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岗位晋升制度

2024-09-19

技术岗位晋升制度(精选7篇)

技术岗位晋升制度 第1篇

研发技术岗位晋升制度

一、目的

为了提升工程师个人素质和能力,充分调动全体工程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公司内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规范公司研发人员的晋升、晋级工作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数字视频摄像机研发技术岗位

三、研发工程师晋升通道

研发工程师的晋升通道有二种:技术通道,管理通道,细则如下:

1、技术通道:

1~3级:助理工程师级别 ; 3~9级:工程师级别; 10~19级:中级工程师级别;

20-25级:高级工程师级别(可根据公司情况,任命为首席工程师); 25级以上:技术专家。

2、管理通道:

主管,经理,总监,副总公司管理层。参考公司《内部调配管理制度》

四、研发工程师的等级晋升方式

1、技术专家类与晋升方式有二种,如下:

(1)公司每半年由人力资源部主导,研发部配合,完成对所有研发工程师 的贡献点进行统计,完成相应的等级晋升。

如该工程师半年累计贡献点达20点不到40点,则等级升1级; 如该工程师半年累计贡献点达40点不到60点,则等级升2级; 如该工程师半年累计贡献点达60点不到80点,则等级升3级; 以此类推,贡献点每增加20个可晋升一级。

(2)有重大意义技术创新或重大特殊贡献时,由部门经理申报、研发分

管副总审核批,总经理批准后直接升级。

2、部门管理通道人员按照公司其他相关制度晋升。

五、研发工程师的等级

1、工程师等级代表对该工程师对公司长期的贡献,代表该工程师的品德与专业能力。等级与奖金、工资及公司各方面的福利相关。

(1)奖金:助理工程师级别:等级上升1级,现金奖励600-1000元;

工程师级别:等级上升1级,现金奖励1000-1500元; 中级工程师级别:等级上升1级,现金奖励1500-3000元; 高级工程师及以上级别:等级上升1级,现金奖励2000-5000元。

(2)工资调整:岗位等级每上升2级,工资相应增涨1-2级;

(3)福利待遇

10-14级工程师,享受公司主管级福利; 15-19级工程师,享受公司经理级福利; 20-24级工程师,享受公司总监级福利; 25级以上工程师,享受公司副总经理福利。

(4)其他

10级以上工程师,可获得独立进行项目开发资格,可以自由组织项

目成员;

10-14级工程师,每年可以享受公司1000-2000元的技术培训补贴; 15级以上工程师,每年可以享受公司2000-5000元的技术培训补贴。

六、研发工程师等级初始登记评定

1、试用期满时由研发经理与研发副总判断定级,人力资源保留存档。

2、判断依据:学历、工作经验、技能水平三方面的能力综合定级。(1)学历:大专0级,本科1级,研究生2级,博士3级;(2)工作经验:2~3年1级,4~8年2级,8年以上3级;(3)技能水平:根据使用情况判断。

七、研发工程师贡献点的获取与扣除

1、公司研发项目类

(1)公司研发项目包含新产品开发和优化升级项目,在确定产品立项时确定产品类别,不同类别项目贡献点值参阅附件《研发各项目贡献点标准》,(2)项目的贡献点除根据项目类别区分外,产品经理可根据项目的重要、紧急程度提交增减20%内的贡献点值,项目最终贡献点在项目任务书上确认,由研发分管副总和总经理最终审批。

(3)项目任务书需明确项目的时间及质量目标,达到目标即为项目完成,可以提取贡献点。根据项目达成的具体情况有如下方式的增减方式:

项目提前结束:额外奖励贡献点1-5个;

项目正常完成:品质较高:额外奖励贡献点1-5个;

项目延期:减少该项目的贡献点1-5个(视情况而定);

项目开发失败:该项目贡献点为0,且额外扣除项目小组0-5个贡献点;

试产一次性通过:奖励1个贡献点;

试产第三次通过:该项目减少1个贡献点。

(4)项目总时间超过半年时,可根据当前项目进度预支贡献点,最终项目贡献点的获得可参考(3)条执行,预支的贡献点扣除;

(5)因公司原因取消的项目,可根据项目进度获取由分管副总评定后获取贡献点。

2、公司专利类

(1)获取一个外观专利获取1个贡献点;

(2)获取一个实用新型专利,获取2-5个贡献点;

(3)获取一个发明专利,获取2-10个贡献点;

(4)获取软件著作权,CE,UL等证书获取1-5个贡献点。

3、公司企划类

在知名杂志上以公司名义发表文章可获得1-3个贡献点

4、公司高品质与创新设计类

(1)产品设计时有提升了产品品质,得到公司认可,可获得1-5个贡献点;

(2)产品设计时有进行创新设计,得到公司认可,可获得1-5个贡献点。

5、公司行政类

(1)获得月度优秀员工,获得1个贡献点;

(2)获得年度优秀员工,获得3个贡献点;

(3)获得批评1次,扣除0.5个贡献点;

(4)获得警告1次,扣除1个贡献点。

6、特殊贡献类

对公司做出特殊贡献时,总经理批准后直接获得贡献。

八、研发工程师贡献点的报废

1、每半年度,如研发工程师获取的贡献点少于或等于5个贡献点时,则半年度统计时,该半年度的贡献点自动报废。

2、每年度,如研发工程师获取的贡献点少于或等于10个贡献点时,第二年的第一个半年度结算,需满足30个贡献点后方可晋升1级,获取相应一级的奖金。

九、贡献点的意义

1、工程师等级晋升使用

等级每升一级,该20分贡献点不再能作为提升等级使用。剩余点继续往后累计。

2、年终奖的换取

年终时根据工程师本年度获取的贡献点获取年终奖。

3、考核评定时进行参考。

十、贡献点的日常管理与统计

1、工程师获得贡献点后,填写《贡献点获得书》,研发经理,核实部门签字确认后,上交研发副总签字,总经理签字。研发负责保管《贡献点获得书》,并复印1份 给工程师本人一份。

2、研发部文员每月将《贡献点获得书》汇总并公布,将统一将本月的《贡献点获

得书》复印给人力资源部备案。

3、人力资源部每半年对研发工程师贡献点进行统计,做好工程师等级调整与薪资

调整工作。

需要关注:贡献点的评估测试合格率公司的流程薪酬福利

技术岗位晋升制度 第2篇

目的为明确财务部员工职位发展方向,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财务部所有员工。

3岗位的级别及评定条件

出纳

核算会计

会计

财务经理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3000

3500

3800

3500

3800

4000

4000

4500

5000

7500

8000

8500

.说明:

1.有工作经验的新员工需在入司时,需要确定其初始岗位等级。

2.从事过本公司出纳,核算岗位两个岗位,了解国家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财务、税务、审计法规、政策。熟悉本公司财务核算流程及财务制度、能够独立负责处理本部门日常所有财务核算工作及其他需协调的事务,指导出纳及核算的工作、协调与分支机构相关人员的工作,有积极创新的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强,能够提出管理改进的建设性意见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施,能够协助财务经理的工作,工作中无重大过失,可以晋升为会计。

3.经过财务部,人事部的考评后,原则上职级评定两年调整一次。

4.岗位晋升需经过人事部门根据公司需要后方可晋升。工作表现及绩效考核成绩将作为其最终评定等级的决定性条件。若员工工作业绩突出,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者(提供成功案例),可申请岗位等级破格升级,财务部根据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定:

近六个月的平均考核成绩在90分(含)以上;

不得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与差错;

能够独立且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4.晋升考试成绩合格。

END

浅析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 第3篇

一、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弊端

1. 高职称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导致职业怠倦现象加剧

近几年, 我国高校高职称人员数量不断增长, 其间年轻的高职称教师也迅速增加, 出现了副教授、教授数量膨胀现象。然而, 高校的综合科研能力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因此而增长。究其本质原因不是政策制定的疏忽, 也不是控制监督的主要问题, 而是高校的定位。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 高职称人员紧缺, 高等院校的师资矛盾是供给不足。而高职称教师的供给不足又是由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学术科研水平有限造成的。[1]不少教师进行科研只是为了晋级, 这就容易与生产实际脱钩, 研究出一些无用的成果, 或者评上职称后就将论文成果束之高阁, 不去推广转化为生产力。高校教师一评上教授, 就会终身受益, 主观上不必为晋升而奋斗, 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都达到了满足。很多人四十多岁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倚老卖老, 反正终身享用国家的教授待遇。这种不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束缚了一大批本可以成为发明家、创造家人士的手脚, 造成了人才的普遍平庸化、功利化, 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队伍的发展与建设。

2. 高校各学科间职称晋升标准无专业区别

评定标准的不一致更多地反映在高校学科间。不同的院系, 因为设立标准不同, 评审的结果千差万别。理工与艺术专业, 重在实际操作与表演, 它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尽管它不同于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建树。两者体系不同, 并无高低之分,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 实际操作的要求不应被贬低。顺应市场经济变革, 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如果没有一支动手能力强、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 是不可能实现的。盲目追求学术, 轻视技能, 不仅会挫伤许多优秀教师进取的心, 埋没人才,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前在评定高级职称时, 要制定合理的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结合其各自情况制定分类的任职标准, 而不能笼而统之。

3. 职称评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

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是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学生教育的实际操作者, 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但现行职称评定的导向, 却不可避免地使得教师认为教学无所谓, 只搞科研, 坦率地说就是写论文, 通行的做法是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或出版的学术专著作为一个“硬指标”。如果论文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 无论这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得如何好, 无论其论文质量多么高, 都无法得以晋升。尤其对于搞科研的教师来说, 认真踏实地搞科研也许几年完不成一个成果, 完不成成果怎能评职称?而相同的时间东拼西凑几篇论文却可以评上最高的职称。于是很多人无奈地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捷径上去, 也使得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用的精力非常有限。教师摆不正自身工作的重点, 教学的质量工程就不可能落到实处。仅仅依靠“评聘分离”并不能彻底解决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问题, 唯有在职称评定这个源头纠正高校教师的定位, 方能使教师回归教育工作的本质。

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结合近几年我国高校职称改革的经验和今后的改革方向谈几点个人建议。

1. 建立多元化的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体系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体系, 即要符合教育的规律、科学的规律、人才的规律。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综合性的, 既要有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业绩的定量考核, 又要有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定性分析。应该把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系统、客观地评价教授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晋升体系;在晋级中要兼顾短期与长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鼓励教师通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劳动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对人才的成长要有引导、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为教授们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2. 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权威和学术自由

大学的管理中存在着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三种力量, 三股力量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三角形的协调模式。[2]在我国的大学管理中国家的行政权力一直占主导作用, 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的作用总体上微不足道, 尤其表现为学术权威和行政力严重失衡。然而, 实践证明大学的行政主导模式不利于学术自由, 国家权力应为大学的自由创造保障条件, 而不是让学术直接服从于国家短暂的眼前需求。就整体而言, 国家绝不能要求大学直接和完全地为国家服务;而应该确信, 只要大学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 同时也就实现了, 而且是在最高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 由此而带来的收效之大和影响之广, 远非国家之力所及。[3]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涵是以学术自由为支撑的大学自治和教授治学, 以学术指导模式管理大学有利于学术自由和学术发展。因此, 学术事务应尽可能地交给学术人员处理, 学术管理权力应尽可能赋予教师群体。

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一个制度的实施必然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撑, 面对市场化教师职称晋升问题上的诸多矛盾, 应尽快出台《教师职称晋升条例》及实施细则, 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证该制度的权威性, 为教师的法律武器, 能够维护教师自身的权益, 也为教师职称晋升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是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着重研究、发现其特有的规律, 在学习、借鉴别国的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条件比较, 不可盲从。我们要及时研究解决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推动职称晋升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探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与实践[J].经济师, 2006, (7) .

[2]顾建民.自由与责任——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1) :286-287.

技术岗位晋升制度 第4篇

一、按照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一)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的岗位特点和任职需求

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主要从事航空装备的保障、指挥和管理,以及对所属人员思想政治、军政素质的培养教育工作。作为装备技术保障部队的一名领导,既要有技术干部的业务能力,又要有行管干部的管理才能。要了解部队的装备情况,熟悉其技、战术性能,能有效组织装备保障活动,合理制定各种战斗、训练保障预案,指挥部队完成各项装备保障任务。同时还要根据任务的特点和部队的环境,做好所属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好部队的各种活动。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大部分是从业务骨干提拔起来的,其专业业务能力较强,但普遍存在着对管理理论学习不系统,对部队管理缺乏科学性,对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控制方法掌握不多等问题。因此他们渴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任职中的指挥管理能力、质量控制意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应用能力和文书能力等。

(二)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晋升前培训的培养目标

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晋升前培训,除了具有与生长干部学员相同培训目标外,还应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政治的敏锐性和全局性:有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和感召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部队实际问题,能够面对艰苦的条件和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好所属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管理能力上,有驾驭全局的魄力,制定决策的胆识,能够根据不同任务的需求做好人员、装备的调配、保障和管理,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果敢性。在知识结构上,能够掌握高技术条件下军兵种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军用文书写作,以及对装备和人员统筹运作、科学管理的理论等。

二、依据培养目标,构建教学体系

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搞好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晋升前培训,应当从部队需要出发,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

(一)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有别于生长干部学员,也不同于纯指挥类院校的学员,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宽”与“专”、“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所谓“专”就是课程设置突出专业培训目标,重点提高学员领导管理能力,“宽”就是开设课程围绕装备保障指挥管理的特点,通过选修课和讲座课,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技术”类课程为“管理”课程服务,通过“技术”类的课程使学员能够了解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为更好的管理装备提供基础。

我院“航空装备保障指挥专业”晋升培训中级班6个月,初级班3个月,在课程安排比例上采用了政治课占总学时的15-20%,基础理论课占37%左右,专业课占33%左右,选修课占15%。这样既体现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关于制(修)订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打牢学员的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其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学会领导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学员掌握海军航空兵新技术装备的技、战术性能和保障特点:也有利于丰富学员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政治课重点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国际关系等课程,使学员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认清肩上的重任,增强“打得赢”的信心。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重点开设高新技术知识、军用文书、军事理论、航空装备学、管理学、航空装备保障等课程,使学员具备战略思维和管理指挥能力,能够利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科学制定装备保障和训练方案。选修课和讲座课讲解军事、人文、社科等方面内容,扩大学员的知识层面,改善学员的知识结构,满足学员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需要。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晋升前培训,由于在校时间短,因此内容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成人的特点,又不能紧扣书本“满堂灌”。应探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组织研讨、实地考查等方法,增强学员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努力采取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突发性问题训练法等贴近部队工作实际的教学形式,使学员能够一试身手,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航空装备保障指挥专业”晋升培训中,聘请部队有经验专家结合部队实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到部队参观见学,开展“专题讲座”和“案例式”教学,结合课程内容,让每个学员在典型案例中,扮演相应角色,提高学员的管理指挥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部队和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学员灵活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结合部队实际案例,开展辩论和研究,锻炼学员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几年来,我们采取了参观见学和开设《综合实践》课等形式,把所学的理论与部队实际相结合,使学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三、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要提高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晋升前培训质量,培养出满足部队需要的人才,还必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一)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任职需要,应加强“军事装备学”学科建设,主要研究:军事装备使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军事装备技术保障的特点与规律、保障原则与方法、设备的编配与设施建设、器材消耗与补充、经费预算与控制、保障力量建设与合理使用,军事装备的管理法规、标准、制度等。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满足航空工程指挥类干部对装备保障指挥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编写适应航空工程指挥干部培训的教材

培训质量的好坏,教材是一个关键因素。航空工程指挥类军官晋升培训的教材,应体现出“实”和“新”字,也就是在内容上具有实效性和新颖性。目前航空装备种类繁多,技术密集,而且新技术在航空装备上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培训教材的编写在内容范围上要体现“宽”和“新”,具有通用性,按照宽备窄用的原则,尽量涵盖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扩大教材的信息量,在语言表述上浅显易懂,适合于不同专业人员学习。

(三)培养一批适应航空工程指挥干部晋升培训需求的教员队伍

关于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意见 第5篇

及员工低职高聘管理办法(第一稿)的意见

一、关于积分竞聘上岗方式中计分办法意见如下:

1、考虑我院大中型项目少、专业项目负责人(如水文、概算等专业)单独负责项目少等原因,为提高生产单位人员工作积极性,项目计分不应仅限于大、中型项目,小型项目也应计分,同时应考虑项目专业负责人及参与人员的计分;项目计分值根据项目大小、参与人员贡献大小确定,并提高大中型项目计分值。

2、注册执业资格应设置最高积分限制,建议最高积3分,以避免出现只考证不干活的现象。

3、按聘任年限“每聘满1年积3分”分值太高,应根据工作表现好坏、贡献大小区分对待。

4、办法中应增加员工所在科室部门意见,可通过计分值体现。

5、建议同等积分条件下,优先聘任节假日及晚上加班工日多的生产部门人员。

二、关于员工低职高聘管理办法意见如下:

岗位聘任条件中应增加员工所在科室部门意见,科室部门同意的优先聘任。

技术岗位晋升制度 第6篇

聘任实施办法

各处室、年级部、全体教职工: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教育系统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等级晋升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岗位竞争激励机制,根据省、地、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面的具体规定,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履行办学职能的实际需要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晋升推荐工作领导组,由以下人员构成: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基本原则

(一)内部等级晋升工作要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

(二)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等级晋升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择优晋升”的原则。

三、晋升基本条件

1.本单位经核准设置的相应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出现空缺。2.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并能自觉履行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职责。

3.服从工作安排,任期内考核均在合格等次以上。4.有良好师德修养,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学生,敬业爱岗。任期内无师德及其他方面的违纪行为。

5.任职期间应按质按量完成市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学时。

6.在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同时,若任期内获得国家和省级劳动模范;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省级以上特级教师和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主要完成人、获得市厅级以上综合表彰和宣城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

四、实施步骤

每年3月、9月实施岗位设置内部等级晋升,完成聘用手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公布职数

公布在编教职工各层级岗位职数空缺情况。有空缺职数的岗位,有关教师方可申报晋升。

2、教师申报

内部等级晋升采取逐级晋升的办法进行,不得越级申报。教师依据相应岗位的申报条件准备并提交晋升申请。

正高四级、副高七级、中级十级、初级十二级、初级十三级凭相应的职称资格按程序聘用,无需申报。

3、组织评审

校办公室对递交申请人的评聘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和公示、汇总。学校组建晋升推荐领导组。在岗位空缺数不够用的情况下,学校将组织评审领导组组依据评审条件进行推荐。

相关岗位的评审推荐标准在符合基本申报条件者中依据现岗位聘用年限排序;在同等情况下,再依据参报者的评审现职时间排序;在评、聘现职时间相同条件下,依据本校工作时间排序;在上述三情况均相同条件下一线教师按近三年年业务考核成绩排序,行政教辅人员由评审领导组商议决定。

4、确定晋升人员名单

推荐组依据条件评审产生晋升人员名单,报学校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批准。在公示无异议或有不同意见但不影响评审结论的情况下,学校为晋升人员办理聘任等手续。

上级的相关政策发生调整时执行上级的相关政策规定,具体事宜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解释。

五、新进人员的职务聘任

新调入专业技术人员在人事工资关系进入我校后,一年时间内为见习服务期,不考虑职务聘任。一年后,由本人提出,在现单位核准的岗位数内重新进行岗位聘用申请。依据该同志聘任职务下一等级年限,与本校同等级别待聘任教师一起参加岗位晋升推荐。(如该同志现已评为中一,可从他评上中二年限与本校教师参加排序,参与聘任推荐)

本条例仅适用于校内在职在岗人员。

技术岗位晋升制度 第7篇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屈家岭管理区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意见>的通知》(鄂办发〔2008〕1号)精神,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竞争激励机制,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现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公开竞争原则,按岗聘用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除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宜竞聘的岗位外,都要根据岗位任职条件与要求,实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

2、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贯彻以人为本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科学人才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 1 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与能力,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3、竞聘上岗原则上在事业单位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中进行,未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的人员,不列入竞聘范围。

4、竞聘上岗一般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因工作需要,经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竞聘范围可以扩大到同一主管部门所属的其他事业单位,其中,对不同性质、不同经费渠道事业单位间流动的,须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同意。

5、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必须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基础,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组织实施。

6、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况的,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实行竞聘上岗:

(1)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后首次聘用人员的;(2)机构调整、重组或现有人员超过所设岗位总量的;(3)出现岗位空缺或新设岗位的;(4)符合岗位条件人员多于岗位职数的;(5)聘用期满,需要进行竞聘上岗的;(6)其他情况需要实行竞聘上岗的。

7、下列岗位不列为竞聘上岗的范围:(1)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机密的岗位;(2)因所需任职条件特殊不能竞聘的岗位;(3)其他情况不需要实行竞聘上岗的特殊岗位。

8、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应根据事业单位事业发展需求和人员队伍状况逐步聘用到位,首次组织聘用应留有一定数量的空缺岗位,用于培养、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

9、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个别确需在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并按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的,须按《湖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类岗位任职管理暂行办法》(鄂人事岗〔2009〕1号)报批,人社部门应从严审批,从严控制。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工作完成后不再允许在两类岗位任职。

二、实行综合评价,择优聘用

10、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进行综合评价,择优聘用。

11、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应具备《荆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荆办发〔2009〕18号)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并符合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

12、竞聘高级岗位应充分听取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具体实施时,应成立5—7人的专家委员会(其中在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专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不少于三分之二),对应聘人员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严格岗位条件,合理确定聘期

13、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实行聘期管理。应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需要、专业特点和要求,合理确定具体聘期,并按有关规 定签订聘用合同。

14、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高、中、初各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及本行业、本单位岗位需要、职责任务与任职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实行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应具备准入控制的执业资格。

(1)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实行总量控制、统一管理。

(2)竞聘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除须具备相应等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外,还须满足各部门各单位实施方案中制定的相关专业技术层级的任职条件。

(3)竞聘专业技术五级岗位,除应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市里规定五级岗位准入条件,且在专业技术六级岗位工作3年以上(首次岗位设置时,任职年限应为在专业技术六级、七级岗位工作年限之和);竞聘专业技术六级岗位除应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在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工作3年以上。

(4)竞聘专业技术八级岗位,除应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在专业技术九级岗位工作3年以上(首次岗位设置时,任职年限应为在专业技术九级、十级岗位工作年限之和);竞聘专业技术九级岗位除应符合国家、省规定的 4 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在专业技术十级岗位工作3年以上。

(5)竞聘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除应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外,还应在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工作2年以上。

(6)各地、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岗位的工作年限,但不得少于上述规定最低年限。

15、十一级以下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一般为3年;十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一般为3至5年,其中四级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一个聘期一般不少于5年。聘用时间一般应满一个聘期。高层次紧缺人才的聘期可适当延长或无固定期限。

16、专业技术人员连续在同一专业技术职务层次上被聘用满10年,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合同期满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3年的,可按现聘岗位签订聘期至退休的合同。

四、严格竞聘程序,规范运作

17、事业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单位其他各类岗位的聘用,研究制定并公布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竞聘上岗方案包括组织领导、岗位说明书、竞聘范围、岗位任职条件、竞聘评分条件、方法步骤、时间安排、考核奖惩等内容。竞聘上岗方案须经本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和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批准、人社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18、竞聘上岗的基本程序如下:

5(1)公布竞聘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任职条件、聘期和工资待遇等事项;

(2)个人报名;

(3)单位聘用工作组织进行任职资格审查,对符合岗位条件、参加竞争人员进行公示;

(4)采取答辩、测试、民主测评或考核等方式进行竞争;(5)专家委员会对竞聘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推荐意见,聘用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在推荐人选中确定岗位拟聘人员;

(6)对岗位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

(7)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公布聘用结果。

19、事业单位规模小、人员少的,主管部门可按照上述基本程序,统筹组织竞聘上岗。

五、加强监督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20、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各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增强工作透明度,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1、事业单位开展竞聘上岗工作前,应制定竞聘上岗工作方案,竞聘上岗工作方案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政府人社部门备案。

22、政府人社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的指导、监督,按要求及时对岗位聘用结果进行审核认定。

23、市直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做好所属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实施工作。

24、严肃竞聘上岗工作纪律,对违反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聘用政策规定,以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直接责任人员及其有关部门(单位)相关责任人员,按照《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等组织人事纪律严肃查处。

25、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上一篇:中华诗词进校园下一篇:班子个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