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4-09-15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精选12篇)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1篇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完成,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而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单纯地靠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无法办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创新。

一、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创新

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拓展性、开放性,广大教师既要立足体育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进行呆板教学。教学内容一定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体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能体现素质化目标要求。例如针对当前初中生中小胖墩较多、饮食结构不够合理的普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健康膳食的知识灌输,向学生介绍人体一天所需消耗的能量、不同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早中晚三餐各自承担的功能、人体如何均衡营养等。这些内容的传授可以让学生对健康饮食具有直观的理解,改变那种每天吃好的就是幸福健康的理念。又如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严峻,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了学生自护能力的教育,如怎样判断周边环境是否存在隐患,如何避免陌生人的骚扰,怎样寻求他人的帮助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手段创新

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完全是一项技能性教学,对教学的要求不高,甚至认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已经足够,根本不需要教学手段的改善。这样的理念是片面的,体育教学同样需要补充大量的知识,而且对一些疑难性动作的讲解,总不能要求教师反复做瞬间动作,学生观察也不够形象具体,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增强演示和观察模仿效果。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一方面运用信息手段补充大量的教学信息,从体育运动起源、体育卫生常识、体育明星知识乃至体育重大赛事的精彩场面,通过这样的信息补充使体育室内课教学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使体育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另一方面,笔者重视多媒体手段在一些疑难动作训练上的促进功能,将一些瞬间动作、难度较大的动作通过多媒体慢动作的演示,或是动画模拟演示,使学生对整个动作的前后连贯分解看得清清楚楚,只有看仔细了,领悟效果才会增强,多媒体手段同样可以为体育教学动作训练提供帮助。

三、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方式创新

完全拘泥于师徒式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体育训练消耗体力较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笔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重在进行动作的先期辅导、要点指导,而整个训练过程不再是教师带着训练,而是要求学生带头分组训练。选择一批动作规范的学生代表教师深入各个训练小组进行帮助,以他们的示范和相互间的揣摩、研究点拨促进体育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其次,笔者在一些项目训练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如篮球运球动作训练,不再进行重复动作,而是组织各小组运球接力赛,既要保证动作规范,又要提高速度。这样的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大增,每一个小组为取得好的成绩,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意识、团队理念也得到充分激发。另外,结合教学训练目标要求组织一些竞赛性活动,也可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无论是激发学生竞争的欲望,还是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性互动中掌握动作要领,对初中体育教师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

四、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评价创新

教学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体育训练成效的评估,又是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总结。有些教师完全采取运动技能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显然没有兼顾学生的状况,缺乏全面性。学生的体能体质有一些差异,教师在评价评估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同时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全面。首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估考核要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别,特别是将一些特殊体质、存在缺陷的学生单独列开来,对他们降低要求,否则设置过高的目标既难以达成,又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时,不仅要将运动成绩纳入其中,而且要将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等方面考虑进去,采取运动成绩等第加学习态度评价这样的综合模式,较好地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促进作用,否则一味以运动成绩评价学生,容易挫伤一部分特殊体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空间创新

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传授给他们健康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能等,这些目标要求显然无法在课堂环节全部落实到位,这就必须有效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例如有些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建立一些兴趣小组,课后鼓励他们自主开展体育活动。又如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一些健康知识、急救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联系较紧密,多强调这些内容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技能,如擒拿格斗中的一些简单的动作,特别是应对不法侵害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动作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一些攻防技巧,关键时候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充分重视这些课外活动的资源运用和空间拓展,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与自身成长相关的技能,这是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

总之,创新理念,推动体育教学开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的促进功能。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在这一方面加强研究、有效推动,从而尽快实现素质化教学目标。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2篇

摘要:在初中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广大初中政治教师也在积极探索新颖、多样化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培养出能够全面适应社会高速发展需求的人才,不仅要注重丰富知识、学习方法的传授,还应重视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拓展其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措施

社会的快速发展往往都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持,而在新时期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拓展,也只有拥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发展变化中做到全面适应。对此,广大初中政治教师也要给予足够重视,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更新颖多样化的教育培养策略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1优化课堂提问,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课堂提问都是广大教师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式,而很多时候,教师也只能通过一系列提问,才能够了解到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具体理解、掌握程度,已经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在激发、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上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教学传统,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激发出来,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1]。对此,在初中政治教育各系发展中,其教师应在问题设计之前,对学生本阶段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虑,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也以此来更好的培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进行“人际关系”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很多教师可能都会提出“怎样才能够提升人际关系”这类问题,而对于学生来讲,经常会陷入茫然当中,不知所措,此时,就可以将其问题灵活的转化为“怎样在人际交往获得大家的欢迎”等类似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掌握题意,也能够轻松、积极的投入到问题讨论中,也能够积极的将自己独特的想法、方法表达出来,进而在增强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其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2创新情境课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也都逐渐认识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探究中,才能够真正对书本上的内容产生透彻理解与熟练掌握。例如,广大初中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对于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内容时,就可以引用一些周围政治名人的具体事例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是讲解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轻松地投入相关内容的学习探究中[2]。例如:在进行“潜力”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就可以通过讲解这样的故事来完成课堂导入:大概内容就是工人在下班途中调入墓穴后,怎样都无法逃离,而当醉汉调入其中时,却因为工人告诉其不用努力爬出没有用这句话,以为工人是鬼,惊吓过后奋力的爬出了墓穴。而通过以寓言、笑话等形式来表达相关知识信息,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倾听中,对其中包含的政治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也能够真正懂得采用不同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某项事物,解决某个问题,以此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3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各种先进辅助教学技术手段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果,对此,初中政治教师应给予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以教学设备优势特点的充分发挥来进一步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面对大部分都是文字的政治教学内容,教师不要盲目的以传统板书的方式来向学生灌输,而是要结合实际授课需求,以及学生认知特点,选择更先进、适合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政治课堂,进而在快速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其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3]。在具体引用中,应充分考虑到政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在进行“意志”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意志相关的视频故事,或者是播放一些能够增强意志的歌曲,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此外,也可以在讲解后,让学生尝试围绕“意志”这一主题来设计一些角色表演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也能够让其创新意识得到全面激发与发挥,并在设计、表演中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综上所述,广大初中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组织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论是对其今后的学习发展,还是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授课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需求,采用更恰当的策略、手段来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唐洪山.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6):166-166.

[2]叶银珍.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6):178-179.

[3]达娃卓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导报,2015,(21):25-25.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3篇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教师往往满足于传授书本知识, 照本宣科, 对教材缺乏潜心研究, 课堂教学流于表面化的形式主义, 只有善于创新, 思维敏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学生, 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 使知识、能力与时俱进, 对板书、教案、课件的设计要新颖,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没有勇于创新的教师, 就很难培养出勇于创新的学生。

例如, 在讲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这一课时, 可以采用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的课件, 配上精彩的音乐伴奏, 让学生通过观看演示课件, 懂得了如果一种金属置换两种盐溶液里的金属时, 先选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置换; 如果多种金属置换一种盐溶液里的金属时, 活泼的金属先去置换, 这样就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消化掉, 同时教师在板书的设计上也可以出现语文教学中才会有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等成语, 使化学这门生硬的学科变得生动活泼。所以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一定用欣赏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去激发他们的潜能, 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使每名学生每一节化学课不断思考, 不断提出新问题。

例如, 在讲解溶液酸碱性这节课时, 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 “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 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并通过自己观察和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设计需要的物质让学生提前自己准备,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然后教师在学生中选择和筛选, 选择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作为榜样, 激发那些不具有创新精神或创新能力弱的学生。

经过实验检验, 这次活动的效果极好, 有一个学生制作的酸碱花最引人注目, 他制作的这簇花五颜六色, 有红的、浅黄色的、浅蓝色的等等, 这些花不仅鲜艳, 还有其特殊的性能, 因为它们对酸碱反应非常灵敏, 所以这名学生给它起名叫“酸碱花”。这些花虽然没有芬芳, 但它却能及时的告诉我们空气是否污染, 准确的显示空气的酸碱度。这名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了他的作业成果, 只见他手拿喷雾器向花束喷去, 当喷出的雾落在花上时, 花的颜色全变了, 大红色变成了深蓝色, 浅橙色变成了粉红色, 浅蓝色变成了淡粉色, 过了一会儿, 他又拿起了另一个喷雾器, 再去喷这些花时, 又出现了另一番景象, 洁白的花变成了鲜艳的玫瑰红, 粉红色的花变成了闪闪发亮的黄色, 棕色的花又恢复了其艳丽的颜色, 真是变化多端, 美不胜举。其他的同学都惊呆了, 在同学们惊叹之余, 我帮他们揭开谜底, 因势利导地告诉他们这些花里能够变色的成分是石蕊、酚酞、甲基红、甲基橙、刚果红等物质, 它们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酸碱指示剂, 而喷雾器中的物质显酸性或碱性, 当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者碱时, 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在讲解重点知识的同时, 我又介绍了300 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科学上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 并借此鼓励学生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勇于创新, 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 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课程标准上的重要知识点, 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型学生有赖于创新型教师的培育

基础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 教师是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的实施者,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 要将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 需要我们教师的艰苦劳动, 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创新型学生, 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作为教师, 我们理应善待每名学生, 重视发现学生身上的理想火花,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师必须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空间。所以在化学教学上, 教师应避免满堂灌, 多给学生思考、研讨、发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在许多外国教师看来, 学生能提出问题, 哪怕是自己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就意味着自身教育方法的高妙, 就证明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 否则, 就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在美国, 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的课堂上, 学生可以随时提问, 若是自己不懂、不会或是不知时, 会十分干脆地回答: “不知道, 等我查查资料, 再考虑一下给你答复好吗?”不仅如此, 在美国, 若你在课堂上不提问题就别想得到优异的成绩。而在中国, 课堂上往往鸦雀无声, 安静沉默, 为师是从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似乎经老师讲的都是真理, 经老师一讲似乎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这样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创新型学生,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 不要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 而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初中化学教学之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相对来说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普遍表示在生活之中有很多实际的例子都是和化学知识息息相关的。因为学生接触这门学科的实践相对来说比较晚,所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时间还是很牢固。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通过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掌握化学这门学科。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

一、实验教学

要通过实验帮助进行教学情景的设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要知道实验是进行化学学习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化学教学工作地展开是需要实验作为辅助基础的。实验往往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可谓是一举两得。

举个实际例子来讲。初中化学有一个部分内容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需要预备如下的实验道具:玻璃水杯、汤匙,还有蔗糖。准备过程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同时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因此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比平常上课更加的用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在无形之中就被大大的调动起来了。通过实验还有自身的观察之后,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形成饱和溶液的两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温度和溶剂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通过实验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之中更加轻松地学到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所得到的,因此学生记忆起来会更加的容易且更加的牢固。由此经验之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根据一些现象从而了解其背后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将生活带到课堂上来

所谓将生活带到课堂中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之中将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个例子来讲,初中化学有一个章节讲解的内容是酸还有碱。在日常生活之中这是很常见的两种事物,比如熟石灰还有食醋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很容易接触到的事物。这样的内容到了课堂上后,学生往往会有更加强烈的了解欲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学习的时候也就会更加的主动和高效。另外,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出一些相对来说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让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除去水垢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学到原本比较艰涩的化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比较有效地进行实际应用。在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复习和巩固,在不知不觉中就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化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实用性这个特点。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对这一点进行利用。通过生活情景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拉近与化学学科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趣味。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极大地被调动了起来。

三、故事教学

要知道化学中间也是存在有很有故事的。这些故事往往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要合理的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故事里面知名度最高的大概就是居里夫人的故事了。通过居里夫人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的教导学生关于“钋”的知识。又比如在世界著名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中间硫酸铜和鲨鱼的故事。我们可以这个故事教导学生一些关于硫酸铜的知识。通过这些简单但是内容丰富的故事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愉快的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知识引进故事是一种很常见的教学手法。通过对教学知识和故事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故事的引入应该能够切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注意考虑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另外,在教学活动之余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让学生观察生活,通过生活学习化学然后让学生们相互展示、相互学习。化学学习的出发点在课本,但是化学学习的过程可以是多姿多彩的。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化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艰涩难懂的化学知识有时候也可以是有趣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经验结合起来,让生活做学生最好的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大畈学校)

参考文献:

[1]胡婕.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时代教育,2008(2).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5篇

2016-2017学年,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按照省上级工作部署,坚持从严治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立足教育,着重防范,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避免了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把我校2016-2017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的情况自查如下:

一、健全廉政责任机制,完善党风监督制度。

为了进一步建立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长效机制,我校通过开党员会议制定新学期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努力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注重师德师风,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1、建立领导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意识。

首先是确立了校长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在胡屯镇中学党支部监督下,全面负责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当好表率,把好方向,管好事,用好人,领好路;其次是确立了全校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者地位,要求领导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要做到必须按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必须深入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必须定期检查全校的党风廉政情况,必须认真落实重大责任的追究,以此来确保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建立量化考核机制,激发全体教师积极性。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师德师风建设,我校将党员干部和全体教师在执行党风廉政工作纪律方面的表现纳入到考核内容之中,并作为评模评优晋级的先决条件。在制度建设的原则上,我们坚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针对性;抓住要害,严格规范,注重约束性;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注重创造性;细化量化,具体实用,做到操作性;关口前移,未雨绸缪,注重超前性。

3、建立监督机制,促进教育民主。

首先是加强民主监督。我们以教代会为载体,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学校召开教代会,将学校的财务状况、基建工程、评优晋级名单等进行公开。同时,我们还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述廉和评廉工作,认真实施校务公开方案,在校内设置公示栏,及时公开学校的重要立项、干部聘用、教职工考核奖励、学生管理等方面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真正做到民主治校。其次是加强班子内部监督。我们要求班子成员要充分运用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为了学校的发展和爱护同志,对平时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发现的苗头,及时打招呼,早提醒帮助,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加强学校廉政管理,创新管理激励措施。

我校认真贯彻上级的要求,学校全部党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结合实际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立领导班子,明确党员责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支部书记的领导班子,同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组长,全体党员和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部署、协调、指导学校各项反腐倡廉工作,将专项工作的目标分解到各办公室和各岗位,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作出廉政承诺,接受全体教师监督。

学校在组织分析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状况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确定了的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和计划,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并要求全体教师作出廉洁从教承诺,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承诺进行公示,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学习会议上,全体党员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口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3、加强各级监管,严格作风和责任考核。

学校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重点,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抓好责任考核。要求全校党员干部每季度进行自查自检,同时学校组织专班对党员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年终考核时,从“一岗双责”、“廉政承诺”等方面,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党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核由学校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和教代会成员组成,对全体党员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促进学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持续推进,为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守纪担责思想。

1、加强组织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学校党政班子认真学习和贯彻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明确校长、书记建设一支勤政、廉政、优政的干部队伍作为工作的职责。学校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党员学习,贯彻党中央的精神,明确形势与任务。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典型的事例进行多形式的正面宣传和反面教育,督促干部树立勤政、廉政、优政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纯洁党员干部的心灵。学校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项教育活动,注重党章的学习和党性、行为的反思,接受、听取群众的建议,立足教育岗位,努力工作,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党员、干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师风、教风、校风的可持续发展带好头,打好基础。

2、加强学习,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学校精心谋划落实工作计划,制定活动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有序,层层推进。党政领导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认识到任何工作人的思想是决定因素。学校积极营造务实的学习风气,多层面、全方位、形式多样地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教育法规和专业业务的学习,切实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深入开展以创建文明校风、健康校园、树师表形象为重点,以“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坚决杜绝歧视学生、体罚学生、无故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等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现象,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全面倡导优良的师德风范,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寻找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教师学有榜样,超有目标。通过学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学理论、扬师德、钻业务、促教学的良好氛围,也提高了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不管是领导班子还是党员领导干部,用党对干部的要求标准来衡量、用新时期赋予干部的新的期望、用人民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寄予的厚望来对照检查,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政治思想工作有待加强,领导班子成员集中系统学习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党员同志的思想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还抓的不实,教师的师德教育工作还不够深入。

2、支部凝聚力有待提高,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发展做得还很不够,年轻教师党员对于职业规划和认同度还不成熟,需要注重教育引领。

3、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活动多针对于党员,对于全体教师的政治教育欠缺。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解决上述问题,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

1、坚持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及相关文件,努力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积极跟进时政学习,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年轻党员培养。

3、加强班子成员间的团结和协作,自觉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形象,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密切联系全体教师,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刻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心态,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增强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重要事情,决策前都要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召开教代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形成决策。

6、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探索创新,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7、增加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形成党员带头,全体教师跟进的良好氛围。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6篇

摘要:

创新是历史教学中被热切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历史教学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教学的意义体现的日益明显。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历史教学也要基于这一目标开展,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创新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真正达到“以史为鉴”的效果,推动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实现民族兴旺,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7篇

内容提要: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逐步形成世界性热潮。本人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培养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自己示范引导。

四、从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激发、注重、优化、培养。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中使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大胆想象、合理的猜想,通过实践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规律,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培养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以其亲身的感受向中国留学生畅谈成功之道时说,对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因此,教师课堂上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我能行”,并激发自己的自信心。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适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至关重要。

3、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理论产生的,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他们有很强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视觉感受,体会数学图形对生活的作用。杨辉三角、赵爽弦图能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将数学设计重点放在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水平上。

1、采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自学能力、思维意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提高教学效果。尝试教学法精髓在于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练习,已逐步形成探索精神。赞科夫曾举了这样的事例:教师出了一个加法题,7+7+7+4+7+7+7=?要求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不少学生用7×6+4的方法解,而有一个学生用7×7-3的方法解。赞科夫赞扬这个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够看到题中的另外的一个7,我认为,这个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就是尝试活动中获得的。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都有一种要求自己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渴望。为此,新教材改变了以往那种“给出定理(公式)——证明定理(公式)——讲解要点——巩固定理(公式)”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的启发式模式。创设思维情境,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受到应有的思维训练。

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首先展示问题、未知、困难,激发学生思考

探索。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尽可能多的参与思考的过程。

3、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把“教学结果”直接交给学生,这样似乎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而实际上却忽略了数学思维过程的暴露,以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到的是僵死的知识,禁锢了思维的发展。我在教授《勾股定理》的证明一节中,要求学生用两个不同的正方形剪切后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使学生在拼图中体会到拼图过程中的常量——面积,变量为不同的面积的表示法。从而得到了基本图形——赵爽弦图,并进一步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三、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自己示范引导。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丰富的经验,发挥我们的才智与我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参与数学活动,进行数学探索。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主动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许多数学教师讲课时很少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喜欢自己“满堂灌”“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使学生思维僵化,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缺乏主动的学习热情。数学课堂适当的要求学生阅读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习动力。

笔者做法是:

⑴、因教材内容而异,灵活的安排学生阅读。

熟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有利于精思是必然的道理。在数学新授课中,应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通过阅读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关键词句要细细的品味。这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通过阅读例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思考方法和准确地做题格式。

⑵、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⑶、阅读数学内容时要手、脑、眼并用。

2、充分挖掘教材,展示思维过程。

新教材的每一节都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这些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展的空间,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的课堂活动主要为课堂思维活动。

首先,要充分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有具体事实概括出新概念,二是利用旧知识推出新概念。学生只有亲自参与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这一生动的过程才能熟悉概念,掌握和应用概念。

其次,充分展示数学规律的总结过程。数学的法则、性质、公式等思想方法都是数学规律。它们来源于生活实践,学生要掌握好这些规律,就要进行一定的思维,就要在一定的思维情境中发展创新意识。

3、课堂教学中应降低思维跨度,重视变式训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例题,给学生铺设思维台阶,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教师要善于变式课本中的例题,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和技巧。使学生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变式训练题的编写要注意两点:①变化题中运算符号,代换题中的变量。②变式训练要分为基础题、基本问题、提高题、拔尖题。

四、从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鼓励竞争,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能作;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解放儿童,尽量多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充分发展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的创造意识。”在进行数学教学中,通过提问、小测、数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发展思维能力。

2、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正确的认识。

创新不是借助数学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的离奇。实际上,每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教师应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的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能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3、重视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

发明创造是从“异想天开”开始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是从“求异”开始的。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过多的要求“求同”,而放松或忽略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中深入思考,独立提出与课本例题不同的解法、一个简化步骤、一个新的解题策略,不人云亦云。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几何证明无不体现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火花。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包含了等量转化、不等量转化、平移转化、对称转化、旋转转化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培养的极好体现。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有以下两种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

要引导求异思维,就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要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去想问题,让他们多问自己:“真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相反呢?”“本本上的结论对吗?”同时要向学生宣传哥白尼、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既尊重科学,又敢于向名家错误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使学生认识求异与创造的关系。

为此,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既不去附和现成的结论,又不是钻牛角尖,而且信守真理。还要使学生懂得,自己的结论应该言之有理,而不是信口雌黄,无理诡辩。在学习过程中要思

想活跃,避免思想僵化。

4、鼓励思维,享受数学的美

数学历来被看成是“思维的体操”,这是对数学教育价值的肯定。同时,也因众口一词,把数学教育推向了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模式,认为数学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智力发展,忽视了数学交易的其他功能。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渗透以美引真、以美启真的教学思想,通过数学中美妙的问题、思想、方法,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变抽象、枯燥的数学为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数学。

例如,采用生动活泼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形象有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实践参与探索,用教材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从中来感受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学习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美。

实践证明,要实现以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们当代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唤起其创新意识,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数学教师》

《数学课标解读》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8篇

一、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的营造决定着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问题。所以,教师要抓住机会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勇于思考,积极创新。因此,教学中要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气氛,多设置一些激趣教学法,吸引学生积极发言、发问。比如,我在执教《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一课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引起兴趣的问题:为什么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在同样的经济危机面前所遭受的结果却不一样,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呢?美国采用了罗斯福的新政就渡过了困难,但是日德却建立了法西斯专政,采取了实施侵略的做法。如果日德也实施新政是否可以渡过经济危机呢?他们为什么要建立法西斯专政呢?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学生感到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和辩论等。

二、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让他们获得历史事件的感知,让他们能够分析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从而达到预测发展的情况,进而做出相应的策略。其实这些教学过程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我在讲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时候,就激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结果学生预测得非常完美,谈出了很多原因结果,很让人满意,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新课标提出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把比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知识。我执教《辛亥革命》时,使用多媒体播放了《武昌首义》的场景。 学生深受感动和启发,强化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要去努力研究教材教法,领会新课标,运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研究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很容易说出几点原因。那么,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吗?是否会像日本一样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呢?这个问题虽有难度,但学生通过辩论分析说出各自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有益的。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意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并产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不断质疑及释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生由于心理及年龄的特点,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利用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激发学生对自身情感经历的回忆,使学生充分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魅力,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

例如,在朱自清《背影》一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时,采取情感沟通的教学手段。父爱是永恒不变的主体,初中生对家庭的情感、对父亲的特殊情感,使得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极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无论是家庭环境好的学生或者是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家长对子女的爱都是不变的,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处,父爱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进行《背影》的阅读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父爱的踪迹,进而产生对课文的感悟。课文中有一段内容,主人公在遭遇家庭重大变故时,父亲送儿子外出学习,不顾自身的疲惫,坚持为儿子买橘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场景,父母为了给儿女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工作、奔波劳累;父母将可口的饭菜留给孩子吃,自己却只吃残羹冷炙;学生家长在学生附近租房只为陪读、照顾孩子起居生活等。教师通过让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进行精心备课,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精髓,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讲解,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及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一篇阅读课文之后,让学生把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记录在练习本上,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自由讨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对课文插图及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文学作为一种创作艺术,与作者的想象力密不可分,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创作者的自身情感及创作意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来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加强思维的独创性及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重要内容,而创造了集中体现在思维的独创性及灵活性上。思维的独创性及灵活性能够有效提升思维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形式。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独创性及灵活性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产生独特的思维特点,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转变过去学生固化的思维形式,形成独特、灵活的思维模式。

(四)充分利用现代阅读手段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中学教育中,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PPT课件以及影像视頻,使学生产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营造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寻找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后提出对文章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创建活动情景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各种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形成对课文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文中的对话场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事先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人物特征及情感特点,将人物角色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活动情景中,通过利用各种道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行为及对话,让学生表演出课文对话场景。通过创建文中活动情景的方式,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自身的肢体动作、语言以及表情等,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课文人物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并加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朱惠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彭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有效走向创新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董丽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134.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10篇

张慧秋

(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学校)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精神,就会更加的愚昧和落后。因此,新课标要求,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单单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发达是由这个民族的创新精神所决定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精神,就会更加的愚昧和落后。因此,新课标要求,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单单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供大家参考。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我们要力改传统的那种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顾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就是一个学习机器,培养出来的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使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极其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处于一种低沉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营造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学习条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营造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七年级“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开始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一段站在三角形与四边形上的对话,学生不用引导兴趣都非常浓厚,对问题思考非常活跃,本节的教学重点就很清晰。学生印象深刻,注意力集中,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这样也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有创新的思想火花,他们就会意外地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他们的创新就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提高。

三、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创新,需要智力的参与。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总之,我们要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我们教的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11篇

关键词:科技史 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内容提要:

1、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意识

2、加强知识体系联系,让学生理解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

3、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

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切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家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从而面临着国内社会变革与国外教育变革的双重压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着眼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结合历史学科的特色,在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历史视为“二流学科”,其中科技史知识又因其份量较小、地位较轻、内容表述枯燥而更不被人们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对蕴含于科技史知识中的人类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没有作深层次的探究和挖掘。忽视了科技史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切实转变应试教育下单向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注入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历史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优势,更加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比如在学习了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时,学生提出西方先进工业技术为什么没能促进当时中国社会进步?以引进西方工业技术为基础的洋务运动为什么最终没有能让中国富强起来?对以上问题,我没有充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寻求答

用心

爱心

专心

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开展讨论,并专门组织了一堂探讨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理解力,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经过学生激烈地争论,其结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当时中国教育落后,国人普遍素质较低;二是近代中国科技人才缺乏,技术革新后劲不足;三是封建官吏不善经营,管理落后;四是封建官吏贪污腐化,中饱私囊;五是封建官吏迷信洋人,崇洋媚外;六是受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及帝国主义的列强的压榨,人们思想观念落后,近代工业生存环境恶劣,自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生存的土壤等。对以上答案,我并没有给出优劣评判,而是首先对勇于发言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引导学生一起结合历史史料,抓住关键环节,分析事情的本质特征,归纳出最佳答案。从而使回答得好的同学倍受鼓舞,回答得较差的学生既不损自尊,又在畅所欲言的发言中获得快感,更加激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同时组织学生比较学习在当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有一批富有强烈爱国意识的中国人如詹天佑不迷信外国权威、勇于挑战困难、大胆创新设计,终于建成了京张铁路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学习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科技精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科学的品质,树立学习科技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二、加强知识体系联系,让学生理解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把科技进步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纵观我国历史,从古猿因学会使用工具而进化成了人类;青铜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第一个文明社会奴隶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著名的四大发明为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雄居世界几千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一旦因受封建桎梏的束缚,如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人们的聪明才智被扼杀,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千年帝国再也无力阻挡西方文明的野蛮入侵。近代中国的百年悲歌就是警醒世人的例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获得大解放,创新意识空前高涨,国家科技总体实力不断上升,令世界无不刮目相看。五千年话兴亡,五千年论沉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历史这面镜子,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

用心

爱心

专心

达的不竭动力。”的意识。

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极其璀璨的,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万里长城,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秦始皇兵马俑,再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兵团;赵州桥,一座千年不倒的中国制造;郑和下西洋,世界最早、最强大的远洋舰队;现代航天,圆中国千年飞天梦想。都无不说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这一切都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其探求知识,勇于创新的雄心壮志。

参考文献:刘建国《试论历史课中的“科技教育”》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

用心

爱心

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12篇

[背景]:课改理念指出: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指导、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真正体现主动和能动作用,最终学会学习。研究内容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方法为目的,设计指导学生体验发现的教学方案,并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细化与拓展。研究意义是意在以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尝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最终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景描述]:

圆的内接四边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内接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外接圆的概念,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并初步学会应用性质定理进行有关命题的证明和计算;使学生体验到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方法;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

(1)在⊙O上,任取三个点A、B、C,然后顺次连结、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与⊙O有什么关系?

(2)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类比)?

二、概念学习与探究

1、概念学习

(1)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2)如图1,说明四边形ABCD与⊙O的关系。

2、探究

(1)前面我们己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从角、边、对角线入手)

(2)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及其外角(教师适当指导)

(3)量出可度量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对角线),计算对角之和、对边之和、对角线之和、周长、面积。

(4)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5)在圆上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计算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移动三个顶点呢?

(6)通过以上试验得到对角是互补的,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由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让学生口答)

 结论: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7)证明猜想

 已知:如图2,四边形ABCD内接于⊙O.求证:

∠BAD+∠BCD=180°,∠ABC+∠ADC=180°,∠ECD=∠A。

三、知识运用

1、尝试解疑

问题1:已知:如图3,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与△ABC的外接圆交于点D。

求证:DB=DC。

问题2:如图4,⊙O1和⊙O2都经过A,B两点,经过点A的直线CD与⊙O1交于点C, 与⊙O2交于点D,经过点B的直线EF和⊙O1交于点E, 与⊙O2交于点F。

证明:CE∥DF

图4

方法:(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以用那些定理?

②本题中我们要让CE∥DF需要什么?

③在无法证明时,你能在图形中找到圆

内接四边形吗?怎样找?(连接AB)

2、练习

①已知: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已知∠A=50°,∠D-∠B=40°,求∠B、∠C、∠D的度数。

②如图5,AD是△ABC外角∠EAC的平分线,AD与三角形的外接圆交于点D,AC、BD相交于点P,问:你根据已知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考]:

这一教学案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其中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但其真实地反映了一堂数学课教学的一些情况。

1.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

本教学案例利用《几何画板》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归纳和猜想,自己去发现结论,并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结论。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观点。

2.引进了计算机(《几何画板》)技术

本课例在引导学生得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通过使用《几何画板》,从而实现了改变圆的半径,移动四边形的顶点等,从而使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让图形出来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比过去的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当然,本教学案例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初步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3.引入了数学开放题

本教学案例在增大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计算机技术进入数学课堂的同时,在学生作业中不定期增加了开放题(作业2),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还可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题,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平面几何题“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是一个常规性题目,我们可以把它改造为“画出一个四边形,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观察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并加以证明。”我们还可用计算机来演示一个形状不断变化的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四条边中点的连线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在学生完成猜想和证明过程后,我们进而可提出如下问题:“要使顺次连接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对原来的四边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如果要使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还需要有什么新的要求?”通过这些改造,常规题便具有了“开放题”的形式,例题的功能也可更充分地发挥。

4.学生的学习方式被确定为“发现学习”

上一篇:大学生当家教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工程安全隐患排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