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2024-07-06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精选8篇)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第1篇

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村技能培训已成为农民增收就业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今年以来,我市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工作,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和创业致富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鉴定目标责任书,推进培训工作。年初,结合我市实际,我局与市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签订了以农民工培训为主要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质量管理责任书,与区、镇积极协调联系,千方百计的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搞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靠技术吃饭,用手艺致富”;“技能强企,技能强国”的理念。采用发布告、下通知、散发宣传单、咨询服务、组织人员深入街道、社区、农村、建筑工地、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等,宣传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法规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其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三、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合理搞好培训工作。倡导和鼓励各培训机构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生源、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开展针对性培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弥补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注重培训质量。培训机构开班培训前,都要向劳动保障部门递交培训申请报告,劳动保障部门对培训的课时、人员、工种、教学计划、教学管理都严格审核,同意后方可开班培训,不定期检查培训情况,对其师资力量、职业素质、教学能力以及场地设备进行抽查,并采取观摩教学、查看教案、询问学员等办法,督促培训机构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能学到一技之长。

五、深入企业、工地和农村,灵活开展技能培训。为了不影响施工和农民务农,要求培训机构作好教学课件,带上投影器材和实训设备到施工现场、村镇(利用早中晚)开展教学,充分利用施工场地设备和村镇企业设备开展实际操作训练。为进一步明确农民工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工种和专业,我们深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开展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工动向,积极组织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与企业进行沟通,解决企业技能劳动力紧缺和农民的就业问题。

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采取购置部分设备、聘任兼职教师等方法解决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培训机构、职业技术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和技术院校的场地设备,共同开展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七、合理使用、待遇挂钩。积极与本市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单位联合起来,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优势和对工人熟悉了解,便于管理的优势,共同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并建立制定培训、鉴定、技能等级、使用、待遇配套制度,从而促进农民工钻研技术,提高农民收入和企业经济效益。

八、任务完成情况。截止十月底,我局共完成农民工培训2100人(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其中1-6月完成农民工培训任务1150人,主要职业有建筑行业、农村种养殖业、计算机操作员、焊工、餐厅、客房服务员等。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更是促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迫切需要。我们将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着力打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快速通道,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第2篇

摘 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以城带乡、以城富农”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身为产业工人主力军的农民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也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作为调查对象,就如何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作出一些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二元体制壁垒的日渐松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5 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苏州市作为中国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农民工的境况及政府的相关举措对全国有极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因此,在此选择苏州作为城市典型来研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揭示其存在问题,探究其内在原因,为改善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建言献策。

一、国内外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况

(一)国内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况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在国家建设中作用和地位的日渐突出,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及相关机构对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关注。就其研究内容而言,目前国内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主

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的研究;二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政府责任和角色问题的研究;三是对如何系统地组织培训及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的研究;四是对培训效果的分析研究等。

(二)国外对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启示

在西方发达国家漫长的工业化过程中,它们很早就开始普遍重视农民教育以及农民教育投入,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基本国策。在此过程中,它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实践经验。另外,以刘易斯和乔根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研究基本奠定了职业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基础。尽管各国培训类型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建立在尊重利益相关者利益选择的基础上的,它们借助经济诱导来激发企业、农民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中。例如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均设有以鼓励企业对农民进行培训为目的的专项基金。但是,这些资金不会直接划拨给企业,也不会通过政策强行增加企业负担,而是通过一系列经济诱导性方式鼓励企业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比如把企业花费的培训费计入生产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再对其减免部分税收等。另外,在德国,如果农民参加培训,可免交杂费并获得伙食补贴,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二、苏州市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调查

为了解当前我国相关机构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和具体培训方式,本文选取农民工较为集中地区的典型之一——江

苏省苏州市作为研究试点。此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现状、培训需求、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本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在苏州抽取了农民工生活和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木渎镇、相城区,以高新区:工业园区:木渎镇:相城区= 4∶4∶1∶1的比例予以配额,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样本。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25日,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问卷发放情况统计见:表2-1)

(一)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基本情况介绍

据统计,苏州外来暂住人口超过700万,与本地人口基本相当。其中除少量外籍人员、外资或合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自主创业的私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等白领阶层外,外来人口主要为奋斗在服务业、建筑业以及其他产业一线的农民工。

调查显示,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呈以下特征:(1)性别构成:在198个有效样本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调查总体的56.99%和43.01%,男性农民工的比例高于女性。(2)年龄:调查显示,19岁以下的占17.20%,19-30岁的人数最多,占有效样本总体的53.76%;年龄在30-39岁的有18.28%;40岁以上的只占10.76%。(3)文化程度:调查显示,北方农民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的人仅占总数的5.1%;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总数的14.14%;高中的占26.77%;中技、中专所占比重最高,为35.35%;大专占16.16%;本科及以上只占全部

被访者2.52%。(4)职业构成:调查显示,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以建筑企业、电子公司、个体工商户和服务类工作为主,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包括产业工人、经营店铺、摆地摊、擦鞋、补鞋、裁缝、餐厅服务员、厨师、家政服务员、搬运工、包工、建筑工、维修、装潢、保安、收废品、理发等。

(二)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培训情况调查统计

(1)调查显示,农民工来到苏州后接受培训者的比例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相关产业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要求日渐提高,接受培训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的比例也随之有所提高,尤其是来苏之后参加相关技能培训者的比例明显提高。调查显示,苏州市现有农民工中来苏前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21.5%,相比2011年国家统计局给出的调查数据有所提高,但未经培训者仍占绝大多数。而来苏后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比例达到63.44%,未经培训者仅占36.56%。

(2)调查显示,农民工来苏后接受培训的渠道以企业组织培训为主,占接受培训农民工数量的90.25%,参加相关培训机构培训者占6.50%,另外选择其他渠道接受培训者占3.25%。

(3)调查显示,对来苏前后的培训效果评价截然不同。对进城前培训以负面评价居多,认为“不好、要在工作中继续学”及“很不好、基本没用”者分别占42.16%和15.84%,认为“一般、能应付工作”者占30.90%,而认为“挺好的、很实用”者仅占11.10%。对于来苏后的培训效果则是正面评价相对较多,认为“挺好的、很

实用”者占18.28%,认为“一般、能应付工作”者占50.37%,认为“不好、要在工作中继续学”者占25.37%,认为“很不好、基本没用”者占5.97%。

(4)通过对农民工希望获得培训类型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希望获得技能类培训的占36.56%,创业思维类占17.20%,礼仪类占3.23%,基本知识类占7.52%,提升学历类占25.81%,其他占5.76%。

(三)从调查中获得的启示

通过对统计信息和调研访谈情况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1)通过培训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问题后,能有效促进劳动力输入地社会治安状况的改善。在未找到工作时,56.72%的被调查者会选择出门闲逛打发时间,而获得工作后,51.50%被调查者选择在业余时间待在居住处休息,选择外出闲逛的仅占18.29%。由此可见,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降低其在劳动力输入地迷失的几率,进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2)调查显示,劳动力输入地培训的效果较输出地培训更为有效,因此应该重视并加强输入地对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来苏前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能够成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比例仅为21.48%,大部分仍从事普通岗位。而来苏后接受培训后的务工者在工作单位作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比例则达到42.36%。另外,从进城务工农民来苏前后培训的评价来看,对进城之前培训的效果评价以负面评价为主,而对来苏后参加培训 的效果则正面评价相对较多。

三、改进苏州市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政府作为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主导力量,搞好规划服务、增加调控力度既是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政府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因此,要明确政府职责,落实责任目标。政府在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时不仅要做好宏观调控,而且要与当地政府工作衔接,落实基层服务工作,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培训机构平台,共同做好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

首先,中央政府应该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对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为适应新时期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中央政府必须重视宏观调控,把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到国家层面来持续推动,应专门制订全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中长期规划,把此项工作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方案中,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目前,阳光工程是中央政府对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宏观调控、总体规划的成功范例,但其只是一个短期计划,缺乏常设的机构和稳定的制度来保障。因此,可以考虑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国农民工工作。

其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具体实施工作,搞好基层服务。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全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制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长期计划。因此应由苏州政

府牵头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信息交流、登记发证、实施落实等各项工作。为避免部门组织农民工技能培训过程中出现盲目培训、笼统培训、应付培训种种现象,在编制培训计划时可根据区域产业的特性确定各区县不同时节的各项培训课题,同时,可由农民工自主选择课题参训,避免“想学的找不到施教的,施教的找错了参训对象”的资源浪费现象。

再次,在培训模式方面,应提高企业参与度,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不能只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同时也要让用人单位这个重要的主体切实参与进来,从而保证培训的顺利实施和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根据国家相关指导意见,用人企业要把农民工纳入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与其他在岗职工享受同等的培训和再就业待遇。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实际用工需求,着重加强进城农民工的岗前技能培训、在岗提升培训以及转岗培训这几个重要方面的培训。

最后,要充分利用培训机构这一重要平台。鼓励企业依托相关合作的培训机构,结合企业具体的岗位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由于成年人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性,因此培训机构应根据具体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务必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培训质量。同时,培训机构要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员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提升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应当积极营造尊重和理解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环境,提升对农民工在城市建设等各方面不可或缺作用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凝心聚力共建和谐城市。参考文献:

[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4]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 ——来自湖北省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5]psacharopoulos, g.1984.contribution of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in: kendreck, j.w, e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roductivity and causes of the slowdown, cambridge, ballinger : 335-360.[6]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年培训规划[eb/ol].http://.[7]韩云鹏,涂莲英.农民工培训的需求导因制约因素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5,(16).[8]刘志宏,劳动力输入地对外来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以石狮市为例[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9]刘含.农民

简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第3篇

一、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①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农民工对于国家政策、劳动力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对于培训的学习和国家发放的初级毕业证存在某种误解。②缺乏积极性。由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为短期培训,且受时间、工作性质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③自主学习能力弱。农民工是一个学习基础习惯差异性很大的群体,存在文化程度不高、职业素质低、理解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我校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1. 严密组织,领导重视

学校在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制订了办学章程和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一是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培训台账、转移台账,方便用工单位了解学员和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报月制度,分别设立了培训、转移月报和季报。三是建立学员就业跟踪卡,跟踪学员就业状况。每期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完善资料,进行情况分析汇报,总结经验。同时,持续做好企业用工需求信息采集工作。

2. 开创实用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农民工的自身需要和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创了“双蒸式”的培训模式和“分层教学法”,制订了完善的培训方案。①“双蒸式”培训就是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定点定向的两次培训: 第一次在农村进行技能培训,在企业进行第二次培训,第二次培训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实现了综合素质培训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为了能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学校深入各乡镇设点进行技能培训,当农民到企业就业时,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再次对他们进行岗位提升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实现了农民工与企业的无缝对接。②“分层教学法”即按照能力分组,确定每组不同的实习,实训目标,从而使有基础的农民工在实习实训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性课题,让农民工更贴切地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③我们的培训方式是以校企合作、送教下乡的形式,实行“保中办班”培训。根据企业对农民工、在职员工在维修电工方面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3. 精心组织实施开展培训工作

①备课: 认真研究维修电工人才需求的取向,明确了解目前企业对生产技术方面人才需求的特点,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备课等准备工作,做到重点、难点逐一突破,使培训对象掌握维修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②课堂教学: 我们的培训方式采取讲授和现场实习操作教学相结合,我们秉着“以安全用电教育先行、基础技能并重”的教育培训原则,以农民工的实际要求为宗旨,采取多元化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农民工我们在实习操作时进行“手把手”教学,耐心指导。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农民工我们采取多媒体教学,先演示一个“控制电动机”的课件,在课件中插入图片、声音,而且还可给对象制作一些动画效果,使教学更加生动、完美,把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③辅导: 针对农民工的辅导采取有计划和随机两种形式,随时可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对于企业职工培训采用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影像观察、现场示范等“手把手”的教学辅导方式,达到了促进农民工培训的目的。同时学校还采取了多样的办学方式,把培训班办在学校内部,随时欢迎广大的学员到学校进行学习,增强了培训的力度。为了使农民兄弟能有更多的实训时间,我们教师驻扎在培训点,让农民兄弟多学、多练、多问,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安全用电,能以技能生存。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第4篇

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渠道以亲朋好友介绍为主,西平县是我国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现有人口80万左右。其中,外出打工人数约40万(不含在本乡打工人数)。从转移渠道来看,农民工转移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和裙带性。“裙带”转移人数占总外出打工人数的70%;另外,经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转移的约10%;中介组织介绍转移约10%;企业招收约10%。由此可见,农民工外出打工转移渠道主要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或引导。

农民工从事行业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偏差,有些完全没有技能。因此,很多农民工只能在工厂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或者在服务行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根据统计,西平县大多数农民工主要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从事服装与建筑工作,或者在发达地区的餐饮行业工作。还有很多适合农民工自身发展的工作,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技能一时间还难以胜任。现在,提高职业技能对他们来说很迫切。

农民工打工多,自主创业少。受资金、项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极少。据调查,西平县返乡农民工回乡的创业人数比例不足2.2%。很多返乡人员表示要效益就要有规模,要规模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放。农民工本身资金量不够,他们不愿意将辛苦打工所得冒险投到创业中去。所以,部分想创业农民工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待政府出台适合自己情况的创业政策。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培训无固定时间。对于农民工来讲,他们一般春节前返乡多,在春节过后又大量外出务工。所以,对农民工的培训无固定时间。现在,西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5次,以节假日为主,每次10到20天,但培训效果并不明显。

农民工职业素质低,培训费用高。西平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有的农民工根本不知电焊、机加工、汽车和农用车驾驶、工程机械操作等培训是干什么的。部分农民工对参加宾馆饭店服务、电脑操作、美容美发等培训还有些概念,但对就业前景的认识却很不乐观。现在,西平县规定:参加农民创业培训,人均补贴1000元;参加就业职业能力培训,人均补贴300元,培训费用政府“买单”。但是,据西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反映,这个培训费用对农民工真正掌握技能是不够的,要培训他们必须投进更多资金,培训费用很高。

三、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1. 加大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尽快建立农民工信任的信息平台

目前,农民工流动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大部分农民工外出是一种自发行为,主要依靠自己的社会和亲属网络。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增加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成本。除了农民工个体利用社会网络自发外出务工的模式外,劳务市场、经纪人、地方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模式均可以发挥中介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建立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多元化劳务信息交流平台,将农民工组织起来,将来自企业和市场的就业信息通过政府渠道与农民工实现信息共享,使其能够应对市场变动的风险,从而实现政府、农民工、企业等“多赢”的局面。

2. 充分利用资源,鼓励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

当地政府要统一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按照“就业导向、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平等竞争、布局合理、择优认定”的原则,确定职业学院和其他培训机构为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全市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在政府领导下发挥培训主力军和工作平台的作用,积极组织学校帮助农民工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尽快重返就业岗位。要充分利用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资源,面向农民工、高中生和下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 创新农民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

2013年,西平县提出探索做好农民工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培训模式的机制,同时启动了公益性培训活动,建立了“政府促进、社会参与、培训与就业互动”的农民工培训长效工作机制。根据我县农民工的状况,在做好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模式。(1)公共培训方式。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重点采取开设大讲堂、举办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班、组织宣讲团下乡入企培训等形式。(2)采取发放免费培训卡的办法,方便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发挥镇(街道)劳动保障基层平台作用,参培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愿望自主选择培训学校和培训专业,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使参培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3)建立定点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培训效果。建立了定点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对定点培训机构每年认定一次,实行末位淘汰制。(4)根据市场需要,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多形式开展培训。

4. 政府应部分解决培训经费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十二五”期间,政府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规模开展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就业适应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农民工参加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职业技能要求偏低的职业(工种),要从方便、实用出发,开展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要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后续扶持等就业服务。各类用人单位都要对招用的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并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争取科技、扶贫等部门的经费政策支持,对农民工培训工作进行必要的投入。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第5篇

据了解,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前身为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2005年,学校与香港科创集团合作办学,现有在籍学生两万余人,已成为中国西南同类院校中最大的普通高等院校。

据张维介绍,学院为帮扶贫困学生,实施了“送爱心,送温暖,送勤工俭学岗位,送创业理念,送创业基金”的“五送工程”。据校方统计,通过“五送工程”的实施,办学19年来,解决了近万个家庭脱贫,有1000多名毕业生走上致富道路,为此学校累计投入1000万余元。

张维介绍说,凡有创业项目,农村贫困学生可申请学校设立的五千元至十万元的创业基金。三年中累计已有260多名学生获得该基金。

此外,由学校师生员工捐款成立的“爱心超市”,也为贫困学生提供衣物及各类日常用品达200余种。“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凭爱心超市卡,每月可去超市自选所需物品两次。”张维说,到目前为止,爱心超市卡已累计发放2800余张,总共发放物品31844多件,折合金额106万多元。

“除了帮扶贫困学生外,学校还尽可能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张维介绍说,学校现有的环卫绿化队、后勤基建维修队和宿管员队伍,各商业网店经营者,食堂业主及工作人员几乎全部都来自农村。

“农民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生力量,是统筹城乡发展中最大的利益群体,为帮助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我们在2007年成立了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三下乡服务队。”张维说,学校为此还投资50多万元购买了科普专用车及50余套科普设备,实施送技术上门,科普知识上门,文化娱乐上门,政策法规上门的“四上门”服务。

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第6篇

摘 要:农村成职教育肩负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工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于成人教育培训活动比其它类型的教育更贴近经济,更敏感地反映市场经济的特征,其办学形式体现了或者说具备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

关键词:农村成职教育;培训市场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尤其是当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县农民工外出人员多,压力较大,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作用。

一、当前我县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县是一个有着 63万人口的农业县。几年来,在全县农村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同时,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始终能够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宗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工作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农科教结合的步伐。但是乡镇成职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民工的素质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乡镇成职教育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机构改革,各地成职教育机构撤并,工作人员大幅减少,造成了在90年代已发展成的独门独院校舍、财产、资金的大量流失。一部分乡镇成校与中心学校等部门合并后,仅保留1~2名成教管理干部编制,教学设施、师资等己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农民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逐步被边缘化。

(2)教育体制改革,落实以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是办好普教的有力保障,而农村成职教育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县一级承受着普教重负,没有太多财力投入,乡镇一级财力不足且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农民无钱“买单”学技术,成职教育因经费投入不足,而停滞不前。

(3)乡镇成职教育缺乏系统管理体制。注重在统计数据、创建达标的形式上,没有注重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内容上,最主要的是缺乏一套执行、落实、评估的监督考核机制,难以检验真实的教学效果及办学状况。

(4)“农科教结合”作为乡镇成职教育整合部门优势,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机制,近几年来也逐步淡化。

(5)乡镇成职教育教学设施简陋、师资不足、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办学模式单

一、内容陈旧、层次不高,影响农民求学的欲望和乡镇企业主开展职工教育的信心。

(6)不同行业、部门及相关培训机构,围绕各自发展需要,办学很少沟通,条块分割,交叉重复,农村流形于“半天式,一阵风”的会训一体培训模式,使受教育者处于盲目状态,致使许多农村劳动者无法被纳入教育培训行列。

(7)因机构改革等因素,乡镇成职教育自主办学,独立法人地位缺失,活动空间受限,不能呈现出为“三农”服务的主体地位,农村人力培训资源市场逐步被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挤占,乡镇成校呈现办学难的局面。

二、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思考——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市场

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于

成人教育培训活动比其它类型的教育更贴近经济,更敏感地反映市场经济的特征,其办学形式体现了或者说具备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随着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境并存的发展时期,乡镇成职教育必须增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形势,农村成职对职业教育多样化需求的新趋势,必须坚持改革办学体制、教学模式,创新农村人才培训工作新机制,只有勇于走出丛林才能沐浴阳光。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其一,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早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只有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目前企业经营用工制度是聘任制、合同制。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农民工外出打工或者在本地创业,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主权时,才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干的称心,收入如意,也只有这样,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未来成人教育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只有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才能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目前工作的可行性办法

1.要充分认识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子女入学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及时入学接受教育,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而且对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子女入学作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紧抓好。实现职业教育由职前教育走向职中、职后教育,实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成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后盾,发展起来更踏实,服务“三农”更有效。我认为坚持在区一级教育行政

部门统一领导下,以职业教育中心为主管理,乡镇统筹配合管理,“两教”发展一体化,使乡镇成校管理体制重新改革,能切实有效地改变乡镇成校当前办学现状。

2.当前乡镇成职教育面临的经费投入不足,培养人才的目标、质量不能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用产业化的思路和市场经营理念运作成职教育,要变办好乡镇成校为经营好成校。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下,要向民办培训机构、相关人才资源培训实体机构学习他们挖掘市场、分析把握市场的经验。一句话:就是要用企业的理念经营农村成职教育,要用市场的手段组织农村成人。建立起品牌的专业、品牌的师资、品牌的学校,在农村人才资源培训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学校的办学实力在产业化运作中提升,最终实现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互动。成职教育发展产业化,使乡镇成校必须面临的、不可回避实质性课题。早转变早发展,慢转变慢发展,不转变不发展。

3.努力招收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开展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发挥好成人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和工作平台作用,积极组织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帮助返乡农民工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尽快重返就业岗位。充分利用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资源,面向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青年农民、乡镇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和下岗轮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促进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做出新贡献。

4.精心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发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学校,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市场。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返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围绕返乡农民工的需要,选择培训课程和专业(工种),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率。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日校办夜校、办周末学校、集中培训、播放教学光盘、现场实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培训学习时间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当前乡镇成职教育面临的经费投入不足,培养人才的目标、质量不能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用产业化的思路和市场经营理念运作成职教育,要变办好乡镇成校为经营好成校。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下,要向民办培训机构、相关人才资源培训实体机构学习他们挖掘市场、分析把握市场的经验。一句话:就是要用企业的理念经营农村成职教育,要用市场的手段组织农村成人。建立起品牌的专业、品牌的师资、品牌的学校,在农村人才资源培训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学校的办学实力在产业化运作中提升,最终实现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互动。成职教育发展产业化,使乡镇成校必须面临的、不可回避实质性课题。早转变早发展,慢转变慢发展,不转变不发展。

(2)职成发展一体化。“成人教育”一词的由来是因其受教育对象是成人,而就其所从事教育内容均属职业教育范畴,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教”)同属于农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成职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互补双赢。作为高中编制的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有良好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习基地,但与农民相距遥远,难解农村需求科技之渴,而改革中的乡镇成校虽与农村零距离接触,但缺少师资、教学实习设备、新科技项目等,不能满足成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成职教育拿入职业教育中心的统一管理范畴,等同职教教师并作为其外派机构,与地方双重管理,实施“两教”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拉长职业教育为农服务链条,实现职业教育由职前教育走向职中、职后教育,实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成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后盾,发展起来更踏实,服务“三农”更有效。我认为坚持在区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以职业教育中心为主管理,乡镇统筹配合管理,“两教”发展一体化,使乡镇成校管理体制重新改革,能切实有效地改变乡镇成校当前办学现状。

(3)整合教育资源,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加强由当地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领导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经济体制条件下工作的新模式,构筑新的成职教育工作体系,增强为“三农”服

务能力。在各乡镇成校的基础上,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可设想以县(区)所辖区划为主,把邻近几个乡镇成校联合一起,建一所达到初中建制的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建强阵地,按社区教育工作体系,实施全员(覆盖社区全体成员),全程(人的生命发展过程)、全面(包涵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修养等)的教育,克服当前乡镇成校办学所数多,师资、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的矛盾,由“小而多”向“大而全”合并,办成规模,立足于为大农业服务,这也是一种可行的乡镇成职教育发展模式。

以上三种乡镇成职发展模式的思考,不同程度能克服现实弊病,达到促进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的目的。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乡镇成职教自身必须改革,只有坚持正确的成职教改革观、发展观,才能有效克服现实弊病,走出一条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办学之路。

正视乡镇成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其产生现状的深刻原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成教的发展趋势,运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观点,变革其原有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使乡镇成校加快发展,真正肩负起能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任,服务“三农”,推进农业产业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学习化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与文献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第7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预拨就业补助资金的通知》(财社〔2007〕34号),广东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中央补助跨省外来农村劳动者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的管理暂行办法》(粤财社〔2006〕53号)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深府〔2006〕7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是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我市安排使用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专项资金。

第三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下简称技能培训)包括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上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农民工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等。

农民工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工种)应为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2007年职业技能鉴定目录内工种。

第四条技能培训补贴的原则:

(一)公平享受。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工在规定期限中均可享受一次技能培训补贴;

(二)分类管理。根据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等级越高补贴越多;

(三)量化考核。根据有关评分标准,对各单位组织的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项目进行量化考核,实行高分先补原则;

(四)预算总控。根据国家下达的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和经费预算安排,实行总额管理,超支不补。

第五条 农民工申请技能培训补贴,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农业户籍身份证;

(二)在本市就业并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

(三)持有本市社会保险卡;

(四)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参加了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市财政部门管理职责:

(一)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

(二)负责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预算安排;

(三)负责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财政专户的管理和资金调拨;

(四)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市劳动保障部门管理职责:

(一)编制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方案和培训补贴资金支出计划;

(二)组织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及其有关宣传工作;

(三)受理市属培训机构、技能鉴定机构、农民工个人申报,并按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事权划分原则,受理企业申报,经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发放补贴;

(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使用情况绩效评估。

第八条各区劳动保障部门职责:

(一)负责本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二)受理本区所属培训机构、农民工个人申报,并按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事权划分原则,受理管辖企业申报;

(三)负责受理对象的资料审核及报表统计。

第三章 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

第九条农民工个人申请技能培训补贴,应当获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农民工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后获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除外)。

第十条培训机构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市、区编制部门批复具有培训职责的,或持有市、区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二)近三年来无违反职业培训法律法规被处罚记录;

(三)按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的培训方案,对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第十一条技能竞赛举办单位组织农民工参加下列任何一项竞赛并获得相应证书的,可申请补贴:

(一)市职工运动会技能竞赛项目;

(二)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

(三)市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并核发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

(四)代表市、区参加省部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项目;

(五)经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同意的2007年深圳市百万农民工技能大比武活动的竞赛项目。

第十二条企业具备以下条件,并组织本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可申请补贴: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员工教育培训经费;

(三)依照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及考核;

(四)2007内无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被劳动保障部门行政处罚的记录。

第十三条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如下:

(一)获结业证或岗位证的?补贴100元;

(二)获专项职业能力证的?补贴200元;

(三)获初级职业资格证的?补贴300元;

(四)获中级职业资格证的?补贴400元;

(五)获高级职业资格证的?补贴500元;

(六)获技师及以上(含模块)职业资格证的?补贴800元。

第十四条技能培训补贴按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结业证或岗位证的顺序依次发放。

第四章 申报程序

第十五条农民工个人可直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技能培训补贴,培训机构、鉴定机构也可代为申报。申报程序如下:

(一)填写申报表。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网址:)下载并填写《2007年深圳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申请表》,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二)提交申请材料。按就近管理原则,向劳动保障部门提交《深圳市2007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申请表》,身份证、社会保险卡、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本人银行账户(存折或银行卡,以下同)等申报材料(验原件,留复印件);

(三)公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有关资料,在深圳劳动保障网上公示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工名单;

(四)支付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劳动保障部门将技能培训补贴通过银行拨付到农民工本人银行帐户。

第十六条培训机构申请技能培训补贴的程序如下:

(一)填写申报表。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填报资料,下载《深圳市2007年培训机构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立户表》经培训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培训机构印章。

(二)立户申报。按属地管辖原则,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提交《深圳市2007年培训机构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立户表》、办学许可证(或编办文件)、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培训方案(验原件,留复印件)

(三)组织培训。按照培训方案组织组织农民工免费培训,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四)补贴申报。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为考核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农民工下载填报《深圳市2007年培训机构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登记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提交立户办理部门。

(五)公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有关资料,对符合补贴条件的培训机构名单进行公示;

(六)支付补贴。符合补贴资格的培训机构填写《承诺书》并由机构负责人签字,劳动保障部门将培训补贴通过银行拨付培训机构账户。

技能竞赛组织单位申请技能培训补贴,参照本条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企业申请技能培训补贴程序:

(一)填写申报表格。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填报企业资料,下载《深圳市2007年企业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立户表》,由法人签字和企业盖章;

(二)立户申报。按管辖要求,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立户,提交《深圳市2007年企业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立户表》、《营业执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006年企业提取支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证明》(按劳动保障网上提供的规范格式)、2006年纳税证明,企业培训方案,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颁发的相关证明(验原件,留复印件)。

(三)组织培训。按照培训方案组织组织农民工培训及考核。企业培训结业证和岗位合格证须有证书编号、农民工姓名、年龄、培训项目名称、培训学时数、培训方式等内容;

(四)补贴申报。通过深圳劳动保障网,为考核合格的农民工下载填报《深圳市2007年企业申请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登记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提交立户办理部门;

(五)公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有关资料,对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名单在深圳劳动保障网上进行公示;

(六)支付补贴。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填写《承诺书》并由法人签字后,劳动保障部门将补贴费用通过银行拔付企业账户。

第十八条农民工个人、职业培训机构、技能鉴定机构、技能竞赛组织单位及企业申报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的,应于2008年4月1日前,按规定程序向劳动保障部门申报,逾期不再受理。

第五章 企业评分标准

第十九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申请技能培训补贴的企业,按以下标准计分,对各项所得分值累加排序。按照由高分至低分顺序依次审核发放培训补助资金:

(一)2006年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计分分值为:按工资总额1.5%提取的,计4分;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1分;超过2.5%提取的,按2.5%计分;

(二)2006年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实际支出的计分分值为:按工资总额0.1%支出的,计4分;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1分;超过2.5%支出的,按2.5%计分;

(三)2006年税额的计分分值为:100万元以下的分值为1分,100万元以上至300万元以下的分值为2分;300万元以上至600万元以下的分值为3分;600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以下的分值为4分;1000万元以上的分值为5分;

(四)2007组织技能竞赛,竞赛方案经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的分值为4分;

(五)2006年后享受政府直通车服务企业分值为1分;

(六)2006年后经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值为1分;

(七)2005年以后,经政府部门、总工会、总商会三方认定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分值为1分。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条 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按照专户管理和专款专用原则,不得改变资金用途。补贴资金只能用于农民工培训补贴,不能用于培训机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等其他与劳务培训无关的开支。

第二十一条 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企业或培训机构应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台帐,对培训对象造册登记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第二十二条农民工培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应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凡单位和个人骗取、套取或贪污、挪用农民工技能培训资金的,由有关部门对责任人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财政部门和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深圳市2007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资金使用完毕。

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深财社〔2007〕1号)同时废止。

《深圳市2007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修改说明

根据2006年中央财政下达我市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专项资金等有关管理规定,市财政局和市劳动保障局共同制定了《深圳市2006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深财社[2007]1号),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作出规定。2007年中央财政继续下达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现根据2006年补贴工作实际和工作发展,对该补贴办法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具体情况如下:

一、修改原因

2006年市财政局和市劳动保障局共同制定了《深圳市2006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深财社[2007]1号)经市法制办审核同意后正式实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努力,市财政局和市劳动保障局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06年我市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达16万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315万元。这项工作得到国家部委和省厅的充分肯定。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我市2006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是:对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按培训、鉴定、竞赛分别制定补贴标准;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农民工申请补贴的比例偏低;限定个别行业企业申请培训补贴,而不以企业培训效果作为补贴依据等。为此,经过多次研究,在总结2006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2007年深圳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以下简称《2007年办法》)。

二、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统一了补贴标准。对经培训及鉴定获取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不再按培训、鉴定、竞赛等类别分别制定补贴标准,而按照统一的补贴标准予以补贴。主要理由:目前技能培训补贴是按照证书类别和级别作为最主要的补贴依据之一,农工参加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培训项目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其补贴应按统一标准执行。

(二)适当调整补贴范围和补贴依据。将企业法人提取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作为申请补贴评分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予以核定;培训机构按照农民技能培训层次申请补贴。主要理由:企业申请农民工培训补贴,应首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其中按规定提取使用职工教育培训费是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对培训机构免费为农民工开展了培训的,确定了申请补贴的具体程序,将培训级别作为主要申请依据。

(三)增加农民工个人凭证书申请补贴的渠道。《2007年办法》专门规定了农民工个人可凭已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直接申请补贴。符合条件的,补贴直接发到农民工本人银行账户。主要理由:2006年由培训机构和鉴定机构代为农民工申请培训补贴,属于义务性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申请补贴工作效率。2006年全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农民工达18万人次,但实际申请人数不足0.3万人。因此2007年有必要增加农民工个人凭证书申请技能补贴的渠道。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第8篇

一、国外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

18世纪末,西方国家英、法、德等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农民工”的概念,但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进程和我国目前农民工进城的历史阶段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国外农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德国的双元制培训

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德国制定了《职业培训条例》《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中,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共同组织,各负其责。政府是宏观管理者,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组织农民职业培训,承担培训经费。企业是培训主体,负责招收学员,提供培训场所、设施,支付农民学员实习期间的工作报酬,并组织学员参加所属行业协会的各类技能考试。学校为培训提供服务,按照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对农民学员进行职业理论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的培训。行业协会负责监督检查企业的职业培训场地、设施条件。同时,举办各类职业技能考试并为考试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证书、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等。农民学员只有经过三年以上的培训,并参加由协会统一组织的实践技能考试后,才能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凡参加培训的失业者均可得到相应的培训费和生活费补助,而且这些补助比农民失业待业的补助还要高10%。该培训制度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德国失业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经济发展。

(二)法国实施免费培训

法国政策规定,凡年满十八岁的农民,必须参加累计一年的农业知识培训;十八岁以下的农民,需要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再到农场实习三年,期满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绿色教育”证书。法国农民的培训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通过向企业征收教育培训税来筹集培训费用。对农民实施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培训费全免,还可获得食宿费、工资、津贴等补助。

(三)英国实施就业培训项目

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分。受训者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助,如照看小孩补助、车费补助。农民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是唯一得到英国政府资助的培训。英国政府不定期调研农民培训工作,并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将业余培训与正规教育相结合,以网上培训为主体,辅以高校、科研机构,培训包括高级培训、中级培训和初级培训,层次分明[1]。英国还对农民职业培训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励制度。

(四)美国使用合作职业培训模式

工商企业界与学校合作,学员在学校接受教育,在工商企业工作,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美国联邦、州政府、企业都很重视投资人力资本。美国企业每年用于职工技术培训的投资相当于4000所高校一年的全部投资费用。很多企业每年对在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选派一定比例的优秀员工到国外参观学习,甚至送到名牌大学进一步学习深造。

二、国外农民工培训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受到各国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制度与方法各具特色,这些经验对我国具有深刻的启示,对我国政府相关决策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实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农民工“三赢”的培训激励机制

借鉴德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形成制度化的优秀做法,我国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学校收费、企业纳税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培训资金、人力、实训设施设备,按照吸纳农民工的数量、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的长短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可借鉴德国校企合作返税方式、由政府公共财政“实报实销”的经验,建立职业教育返税制度试点,这样便一举三得,可以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减少职业学校无法满足学员过多的窘况,又能减轻农民个人的经济负担,让企业愿意参与、乐于参与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在遵守国家《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前提下,与农民工签订就业承诺协议书,帮助和促进农民工就业。

鼓励大中型企业或有实力的重点企业直接参与农民工职业培训,加大补贴力度。引导企业重点加强在岗农民工脱产或半脱产培训,以提升其岗位技能。建章立制,做到有规可依,规定凡是吸纳招聘农民工,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大中型企业,在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前,应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培训大纲、参加培训农民工的详细信息统计报表、身份证、劳动合同复印件。在培训结束后,由具体实施培训的企业凭相关证明资料向政府申请培训补贴。

(二)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保障,加大政府经费投入[2],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首先,发挥政府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政府投资,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城市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部分减免农民工培训费用,力争逐步实现完全免费,彻底打消农民工为培训费发愁的后顾之忧。其次,通过政策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助学和投资,欢迎社会慈善机构资助,构建农民工培训民间资本资助体系。此外,鼓励并引导企业投资,促进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三)统一认识,整合教育资源

努力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学教育—高职院校教育与培训—农校和农业技能推广中心为一体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1。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引导鼓励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拓宽培训范围,扩大规模,打造新的职业培训基地。

加强统一组织,紧密对接供需,政府应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平台作用。一方面,组织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村委会,统计愿意参加培训农民工的情况。对农民工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培训意愿、想参加培训的专业和大致方向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归纳整理汇总后,报送政府主管部门。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企业统计能为农民工提供的空缺岗位数及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再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培训示范基地地域分布和专业特点,统一组织、安排农民工就近培训学习。

遴选新生代农民工定点培训示范基地,实施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别较大。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对现有高中等职业院校、企业、民办培训学校全面考察,遴选打造一批规模化、综合化、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农民工省级示范培训基地。对遴选并认定的省级定点培训示范基地,统一备案,统一挂牌。之后由省级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示,让农民工对各地或当地的省级示范培训基地了然于心。进一步加强省级示范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对设施、师资、培训目标、就业要求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定点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动态管理,每年进行年审。“能者上,庸者下”,表彰奖励培训工作表现突出,培训实绩显著的定点培训示范基地。对那些管理不善、培训不力、反响较差的定点培训示范基地,则进行严厉批评、惩罚,直至“摘牌摘帽”,取消其省级示范培训基地的资格。这样便于激发活力,发挥先进省级示定点培训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

(四)大力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都是工学交替的典型代表。要想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必须校企合作,找到企业经营与教育教学最佳结合点。依靠企业联合办学优势,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创新建设。由政府引导,发挥农业类职业院校及企业的优势,建立以职业能力体系和考核标准为重点的专业设置方案,校企共建产业化实训基地。

以多层次合作为基础,积极创办校外实训基地。为从根本上解决实训、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促进校企合作走向更深层次,政府应出台政策推动条件成熟的职业院校创新改革管理体制。如力推地方教育部门放权高职院校自主经营,也可采取集资、参股,创办实习集团或综合性实习基地,辐射职业院校,对农民工统一培训,以提升实习基地的整体利用率。

(五)细分层次,优化培训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结合农民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岗位需要,对即将进入劳动领域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进行劳动预备制岗前培训,由政府出资送农民工到定点培训基地接受1-2年的中、高级技工教育。对在岗农民工持续培训,并对与其签署长期用工合同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对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实施转岗就业前培训。建立转岗培训登记制度,逐级摸清需转岗培训人数和技能工种。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和岗位特点,对不同农民工实施不同的转岗培训。对那些适合并愿意继续留城工作的农民工,进行小工业、轻工业、服务业技能培训[3]。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经济作物种植、家庭养殖、生产操作的技术培训。经由相关培训机构培训后,推荐转岗再就业。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结合。坚持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培训并重,日常班和短训交替,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利用生物、信息等领域的科技新成果,增设与农业现代化、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种业的相关课程,提升改造传统农科专业,进一步完善复合型农业人才培养体系[4]。

结合培训农民工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转变授课方法,由传统教学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转变,将晦涩难懂的理论教学与生动形象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把教学场地尽量设在生产企业,创办现场课堂,将岗位技能培训延伸到生产过程中,促进产学结合,帮助农民工获得实用的知识,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六)探索引进、建立健全第三方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国各级政府既是农民工培训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财政部、扶贫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都存在分歧,反映出利益之争。“多龙治水”导致政府部门权力利益化。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会导致滥用。要提高农民工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打破这种令出多门、权责不一的尴尬格局,将“多龙治水”转变成“重拳出击”,探索引进实施第三方监督机制,以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规范补贴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将农民工培训时间、人数、内容、培训单位、职业鉴定结果、审核结果、培训资金补贴明细、培训补助资金申报汇总表,定期在政府网站和报纸进行公示,增加透明度,便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管监督。

总之,只要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农民工等五方联合,共同努力,建立健全面向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遴选并动态管理农民工定点培训示范基地,形成以政府引导为主导,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办学机构共同参与的“三条腿走路”、农民工积极参加的职业培训新格局,构建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分工种、就近从便多渠道培训农民工的培训模式,实现农民工定点培训基地与农民工的需求、与企业用工需要的双对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幅度提高我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政府应整合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搭建激励平台,构建校企联合、校乡合作等模式,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农民工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建设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人才队伍,使大批农民工从土地中解脱,早日融入城市,适应城市生活,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摘要: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要步骤,是各国破解农民工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国外主要采用双元制培训、免费培训、实施就业培训、合作职业培训。比较分析和借鉴国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探讨这些国外经验对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启示,主要包括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整合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开展岗前岗中转岗培训、积极探索第三方监督机制。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国外经验

参考文献

[1]马超,张义兵.国外农民培训的三种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8(2):157.

[2]李贵成.民工荒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J].学习论坛,2014(9):72.

[3]李少元.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5(7):63-67.

上一篇:商场节能措施下一篇:拔萝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