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水稻实施方案

2024-09-21

旱作水稻实施方案(精选8篇)

旱作水稻实施方案 第1篇

不同覆盖旱作水稻对后茬大麦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覆盖旱作栽培方式对后茬大麦生长及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盖草处理后茬大麦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而土壤铵态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作>盖草>覆膜>裸露,且硝态氮、铵态氮从表层(0~20 cm)到底层(60~80 cm)依次降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各处理都表现出0~40cm土层氮素表观盈余,水作、盖草和裸露处理后茬分别比覆膜处理后茬高40.5%,39.5%和36.1%.大麦籽粒产量以盖草处理后茬最高,分别比水作后茬和裸露后茬增加837 kg/hm2和251 kg/hm2.后茬大麦各生育阶段对氮素的累积吸收量均以前茬盖草旱作处理最高.覆膜、盖草和裸露旱作水稻后茬大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比水作稻后茬大麦高16.1%,17.5%和13.8%.土壤氮素转化和大麦产量均表明,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水稻-大麦轮作是一种较合理的种植模式.

作 者:李勇 徐阳春 郭世伟 沈其荣 LI Yong XU Yang-chun GUO Shi-wei SHEN Qi-rong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刊 名:水土保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年,卷(期):200620(6)分类号:S158.3 S511.6关键词:旱作水稻 大麦生长 土壤氮素 氮素利用率

旱作水稻实施方案 第2篇

巉口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的

各村委会:

现将《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我镇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高旱作农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镇农业生产实际,科学规划,细化任务,制定了全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全镇旱作农业项目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有限的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光、热资源潜力为核心,按照“地膜覆盖+良种应用+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统防统治”模式,组装配套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旱作农业综合栽培技术,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单一抗旱为综合抗旱,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推动全镇旱作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要求

(一)主要农作物全覆盖。近年来,旱作农业种植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使我镇马铃薯和玉米亩产量和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应用为雨养旱作农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破解了长期以来旱作农作物因旱欠种、减产、绝收的难题,充分调动了我镇农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镇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将实现地膜种植全覆盖。

(二)连片轮作倒茬。重茬连作同一科农作物导致土壤中根系释放的毒素增多,遗留的病菌虫害增多,也易造成土壤中的主要微量元素不足,土壤养分失衡,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各村要结合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行玉米、马铃薯连片规模化轮作倒茬,优化作物布局,平衡土壤肥

官兴村田湾社公路沿线)建立1万亩示范片带2个。通过示范区带动,使全镇旱作农业连片示范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其中:全膜玉米万亩片带1个,地膜马铃薯万亩片带1个)。

(1)全膜玉米万亩示范片带主要包括三十里铺的苏家庄、马家庄、朱家庄、大堡子、窝窝店5个社,巉口村红崖、蔡家庄、黑庄、东街、北街5个社,康家庄村旧城、西川2个社和赵家铺村。

(2)龙滩村老庄坪社至官兴村田湾社旧312线建立万亩全膜马铃薯示范片带,主要包括龙滩村老庄坪、阳山、白家湾、塘窑4个社;胜利村朱家店、屠家山、大泉湾3个社;联星村道槐沟、花河、香炉台3个社;新坪村段家窑、何家沟2个社;上岘村下岘社、上岘社、庄科坪3个社;官兴村堡子坪、车道岭、阳湾、杨顺岔4个社。其他各村都要建立1个500亩的全膜马铃薯示范点。

五、主推及配套技术

马铃薯种植主推黑色全膜双垄垄侧种植技术;玉米种植主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通过组装配套良种应用、种子处理、配方施肥、土壤处理、机械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形成综合抗旱技术体系。

(一)良种应用。黑色全膜马铃薯应倡导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全镇重点推广新大坪,搭配种植大白花。玉米在海拔2000米以下地块,以豫玉

22、沈单

16、承单20等中晚熟品种为主;在海拔2000—2300米地块以吉单261、承单3359等中早熟品种为主。

(二)种子处理。马铃薯种子在播种前,每亩种子用稀土旱地宝100克兑水5千克浸种,提高抗旱抗病能力,重点防治马铃薯早、晚疫病;玉米种子要求全部使用包衣种子。

2012年12月—2013年3月:结合冬季农村“小三讲”宣传教育和春耕备耕活动,深入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开展顶凌覆膜。

(三)播种及田间管理阶段

1.2013年4月—5月上旬:完成全膜玉米和黑色全膜马铃薯种植。

2.2013年5月中旬—9月:田间管理。苗期重点是保全苗,促壮苗;中期搞好除草、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马铃薯后期喷施膨大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控制地上茎叶徒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玉米后期防早衰,增产量。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镇上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行政领导小组重点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资金、调配物资,督促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解决项目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规程、试验研究方案、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总结项目实施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实施要求,组织骨干力量,将推广任务、责任、目标、效果落实到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旱作农业任务。

(二)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配套物资。各村要在充分认清今年秋覆膜任务面积大、资金缺口大的实际,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的同时,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筹地膜、农机具、肥料等生产资料。按照“省上支持、区上扶持、乡镇统筹、农户自购”的要求配套地膜、农机具,将地膜、农机具配套资金统一集中后,由镇农机站负责配套调运,确保地膜、农机具质量。对到位的地膜和农机具,各村要确定专人,与镇农机站配合,确保发放到村、社和户上。镇上将根据镇上配套

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实行单项考核。

附件:1.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行政领导小组

2.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3.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示范推广任务分解表

主题词:旱作农业

实施方案

通知

巉口镇人民政府 2012年9月24日印发 共印25份

附件2:

巉口镇2013年旱作农业项目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卢贵玺 镇科技副镇长 成 员:张凤军 镇农机站站长

赵军平武国庆 苏 进 刘佳伟 李新川 李文炳 梁 强

水稻旱作栽培技术研究 第3篇

一、试验地点和面积

太子河区祁家镇唐庄子村, 水田5亩。

二、品种选择

水稻选择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的辽星1号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

4月15日育苗, 采用水稻抛秧盘育苗, 每亩地用水稻干籽2.5千克, 育35盘。

2. 施肥整地

插秧前进行了旋耕, 旋耕后做宽1.7米, 长33米的畦, 做畦后撒施化肥, 每亩施复合肥35千克, 长效尿素20千克, 进行人工混和, 混和后覆盖地膜。

3. 插秧

5月25日进行插秧, 在地膜上按30厘米×14厘米的距离扎眼, 边扎边把秧苗栽进去, 同时用土封苗垵, 栽完一畦立即浇水, 确保秧苗成活率。

4. 田间管理

插完秧后进入田间管理, 包括浇水、拔草、打药, 直至8月4日。

四、测产

辽星1号千粒重23.9克

10月2日进行了实地测产, 选取三点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测产, 结果如下:

单位:穴、粒、千克

五、经济效益分析

1. 水稻田间测产亩产为556.1千克, 实际亩产为554.2千克, 按水稻每千克1.80元计算, 亩产值为997.56元。

2. 该地块由于是旱改水, 加之天气干旱等原因, 投入的的人力物力较多, 每亩地投入的费用为864.66元, 这样实际的每亩地的净收入为132.90元。

旱作对水稻的生理生态效应 第4篇

摘 要:水资源匮乏是阻碍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种植水稻的重要因素。为给该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笔者综述了水稻旱作的生理生态效应。分析表明,旱作会导致水稻生长发育不良、光合速率降低、游离脯氨酸增多、质膜透性增大、保护酶增加及产量降低。

关键词:旱作;水稻;生理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8.03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依据生态环境、气象条件和地理位置可将我国稻区分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和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1]。其中,华北稻作区和西北干燥稻作区处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剧增,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地方因缺水而难以维持继续种稻[2]。因此,在这些区域发扬水稻旱作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揭示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理生态效应对研究旱作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水稻旱作的生理生态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笔者对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理生态效应做一综述,以期为旱作技术开发以及节水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旱作对水稻的生理生态效应

1.1 旱作下水稻生长发育状况

许多学者指出,旱作下水稻生长发育不良,生育期延迟,无效分蘖增多,株高明显下降[3-6]。水稻旱作后其生育期较常规水作推迟5~10 d,孕穗期较水作推迟2~7 d,抽穗期推迟2~6 d[7]。赵步洪等[8]研究认为,旱作水稻移栽后其穗分化期生长发育慢,生育期延长,株型变矮、穗长较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偏低。此外,余叔文等[9]研究表明,旱作后水稻分蘖数增加,但有效分蘖百分比降低,水稻分蘖早,分蘖节位低,分蘖阶段延长。

1.2 旱作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崔国贤[10]研究了水稻在旱作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发现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较水作种植明显下降,表现为水分胁迫的程度越高,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就会降低得越快。此外,黄新宇[7]指出,水稻水作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所有的生育阶段均高于旱作处理,水作处理水稻的光合作用强于旱作处理水稻,光合产物充足。值得一提的是,王福荣等[11]研究表明,旱作下水稻总光合量较水作高28%,而其呼吸消耗量却是水作的近3倍,因此,其净光合量仅有水作的一半。

RUBP羧化酶是C3植物体内CO2的固定酶,存在于叶片中的含量和活力直接决定着叶片的光合效能。水分胁迫使RUBP羧化酶活力降低,导致植物体光合作用下降[12]。陈少裕等[13]研究指出,水分胁迫会引起膜脂过氧化反应,导致叶绿体超微结构损伤、叶绿素降解及光合酶活性降低,且产生大量的MDA。植物体内MDA的含量与其光合作用呈一定负相关。这说明膜脂过氧化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

1.3 旱作对水稻膜系统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丙二醛(MDA)是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膜脂过氧化的产物,能反应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13]。水稻在处于水分胁迫下,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质,这些物质的大量积累极大地伤害了植株体,同时会诱导并产生一些蛋白和酶类来分解这些物质[14-15]。超氧离子(O2-)是一种活性氧物质,作为一种毒素,能够诱导过氧化反应,使水稻体内丙二醛(MDA)含量上升,伤害植株机体。此外,SOD、CAT是植物体内清除活性氧的保护酶类。旱作条件下,这些酶类会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随胁迫程度加大及时间延长,超出保护酶系统清除能力时,损伤抗氧化酶系统,促使其活性降低[16-18]。脯氨酸是一种偶极含氮化合物,在逆境下可以增强作物自身的渗透调节能力[19]。干旱时作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增多,质膜透性增大,可由液胞转入原生质内,其游离脯氨酸会透过保护酶空间结构为生化反应提供充足自由水及活性物质,转化为氨解毒形式[20-22]。

1.4 旱作下水稻产量及品质状况

一般认为,密度、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在水稻产量建成中起着重要作用[23-24]。水稻旱作其产量效应是一个核心问题。研究表明,旱作条件下,水稻穗数不足、每穗实粒数减少、结实率及千粒质量降低,最终导致水稻减产[8,25-27]。丁友苗等[28]对干旱胁迫下不同生育期与产量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幼穗分化后期干旱对产量影响最重,无效分蘖期最不敏感。

水稻的品质主要受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等许多因素影响,是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状。王平荣等[28]研究显示,干旱导致稻米加工品质降低,且整精米率受干旱的影响最大,但粒型影响不大。此外,干旱会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在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方面,干旱会提高稻米的糊化温度,使胶稠度变硬以及降低直链淀粉含量。程建平等[29]却提出相反结论,水稻旱作稻粒的整精米率、精米率、粒长均高于水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低于水作处理。以上结论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试验条件、供试品种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不同造成的。

2 结 语

华北稻作区和西北干燥稻作区由于水资源匮乏对水稻的种植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这些区域采用水稻旱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旱作导致水稻在生理生态方面发生了相应变化,表现为水稻生长发育不良;光合速率(Pn)及绿素含量明显下降;体内游离脯氨酸增多,质膜透性增大,保护酶SOD和CAT增加,且随着胁迫程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损伤保护酶系统;幼穗分化后期干旱对产量影响最重,导致水稻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减少,产量降低。在品质方面,由于试验条件、供试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所得结论存在一定分歧。针对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理生态表现,今后应加强水稻节水技术及相应节水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 梅方权,吴宪章,姚长溪,等.中国水稻种植区划[J].中国水稻科学,1988,2(3):97-110.

[2] 王辉,曾祥宽,张燕之,等.水稻旱作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分析[J].农业经济,2001,15(11):36-38.

[3] Cruz R T,Toole J C.Dryland rice response to an irrigation gradient at flowering stage[J].Field Crop Research,1984,76(2):178-182.

[4] 吴文革,徐秀娟,陈周前,等.膜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其适宜栽培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8,25(3):227-230.

[5] 黄义德,张自立,魏凤珍,等.水稻覆膜旱作的生态生理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3):305-308.

[6] 崔国贤,沈其荣,崔国清,等.水稻旱作及对旱作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1,5(3):22-36.

[7] 黄新宇.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10(1):1-9.

[8] 赵步洪,张洪熙,陈新红,等.不同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03,19(4):211-217.

[9] 余叔文,陈景治,刘存德,等.水、陆稻的比较研究:水稻老来青和陆稻南通早的水分关系及抗旱性的比较[J].植物学报,1958,7(4):187-199.

[10] 崔国贤.覆盖旱作水稻营养生理的变异特征及其适应机理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5(2):1-15.

[11] 王福荣,何绍桓,于万利,等.旱作水稻的生理性状和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2,4(2):1-10.

[12] 郭天财,王之杰,王永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33-36.

[13] 陈少裕,刘杰.水分胁迫对甘蔗叶片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与膜质过氧化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97,17(3):285-289.

[14] Scandalios J G. Oxygen stress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J].Plant Physiology,1993,101(3):7-12.

[15] Smirnoff N.Antioxidant systems and plant response to the environment[M].Oxford:Biology Scientific Press,1995.

[16] 王泽杰,陈永军,谢崇华,等.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杂交水稻光合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6):138-142.

[17] 蒋明义,荆家海,王绍康.渗透胁迫与植物膜脂过氧化[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19(2):88-94.

[18] Prasad T K.Role of catalase in inducing chilling tolerance in pre-emergent maize seeding[J].Plant Physiology,1997,114(5):1 369-1 376.

[19] Tang Zhangcheng.The accumulation of free proline and its roles in water-stressed sorghum seedings[J].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1989,15(5):105-110.

[20] 肖用森,王正直,郭绍川,等.渗透胁迫下稻苗中游离脯氨酸累积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6,14(4):334-340.

[21] 李广敏,关军峰.作物抗旱生理与节水技术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2] 王毅.水稻抗旱性的主要鉴定指标及其抗旱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9,29(2):40-45.

[23] 周毓衍.水稻品种在旱作时主要经济性状变化规律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86,15(1):10-13.

[24] 刁操栓.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5] 王昌华,张燕之,郑文静,等.北方旱作水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北方水稻,2007,6(1):13-16.

[26] 杨生龙,贾志英.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 410-17 412,17 418.

[27] 丁友苗,黄文江,王纪华,等.水稻旱作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4):50-54.

[28] 王平荣,邓晓建,高晓玲,等.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282-284,324.

旱作水稻实施方案 第5篇

加入时间:2007-11-30点击:152 次来源:农牧局字体:大 中 小

摘要:平川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67%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集中体现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措施上,应以修建水窖滴灌;建筑蓄洪池坝补灌;机修梯田保肥;铺压砂田;引进抗旱、节水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为主。加大旱区农业的基础建设力度。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 旱作节水农业 集水灌溉 新技术引进 培训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农以水为美。在水资源匮乏及分布不均匀,旱地占总耕地面积近70% 的我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提升我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和农民收入的必由途径。

一、我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

长期以来,平川区在省、市的支持下,不断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设施投资,进一步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努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切实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以土壤改良,配方施肥,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地膜覆盖,保护地栽培,粮经套种等为主的模式化栽培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但从全区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和水平来看,农业基础建设仍然滞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集中体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可利用水调蓄能力差,利用率低下,将近70% 的耕地是旱地,并且土壤肥力不高。按照中央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战略方针,结合我区实际,要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加快旱作农业的开发,切实强化农业的基础建设,以求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快速、稳步增长。

二、我区旱作节水农业存在的不足

在我区旱作农业区,限制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工程完好率较低,还有一些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水利用系数较低,没有调蓄塘坝,节水型农业设施极少。(2)土地质量不高,利用不充分,远未发挥地产潜力,而单个的农户又无力进行投资治理和建设。(3)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种植结构中粮经比为 8.3:1.7,过分侧重粮食的生产,形成了“一边倒”。(4)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深加工不够,商品性生产有待进一步提高。(5)农业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较低,引进的抗旱品种数量少。

三、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出路

在我区这样一个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 8.8 ℃,≥ 10 ℃ 积温有 3200 ℃,无霜期 162 天,年平均日照百分率达到 61%,年均降雨量不足 200 毫米,年蒸发量高于 2600 毫米 的旱作区域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其出路有:、利用水窖滴灌节水技术,发展旱作农业,建设 20-30m 3 水窖,利用丰水期储蓄雨水,在旱情严重时进行点灌和滴灌。按旱期补灌一次保苗水(8m 3 / 亩),一眼水窖可灌溉 3 亩左右。在建储水窖时,选择路边,河谷旁、打谷场及庭院等地方容易形成径流之处。每眼水窖可管灌 3 亩左右的面积,再按大田地势由高到低布设滴灌管道。用Φ 40PE 管,其代价并不高。可其效益相对极显著。、引洪蓄水节灌,在我区干旱乡村,大多地区的地质构造为石山区,在雨季很容易形成雨洪径流,而洪水沿沙河白白流入了黄河,这样一来雨水不但没有被农业生产所利用,反而还冲毁农田、渠道及道路,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因此,为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洪水利用率,可以在沙河建堤修坝,开洪引渠,将洪水引入蓄水涝池,按我区实际,建设蓄洪能力 2-5 万 m 3 的池坝的地形是极多的。在建筑涝池时应避开沙河主河道,可在河滩地带上筑址。而耕地一般就在沙河岸两边。这样利用时空调节,按照一般农作物生长期灌水 5 次,每次滴灌 14m 3 / 亩,年亩用水量 70m 3,每年蓄水两次计算,一个蓄水涝池可灌农田 500-1400 亩,且春、夏、秋三季作物生长期不断有水源补济。按常规投资单座蓄水涝池总投资 20 万元左右,属一次性投资,可重复多次使用。灌溉成本低、收益大。、引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在这个方面主要有:(1)地膜覆盖种植;在复兴、种田、黄峤等乡可种植地膜玉米、洋芋,膜侧豌豆、谷子。在宝积、共和、王家山等地可种植西甜瓜、籽瓜。(2)保水剂的应用,使用新型的保水剂缓释处理液态复合肥进行穴灌,亩投资不足 40 元,可增产效果明显;如马铃薯上使用保水剂后,增产幅度可达 50% 以上,净增产值 440 元以上。(3)深化细化常规的节水保水技术,如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蓄水性。深翻细耙,镇压保墒。(4)引进推广一批抗旱丰产的农作物新品种。如小麦品种西旱一号,豌豆品种 MZ-1 等,都是简单易行,收益颇丰的技术行为。(5)铺压砂田:在我区有铺压砂田的传统。压砂可以保墒增温,简单易行,一茬砂可连续使用 8-10 年。投资成本比较低。、平田整地,蓄纳雨水。兴修农田水利中,一劳永逸的莫过于修整梯田。我区旱作区域,一般土层比较深厚,土地有一定的坡度,往往在丰水期,雨水白白地流失掉,同时伴随着大量的肥土流失。针对此,平田整地、修造梯田,可有效地储纳本地雨水,达到保水、保肥的作用。由于采用机械化作业,亩梯田成本不足 500 元。可将坡地建成水平梯田后,可持续利用。梯田的农作物产量明显地高于陡坡地。增产幅度在 50% 以上。、加大科技培训,狭义旱作农业是广种薄收。而在此所提及的旱作农业是包含了集约化经营。旱作节水农业同样需要精细,需要集约化。将现代农业的概念引进到旱作节水农业中去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这也是一项艰巨工程。首先必须让农民认识到旱作节水农业不是粗放式经营。要达到这一目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以往在水地区对新技术培训工作做的比较多。而现在我们应该在旱作节水农业区同样要作许多的培训工作。集中要做好散发明白、实用的农业科技资料,进行专题讲座,办专栏、广播宣传,开展现场指导等工作,培养科技带头人,科技领头户。、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在旱作节水农业方面,科研机构已经有大量的成型技术亟待推广,而另一方面,我们农民正期盼新的旱作节水技术,因此,引进、推广一批先进的、实用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已成当务之急。这也是我们每个农业科技推广者的神圣使命。

四、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要实施相应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就必须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集中体现在: 1、科学规划和建设,在每项技术的实施中应有相关的行政和技术组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技术方案操作规程。达到规范连片,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措施。真正实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带动一片。2、多方筹资,严

格管理。在政府的扶持下,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多方筹资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筹备建设资金,鼓励“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同时积极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建成一批农业水利设施。3、技术引进和培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特别要以实施抗旱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节水栽培技术试验推广,病虫防治、肥水管理等农业技术为主体的抗旱节水技术措施。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培训农民和农民技术员。4、以市场为主导形成一定的产业体系,多形式、多层次地建立一批旱作农业和农业产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外挂内联。形成具备一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5、总结经验,形成自家体系;旱作节水农业是一项传统的而又有许多技术含量存在空白的工程。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批抗旱节水技术的同时,充分结合我区旱作农业区的实际,总结和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从而进一步应用推广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五、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效益分析

在我区旱作农业区,通过实施水窖滴灌节水技术,建设引洪储水工程,机械平田整地,引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实用技术,抗旱型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科技培训与支持等措施,可使我区旱地得到改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以提高。可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效益:我区有 17.3 万亩旱地,按建成 270 眼 30m 3 水窖,安装 1000 亩滴灌。建成 15 处涝池,机修 1000 亩梯田,铺压 5000 亩砂田,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引进推广、科技培训等。总投资 625 万元计算(其中水窖及滴灌 57.8 万元,引洪蓄水节灌 303 万元,梯田 20 万元,压砂 50.25 万元,旱作农业技术引进推广 172.95 万元,培训 20 万元),亩投资不足 40 元。而这些措施实施后,年均净增农业产值近600 万元,人均增加收入 300 元左右。、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旱作节水农业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增强民心凝聚力。有效地改善干旱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全区农业综合能力。加快全区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同时可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生态效益:实施旱作节水农业,能改善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使土地生产力持续平稳发展。达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水稻旱作的可行性试验报告 第6篇

水稻旱作是种子不经育苗和插秧, 而是在旱整地条件下, 进行旱直播, 全生育期实行旱管理, 其它如施肥、除草、防治病虫等田间作业均在旱田条件下进行。水稻在全生育期间所需水分依靠自然降水。水稻生育在旱田条件下, 所以水稻旱作也叫旱田种稻。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材料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提供。

旱15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选育)

旱7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选育)

丹粳2号 (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

秋光 (70年代由日本育成后引进我国东北)

2. 试验地条件

试验地点在英落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田, 试验田为沙壤土, 地势平坦, 排水良好, 土质肥沃, 无灌溉条件。

3.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大区试验, 处理面积亩。

四个品种分别种植试验田和对照区。

试验田为开沟条播:人工开沟 (大面积推广可用畜力或机器开沟) , 沟深5厘米, 行距为24厘米左右, 播幅4.5厘米, 亩播种量8千克, 播种后踩好底格子, 覆土2厘米踩上格子, 播种前要浸种3~5天 (包衣种子除外, 播种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 每平方米保苗300株左右, 亩收获量常规稻35万穗, 杂交稻30万稻。播种深度为2~3厘米。

对照区为常规水稻栽培方法、品种与试验田一致, 行距为36厘米, 穴距为13厘米。

4. 田间管理

试验田施肥:每公顷施农肥37500千克, 开沟后施种肥磷酸二铵225千克或水稻专用复合肥300千克, 硫酸铵225千克;分蘖期追施硫酸铵300千克;对青晚熟地块在抽穗后7天起每隔7天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 每公顷用量3千克, 加水750千克;对后期脱肥的地块可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加入15千克尿素补肥。

除草防病虫:施2次除草剂, 第一次在出苗前进行药剂土壤封闭, 每千克用60%丁草胺乳油3.75千克加25%农思它乳油3.75千克和56%二钾四氯原粉750克对水900千克进行喷雾。第二次为茎叶处理, 旱稻出苗后, 当稗草2叶时选晴天消露后每千克用20%敌稗乳油11.25千克加60%丁草胺乳油3千克和56%二钾四氯原粉750克对水900千克喷雾杂草茎叶。

试验田与对照区一切管理技术措施条件均相同 (对区进行水稻常规生产需进行水的管理) 。

二、结果对照

1. 水稻旱作与常规生产的产量比较

实验区与对照区三年产量比较:三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种亩产平均450千克/亩, 所用四个品种较适应本地区的生产应用:暂时应用同一品种水稻常规生产区明显高于试验区。

2. 水稻旱作与水稻常规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三年水稻旱作试验与水稻常规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数据如下表:

表2可以明显看出:虽然对照区的产量高, 但是经济效益不高, 属于增产不增收类型。

3. 比生产粗粮更具有经济效益

旱种水稻和常规生产粗粮 (玉米) 比较, 经济效益显著。

水稻旱种即可以改变作物构成, 便于倒茬轮作, 减轻掠夺式生产, 又可以改变北方丘陵区的食物构成, 改善生活, 提高生活水平, 并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进入小康有深远意义。

三、结论

通过三年的生产试验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 生产的可行性

在我们丘陵地区, 水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发展水稻旱作生产是可行的, 其产量与常规生产比, 虽然低一点, 但生产效益却可持平或略高于常规生产,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连续三年的生产试验充分说明:实行水稻旱作, 可以解决北方丘陵地区因缺少水资源只能生产粗粮的矛盾, 为农业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农民的增产增收,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改善生活和生产环境, 提供了新的生产领域。

摘要:通过三年水稻旱作生产试验, 结果表明:在北方丘陵 (无灌溉条件下) 平肥地 (土质较好) 发展水稻旱作生产, 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仅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改善了劳动环境, 同时对水稻在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推广作用。

关键词:水稻,旱种,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受仁, 《杨守仁水稻文选》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王一凡, 《北方节水稻作》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

[3]周毓行, 《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沈阳辽宁农业科学, 1985

水稻节水与旱作栽培技术 第7篇

关键词:水稻;节水;旱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26-1

0 前言

辽源市在全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每亩土地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8%。由于传统水稻栽培生产方式耗水量大,水的利用率低,仅水稻生产用水量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0%以上。如何在保障水稻生产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深挖节水潜力,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关系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稻节水与旱作栽培技术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推广水稻节水栽培技术,降低水稻生产用水,节约水资源,避免干旱年份对水稻生产造成大的影响;二是采用水稻旱作栽培技术实现“以稻治涝”解决低洼地块作物生产问题。

1 水稻节水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1.1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熟期适宜、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抗病性好的水稻优良品种。要求种子纯度、净度在99%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播种前应做好晒种、盐水浸种、种子消毒和催芽等种子播前处理工作。

1.2 培育耐旱壮秧

水稻育苗可以采用标准化旱育苗、大棚盘育苗及简塑盘育苗。

1.2.1 壮秧标准 秧龄35-45天,叶龄3.5-4.5叶,分蘖株率50%以上;根系发达、根量每株15条以上;茎粗扁蒲、富有弹性,叶间距适宜,株高13-15cm;叶片肥厚、挺拔老健、叶片不下垂、叶色绿中带黄。

1.2.2 秧田管理 出苗前密闭保温,秧苗出齐后开始通风,2叶前控制温度在25-28℃,2叶期后控制温度在23-25℃,当外界最低温度在8℃以上时可昼夜通风;播种前浇透底水,出苗前不浇水,出苗后3叶前根据墒情1-2天浇一次水,3叶期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秧苗不打绺为准;水稻出苗后在1叶期喷一次“壮苗灵”以防止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和苗期分蘖。1叶1心期结合浇水淋一次“灭枯灵”或“立枯净”,防止立枯病的发生;秧苗3叶期(或出现脱肥时)追一次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30g兑水3kg用喷壶淋洒。

1.2.3 旱整地、全层施底肥 采用机械(旋耕机)进行旱整地,然后进行人工旱打埂、旱平整,如果田面较大,旱整地不是很平,可以在插秧前灌水时用水找平。结合旱整地,在旋耕前将底肥均匀撒到田内。然后进行旋耕,使肥料在耕层内均匀分布,减少损失,提高肥效。

1.2.4 插秧及本田管理 插秧:在旱整地、全层施肥基础上,于5月下旬集中放水、集中插秧。插秧密度一般在9×4-9×6寸。本田管理:

(1)管水:水稻缓苗后至有效分蘖终止前(7月初),保持浅水不过寸以促进分蘖;7月5日后排水晒田7-8天,控制无效分蘖;7月中、下旬至8月初保持水层1-2寸,促进幼穗分化,防止障碍性冷害影响;齐穗期以后采用间歇灌溉至黄熟,黄熟后排干水。

(2)施肥:插秧后7-10天追第一次肥,用量为总追肥量的2/5;7月中旬追第二次肥,用量为总追肥量的2/5;8月初追第三次肥,用量为总追肥量的1/5。

(3)病虫草害防治:水稻缓苗后选用“草克星”加“丁草胺”进行封闭除草;7月下旬和8月初选用“富士一号”兑水喷雾两次防治稻瘟病。

2 水稻旱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2.1 播前准备

2.1.1 整地 要做到精细整地,特别是对于原来的水田地块,由于土壤板结,应采取秋翻、春耙、耢、搂茬、镇压连续作业,达到地平、墒足、无坷垃的要求;对于旱田地块,要在4月下旬播种前用旋耕机旋耕,清除根茬,耙平、镇压、待播。

2.1.2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生育期在125-128天,高产、优质、耐旱,适合水稻旱作栽培的水稻品种如:丰优201、205、301等,做好选种、晒种,根据墒情于播前5-10天浸种催芽或干籽待播均可。

2.2 播种及田间管理

2.2.1 播种 播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末至5月初,土壤温度达到12℃ 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采用平条播,用种量为干籽8.0-8.5kg/亩,平均每平方米落粒500粒左右;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播种深度越浅越好,一般以2-3cm(镇压后)为宜;播种采用人工片镐开沟,沟深6-8cm、宽8-10cm,亩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4kg作口肥,按播种量要求均匀播种,做到不聚堆、不断条,播后及时覆土保墒。

2.2.2 田间管理 检查播种质量:播后要全面检查播种质量,对覆土过深或有大坷垃的地方要及时搂除,对覆土过浅和不严的地方要覆土盖严、踩实;对覆土过深或因表土形成硬盖,幼苗难以出土时要及时楼开硬盖或厚土。

追肥:一般在肥力中等地块上,每亩追肥尿素12kg。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分蘖始期(6月中旬)选择雨前撒施,用量为总追肥量的60-70%,其余部分在拔节期(7月10日前)雨前(或结合补水)施入。

补水:补水要根据自然降水和水稻各生育阶段灵活掌握。在保证出苗的情况下,5叶期前尽量不补水,一般在水稻分蘖期(6月中下旬)、拔节期(7月10日前后)、开花期(7月末前后)、灌浆期(8月中旬)土壤含水量降到最低指标时(叶片卷缩不展开)就要补水。每次亩补水20-30m3左右。

除草:除草采用化学药剂与人工相结合。第一次苗期除草在水稻2叶期前,亩用50%“快杀稗”30克兑水50kg均匀喷雾。第二次于杂草再度萌生时,亩用25%“苯达松”200g加50%“快杀稗”35g,兑水50kg喷雾。以后再有杂草则人工拔除。

旱作水稻实施方案 第8篇

2011—2013年, ‘热粳优35’连续3年进行了旱地栽培试验, 用普通杂交籼稻作对照, 只在移栽时浇1次水, 成活后基本按旱地模式管理, 该品种表现较强的耐旱能力。与传统水作栽培比较, 3年平均, 全程减少灌溉用水78.3%。‘热粳优35’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实产456 kg/667 m2、减产34.6%, 普通杂交籼稻实产283 kg/667 m2、减产53.8%, 相比表现出明显的耐旱高产特性。

水稻旱作栽培指在旱地条件下直播, 整个生育进程以自然降水为主, 只在需水敏感期, 或遇特别严重干旱时才补给适当水分, 旱作水稻在土壤水分状态接近旱地条件下生长发育, 所以旱作稻也可以称作旱田种稻 (不包括干旱时不能补水的旱稻) [1]。

将3年来该品种旱地栽培试验进行总结, 形成了适宜重庆及相似区域旱作‘热粳优35’的栽培技术措施, 供广大种植户及农技推广人员参考借鉴。

1 品种特性

水稻旱作要获得较高的产量, 必须选用适宜旱作栽培的品种, 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经济特性。‘热粳优35’具有旱作栽培要求的品种特性。

1.1 熟期适中

旱作直播一般比育苗移栽推迟20 d左右播种, 保证品种的安全齐穗、成熟是首要问题, 宜选择比当地水稻主推品种生育期短10~15 d。由于‘热粳优35’对光温反应较普通杂交稻敏感, 旱作直播推迟成熟期不明显, 从而适宜旱作。

1.2 耐热耐旱性好

‘热粳优35’植株较矮、叶片短而直立、根系深广, 具有较强的耐热耐旱性。经同比试验‘热粳优35’遇38°C高温极端天气, 结实率也能达90%以上, 其他杂交籼稻不同程度出现高温不实。在与普通杂交籼稻旱作比较试验中, 旱情严重时, 粳稻较籼稻推迟5~8 d出现失水卷叶现象。

1.3 耐肥抗倒性强

‘热粳优35’植株较矮、叶片直立, 从而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此外, 其叶面积指数高、经济系数高也是适于旱作的重要特性。

2 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的田块。土壤质地以砂壤或壤土类型为宜, 土壤呈中性或偏酸性, p H值小于7.5。此外, 以“稻-蔬”、“稻-油”轮作模式为佳。

3 整地作畦

提倡秋翻春作畦, 通过冬耕减少病虫害基数。整地前15~20 d用草胺磷、农达、百草枯灭生性除草剂除草1次。整地时间安排在播种前2~3 d, 整地要做到田平、土细、无大坷垃、无根茬, 以利于保墒活苗。作畦具体要求:畦长依据田块而定、宽2~5 m, 埂高15~20 cm、宽25~30 cm, 畦内整平, 高差小于5 cm。整地时, 特别要注意耙压连续作业, 以防旱保墒。

4 播前种子处理

4.1 检验筛种

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选用健康、芽势强旺的种子。

4.2 晒种

在播种前选晴朗天气晒种2~3 d, 并勤翻动, 使种子受热均匀, 干燥度一致。

4.3 选种

选取饱满、生活力强的种子。

4.4 种子消毒

种子精选后须进行消毒, 以减轻水稻在生育期感染病害的机率。

4.5 药剂处理

为了预防苗期病虫害, 播种前可拌药处理。一般用高效水稻种衣剂 (参照种衣剂使用说明书) 或0.2%的辛硫磷闷种。拌药前每50 kg种子备0.5 kg清水, 将药稀释, 拌药时边翻种边洒药水。用药时注意安全, 防止人畜中毒。

5 播种

5.1 播种期

必须掌握适宜播种期。渝西海拔300 m左右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 渝东、渝南等海拔800 m左右地区适宜播种期为4月上旬。

5.2 播种方式

5.2.1 条播、穴播

目前生产上以条播、穴播为普遍播种方式, 以人播作业为主。条播以小行距平播较好, 条播行距33 cm, 播幅2~3 cm为宜。水肥条件好的, 可将行距放宽到40 cm左右。穴播行距33 cm, 窝距20 cm, 根据肥力条件酌情调整。

5.2.2 使用抗旱保水剂

使用抗旱保水剂, 可提高出苗速度和出苗整齐度。主要有2种方式。

(1) 拌种法。拌种时用水将抗旱保水剂稀释3倍, 然后加人种子中, 边加边搅拌, 直到拌匀, 堆闷4~5 h。种子无粘连即可播种, 播完种浇透水。每0.5 kg抗旱保水剂拌种15~20 kg。

(2) 浸种法。按照保水剂∶种子=l∶ (5~10) 的比例将种子放入稀释后的抗旱保水剂中, 浸种12 h, 阴干再播种, 播后浇透水。

5.3 用种量

热粳优35每667 m2播种量一般为2.0~2.5 kg, 肥地适当减少用种量。

5.4 播种深度

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条件下, 播种深度2~3 cm较合适, 低洼易涝地适当浅播。

5.5 镇压

镇压可增大种子与土壤接触面, 有利于提高出苗速度和整齐度。人工开沟应先踩底格, 播后及时踩播种沟, 用镇压器镇压, 以利种子发芽、保墒。

6 苗情管理

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 对覆土过深的用短齿耙耧开。及时间密补稀, 补苗时应浇水, 提高成活率。

7 施肥

7.1 基肥

整地时每667 m2用农家肥2000~3000 kg和氮、磷、钾分别含15%的复合肥50 kg混合施用, 撒施地表, 紧跟耙入土壤中。

7.2 种肥

未施基肥或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 播种时每667 m2随种子施入磷酸二铵10 kg和硫铵10~25 kg。施种肥时要防止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 已施用基肥的田块也可每667 m2用5 kg硫铵做种肥。

7.3 追肥

追肥主要施氮素化肥。分蘖初期, 平丘地区4月中旬在行间开4~5 cm浅沟施入, 第1次追施尿素约10 kg/667 m2, 施肥后立即覆土。在分蘖盛期追第2次肥, 施尿素15 kg/667 m2, 结合灌水或阴雨天气追肥效果更好。

8 科学管水

在分蘖期、拔节初期一般不灌水, 孕穗期、乳熟期如遇特严重干旱应适当补水。

9 病虫草害防治

9.1 杂草防除

9.1.1 土壤处理

播种后5~7 d, 用60%丁草胺乳油0.20 kg或60%的丁草胺0.10 kg+40%除草醚0.25 kg, 或60%丁草胺0.25 kg+10%农思它0.25 kg+二甲四氯0.05 kg, 人工喷药对水60~75 kg, 机械喷药加水150 kg[1]。

9.1.2 茎叶处理

以杂草2~3叶时治理最佳。稻稗多的田可选用二氯喹啉酸、敌稗、禾大壮、杀草丹、千金、稻杰等。防除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的除草剂有吡嘧磺隆、苄嘧磺隆、金秋、莎多伏、太阳星、二甲四氯、灭草松[2]。人工锄草可结合追肥和灌水。

9.2 病虫害防治

与水作稻相似, 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摘要:介绍适宜我国南方中籼稻区旱作粳稻‘热粳优35’的品种特性, 从田块选择、除草、整地、作畦、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热粳优35’在重庆地区的旱作栽培技术。

关键词:粳稻,热粳优35,旱作,保水剂,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耿维, 张相波, 郑玉中, 等.水稻旱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3) :139-140.

上一篇:《史记·孝文帝本纪》阅读练习训练及答案下一篇:高三9班班级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