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论文

2024-06-03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论文(精选14篇)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论文 第1篇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批评的艺术”

摘要批评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其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出来的话,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关键词客观公正;委婉含蓄;言语由衷

一、批语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你从来”、“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教师不致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件确实有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记得有一次我所担任的班级的体育老师向我反映,我班上体育课的纪律尤其差。听了体育老师的反映后,我顿时火冒三丈,因为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止一两次了。到了开班会的时候,我对着全班同发火,大声地训斥全班同学,还扣了全班同学的5分德育分。我以为这样做,会令学生们遵守纪律,但结果不是。接下来的周记,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周记里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不服气,要求我只扣那些违纪的同学的德育分,因为每次都是他们十来个在乱捣蛋。而且在字里行间,我还感觉得出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很不满,只会拿德育分压他们。从这件事我吸取了教训,批评一定要公正和有所针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批评要平等和气,委婉含蓄。

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班主任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真情感化着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有一次我在周记中发现,有位学生说我偏心,说他某次和隔壁的同学上课时讲话,当时我只批评他,而另外一位成绩好的同学我却没有批评。恰好第二天我在开班会的时候,这位学生有在和隔壁桌的学生讲话,这时我脑海里马上想他在周记对我说的真心话,并对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批评了他,说他埋怨老师偏心,但自己又不遵守纪律,老是违纪。当时他满面通红,但有点委屈的和想哭。下课之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哭,是不是觉得老师又批评错他了?他迟疑了一下才说:我难受不是老师说我违纪,而是我对你说的真心话,你却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出来,这令到我很难堪和难受。本来我只想对

你说的。听了他的话之后,我心里顿时产生了一种内疚感,心想我真的又犯错了。

三、批评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

批评时,不要唠唠叨叨,长篇大论,语言要简洁明了,言语千万不可含讽刺、嘲笑、污辱的意思。批评时语言难听,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学生也许会针对那些刺耳的字眼辩驳起来或耿耿于怀,而忽视老师本来要批评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用词得当,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对自己所说出的评语当一回事,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肺腑之言。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期待他受评语的影响而有所改进。教师批评学生表达了教师关切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且乐意帮助学生去解决。积极有益的批评就是促使师生双方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合作。

四、批评要侧重引导,灵活转化。

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这样的批评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侧重的正而不是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学生犯了错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这时教师不须批评,而应给予关心和体贴,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教育有了正确的反应,接受教师的指点并积极付诸于行动,改掉了错误的行为习惯,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赞许,恰当地给予表扬,批评转化为表扬,达到了批评的最佳效果。

总之,人生活在团体中,批评人,听人批评都是难免的。教师在工作中过多地使用批评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悲观,为了避免无谓消极的批评,发挥批评的积极教育作用,少运用且善于运用批评才是上策。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论文 第2篇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我都尝过,尽知其中的滋味。根据本人的工作体会,对班主任批评的艺术,谈点粗浅的看法,供教育同行参考。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灵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一、批评要注意场合批评是教师手中的常规武器,每个教师都要经常使用。然而,由于对它的本质认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大相同。那种见到学生有了问题,老师的气就呼的上来,劈头盖脸的猛克一顿的发泄式批评,是根本要不得的。要达到批评的效果,我们不妨把批评化作暖流,注意批评的场合。一般情况下,我都不在公共场合指出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是。因为,当众揭学生的短处,会使学生无地自容,抬不起头,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教育。我班一名同学,不但是足球场上的猛将,而且头脑灵活,但是贪玩,常常欠交作业,上学期各科考试均不及格。“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怎样才能激其发奋,改变缺点呢?我一改以往唠唠叨叨的说教方式,把批评他贪玩,不完成作业,选择在放学的路上,而且声音小得只有我们俩才听到,目的是怕其在同学中难堪,怕他在各位老师面前不好意思。同时用亲切入心的话语:第一句就是“你的脑袋并不笨,怎么这几次考试都不及格呢?是不是只顾踢球?”首先肯定积极因素,让他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接着是“太可惜,如果这样下去,将来怎样毕业?”用无限惋惜的深深情意,打消了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最后用“你的球技这么精彩,我不相信你的学习会比别人差,我等着批改你的作业呢?”当他交作业、学习、考试成绩由不合格到合格时,我马上在教师休息室和他谈话,让老师们都听到他的进步,使他在众人面前体味到成功后的喜悦,扩大进步的影响。这样,通过地点的变化,使被批评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自然而然地按老师的希望去做。

二、批评要把握分寸

在教育批评中,要力求点到即止,把握分寸。学生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并有清醒的认识和改过的决心与行动的,在处理上要宽容,要为他的过失找理由:是与年龄特征有关呢?还是出于好奇、好动?或出于兴趣?或出于无意?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件事:在一次新课的教学中,我的课已经进行了十分钟,讲得正有劲,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声高叫“OK!”在课室的一角有一个身影拍案而起,同学们随即把头转过去。我随即走过去,示意这名同学下课来找我,又继续讲课了。放学后,他向我交待了这件事的经过:这位同学是个数学迷,为了多做几道题,不但没有听我上的语文课,而且为了一道题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答案,因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而犯了错误。说完后他低下了头,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学习干劲和钻研精神。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却自责地说:“老师,我不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做其它题目,更不该忘乎所以,高声喊叫的。”这种让学生易于接受,对老师的原谅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不断鞭策自己的没有批评却胜于批评的批评,不是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教育效果更好吗?

三、批评要刚柔相济

学生中大部分是遵守纪律的,但是有极个别的,常常在课堂上捣乱。面对这类的学生,我认为可用以下方法:第一是“镇”,以严肃批评“镇”住他们。此时如果对他们的态度稍软,会导致他们得寸进尺,认为老师软弱可欺,会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第二步是“理”,以理服人。对上课时犯错的学生,下课后再次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被批评者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如果此时再严厉批评,会使这种逆反心理加重。因此,应和颜悦色地指出问题的实质,说明道理,让其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严,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老师的批评是对的,刚(镇)与柔(理)并用,往往容易被调皮者接受。

四、批评要幽默风趣

在班主任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批评方式,能在班级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学生早读迟到,可以这样问:“今天早上你们那里的太阳比我们这儿的升得晚吗?”学生字迹潦草,则说:××同学的作业简直是“宛若龙蛇地上舞,天下先生谁认得。”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幽默风趣的批评比粗暴的训斥更胜一筹。

无痕的批评——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第3篇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正确运用这一手段,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 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 就要同他们心灵相融, 感情相通, 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 掌握批评的艺术。

一、变批评为表扬

这种批评方式不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 也不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这种批评“润物细无声”。这种批评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 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 学生的内心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 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如:有一次, 我发现学生张佳超抄袭作文, 当时火冒三丈, 想找他狠狠训斥一顿。但我静下心来仔细一想, 训斥他一顿并不能达到教育他的目的, 反而会使他更加厌恶写作文, 这不是事与愿违了吗?于是, 我在孩子承认了抄袭后, 出乎意料地表扬了该生, 指出了他的三个优点:“第一, 你要求上进, 想得到一个好成绩, 这一点很可贵;第二, 你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能看出这是一篇好文章;第三, 你做事认真, 通篇竞抄得一字不差, 而且字也写得很工整。”孩子听了, 如释重负。接着, 我又让他重写一篇作文, 并要求他在抄来的那篇好文章后面续写上读后感。另外, 还建议他用一本新的作文本, 把原来的作文本作为“抄文本”。从此, 这个学生改正了错误, 不但认真写每篇作文, 而且那本“抄文本”中积累的优秀作文也派上了大用场, 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化批评为激励

对于那些缺乏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 批评可能起不了任何作用,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 就必须通过激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信心, 只有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 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如:有一天,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 我发现陈岱旭同学不时低下头在玩什么。走近一看, 原来他手里拿着一个饮料瓶, 瓶里装了一些沙, 沙子上面有几只蚂蚁正爬来爬去, 在玩蚂蚁呢。看到这一幕, 我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 但是这样一来, 也许这节课就泡汤了。因为这个孩子非常倔, 哪怕他做错了事, 老师批评他, 他总是与老师顶嘴。想到这儿, 我灵机一动, 这个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很差吗?我为何不借此机会给他布置一篇写蚂蚁的日记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时, 讨论也结束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我先表扬了陈岱旭同学:“陈岱旭同学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他为了写好小蚂蚁, 连上课都忘了, 还在专心致志地观察, 相信明天早上他一定能交上一篇好作文。”听了我的话, 本以为会挨一顿批评的他, 马上坐直了身体, 小脸蛋上满是兴奋。接着, 我话锋一转:“不过, 为了观察蚂蚁而影响了上课, 这是很不好的, 要合理安排时间。”听到这, 陈岱旭脸红了, 我明白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接下来继续上课, 陈岱旭一直都很专心。

第二天早上, 我刚走进教室, 陈岱旭就迫不及待地把日记交到我的手里。打开他的日记本, 我发现书写明显进步了, 虽然他的字算不上好, 但显然认真了。再读内容, 也比以前进步了, 不通顺的句子少了很多, 而且还运用了一些恰当的修辞方法。我马上动手为他批改日记, 并且在日记本上写了激励性的评语, 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的进步, 我可以看得出来, 他脸上满是自信。后来, 他的违纪现象越来越少, 学习也有了进步。

三、寓批评于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语言批评方式的一种软着陆, 它以笑声代替批评, 以诙谐化解尴尬。它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直接传达给学生, 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它可以让学生笑着接受教育, 还能让他们从老师幽默的语言中明白:老师是在教育我们, 但是却没有因我们的错误而生气。在教育过程中, 班主任若能艺术地运用幽默, 会化解很多尴尬, 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灵, 放松学生的心情, 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让学生喜欢你, 进而喜欢你的课、听你的话, 令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如:有一次, 两位男生又闹矛盾了, 已经打起来了。而且都自认为自己没有错, 一副委屈而又霸气的样子, 站在那里, 恨不得把对方吃了。像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可以以暴制暴。分析了情况之后, 发现只不过是他打了他一下, 他还手了一下, 于是“大战”就开始了。瞅了瞅两人, 打得满脸通红, 汗都流下来了。我很郑重地说:“两位辛苦了!”两人一愣。“看看, 打得满头大汗的, 那还不辛苦?”刚才两眼还喷射着愤怒火花的两人忍不住扑哧笑了。先缓和了气氛, 再慢慢理清原因就好办了一些。给两人分析了原因和过程之后, 又添了一句:“我们前两天还上了《小英雄雨来》, 你们俩的战斗和那里面扁鼻子军官与雨来的战斗激烈程度差不多了。不过那是敌我矛盾, 你们嘛, 自己人打自己人, 有些浪费了。同学内部矛盾, 就用不着这么激烈了吧。”他们俩相互瞅了一眼, 咯咯地笑了。

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第4篇

一、热爱学生是批评学生的前提条件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取讽刺、训斥、挖苦、罚款、体罚等极端措施,让学生在切肤之痛中“吸取教训”。但这些做法容易导致学生怨恨心理的产生以及逆反心理的滋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酿成悲剧。

批评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当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班主任要在批评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都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二、批评应注重给学生“良性刺激”

讽刺、挖苦、训斥学生都是批评的不良手段,不仅起不到有效持久的教育目的,而且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建立敌对关系,让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使教育陷于僵化状态。禅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赶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了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一滴水也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笑问。徒弟无言以对。从表面上看,徒弟确实把碗装满了,可既然师父能再装进东西,就不能说碗已满了。面对徒弟的缺点,师父既没有姑息迁就,也没有严加训斥,而是以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循循善诱,给徒弟以“良性刺激”,让徒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位师父所采取的别致的批评方式,具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非常值得我们班主任学习。

三、批评学生要坚持说理与动情相结合

说理是向学生讲清道理,动情就是调动学生的情感。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意在让学生明白道理,明辨是非,从而提高认识,而不是让学生一味服从班主任的批评和“裁决”。班主任进行说理教育时,要掌握好尺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以下几点:1.说到“点”上。说理的内容要能抓住问题的焦点,直奔主题,是非观点要明确、中肯,既讲正面的“合理”,也讲反面的“非理”,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2.说到“心”上。班主任的批评教育要能让学生心动,就一定要把“理”说透,说得有理有据、有可信度,还要激活他们的内心积极性。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是反应冷漠、无动于衷还是情绪高涨、为理所动,班主任要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则应重新调整学生的情绪,重新调整内容。3.说到“情”上。情通则理达,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学生首先是对其情感上有所接近或完全接近,才有可能接受。要使说理教育能够说到情上,应避免的是班主任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架势”。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如果态度诚恳,对学生真心真意,即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讲的道理,也会觉得老师是诚心诚意,是真正的关心自己,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注重灵活性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接受批评后产生的变化)。它表明批评是班主任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对班集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群体教育,要采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如:我针对班上学生浪费时间严重的现象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在一次班会上,我突然叫全班同学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全都扔掉,同学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没有一个人动手。过了一会儿,我对学生说:“我让大家把钱扔掉,可是你们却舍不得,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有人浪费时间,却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呢?仅仅几句话,说得学生陷入了深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则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对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可采用商讨式的方法;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可采用暗示、点拨的方法;对有惰性心理的学生可采用措辞尖锐的方法;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的学生,可采用突击式的谈话方法;对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可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教育方法,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其错误行为。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对事而不对人,指出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对作出该行为的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良药时,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能坚决。

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第5篇

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换句话说,批评是为了不批评。要达到这种境界,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批评的艺术。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班主任如果还是用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来批评学生,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可能造成师生间的感情对立,增加今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变的难度。相反,恰如其分的批评,不仅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因此,怎样才能使批评恰如其分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选择恰当的时机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抓住恰当的时机。时机不同,效果则不同,只有把握批评的时机,及时疏通思想,才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热处理

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因粗心大意做错了事,损坏公共财物,乱扔果皮纸屑,班主任对此事就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进行批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让这些事情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确保以后不犯,时刻规范其一言一行。

2、冷处理

如果遇到两个学生打架,则要把握火候,应先把他们劝开,让他们各自冷静消气,然后再找机会和他们谈话,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化解矛盾,千万不能急于指责他们,否则起不到批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效果。

二、运用恰当的`方式

批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哪种批评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批评方式有:

1、当众批评与个别批评

这两种批评方式不能偏废。一般说来,应尽量减少当众批评。学生课间犯的小缺点,校外犯的小错误,特别是早恋一类的问题,一般不适合当众批评。当然,该当众批评的事,若私下解决,就不能伸张正义,集体的正义树立不起来,这对全班同学都有害而无益。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

大凡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点名批评必须慎重,尽量少用。点名批评之前应考虑:点名之后,被批评者可能有几种反应,应如何对待。其他同学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应如何对待。若估计点名时,被批评者可能大吵大闹,那应该暂时不批评,认真核查事实,真正分清是非,然后再进行批评。但慎重归慎重,态度还是要坚决,应该点名的,决不可姑息。

还有一种批评方式,就是班主任不点名,但大家一听就知道在批评谁。批评者矢矢中的,被批评者却无从发作。这种批评方式,变相剥夺了被批评者反驳的权利,使批评者处于优越的地位,可以毫无顾忌地讽刺挖苦,最容易伤害学生。被批评者一定怀恨在心,一旦有机会便进行报复。因此,你此时给他一箭,他必定彼时还你一枪。所以,班主任的批评,还是光明磊落的好。

3、外爆式批评与内爆式批评

外爆式批评是指用训斥甚至体罚等外部压力,竭力使学生难堪恐惧,以达到控制学生行为的目的。内爆式批评是指用心理分析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循循善诱,促使他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否定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错误,以达到批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目的。外爆式批评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只能使学生知道不能做什么;内爆式批评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体察自己的心态,不但能搞清自己不能做什么,而且还能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因此,内爆式批评是集制止与诱导于一身的批评方式,值得提倡。

三、讲究恰当的语言

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必须怀着爱心。怀着爱心,含着理解,说出话来就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论文 第6篇

如果说表扬是给幼树培土浇水,那么,批评则是给幼树整枝除虫。学校教育中,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并非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知道,批评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对学生的言行思想表示否定的一种评价方式,批评的目的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自身觉悟、努力和反省。因此,教师的批评语言能否激起学生觉悟、反省,则是批评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恰当的批评,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自我认识的能力。由此可见,善于用批评语言,对班主任老师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提高教育实效,班主任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事情,精心筛选,设计批评语言,晓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下面略谈几种批评方式。

情理互融、刚柔相济式

一个责任感强,教育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中,应追求情与理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打一巴掌揉三揉”。这样,学生既能体会到一颗严父之心,又感受到一片慈母之爱,既看到自身缺点的严重性,又有改正缺点错误的自信心。因此,在严肃批评教育的时候,务必讲究语言的艺术,把握适当的分寸,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原则。如,有一次课堂作业时间,两个学生因不遵守纪律发生了小冲突,其中一个平时表现就不好,科任老师点名批评了他。结果,这个学生当着大家的面顶撞了老师,师生形成了僵持的局面。这时,纪律委员叫来了班主任,那个顶撞老师的学生见了班主任仍不停止争吵。此时班主任并没有大声斥责,而是既严肃而又诚恳地说:“我相信你不是故意违反纪律,你能容忍一下不与老师顶撞,过后与老师交换一下自己的看法,不表现出现在这个样子多好啊!现在老师认为你强词夺理,你又莽撞,争一时之气,你说该怎样收拾眼前这种局面呢?”在班主任推心置腹、通情达理、柔中有刚的批评中,这个学生很快从不平静的心态中迅速调整过来,改变了错误的做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严话宽说、诙谐幽默式

幽默是批评者和受批评者之间的润滑剂,它可以让人轻松而非强迫性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拙劣者是雷霆后的厌弃,平庸者是规劝的叹息,高明者往往能从学生所犯错误里,发现其进步的闪光点。事实上,即使是同样的错误,也会存在千差万别的情况,有的是偶然初犯;有的是屡次再犯;有的是被动而为;有的是蓄意所为;有的曾竭力避免;有的却毫不在乎……教师应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切中要害,不管出现哪种错误,对学生的批评语言都要充满真挚的感情而又不失诙谐幽默,这样教育效果就更好。一次,教室里很脏,老师故作惊喜,指着地面说:“我们班真是物产丰富啊!你们看,有五彩斑斓的碎纸片,还有灰黄的龙涎,可我们不能光生产不出口啊!”这样的批评语言既尖锐又温柔,耐人寻味,易于接受。

浅谈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第7篇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是一些心智并不成熟的学生,他们不可能十全十美、大贤大德,在生活中定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一名班主任,当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不能不批评。可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训斥、数落、指责、挖苦学生,必定会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损、自尊心受辱,将会酿成无法弥补的错误。所以,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那么,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忠言”不再“逆耳”,让批评成为干旱中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批评成为冬日里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下面我就针对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批评艺术做几点阐述,仅与大家共勉。

一、批评要风趣幽默

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影响我们内心活动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是教育学生最有力的工具,没有深入人心的、活生生的动人语言就没有教育。语言就像一座桥梁,在班级工作中运用风趣幽默的批评方式能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我总是运用风趣幽默的方式教育学生,因为多好的药吃不进肚子里就治不好病,再“忠实”的语言,学生听不进耳朵里也毫无作用,因此,将“药”包裹上一层糖衣,让“忠言”不再逆耳,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学生迟到了,我这样说:“今天阴天,你没看到太阳出来,是吗?”有的学生作业很乱,我这样说:“真是婉若游龙,本人才疏学浅,不认得。”有的学生爱打架,我这样说:“生不逢时啊,要是你生在战争年代,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这样的`语言,缓和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让学生享受到了美的教育。

二、批评要有分寸

在批评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做到点到为止,要把握好分寸,学生有问题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大问题,并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我们教师就应该原谅他们、宽容他们。例如,有一次,我正在讲新课,正讲得起劲,学生也听得认真,忽然一声惊呼“OK!”一名学生拍案而起,同学们的目光随即转过去,我一看,是我班那个不爱说话的张××,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示意他坐下,下课后,我找到他,问明原因,原来是张××听我讲课入了迷,情不自禁地说了那句“OK!”听完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告诉他课堂是大家的,无论如何不能影响大家的学习。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论文 第8篇

一尊重学生, 爱惜学生, 善待学生——批评教育的基本原则

俗话说:“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批评这剂良药, 如何让它发挥药效呢?我认为应该尊重学生、爱惜学生、善待学生。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 有点任性、有点自私、有点懒散, 但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 一旦他们犯了错, 老师很难把握批评的度, 说深了, 怕伤他们的自尊心, 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 带来负面影响;说浅了, 又怕他们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 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 尤其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常言道:“亲其师, 信其道。”教育家陶行知告诉我们,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 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因此, 教师要真正尊重、爱护学生,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老师只有带着爱与尊重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才能独具慧眼, 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 才能帮助他们绽放才华。

二从赞美出发, 走近学生——批评教育的有效起点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从生活琐事入手, 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你真棒!”“你是个好学生。”然而, 和颜悦语、充满智慧的赞美, 会怎样呢?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我认为只有和颜悦色、实实在在地走近学生, 才会显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功效。

还记得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和三块糖的故事吗?在他担任校长时, 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 陶先生无意中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同学, 就迅速制止, 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 等陶先生到办公室时, 那位学生早就等在门口了。陶先生没有立即批评他, 却出人意料地给他一块糖:“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遵守时间并比我先到。”接着又给他一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 我不让你打同学, 你立即住手, 说明你很尊重我, 并且也听师长的话, 是个好学生。”然后是第三块糖……最后那个学生后悔极了。假如陶先生立马训斥, 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

在平常工作中, 对犯错多次的学生, 往往把他们归为“朽木不可雕也”, 一犯错就是简单地批评训斥, 这样只能促使其破罐破摔, 与老师“冷战”。倘若教师能从他身上找些闪光点, 并以此为突破口, 制造一点氛围, 让他平静, 再去批评, 效果会有变化吗?曾中途接手的班级里有位学生小于, 他时常仗着自己力气大, 别人不敢与他抗衡而经常用拳头解决事情, 甚至对老师也不客气。我就经常与他谈心, 即使有错也是先聊其他的, 比如聊聊家庭、与同学的交往等, 慢慢地他能主动承认错误, 并保证改正。同时, 我又时刻注意他的言行, 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爱劳动、愿意为集体出力, 我就适时抓住机会表扬。有一次, 我要出差, 我就交代他一些工作, 考验他, 结果他完成得很好。同学与课任老师都说:他变了。所以, 在批评学生前, 给学生充分的肯定, 不要总是找学生的不足, 这样能让学生从我们的批评中看到诚心和爱心, 看到错误, 找到方向。要用真切的赞美去感染学生, 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美, 进而奋发向上, 点燃正确的人生火花。

三从恰当的场合出发, 尊重学生——让批评魅力绽放

批评也是一种爱, 如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能让他感受到爱, 教育才会有效果。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改正错误, 但人都有自尊心, 所以, 不论自己有多么错, 老师的批评是如何地合理, 只要有第三者在场, 被批评者就会产生怨恨、反感, 因为他觉得自己面子丢光了。批评也就会适得其反。不少老师习惯在课堂上批评学生, 显示自己的愤怒和师道尊严。曾经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说, 有位学生, 脑子很灵光, 就是上课老爱说话, 他恨铁不成钢, 只要他上课说话就马上批评, 结果这位学生越来越讨厌学数学了, 干脆与数学老师拧着来。成绩可想而知了。另一位学生小J因为是再婚家庭, 继母不是那么体贴, 有点自暴自弃, 我就私底下找他谈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他对我很感激, 英语成绩也随着这分感激慢慢上升。现在一聊就说自己最喜欢英语。可见, 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 只会让学生深感自尊心受到伤害,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 批评学生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场合, 才能让我们苦口婆心的批评绽放应有的魅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是不是学生在课堂上犯错就可以不管不问呢?当然不是, 及时纠正课堂上犯错的学生是必要的, 但方式多种多样, 并不只是直接批评, 比如眼神、声调等, 既可以照顾到学生的面子, 又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四刚柔相济, 抓住学生的要害——批评的完美收官

学生是鲜活的, 他们所犯的错误是五花八门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批评教育时专注学生的要害,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刚与柔要结合。对经常犯错的学生, 可以严厉训斥, 而对学生细微的违纪行为, 可以用一个微笑暗示, 这样常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学生上课开小差, 老师对其微微一笑, 他就能意识到自己不对。一般来说, 对女生用刚, 有震撼力;对男生用柔, 则化解顽石。但刚与柔的使用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美国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 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时比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会更好。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第9篇

一、体验内疚,促其幡然悔悟

班主任采取批评方式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不要轻易为一点小事而小题大作,批评不休。对那些屡犯过失且又缺乏自觉性的学生,班主任要冷静地观察,适时地监控。当学生因过失陷入孤立,不能自拔时,班主任的批评即使力度很小,学生也会很容易地回过头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内疚体验,一味地依靠自然权威要求学生对越轨行为认错,这样的批评不仅毫无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宽慰体谅,熨平过失皱折

第一,多摆事实,稍加评论,不轻易使用结论性语言。班主任批评前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在分清是非,了解过失的背景、过程以及直接和间接原因的前提下,找出促使学生醒悟的关键。批评时要掌握分寸,宽严适度,既要把理说透,又要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在改正错误的同时,不要留下心理创伤,永葆向上的愿望,否则,学生在受批评之后会丧失上进的信心。

第二,要指明方向,让其将功补过。这是由批评的目的所决定的。班主任的批评只说明这些学生的行为是错误的,是需要放弃的。但仅仅停留在这一程度上是不够的,因为批评本身没有回答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因此,班主任的批评还应辅之以积极地诱导,用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来唤起他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追求。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到没有“辫子”抓在班主任手里,又能找到一条将功补过之路。

三、区别个性,唤起群体共鸣

批评作为一门艺术,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班主任说些什么(批评的内容),而是取决于班主任怎么说(批评的形式)和在什么场合说(批评的时机)。不了解学生的个人特征,不能对症下药,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批评。

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在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时,会出乎意料地采取顶牛的态度,要么直接反驳,要么以沉默抗争。如果班主任采取威胁揭短的“高压政治”,会造成师生之间感情上的对立。有的学生比较“世故”,如果班主任只因其态度良好,匆匆结束批评,无异于隔靴搔痒,不会有半点作用。还有的学生所犯的错误不宜公开,班主任则宜采取个别批评的方式,否则,学生的自尊心不但受到严重的伤害,而且还能使污染源进一步扩散,诱使别的学生模仿这种行为。

有的错误虽然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但其错误却反映了群体的某种倾向,那么班主任的批评则应当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以引起全班学生的警觉。有的学生因所犯错误对班级荣誉造成了危害而显得孤立无援,那么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就应以消除犯错误学生回归群体的后顾之忧为目的。还有的学生知错不改,对班主任抱有抵触情绪,那么班主任的批评切莫打“遭遇战”,而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先消除其心理成见,然后再适时地用交换意见的方法展开批评。

对学生的隐性批评艺术论文 第10篇

现实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而对学生的错误言行进行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之一。“批评”作为一种情感活动,使用起来尺度和火候往往难以把握,有时难免有些偏颇。特别是在对待后进生时,只要他们稍有不是,便会惹得风雨大作,大动肝火,好像这样才是“严格要求”。殊不知,不恰当的批评,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造成紧张的师生关系,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理想的教育效果,绝非单是靠“大棒政策”来维系的,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和风细雨”般的关爱,轻松愉悦的乐学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有必要在批评上来一点含蓄,把它“隐藏”起来,于无声之处去“润物”,以“不似批评”来取得胜似“批评”的理想教育效果。以下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实施的隐性批评教育谈几点看法,以此抛砖引玉。

一、大度宽容,赋予爱心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教师批评学生始终要坚持爱的原则,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言行错误,并勇于改正。教师既要以理明人,又要以情感人,赋理予情,念情论理,情理交融,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能“改其行”。一般来说,不愿做好学生、喜欢做“坏孩子”的学生是没有的,他们所犯的错误言行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错误,我们大可不必求全责备,横加指责。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学生自身已经处于一种不安与自责的心境下,教师更不应去“雪上加霜”,而应给以爱心和宽容。当然,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默认、纵容与包庇,而是满怀一片真情地去叩开学生心扉,从根本上消除其疑虑心理或对立情绪,通过暗示、引导等方法,让其感受教师的爱心、真情与诚恳,从而吸取教训,改正错误。例如,有个学生因家境贫困偷了同学的20元钱。当老师准备追查这件事情时,这个学生悄悄地把钱扔在地上,然后又从地上拾起钱对老师说:“是谁把钱丢在这儿了?”这一切老师都看在眼里,但当时并没说什么。课后,老师叫住了那个学生,这个学生马上紧张起来,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看见。到了僻静的地方,老师询问实际情况,并说明了当时没点明的原因:“如果别的同学知道了,会怎样看待你?其实老师知道你并不想这样做。”那位同学眼泪夺眶而出,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见时机成熟,便进一步讲道理,帮助他改正错误,并掏出30元钱资助给这位同学。从此以后,这位同学不仅再也没有出现过偷窃行为,而且在各方面还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的爱心和宽容,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吗!

二、民主管理,予以自由

在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辍学、巩固率偏低,是广大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学生对学校的“监禁”式管理和教育感到乏味,对缺少自我追求、自我发展的学校生活失去兴趣是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相同的个性,受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影响,个性的发展进程也不尽相同。青少年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一味地束缚他们,而要给他们留出一些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学习,在受教育这条船上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向。我校初中二年级三班的李强,是一个纪律较差的学生,经常给班级惹是生非,班主任就委派几个班干部“帮助”他,施行在校的全天跟踪规范。一旦不守纪律,同学批评,老师批评,回家后家长批评。后来,李强由一个活泼好动孩子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相当自卑。一天,他没有到校上课,也没请假,班主任出于关爱学生的态度,进行了家访,在老师的.询问下,李强终于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在学校里简直是活受罪……”李强的话使班主任大感意外。老师的一片苦心让学生感到难受,这样的“苦心”自然就失去了意义。“欲速则不达”,一锹不能挖个井,因为这里面也有一个渐进过程,应该立足于“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留点时间,让他从老师的开导或同学们的榜样示范那儿去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逐步加以改正。

三、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过错的学生多半有自卑感,缺乏自尊,容易自暴自弃,失去了上进的动力。面对这种情况,批评训斥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倾向。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个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此,当学生犯有过错时,老师应尽可能地在其不足中挖掘闪光点,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少一些批评、挖苦,决不能因其弱小而忽略。这样,经常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而得体地给予表扬,都会滋润他们的心田,激活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四、装点“糊涂”,身体力行

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教育目的的实施,离不开和谐融洽的气氛, 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还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谁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的话句句得体、时时合宜。尤其是学生的言行违反了纪律或犯了错误时,老师心直口快,“一棒”打下去,一不小心,就可能触及学生的“痛处”,破坏了学生的自尊,激发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想指出某个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一时又没有其它良方,这时候,老师要沉着冷静、克制感情,装点“糊涂”,以榜样示范力量去感触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可以想象,一个经常迟到的教师在学生迟到时,教育学生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良好的榜样示范相对于肝火批评训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搞点“包装”,暗示教诲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学生偶尔有一些过失,在所难免,有的事情只要学生自己或经过老师暗示,点拨醒悟,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保持自尊和维护面子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都处于繁重的学业和激烈的竞争中,情绪更是易激动,经常会为一些刺耳之言、“鸡毛蒜皮”的琐事大动肝火,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这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应该怎么办?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或对抗情绪,我们不妨给批评的“苦药”包上一层“糖衣”。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我们只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去巧妙地“包装”,说出让学生听着顺耳顺心的话语,就可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比如把批评的话说成关怀的话、自责的话、劝慰的话,把否决的话说成探讨的话,把不满的话说成提醒的话,把说教的话说成激励的话,轻轻抚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等。这样的批评,像鲜艳的玫瑰,刺中带香;像治病的良药,苦中带甜,学生听了、看了自然心悦诚服,乐意接受了。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批评的艺术 第11篇

批评,既是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方式,又是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手段。然而,如果批评使用得不好,会使人难堪,会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导致破坏性的后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它断绝了学生谋求改进的道路。批评通常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的,有时也会在事情发生过程中进行,而教师在批评时难免会有片面性,又大都采用不满的口吻。二,批评通常是单方面的行为,教师把话说完了,就不再听取学生的意见。三,教师在批评时往往会以偏概全,就一点错误而大发议论,把其他可取之处抹杀了。不好的批评不但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还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伤害。其实,批评的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错误,促使学生积极改进自己的行为。如果教师的批评方式得当,入情入理,富有人情味,独具风格,定然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会引起学生的对抗心理,弄不好还会给班级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能否把握好批评的艺术,是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学生的关键所在,也是班主任能否做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一、批评的几种常用方法

1.激将法。激将法就是利用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对学生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其“不服气”的情绪,使其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收到不同寻常的教育效果。自尊要强是青少年的重要特点,适当运用激将法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好胜心强、有能力的学生可采用激将法。环境中如果没有挑战性的困难,人就会失去要改变要进步的动机。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竞争压力,因此可以在学校教育中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接受挑战,使其潜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我有一个学生,各科的成绩都很优秀,就是对语文不重视,成绩老上不去。如果老是数落他对语文不重视,不仅会使他厌烦,还会使他对语文的学习更无信心。于是我采用了“友谊式”的打赌方式,帮他制定了一个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促使他努力去达到。结果在一次测验中他的语文成绩有些进步,我再进一步激励他。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的语文成绩大有进步。这种貌似激励实则批评的方法较训斥责备效果更佳。

2.趣味法。趣味法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言要诙谐幽默,让人在笑声中坦然接受,使教育更轻松、更有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委婉含蓄的幽默语言,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我当初一班主任时,班上有两个学生偷偷吸烟,我在对他们说明吸烟的危害时,故意正话反说:吸烟有三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更重,咳嗽声能吓跑盗贼;二是少年儿童长期吸烟,可以引起驼背,做衣省料,乘坐公共汽车免费;三是提前享受心脏病的味道。两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们在笑声中明白了吸烟的危害,也诚心地接受了批评。这种风趣幽默的批评,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更容易“入耳”、“入心”,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3.示范法。示范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去感召学生,达到批评教育学生的目的。有位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常不参加集体活动。一次,这位学生值日,把教室垃圾清扫后堆放在门背后就回家了。当我来到教室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自己拿起扫帚和垃圾铲,把垃圾倒进筐里。这位学生深受感动,以后再没有发生类似情况。教师的亲身示范感动了学生,避免了直接批评学生,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在遵纪守法上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必须在学习上做学生的表率,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必须在特殊的时期做学生的表率,越是艰巨的任务,越要身先士卒,越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更有力地说服学生。

4.表扬法。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赏识。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形成“赏识饥饿”。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作业经常写得很潦草,挨老师们的批评也是家常便饭。一次,他的作业又像往常一样,书写脏乱、错误百出。于是,我故意在课上让他站起来,用欣赏的语气说:“今天,我发现你的作业中有一个字写得很好看,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每一次的作业都能像这个字一样写得干净整齐,好吗?”他涨红了脸,第二天的作业果然有所好转。我又及时表扬了他:“你们看,他是不是个要求上进的好孩子?我们祝贺他!我相信他身上还有许多优点,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从某种角度讲,孩子怕的不是训斥和抱怨,而是赏识和感动。

二、批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批评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先要知道自己的批评是针对哪一种行为表现的,也就是说必须有清楚的教育目的,否则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批评时切忌含糊其辞,不得要领。批评语言说得不够明确,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即使想改正错误也不知道教师到底要求什么。有位学生经常迟到,不交作业,班主任将其叫到办公室教育之后,要他写一份保证书。写好后班主任一看,上面有几个错别字,随手扔出:“不行,重写。”一连两遍仍然如此。这就是含糊其辞的结果。其原因在于班主任不肯指出错误所在,该在什么方面改进。这种批评让受批评者糊涂而不知所措,也许就会产生无论怎样改也不能令对方满意的想法,索性就置之不理。

2.批评时心中要充满爱。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必须真心爱学生,在爱的前提下批评、教育学生,一切手段都应当是与人为善的。切不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威胁逼迫。班主任批评学生时采用“我只好„„”“要不然„„”“否则„„”的措辞都是在发出最后通牒,期望自己的话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上受“威胁”的一方常常会以消极的行动甚至故意背道而驰来应付。即使这种批评可以使学生行为上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也绝不是批评被欣然接受的结果。威胁式的批评用久了,只会产生负面效果,长此以往,会造成师生感情上的裂痕,批评当然难以奏效。

3.批评时不要忘记肯定学生的成绩。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班主任对学生要多鼓励,少责难,对于犯有错误的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的批评要诚恳、实事求是,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绝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班主任不能只盯着学生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始终在“我是一个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失败,坚信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才是主要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和强项,扬长避短,使他们始终相信“我能行!”

4.批评时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批评学生要注意时间、场合、方法,批评的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切不可伤害学生自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应以平等的态度、关爱的口吻,诚心诚意地帮助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心悦诚服,进而彻底改正错误。切忌简单粗暴、言辞激烈,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出于自我保护,必定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结和逆反心理,这种情结可使学生在违反纪律受到班主任批评后,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有意识地违反纪律,以此表示对班主任的不满,结果招来更加严厉的训斥和批评,如此循环,不仅双方受伤害,同时也扰乱了班级秩序。

总之,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多讲究一点批评的艺术,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深入人心,学生心灵的天空会更明朗,自我教育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的论文 第12篇

在我的工作中也发生过一个小故事,一次美术课上,一个小朋友哭着告诉我同桌在她的画上画了一条线,当时我一听,特别的生气,因为这个小朋友是我们班特调皮的一个男孩,经常惹事,我心里想好好的批评他一顿,可是,当我看到他低垂的小脑袋时,我又不忍心了,我请他把他乱画的这条线修改一下,和小朋友商量一下,添画成画里的东西,他点头答应了,告状的小朋友也不哭了,两人开始讨论着该画什么。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同样是批评,我们也可以处理的艺术点。那么,在批评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一、怀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我们需要理性的.分析,有时候也要“糊涂”一点,这种“糊涂”的爱,是一种谅解、宽容。他淡化了教育的痕迹,“润物无声”地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含蓄地批评,去没有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待每个孩子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且适时地“放大”这些优点,学会欣赏孩子,善于从一些小事甚至是错事中挖掘他们的优点。另外,在批评孩子时,我们还要就事论事,不要将孩子以往的过错一次次地搬出来说。

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孩子,尤其是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教师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教师让孩子有不被喜欢的感觉,或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孩子有时就会有“破罐破摔”的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很不利于我们的教育。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三、注意批评的场地、时间

虽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批评孩子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尤其切忌在集体面前大声训斥孩子,这样一是会大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会影响集体活动的开展。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可以私底下进行教育。但有时候,如果孩子的错误我们不处理会直接影响其他孩子时,我们就该适时处理一下了,总之批评要做到尊重孩子,以不伤害孩子为前提,另一方面,不要影响到其他孩子。

四、让孩子学会评价与自我评价

我们可以在故事、情境中引导孩子进行评价,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提高自身的认识,例如,们想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危险时,可以让幼儿看一些危险行为的图片,让孩子议一议这些行为对不对,通过这种方式,提醒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形成自身的认识。孩子年龄稍微大点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自我评价。

刍议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第13篇

一、 要就事论事

有些班主任批评学生喜欢“揭底”,喜欢老账新算。只要学生做错了事,某些老师就将学生一年甚至是几年前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无地自容。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班主任最遭学生的反感。心理学家认为“一个错误,一次批评”、“对事不对人”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一般都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有经验的教师批评学生时, 不会去纠缠学生的旧账,而是就事论事,错在哪里就批评到哪里,批评目标集中。如果用灰色的眼光看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

二、 要选择恰当的场合与时机

维护自尊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任何人在被批评的时候, 都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即使教师的态度再诚恳,只要有他人在场,哪怕批评的方式再温和, 也会让学生感到伤面子。因此,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进行。中学生由于性意识的逐步成熟,他们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 在异性面前,他们的自尊会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敏感,所以,在异性面前我们不宜进行严厉的批评,否则轻者影响批评效果,重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顶撞老师。

三、 要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是指班主任在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有些犯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着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就要做到刚柔相济。刚:在平时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柔: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是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会更好。

四、要善于运用幽默的方式

具有高超艺术的教育者常常运用幽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幽默既妙趣横生,令人发笑,又精辟入理,令人回味。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有趣的双关语、形象的比喻和诙谐的发言等,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下午上课,同学们无精打采,好多人趴在桌上我走进教室,看了看说“都说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我还不大相信,今天我信了,(学生们都显得很吃惊)你看,你们都被压倒在桌面上了! ”同学们大笑,然后坐直身体,认真听课。还有一位老师在讲“货币的本质”时有同学手里玩小东西,没专心听讲,老师看着他大声说“我本以为货币是很有魅力的,谁知在座当中就有人不为金钱所诱惑,陶醉在他手里的小物件,可敬可佩。”那位学生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对老师报以歉意的微笑。可见,适度的幽默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一举两得。

五、 要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批评即使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中学生自尊体验的极端性,批评之后很可能会产生诸如自卑、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为此,班主任应细心观察这些变化,一方面要教育其正确对待批评,另一方面,对其批评后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才不至于因自尊体验的极端性走向教师意愿的反面。

浅谈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第14篇

一、批评的态度要诚爱

态度是一种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诚即真诚,指真实诚恳和真心诚恳;爱是指爱心和爱护。态度诚爱与否往往能够影响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批评也是对人所持态度的一种反映。

其一要“诚”。只有以真诚的态度进行批评,才能唤起对方的真挚感、亲切感、友好感、信任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其二要“爱”。所谓“爱”就是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批评要“爱”字当头。当学生犯错误时,既不放过,也不挖苦、训斥,要关心施教。批评时要动之以情,只有先“通情”,然后才能“达理”。

二、实施批评要准确

批评只有准确、公正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要使批评有实效,首先,应该做到批评有据。其次,批评要做到有理。

三、批评的时机要适宜

要想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班主任要注意批评时机的选择。时机适宜,批评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绝不能问题一出现,不经过认真的考虑、分析就急于批评。时机不适宜,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批评的效果。

1.选择在学生情绪稳定时

在学生情绪激动或者有抵触情绪时,不宜进行批评教育,而应耐心等待,故意制造一个暂时的“静场”,进行“冷处理”,待学生情绪稳定时,再批评教育,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2.选择在学生开始悔悟时

学生做错了事,有的会马上明白,有的要过些时候才能够醒悟。对前一种学生,及时批评会有效;对后一种学生,要使批评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则不能操之过急,要等学生对其错误有认识,或开始悔悟时,再进行批评,这时的批评才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3.选择在学生精神获得满足时

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人在愉快的时候,很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容易袒露自己的心迹。批评要因人而异,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个人修养、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尽量使其精神得到满足。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自尊心非常强、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一般地说,宜个别谈话,不宜采取公开批评的方式。

四、批评的方法要科学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不当,就会事与愿违,严重时会激化矛盾。平时,学生犯错误,除了不马上制止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而采取直接式批评外,一般情况下还可以采取:

1.委婉式批评

古人云:“委婉之言听之,指责之言却之,训斥之言恶之。”实践证明,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指出更容易让人接受。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及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分析,老师批评学生需要委婉,避免说话过硬,要尽量淡化批评的痕迹,既不中伤学生,还要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使他们能够接受批评并愿意改正错误。

2.暗示式批评

当发现学生犯错误时,班任老师适当地沉默,做点暗示提醒,要比当众斥责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此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激励式批评

一位哲人说:“听到别人对我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优点,然后指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还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4.模糊式批评

当问题量的界限和质的界限不好把握时,当批评的范围容易株连时,当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拿一个人“开刀”时,当遇到犯错误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时,不妨用模糊一点的语言进行批评。

总之,为了更好地、全面地对全体学生负责,班主任应当掌握批评的艺术,这样班主任工作才会更有实效。

上一篇:创卫工作计划与总结下一篇:故乡,我灵魂的归宿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