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指标范文

2024-06-24

院感指标范文(精选7篇)

院感指标 第1篇

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

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8%,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医院感染现患率≤10%,现患调查实查率≥96%,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手消毒效果监测: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I、II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 m3III、IV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 m33.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洁净区域:细菌总数≤4cfu/ 30min·平皿II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 15min·平皿 III、IV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5min·平皿4.消毒液的监测: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 ml

皮肤粘膜消毒液菌落总数应为≤10cfu/ ml

消毒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100cfu/ ml5.内镜的监测: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镜,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6.血液透析液的监测: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7.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每次

化学监测:每包

生物监测:每包

B—D试验:每日

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admin@cyl114.com

3.3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

院感指标 第2篇

我院按照创二级甲等优秀医院的管理要求,院长下狠心,亲自抓,科主任积极配合。制定了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相科室职责、重点科室院感质量考核标准。在院感科的指导和督促下,各科室认真落实院感质量考核标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事情不清楚不放过、原因不查明不放过、责任人不明确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形成了人人重视、环环相扣、处处落实的良好氛围。医院将院感质量考核内容和监测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定期总结和分析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奖惩。

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

加强对感染科室、ICU、口腔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检验科、合理应用抗生素、医疗废弃物处理、医务人员的手等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和控制方案,做到布局合理、流程顺畅,做到抗生素应用尽量以药敏试验为指导,避免经验用药,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技术规范等。同时重点环节必须做到重点检查和督导,以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接触、诊疗、护理患者前要严格洗手,接触患者黏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要戴手套。吸痰、雾化吸入、呼吸机应用、氧气吸入等操作时,要严格各种管道的消毒灭菌。做好共用器具的终末消毒。防止病原菌通过管道直接吸入。

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认识。

科室领导带头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的认识,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重视科室感染质控人员的培养,加强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的操作,参加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医务人员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完成实习人员、新聘等新来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将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到实处。使职工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认识到位了,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加强感染病例监测,及时报告。

医院组织各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住院医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增强对感染病例及时上报的意识。规范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程序,感染科每日到病区查房,调查住院人数和感染人数。按要求完成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查与药敏试验,并对感染病例实行追踪,查找感染源。

提高细菌培养送检率

提高感染患者病原体送检率,加强实验室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根据药敏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重视手卫生,切断感染源与传播途径。

建立洗手制度,每个洗手池张贴洗手示意图,提供洗手液、消毒液、一次性巾。院感科对全院职工进行手部卫生知识培训,人人参入,个个知晓7步洗手法,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落实洗手制度。经过多次采样监测,合格率要达到100%。因此,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管理。

在临床确定适应症的基础上,贯彻先送培养标本作药敏试验,后用抗菌药物的原则。经验用药前应先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临床应用抗感染药首选一线抗菌药,疗效不佳或产生耐药菌感染时再选二线抗菌药,对顽固性的久治不愈的疾病,方才使用三线抗菌药。

加强保洁员培训,规范保洁流程。

从基本的消毒液配置、使用、消毒灭菌概念,到处理排泄物、分泌物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洗手、湿式清扫及医院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到容器消毒等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率达95%,保洁员着装整洁,防护用品佩戴齐全,保洁程序有条不紊,院内洁、绿、亮、美。杜绝医源性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消毒效果的监测。

落实消毒效果的监测与登记制度,院感科、检验科和临床科室密切配合,每月对空气、物表和手指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并做好采样记录。对检测报告进行分析评估,消毒合格率达98%。若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根据采样记录追踪,并及时整改,再次采样监测,直至合格。

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基层医院院感控制现状 第3篇

1 完善院内感染管理组织

1.1 成立一把手任院内感染委员会主任, 各职能科室为委员的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 每季召开一次院内感染委员会会议, 并就重点科室的改建、扩建、洗手设施的完善, 一次性物品的采购、贮存、使用及用后管理, 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 环境卫生的监测, 并将院内感染那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与奖金分配挂钩。

1.2成立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兼职职控医生, 护士组成的临床科室院感染管理小组, 各科院感工作由科主任挂帅, 护士长组织具体实施, 职控医生和护士具体负责感染病例的监测上报工作。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院感爆发与流行时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

1.3成立了由一把手任主任、分管院感的副院长、后勤科长、感染科组成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与外置中心的联系转移等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违法违纪行为根据情节的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1.4 成立由一把手任主任、主要职能科室任委员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对临床抗菌药物给予指导, 发现滥用抗生素根据院内的处罚规定给予罚款, 并应用电脑程序控制临床医师只能用二联, 抗生素特殊需要用三联及高级抗生素由科主任开处方, 确保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

2 重点加强培训工作

2.1 院感科每年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全员培训, 每年2~3次。医务人员重点培训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合理应用抗生素、消毒、灭菌、隔离、个人防护、锐气伤预防、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 消毒剂、灭菌剂的配制方法、浓度、有效期及监测方法, 标准预防、手卫生等定期培训定期考核, 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2.2 工勤人员重点培训消毒隔离, 卫生洁具分室专用, 悬挂晾干, 做到抹布一用一消毒, 床头柜、病床、物品柜每天擦, 地面每天擦两遍, 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每天定时运送出病区到指定地点暂存,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锐器伤的预防。原则是一用一消毒, 一用一清洁, 由所在科室和保洁公司共同管理, 每周五下午进行检查, 达不到要求限期改正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 每年培训1~2次。

2.3 对新上岗人员集中岗前培训, 培训与考核相结合, 培训目标是掌握为止, 落实为止。

2.4 每年对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培训2~3次, 重点是院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所有培训材料人手1份。

2.5 专职人员每年外出培训一类学分10分, 二类学分15分, 其它管理、医务人员、重点科室外出培训不少于6分。

3 常规化、制度化开展监督检查

3.1 院感科根据各科室院内感染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量化的检查细则, 每月检查1次, 85分以上为合格, 对不合格科室给整改通知书, 限期整改, 并给予一定的罚款, 每季对检查结果出简报上报院内感染委员会, 下送所检查的科室。

3.2 每月会同检验科对全院所有科室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灭菌剂、消毒剂、工作人员手、一次性物品透析液、高压锅等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如有超标不合格, 科室写整改计划, 并按整改计划执行。

3.3 每月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检查, 检查内容为: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地、转移联单等, 发现有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者, 轻则给予经济处罚, 重者给予调换岗位, 污染泄露严重者, 按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给予相应处理, 每月对污水、污泥采样监测, 合格后方可排放。

3.4 院内自查结合市、县主管部门的检查, 对市、县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反馈比较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一定物资奖励, 不好的除限期改正外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4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提高全体人员防控意识

4.1 院感科和院办共同筹划出板报、展板、温馨提示卡放在医务人员易看见的地方, 提醒全体人员时时将患者安全放在第一位。印标准预防、手卫生、锐器伤预防宣传画, 张贴在洗手池, 指导医护人员正确洗手, 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4.2 院感科, 护理部、医务科共同举办院感知识竞赛, 每科出一名护士和医生, 院委会成员任裁判, 前三名分别给予500元、400元、300元的奖励, 每名参赛成员给纪念品一份。

4.3 09年院感科牵头举办为期一周的感染控制宣传周活动, 主题为"控制医院感染, 你我同参与", 一把手亲自参与活动, 全体职工踊跃参加, 有现场知识问答, 答对有奖, 印了大量宣传单人手一份, 温馨提示牌, 宣传画。如婴儿室提示牌"抱我、请洗手"。

4.409年开展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宣传活动, 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就诊流程图、板报、宣传栏、宣传画、个人防护知识等向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进行了宣传, 普及甲型H1N1流感知识, 向公共宣讲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注意卫生、充分休息, 有发热不适及时就诊, 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消除公众恐慌心理, 稳定社会秩序, 构造和谐医患关系。

4.5 改善洗手设施, 重点科室安装感应式水龙头, 配干手纸巾, 常规配速干手消毒液, 不定时到临床科室抽查手卫生执行情况。

4.6 给所有科室配置了个人防护用品, 并组织演练, 人人掌握。

5 开展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

院感科每天下病区, 参与科内查房用药指导, 每周查职控医生、护士监测资料, 有感染流行爆发及时上报, 及时组织人力调查原因, 把危害降低最小, 制定感染爆发处置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流行、爆发、调查流程, 医院感染爆发的调查与判断程序, 每月对所有出入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每季对所有监测资料进行网上直报。

6 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

6.1 建成了有300平方的流程合理、设施先进的供应室。新进一台脉动真空高压锅, 消毒员持"二证"上岗, 供应室护士长进行重点培养, 负责供应室的全面管理, 准备进超声清洗机、塑封机、干热灭菌器等满足临床需要。

6.2 透析室正在装修, 按标准化、规范化重建, 并设有患者休息室、工作人员休息室、更衣室、治疗室、水处理间等, 隔离患者专区专机透析。

6.3 胃镜室、手术室、产科、口腔科正在整改中, 口腔科配置快速灭菌器, 保证每个患者所用物品一用一消毒、一用一灭菌。

探讨强化护理人员院感意识 第4篇

【关键词】护理;院感;意识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4-01

一要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水平

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管理的一门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目前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结构和素质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难以从多角度,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研究,导致实施院感预防和管理的低水平和滞后。从当前医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来看,病源体发生了变化,一些致病性较弱的细菌、肺炎球菌和平时无致病性的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等在病人环境中常会发现,造成感染,目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加上,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不少的先进技术方法引进医院、提高医疗质量。但也给医院感染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以及损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随着这些情况的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大大的提高,必须在掌握医护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医院感染的基础学科,例如,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疾病学、免疫学、抗生素学和医院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负责医院感染监测的护理人员,更需要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不仅要跨越自己的学科玳领域,而且还需要丰富的知识结构及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尤其是要具备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等知识。

例如,在开展院感的流行病学监测,这是进行医院感染研究的最根本工作,只有把流行病学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在监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院感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构成医院感染的三个重要环节。即:病原体,媒介因素和易感人群,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为院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又如,对微生物能适应的微环境和潜在的感染源,就必须应用微生物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切实掌握院感的细菌分布情况以因感染而发生的症状的危险程度,以达到早期防止感染发生的目的。

二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效率

医院感染在病原学诊断上不易判定,传染源既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临床表现复杂且常常不典型,诊断时需要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在疗效上较难把握等这些特点,给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按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一般规范要求,抓好组织落实,科学监测,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势,对院感的发现、调查、跟踪、反馈进行科学分析,不断为医院提供可靠的院感管理信息资料和决策依据,使医院在预防和控制院感工作进入到理论化、信息化、程序化阶段,为人们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要重视对院感预防和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质量

感染包括很多原因,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都是可是产生感染的个体。例如医护工作者,各个门诊患者,来往医院人群等等,都有可能是感染源,当然主要的感染源来自于住院患者及相关医护人员,因此,必须做好宣传及管理工作,增加住院人员及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可以通过展架宣传,媒体宣传,或者学术讲座宣传等等,以多种宣传模式,加深印象,提高觉悟。同时对医院各科室做到思想上提高警惕,觉悟上提高行动,让感染源得到最好的控制。

善于总结各大医院或者各门诊科室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及宣传,而对于某些落后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谁的方式,总结出正确的方法。

同时对于相关的医护人员更应该做好宣传及培训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更应该做到位,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针对感染源的技术处理,都应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以及面对重大感染源是能处变不惊的进行专业的护理。

护理人员是一医院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于护理人员也要做因材施教,重视人才的观念,对于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给予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护理人员的团队更为强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护理人员既是医院安定团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院寻找发展的有力基础,为此,医院对于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技术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如何提高护理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

护理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院感防范工作,需要每一个部门进行通力的合作,其中护理人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护理人员每天直接面对病患,所最直接的感染源接触者,为此,护理人员院感意识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下面针对于医院人员的院感意识的提高给出几大建议。

首先,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对护理人员进行上网培训,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要按照医院及相关规定进行岗位工作。

其次、多吸引我其它医院或者国外的护理先进技术,加强医院护理人员先进技术的培育。

然后,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制度,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工作岗位职责,正确树立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积极性。并且进行奖罚制度,为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对于出现错误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

再者,对于医院护理团队要定期进行思想工作教育,相关领导要做到关爱及帮助,对于护理人员既要做到爱护,又要做到关心倍至,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有了归属感,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最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护理工作者,加强医院的护理工作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护理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解决,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宣传,教育等等之后,才能逐步建立健全院感意识。为此,医院想要提高控制疾病,提高医院整体防身感染源的能力,还是需要从重护理人员开始,不仅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同时更应试重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多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凤枝.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25)

[2]潘其正.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中的影响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2)

院感学习 第5篇

一、何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答: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如何预防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一)、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的局部处理措施有哪些?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院感培训通知 第6篇

知识培训的通知

全院各科护理人员: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使患者获得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经研究决定举办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全院各科护理人员:

二、时间安排: 2016年3月11日下午2时30——4时;4时——5时30分。

注:本院护理人员可根据时间按排,选择其中一次全程参加培训;

培训后将择期进行考试。

三、培训地点:

协和医院一楼会议室

院感讲题(二) 第7篇

(二)一、分析题

1.关于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描述,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单选)

A.通常情况下,进入ICU必须戴医用口罩和圆帽 B.探视人员进入ICU可不更换鞋,必要时穿鞋套即可

C.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探视服 D.空气洁净技术对ICU医院感染防控效果不显著,因此,不提倡建立洁净ICU 2.下面不属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基本预防措施的是()(单选)A.每日评估是否可以拔除留置的导尿管 B.保持尿液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和引流畅通性

C.悬垂集尿袋,保证引流袋内液面低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尿袋中尿液

D.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膀胱冲洗

二、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等,病原体常为多重耐药菌。目前,这类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因此,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医疗环境尤其是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实施接触隔离等,是VAP、CLABSI、CAUTI的重要防控策略。

医用口罩主要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护和防止有创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面部尤其是口鼻粘膜被血液、体液喷溅。佩戴圆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头发和头部皮屑脱落造成操作部位微生物污染。根据上述ICU医院感染与防控特点,通常情况下,进入ICU无需常规佩戴医用口罩和圆帽。但是,当近距离接触患者或者执行有关诊疗操作时,应根据具体行为可能造成医、患双方感染的风险佩戴恰当的防护用品,如流感高发季节而进入ICU的医护人员不能排除自己正处于潜伏期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戴圆帽、无菌手套等。因此,选项A“通常情况下,进入ICU必须戴医用口罩和圆帽”的说法,是不恰当的甚至可认为是错误的。

有研究结果表明,进入ICU更鞋或者穿一次性鞋套并不能有效预防ICU获得性感染。甚至有结果显示,一次性鞋套的使用,反而会不同程度增加微生物对空气的污染,可能的解释是一次性鞋套的鞋底表面积增大,行走时带起的尘埃数增加。此外,穿脱一次性鞋套过程会增加手部污染的风险。维护ICU的地面和环境的清洁,“更换鞋”并非理想的解决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建议,增加进入ICU的通道和ICU内部地面的保洁频次,是不错的选择方案。探视者较多或鞋底较脏时,可临时性使用一次性鞋套或粘性地垫。因此,选项B“探视人员进入ICU可不更换鞋,必要时穿鞋套即可”的说法是正确的。

探视者通常会与患者密切接触或密切接触患者的周围环境,为了避免交叉污染,探视服应做到专床专用,探视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探视服。因此,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

空气洁净技术可提高空气质量,使空气中的微生物负荷降低,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洁净技术可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另外,由于洁净ICU维护费用巨大,后期投入成本高,如果忽视后期维护或者维护不到位,会使ICU的空气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增加感染风险。因此,选项D“不提倡建立洁净ICU”的理念是正确的。

2、答案:D。

解析: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留置导尿管是患者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留置时间越长,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风险越高。因此,选项A“每日评估是否可以拔除留置的导尿管”并尽早拔管,是预防CAUTI的重要措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院感指标】相关文章:

院感指标范文05-20

医院院感指标范文06-10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05-19

免疫指标05-11

相对指标05-18

生命指标05-28

造价指标06-09

临床指标06-10

指标分析06-11

心肌指标06-11

上一篇: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录取分数线下一篇:小学中层干部竞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