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2024-05-16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精选6篇)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第1篇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一、华为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成 1. 华为的招聘之道——招聘七大原则 2.薪酬制度 3.激励体系

4.知识型员工管理

知识型员工管理——内部创业,让员工做老板 当留住优秀人才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被社会充分认识并愈来愈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内容的时候,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生活需求,已成为招徕和留住人才的唯一法宝。深圳华为集团,为解决机构庞大和老员工问题,鼓励内部创业,将华为非核心业务与服务业务以内部创业方式社会化,通过提供一些资源给公司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走出去创办企业。

内部创业是由一个企业内的、具有创业愿望和理想的员工发起,在组织支持下,由员工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激励形式。建立企业内部创业机制,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企业拿自己的资源来成全他人的美事,但实际上,内部创业不仅可以满足企业优秀员工想当老板的心态,使企业运作趋于安定,更可以凭借制度的授权,减轻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负担,是一种可以让老板员工双赢的管理制度。5.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6.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突破,在华为十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扮演着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角色。

1)华为“骂”文化 骂,是一种警示、训戒,是一种宣泄,也许还是一种激励,也是负激励的一种。Eg:曾经有一次,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看了一篇质量低劣的报告,在上面批示了几个字:“臭、很臭、非常臭!”还有一次,前几年,华为有一位新员工刚到公司没几天,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论述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2)华为的狼性文化

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取精神,三是集体合作和团体奋斗的意识。” 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都应在团队文化中得以体现,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残”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这种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则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狼性血脉已经渗透华为员工的每个细胞,流入了华为管理的各个环节。华为人,是一群眼睛泛着绿光的狼。他们疯狂掠夺人才,打造成一支巨大而高素质的战斗团队;他们“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结起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头狼任正非是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电信大佬,他的身上有着土狼、军人、硬汉、战略家等各种光怪陆离的色彩。3)垫子文化

华为用垫子文化告诉每一个华为员工,只有加班起班,耐得住板凳磨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就。这种垫子文化说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华为员工在任何时候都坚守这种文化,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他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三、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人才流动的加剧,国际化人才的管理。公司所需人才的选择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国际,而国内人才选择公司的范围也同样扩展,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更加复杂。

2.自由主义和价值多元化。在当今这个知识普及化的时代里,知识不再是知识 分子的垄断品。社会成员的学历普遍提高,企业内高学历的员工并不喜欢“当徒弟”。传统的由师傅“手把手教”的方式不再受到欢迎,年轻的一代更喜欢具有一定风险的自我成长方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个人成就被组织认可,而组织的承认有助于他们更进一步大胆创新,创造更为出色的个人业绩。个人主义也导致价值观多元化。过去可能相隔30年的人还具有相同的思想,而现在相隔不足5年的员工其思想也大不相同了。没有什么观念可以称为是权威的或统一的。就是相同年龄的人,其需求也千差万别,思想五花八门,价值观格格不入。所有这些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将着重体现在员工培训和激励上面。比如拒绝“样板”意味着如何培养员工的创造力是一个重要课题;价值观多元化意味着教育和培训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方法。传统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政策、法律的理解,现在,企业也许更应重视员工解决问题、集体活动、交涉联系、领导指挥等能力和主动精神的培养。自由主义和价值多元化也意味着,为了对每一个个体进行最大的激励,管理者有必要进行灵活的考虑和处理。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对于一个有两个孩子且靠全日制工作维持生活的母亲,激励她工作的动力,与一个单身且从事兼职工作的年轻人和为了补充养老金而工作的老员工是完全不同的。

3.高薪酬带来的高成本。随着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行业利润率的普遍下降,使华为不可能继续在业内维持远远高出竞争对手的薪资水平。

四、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1.人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必须在不违背公司整体利益的原则下去适应员工作为个体的某些个性特征,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提供更友好的接触面 2.人才开发,注重员工能力知识的培养,培训留才,减少员工流失成本。

3.国际化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边界几乎已经不再存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人才流动开始呈现国际化的态势人才国际化,重在能力和素质的国际化。

4.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竞争优势。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第2篇

华为是中国企业的典范,从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国际化公司,从一个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10万多人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奥妙到底在哪里?

华为的狼性文化也一直是一个不解的迷,如何建立狼性营销团队,也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法宝,华为又是如何激励这些员工,把一些普通的员工培养成一个狼性团队的?

华为业务的飞速发展,他的人才是怎样跟进的,如何防止人才流失?

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一定是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制度作为支撑的,华为人力资源的核心——“任职资格体系”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他为何产生那样神奇的力量?

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力资源,我们要学习具有中国特设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外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合中国企业。让我们一起分享华为的成功经验,指导我们的人力资源工作健康发展。

华为作为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领先者,无疑是中国当前最优秀、最成功的标杆企业之一。华为是如何获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呢?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华为独特的员工激励方式也算是华为一大法宝。人们不由得要问,是华为造就了一大批懂管理、技术以及销售的人才,还是一大批人才的聚集成就了如今的华为。作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中最为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从创业初期,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有很强的人才资源意识。著名管理学家彭剑锋教授认为,华

为公司是深圳企业中最早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企业,很早就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的观念,这在当时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很多企业当时乃至现在还停留在人力成本控制的概念上,而任正非在很早就提出了人力资本优先于财务资本增长的观点。所以华为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积聚高科技人才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激发他们的潜能,建立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团队,通过技术创新,获得自主研发能力,造就了技术华为。营销华为、管理华为。《华为基本法》明确规定,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人力资本是华为公司价值创造的主要因素,是华为公司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源泉。华为公司将人力资源的增值目标作为华为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华为把这些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华为现有员工24000人,85%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自成立以来,华为发展极为迅速,员工数量急速膨胀。1988年14人、1991年20多人、1995年800人、1 997年5600人、1999年15000人、2003年22000人,到目前员工数为24000人,大量高知识高素质人才被招募华为旗下。

1.进入华为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华为的培训,对于新员工来说,华为的培训过程就是一次再生经历。华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培训体系。华为培训主要有三种,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而且这三种培训是一个体系.2.华为的激励措施:第一、物质激励.1.1薪酬激励1.2股权激励第二、精神激励2.1荣誉激励 2.2职权的激励

2.3任职资格体系

三、绩效考核管理

绩效管理――目标导向与价值评价的载体

考核和薪酬紧密联系,并不意味着考核仅仅是为报酬服务。华为的绩效考核以绩效的改进为目标。主管要对下属进行辅导、检查,再做出评价。和下属的沟通列入了对各级主管的考评。

1.“华为”绩效考评体系的依据假设

2.华为”是建立了一套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业绩考核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

四.解聘——末位淘汰法

华为”的竞争机制――保持10%~15%的人才流动率

没有人才竞争机制,按照学历、资历论资排辈,是对人才个性的抹煞,有了竞争机制,“华为”才能够不断发掘出“千里马”,让“最有责任心的明白人”走上重要的岗位。“华为”对中高级主管实行职务轮换制,规定公司内部流动率要达到10%—15%,他们每年要保持一定的人员淘汰率。

新员工说:进入‘华为’就意味着学历的‘消失’,大家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入“华为”,高学历的人下到一线生产车间、售后服务系统不是件稀罕事,要迅速“浮出”水面,靠的不是学历,而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历如此,资历更是无法让人“吃老本”。

“华为”公司还建有一个内部劳动力市场。走进公司行政大楼,只见

大堂内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每个部门在此上网发布内部招聘信息,既有基层岗位,也有管理岗位。员工们可以从中搜索内部“跳槽”机会,然后向新岗位所在部门负责人发电子邮件。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这样,人才竞争、人才流动的一盘棋全活了。即使旗帜被冬天的寒风压倒,只要稳固的基座还在,只要优秀的旗手能够接班,相信华为能书写新的传奇。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全业务客户感知监测平台,TBF建立成功率,CCCH过载

一、问题描述

在全业务客户感知监测平台中, 发现某地市的燎原基站晚上20点到凌晨1点的时间段内数据业务 (彩信、WAP首页访问、PDP激活) 成功率偏低, 且22点到23点情况特别严重, WAP首页访问成功率仅为67.24%, PDP激活成功率67.92%。

二、问题分析

1、行为分析。

对拨测号码彩信的ilog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虽然彩信发送失败, 但该号码仍然可以收到PUSH短信, 而在核心网对发送方进行抓包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 网关的响应非常慢。用TCP连接网关3次才能连上, 正常的连接时候应该在1秒以内, 这里耗时用了12秒。说明数据网络可能存在问题 (拥塞或者丢包) 或者彩信服务器这个时刻的压力运作不正常。但由于其它测试点正常, 可以排除第二个原因。 (2) 正常情况下, 发送方收到网络的确认信息才算是发送成功 (MMS m-send-conf) , 但是这里发送方并没有收到网络的确认消息, 被叫方却收到了PUSH短信, 说明在彩信服务器已收到发生请求并回送确认, 但是发送方并未收到确认信息导致多次重发。

2、号码定位。

根据提供的测试卡号码, 在Msofx3000上查找到该拨测号码锁定在燎原基站第三小区。在M2000上看燎原3的相关性能指标, 发现该小区TBF建立成功率偏低, 且失败次数全部都集中在“手机无响应导致下行GPRS TBF建立失败次数”上。平均每时段失败次数达到4158次。分析S62燎原3一天内的指标变化情况, 发现MS无响应次数随着业务流量上升而增大, 在晚忙时22:00时最大, 达到6703次以上, 是闲时的100倍以上。手机无响应导致下行TBF建立失败主要包括了在CCCH上发起的下行TBF建立失败和在PACCH上发起的下行TBF建立失败两种情况。而通过相关测量结果显示, 燎原3小区PACCH上的下行支配成功率正常, 都保持在90%以上。而CCCH上的下行指配成功率偏低, 每小时CCCH下行指配成功率仅为52.07%。因此, 怀疑存在CCCH信道拥塞的可能, 进一步分析流控测量相关的话统指标“呼叫相关测量 (CALL) →流控测量<小区>→Abis接口分组CCCH负载指示消息上报次数”, 发现“Abis接口分组CCCH负载指示消息上报次数”非常多, 在话务忙时为92次, 数据业务忙时达到126次。根据寻呼原理可以知道, BTS把下行CCCH (PCH信道) 上的来自BSC的寻呼消息分别存放在接收缓冲队列中, 当接收缓冲队列的长度超过一定门限时就认为下行CCCH过载。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该小区存在CCCH拥塞。

三、解决思路

针对CCCH拥塞问题, 可进行以下优化调整: (1) 提高“CCCH负荷门限”值。“CCCH负荷门限”对Abis接口分组CCCH负载指示消息上报次数比较少的小区有效果。此参数设置过小, Abis接口上的信令流量增加, 加大系统的负担;设置过大, BSC不能对BTS发生的异常情况做及时处理。目前默认设置该值为80%, 我们尝试将该值修改到100%, 观察后发现没有明显改善效果。 (2) 扩容CCCH信道。扩容CCCH信道, 即为S62燎原3增加1个BCH信道。因为默认情况下, 一个小区只配置一个主BCCH, 这样有“1个非组合的CCCH”, 那么CCCH在一个BCCH复帧中的消息块数就为9。如果再增加配置1个BCH信道, 就有“2个非组合的CCCH”, 那么CCCH在一个BCCH复帧中的消息块数就为18,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CCCH的容量。为S62燎原3增加1个BCH信道后, “Abis接口分组CCCH负载指示消息上报次数”明显减少, 同时“MS无响应导致下行GPRS TBF建立失败次数”也明显减少, 问题基本解决。优化后, 手机无响应导致下行GPRS TBF建立失败次数在数据业务忙时, 从优化前最高峰的6703次, 下降到209次。而TBF建立成功率也由优化前的69%提升到98%。

四、经验总结

华为内置PCU相较外置PCU, 容量更大性能更好, 但由于刚刚引入, 大部分参数仍按照设备入网时的默认设置, 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优化, 挖掘设备优势, 提高网络性能, 从而改善用户的数据业务使用感受。

参考文献

[1]《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华为如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第4篇

华为从1997年开始与Hay group(合益集团)合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在Hay的帮助下,华为建立了职位体系、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及员工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华为形成了对员工的选、育、用、留原则和对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原则。自1998年开始,Hay每年对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进进行审计,找出存在的问题,交给华为解决。2005年开始,华为又与Hay合作,进行领导力培养、开发和领导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为公司面向全球发展培养领导者。

华为长期执行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制度。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华为的外部客户满意度是委托盖洛普公司调查的。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之中,强化对客户服务贡献的关注,固化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华为给每一位刚进公司的员工培训时都要讲《谁杀死了合同》这个案例,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有可能造成公司的崩溃。华为注重人才选拔,但是前3名的学生不考虑,因为华为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现在很多人强调技能,其实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毅力,比毅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要让客户找到感觉。

华为的干部分为3种,30%的第一种干部属于后备队,有机会到华为大学进行管理培训,培训优秀的人有可能在下一届得到实践机会;最后面20%的干部属于后进干部,后进干部是优先裁员的对象,就拼命往中间挤,中间的队伍受不了,也就往前跑。华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中选拔干部。华为这几年严格控制考核体制,考核体制已形成了一种范本。学历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华为在干部考核表上惟一不设的一栏就是学历,都是填你在以往公司工作的评价。

三优先三鼓励的用人方针

在干部政策导向方面,华为提出三优先、三鼓励的政策。

“三优先”是:优先从优秀团队中选拔干部,出成绩的团队要出干部,连续不能实现管理目标的主管要免职,免职的部门副职不能提为正职;优先选拔责任结果好、在一线和海外艰苦地区工作的员工进入干部后备队伍培养,华为大学的第一期就办在尼日利亚;优先选拔责任结果好、有自我批判精神、有领袖风范的干部担任各级一把手。

“三鼓励”是:鼓励机关干部到一线特别是海外一线和海外艰苦地区工作,奖励向一线倾斜,奖励大幅度向海外艰苦地区倾斜;鼓励专家性人才进入技术和业务专家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干部向国际化、职业化转变。所有干部都要填表表示自愿申请到海外最艰苦的地区工作,否则不管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均不招聘。

华为的干部任职标准,从品德、素质、行为、技能、绩效到经验,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华为有两条通道,一是向管理者走,一是向技术专家走,同等任职的管理者和技术专家能享受同等待遇。华为否定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为目的的自由文化,员工在华为改变命运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努力奋斗,二是产生优良的贡献。华为给员工的报酬是以其贡献的大小和任职能力为依据,不会为员工的学历、工龄和职称及内部“公关”做得好支付任何报酬。认知不能作为任职的要素,必须要看态度、要看贡献、要看潜力。干部培养选拔的原则,一是要认同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华为提倡在“上甘岭”培养各级干部,要把具有领袖风范、高素质和团队感召力的员工,把目标方向清晰、管理结构良好的员工,选拔到公司干部队伍中来。同时,华为在制度上关心女干部的培养和成长,对每一级干部的培养都考虑女干部的比例。

三权分立的干部选拔机制

华为坚持干部末位淘汰制度,建立良性的新陈代谢机制,坚持引进一批批优秀员工,形成源源不断的干部后备资源;开放中高层岗位,引进具有国际化运作经验的高级人才,加快干部队伍国际化进程。华为还坚持不懈加强干部和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诚信教育;坚持反对干部腐败,反对赌博。凡参与赌博的干部,一律开除。打牌的高级主管一定要处分;建立员工个人信息系统,记录员工在诚信方面的信息,包括奖、罚、晋升、任职能力、绩效等信息。

在干部选拔程序方面,华为不搞民主推荐,不搞竞争上岗,而是以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干部。这个成熟的制度包括职位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原则、干部的选拔和任用程序、干部的考核。首先,根据任职职位的要求与任职资格标准进行认证,认证的重点是员工的品德、素质和责任结果完成情况。认证后还要进行360度的考察,即在主管、下属和周边全面评价干部的任职情况。考察干部后还要进行任前公示,使干部处于员工监督之下,每次任命都要公示半个月,半个月内全体员工都可以提意见。华为在每个干部任命之后还有个适应期,安排导师。适应期结束后,导师和相关部门认为合格了才会转正。

另外,华为执行任期制,保证能上能下,完不成目标的要下来。选拔机制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机制,业务部门有提名权,人力资源体系有评议权,党委有否决权。干部考核机制有三个方面,一是责任结果导向、关键事件个人行为的评价考核机制;二是基于公司战略分层分级述职,即PBC(个人绩效承诺)承诺和末位淘汰的绩效管理机制;三是基于各级职位按任职资格标准认证的技术、业务专家晋升机制。走专业线的就是技术专家、业务专家,他们可以各种职位标准来申请,认证通过了就能够上去。华为在干部考核过程中不完全重视绩效,因为绩效只能证明你可能会克服被淘汰,不能证明你可以被提拔。关键要看个人行为考核,要综合各种要素来考虑。

针对绩效考核,华为根据公司战略,采取综合平衡记分卡的办法。综合平衡记分卡是华为整个战略实施的一种工具,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及华为在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来实现华为的战略目标。平衡记分卡关键在于平衡:关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收益增长目标和潜力目标的平衡;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的平衡;产出目标和绩效驱动因素的平衡及外部市场目标和内部关键过程绩效的平衡。华为从战略到指标体系到每一个人的PBC指标,都经过评分记分卡来达到长短、财务非财务等各个方面的平衡。

对于干部关键事件行为的评价,华为有评定的依据,不同层面的主管会看你在关键事件中的表现或有意让你在一些关键事件中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再对你体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评价,然后得出绩效考察的结果和关键事件过程行为评价的结果,它和干部的薪酬是直接挂钩的。中高层管理者年底目标完成率低于80%的,正职要降为副职或给予免职;年度各级主管PBC完成差的最后10%要降职或调整,不能提拔副职为正职;业绩不好的团队原则上不能提拔干部;对犯过重大过失的管理者就地免职;被处分的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更不能跨部门提拔;关键事件过程评价不合格的干部也不得提拔。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变革,形成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和干部培养与选拔的体系,同时也使得员工做任何事情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引入外籍专家促管理变革

华为请了德国的应用技术研究院做顾问,这些顾问是德国一批退休专家,把华为的生产进行了优化,包括质量体系优化。华为现在的生产体系能达到20个PPM,即每100万个点中有20个点有质量问题。飞利浦也具有世界先进的制造体系,现在是16个PPM。

在采购方面,华为曾经请了一个德国的高级主管,年薪60万美元,当了2年的采购部总裁,整个采购体系从小农的采购转变成现代的采购体系。在当时IT泡沫最困难之际,华为能降低成本20多亿元。

华为认为在全球化的思维方式上要借鉴外国的专家系统,请西方优秀的高级主管来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促进广东地区工业化的进步。在IBM帮助华为推进管理变革之时,华为每小时付给专家的费用是300美元到680美元,70位专家就住在公司楼上办公7年,但今天我们知道,华为付出几十亿推动了管理的进步是值得的。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第5篇

张士菊

学生姓名:

陈攀、费林浩

学生班级:

172112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

一、企业概况

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口号: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外文名称:HUAWEI 年营业额:2039亿人民币(2011年)

总部地点: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员工数:146000(2011年)成立时间:1987年

经营范围:无线电,微电子,通讯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总裁:任正非 董事长:孙亚芳

基本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注册资本2.1万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主营业务

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华为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运营商、分销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终端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简单愉悦的移动互联应用体验。同时,华为根据电信运营商的特定需求定制、生产终端,帮助电信运营商发展业务并获得成功。华为还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各种各样的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发展战略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1、核心价值观

在以前的媒体宣传中,外界总认为华为的企业文化就是总裁任正非的众多管理思想,例如“毛泽东思想”、“狼性文化”、“军事化管理”等一系列新式的企业管理文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集中体现在“华为基本法”中。实际上,在全球化运营的发展时期,华为真正的企业文化在于其核心价值观,华为2012年总结“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而其主流文化的形成,也有许多长期相传的支流文化,挺有趣,也容易记忆,所以容易相传。成就客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艰苦奋斗:华为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信赖。坚持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获得合理的回报。

自我批判: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开放进取: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坚持开放与创新。

至诚守信:诚信是华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华为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团队合作: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2、愿景使命

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战略: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3、核心理念

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

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健康成长。

二、企业的组织结构

公司治理架构

三、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准则】公正、公平和公开。

华为的 HR 组织基础十分独特,三个关键词是:人力资源委员会、行政与业务关系分 离、懂业务的 HR。委员会是决策和评价的机构,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出声音,通过集体决 议来贯彻公正、公平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总部和各系统干部部的关系是“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各级干部部的行 政隶属关系归各所属事业部或职能部门,其个人的业绩考核、工资与奖金由所属部门直接负 责,而其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归人力资源管理总部直接领导。

四、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招聘战略

《华为基本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华为依靠自己的宗旨和文化,成就与机会,以及政策 和待遇,吸引和招揽天下一流人才。我们在招聘和录用中,注重人的素质、潜能、品格、学 历和经验。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人才使用、培养与发展上,提供客观且对等的承诺。我 们将根据公司在不同时期的战略和目标,确定合理的人才结构。

1、招聘大原则

华为进行招聘始终遵循一个原则:招聘公司规划中最需要的人才,做到让所有招聘到的 员工都能人尽其才。具体细化为华为招聘7 大原则: 原则1: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原则2:强调“双向选择”;

原则3:坚持条条都要有针对性的招聘策略;

原则4:招聘人员的职责 = 对企业负责 + 对应聘者负责; 原则5:用人部门要现身考场;

原则6:设计科学合理的应聘登记表;

原则7:人才信息储备就是给企业备足粮草。

公司有严格的面试流程,一般来说,一个应聘者必须经过人力资源部、业务部门的主管 等四个环节的面试,以及公司人力资源部总裁审批才能正式加盟华为。为保证招聘质量,公 司针对主要的岗位建立素质模型,对素质模型中的主要素质进行分级定义,统一各面试考官 的考核标准,从而提高面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另外华为公司建立面试资格人管理制度,对所有的面试考官进行培训,合格者才能获得面试资格。而且公司每年对面试考官进行资格年审,考核把关不严者将取消面试资格。

2、招聘战略

(二)员工培训制度

华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培训体系。在深圳,华为有自己的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华为的所有员工都要经过培训,并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华为也又自己的网上学校,通过这个虚拟的学校华为可以在线为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华为人进行培训。华为的培训有如下特征:

1)培训成为一种习惯。培训不再是在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出现问题后的救火,培训是业务员掌握技能的手段,培训是业务员胜任营销工作的必须,培训是企业提高业务员受雇能力的责任。

2)培训系统化,有专门培训岗位和培训师,培训有计划。培训不再是拾漏补缺,不再是临时的安排;公司将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组织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并拥有外部智力支持机构和培训师队伍。

3)培训成为一种投资。

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培训费用,更不用说预算,预算是培训有保障进行的前提。在华为,培训不再是费用,而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笔投资。华为每一年的培训费用高达数亿元。

4)华为培训的教材自己编写。主要有《华为新员工文化培训专题教材》,《优秀客户经历模型》,还有有关华为产品和技术的培训各种材料。教材自己编写,习惯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思想,使得教材方便于教学。

5)培训的效果有严格考核评估。绝大部分企业在讲师培训结束后,既不考试,也不评估。华为十分重视培训效果的检视、考核和评估。新员工在进入华为公司前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任职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业务员才会被录用。另外,培训的结果与晋升、加薪相挂钩,纳入组织考评体系。

华为培训主要有三种,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而且这三种培训是一个体系: 1.上岗培训

接受上岗培训的人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培训过程跨时之长、内容之丰富、考评之严格,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样的经历是炼狱,这样的培训又称“魔鬼培训”。主要包括分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与技术培训和营销理论与市场演习等四个部分。

军事训练: 其主要目的是改变新员工的精神面貌。让员工学习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大家还普遍有以下几点感 受,第一,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意识明显增强。第二,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公司领导对军训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自中央警卫团的教官们高度的责任心和高标准的要求,深深影响着每个新员工,必将激励着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第三,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些素质,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企业文化培训: 主要让员工了解华为,接受并溶入华为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新进的员工完全抛弃自己原有的概念与模式,而注入了华为的理念。任正非在《至新员工书》中写道:“ 实践改造了,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基层做起”,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原工作单位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能力与责任心定位,对您个人的评价以及应得到的回报主要取决于您实干中体现出来的贡献度。”培养出来的营销人员本能地相信自己的产品是最优秀的,而且愿意去最困难最偏远的地区开发市场。企业文化培训另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给员工洗脑,让他自己相信华为的产品是最优秀的。在华为的销售人员当中,刚出校门的学生往往比有销售经验和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做得更成功。一线销售人员通常以3年为限,也许还没等到3年,变得能客观认识华为产品优劣的销售人员就已离开这个岗位。期限满了,就是想接着干也不行。“我要保证一线的人永远充满激情和活力!”任正非说。

车间实习和技术培训: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个阶段可以帮助她们了解华为产品与开发技术。包括产品的种类,性能,开发技术的特点等。让销售人员对未来要销售的产品很了解。对于毕业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是很痛苦的。培训的内容很多,密度很大,而且内容又是自己以前根本就不了解的,考试又很严格。要是不努力,这个环节就会被淘汰下来。

营销理论和市场演习: 由于华为的新员工中想成为营销人员的人不一定是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所以对于营销理论并不了解,营销理论与知识的培训是必须的。营销理论知识培训。这些理论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心理学、定位理论、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形象理论等。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知识培训结束后,华为还要给新员工搞一次实战演习,主要内容是让员工在深圳的繁华路段以高价卖一些生活用品。而且规定商品的销售价格必须比公司的规定的价格高,不得降价。经过以上的培训的人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通过培训,可以基本上驱除毕业生的书生气,为派往市场第一线做好心理和智力上的准备。

2.岗中培训

对于市场人员来说华为的培训绝对不仅仅限于岗前培训。为了保证整个销售队伍时刻充满激情与活力,华为内部形成了一套完整针对个人的成长计划。有计划地,持续地对员工进行充电,让员工能够及时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市场营销的新方法和公司的销售策略。主要的培训形式是实行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形式,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通过培训提升销售人员的实际能力,保证了一线的市场销售人员具备持久的战斗力。

3.下岗培训

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销售人员员工不能适合本岗位,华为则会给这些员工提供下岗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要是员工经过培训还是无法适合原岗位,华为则会给这些员工提供新职位的技能与知识培训,继续帮助他们继续成长。

1、推行全员导师制

在华为,不仅是新员工,其他员工也都有自己的导师。华为的导师制从思想、技术、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为华为的员工提供帮助。

2、非核心培训外包

华为的合作单位数量多而散,对人员的整体需求较大,但自己培训人员成本过高,只能 依靠华为;此外,这样的人员培训,是华为对其战略伙伴的支持,无法从中赢利,反而要占 用大量的精力和设备。如果华为提供设备支持,学习开设课程,由第三方公司运作,这样华 为的合作单位无须支付培训成本,学生毕业后,也可以通过考核,进入华为的合作单位,华 为也能借此扩大自己的技术影响力,树立行业标准。

3、开展网络技术培训

华为开国内企业之先河,开发了中国人自己的培训体系。培训和认证费用比国外低,将 方案设计和技术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全员低重心培训

华为建立的一整套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几乎涵盖了企业培训的全部内容,包括新员工培 训系统、管理培训系统、技术培训系统、营销培训系统、专业培训系统和生产培训系统,这 些培训系统互相依托但又各成一体。

华为对员工的培训方式也是各种各样,有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上级操作、工程维护实习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此外,华为还逐步发展基于互联网和电视网络的远程培训,使学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华为系统化、个性化的培训。需要指出的是,华为这种低重心培训的对象不但包括本公司的员工,还包括客户方技术维护、安装等相关人员。

5、培养技术工程师

针对技术人员往往埋头于实验室,只是单纯地从技术角度寻求产品的突破创新,很少有 人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研制产品的性能,华为在职业通道、任职资格、薪酬体系、流程及 制度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公司的发展经验及业界经验,华为在各部门设计技术任职岗位 配置模型,将对技术专家的培训做到例行工作中;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和制度,要求工程师们 定期到市场上去感受压力,驱使他们接触市场,了解一线信息,并将之作为技术任职的一项 考评指标;由技术工程师对客户需求、产品的技术和规划进行评价,保证他们享有与同级别 管理者同样的考评资格和薪酬待遇,将被行政管理干部剥夺的技术决策权归还给技术专家。

6、实施自我挑战的轮岗制

在华为,一般每个员工1-2 年就要换一个岗位,这种轮换岗位不仅是平级、晋升,也有 不少是降级轮换的。这样频繁地进行岗位调动,可以找到应届毕业生适合的岗位。另外,华 为的管理者意识到了企业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协作出现的问题。总部 一些制定政策的部门不了解一线员工的需求,出台的政策很难执行,而轮岗制可以使员工有 切身的经历,在制定政策时能够换位思考。

7、推行下岗培训

华为承认并允许每一个员工在企业有个成长的过程,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华为不是 立即遗弃,而是采取下岗培训的方式,积极地帮助员工进步。下岗再培训是华为提高员工整 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8、到基层去锻炼

华为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培养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在培训期间,所有的年轻人 都要到基层去锻炼,期间工资照发。华为的基层都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而新员工下基层 一去就是数月甚至几年。除了刚进公司的新员工,华为的中高层领导也经常被派到基层去接 受实践的培训,锻炼意志。

9、华为大学 为了把华为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华为在2005 年正式注册了华为大学,为华为员工 及客户提供众多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文化培训、上岗培训和针对客户的培训等,其中新员 工的培训涵盖了企业文化、产品知识、营销技巧以及产品开发标准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的 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培训时间从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

除了为员工提供了多种培训资源,帮助其进行自我提高外,华为大学还设有能力与资格 鉴定体系,对员工的技术和能力进行鉴

(三)薪酬制度

《华为基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我们在报酬与待遇上,坚定不移向优秀员工倾斜。工 资分配实行基于能力主义的职能工资制;奖金的分配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改进挂钩;安全退 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据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贡献大小,对高级管理和资深专 业人员与一般员工实行差别待遇,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除享受医疗保险外,还享受医疗 保健等健康待遇。我们不会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去满足员工短期利益分配的最大化,但是公 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与事业发展良好阶段,员工的人均年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 水平。

1、华为的高工资制度:

华为把自己定位于国际知名通信厂商的企业

2、动态分配机制

动态分配机制是指包括资本拥有者在内 能保持和扩大既得利益,从而

3、独具特色的全员持股制度

华为控股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

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全体在职持股员工选举产生持股员工代表

有关权利。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努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远的共同奋斗、分享机制。

(四)知识型员工管理

2000 年下半年,华为出台了《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 规定凡是在公司工作满二年以上的员工,都可以申请离职创业,成为华为的代理商。公司为创业员工提供优惠扶持的政策,除了给予相当于员工所持股票价值70%的华为设备之外,还有半年的保护扶持期,员工在半年之内创业失败,可以回公司重新安排工作.定。

(五)激励体系 第一、物质激励

华为为了保证一线人员永远保持活力,对销售一线人员的激励也是大手笔。在华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单单可以得到华为的物质激励,还可以得到精神激励。当然二者在华为是有机的结合的,激励也是华为“做实”作风的体现。物质激励――让知识转化为资本在华为工作,标志着“高额收入”。本质上,“华为”的高薪策略来源于总裁任正非的企业精神。《华为基础法》第六十九条:“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这充分体现了“华为”掌握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价值分享。高薪体现了“华为”的高效率用人之道。“华为”的高薪,让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员工成本除了支付薪水外,还有相当大的部分在于管理的投入,无论员工产出多少,管理和沟通成本都不会明显变化。高薪便成为挖掘潜力的最好方式,同时,也避免了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华为人虽然流动性也大,但往往是出去创业,很少是被“挖”走的!高薪一方面使得优秀的人才聚集“华为”,另外一方面也激励了人才的积极性。事实上,在高薪的背后还有更深远的内涵。“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价值分配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所有问题中最核心与最具特色的部分,而分配问题始终是管理进步的杠杆,“华为”最成功的不是工资,不是奖金,甚至不是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而是“知本”。劳动与知识的有机结合与转化才是推动“华为”产销量年年翻番的资本。

一言以蔽之,“华为”的“知本主义”就是:使知识产生价值,把知识视为资本。它是一种重视知识资源,评价知识价值,实现知识与资本、与权利的转换,促进知识创造的企业运营机制。“华为”奉行“知本主义”,让知识可以转化为资本,在它的分配激励机制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薪酬激励 1.“华为”薪酬管理的主要理念

(1)倡导雷锋精神、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2)机会、职权、工资、奖金、津贴、股权、红利、退休基金、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多种分配与保障形式(3)员工与公司之间建立命运共同体

(4)报酬认可基于贡献、责任、能力与工作态度(5)坚持报酬的合理性与竞争性,确保吸引优秀人才(6)始终关注报酬的三个公平性。

A.对外公平:根据业界最佳与市场调研,与同类人员比,具有社会竞争力;

B.对内公平:不同工作员工,根据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确定薪金结构与政策; C.员工公平:同性质员工,依据绩效考核与资格认证确定合理差别。“华为”员工的收入到底有多少,这是公司“机密”,但两个同时进公司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若干年后收入会相差几倍,在“华为”却是司空见惯的事实。这源于“华为”实施的动态分配、激励机制。2.“ 知本主义”在“华为”薪酬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华为”员工的收入组成包括职能工资、奖金、安全退休金及股权带来的红利。采取与能力、贡献相吻合的职能工资制。“华为”按照责任与贡献来确定任职资格,按照任职资格确定员工的职能工资。奖金的分配完全与部门的关键绩效目标和个人的绩效挂钩,安全退休金等福利的分配,依赖工作态度的考评结果,医疗保险按级别和贡献拉开差距。这样做,“营销尖兵”、“研发专家”不去做官,照样能拿高工资。

“华为”为员工制定了安全预付退休金制度,其分配依据是按照员工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所作的评定,为每个员工建立个人帐户,每年向他们发放退休金,离开公司时这笔钱可随时带走。

股权激励 “华为”用股权分配的方式使劳动、智能和企业家的管理、风险得到合理回报,但股权分配不搞平均,“华为”每年考评出每个人的股权额度,与贡献大小成正比。同时“华为”又每年吸纳新员工,新员工有特殊贡献就以股权额度报偿、奖励。这样,总股本年年调整,那些不再做贡献的员工,在“摊薄”的股份中将减少收入。因为知识是资本,所以华为人的学历、能力、职务、职称、科研能力等都应转化为有价资本,持有这些“资本”的人自然是公司的股东。当然,在公司服务的年限、劳动态度等也应看作是资本的组成部分,有关人员籍此得到相应的股权。股东们所持有的股权是一个变量,公司的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每年一次按贡献的大小评价考核每一位员工的股权额度,或增或减全由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决定。股本年年调整的结果,使那些贡献小的股东的股票,在不断的稀释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少。

经几年的运作,目前“华为”员工持股的基本情况是,30%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40%的员工有比例的持股,10%—20%的新员工和低级员工适当参股。“人人是老板”的员工持股机制充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和价格,又兼顾了各方的利益,结成了员工与公司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

第二、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华为的精神激励主要有荣誉激励、职权激励。

荣誉激励

持续的鼓励荣誉部华为的“狼文化”在业内几乎无人不晓。学雷锋、讲奉献;团队奋斗、“胜则举杯相庆,败则舍身相救”;搞研发的,板凳要做十年冷;做市场的,干部集体大辞职。讲出来,惊心动魄,对外人而言,甚至有些不可思议。这样的企业文化如何落地生根?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荣誉部”,它专门做三件事情:

一、经常发荣誉奖。

二、先进典型事件报道典型报道对象往往是普通的员工,普通的华位英雄。

三、专家辅导。华为请的是老专家,来自高校或者其他单位、与IT行业不怎么搭界的老专家。来自绵阳导弹基地等地、令人肃然起敬的退休老专家,思想十分纯净,并且非常乐意和后辈交流。老人是人类的财富,他们的岁月转化成了智慧。来自老专家的咨询,总让年轻的华为人豁然开朗。华为得荣誉奖有两个特点:第一,面广人多,所以员工很容易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得知自己获得了公司的某种奖励。只要你有自己的特点,工作有自己的业绩,你就能得到一个荣誉奖。对新员工就有进步奖,你参与完成了一个项目就有项目奖。第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紧紧绑在一起。只要你获得了一个任意的荣誉奖,你就可以随之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一旦得到荣誉奖,你就能得到300元的奖励,而且荣誉奖没有上限,假设你是成了荣誉奖“专业户”你得物质奖励就不菲。

职权的激励 虽然华为管理结构是距阵式的,但是等级森严。华为公司网站上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图华为公司的组织结构一共有五层,除了基层业务人员,其它四层都是有一定的职权的,虽然大小不一,但是这些职权却可以激励员工。拿销售人员来说,如果他只想做销售,那么他(她)就可以从处于底层的、分布在各个地区办事处的销售代表开始做起,然后是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又有三个发展空间:国际、国内营销专家,国际、国内营销高级专家和国际、国内营销资深专家。一旦他(她)想做管理,或者公司调整要他(她)从事管理职位,那么发展的空间、可以获得的职权就更大了,比如有常务副总裁,市场部部长等公司等中、高、低层职位作为奖励有贡献的员工。在华为,职位不单单是权力的象征,而且也是收入的象征。如荣誉奖,华为把职权和货币收入捆绑在一起。得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从这个位置上获得的收入是起源收入的若干倍。对于知识员工来说,他们需要追求个性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在华为,追求人力资源的增值恰好是他们的重要目标,他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的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并努力为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以激励员工。如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大量的培训、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华为公司的员工不再被看成是雇员,不是用过后就可以被丢弃的对象,而是公司的主人,随公司的成长而发展。作为主人,员工在企业内更享有建议权、质疑权和获得帮助等系列的权力,能够获得公司开放的资源,这样,员工在有需要时就能够很方便地得到企业资源的滋养,因而更容易获得成长的机会。职权的激励在华为是非常重要的,为华为留住人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然职权激励给华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以忽视。而且我认为负面影响一定可以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解决。

第三、企业内部政策激励

华为的激励机制满足华为员工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可以说是华为生存的必要条件.1、提供职业生涯规划

华为的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使有管理能力和管理潜质的员工顺 利成长为管理者,同时也使潜心钻研技术、有技术特长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成长为某个专业/业务领域的专家,为员工的职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华为对各个岗位设立了相应的任职资格标准。原则上,每隔两年进行一次职位资格认证,公司根据认证结果,决定员工是继续留任、晋升,还是降级。资格认证的过程,充分体现了 与客观标准比较的相对公正性,为员工的培养、培训工作明确了方向和具体课题,同时,打 开了员工的晋升通道,是实现制度化新老接替的必经过程。

3、三优先与三鼓励政策(1)三优先:

1.优先从优秀的团队中选拔干部,出成绩的团队,要出干部。连续不能实现管理目标的主管要免职,免职的部门的副职不许升正职。

2.优先选拔责任结果好、在一线及海外艰苦地区工作的员工,进入干部后备队培养 3.优先选拔责任结果好、有自我批判精神、有领导风范的干部担任各级一把手(2)三鼓励:

1.鼓励机关干部到一线特别是海外一线和海外艰苦地区工作,奖励向一线倾斜奖励大幅度向海外艰苦地区倾斜。

2.鼓励专家型人才进入技术/业务专家职业发展通道。3.鼓励干部向国际化、职业化转变。

4、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

五、启示

1.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其实是企业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管理人员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推进的科学活动过程实施人力资源战略,保证所有的活动3.都针对企业的需要。

4.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应当构成一个和企业战略统一的战略。5.要善于挖掘人才,制造人才。

6.把留住人才当作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7.树立牢固的知识管理资本化理念。

8.人才国际化——既要送出去,也要引进来。

优势:

1、人才牵引

在华为人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动力。机会牵引人才,人 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在这4 种牵引力中,人才所掌握的知识 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这是一种迥异于我国传统企业的人才理念、市场观念。以此为基础,华 为的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 公司作薪酬顾问,通过消化吸收,华为逐步形 成自己的人才管理关系。

2、国际化

在所有以“国际化”为企业使命的中国企业中,华为可能是动作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一 个——从1999 年的5300 万美元到2005 年的近50 亿美元,6 年间,华为海外销售额增长了 90 多倍,华为品牌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越来越响。事实上,华为的国际化来之不易,它从 最初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努力填平中西文化的鸿沟,到后来争取与先进的跨国公司合 作,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人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破除了狭隘的华为自豪感,破除了狭 隘的品牌意识,从而真正做到国际化、专业化、成熟化。

3、中西合璧

西方人崇尚法治,而东方人则倾向于人治。华为的管理,始终是中西方管理理念的碰撞 和结合。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最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从制度管理到运营 管理逐步“西化”,潜移默化地推动“软件”的国际化。华为大力吸取了西方的管理原理的 精髓,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以对事负责制替代对人负责制,以分权制替代集 权制,以矩阵式组织结构替代直线式组织结构,等等。

4、《华为基本法》 华为的规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这一过程应该说始于《华为基本法》起草制 定。华为《基本法》作为华为的“基本大法”,其制定的初衷就是“为华为制定纲领性文件”,同时涵盖研发、生产、销售、行政、人事等各方面的细节,以求最终形成一部贯彻华为管理 思想的具体的“管理条例”。这部《基本法》的出炉可以说是华为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企业制度创新的典范。

5、技术优势

锻造企业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靠技术优势。华为自始至终都深信这一点,它把 核心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线。可贵的是,华为非常注重技术积累,它不作重复的发明,不犯重复的错误,时刻盯紧世界通信产业最新科技成果,从交换机到3G 技术,充分利用人类的知识存量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华为研发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它的高额投入。华为在基本法中明确规定:“我 们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的比例。”而实际上华 为每年研发投入平均超过销售额10%,2000 年利润率和研发投入率分别为19.08%和13.6%。即使在被华为总裁称为“华为的冬天”的2001 年,公司投入科研的资金也高达30.5 亿元,占当年公司销售额255 亿的11.7%。自2002 年以来,华为技术研发投入每年都超过30 亿元。

存在缺陷: 华为做到今天不光有以上这些优点,还存在还有其他的一些缺陷。

1、角色扮演的缺失

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将管理者角色分成3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并相应地分成了10种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人际关系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信息传递方面);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决策制定方面)。这10种角色有着很高的相关度,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的那一个层次都扮演着相似的角色。其中,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者角色对高层管理者更为重要。华为的管理层在扮演这些角色的时候出现了缺失现象,特别是其领导人任正非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着缺失。

2、人才培养缺失

华为内部是很难接受“空降兵”的,但内部人选却难以确定。华为的管理者培养计划的反应是迟钝的。这是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又一失误。

3、人力资源的同质化倾向

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人力资源的异质性。这是劳动者自身的特性决定的。人的个性、品质、知识及能力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的异质性,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这种异质性同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个性化。同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异质资源的边际效用则是递增的。然而,华为的人力资源策略却是追求人力资源的同质化,努力想听到一种声音。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4、激励制度的失效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激励制度的设计和建立。激励制度是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的有力手段,但如果激励制度的承诺无法兑现,激励会适得其反,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激励制度的设计,必须注意公平性和可行性。华为的前高层刘平将老东家告上法庭。此次诉讼的标的是华为的内部员工股权,这使华为的“全员持股制度”第一次受到质疑。这样,华为的发展根基开始出现动摇。同时,华为的精神激励建立在对任正非的个人崇拜上,而不是建立在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愿景的认同。这是一种不正常和不稳定的精神激励,因为企业并不等同于CEO.这些失误表现在:

1、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虽然这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很多人没有真正做到;

2、忽视沟通,这是一种管理通病;

3、忽视对未来接班人的培养,没有对未来进行管理;

4、忽视员工个性和人力资源的个性化管理,管理者不知放权;

5、忽视激励制度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华为缺乏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很少运用科学的人力资源方法。虽然,他们人事部的牌子普遍换成了人力资源部,但仍然是“换汤不换药”。他们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人力资源,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运用不好它不但不会增值,反而会贬值。

六、所想与所做

1、人力资本理念在实际中的践行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知识、资本与企业家共同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 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华为的人力资本理念不仅体现在对员工培训、薪酬的直接高额投入上,也体现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额投入。华为以务实的观念和实际的行动践行了理念,制定战略目标、分析核心竞争优势,但没有明确管理及人力资源在核心竞争优势中的位置;

华为制定了战略目标,但没有进行公司到部门到岗位的分解,没有制定战略任务的具体实施计划。因为这需要基础管理的支持:核心业务流程、组织/管理结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职层、职级等,而完成这些工作最终需要专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

这种执行能力的提高,就有赖于但又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工作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希望一二个岗位或三五个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对公司的整体执行力的提升是很有限的。企业战略的实现有赖于整体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任职资格体系所想与所做的一致

华为基于品德、素质、技能(行为)、经验、绩效五个衡量要素进行任职资格评定,任职资格分类与职位分类保持一致,每类按实际情况分为3-6级,每个级别分为4等:预备等、基础等、普通等、职业等,在职务升迁上建立了管理和技术的双通道晋升模型。以此规范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激励员工不断提高其职位胜任能力,并为职位晋升、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职位分析与职位价值评估是解决对职位的科学认识,而任职资格体系是解决对任职人员的准确定位。华为真正做到了此前所想,避免了凭感觉与经验进行人员的招聘与使用,避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工作基本上也流于形式。我们在总体战略基本明确,硬件上已开始投资的同时,软件上也要加快落实投资。

3、系统的培训体系的施行与创新理念吻合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第6篇

案例分析:人力资源规划

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一个组织或企业要维持生存或发展,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作为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起着统一和协调的作用。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需要确定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类型,因而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并且预测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未来的需求。在确定所需人员类型和数量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就可以着手制定战略计划和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从根本上说,规划过程主要是将可获得的供给与需求的预测值加以比较以确定未来某一时间对人员的净需求。净需求既可以是某类人员的短缺,也可以是他们的剩余。一旦确定了短缺或剩余的人员数量,规划人员可以提出预选方案以确保供给适于需求。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必须采用科学、准确的方法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目前在组织或企业中使用较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预测方法主要有:维持现状法、经验规则、单元预测、德尔菲法、多方案法、计算机模拟、劳动生产率分析法、人员比例法、描述法、外推预测法等,在这些方法中,既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

总之,人力资源规划是将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转化成人力需求,以企业整体的超前和量化的角度分析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目标。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系统的体系,设计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具体设计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时,还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历史状况和企业文化,同时注意到中国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行为等诸方面的特点,以取得最大的功效。

苏澳公司专门组织力量对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以此结果作为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同时也作为直线管理人员制定行动方案的基础。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在十四个方面对人员管理情况作出科学、详尽的预测、分析,为公司的员工招聘、职位安排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本组织员工的净需求量,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同时要注意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及各项业务计划之间的衔接和平衡,提出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时间段、计划达到的目标、情景分析、具体内容、制定者、制定时间。

1.规划时间段。确定规划时间的长短,要具体列出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若是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长达5年以上;若是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如人力资源规划,则为1年。

2.规划达到的目标。确定达到的目标要与组织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最好有具体的数据,同时要简明扼要。

3.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组织目前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未来情景分析: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在计划的时间段内,预测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状况,进一步指出制订该计划的依据。

4.具体内容。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内容 2)执行时间 3)负责人 4)检查人 5)检查日期 6)预算

5.规划制定者。规划制定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部门。

上一篇: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下一篇:下棋给我的启示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