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2024-07-07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精选14篇)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1篇

1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爱迪生

2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迈克尔·乔丹

3 、我虽然不是最棒的,但我一定要做最努力的自己。

4 、人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5 、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是一定不会得到回报的。

6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7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8 、我一定要,马上行动,决不放弃!——陈安之

9 、连自己的未来都不想去奋斗的人,那生活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10 、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将事业继续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赫尔岑

11 、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陈安之

12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13 、抓紧今天的每一分一秒,去迎接明天的灿烂辉煌。

14 、要努力,不放弃,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美好的明天。

1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国谚语

16 、不努力想有能力,天才都会成为蠢材。一但努力了,在笨的人也会精英。

17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18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19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比阿斯

20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2篇

2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巴斯德

3 、人生之晨是工作,人生之午是评议,人生之夜是祈祷。——赫西奥德

4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5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6 、我个人认为,我们输给人家的地方是生活以及工作的观念和态度。——王永庆

7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

8 、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够将事业续继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赫尔克

9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10 、一个有真正天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歌德

11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12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甘地

13 、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14 、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高尔基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3篇

一、面向弱势群体的“开端计划”

1962年,美国参议员、社会主义者和社会学家迈克·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在他的调查报告《另外一个美国:美国的贫困》(The Other America: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中宣称,美国大约有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他呼吁社会“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关注,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得到直接的帮助,就可能成为美国新一代的贫困人口”。[1]如此一来,贫困将“代代相传”。哈林顿的研究结果使很多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贫困、教育和社会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促使当时的林登·约翰逊(Lyndon B.Johnson)总统开始侧重解决贫困的问题。约翰逊总统在1964年1月8日发出了著名的口号“向贫困宣战”(War on Poverty),他首先提出对贫困线以下的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1964年约翰逊总统颁布《经济机会法》(The Economic Opportunity Act)。1965年秋,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根据《经济机会法》,制订“开端计划”,要求对经济处境不利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1965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面向3~4岁处境不利儿童的“开端计划”,这被认为是“向贫困宣战”的有效举措之一。“开端”(head start)是一个赛马用语,表示“并驾齐驱”,就是希望处境不利的儿童能够和那些中产阶级家庭的同伴在进入小学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早期教育成为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美国,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往往是立法先行。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ESEA)的出台为“开端计划”的诞生奠定了法律基础。《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中第一条款(Title I)就规定“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教育的地方教育机构提供财政援助”。1970年,《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法案》“第一条款”个别学生资助计划的预算每年超过10亿,占125亿联邦教育预算中的10.5%。1998年,“第一条款”个别学生资助计划(曾经简称为“第一章”,后改名为“第一条款”)花费达到78亿,占760亿预算中的10%左右。[2]1965年“开端计划”所服务的幼儿人数只有1997年人数的40!。[3]截至到2003年,“开端计划”已经为超过2,100万名儿童提供服务。2002年,有超过90万名儿童入读“开端计划”所开设的儿童服务机构。[4]

1994年,克林顿政府设立了“早期开端计划”(Early Head Start),为处境不利的3岁以下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服务。美国小布什政府在推出《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NCLB)后,2002年又在早期教育专门推行“良好的开端,聪明地成长”(Good Start,Grow Smart)行动计划,务求在早期教育领域进一步强化“开端计划”,同时还与各州加强合作,提高早期教育质量,为教师、服务机构和父母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5]至此,美国政府为0~5岁前义务教育阶段处境不利的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开端计划”,务求所有儿童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时能够有一个公平的起点。

(二)政府出资为处境不利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综合的社会服务

在美国,“开端计划”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服务项目,它的主管部门是“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th and Human Services)下属的“儿童与家庭司”(Administration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并专门设有“开端计划办公室”(Office of Head Start)。政府对于接受“开端计划”的儿童以及家庭有着严格的资格审查与要求,只有家庭的税前年收入低于贫困线,或者尽管家庭年收入高于贫困线但仍需要接受政府援助,以及那些接受寄养的儿童才有资格接受这种政府服务。[6]以2007年“开端计划家庭收入指引”(Head Start Family Income Guidelines for 2007)为例,美国本土48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四口之家的贫困线是家庭年收入在25,820美元以下。[7]“开端计划”的相关法案还规定,在所有接受服务的儿童中,家庭年收入超过贫困线的儿童不得多于10%;同时至少有10%的儿童是那些有特殊需要的残障儿童,就算这些儿童的家庭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上,他们也可以接受“开端计划”的服务。可见,政府的服务对象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处境不利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正是出于政府的这种价值取向,“开端计划”把自己的使命定义为:通过为处境不利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健康、营养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来提高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从而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因此,“开端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服务方案,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服务内容,另外还有针对儿童的健康、营养等方面为父母提供的咨询辅导,以及为父母提供就业指导等各种社会服务,这些都对该计划的实施效果产生了影响。“开端计划”的主要运作方式是为地方公立和私营的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机构提供资助,扶持它们为经济上处境不利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三)建立反贫困、教育和社会政策之间积极互动的关系

政府之所以要建立“开端计划”,就是为了“向贫困宣战”,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处境不利群体的命运,通过社会政策在反贫困与教育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正是这种宏大的视野,使得“开端计划”尽管在美国有起有落,但是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 会支持。曾经有研究者总结认为,“开端计划”之所 以能够获得社会广泛的支持,是因为它把很多积极 因素囊括其中,同时平衡了社会各方的利益。“对于 社区活跃分子来说,开端计划证明了地方控制的 价值;对于早期教育工作者来说,开端计划发展和 培育了幼儿;对于家庭价值观倡导者来说,开端计 划强调父母要与影响儿童社会生活的有关机构合 作;对于健康服务提供者来说,开端计划为儿童提 供了富有营养的饮食、免疫服务以及强制性的儿 童治疗等服务;对于福利改革者来说,开端计划为 父母提供工作以及工作培训,父母参与到儿童看 护事业使得他们可以参加工作并实现经济上的自 力更生;对于那些寻求‘一站式’的社会服务人士 来说,开端计划自从诞生以来就为穷人提供服务, 同时促进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8] 而近年来,教育 界的研究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上述的联系。例如,美 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邓肯(Greg J. Duncan)及其同 事曾经在美国密尔沃基地区展开反贫困实验,他 们深入研究了早期看护中心的教育质量对学前儿 童认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9] 他们发出了“高质 量的学前学校就是反贫困”这样一种口号,得到了 众多政策研究者、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赞 同。[10]

(四)关注入学准备,竭力追求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

就教育而言,“开端计划”尤其关注的是帮助学前儿童提升语言和数学能力,因为这两种能力被认为是以后学业成功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几乎从一开始,“开端计划”就不仅仅只关注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school readiness),而且还竭力追求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美国政府在1981年出台了推动与规范该项目的《开端计划法》(Head Start Act),此后多次对其修订和重新授权,至2005年又出台了《入学准备法》(School Readiness Act),政府直接把“开端计划”和“入学准备”捆绑在一起。而“开端计划”追求优质早期教育课程的探索之旅则比较坎坷。1969年,“威斯汀豪斯俄亥俄研究”(Westinghouse Ohio Study)揭示,参加“开端计划”的幼儿所取得的学业成绩,在他们进入公立小学三年级后就会慢慢消退。[11]为了杜绝这种现象,联邦政府决定采取行动,“坚持到底计划”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救命稻草”。当年联邦政府实施“坚持到底 计划”就是希望能够把“开端计划”的效果延续到 幼儿园和小学三年级(K- 3),因此美其名曰“坚持 到底”(Follow Through)。当“开端计划”和“坚持到 底计划”开始寻找最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和学业 成绩的课程时,它就和特定的课程模式有了直接 的联系。从那时开始,“开端计划”就直接推动了美 国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一直都在追求优 质的早期教育课程。时至今天,“开端计划”所使用 的课程就是经过长期比较研究得到认可的课程模 式,例如“高瞻课程”等。

二、面向全体儿童及其家庭的“稳健起步计划”

多年来,英国的早期教育一直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政府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英国发现自己要比其他工业化国家更加深陷于儿童贫困这种现象。在这段时间里面,身处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比例翻了一番:大约20%的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都处于无业状态;大约1/3的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12]英国的未来岌岌可危。似乎和美国当年发起“开端计划”的契机一样,如何为处境不利人群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服务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而教育成为其中的关键。

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国家儿童看护策略》(National Childcare Strategy),确保家长有机会得到儿童看护服务,把儿童看护作为早期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其他家庭服务的补充。政府推行“稳健起步计划”,为生活在条件不利区域的未来父母以及拥有4岁以下幼儿的家庭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向所有3~4岁儿童提供免费的早期教育。英国政府还与地方教育机构一道,创建更完善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儿童看护及家庭健康体系,并承诺在2010年前在所有社区建立3,500个“稳健起步儿童中心”(Sure Start Children's Centre),以便为所有0~5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包括儿童教育、儿童看护、儿童营养、家长教育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服务。[13]这个计划首先受益的就是那些处境不利的儿童,因为他们的家庭往往无力负担优质教育的费用,无法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1998年教育技能部(Df ES)和工作与抚恤金部(Department for Work and Pensions)共同设立“稳健起步计划办公室”(Sure Start Unit),由教育技能部属下的“儿童、青年与家庭司”(Children,Young People and Families Directorate)主管。现在“稳健起步计划”由新近成立的“儿童、家庭与学校部”和工作与抚恤金部共同管辖,并专门设有“早期教育,延伸学校与特殊教育需要工作小组”(The Early Years Extended Schools and Special Needs Group)负责开展工作,归属于“儿童、家庭与学校部”下属的“儿童与家庭司”(Children and Families Directorate)。这个“早期教育,延伸学校与特殊教育需要工作小组”与地方政府、就业中心、健康服务机构、公立和私营机构通力合作,为所有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一)政府倡导“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施政理念

1998年,针对大部分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无法得到优质的早期教育这个问题,英国政府发表绿皮书《应对儿童看护的挑战》(Meeting the Childcare Challenge),而后出台了《国家儿童看护策略》。在这些报告中,英国政府始终强调,英国的未来维系在每一个儿童的身上。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每个孩子都重要》的绿皮书,郑重表示政府重视每一个儿童的安全、健康和教育。2004年,财政部、教育技能部、工作和抚恤金部、贸易和工业部联合发布《儿童看护的十年战略规划》(Ten Year Strategy for Childcare:Choice for Parents,the Best Start for Children),重点强调政府要为每一个家庭提供灵活的、合乎需要的儿童看护服务,为每一个儿童服务。英国政府后来又通过了《2004年儿童法》(Child Act 2004)、《2006年儿童看护法》(Childcare Act 2006)和《2006年工作与家庭法》(Work and Families Act 2006)。这些法案从不同的方面重申了“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施政理念,同时注重政府多部门的联合行动。

2007年12月11日,新任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大臣鲍尔斯(Ed Balls)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儿童计划》(Children’s Plan),重申了政府的立场,要求在2010年前实现儿童贫困比例减半的目标,同时在2020年前消灭儿童贫困的现象。政府投资1亿英镑,在原来为处境不利家庭的3~4岁儿童提供免费早期教育的基础上,为全国2万名处境不利家庭的2岁儿童提供免费的早期教育。与美国“开端计划”有所不同的是,“稳健起步计划”并不仅仅面向弱势群体,而是面向全体的儿童和家庭,但是优先对处境不利家庭提供免费服务。该方案为家庭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家访咨询、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分享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经验、提供初步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支持等。

(二)把教育视为消除儿童贫困的核心环节

面对20世纪90年代儿童贫困现象的蔓延,1999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誓言要在这代人中消灭儿童贫困的现象。而教育则被视为消除儿童贫困的核心环节,“稳健起步计划”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007年10月29日,英国工作与抚恤金部和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成立跨部门的联合工作小组“儿童贫困办公室”(Child Poverty Unit),旨在通过跨部门的联合行动,完成政府承诺在2010年把儿童贫困比例减半,同时在2020年消灭儿童贫困问题的任务。而这个“儿童贫困办公室”的核心工作就是强化“稳健起步计划”中优质早期教育所扮演的角色。

(三)尊重家庭、追求成效的早期教育

与美国“开端计划”有所不同的是,英国的“稳健起步计划”并不认为处境不利儿童遭受了“文化剥夺”,必须通过托幼机构来对这些儿童实施补偿和补救性质的教育。“稳健起步计划”强调在尊重家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多地强调贫困家庭的“教育自救”以实现贫穷的自我预防。“稳健起步计划”有着一系列的工作原则,例如:(1)与父母和儿童合作,满足他们的需要并激发他们的热情;(2)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3)提供各种灵活的服务方式,例如延长开放时间、在交通更便利的地点开设服务中心等;(4)尽早开始提供服务,例如在预产期前五周就开始为家庭提供服务;(5)尊重每一个家庭,并提供透明的服务;(6)立足社区,依靠各种专业人士;(7)根据研究结果来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讲求工作成效,对父母、儿童以及政府有所交代。[14]“稳健起步儿童中心”就是托幼机构和所在的社区、家庭合作的产物,这是一个为家长提供“一站式”教育服务与指导的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为5岁以下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幼儿健康咨询、成人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服务。

三、总结与反思

从私人机构的慈善行动到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国家策略,再到面向所有儿童的国家行动,这是国际社会努力不懈地建设和谐教育的发展历程,这也是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公平的第一步。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同时也奠定了人一生的发展基础,大多数国家都为早期教育提供公共经费,尤其是针对教育公平,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完全免费的早期教育。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作为一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的大国,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早期教育责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际社会在这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建构和谐社会中,尤其是建构和谐教育,无论从历史的维度还是从21世纪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尽快建立政府资助的、面向处境不利儿童的综合服务体系

我国要建立和谐社会,那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政府为儿童,尤其是为处境不利儿童承担责任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2005年的《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中,我们基本没有看到有关政府资助早期儿童教育的内容。[15]而全民教育六大目标中第一个目标便是发展早期保育和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2007年全民教育检测报告的主题就是《坚实的基础:早期保育和教育》,这个报告指出,有迹象表明,在大部分的欧洲地区,政府提供学龄前教育是近年的发展趋势。[16]由此可见,建立政府资助的、综合性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的必然选择。

建立政府资助的、面向处境不利儿童的综合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各个部门的法律互相支持以及互相配合,这对于我们现阶段的立法实践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发达国家几乎都是通过立法先行来引起国民的注意以及敦促政府行动。其次,建立这个综合服务体系还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联合行动。例如,我们看到近年英国很多关于儿童的政府报告都是多个政府部门合作的结果。再次,这个综合服务体系需要各个领域的学者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不仅为政府的理性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具有前瞻性的预测。

2.组建社区儿童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性服务

我国的城市发展正在以一个个社区的兴起为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各类资源必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而依托社区建立综合性的儿童服务中心几乎就是世界发达国家在推进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教育的共同举措。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可以把学校、家庭和社区联系起来,同时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根据《坚实的基础:早期保育和教育》所言,世界各国的学龄前教育覆盖率也有很大差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半数国家的毛入学率低于10%,但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的毛入学率接近100%。同样,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柬埔寨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报告的毛入学率不到10%,而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的毛入学率在36%到47%,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韩国和泰国几乎达到100%。[17]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学龄前教育的毛入学率确实太不如人意了。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设置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同时提供综合性服务,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捷径。

3.推广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

有了社区儿童服务中心这个依托,我们还必须提高它的成效。简单来说,就是提高社区儿童服务中心的教育质量,真正能够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在早期教育领域引进了众多课程模式,例如蒙台梭利教育法、皮亚杰的认知课程、多元智力课程以及瑞吉欧教育法,如何对这些课程模式进行追踪研究以及比较研究应该成为我们下一个阶段的研究重点。这样有助于我们厘清真正有效的早期教育课程,并在实践中大力推广,从而提高早期教育工作的质量,保证政府的投资“物有所值”。这样通过和谐教育建设和谐社会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4篇

【关键词】《格言》;文摘类杂志;市场化

改革开放后,出版物市场繁荣发展,而在互联网时代,杂志受到的冲击相比报纸要小很多。在众多杂志种类中,文摘类杂志的出现、竞争似乎是最热闹的:市场上现存的同类杂志就有200多种。但是,最终能够生存下来并未多数读者接受的却数量寥寥。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文摘类杂志的高温是出版商从主观意愿出发的产物,客观上只为几家最强文摘类杂志留下了生存空间。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期刊大国,但文摘类杂志只有《读者文摘》等少数杂志发展良好。我国的文摘类杂志想要生存下去,必须找准市场定位,办读者真正需要的刊物。①

《格言》杂志作为杂志新锐,2003年底创刊以来,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文摘类杂志市场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格言》主题风格唯美、清雅、幽默、生动,不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备受市场拥趸。创刊伊始,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6年10月份月发行量突破90万。

一、黑马异军突起

《格言》杂志是黑龙江省出版总社主管主办、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期刊,创刊于2003年12月,创刊号发行量仅3万册。发行量在总第5期、总第11期、总第14期、总第18期分别突破了10万、20万、30万、40万大关,并且以期平均增长量2万多册的速度逐期递增,最高一期期增长量为8万册。②

《格言》的创办,得到文摘期刊界的两位名家——胡守文、郑元绪的谋划指导和智力支持。胡守文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多年,兼任过《青年文摘》主编、《中国青年》总编辑,被誉为国内最有前瞻性思考的编辑出版家之一。郑元绪是《读者》杂志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主持《读者》编辑工作多年,在《读者》发展上居功至伟。从胡守文本人的回忆看,《格言》杂志的办刊思路已经基本成型。两位期刊名家的指导帮助,让《格言》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二、编辑方针

1.主题鲜明。文摘类杂志通常包罗万象,但唯有主题明确,找准定位才能抓住读者。《格言》从一开始也确定了自己的主题——语言。围绕这一主题,杂志从语言的不同表现方式入手,编选深刻、优美、幽默、睿智的语言作品精粹,着力打造“充满青春活力的语言读本”,避免了与《读者》、《青年文摘》的同质化竞争,开辟了自己的特色。

在“语言”的主题下,《格言》巧妙地涵盖了歷史与现代、书面与口语、传统文本与新媒体文本、思想与情感等多个维度,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多姿多彩的阅读素材。

2.读者细分。发刊词中,《格言》自称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语言训练”,目标读者以高中学生为主,扩展至初中高年级学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格言》的这一读者定位相当精准。青少年是文摘类杂志阅读的主要群体,同类杂志在中学、大学生中销售都十分火爆。而《格言》又以“语言”为主题,不仅适合青少年的阅读需求,对他们的思维和写作也大有裨益。

《格言》初创时的广告语即为“我们选择与众不同的读者”。《格言》的五大版块分别指向青少年智慧需求(“思想着”)、交际需求(“口技”)、审美需求(“阅读中”)、情感需求(“亲爱的”)和批判需求(“反对”)。

三、市场化道路

1.市场营销。因为读者群体主要是青少年,根据学生读者消费能力低的现实情况,《格言》采用64页、彩色印刷,定价4元,后期因成本上升增加到5元。这一价位和同类杂志相近,印刷质量却明显好过《读者》和《青年文摘》。低价位和清新绚丽的品相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用好现有发行渠道的基础上,《格言》凭借精良品质抢占市场制高点,依靠与终端读者卓有成效的互动形成口碑美誉,并由读者对零售商及一二级批发商进行刺激,有效激活了市场。

《格言》根据时令热点的不同策划活动,形成市场亮点与发行卖点。2005年11月,通过打印量牌、定价牌,《格言》下半月刊的推出引起轰动,一度出现3个月发行抢货现象,形成了期刊界难得一见的卖方市场:订数包销,报数打款,先收款后发货。

2.媒体联动。《格言》充分利用杂志品牌,精心设计制作全新的《格言》门户网站,全力打造了以网络为基础的“立体格言”。《格言》还利用豆瓣、帖吧、论坛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网络平台,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积极开发杂志的电子版、手机版,使多种媒体联动,借力使力,发挥最大功效,抢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的制高点和市场先机。在新世纪以来的文摘类期刊中,《格言》具有标本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波.文摘类杂志的出路何在?.新闻爱好者.2006-09-10

[2]韩阳.探访格言人——《格言》杂志社副总编李形访谈录.出版参考.2005-05-25

关于努力付出才会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5篇

2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3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4 、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6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7 、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李大钊

8 、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9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10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1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12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13 、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斯大林

14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拜伦

从努力到成功的名言名句 第6篇

2 、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3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透镜一样。 ——法布尔

4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5 、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列夫·托尔斯泰

6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哥尔德斯密斯

7 、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的困难。 ——毛泽东

8 、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西塞罗

9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金斯莱

10 、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己之努力。 ——王永庆【中】

11 、人生如战场,两军对垒,光有皮夫之勇是不行的,务必有计谋,有必须安排与计划才能够,做任何事,都要仔细思考,不能盲目去奋斗,以免去不必要的浪费与失败。

12 、现实是很残酷的,就像战场一样,败者为寇,胜者为王。

13 、坚定不移的智慧是最宝贵的东西,胜过其余的一切。 ——德谟克里特

14 、要做到坚韧不拔,最要紧的是坚持到底。 ——陀思妥耶夫斯基

从努力到成功的名言名句 第7篇

2 、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3 、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己之努力。——王永庆

4 、生活是一场艰苦的斗争,永远不能休息一下,要不然,你一寸一尺苦苦挣来的,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前功尽弃。 ——罗曼·罗兰

5 、只要有一种无穷的自信充满了心灵,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独立不羁的才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莫泊桑

6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自己是认为办得好的,就坚定地去办,这就是性格。——歌德

7 、在没有开始履行自己的使命以前,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和耐心,不要害怕险峻、漫长的几乎没有尽头的阶梯…… ——果戈理

8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9 、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10 、意志是自由自在的,人实现了他的意志,也等于实现了他自己,而这种自我实现对个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满足。 ——弗洛姆

11 、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麽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雪莱

12 、咱们不说为功名利禄而拼搏,最起码也该为自我的将来奋斗,因此咱们必须要富有拼搏精神。

13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居里夫人

14 、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武者小路实笃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8篇

初见秦××是2009年9月在学院学生会纳新面试会上, 当时他竞选的是学生会秘书处干事之职, 普普通通的外表下看不出这位学生有什么过人之处, 在面试之中了解到他有写作特长, 大一期间在各项校院级征文比赛中获奖。本着“因材施教, 发挥特长”的学生干部培养使用原则, 经老师和学生会成员讨论将秦××调入更适合其发挥特长的新闻中心。初进学生会他所表现出来的进取心和坚韧的性格使笔者对这名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给予了特别关注,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对这名优秀学生的培养之路。

一、案例过程

(一) 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助力学生成长。

初期, 利用学生会这个平台, 充分调动该生参与学生工作、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采用“传帮带”的学生会干部培养模式, 让该生尽快熟悉学院学生工作的日常活动。期间采用学生干部集中培训、辅导员谈心指导的方式, 在集中指导的同时也了解该生的不足和优势, 以优秀促优秀, 弥补其不足, 提高其素质。截止大二上学期末, 该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及写作能力得以发挥和提高, 能够在新闻中心独当一面。在大二学期初的学生会换届选举中, 他以骄人的工作成绩、优异的学习成绩、清晰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同学关系等自身优势博得了学院老师和学生会成员的认可, 以绝对优势竞选成为我院第十届学生会新闻中心主任, 肩负起了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任。

(二) 悉心培育, 严格考察。

该生是08级学生的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 我作为党支部书记指导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按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动态, 经过将近半年的严格培养和考查, 该生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均表现优秀, 院党组织决定推荐其作为党员发展对象, 在2010年6月该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系08级学生中的第一位党员。

(三) 在工作中发现不足, 在实践中加强指导。

该生在工作方法上常有新点子, 工作思路活跃。通过进一步交流, 笔者也发现该生在处理问题上不够决断, 常常有想法没行动。在找到不足之后, 从其不足之处入手, 进一步地培养。首先鼓励其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法, 其次, 发现其闪光点并在工作中与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鼓励其将可行性较高的方案推行和实践, 并实时对其工作进行督察指导。实践的成功是对其最大的鼓舞, 该生的工作思路彻底打开了。2010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对我校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带领新闻中心在我院开辟“建工风采”专栏, 为加强我院学风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 我院新闻稿件首度在人民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企业新闻网、淄博时空等近10家校外媒体网站发表。工作思路打开后, 该生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做到得心应手。然而学生干部的培养需要更加全面细致, 鼓励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发挥特长, 全面发展。2010年他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1项, 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参加2010年暑假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全国性的征文比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CAD竞赛、好新闻评比大赛等各项活动, 并取得骄人成绩。

(四) 适时调整职务, 助添工作动力。

在各项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自身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之后, 笔者认为应该让其担当更加重要的学生干部职务。他也不负众望, 通过竞选担任起笔者的辅导员助理和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职务的变化和调整要求其工作思路及时做出调整, “在其位谋其政”, 这是笔者送给他的一句话, 要求他时刻牢记岗位职责, 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也是按照这个原则去工作的, 各项工作逐步自主顺利地开展。期间, 笔者与该生之间也建立也深厚的友谊, “天冷了记得多穿衣服”的关心话语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正是这种亦师亦友的培养模式让这位优秀的学生干部在临近毕业之时变得更见自信、稳重、处事更加细致。

二、工作成效

经过对这名优秀学生干部两年多重点培养, 2011年11月, 该生获我校第八届十佳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这是学校授予的最高荣誉, 而笔者认为这也是学校授予我的最高荣誉, 这充分显示了自己培养的成效, 也从侧面肯定了自己工作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培养期间, 该生共担任过辅导员助理、院学生会新闻中心主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等多项学生干部职务, 曾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青春的童话”征文比赛优秀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 山东省第二十二届运动会先进志愿者, 校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成绩优异, 连续三年获优秀学生奖学金;获“万承珪、周维金”一等奖学金, 均以500多分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 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CAD竞赛、征文比赛等各类文体科技活动中均获奖。

他工作成绩突出, 尽到了学生干部的责任, 获2010年度社会工作单项奖学金, 作为新闻中心主任, 曾组织参与策划了学院的多次重大活动;在学院网站开辟“建工风采”专栏;期间积极拓宽学院在校外发稿的途径, 首度将学院新闻报道发表在人民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企业新闻网、教育资讯、中国大学生网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网站;在2010年全校学生会系统评优中, 新闻稿件评分得到满分;本人在人民网、中国企业新闻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山东理工大学报》等各级媒体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150余篇。

目前, 该生已经通过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顺利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学习, 正在以更加自信、稳重、成熟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三、案例思考

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 学生会更是学生自我实践成长的重要平台。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干部, 该去怎样培养, 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成为此案例过程的重要方面。通过这一案例, 自己深刻感觉到“玉不琢不成器”这个道理, 优秀的学生需要高校辅导员去精心培养。日常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培养和教育, 更要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引导和使用。因为优秀学生自身通过我们的培养能够变得更加卓越, 而优秀个体的带动作用更是惊人的。下面是笔者对该案例的几点思考:

(一) “公平、公正”创建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包括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公正与公平地对待学生,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 是教育实现公平最基本的体现, 也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成长环境。

(二) 利用平台, 发挥各级学生组织的培养优势。

优秀学生干部的培养平台的选择非常重要, 笔者将该生的培养平台逐步定位在学生会、团总支、党支部等组织上, 通过让他在该组织担任职务来进行培养, 明确其目标, 端正其态度, 让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充分的认识, 利用这些平台培养其组织领导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 因材施教, 发挥特长。

笔者充分利用该生的写作特长, 并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只有工作思路与其兴趣爱好巧妙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工作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让学生干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范围之内发挥出更大潜力。

(四) 个别指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 及时沟通, 弥补不足。

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笔者在与该生的接触中着重观察和发现他的弱点和不足。并帮助其弥补不足, 比如刚开始他自信心不足, 工作思路云集而缺乏行动力等集中培训的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 于是我就采用个别谈心、工作指导、创造机会等方式, 让其变得主动而又自信。

(五) 循序渐进, 阶段培养。

通过此案例笔者认识到对于一个学生的培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勿急功近利, 特别是对这种优秀的学生。学生工作人员更加要制订细致的培养计划, 分阶段分模块去培养, 按照其进入学生会作为一名普通的干事开始到其作为学院的主要学生干部等阶段进行培养;从发挥其文字写作特长、培养其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模块进行培养;按照工作职务与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培养等。

(六) 以优促优, 充分发挥其模范辐射作用。

在此案例中笔者也发现, 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 我们所收获的不单单是优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我们更能看到优秀学生所带动的周围同学的进步, 该生所在班集体获校红旗团支部, 两次获校优秀班集体, 所在宿舍两次获优良学风宿舍。不仅如此, 而且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低年级同学的进步, “像秦××哥看齐”等一句句话语可见优秀学生作为榜样的影响力, 这也正符合培养一个优秀学生的初衷, 相信在未来我们还会有无数个“秦××”涌现。

四、结语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9篇

在大街上,看各色的人群奔走行进的状态,不管你是老板或是职工或是商贩,不停的前进是保持不变的姿势,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岗位上都呈现着相同的气象,所有人都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站在岁末看看这些充满着力量的景象,看着这些生动的面孔,不自觉地就会感叹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多姿多彩。原来快乐,就在努力生活的过程中间。

刘义25岁创业者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给别人打工,2005年中旬我开始筹备自己的事业销售自动化产品 软件产品,创业过程总是很苦的。2006年我得到了初步的收获,这让我充满信心和希望,2007年即将来到,我希望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等待着我通过我的努力获得最后的成功,彩巾希望家人朋友都能够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宋敏32岁济南市舜耕中学美术教师

2006年是忙碌的一年,3月去北京学习,回来后课余时间辅导学生藏书票,6月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比赛,8月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艺术展演活动,10月去南京参加藏书票教学研讨会,12月备战学校艺术节……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新的年即将来临时,回首凝望,发现我不只收获了证书 奖牌,还收获了学生的喜爱,领导的认可和劳动的喜悦!

孟庆艳26岁个体经营者

2006年的前半年,我还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在2006年底,我在亲友的帮助下开了这家奶茶店,开业的那天是我一年中最高兴的 天,我成了一个个体经营户。2007年,我会为自己的小店努力,并且希望在济南再开家连锁,争取更好的收入。

朱焰焰33岁私企老板

2006年最大的收获是拥有了几个新的合作伙伴他们优秀乐观,与他们合作默契、愉快。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团队能更快乐 更团结,在事业上有更大进步,也感谢我的家人和员工在这 年里给我的支持和帮助。

周长志36岁测绘业成功人士

2006年济南加快城市改造,为我们的澳绘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司。做测绘十几年,400万利润到4000万的平稳递增让我感到欣慰。我希望2007年市场能够继续保持平稳,国家政策稳定有利 我们再实现12%~15%的增长率。我现在的生活是愉快的,我没有过多的要求了,通过努力的所得是我最大的收获。

逯艳24岁出境操作

离开学校已经有2年了,但是还是没有进入到这种工作状态中,2006年我的收获很多,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也开始学会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一个人在外生活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我相信自己。2007年,我希望我能够更上一层楼,生活一帆风顺,通过我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娜26岁酒店管理者

在寂静的夜晚看到一颗流星划过,对着它许个愿望,等待我的愿望很快会实现。时间流逝,新的年即将来临,我不再对着流星许愿了,只祈求自己给自己放个长假,和自己心爱的他一起畅游西藏,在那片山,那湖水咫尺的阳光和纯朴人群中,忘却所有的烦恼,准备新的挑战!

顺儿43岁自由摄影人

我是一个用相机诠释梦想和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同时也用影像来张扬自己的立场和主张,2006年多个专题的拍摄,让我感悟到生存空间的变幻。2007年,期待元月19日与同好在省科技馆的摄影联展作为一个起点,用第三只眼睛去记录和表达自己,思考和捕捉我们体验的这个客观世界。

刘焱24岁置业顾问

2006年即将转身,在过去的一年 我得到了很多朋友和同事的帮助,对此我心存感激,更重要的是要感谢我的父母,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始终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对于爱情,爱个人应该用行动来表示,一步步走好,珍惜所有的时光,不管今后风雨会不会来。

杜勇32岁造型师

生活可以平静,但社会永远需要进步。我积蓄了15年的美发思想与技巧,2006年看着来往的顾客从我店中美丽地走出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莫大的骄傲!2007年即将来临,我希望我们的团队可以更好地把美带给别人,我们也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

郑国栋25岁齐鲁电视台导演

2006年1月1日,研究生毕业的我带着三年来所有付出的见证来到Boss面前 几部学生时代拍摄的电影DVD两本摄影集,一摞厚厚的获奖证书……工作就这样定下了。3个月后,我独立做了第 期节目《东方情人——梁家辉》。我知道这决不是我最终的工作,却给我审视这个世界的眼光。我正向着自己的梦想悄然迈进,我的双脚始终行走。2006年末我剃光了头发,一如去除了一年来某种郁闷的包袱。2007,没有包袱,怀揣梦想,永远在路上。

腾大河60岁传达工作人员

经过努力成功的格言 第10篇

2.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 比阿斯

3. 仍然坚持一些看似可笑的自我。 —— 李若曦

4. 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 —— 朱熹

5.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 佚名

6.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7. 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 —— 拉罗什夫科 法国作家

8.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 欧阳修

9.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 郭沫若

努力与成功的格言名言 第11篇

2 、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3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5 、人们总是在努力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6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7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8 、做决定之前仔细考虑,一旦作了决定就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9 、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没有梦想那就穷定了。

10 、天天晨练不仅为了健身,也为了体现生命的倔强。

11 、碰到低潮,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乞求,依靠别人来鼓励你。

12 、发泄可以舒缓情绪,但是不可以用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1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14 、坚强是成功者的通行证,懦弱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15 、爱什么人,照顾他保护他给他自在,才是真正高雅的爱。

16 、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17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18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19 、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付出努力收获成功的格言 第12篇

2 、当你将信心放在自己身上时,你将永远充满力量。

3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4 、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

5 、陪孩子读书长大是个人,给孩子观念长大后是人才。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 、我们人这一辈子不是别人的楷模,就是别人的借鉴。

8 、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9 、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10 、我应当生活得仿佛自己的生命是为别人的利益而存在。

11 、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

12 、我们有时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比从美德中学到的还要多。

13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14 、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攀登高峰的人。

15 、努力从来不等于成功,而成功也从来不是终极目标。

16 、一件事被所有人都认为是机会的时候,其实它已不是机会了。

17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18 、别人看不起您,很不幸;自己看不起自己,更不幸。

19 、有一种缘,放手后成为风景,有一颗心,坚持中方现真诚。

20 、一个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却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13篇

影视节目中植入的广告原本不是该节目的一部分, 它是从外面“移植”进来的, 植入式广告要成功, 必须先“入戏”——与影视作品融为一体。而比“入戏”更重要的是“入心”——确保广告中的产品和品牌获得观众的喜爱。

“入戏”:影视节目中植入式广告成功的前提

植入的广告要“入戏”, 广告与影视节目必须存在内在逻辑性, 这种逻辑性不是简单的相关或表面的一致, 而是两者的高度匹配,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匹配, 广告的产品和品牌信息要契合影视节目的内容、题材、场景和风格。二是形象匹配, 植入品牌的形象与剧中人物形象相协调。植入式广告的水平在于“藏得巧”, 而不在于“声音高”, 做到了这两个“匹配”, 植入的广告才不会显得太突兀和粗暴。三是受众匹配, 广告商品的目标消费者要与影视节目的目标观众相符合。受众匹配是精确传播的前提, 非如此不能保证广告信息有较高的有效到达率。TCL品牌总监左迪说:“子弹要打在靶子上, 内容和品牌的目标消费群高度重合, 营销效果才会好。” (3)

凡是在“入戏”方面做得好的植入式广告, 在各方面都与影视节目匹配得较好。2009年11月13日上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是电影植入式广告一个新的经典范本, 其中成功植入了goodnits尿布广告。引入goodnits尿布的场景富有生活情趣, 产品与故事情景和人物身份相得益彰, 符合当时轻松、休闲和幽默的气氛, 片中的小女孩也因此更显得纯真可爱。在2009年湖南卫视热播剧《丑女无敌》 (第二季) 中, 女主角林无敌外貌虽丑, 但头脑聪明、内心坚强、性格乐观、心地善良、积极向上, 其性格、素质和心态恰恰是金融危机中白领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而植入其中的宏基电脑, 品牌精神是鲜明、活泼、敏锐、有洞察力、有活力、优秀、杰出、一流。在这里, 宏基的品牌内涵与剧中的人物形象十分吻合。 (4)

但是, 满足了以上三个“匹配”后, 植入式广告也未必就能“入戏”。要确保广告“入戏”, 还必须使植入的广告融入剧情, 使节目与广告浑然一体, 如此才能保证植入的广告“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凯络媒体副总裁黎创富认为:“在内容中把一件商品、一个品牌某方面的特质完全融入其中, 并自然地表达出来, 那就是成功的植入。” (5)

由冯小刚导演的2009年贺岁大片《非诚勿扰》植入了小到信用卡、白酒, 大到汽车、邮轮、旅游景点等各种各样的广告。笔者认为, 从广告与剧情融为一体的角度看, 其中植入得最为成功的要算日本北海道的旅游广告。大约从影片的第69分钟开始, 女主角一句“我是和他从那儿开始的, 我想要到那里结束”, 把观众带入了“北海道时间”, 直到故事结束, 整整持续了50分钟。到感情起源的地方去解开心结, 逻辑安排上较为自然。接下来, 北海道迷人的自然风光、充满异国情调的风土人情、独特的历史文化都自然而然地一一展现在电影观众眼前。干净的北海道, 优美的自然风光, 人的灵魂在这里得到了净化, 女主角终于在这里找回了自我, 重获了新生, 得到了幸福。大自然美丽的画卷和主人公浪漫的爱情都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观众观赏影视节目有审美的需要, 植入式广告不能妨碍观众进入影视审美世界, 更不能在他们进行审美活动时, 把他们硬拉到现实的商业世界。因此, 产品是否了无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入了情节极为重要。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巴克曾告诫广告人, 不要轻视受众, 不要低估他们的智慧, 而植入式广告者常犯这个忌讳。创作人员往往出于受众注意不到广告信息的担心, 使用各种低劣的手法让植入式广告突出而醒目, 结果影视情节大受干扰, 观众观感大受影响, 植入式广告以失败告终。

“入心”:影视节目中植入式广告的效果保证

“入心”的关键是防止观众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由媒介信息引起的情感逆向思维和反向理解的心理意识。能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筑起一道抵御信息的心理防线, 由于逆反心理作用, 媒介信息的效果将变得扭曲、变形, 信息传播的力度减弱, 甚至转向消极、负面的作用。 (6)

植入得不够巧妙、破坏作品的节奏和情节、影响观众心情的广告必然引起观众强烈的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反过来作用于节目和植入的广告, 引发相应的行动, 如对节目和广告的广泛批评, 对植入产品的抗议、抵制和攻击。正如2010年的央视春晚, 节目和广告均未得到多少好评。网友戏称春晚如“注水猪肉”, 央视在广告中插播春晚。植入广告的企业则是毁誉参半, 知名度升高了, 但美誉度降低了。

如何预防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 争取获得观众喜爱, 是植入式广告必须解决的难题, 具体需要从控制量和提高质两个方面来努力。控制量包括两个方面: (1) 植入式广告在总量上要适可而止, 而不能多多益善。 (2) 展示广告的镜头不能过多, 特别要避免刻意的、生硬的展示。2010年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陈道明提到, 影视节目植入式广告应适可而止, “弄不好不是双赢, 而是双输”, 这种“双输”的后果是必须竭力避免的。广告人需谨记, “植入”的东西毕竟是外来的、异己的, 任由其在母体内疯狂生长, 必然导致母体的毁灭。

“量”的控制容易做到, “质”的提升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提升植入式广告的质量也可从两个层面努力: (1) 着力表现产品的优秀品质。要使植入式广告与影视节目一样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必须表现植入的产品和品牌足以打动人心的一面。在007系列电影《择日而亡》中, 詹姆斯·邦德驾驶的隐身汽车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款汽车高档、华丽、极速、灵活、坚固、功能多、通人性, 虽然只是一个科幻概念, 但是爱车的观众一定会对这款汽车念念不忘。植入式广告做到的最高境界就是, 观众对产品如痴如醉, 即使镜头没有告诉观众是什么品牌, 他们也会主动寻找。所以, 植入的广告镜头不在于多, 而在于是否动人。 (2) 塑造品牌的良好形象, 这是对植入式广告更高的要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主张, 广告应该帮助“建立清晰明确的品牌个性”, 每一个广告都应该对品牌形象有所贡献。奥格威关于品牌形象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影视节目中的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也要以树立和维系品牌形象作为长期投资, 利用每个机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而不能像《天下无贼》那样, 让刘德华拍着宝马说“你以为开好车就是好人吗”, 这个植入式广告的经典败笔让宝马的品牌形象和用户都很受伤。2009年的热门电影《2012》中, 高档豪华的加长林肯和带声控启动功能的宾利都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但保时捷和法拉利就没有这么幸运, 前者被林肯撞下了深渊, 而后者在被损毁的汽车当中抢到了唯一的镜头, 与强大的林肯和宾利相比, 两者都显得不堪一击。

鬼才导演徐克说:“现实社会就是这样, 开部车就有招牌, 穿件衣服就有牌子。我们逃不过品牌文化, 所以只有把它变成影片的一部分。” (7) 植入式营销优势在于对品牌理念的深度挖掘, 以及对品牌内涵和高层次元素的体现和展示。 (8)

注释

1 James A.Karrh, Kathy Brittain Mckee and Carol J.Pardun (2003) .Practitioners'Evolving Views on Product Placement Effectiveness.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3, p138-149

2 廖爱玲:《工商总局建议规范植入式广告》, 《新京报》, 2010年8月18日, A17版。

3 (8) 李颖:《植入式营销:让品牌邂逅内容》, 来源:新营销, 转引自:http://info.service.hc360.com/2009/05/22083953136-3.shtml, 2009-05-22

4 Admin:《〈丑女无敌〉的经典创新》, http://www.zrgg.net/zhiru/zrsq/jingdian/2010/0113/83.html, 2010-01-13

5 《综艺娱乐节目植入式颠覆广告去年收割超10亿》,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引自:http://ent.xinmin.cn/2010/03/04/3863155.html, 2010-03-04

6 谭文若、章珩:《电影植入式广告受众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消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9 (6) 。

从努力到成功的格言句子 第14篇

实事求是地讲我国餐饮业发展到今天,对于一个饭店来说,饭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品种的多少,对于一个饭店来说已不是经营管理的关键,厨师的水平、厨艺的高低、品种的多少,已远远不能决定饭店经营的成功与否,厨师的地位和“中心”说已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就连一些厨师自身也已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他们甚至认为,自己的地位可能还不如服务员重要,不如门迎重要,更不如销售经理重要。但是饭店经营管理人员谁最重要,厨师不重要了,是经理重要,还是服务人员重要,我认为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顾客,厨师不能成为饭店经营的中心,服务人员也不是饭店经营的中心,经营的中心不在内,而在外,“中心”是顾客,是消费者,他们才是上帝,是最重要的,是唯一的,饭店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他们来进行的。

餐饮经营与其他行业的经营有区别,也有共同点。在彩电行业,他们早已不是彩电质量好坏的竞争,彩电质量不好的企业早已被淘汰出局,长虹、TCL等的竞争早已上升为品牌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也就是说,对于餐饮经营来说,饭菜质量的好坏、卫生的好坏,那是最基本的,是起码应该做到的,连这些你都做不到你还搞什么餐饮,还谈什么竞争,而餐饮业最终的竞争看你是否把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牢牢抓住,贯彻始终,你把这个中心抓住了,你就能在竞争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以“以顾客为中心”

怎样才能做到以顾客为中心,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到。

一、了解顾客,了解市场,为顾客服务

要吸引顾客来饭店就餐,就需要了解顾客,了解顾客需求、市场需求。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变化无穷,作为餐饮管理人员就要及时掌握研究顾客消费心理变化,掌握市场发展脉络,顾客消费有什么新的需求,市场变化有哪些趋势,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经营管理人员要研究,服务人员要研究,厨师更要研究,要在饭店内研究,研究来本店吃饭的顾客,特别是一些常客的变化,更要走出去,研究发现整个餐饮市场的变化。

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厨师在这方面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在饭店内厨师要常和服务员进行交流,一方面服务人员要及时把一些信息反馈给饭店管理人员,反馈给厨师,比如哪些菜销售有所下降,哪些菜顾客点的少,顾客要点哪些菜,而饭店没有等等,而厨师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注意发现一些问题,哪类菜经营有所下降,顾客对一些菜品味有什么新要求,同样的菜,别的饭店经营得怎样,口味、配料、工艺和自己的菜有什么不同,都需要研究、了解,及时变化。

二、贵在创新

我们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个社会所以能前进,就是他在不断变化,餐饮经营更是如此。可以说我们今天经营的餐饮已与10年前,20年前完全不同,菜不同,味不同,环境不同,服务不同,谁创新,谁就发展,谁固步自封,谁就落伍。

对厨师来讲,创新也要围着顾客转,一方面要听取顾客意见、服务人员意见,看顾客需要什么,顾客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同时更要经常推出一些创新菜,供顾客挑选,供市场鉴别,推出后及时发现顾客反应,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的菜品,还需要哪些改进,然后确定下来,进入正常供应。

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借鉴别人的经营,把别的饭店经营比较好的菜拿过来,为自己所用。同样是川菜、粤菜,别人能经营得好,自己经营不好,同样的虾,同样是鱼,别人能卖得好,自己卖不动,就要研究、学习,看其中的奥秒在哪里。

三、建立顾客档案,将服务向深层次发展

经营围着顾客转,以顾客为中心,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现在的服务一般是现场的服务,大家比谁服务得热情、周到,比服务品种,比服务质量,但是将来的服务,更深层次的服务是服务理念的提升,是顾客离店后的服务,是潜在的服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是间接的服务。比如建立顾客档案,个性化服务,回访老客户,走出饭店,上门服务,为常客固定包间,固定服务员等,甚至有的饭店根据个别客户的需求进行装饰等,我把这些称之为餐馆后服务或后餐饮服务,将来的服务可能主要表现在餐饮后服务的竞争,而不是现场服务的竞争。

四、建立公共销售队伍,构建企业的公关文化

大型饭店、宾馆的公关销售是宾馆一项重要工作,而酒楼饭庄的公关销售远没有被人重视,大多数酒楼饭庄还没有这方面的机构和人员,即使有,也只是在内部做工作,而随着餐饮市场竞争的激烈,公关销售已成为餐饮企业必然之路,要有公关机构,招聘公关销售人员,走出店门,宣传企业,推广企业,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起码在10 km之内的大型企业、党政机关、社团集体,甚至个别顾客,都要走到,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甚至与他们共同举办一些活动。

上一篇:颂祖国爱家乡下一篇:傣族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