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物演出剧本

2024-07-25

儿童动物演出剧本(精选3篇)

儿童动物演出剧本 第1篇

校园演出小品剧本;相信科学,走出迷信

人物介绍:张半仙:(饰)搞笑解说员:(饰)两位居民:(、、饰)外地人:(饰)故事开始:

旁白: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名叫:长须屯,有很多的居民,他们天天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直到有一天,不行的事情发生在了这个村子里……一天,他们这个村子真的遇上了大大的困难——麦子一夜之间没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村民们郁郁寡欢,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村子里突然来了一个 自称“张半仙”的人,他说,自己是被天上的菩萨所拣选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只有他才知道天上的旨意,同时也来了一位外地人。

张半仙:哈哈,村民们,菩萨昨天托梦给我,说你们这里的风水不太好,要我过来帮帮你们。

村民:(欣喜若狂)好啊,那真是太谢谢张半仙了!~

外地人:不要相信他呀,这都是骗人的,我们应该要相信科学啊,不要再迷信了,我想,只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一年一定会好的。

村民:你骗人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科学的,只有菩萨才是真神的,我们是不会相信你的

张半仙:(摇着扇子)就是,你说的很好,世界上就是没有科学。你们要是想家园有改变,我是可以帮你们做法的,但是,我有两个要求,在你们这个村子里的人,必须要信靠菩萨,而且要给菩萨献上急,这就是我的要求,你们答应不?要是答应的话,我就给你们做法。

旁白:村民们的心里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为了他们的美丽家园,他们答应了张半仙的所有要求。

村民:好,我们答应你,但是你必须要保证,你给我们做法之后,我们的庄稼一定会有效果,你敢保证吗?要是可以的,我们三击掌。

张半仙:好,我答应你。明天的卯时三刻,我们开始做法,好好回去准备一下。

旁白:张半仙到底会不会做法成功吗?

村们们:张半仙啊,我们现在开始做法吧。

张半仙:好。你们一人拿着3根香烟,还有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必须要念够100遍,否则不能起身。

村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100遍)张半仙:天灵灵、地灵灵,天灵灵、地灵灵。都要跪下,磕三个头,要跟老天爷说你们的罪,要向菩萨认错。我想,现在已经好了,你们就等着下一年的好收成吧,一定会有的。但是,记得要每一天早晚烧香,这样就更会有效的。

村民:我们会心中切记的。

旁白:现在外地人很愁人,他不知道该祝你们办,于是,日夜想办法,他每天都在想办法,突然发现了好多的脚印,他想:会不会是有人给原来的麦子做手脚,于是,找了村子里所有的人来了,但是都没有找到那个脚印的主人,该怎么办啊,那个外地人突然想起了张半仙,他觉得所有的人都应该实验一下的,当张半仙知道自己要去试的时候,心里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办法了,他只好去了。当他把脚放上去的时候,竟然是一摸一样的,这让全村的人都特别的惊讶啊。

村民:张半仙啊,怎么会是你啊,会不会是不什么问题了。

外地人:不会的,我去打听过了,很多的地方张半仙都去过,而且都是去骗人的,他做法就是想赚钱。我想现在你应该相信我了吧!~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了,世界上没有菩萨、佛,啊这种东西是没有的,我们一定要走出迷信,相信科学(最后一跺脚)

旁白出场:

同学们,一定要对封建迷信活动和各种歪理邪说利用非典疫情造势保持应有的警惕,坚决防止他们借非典制造、散布、传播歪理邪说和封建迷信思想,造谣惑众,扰乱人心,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

(所有人上台,鞠躬,下台)

儿童动物演出剧本 第2篇

成年人对儿童给予了厚望,对任何与儿童学习相关的消费都趋之若鹜。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成人总是过于在乎结果,而忘记了儿童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展现的状态。这既是对儿童的重视,又是对儿童的忽视。

河合隼雄在《儿童的宇宙》一书中提出,每一个儿童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宇宙。它以无限的广度和深度存在着。成年人往往被儿童小小的外形蒙蔽,忘却了这一广阔的宇宙,同时又急于让儿童成长,以致歪曲和破坏了儿童内心广阔的宇宙。儿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群体,他们新奇的想法,奔放的想象力,带给世界太多的惊喜,而这一切惊喜的来源就是他们内心广袤无垠的宇宙。想要真正认识儿童,做到关爱儿童,就必须了解儿童内心的宇宙。成人习惯于俯视儿童,将儿童的一切和幼稚、无知相关联,因此忽视了儿童的创作力,破坏了儿童内心的宇宙。

了解儿童除了通过亲近儿童,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的声音,有时候还可以通过侧面去了解,通过动物了解儿童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动物常常被称为儿童最好的朋友,有时候是真实的动物,有时候是动物的毛绒玩具,不论哪一种都能很好地体现动物和儿童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的存在,既因为动物有其自身的智慧和特点,又因为儿童对于动物投射了自我或他人的影子。同时,在和动物的相处中,儿童也获得了自我的成长。

一、动物的智慧

儿童对于动物的喜爱,几乎是跨越国界,跨越文化以及跨越时空的真理,也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会把动物作为自己最亲密的伴侣,在和动物的相处中摆脱孤独,获得安慰。儿童在还没有被带到动物园,见到真正的动物之前,就通过毛绒玩具认识了动物。很多儿童的床头都会摆放着动物的毛绒玩具,养成了依赖动物玩偶睡觉的习惯。

(一)改善关系

心理学家将伴侣动物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归功于伴侣动物的“非歧视性”。一个性格内向的儿童通过饲养动物,可以改善与人交往的情况,增强与人交往的信心。水生动物中如海豚、白鲸等就能对自闭症患儿康复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河合隼雄在《儿童的宇宙》中还提到K君和乌龟的案例。K君是小学一年级的男生,患有选择性缄默症。他在家里有说不完的话,可是一出家门就不再说话。有一天班里的学生抓来一只乌龟,放在教室里饲养,大家一起爱护这只乌龟。在学校里不说话、面对同学就紧张的K君,在面对乌龟时却显得十分温和。他还常常抓蚊子给乌龟吃,当同学谈到乌龟时,他有时也会点点头。可是有一天乌龟不见了,全班学生在整个学校都没有找到,这时K君突然大哭了起来,喊道:“小K的乌龟不见了!”这是他在学校第一次说话,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惊叹。从乌龟丢失事件以后,K君就能在学校正常开口说话了。其实K君在和乌龟相处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和同学的接触,无形中K君和同学有了一种沟通。饲养乌龟也打开了通往K君的心灵之路。

日本思想家鹤见俊辅和儿童交谈时,儿童异口同声地回答,最开心的是和动物在一起的时候,这让鹤见俊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与其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糟糕,亲近动物、植物及风景,似乎是一个更值得依靠的方法。”儿童在与动物相处中,学会了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促进了自我的成长。

(二)陪伴成长

在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长篇小说《鬼狗》中,主角是一只名叫“鬼”的狗,它从未被任何人驯服,直到遇到营地里的小男孩阿尔斯楞。鬼拒绝阿尔斯楞以外的人碰触,而阿尔斯楞在照顾鬼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秘密。在《儿童的宇宙》一书中,河合隼雄将儿童的秘密和儿童的自我同一性关联起来。他提出,当儿童拥有一个秘密时,他便会意识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因为鬼的存在,阿尔斯楞还第一次让父亲听从自己的指挥。鬼也伴随着他成长,直到阿尔斯楞离开草地上中学。从鬼和阿尔斯楞的相处中,阿尔斯楞收获了最忠诚的朋友以及童年的陪伴,使得他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英国剑桥大学的儿童教育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儿童养的小动物越多,他的社交承受能力就越强。饲养伴侣动物,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对性格的多方面发展很有益处。”[1]动物既能陪伴儿童成长,又能教会儿童一些自然常识,可谓是儿童的“良师益友”。所以“动物的智慧”就在于给予儿童心灵的陪伴,这有时是成人与儿童的相处所达不到的。

二、动物的分身

对儿童的心灵治疗也会引入动物疗法,儿童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很多时候动物不仅仅有其本质的生命,同时还分身成了儿童生活中的其他形象。儿童有时会将动物作为自己的分身,将自我的喜怒哀乐寄托和投射到动物身上。动物除了是儿童自我的分身,有时还会作为他人的分身。儿童在和动物的相处中,因为动物拥有分身,所以不仅仅是与动物的相处,也是对自我认识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过程。

(一)自我的分身

河合隼雄作为心理治疗师,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在小学五年级时就遭遇了性侵害,可她却无法说出这一事实。可母亲对她期望很大,希望她好好学习,有美好的人生。在这种情况下,她出现了拒绝上学的情况。在女孩治疗的过程中,她拥抱了一只患有皮肤病的肮脏的小狗。其实她患有过敏症,受到刺激就会咳嗽,可是在拥抱那只肮脏的小狗时,女孩却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以此为契机,女孩说出了深藏心里的那个秘密,其实那只肮脏的小狗就是女孩自我的分身,她拥抱那只存在缺陷耳朵的小狗时,其实也是在接受并不完美的自己,这一过程是对自我缺陷的接受以及重新整合的过程。

(二)他者的分身

在河合隼雄的另一个案例中,一个拒绝上学的高中生,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和妈妈外出旅行,却被要求不能带狗,他只好将小狗交给了祖父。在梦里,他觉得这是他和小狗的最后一面。而在现实中,这个高中生有一只自己很喜欢的小狗,在做梦的前几天,这只小狗遭遇车祸去世了。失去了爱犬的他几近崩溃,但是在做了这个梦之后,他慢慢恢复,也开始上学了。

在这个案例中,小狗既是自我的分身,又是他人的分身。首先,这个高中生在和狗的相处中,获得了小狗的爱,其实小狗就成了母亲的代理,给予他温暖和呵护。其次,小狗也是尚不成熟的他的分身。小狗身上寄托了他的稚嫩和懦弱。当小狗死去,在梦里他下定决心和小狗告别,其实也是对自我不成熟的人格的告别。通过梦境,他完成了这一过程,成功地自立。

在儿童和动物的相处过程中,另一种情况不能忽视,那就是虐待动物。虽然儿童很喜欢动物,但是儿童也存在欺负甚至虐待动物这一事实。而这一事实也和动物的各种分身分不开。儿童对于父母有爱,也有恨。在一个家庭暴力的案例中,一个女孩经常对母亲拳打脚踢,但是在晚上时,却要钻进母亲的床铺,和她共眠。由此可见作为他人的分身的动物,儿童在与其相处过程中也会投射爱恨交加的情感。通过动物的各种分身,儿童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的成长。

三、儿童的成长

动物的智慧使得儿童在与动物的相处过程中增强了交往能力。儿童投射在动物身上的分身,使得儿童更好地了解自我,促进了儿童的自我成长。

(一)正面引导

选择性缄默症的K君,通过饲养乌龟,开口说话,打开心灵的大门,学会了和同学相处。小时候被性侵的女孩,通过拥抱一只肮脏的小狗,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阿尔斯楞在鬼的陪伴下更加快乐地成长。在《秘密花园》中,是一只知更鸟最先亲近性格古怪的玛丽,从而使玛丽打开了心扉。这些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儿童通过动物实现了自我更好的成长。

动物成为儿童的宠物之后,能够和家庭中的长辈一样给予儿童关爱和安慰,也能像同龄人一样,给予儿童陪伴,接受儿童的倾诉。动物不仅仅是儿童的长辈,也是儿童的朋友和支持者。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得到了成长过程中的弥补,同时因为动物,他们也能认识到不同于自我的生命的存在,这对于儿童行为以及人格发展都十分有帮助。

儿童文学中的动物小说在介绍动物习性,尊重生命的动物观等方面也对儿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动物小说将儿童带进动物的世界,透过动物来审视人性,给儿童带来审美感动。此外,也能让儿童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故事中,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全感。

(二)间接改善

虽然儿童与动物的相处也存在负面情况,儿童欺负乃至虐待动物也是事实,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却并不简单。“心理学界也认为儿童虐待动物,也有可能是心理压抑的一种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这是由于儿童的行为语言、认知能力较差,表达情绪的方式较为简单,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所以他们以虐待动物来排解心理压抑。”[2]

与动物相处能够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动物疗法对于儿童的心理治疗有一定作用。以色列儿科专家就曾在儿童医院设立了“袖珍动物园”,饲养一些温顺的动物,比如兔子、乌龟、鸡等。儿童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触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动物。“研究发现,同动物接触可以帮助多动症患儿克服其偏激行为。有50名2~7岁因多动症而失去学习能力或交流困难的儿童,住院期间同这些动物交上朋友后,经过两个月,便开始安静下来,改变了原来没有耐心的状况。”[3]

高洪波先生曾说:“我认为,动物小说是架在儿童与大自然之间的一座桥梁,它能帮助儿童越过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径直走进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从中采到营养自己身心的精神之蜜。”儿童与动物相处,既是照顾动物,又能帮助自我成长。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与动物的相处,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儿童的成长。

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社会的话题,当成人将重心放在对于儿童各项技能的培养的同时,不免忽视了儿童心灵的成长。儿童虽小,却拥有敏感的心。在这过程中,成人对儿童心灵的忽视,不免会造成儿童行为或性格上的缺陷,成人和儿童也将陷入不能相互理解的怪圈。

动物在儿童的成长中,能够弥补成人的遗憾。儿童与动物自然的亲近,来源于儿童的天性。儿童对动物的亲近,也是对自己的认同,更能够通过动物去理解他人。通过动物的智慧,治愈儿童的心理问题。儿童通过动物的各种分身,实现自我的成长。动物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成人重视儿童却往往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想要了解儿童,不仅需要摆正对待儿童的态度,学会尊重儿童,而且可以通过动物这一第三方,侧面了解儿童,观察儿童的生活,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走进儿童的内心。

摘要:了解儿童的方式除了亲近儿童,还可以通过他们与动物的相处,从侧面了解儿童的心理,理解儿童的成长。动物常常被称为儿童的伴侣、朋友,因为动物有自身的特性,动物的智慧能够带给儿童另一种安慰和陪伴。同时在与动物的相处过程中,儿童或将自我,或将他人投射到动物身上,使动物成为一种分身。通过利用这一分身,成人能更好地了解儿童,儿童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儿童,动物,分身,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忠东.儿童与伴侣动物[J].女性天地,2006(12).

[2]陈永进,程巍,卢康健.同理心、虐待动物和暴力行为之间关系研究现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

读剧本与看演出 第3篇

戏剧确实是高于小说的艺术形式。这一点在观看了林兆华等几位导演搬上舞台的《罗慕路斯大帝》之后,感触尤深。且不去说话剧如何利用了灯光、布景、道具等舞台手段丰富了原著,使其成为立体的、活动的艺术,单单是导演们用自己的心智对剧本作出的独到阐释,就已经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涵。

《罗慕路斯大帝》是瑞士德语作家杜倫马特的作品。这位以怪诞的写作手法著称的作家早已因《贵妇还乡》、《物理学家》和《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等佳作闻名于世。《罗慕路斯大帝》这部带有闹剧成份的悲喜剧只是近几年来才较多地引起文学界的注意,主要原因是“他对历史事实采取滑稽的自由处理手法”,这同近年来在西方文艺界悄然兴起的“假设历史”之作的风气恰好合拍,博得青睐是不奇怪的。

说句老实话,若是让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条件下阅读这个剧本,他或许会肯定作品所表现的幽默和睿智,却不一定对剧本大加赞赏,没准儿还会说剧本的说教味儿太浓了。可是,在林兆华导演的舞台上,《罗》剧尤如经过精心修饰的少女,展现给观众的几乎全部是它精彩的方面。例如,剧中主人公罗慕路斯大帝身为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无力挽救西罗马帝国必将灭亡的命运,宁可饱食终日,专心等待入侵者的到来。导演为此设计了牵线木偶,将人生的悲剧性视觉化,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再例如,《罗》剧本是“假设历史”之作,即今人对历史的一种看法,或是今人从历史中受到的一点启发;导演为了将这种认识传达给观众,特在舞台中央设计了一个小舞台。这个小舞台被话剧研究所的一位同仁称作“微缩景观”。它像一个作战用的军事地形,将历史以浓缩的形式再现给观众,不仅为牵线木偶们提供了活动范围,也有效地将演出同观众“间离”开来,造成了一种必要的距离感,使观众本身升华为对历史的反思。再如,为了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导演有意让一个演员扮演两个角色。演员只是通过拿掉头冠、改变声调,便从一个角色过渡到另一个角色。此外,主人公罗慕路斯由三位演员扮演,演一幕换一次人,迫使观众不得不一次再次地从戏剧情节中跳出来,现实地、客观地看待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凡此种种,无一不使观赏话剧成为纯艺术的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对于游戏的制作者(导演)和游戏的参加者(观众)来说,都具有挑战性。前者要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足够的创新意识,制造出新颖而又不脱离观众欣赏水平的舞台技法;后者则需要熟悉戏剧程式,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识破导演的“机关”,从而在观剧的过程中得到某种快感。不过,要实现话剧的这种功能,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话剧工作者和广大观众的问题:话剧到底是什么?好在近来的文艺政策已经肯定了艺术的娱乐性,话剧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其丰富的艺术手段、复杂的表现方式以及独有的艺术规律,规定了话剧必然是、也只能是一种较高级的、较纯粹的艺术形式。话剧的生命力并不存在于普及之中,只有还给话剧其纯粹的艺术本质,话剧才能够在百花齐放的艺术园地中获得其真正的位置。《罗慕路斯大帝》的成功演出,就是为话剧寻找其真正位置所做的努力,是可贵且可嘉的。

话说回来,什么是“假设历史”之作?说白了,就是不睬历史事实,运用艺术家的想象力,赋予历史人物另一种行动的自由,进而在白纸黑字之间编造有关人类的故事。《西班牙宫廷舞》和新近问世的《祖国》等长篇小说,均属此例。《罗慕路斯大帝》对历史的假设是颇值得揣摩的。历史上的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是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他本是军事将领奥雷斯底之子。四七五年,奥雷斯底把尤利乌斯皇帝赶出意大利,立尚系幼年的儿子为帝,实际上是由他统治意大利。但是,部下哗变,拥戴日耳曼武士奥多阿克。四七六年,奥多阿克处死奥雷斯底,却赦免了罗慕路斯,将其发配到意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亚行省(以上史实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述)。剧中的情节是:罗慕路斯大帝执政二十年,毫无政绩。他只关心一件事,即养鸡业。他亲自为鸡场中的母鸡取名,并统统冠之以先帝的尊称。遗憾的是,这些“奥古斯都”们都不能下蛋,而唯一的下蛋能手却是不知从何而来的日耳曼种鸡。这位帝王的形象最初令人讨厌,因为他全无君主的风度。但是,当他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述了心中的秘密之后,观众明白了,他也不过是一个遭受命运操纵、身不由己的木偶而已!他那闹剧似的荒唐举止原来正是他无奈的反抗。

假设历史,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反思行为,而反省自身则是人类赋予艺术的崇高使命。杜伦马特创作《罗慕路斯大帝》是在一九四九年,剧中台词多处可见创作者对二次大战的思索。例如爱国主义,这伟大的抽象概念被剧中人用来谴责罗慕路斯,因为他拒绝抵抗,是彻头彻尾的叛国。可是罗慕路斯认为,他要背叛的并非是国家,而是眼前的腐朽制度——国家是不会灭亡的,灭亡的只是过时的制度。同样,当德国在为头号战犯希特勒是否犯了叛国罪而喋喋争论时,他们避开希特勒对全人类犯下的罪行而去抽象地谈论国家,便暴露了《罗》剧中所揭示的一大人类缺点:放弃事物的本质而拿抽象的概念作文章。

有趣的是,阅读“假设历史”小说要比观看“假设历史”剧更难,因为品味其中“假设”韵味的任务全在读者一人身上。看剧则不然。导演已经通过他的构思将“假设”暗示给了观众,从一开始,观众就体会到了剧中的“假”。不过,更有趣的是,《罗》剧让人——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突然对自身也有所觉悟:瞧瞧咱们的历史剧,从《蔡文姬》、《关汉卿》、《虎符》到《李白》,怎么都是那么的有板有眼,严肃、庄重,一本正经。可谁不知道历史是不能复制的,一个剧本只可能是一个人(或者包括导演在内的几个人)对历史的一种看法!这么说绝非贬低上述几出话剧。它们都是优秀剧目,受人喜爱。不过,对比之下,是否显出了我们的历史剧(直至话剧整体)有些太单调?

上一篇:棚户区改造建设方案下一篇:大学学生会工作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