果上面也有白的,就可以拿了。”小悠表示同意,于是游戏继续。

又一局,骰子显示黄色和蓝色,小悠立刻拿了一颗黄白双色的糖果,说:“嘿,我可以拿,这上面有黄色。”小谢说:“我说的是白色,又不是黄色。”小悠指着糖果说:“这上面不就有黄色吗?”小谢再次强调:“我说的是白色,又没有说黄色。”小悠说:“可是我掷到的就是黄色呀。”小谢无奈,抬起头求助于我:“老师,我说的是白色,不是黄色。”“你的意思是说骰子只要掷到白色就可以拿,可小悠觉得黄色也可以呀。”我回答。此时,小悠又拿起骰子和糖果补充道:“掷到相同颜色就可以了呀。”“但是我不同意。”小谢回答。“小悠,那你说说你的想法。”我提议。小悠说:“我的想法是,只要糖果上面的颜色和骰子一样就可以了。”“我明白了,小悠的意思是只要骰子上出现的颜色能在糖果上找到,就可以拿走糖果。掷到黄色或白色都可以拿走糖果。”我补充道。小谢似乎明白了,点点头说:“那再来。”

nlc202309090538

就这样,两人又继续掷骰子,几局之后,正好一人拿到了一颗。剩下最后一颗,他们几次都同时出手,最终两人决定把这颗留在桌上谁都不拿。

最后小悠将自己得到的糖果排成两行,大声地数着:“1,2,3……有14颗。”小谢的糖果没有排列整齐,他也在点数:“1,2,3……我是9颗。”“谁的糖果多呀?”我问。“我的!”小悠大声说。“小悠,刚才有几次你们同时拿到了糖果,都是小谢让你的哦,你应该说声——”小悠立刻浅浅地鞠了一个躬:“谢谢小谢。”小谢有礼貌地回应“不用谢”。我对小谢说:“你也很棒,你们两个合作完成了所有的游戏。”

整理玩具时,小谢说:“我有办法放得很快。”只见他将所有糖果都归拢在蓝色垫子上,然后两头一拎,将其聚到中心并包裹起来。此时,小悠把玩具盒递过来了,小谢就把垫子连着所有糖果放进了盒子里,并盖上盖子。小悠开心地说:“老师,真好玩呀,下次还要玩!”

二、学习了什么

首先,在数学学习方面,两个孩子发展得都不错。

女孩小悠思维特别敏捷。她非常清楚游戏目标是什么,并且会通过“读出骰子颜色”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记忆。游戏中,小悠表现出很强的颜色辨识能力,能立刻识别两个骰子显示的颜色,并快速寻找相应糖果。第三十六局时,她虽然一开始没有发现自己拿错了,但一经教师提醒,立刻作出了调整。她的点数能力也很强,数量较少时,她可以直接目测说出总数。随着数量的逐渐增多,她并没有一次次从头点数,而是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计算自己得到的糖果总数。

男孩小谢也是能力较强的孩子。他对颜色的辨识也很快,虽然寻找糖果的速度不如小悠,但每次小悠拿走的糖果,他都会检查一下是否正确。此外,小谢的点数能力也不错,在最后点数自己面前随意排列的糖果时,他能每个都数到,不漏数也不重复数,正确地得出了总数。

其次,在心智倾向方面,虽然小悠和小谢都是小班幼儿,但能够进行合作游戏,而且遇到问题能互相商讨解决,表现出对同伴的信任。

从小悠每次掷完骰子就开始认真寻找糖果中可以发现,她注意力非常集中,不太会被周围的事物所干扰。遇到问题时,她也会和同伴商量。

小谢虽然常常是输的一方,但依然努力地投入到每一局游戏中。一开始,他遇到困难会望着教师,想要求助。在教师几次引导他们互相协商之后,小谢越来越有信心了,能主动向小悠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游戏规则的理解。游戏中,小谢还多次表现出大度、谦让的品质。游戏的最后,虽然他输了,但依然积极地想办法整理玩具。这些比游戏的输赢更重要。

三、下一步该怎么做

游戏中,小悠表现出比较强势的性格特点。由于她是班里能力较强的孩子,大多数孩子在和她互动时都以她为主。之后,我也可以特意请一些和她一样能力较强的孩子与她一起玩游戏,或由我来和她玩一次游戏,引导她学习倾听别人的建议,学会商量、妥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小谢从一开始的沉默,到后来敢于表达,是教师鼓励、追问的结果。之后,我会鼓励他尝试和不同的同伴开展合作游戏,多思考、多表达,让同伴了解自己的意图。

在游戏中,小悠一直用语言指導自己的思维,这是她获胜的关键。所以,我会让小悠来分享一下她的游戏经验,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自己可以找得那么快,以便其他孩子借鉴。之后,我也会创设机会,让这两名幼儿继续玩这套游戏材料,积累更多的经验。在后期,我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游戏难度,如,增加一颗骰子和若干三色糖果,给幼儿更多的挑战。

上一篇:学雷锋树新风的手抄报下一篇:关于热爱生活的说明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