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23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4篇)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篇

教育心理学

论文题目:

期末论文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姓 名 姚婧琦 学 号 ***1 院 系 初等教育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专升本)年 级 Z15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都应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随着赏识教育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推行,也越来越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其特点是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引导其积极向上地进取,但赏识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赏识并不是拒绝批评。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实践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赞赏和批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关键词】赏识教育 小学教学 激励 随着教育的创新发展,赏识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所认可,并实践之。而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教师坚持将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教学。在运用得当的前提下,收效甚好,学生也获得相当的进步。本文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启示。一.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何为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百度百科)赏识教育的首倡者周弘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然而,与之相对地,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等教育思想,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父母。现实生活中,不仅是家长,一些小学老师动不动也会对学生大声呵斥、挖苦,甚至暴风骤般雨地批评,吓得学生战战兢兢,这不仅伤害了学生稚嫩的心,也收不到所谓“严肃教育”的效果,反而使学生手足无措,心灰意冷。许多孩子就是成长在这样的打压环境中,头顶着“你真笨”“你怎么都做不好”等等伤害自尊与自信的帽子。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对“看样子你很笨”、“你怎么这么差”这样的评价印象深刻。这种不负责任的话可能会从小学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样成长的孩子往往都是消极的,缺乏自信,面对世界和社会容易不知所措。

在小学教学中推行赏识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学生能在被肯定的积极心态中不断取得进步;另一方能使教学更顺利地进行,学生的正确行为被肯定和鼓励,让整个课堂互动性更强,更能促进课程的进行,并收到相当效果;再者,学生被鼓励的同时,让学习气氛更融洽,更利于学校的管理。教师对学生赏识,这本身也是一种负责和爱的体现。因为真的是爱了,才会对学生负责。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这句话对我们今天的教师同样适用。那么赏识激励则是一种善意和温和地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和发扬优点的更好方法。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克服自卑和怯懦,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也可以通过赏识教育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据上所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推行赏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改变的是人们的教育观念,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能有自信地追求成功,让孩子能更好地跟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二.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误区

很多人都曲解了赏识教育的本质,认为赏识就是鼓励赞扬,不批评孩子。当看到孩子做了一点点的事就动不动就说:“孩子你真棒!”到底棒在哪里?久而久之,孩子被养成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什么都要争最好的,不然决不依。周弘有说:“赞赏其实不是夸,最重要的是态度,要看得起孩子。”所带的学生当中有一名学生,长得漂亮,有聪明。人人都夸她长得可爱,聪明。久了,孩子便养成任性,固执的性格,认为自己很聪明可以随自己心意做任何事,包括应当做的和不应当做的。妈妈很是担心,就希望老师给她一些挫折教育,帮助她纠正骄傲任性的性格。其实如果大人的赞扬中加上在哪些方面,做得很棒,这样做真的很不错!相信这样的赞扬能够给孩子多一些内省,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要在小学教学中正确地使用赏识教育。应当侧重孩子正确行为的引导,而并非表象。而在教学更不是为了一味地兼顾孩子的好胜自尊心,而屈从,给他不真实的表扬。这只能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的赏识,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并加上老师本身对于学生真切的爱。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做了什么事,都要进行夸奖,能够有指向性的告诉他哪些方面做得很棒,更有利于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性格和良好的品质。三.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激励方法

赏识教育着重孩子的努力体现。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推行的赏识教育便是要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小学教学中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体现在有以下几方面:(一)眼神:当赞赏孩子的行为时,眼里一定要有孩子,眼神也是赞赏的。俗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最能体现内心的想法。如果赞扬没有了眼神的赞赏,是不真诚的。同样地,受赞扬者也没能感受到。自然效果就没有达到。(二)语言:语言是最直接的方式。语气要肯定,有力。通常都有:“你真棒!”

“你做得很好!”等等。但如果是这样:“哦,刚才你帮助老师拿卡片了,我刚 好就需要帮助呢。谢谢你帮助了我!”很显然地,较于前者流于表面的表扬,后 者更能体现赏识的本质,当然效果也不言而喻。因此,赞赏要抓重点,有的放矢。(三)动作:翘起大拇指是最直观的,鼓掌的作用一般,还有击掌的动作,有时会伴以拥抱。更夸张一些,因为学生的成功,会激动地跳起来,情绪激动。最真情的流露,让学生真正地相信是自己的能力达到了这样的结果。(四)其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课堂中要经常辅以各类激发方式,如较常用的加分,加星星,爬梯等等。在学生完成相应任务之后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实践证明,学生不但能较快地完成,而且还勇于挑战高难度的任务。无疑地,这样的激励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其在积极向上的态度中领悟学习的快乐。

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只要能够遵行其本质,正确地使用,便能最大地发挥其作用。赏识教育的首倡者周弘在教育其双耳失聪的女儿走向成功的实例便是最好的佐证。四. 启示

将赏识教育贯彻在小学教学中,不仅是鼓励学生,更是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但也不能因为学生喜欢表扬,就一味地赞扬学生,这样反而收效甚微,甚至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赏识应当强调努力,而非努力的对比。

根据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B.Weiner,1994,2000)的核心假设: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所以当活动较成功时,个体就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当活动失败时,个体就会认为失败是由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失败的学生会试图寻找一个理由,以使自己在同伴面前能够挽回面子(Robert.Slavin,Educational Psychology)。比如,看重分数和名次的老师会让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自己很聪明。而分数低的学生则感到自己永远也学不好。相反地,淡化分数和名次的老师会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班上的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好.这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期待:如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来就一定会成功。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应当强调努力,而非能力的对比。这样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付出最大的努力,效果才能达到预期。赏识教育需要更清晰的认识,适当地运用,使其真正能成为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这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并在正确的时机下,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美)《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姚梅林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安德里亚.比朔夫(德)《教育者谬误手册》段建明译,知识出版社,2007 3.百度百科网http://baike.baidu.com/view/388967.htm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2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学的重点发生了偏移,教师只是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力度不够,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刻的.认知,只注重表面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监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将赏识教育进行真正的实施,也无法有效落实。

2.2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一、从心理上接纳学生, 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伴随着高校扩招, 大学的进入门槛, 尤其是非重点大学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 在更多的人有了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 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了, 这一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同样一个理论, 在前些年学生可能只需要一节课就能接受, 现在则需要花费双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反反复复不断地讲解。另外,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大多在一呼百应的环境中长大, 往往比较自我, 加之信息传播速度的日益加快, 学生能接触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 因此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 表现在对教师的态度上, 则是对教师远不如以前的学生那样尊重, 如上课的时候随便吃东西、随便进出, 甚至在被教师批评时摔门而出, 等等。所有上述这些都会对教师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使教师很容易产生一个想法: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行了。如果从这样一个立足点出发,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就会比较困难, 因此, 作为教师而言, 笔者认为, 首先需要接受学生素质下降的现实, 从心理上接纳学生, 这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基石。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设置多层次标准, 因材施赏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 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有的思维活跃, 善于质疑, 接受能力强, 有的反映较慢, 思维僵硬, 总是机械的接受;有的对汲取知识始终抱有热情, 有的则漫不经心、提不起兴趣。这些差异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不同。如果按照统一标准来判断、评价学生的高下, 势必使程度较弱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运用差别策略, 结合学生个体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设定有针对性的内容要求, 评价标准, 塑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优势”, 使其在学习中共同进步。以我校会计学专业为例, 按照兴趣与学习能力两方面的差异, 将学生分为四个层次, 即无兴趣、被动接受型;无兴趣、自主学习型;有兴趣、被动接受型;有兴趣、自主学习型。针对四种不同的层次, 设定高低有别的教学标准和要求,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认可与鼓励。比如, 在讲授“初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时, 有一个同学非常认真, 但是开始交上来作业却显示她完全没有摸着门道, 笔者经过分析将其归入有兴趣、被动接受型, 对其的评价标准设为达到良好。教学过程中, 为她提供专门辅导, 特别注意强调, 接触一门新知识, 入门总有一个过程, 只要认真学, 慢慢就会掌握思路, 目的就是不让这个同学产生消极心理, 以至厌烦这门课程, 每次作业结合对应的标准给予评价, 并明确指出其进步的地方, 使其感受到教师的认可, 经过努力, 这个同学在下半学期时, 就赶上了大家的进度。

三、关注学习过程, 不断地予以鼓励

赏识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根据其当时的程度与状态, 给予适当的认可与鼓励, 进而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与信心继续后面的学习。如上述提到的那位同学, 在“初级财务会计”的授课过程中, 笔者始终关注她的学习进展情况,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阶段测评以及课后谈话等追踪其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四、赏识教育要实事求是, 把握分寸

首先, 对于学生的认可与鼓励要切合实际,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恰当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值得肯定的方面。过度夸大的赞扬不仅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还往往会形成反作用, 或使学生过高的估计自己, 或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其次, 鼓励和赞赏应该有针对性、具体化, 空泛的赞扬毫无意义。以笔者曾经讲授的“资本运营”课程为例, 要求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由教师布置一个主题, 完成资料收集和课堂讲述工作, 报告要求注明每名同学具体负责的工作。由于组员的差异, 有的善于收集资料、有的善于汇总分析、有的善于表达, 各组最终完成的书面和口头报告各有特点, 在对学生的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 教师会明确具体地指出每名同学在报告完成过程中值得肯定的部分。

再次, 赏识教育同样强调严格, 赏识并不意味着没有批评, 只是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切中要害、语言中肯的批评是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当学生作业完成很差的时候, 只要是自己完成的, 那么首先授课教师会告诉他, 他没有为了一个好的平时成绩而去抄袭别人的作业,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 从作业来看他还没有掌握好应学的知识, 需要进一步努力。那么, 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的同时, 就会以一种很正面的心理去认真寻找学习上的问题。

总之, 赏识是一种理解, 是一种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自信、乐观的心态, 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促进其全面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赏识教育是教育者以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者的言行, 从而激发其内在潜能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因此, 教师应将赏识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工作中。立足教学实践, 阐述了将赏识教育应用于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赏识教育,教学过程,个体差异,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作文教学;激励作用

作文是人们进行感情、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重要途径。但在新课改下的今天,作文教学不仅使语文教师感到棘手,也使不少学生产生了畏惧感。拥有巨大魅力的文学,为什么会使小学生敬而远之?有什么改革措施呢?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在一次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关于习作兴趣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60名学生中,有48人将写作视为一种负担,写作文的目的单单是为了应付任务。反映在内容上,提到好人好事就是“让座”;写到母亲的外貌,都是“长头发,大眼睛,高鼻梁”……文章内容空洞不具体,词句华而不实。

教师的要求过高、评语不当、指导不利,是学生产生作文“恐惧症”的重要原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许多教师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要求学生,如果作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人物没有伟大的精神,结尾没有点题,字数没达到标准等,教师就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批评,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并逐渐衰退。

二、让赏识走进作文教学

赏识教育即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一种鼓励、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言行。赏识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失败,帮助其重塑自信,最终走向成功。在赏识教育中,学生的自尊得以维护,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1.建立以赏识为基础的和谐师生关系

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潜能”被激发出来。在写作过程中,主动思考、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日常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发现学生所长,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在彼此尊重中营造良好氛围。

2.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在“动情与晓理”中唤醒学生的自信。在集体活动中多发现学生优秀的一面,常常跷起大拇指,让学生在“我能行,我很棒”的观念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将赏识教育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

1.作文前渗透赏识教育

就写作本身来说,只有内心存储了表达的内容,产生了表达的要求,才会有表达的可能。摘抄佳句美文是丰富学生存储的方法之一,发现学生摘录了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为其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做好摘抄的动力。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写随笔、日记、读后感等,“我手写我心”。当学生的作文中包含着真情实感,跳跃出鲜明的个性时,教师及时的肯定会促使大量优秀之作涌出。

2.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

学生视作文为“苦差事”,“写什么、怎么写”是两大困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努力教给学生如何“寻找米”。在审题指导方面,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提问、回答中充分赞赏学生思维的独到之处;构思点拨中,对于学生巧妙的想法要大加肯定和鼓励。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要注意从兴趣入手,既要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又进行踏实的写作指导,多关注学生生成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实践。

3.作文批改、讲评、修改时更需赏识

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将给予其无穷的动力。面对学生幼稚的习作,教师要努力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并通过符号、评价语等进行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当作文需要改动时,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尊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好的习作及时表扬,对稍差些的抱着“拭目以待”“静观其变”的态度,对学生有信心,学生也会信心倍增,兴趣盎然。

讲评时,教师可以找同学朗读佳作;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主要肯定写得有特色的句、段;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一个词、一个标点用得好,或者书写工整,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把热情的夸赞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让学生惊异于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而骄傲,保持奋斗的动力。对于写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耐心,用慎重的措辞寄予期待的话语进行点拨。

修改时,重视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增”“批” “删”“改”的具体修改方法,进行自我修改。对于原文改动效果较好的实行各种小奖励,让学生尝到修改的“甜头”,久而久之养成自改的良好习惯。当学生的激情被点燃,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飞跃,学生每时每刻都想着写作,作文教学就实现了量的突破。

总之,在赏识中进行作文教学,用教师真诚的语言、宽容的态度、期待的目光,激起学生求知、写作的欲望,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精彩。当然,将赏识教育适时适当地投入到作文教学中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志敏.小学作文怎么教[J].语文建设,2012(Z1).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5篇

小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应用赏识教育时要紧密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否则不但不能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感知和注意力方面上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意志特点上来看,小学生身体生长较快,他们精力充沛而且活泼好动,所以自制力不强,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其身心发展特点恰当引导并实施赏识教育。从性格特点上来看,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实现的,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应该一视同仁地实施赏识教育。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依旧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所以给教师带来许多难题。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所以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变得死板,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这就让小学体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让这些正处于童年的孩子们失去了儿时的快乐。导致小学生从小就开始讨厌上体育课,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本来应该是学生最“生龙活虎”的时候,但是却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问的互动较少,教师为了便于实施教学活动和管理,缺乏多种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应用,因此小学生从教师身上得不到较多的关爱和赏识,这会导致小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挑选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有必要将赏识教育实施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所特有的性格、情绪、意志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恰当的时机予以肯定和赏识,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学过程更好的进行。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6篇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积极与肯定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既有勇于进取的信心,又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得到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获得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试着让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自己,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再理智的人在听到赞美和赏识时都会喜上眉梢,心里会为之一动。从青少年的需求和发展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它成人的尊重与赏识。因此,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的,它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近年来众多赏识教育的实例和实验也证实有诸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激发创新,促使完善自我。应该说,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如何把赏识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信任学生,架起桥梁

信任是赏识教育的源泉。学生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当遇到挫折,或犯了错误时,心里本来就惊恐不已,如果教师再粗暴指责,甚至谩骂,学生就会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而信任就像是一股清泉,她会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

教师信任孩子,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通过自己的眼睛、手势、语言等,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是学生表现出色时信任他,当学生表现的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常常感到失望,从而失去了信任的源动力。其实,在这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支持,让学生看见老师,就像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而信任正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尊重学生是信任的基础。如果仅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学生所认可和接受。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学生,也就是说,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总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把自己的意志力强加给学生,从来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认真倾听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就是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把自己当成彼此平等的朋友,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让他参与到教育中来,发挥互动作用。这也是启动学生心灵“发动机”的钥匙。

三、欣赏学生,激励学生

我觉得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欣赏学生。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说“谁还有问题,请站起来来说”,“谁还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错,真棒,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我相信你能完成”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话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上发言踊跃、探讨积极、敢于争论、敢于质疑。课堂上学生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个巧妙的解题,一个新颖的提问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其次我们可以在评价学生时欣赏他们,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批阅作业、写评语、谈心、个别辅导等多种途径激励孩子们。

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鼓励、期望等赏识激励,一方面要努力找出可赏识、可激励之处,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这样赏识那些学习不好的“差等生”:尽管他们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却仍然陪着其他学生听讲,一节两节,一天两天,长年累月,这容易吗?尽管老师不高兴时常拿他们当出气筒,可他们每每见到老师,总是笑脸相迎,礼貌问候:“老师,您好!”这是何等的胸怀!尽管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批评、指责,但毕业后见到老师,往往比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还亲热… …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善于从非惯性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老师的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可能令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赏识教育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都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教师要用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我班学生王俊翔,是一位学习成绩差,上课不听讲,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对他的反复教育,也没起多大的作用。有一天上课,我发现她偶然举起了小手,我立刻提问了她,并及时表扬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她受到我的称赞,心情愉快。此后,她上课时常举手发言,成绩也有所提高面激励下,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的。

四、提醒学生,学会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学生。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提醒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大多数学生犯错误是无意的,我们老师要从善意的立场出发,及时给予提醒和暗示。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教育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 2

法,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中提醒学生改正错误。如我班有的学生不太注意讲卫生,有时一个小纸团在地上踢来踢去,始终没有人拾起来扔到纸篓里。我就编出一则童话故事《小纸团的命运》,把不同的人对小纸团的态度穿插在故事之中。孩子们听了我的故事之后,心目中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形象:浪费撕本的,不讲卫生的,不关心集体的。当然,还有一个爱护集体荣誉,主动做好事,将小纸团儿捡到纸篓的形象。通过这种提醒式的批评,学生们很快改正了缺点,从此,教室里再也看不到纸屑了。

但是,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克服不良习惯。

浅谈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7篇

涟源市蓝田中学戴顺梅

以赏识为核心的“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的教育方法,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在英语教学中我尝试把赏识教育溶入课堂,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让其兴趣盎然,主动配合,充满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赏识教育溶入英语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承认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要始终保持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重视他、鼓励他、表扬他、帮助他,让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肯定,感受到进步、感受到收获与成功。一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爱抚、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让他们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一次次站起来。学生在轻松与开心的英语学习中,满足了内心深处的需求,恐惧、畏难心理逐渐淡化,对英语的兴趣与日俱增。

二、赏识教育溶入英语教学中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作为个体,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而赏识教育切忌教师挑剔,选择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彻底转变学生观,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并力争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都能学好。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由于学生中的智力差异、自我控制力差异、学业基础的差异会给班级的整体提高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尽量给学生提供培养自信、享受成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有必要把学业上同一层次的学生直接地或隐性地分若干层次,并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2、艺术评价,培养自信。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恰当评价,让他们体验学习乐趣、尝试成功;同时恰当的评价也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时要仔细听,用心领会,随机点拨,适当引导,精心设计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措辞,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力求评价恰到好处。

3、激发潜能,主动学习。赏识教育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采用“启发式”,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热情,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目标。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存在方式

得到了改变:由原来的“消费者”变成了“贡献者”,学生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鲜明的个性体验学习过程,从而实现主动成长,走向成功。

三、赏识教育溶入英语教学中可以实现和谐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习的过程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我在英语教学中溶入赏识教育,与学生民主合作,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室成了师生民主对话、平等合作的场所。赏识是沟通,是平等,能够使人际关系变得和谐,使工作变得愉悦,使校园充满了幸福。师生间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朋友式”关系:课堂上“师生互动”,活动中“师生关爱”,交往中“师生沟通”。赏识教育中既有老师赏识学生,也有学生自我赏识或互相欣赏,还有学生赏识老师,形成了“被赏识者幸福,赏识者快乐”的价值理念。这种师生之间的互相欣赏与激励的关系,变成一种良性循环,让英语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整个班级英语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8篇

一、因势利导, 把握时机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正面的鼓励与奖赏。赏识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很有意义,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其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要看到学生的进步、长处, 并且给予学生更多的赏识。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肯定, 还能推进课堂教学, 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首先从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开始。在课堂教学中, 我给学生们提出了如下问题:你们已经从不同方面了解了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的知识, 有些同学也会简单操作计算机了。我请大家讲讲, 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1:主机箱、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学生2:主机箱是计算机的主要部分, 它内部的电路相当于人的大脑, 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学生3:显示器的外形与电视机很相像, 计算机所做的工作一般都能通过它表现出来。

学生4:键盘和鼠标用来操纵计算机。鼠标也叫鼠标器或滑鼠。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看出, 很多学生都对于计算机十分熟悉, 大家在阅读课本中的相关介绍时也非常认真。对于学生的这些回答我都给予了充分地认可与赞赏, 让大家有成就感。因势利导、把握时机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与鼓励,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更有兴趣, 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差异教学, 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 如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用到电脑, 接受教师讲的内容会非常迅速。如果学生在课下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多, 可能在理解相关知识点时难度就较大。赏识教育应当针对每一个学生, 然而, 鉴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的不一样, 教师应当应用差异教学法, 看到每个学生的进步。

指派游戏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很有意思的一节内容, 学生们普遍也很喜欢这一节知识点。这节内容的教学十分轻松, 教学要点在于让学生们对于这个小游戏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学会玩这个游戏。在讲完了相关的操作方法与操作技能后, 我会请操作熟练的学生来进行示范。

1. 单击开始按钮, 出现“开始”菜单。说明:命令项右侧有“黑小三角形”标志的, 表示这个命令项下有下级菜单。

2. 移动鼠标指针, 指向程序命令, 打开“程序”菜单。

3. 移动鼠标指针, 指向附件和游戏命令, 打开“游戏”菜单。

4. 找到纸牌命令, 单击鼠标, 出现“纸牌”窗口。

这个演示过程结束后, 我会考考大家对于这个游戏技巧的掌握, 我会让大家说说经过自己操作这个游戏后都有哪些体验。有些学生感触不大, 对于游戏还在熟悉过程中, 然而, 有些已经相当熟练的学生却能够总结出一些游戏技巧。一个学生说:“在堆牌区, 当有两张牌可以移动时, 应先移动有较多牌的牌堆中的那张。”另一个学生说:“应先考虑堆牌区牌的移动。只有当所有可能的移动方式都考虑过了, 才考虑移动发牌区的牌。”还有学生总结说:“在堆牌区, 尽可能留出空白堆, 以便放K牌。”这些总结都很准确, 对于大家的回答, 我都给予了赏识与肯定。不仅是针对这些学生, 对于那些游戏操作熟练程度有明显提升的学生, 我也会给予充分的认可。让每一个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赏识, 这才是有效的赏识教学的体现。

三、多样评价, 鼓励指引

对于学生的赏识很大程度来自于教师给予学生的教学评价, 由此不难看出, 赏识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评价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使用多样性的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往往是最有价值的。

在学习“对文字进行修饰”这部分内容时, 当学生们对于相关的操作技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后, 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道练习题:做出阴影字happy new year, 我会让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一位学生的回答如下: (1) 单击文字工具并在画布上拖出一个矩形框, 键入happy new year。字体颜色为黑色, 在字体对话框中确定文字大小为36, 单击“B”设置为粗体。 (2) 在画布的空白区再输入同样大小的黄色happy new year。 (3) 单击菜单栏上“图像”, 确认没有设置“不透明处理”。 (4) 选定黄色happy new year, 将其移到黑色happy new year上方, 阴影字就做好了。

这个做法显然是非常合理的, 也能够实现最后的设计目的。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赏识与认可的同时, 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字体的设计。信息技术课程中许多知识的应用都是非常灵活的, 同一个设计目标可以通过很多种不同的设计方式实现。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任务, 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能够采取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 这才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能够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引, 让大家的知识应用水平有更大提升。

赏识教育在小学信息教学中的应用 第9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学生基础、课堂目标、课堂组织和效果监测上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具有趣味性、简易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赏识教育在教学中更容易操作,效果更好。

一、发现学生的优点,信任学生,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和鼓励,它是要求教育者学会欣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的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有助于学生树立咱信心。”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我在课堂上对那些学习信息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立即在全体同学面前或者私下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认可,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班上曾有一位男同学,非常调皮,总是让各科老师批评。学习打字时,我发现他很喜欢打字游戏,打地鼠打得不错,于是在全班表扬了他,并且评选他为打字小标兵。在以后的课堂上,他格外认真,下课后还主动帮我整理机房,从他的神态中我都能看到他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爱,他的信息技能也进步很快。这种肯定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赏识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让学生觉醒,让学生自信起来,找到好学生的感觉。

二、以学生为主角,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内在潜能

如何让学生喜爱信息技术课程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游戏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如,练习打字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爱游戏的特点,在教学生打字时。安装了学习软件“金山打字通”,利用软件中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积极的态度中去练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了打字的各种基本操作。学习画图软件时,让学生利用它来设计贺片,送给他人;word文档的学习中,让学生利用它写作文,设计班牌;演示文稿的学习中,更是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常感到无拘束感,大胆、奇特的想法也就多了,新的发现会不断涌现,制作出各具特色的电脑作品,常常得到老师由衷的赞赏和肯定。学生在不断的赏识中获取愉快的情绪,学习潜能大大被激发。

三、充分肯定赏识“高手”,让他们在助人同时不断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个班都有几住信息技术方面的“高手”,每次上课时,他们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常常老师刚开始讲授,他们就已经知道下文,并对周围同学讲了起来。碰到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进行批评,肯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首先肯定这些“高手”,欣赏他们高于别人的技能,并常常请这些“高手”上来给大家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利用这些“高手”的悟性高、学习快的特点让他们去帮助教师指导那些悟性差的同学进行学习。我根据学生素质情况分组,每一组中安排一两名“高手”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小组同学学习,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小“高手”原有的已掌握的知识得到深化。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品质。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协作创新的能力。小“高手”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更高了,和我的关系也非常和谐,课下还经常来咨询问题,并在各类信息学比赛中为校争光。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0篇

(一)变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

新时期,在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作业本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鼓励的语言和评价,促使学生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关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赏识教育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够增加教师同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促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心理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非常渴望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法,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更有助于教师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模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应用赏识教育,能够通过语言及教学模式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拥有更高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还可以通过卡片、比赛等形式,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将自身的特长展示出来,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不断树立坚定的自信。这种教学方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学习主体,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而新时期,在积极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都能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还能够在班级同学面前获得教师奖励的大红花等。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逐渐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心理,同时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他人的赞美。

二、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应注重方式方法,应保证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现阶段,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课程学习内容同小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回忆自身的经历,从而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对其进行赏识,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例如,在进行《我是男子汉》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收集小男子汉的成长故事,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赞美和表扬,并鼓励学生积极将自身生活中的实例讲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二)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模式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必须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还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判定,也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刺激,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3]。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等多种模式。例如,在进行《亡羊补牢》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进行成语比赛,通过努力尽量描述,让其他组成员猜,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得到教师的奖赏。在游戏环境下,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三)构建良好的学生关系

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构建起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既能够互相帮助,也能够在适当的竞争中互相进步。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1篇

赏识教育作为现阶段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现实意义大大高于其他类型教育。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潜能,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但是,赏识教育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赏识教育不能完全的、充分的发挥它的教育效果,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进行探讨研究,从而使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

1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特殊性

小学时期仍然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一种持续发展,能有效的增强母语培养的效果。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应积极的赏识学生的好奇心,不断保持语文教学的鲜度或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1.2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生持续的,各阶段的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以上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而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会因这个心理社会问题引起。假使个体能顺利解决本阶段的问题,危机也就被化解了,这时候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危机没有化解,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通常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双重身份,不仅仅要较好语文知识,还有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交流中开展赏识教育,当然更要遵守校规校纪,鼓励学生张扬自我个性,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颖智慧,营造良好、友爱、积极的学习氛围。

1.3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经常会给教师的教学任务带来很多的新的挑战。庆幸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道德理念以及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日常事物,学会守规守矩,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并且发现事物美的本质。

2赏识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2.1赏识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主要是在小学时期,由家长和教师对其的评价和赏识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可塑性很强小学阶段,如果无法调控好不自信心理发展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做事无主见。因此,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有给予适当的肯定,将其优点合理的放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过分夸张,不然会适得其反,过分肯定会使学生骄傲,骄傲的人容易看不起他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容易不思进取。还有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特性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课堂,更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2.2赏识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不能仅仅是依靠单一的读写练习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进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要积极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且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重视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掘学生潜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如在讲医生救死扶伤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医生,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进行了解,如病原体的产生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传染疾病等等,待学生了解和认识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并正确引导学生向着理想奋勇前进。

3结语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2篇

小学时期仍然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一种持续发展,能有效的增强母语培养的效果。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应积极的赏识学生的好奇心,不断保持语文教学的鲜度或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1.2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生持续的,各阶段的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以上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而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会因这个心理社会问题引起。假使个体能顺利解决本阶段的问题,危机也就被化解了,这时候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危机没有化解,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通常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双重身份,不仅仅要较好语文知识,还有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交流中开展赏识教育,当然更要遵守校规校纪,鼓励学生张扬自我个性,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颖智慧,营造良好、友爱、积极的学习氛围。

1.3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经常会给教师的教学任务带来很多的新的挑战。庆幸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道德理念以及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日常事物,学会守规守矩,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并且发现事物美的本质。

2赏识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2.1赏识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主要是在小学时期,由家长和教师对其的评价和赏识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可塑性很强小学阶段,如果无法调控好不自信心理发展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做事无主见。因此,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有给予适当的肯定,将其优点合理的放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过分夸张,不然会适得其反,过分肯定会使学生骄傲,骄傲的人容易看不起他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容易不思进取。还有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特性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课堂,更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2.2赏识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不能仅仅是依靠单一的读写练习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进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要积极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且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重视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掘学生潜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如在讲医生救死扶伤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医生,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进行了解,如病原体的产生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传染疾病等等,待学生了解和认识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并正确引导学生向着理想奋勇前进。

3结语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3篇

一、赏识性评价在地理课堂的即时运用

课堂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往往这些努力的结果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 运用课堂即时评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健。

1.口头语言上的激励

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时点评的过程, 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 (出自《教育学》)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并能够及时给予肯定, “逻辑思维清楚”“语言表达精准”“思路非常清晰”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 都能激励起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当然, 课堂教学中的赏识并不只是表面意义上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肯定, 还包括以赏识为铺垫的启发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主动学习, 引导学生慢慢形成有效的地理思维。

案例:《大气环境》中分析“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原因, 学生回答:“越高应该离太阳越近啊, 怎么会越来越冷呢?”也许学生真的很难答到教师所预设的答案, 于是老师说:“你们能这样思考问题很不错, 那说明什么呢?”如有学生回答出:“那说明大气的热量并不来自太阳辐射呀!”这时地理思维模式已出现, 则老师可继续引导:“离标准答案越来越近啦, 那是来自哪里才会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呢?”学生很快作答:“地面!”老师两个引导性赏识评价就把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正确的思路上, 最终让学生自己触摸到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只是给以很细微的鼓励和引导, 而最终的答案是学生自已在引导下用地理思维顺势而出的, 这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思维的魅力及学习地理的成就感。

2.形体 (肢体) 语言评价

形体 (肢体) 语言评价是指教师利用眼神、表情和一些体态动作等行为语言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即时评价 (出自百度词条) 。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向学生传递教师内心的鼓励和关切,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真实的肯定和赏识, 而使课堂变得更有“人情味”,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情。

案例:一次笔者在层次较低的班级承担课堂公开课《大气的水平运动》, 让学生在一幅等压线图中用一个箭头来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当拿着某同学的学案到实物投影仪中展示给大家的时候, 该同学表现的极为不安, 生怕当众出现错误而觉得丢人, 这位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 同学们也都肯定他的结论的时候, 笔者用了微笑并示意学生用掌声来表达对他的肯定。随后课堂的总体氛围变得轻松了, 接着在难度递增的几个探究活动中, 很多同学都积极主动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节课的几个教学难点就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被逐一攻破。

由此可见, 赏识性评价并不只是华丽的语言, 也许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 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赏识性评价在作业批改中的有效运用

作业作为一种最为常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是对单位时间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多数教师在作业批改的时候会给一个A、B、C、D或甲、乙、丙、丁, 等就结束了。而如果教师能够适实的以“批语” (即使是少量的一句话) 的形式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的肯定学生每一次细微的进步, 让他们不断的感受到有教师的关注, 体会被人肯定的喜悦,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从内心产生出学习的持续动力。

也许很多老师会认为每天的教学工作那么繁重, 甚至每个班的学生又多, 还要写评语会很麻烦、很“浪费”时间。然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有进步”“有想法”“继续努力”“期待你更大的进步”;甚至是画上一个简单的“笑脸图”等等诸如此类的批示, 都是对他们学习行为的认可和肯定, 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4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 重要意义 应用 高校 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87-02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赞赏。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育行为,使学生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学生,基础是尊重人,方法是激励人,目标是促成学生的自我实现。赏识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他人,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开展赏识教育就是要多赞美学生,通过激励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有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是差强人意的。

一方面,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障碍、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自制力差和意志薄弱等心理障碍,要改变学生目前的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进行赏识教育;一方面,高校化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实验技能较差,自身有着强化理论学习和提高实验技能的渴求,为促成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进行赏识教育。所以,将赏识教育应用于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赏识教育的应用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的一种心与心之间的最微秒的相互接触。人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教师要本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允许并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存在。教师对学生的赞许若与学生的意愿、兴趣及心理特征相吻合,则可能使学生优良的一面在学生的品行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使一些不良行为淡化或减弱。树立情感和谐的师生观是开展赏识教育的基础。

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自信心,增添学生勇气,使学生在轻松、融洽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赏识教育能使教师在轻松环境中沟通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

(一)赏识教育必须因时因人而异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千万不可指责、讽刺,不然会损伤其自尊心,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被教学实践所反复证明的。

一般来讲,只要是认真完成化学试验的学生,大多数希望得到老师及时的评价,甚至有学生追着老师要评语。多数学生在听到老师的评语前,心里多是忐忑不安的,很在意指导教师对自己实验表现的评价。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就很大,所以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中肯。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自身为主要参照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即使是差生,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新发展,就应该得到正确的评价。学生通过多次成功的体验,不断发现自我,逐步增加内部动力,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以乐观的心态欣赏、评价、激励学生,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充满期待,并善于注意、发现和捕捉学生蕴藏着的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对其加以引导和激发,及时抓住学生心中闪耀的火花,引发为燃烧的热情,化为积极的行动。由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自卑,培养自己乐观向上、自信的人生态度,并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构思出新颖奇特的想法。教师容许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师生共同服从真理和探讨真理。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指导教师是一定要求学生严格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而有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操作后,也会突发奇想,做些出格的事。比如,在用半微量分析方法鉴定硫代硫酸根离子存在的实验中,按教学要求,是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可以看到试管中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到黄色、黄棕色、红棕色、褐色、黑色的颜色渐变过程,有学生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又没按上述要求做了一次,在逐滴滴入硝酸银溶液时,不振荡试管,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现象,试管中生成的沉淀形成了多种颜色共存的颜色柱,这让学生很是兴奋。一般情况下,学生不按操作规程做,是应该受到严厉批评的,但一律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遇到上述情况,很可能就因为指导教师的批评,把学生的创造性给压抑了,怎么办?最好的处理是实事求是地评价:帮助学生分析两种操作的不同,第一种操作可以看到沉淀生成后的颜色渐变过程,但如果学生观察不仔细,会漏掉中间环节的一些变化,第二种操作虽然可以观察到各种颜色共存的现象,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但沉淀颜色的渐变过程就不太分明。当然,指导教师在表扬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向学生强调不按操作规程实验可能出现的种种安全状况。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提倡学生勇于创新。

(二)赏识教育讲究多种方式

实施赏识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老师赏识学生,还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赏识,并让学生学会相互赏识。

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表扬自己,学会自我赏识。自我赏识常被视为贬义,但适度的合理的自我赏识却会激起学生内在的动力。自我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自我夸耀,而是在教师长期赏识教育的正强化下形成的健康的心理环境。自我赏识可以帮助自卑者打开封锁的心灵,使他们挣脱束缚,摆脱阴影,接受阳光。培养学生自我赏识,创造学生自我赏识的健康心理环境,实现自我激励。

担任高校化学实验的指导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我赏识。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让学生小结一下,并把小结内容简要地写入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自我鼓励的习惯。比如,本次实验完成情况怎样?实验中哪个环节完成得较好?是因为什么原因所以完成得好?等等。当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又把实验过程回顾了一遍,通过小结,学生不仅知晓了自己的优点,再次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把自己的过失、缺点总结了出来。这样一来,既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还能提醒学生在以后实验中需要避免出现哪些错误,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非常有意义;这也是教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实验技能、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化学实验的滴定分析中,每次实验都能正确把握滴定终点,这对多数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但每次实验都有学生能够做好。一个小组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要求指导教师的一双眼睛同时观察到一个小组所有学生的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样,多个学生同时进行确定滴定终点操作练习的时候,指导教师就没法对每个学生的操作提出相应的指导,学生少了教师的及时指导,即使学生加倍地小心翼翼,仍然会出现滴定终点过了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把那些操作规范并能正确把握滴定终点、实验完成较快的学生的实验结果,及时展示给其他学生看,让学生参照一下,取点经验为己所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指导教师利用学生的实验结果给学生以正确示范,正确引导学生的操作,帮助学生学会赏识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实验技能。学生能够做到相互赏识,就能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这样的赏识教育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利的。

三、反思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提倡高校教师应用赏识教育,赞赏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努力过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赞赏学生要恰到好处,将赏识教育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使用,进而实现完整的教育,完整的教育应该包括因势利导、灌输、矫正、批评等。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

实践证明,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材施教。教师要慎用表扬,采用平等、合作、对话的教育方式实施教学,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战胜自卑、恐惧,培养学生乐观、自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内心的渴望和自觉的行动,进而促成学生的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周青云.赏识教育理念与后进生转化[J].教育探索2008(8),总第206期: 115页

[2]马中洲,徐鹏,孙文邦,张耀宇.积极开展高校赏识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9(1):304页

[3]方光荣,李玲,刘立明.大一化学教学与心理素质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2003第3期,总第49期:99页-100页

[4]彭明国、李伟明、袁志华、王永利.论赏识教育高校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9卷第4期:77页-78页

[5]李森.教学动力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12页-213页

[6]张婷.浅谈高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12年第6期:12页-14页

[7]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43页

[8]韩登亮.赏识教育的实践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4期:37页

[9]郭丽.论成人高等教育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33页-34页

上一篇: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评语下一篇:关于教师求职优秀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