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三条途径与方法的探索

2024-08-26

初中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三条途径与方法的探索(精选5篇)

初中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三条途径与方法的探索 第1篇

初中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三条途径与方法的探索

李勇

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在小学已有写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同时也为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即作文能力的素质,其中包含思想素质、语文素质、创造能力的素质。作文能力主要是指写作现代应用文的能力,即能运用现代语言进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现实需要。因此,语文二期课改规定了初中阶段一般文体的写作目标:能根据作文题目、有关情景或材料,确定写作要点和中心;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能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实、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文章;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然而,从笔者任教的几届学生来看,初中学生的作文状况无法令人乐观,与二期课改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1.审题不够准确,如果文题有比喻义或引申义的,学生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或浮于表层意思。

2.审好题后,有的感到无话可说,也就是缺乏写作素材;有的选材不够准确,与题意不尽相符;有的选材陈旧,没有新意。3.写好文稿后,学生不作认真的修改,没有养成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等等。其中能否恰当选材是学生作文成败的一个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一篇文章内容如何,首先取决于作者掌握素材的多寡与好坏。就如同盖房子,要有砖瓦沙石等材料,没有材料怎能建起房子?做文章也是一样,要有写作的素材,而且这种素材要事先有所准备,不能临渴挖井,现用现找,平时各种各样的材料有所积累,到用时就能信手拈来,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否则面对作文题目,或是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是感到素材不足,写来贫乏。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米”从何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去“找米下锅”,然后再谈写作技巧问题。其实写作材料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只要你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在平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读、所做、所积的有关内容记录下来,经过加工成为写作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就能做到言之有物,有话可说。多年来,笔者针对目前初中生写作的这一主要问题,一直在探寻解决这个问题途径与方法。

一、从现实生活中直接获取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写作素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最丰富,最直接的来源。学生必须向现实生活要素材,当然这些素材在现实生活中的是处于自然状态的,要运用到写作中去,必须经过作者的观察、体验、分析、挑选、整理,才能成为真正的材料。就如同由矿山采的矿石,加以冶炼,生产出钢铁一样。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的写作素材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

对初中学生而言,写自己在生活中所参与的事或较为熟悉的人,较为顺手。写作的效果也较明显。写这一类的作文要事先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实践、感受,增长他们的见识,使他们注意事物发展的过程,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如《一堂有趣的实验课》《我们野炊去》《校运动会花絮》《我难忘的一次活动》等文题,由于把自己所参与的事与写作结合起来,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不仅能把事情的经过叙述得条理清晰,还能写出自己较为深刻的感受。就连平时不喜爱作文的同学写起来也轻松自如。如《我们野炊去》,学生不仅把野炊的过程尤其是做菜的过程叙述出来,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自己的做的菜,味道最美,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最甜;有的同学说,同学之间互相品尝菜肴,自己美好的事物要与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同学说,在野饮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以后要多做家务事体贴父母等。

记叙文可以这样写,那么以说明为主的作文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六灶的老街》《游会龙寺》《家乡的水蜜桃》《我爱吃的一道菜》等,这一类的说明文,有的让学生先参观再写,有的让学生在家里先请教家长,然后去做再写。学生同样感到有话可说,这样做使学生把写作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也使学生把学习和家庭生活结合起来。

当然,由于学生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范围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获取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获取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写作素材呢?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关注百姓关心的事情,从媒体中获取重要的相关信息。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上海卫视的《东方110》、《第四焦点》、《东视广角》等都是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重要栏目。

2.关注自己生活的社区中发生的事情。社区的环境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也较容易了解到相关的社会生活信息,写出的文章较详实,并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讨厌这样的人》的作文,文中叙述了小区中有一位阿姨因丈夫车祸致残,就抛弃丈夫和孩子,卷走全部的交

通事故赔偿款的事,并提出了如何做人的问题:必须要有责任感,决不能只为了钱。还有一位学生听小区里的老人讲,小区缺少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这个问题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他经过思考后,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使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二、从他人作品中获取有益的写作素材

亲自参与,固然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而鲜活的写作素材,但不能事事都让学生去做啊,通过阅读他人对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写成的文章,体会一下他人的生活情景和感受,学习一些科技知识,从中得到一些素材,也可以搜集有关资料,请教有关学科的老师。例如,我指导学生写《我们学校的地理科普园》,先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园中的一些装置:如观测气温的百叶窗,有测定方向的罗盘,有演示河流形成过程的假山,有测量降水量的量筒,有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测量筒等,要弄清这些装置的原理和用法,有的要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有的则要向地理教师请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科学性。连地理老师也半开玩笑地夸奖说:“真是一篇不错的科普说明文,怪不得我校的地理园这么有名,原来是你们给做的广告啊。”

三、从自己积累的资料中获取写作素材

积累资料,建立资料库,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聚沙城塔,集腋成裘”,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对于丰富写作素材,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在写文章时,才能呼之即出,招之即来,源源不断地涌向笔端,仿佛打开了贮存丰富的仓库的大门。积累资料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日记。写日记贵在坚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记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这样既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加以备忘,也可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对写作文是很有帮助。

(2)读书笔记。在读书时,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对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作一些摘录,也可以记下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但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好处,也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增长知识,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读书笔记的写法主要有:①心得式:可以对文中的人物、景致、写法等作适当的分析和点评。②摘录式:对新颖不落俗套的作文进行摘录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在欣喜之余,我也进行了反思:1.学生在获取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人格人品素质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什么,怎么写,都会与当代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当今社会的法律、道德、文化等观念也有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来观察、认知、分析、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辨证的吸收他人作品中有益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准确、鲜明、深刻、有力,如前面提到的学生作文《我讨厌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例子。2.学生在获取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青少年时期正是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兴趣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活动,因而在获取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别出心裁的巧妙构思,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如文题《有家真好》,有位学生就别出心裁的采用童话的形式,叙述大鱼和小鱼重新回到黄浦江,通过对话,反映了黄浦江水质的变清,环境变好,最后点题,我们有家真好。这篇作文可以说立意高、选材新、形式新。此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社会生活中的动手实践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查阅资料过程中的筛选、总结、分析、概括能力等。这些能力反过来对学生的审题、选材等又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3.学生在获取材料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自觉阅读和写作,养成阅读写作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搜集、积累写作素材,变“要我写作文”为“我要写作文”。由于要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取有益的素材,必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思想和技巧的养分,打开了阅读的渠道,不仅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有益于扩大知识视野,发展阅读写作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读写兴趣和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其实,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过程,就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体验情感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写作的视野,也开阔了学生的人生视野。这既是二期课改的目标和要求,也是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效率的途径探索 第2篇

一、通过一体机,提高英语写作效率

近几年来,江苏省创建教育现代化, 初中各校都安装了一体机,这为我们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我们充分利用一体机,在课堂上注意师生间的互动,丰富训练的形式,拓展写作的内容,以此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利用一体机,能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活化英语知识。尤其是面对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复习课由于容量大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

如一次英语写作课,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先播放一个和初中学生岁数差不多的美国小女孩的生活片段,然后说:这个小女孩想了解我们的学校,并想同我们学生交朋友。然后让学生用英语给这个小女孩写封信,向这个小女孩介绍我们的学校和自己的情况。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交际的欲望。在一体机的帮助下,学生不会抵触这样的作文课;相反,他们畅所欲言,有很多想法,结果都能够写出很不错的英语作文。试想一下,如果只是条条框框地给出要求,学生的写作劲头就小得多了,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二、通过训练应用文,提高英语写作 效率

应用文使用得很广泛,它是一种书面交际,是传递各种信息必不可少的文体。 鉴于英语国家和我国民族在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英语应用文在书写格式以及表达方式上与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为此,我们应该广泛了解各种不同类型应用文的写法和一些英语应用文常用的习惯用语。 如一封英文书信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信头(Heading)、引子(Introduction)、正文 (Body of Letter)、结束(Conclusion)和附录(Appendix)。英文书信中称呼也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别,如对父母、兄妹、亲朋好友的称呼有:Dear Mother and Father(亲爱的爸爸妈妈),My dear grandmother, (我亲爱的祖母),Dear Aunt Andrew (亲爱的安德鲁姑姑),Dearest Smith(最亲爱的史密斯),Dear Uncle Albert(亲爱的艾伯特叔叔),Dear Tom(亲爱的汤姆);对普通朋友、有头衔的人或公司的称呼有: Dear Mr.Reymond (亲爱的雷蒙德先生), Dear Miss Wang (亲爱的王小姐),Dear Prof.Johnson(亲爱的约翰逊教授),Dear sir(亲爱的先生),Gentlemen(先生们)。 在书信的结尾要用谦称,如:Yours sincerely(你忠诚的),Very,truly yours(您非常忠实的),Cordially yours (您真诚的),Very respectfully yours,(您非常恭敬的),Faithfully yours(您忠实的)等。

英文书信信封的书写格式可与信头和信内地址写法格式一致。如果信件由他人转交,应在转交人之前加“c/o”,此二字母均用小写。例如:Mr.Harold Jasper c/o (Miss Swift斯威夫特小姐转哈罗德·贾斯珀先生)。在信封左下角还可注明信件的类别、投递方式或其他说明。例如: Airmail(航空信),Personal(亲收),Registered (挂号信),Secret (密件),Express mail(快信),Printed Matter(印刷品),Ordinary mail(平信),Book Post(图书邮件),Private(亲启),Not bend(请勿折叠)等。

三、通过书法作文展,提高英语写作 效率

书法作文展是将学生自己写的书法、 作文示范展出。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写的训练能促进听、说、 读的能力。它还可以与听、说、读的训练相结合。如听写、缩写课文、写摘要等。

由于课标对初中学生的书法没有明文规定,结果导致书法技能的培养最易受到忽视。通过中考阅卷发现,至少有一半学生书写不合规范,字迹潦草难辨,如同孩童涂鸦乱抹,甚至连大小写、标点符号的使用都错误百出。这些学生的书写已成习惯,甚至经过一两年的高中学习也难以纠正。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对书写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初中生年龄小, 易受外界影响。因此,除了对他们从严要求外,还应适当加以引导。举办书法展,可以鼓励先进,使学生看到他们自己的“样板”。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书写规范为荣。书法展的举办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形式。书法展最适宜于初中阶段, 尤其是初中一二年级应多举办这类活动, 创设一种以书写规范为荣的“声势”。

作文展则更适宜于初中三年级。举办作文展,对于配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是有益的。学生自己的范文,往往比教师参考书中的参考答案更有影响力。这是因为后者往往“可望而不可及”,而前者恰恰相反。鉴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应多鼓励,多建立他们心中的自己的“好的形象”。举办作文展的意义就在于此。

当然,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效率的途径远不止上面所提到的三种,事实上,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效率的途径是举不胜举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因材施教,这些途径就能为我所用,就能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效率助一臂之力。

摘要: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使学生只是一味地听或一个劲儿地记,形成课堂上时间紧、课后作业量大的局面。初中英语写作课枯燥乏味、效率低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初中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三条途径与方法的探索 第3篇

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素材获取的途径,主要涉及到语言素材、内容素材和行为素材三个方面。本文就内容素材的获取途径作一粗浅的探讨。因为写作是对生活的认知与记叙,语言只是一个媒介,所以,学生英语的写作内容素材主要还是通过课内和课外两条基本途径获取的。

第一条课内途径:依托课标,结合教材,创设话题。具体做法:“引→联→演”三步。即:引—从现实中引出话题;联—联系相关课文;演—用英语演绎生活,回归现实。

这样做,就能充分依托《课程标准》,并将《课程标准》为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提供的23个语言基本素材,22种呈现方式,通过高中英语教材中的20个module, 40个unit, 80篇text的学习,化为有效的资源以帮助学生获取英语写作的内容素材和灵感。

比如:在教新世纪高一第一册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Two Metropolises》时,根据《课标》基本素材12—城市和国家(cities and countries),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出问题“What is the theme of the 2010 World Expo?”引出城市这一话题(从现实生活中引出话题)。再通过对课文《Two Metropolises》的学习,了解关于New York and London两大城市的特点(联系类似及相关的课文)。最后由课文中的城市演绎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用英语演绎生活,回归现实生活)。创设三个依次推进,由大到小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落笔成文。结合课文中曾有人对纽约做过预言,让学生预言未来的上海将会是什么样子,提出第一个话题:My prediction about Shanghai. 然后讨论若要实现这个预言上海应该怎样发展,再提出提二个话题:My 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最后,把上海和自己结合起来提出第三个话题:Shanghai and I. 在提出每个话题的同时,师生一起构建既与话题有关,又和课文有密切联系的主题语料。这样,由远及近,由想象到现实。有利于学生将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巧妙的演绎到自己的生活中。

除了自己可以结合教材,创设话题,学生还可以采用摘抄法、背诵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对课本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总结,利于深刻记忆和灵活使用。

第二条课外途径:借助课外阅读,联系日常生活,内化英语知识。具体做法:“选→取→用”三步。即:选—选择合适话题;取—提取内容精华;用—用脑用手实践。

操作以上三步,针对不同的学生,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性,又要允许学生的个性要求。所以,“选”要选其所爱,注意材料的适当性和趣味性,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取”要取其所需,注意阅读过程的有效性,使其能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内需;“用”要用其所思,用其所写,体现实践性和实用性,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

比如:在2010年卡西欧杯作文大赛的题目中,有一篇就是结合上海学生英文报上关于中国达人秀的文章。这个话题当时在学生中间是喜闻乐道的,可以说是选其所爱,符合学生的共同特性;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取到文章的主旨,也可以提取达人秀比赛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可以说是取其所需,显示学生需求的个性特点;最后,针对“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否选出中国真正的达人?”展开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见地非同一般。可以说是用其所思,表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化。不少学生都说这样根本选不出真正的达人。有人认为评委太偏重感情了。也有人认为:刘伟只不过就是用脚弹了钢琴,其弹奏的水平实在是太一般了等等。这个例子说明,因为所选的材料具有趣味性和时效性,提取的话题具有挑战性,所以最后的应用也就具有了真实性和实效性。

地理图象资源获取途径的探索 第4篇

1. 教师对地理图象资源运用现状的分析

随着图象信息时代的到来, 地理图象数量不断增长且类型日益丰富, 其简明直观性、区域综合性、科学规范性、生动形象性的特征更加突出。但笔者在对相关高中教师教学调研中发现, 高中地理教师对图象资源运用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1) 教师在课堂上用图象数量少且频率低, 所选用的图象类型单一; (2) 使用的部分图象内容陈旧或脱离生活; (3) 选用的图象难度不恰当, 难以激发学习积极性; (4) 教师缺乏创新设计图象的能力。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图象资源储备不足, 获取图象资源能力欠缺;利用现代化手段制作或改进图象的能力较低, 传统板图方法被忽视。教师对以上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将会使地图教学更加高效。

2. 地理图象资源获取的四大途径

(1) 比较法———筛选优质图象。

比较国内多版本教材。教师应该做到熟悉并揣摩和比较各版本教材, 思考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图象的优劣性, 借鉴优质图象。例如“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 湘教版与人教版的图象相比, 强调了三种辐射的数值、形成及相互关系, 清晰的逻辑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借鉴国外主流教材。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了解图象设计的先进理念, 提高鉴别优劣图象的能力。例如说明“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可参考美国高中地理教材《科学发现者》上册第141页图6-2, 该组图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引起搬运的四大自然因素、搬运过程及典型地貌。

甄选应用教辅资料。优秀的地理教辅资料的编排将图作为逻辑思考的起点, 以图设疑组织教学情境, 围绕知识点而设计简明、突出的教学图象, 为教学图象的选择及学案的编写提供很好的素材。

(2) 引入法———获取适用图象。

参考知名地理报刊。美国《国家地理》和中国的《华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各项主题照片充分展示了珍贵的自然细节和人文景观, 在杂志网站都设有便捷的下载途径。

发掘相关百科全书。如《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包括民族、宗教、风俗、地理、名胜等, 插图5万多幅, 内容深入浅出并适应社会的变化。

(3) 时尚法———选用热点图象。

关注权威科普视频。BBC、Discovery、NGC (国家地理) 的科普视频主题广泛而有代表性, 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其中对教学有益的内容并进行剪辑运用。例如讲解洋流运动规律时, 可利用BBC网站上的视频《伟大的海洋输送机》以化解洋流形成动力及规律的学习难点。

留心每日新闻报道。教师观看新闻报道时以地理人的专业角度去认识新闻现象, 选择恰当的整合角度和方式将新闻信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可以选择合适的新闻图象作为新课导语, 或是作为论据支持科学观点, 或是作为问题情境开展案例探究。

发挥电子地图优势。电子地图内容涵盖旅游、交通、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 可将其整合到中国地理及国土整治的教学中。例如图雄网提供了全国各分区的三维地图和文字介绍, 不仅可以呈现道路格局、河流分布和量算距离, 还能编辑地图中的点、线和属性介绍。 (4) 创新法———设计特色图象。

运用制图软件绘图。常用制图软件包括Word、Visio、Flash、Photoshop。例如Visio软件的特色是形状工具, “地图”可绘制城市简单布局示意图, “框图”可绘制地球仪的主要经纬线, “图表和图形”可建立数据图表, “流程图”可制作事件发生的过程图。

日积月累自拍照片。在充分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对拍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判断, 选择有价值的、能说明问题的特征点进行拍摄。教师对自拍照片中的事物特征及联系的深刻认识, 使图象的运用更准确、事例材料更有说服力。

手工制作教具模型。利用教具模型学习自然地理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各要素之间的变化关系。例如利用塑料板制作“简易地球光照模型”, 通过调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及分布和晨昏线的移动规律。

重视课堂板图功能。板图的设计强调以巧妙构思在图中设疑, 在图中展现逻辑规律。课堂上的边讲边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图上, 以图为手段来理解和探讨地理问题。

3. 总结

浅谈新闻记者获取采访素材的方法 第5篇

学会入境随俗、对症下药, 是消除心理障碍, 取得较好采访效果的方法。这里, 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寻找相同点, 缩短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

(1) 心理学表明, 人际间相互吸引的因素之一是“熟悉和接近”。

记者采访陌生对象时, 总喜欢有一位熟人为自己引荐一下, 就是这个道理。斯诺夫人宁姆·韦尔斯1937年4月在延安对毛泽东主席的采访, 堪称这方面的典型:韦尔斯见到毛泽东, 巧妙地用了一句开场白:“我知道你的故事。因为我丈夫写了你的故事, 是我给打字的。”毛主席会心地笑了, 气氛融洽起来, 谈话不那么拘束了。

(2) 利用地域上的邻近, 兴趣爱好的相似, 职业、经历、年龄以及共同利益的相近, 创造良好的气氛。

“哦, 我们原来是老乡!”一句家乡话, 马上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合川日报》有位公安部门的通讯员在采访合川农贸市场二道贩子欺行霸市, 坑害农民和顾客的内幕时, 乔装成买卖人, 头戴破草帽, 肩搭尿素口袋, 设法混入其间。二道贩子把他当成刚入伙的哥们, 教他“耍”秤的花样、“弄”钱的诀窍, 几天时间的体验和观察, 他采写出了《农贸市场欺行霸市扫描》一文。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心换心, 打开话匣。

(1) 适应与尊重。在处理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时, 决不可按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 必须适应他们的生活环境, 尊重他们各自的生活特点。对没有文化的老农, 可坐在屋门口, 东拉西扯地慢慢谈;但采访领导或专家、名人, 需要在高水平上进行交谈, 如果说话不着边际, 他们会因为采访者的无能而闭口不谈;另一方面, 这些人时间宝贵, 应开门见山, 单刀直入。

(2) 理解与同情:对采访对象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应给予理解。比如, 一些村民在丧葬祭祀中, 总爱烧钱化纸来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如果我们把它当成封建迷信横加制止, 那对方会感到与你相去甚远, 无坦诚可言。

(3) 赞扬与肯定:这是沟通其心灵的桥梁。美国《底特律新闻》记者皮尔说过这么一段经历: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值内勤的警察, 态度粗暴, 什么也不肯说。后来, 皮尔打听到此人十分喜欢小孙女, 下一回见面皮尔就对他说:“喂!警长, 你那个小孙女真逗人喜欢, 她好吧!”皮尔从此有了一个好的消息来源。

(4) 激情与感染。著名记者穆青说:“要使采访对象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采访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 不应是冷若冰霜的公事公办的关系。记者要对采访的事物充满激情, 最起码也应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及时反应, 适当时插进一两句激励他谈下去的话。有的采访对象说话时, 见记者不做记录, 会认为不重视、不尊重他, 也会影响继续谈的情绪。

(5) 旁敲与诱导。世界上有日夜活跃在自己岗位上的记者, 却少有专门以接受采访为职业的对象。所以记者不论对于何人, 总是一种强行闯入他们生活的陌生人。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旁敲侧击, 去开导他们说出心里话。这里, 我们不妨采用自我暴露的方法去弥补心理距离的不足。这种“自我暴露”, 正是采用了欲取先与, 投桃报李的心理特征, 旁敲侧击“诱”出来的。

上一篇:进军下一篇:东丰实验小学2011年法制宣传月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