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24-07-22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精选9篇)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的新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2006—

2010年广西农村党员教育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党校的教学培训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校建设必须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教学对象需要延伸,教学内容需要拓展必须改革党校教学体制,使党员干部及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和实践者,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适应建设社会主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客观上要求党校必须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延伸”,即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和各类人才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提高能力、素质和各种实用技术延伸,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基层党员和干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三)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校是培训农村党员的重要阵地,但在发展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校规范化建设不够,工作制度不健全,党校地位不明;党校办学经费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数量极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镇党校的发展。从改革教学体制入手,加强党校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体现主阵地作用是党校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党校教学体制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改革镇党校教学体制,构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提高,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农村党员学得会,用得上。

2、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既要推进党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又要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尤其要注重抓好培训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对象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3、坚持开拓创新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拓宽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实现党校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目标任务

1、通过对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宽教育培训的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使党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实际需要。

2、通过对党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职能分工、目标责任、监督检查、日常管理、跟踪服务、奖惩激励等制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3、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农村党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拓展教育培训对象

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镇机关党员干部、村干部、农村

党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

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和农村各类技术人才。

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以及农村中的入党积极分子。

各村、镇直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才进行业务和技能培

训。

(二)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党校的教育培训内容,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这一目标,按照“政治理论 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拓展教育内容。

1、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国情、区情和市情、镇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加强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法制意识。

3、加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一是对村“两委”干部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以及组织领导群众发展生产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重点进行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对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四是对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五是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能力。

(四)改革党校的班次设置

要加大对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党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办好机关党员及干部职工培训班、村干部培训班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训班、农村党员骨干培训班、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专业协会骨干人员培训班等。同时,依托本镇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开设各种农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

(五)创新党校的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还必须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不断探索符合本镇实际的新型培训模式。一是创新培训方式。要根据镇党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到“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理论培训要改变目前“老师讲、学员听”的现状,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业务技能培训要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特别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力求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

四、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8月1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人员和办公设施;

2、召开有关会议,落实具体分工,明确各单位、村、组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

3、建立“三库”(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

4、安排确定好所设置的班次,办班时间,参训人数,授课老师等;

5、准备有关的文件资料;

6、做好经费预算。

第二阶段:8月16-10月20日为办班阶段:

1、党校举办培训班3期,每期100人,共300人;

2、各村专业协会每村培训100人,全镇共培训2000人;

3、每村设2个农家课堂,每个农家课堂培训30人,全镇共培训1200人。

第三阶段:10月21-10月31日为总结交流阶段

写好总结报告和经验材料,迎接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召开。

五、推进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这在客观上要求党校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进一步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从农村基层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拓展”,即教育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农村党员以及非党致富能力拓展,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实用技术拓展,积极为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搭建平台,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改革党校教学体制,不仅是党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提高对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决策上来,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强化党校的协调功能

党校要负责协调和指导本镇培训机构、各专业协会和党员示范户的培训工作。

(三)加强“三库一地”建设

1、师资库的建设。建设一支“领导干部 党校教师 科技专家”结合、专家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党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在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各类人才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党校教师队伍。二是从各部门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培训兼职教师队伍。三是聘请一批专家、教授、相关课目的兼职教师。四是选拔推荐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生产技能高的农村党员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五是建立领导干部师资库,根据领导干部的专业特长,聘请他们给培训班上课。

2、教材库的建设。要根据本镇的具体情况,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从本镇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作实用技术专题片,以发挥其作为培训“师资”补充手段的作用。镇村播放点要不断更新充实电教片。

3、案例库的建设。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特别要注意编写本镇“三农”工作的成功典型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案例成为培训的重要“师资”。

4、教学场地的建设。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选择20个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示范现场。采取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教学(实习)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四)理顺党校的管理体制

一是党校业务上接受市委党校的指导,行政上归属镇党委领导。二是加强党校的内部管理。要加大党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对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进行调整,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明确工作职责;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使他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师及管理人员,完善进出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三是党校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配备1至3人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党校的培训工作,并对专业协会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进行指导。

(五)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党校要做到有培训场地、有图书资料室、有多媒体等教学和办公设施,计划建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二是要对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予以扶持,完善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

(六)多渠道筹集教育培训资金,不断增加投入

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争取自治区、玉林市和北流市对我镇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

(七)建立健全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办学及示范的作用。三是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年初及时下达教育培训计划,年中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进行总结表彰。

2、建立健全成效评估机制。改革现行教学考核办法,建立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镇党校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组织评估,各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由镇党委组织评估。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对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镇党委及各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把农村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学习表现和成效纳入党员和干部管理、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4、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每期培训结束前,向培训学员发放信息卡,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受训学员的相关信息。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构,对受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受训对象的培训成效,对受训学员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相应的扶持,以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八)切实加强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成立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另行文),切实加强对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各村、镇直单位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同推进党校教学体制改革。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出发点,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坚持职权法定和权责一致,依法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理顺县、乡镇之间的权责关系。

3、坚持因地制宜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区别不同乡镇类

— 1 — 型,分类指导,合理确定乡镇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

4、坚持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稳妥推进,确保社会稳定。

二、****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

(一)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

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能,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持典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新型农村服务体系、村镇规划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措施,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四是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五是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办事。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六是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七是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

— 2 — 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进一步理顺责权关系

加强乡镇对村民委员会选举、村务公开、资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

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除教育、卫生外,原由上级业务部门主管的镇财政所和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统计、新农合、劳动保障等事业单位实行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原来承担的职责整合划入相应的综合办公室和事业中心。

****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分局)等上级部门派出(驻)机构、乡镇中小学校、卫生院要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领导干部的任免要事先征求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党群关系实行属地管理。

明确县和乡镇的事权、财权及相应承担的责任,对等配置县乡权责,赋予乡镇必要的行政管理权。一些由乡镇政府处理,但审批权、执法权在县政府或相关部门的事项,采取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与乡镇职责任务相适应的必要管理权限。由县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职责,不得转交给乡镇政府,确需乡镇政府配合的,应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三、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责

****镇党委、政府设置4个综合办公室:

(一)党政办公室。承担党务政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统战、民族宗教、机构编制、文秘、督办、电子政务、保密、财务、国有资产监管、后勤保障等职责,负责人大、政协、人民武装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为民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

(二)经济发展办公室。承担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资源管理、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林权管理、水利建设与管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统计、扶贫、安全生产、农民负担监督、市场监管等职责。

(三)社会事务办公室。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食品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责。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担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等职责。

四、事业单位设置和职责

****镇设置6个服务中心和财政所。

(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办农业、林业、水利、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性工作。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承办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三)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办文化宣传、广播电视、群众性体育活动及相关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四)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承办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村镇规划、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镇公用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五)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办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服务性工作。

(六)统筹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各种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七)财政所。承担编制镇财政预决算职责;负责惠农政策资金兑付管理;负责对行政区域内财政资金实施监督;负责协调组织财政收入入库及预算内、外收入综合监管;负责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及村级财务收支行为规范监管;负责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管理。

五、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镇核定行政编制30名。其中:设党委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镇长(党委副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2名(其

— 5 — 中1名专职负责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纪委书记1名、副镇长4名、武装部长1名。

****镇核定事业编制50名。其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0名(专业技术人员25名,工勤人员5名);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事业编制4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工勤人员1名);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名(专业技术人员2名,工勤人员1名);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工勤人员1名);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管理人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工勤人员1名);统筹发展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名(专业技术人员2名,工勤人员1名)。财政所事业编制7名(含工勤人员2名)。

六、其他事项

(一)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按有关规定或章程设置。不设政协机构,由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中小学校、卫生院等单位要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

(三)按服务平台的架构统一设置“为民服务中心”,将农科技术辅导、林业、农村合作医疗、残疾人服务、动物疾病防预、计划生育相关证书办理等事项集中到“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相关办公室和事业中心抽调。实行“一站式”

— 6 — 服务和“窗口式”办公,推行办事代理制,方便群众办事。

(四)机关不配备助理员,实行人员分工责任制,按职责确定岗位和人员。不核定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编制,原在职在编的后勤服务人员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逐步消化。今后,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实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第3篇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已经全面推开。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浪潮中, 站在一线的、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 尤其是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师, 不得不承认, 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 笔者提出了一些改革的策略。

二、存在问题

(一) 学生方面

1.留守学生的增多, 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题, 尤其是给英语教学增添了不少麻烦。

目前“留守儿童”的队伍日益壮大, 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 许多教育界人士也表示很无奈。他们说, 学校只能在学生在校内时管好教学及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方面, 而对学生在校外的学习和生活就很难管理。这对外语教学来说, 无疑也增加了难度。

2.学生生活在农村, 大多受地方方言的影响, 在读音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

在我们桂东的乡镇, 讲的话大多数是“客家话”、“九都话”或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壮话”、“瑶话”等, 尤以讲“客家话”的居多。而我们上课用的是普通话, 这样, 学生不得不将这些方言转化成普通话。放学回家后, 又讲回他们的方言。在这种情况下, 再学英语, 就显得难上加难了。让我们来看看“客家话”与英语的不同表达。

客家话 英语

鞋/hai/ shoe

衫 /sam/ clothes

夜 /ja/ night

间 /gan/ room

很明显, 两者之间毫不“沾亲带故”, 且客家话等话语对上述词语的读法与普通话相差甚远。所以, 对操以上语言或方言的学生来说, 英语学习是相当困难的。

(二) 教材方面

英语教材问题是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Go for it!教材就广大农村初中来说, 有其明显的不适应性。首先, 新教材起点太高。贺州农村大多数小学迄今为止还没有开设英语课, 即使开了这门课, 也仅是蜻蜓点水。小学英语教师的配备不足。初中英语教师就明显不够, 哪还有英语教师配给小学?其结果就是从小学教语文或数学的教师中抽出师资来教英语。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而Go for it!教材是在三年小学英语的基础上编写的, 对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 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 新教材听力难度过大, 语法、语言点多而散, 词汇量大。农村学生由于环境及种种条件的限制, 无法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而新教材内容使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望而生畏。他们因为教材难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的自制力差, 学习习惯也差。加上家长们又意识不到英语的重要性, 很少去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 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与他们关系不大, 这样的思想也抑制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意识。因此, 一套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是广大农村教师和学生急切盼望的。

(三) 教师方面

1.教师业务素质相对较低。

如今的城镇初中英语教师, 大部分是英语专业毕业,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合格率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 还有一定数量的教师, 他们的知识及观念陈旧, 教学思想保守, 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 有些已完全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需要。他们面对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常常是无所适从, 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同时他们又担负着相当繁重的教学任务, 他们也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和方法, 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 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师心理压力大。

在中国, 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成是重中之重, 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中小学时期是否能够受到好的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一生的发展, 并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教育和培养孩子也不同于其他的职业, 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在课内和课外投注大量的精力, 因此其工作量是无法用时间和数量来量化计算的。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了教师职业压力过大。农村教师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重任。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农村教师所承载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面对新课改, 农村教师感到很迷茫, 因为在农村地区, 分数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很多地方仍用分数来衡量教师的工作, 这就使教学工作陷入了矛盾的境地。一方面要考试, 那就不可避免地一切向分数看;另一方面又要搞新课改,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发展学生多方面才能, 可农村地区条件有限, 无法实现新课改预设的目标。这样的两难矛盾确实使得农村教师无所适从。

3.教师责任感下降。

由于出现辱师事件而得不到处理, 教师处于缩手缩脚的境地。

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 有些学生的素质, 特别是乡镇的学生的素质, 不得不让我们教师头痛不已。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课, 讲小话, 听mp3, 教师走到这些学生跟前, 批评几句, 反被学生辱骂, 直呼要去告老师;想缴学生的玩具, 教师的手还没有碰到学生, 反被学生一甩手打了一下。那些被学生打过的教师, 有哪些不是到最后只好自认倒霉的?下次, 哪个老师还敢去批评、教育学生?反过来, 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嚣张行为忍无可忍, 动手打了一下学生, 那后果就大大不妙了:学生的家长及同村人就会强行入校, 众多媒体会关注你, 人们不会去关注原因, 而只知道结果是老师打了学生。教师被置于风口浪尖, 情况非常不妙。

(四) 教学设施方面

桂东乡镇地区学校的教学条件简陋。学校仍采用黑板、粉笔加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英语教学难以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谈不上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设备也就是一部录音机, 很多学校还不能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

(五) 社会风气的影响

1.六合彩的影响。

2.麻将的影响。

(六) 家庭方面

做生意的家长忙着赚钱, 还有的家长忙于赌钱, 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特别是英语方面的学习, 因为他们很多人本身就不懂英语, 也不重视英语。

另外,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增多, 这种学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地给英语教育教学带来了影响。

三、改革策略

(一)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差的问题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 往往学习态度积极, 听课认真, 乐于完成作业, 其学习成绩也较理想。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重要性。

要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 就需要我们教师用真诚的情感去感染他们。也就是说,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改变课堂上“满堂灌”、课下“远离学生”的旧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应尽量多用英语来组织教学, 不要怕学生出错, 要用自己亲切的目光去暗示他们, 扫除他们心中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下课后, 多和学生交流, 多开展有关英语学习的活动,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说、用英语想的习惯, 进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最终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对于学生基础差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 以及学习是否进步或停滞不前等, 都和学生的思想、情绪有关。应随时注意、了解造成学生学习差的原因, 并针对当前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及时提出要求, 予以鼓励、帮助或引导。必要时, 可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补课、谈话或家访。

(二) 关注乡镇初中英语教师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英语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根本原因, 因此教育行政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多给他们进修学习的机会。而现在所采用的大撒网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是完全不够的。政府要给予农村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为他们排除生活之忧, 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为他们创造一些平等的机会, 让他们多与外界的同行交流, 找到工作的平衡点, 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工作中体验幸福, 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专家们由此呼吁, 在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减轻工作量的同时, 全社会都要对教师的工作予以支持和理解。

(三) 改革评价做法

在考试方面, 希望国家教育部和有影响的外语教学专家加强对英语考试的研究、引导和调控, 根据各地区情况, 根据学生成绩高、中、低 , 分别设立A、B、C卷, 使层次不同的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 增强教师责任感, 改革教学方法

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 做到立足本职, 发扬奉献精神, 立志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添砖加瓦。顶住一切压力, 严格按大纲要求实施教学, 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 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对新教材的适应能力。

(五)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师的待遇

(六) 改变社会风气

国家应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要把先进的理念带入课堂, 教师与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而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乡镇初中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常汝吉.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炼九峰.情感教育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英语周报, 2004-6.

[3]李桐飞.英语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角色转变[J].课改与教研, 2006 (3) .

[4]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第4篇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

一、引言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也是实现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最基础的职能机构,在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实施以来,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逐步由传统的收支管理型向监管型、核算型与服务型的方向发展,对于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财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预算管理弱化以及资金监管乏力等,制约了乡镇政府正常履行职能,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以确保乡镇政府更好地发挥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

二、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职能弱化

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的制定非常的粗放,因此导致预算几乎过于简单,对于乡镇财政收支实际管理的指导意义不大。而且在乡镇财政预算的执行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造成了乡镇财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乡镇财政财源不足

我国乡镇财政工作中,最突出普遍的问题就是财源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乡镇政府的负债问题较为严重,财政收支处于非常紧张的状况。特别是由于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更是加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局面,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一些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也不能正常开展。

3.乡镇财政监管力度薄弱

当前由于乡镇政府对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重视不足,认为财政监管是对政府管理权限的干预,因此对于财政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缺乏有效的公开公示,财政审计力度也较差,造成了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管失效,不利于财务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

三、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改革措施研究

1.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设置,确保财政管理机构职能发挥

为了确保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实施,首先应该健全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参照当前我国较多采用的“县镇共管,以县为主”的模式,或者是探索采取垂直管理体制,以减少乡镇财政所人员在履职时受到本级政府的干预和约束,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正常履行管理职能。在财政管理部门职能的界定上,应该根据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进度,将乡镇财政职能逐步朝着农村公共服务、落实惠农政策、乡村财务管理、乡村债权债务管理、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等几方面转变。

2.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对收支的控制能力

对于乡镇财政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原则,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财力状况及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财政预算,经过乡镇政府审定以及人大部门审议后组织实施财政预算管理。对于财政预算的实施,应该实行项目管理,根据年度支出预算和具体支出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分月或者是分季度用款计划,由乡镇财政管理部门按照用款计划和庫款调度情况完成资金的支付。在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上,重点强化预算的执行力,控制无预算开支、超预算开支和擅自调整预算,尤其是避免先开支、后申报的问题,对于需超预算支出的,必须按规定程序调整或追加预算。

3.不断加大乡镇财源建设,缓解财政资金紧张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地提高财源建设能力是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镇财源的建设上,应该以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作为契机,加大对于乡镇农村经济以及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还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农村的实际情况,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积极地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力,并不断的加大乡镇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在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资金紧张的问题。

4.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管理规范化水平

首先,应该根据乡镇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避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行为,为全面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应该探索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设立公务卡制度,不断地提高财政财务的透明度,并加大对于乡镇财政的审计管理,尤其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确保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与经济合法。第三,应该落实好乡镇财政管理的公开公示制度,将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资金收支进行公开公示,动员社会力量监督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

四、结语

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是适应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并强化财政预算与监督管理,积极的开源节流,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为乡镇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武.吉林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丁成林.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差距透视财政资金使用中的问题——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师,2011年07期

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第5篇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晋办发[xxxx]xx号)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朔办发[xxxx]xx号)要求,结合我县乡镇实际情况,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乡镇机构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县乡权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整合事业站所,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提高乡镇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因-1-

地制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和权责一致,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力,增强乡镇服务能力;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确保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农村社会稳定。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着力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的主要职能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同时,要配合县级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资金监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二)切实理顺县乡权责关系

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之间的事权和各自的职责,使权责趋于一致。改革对乡镇的考核办法,按照乡镇的主要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积极探索县直部门和乡镇在管理农村事务、服务“三农”方面相互结合的有效形式,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科学设置乡镇机构

1、乡镇综合办事机构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各乡镇统一设置3个综合办事机构,即:

党政工作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 经济发展办公室(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 社会事务办公室(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

2、乡镇事业机构

将各乡镇现有事业站所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乡镇政府,生产经营性职能分离到经营实体或中介服务组织,公益性服务职能进行重新整合。即:

─农技推广、畜牧兽医、水利水保、林业管理、农机管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卫生监督、财政所等以技术服务或行政执法为主的机构纳入县直职能部门的服务网络建设,按区域综合设置,其机构、人员及经费由县级有关部门统一管理;

─将其它中心站所进行整合,整合后各乡镇统一设置2个事业机构,即: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其人、财、物由乡镇管理。今后,乡镇一律不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四)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1、人员编制

乡镇行政、事业编制总额维持现状,即:全县乡镇行政编制总额xx名,事业编制总额xx名。各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具体核定为:

Xxxxx2、领导职数

各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职数控制在9名以内。其中: 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其中1名兼任乡镇长、1名兼任政协联络组长),人大主席1名,乡镇长1名(不计职数),副乡镇长4名(其中2名兼任党委委员),政协联络组长1名(不计职数),纪检书记1名。

各乡镇党政综合办事机构和事业机构的领导职数均为1正1副。

4、超编人员分流

各乡镇按机构改革中新确定的机构和编制进行人员定岗后,要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分流富余人员,争取在2011年底前完成富余人员消化任务。

(六)建立机构编制监督约束机制

为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各乡镇要实行编制实名制和公示制,定编到人,人编对应,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构编制与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确保在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范围内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干部、核定工资、核拨经费。对违规设置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超编制进人等问题,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组织领导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机构编

制部门要发挥牵头、把关作用。纪检、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认真做好“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落实工作,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第6篇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理顺区镇两级财政关系,充分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区镇财政管理体制

从2016年起,改变现行的将镇政府等同于区级预算部门的做法,设立乡镇一级财政预算,由各镇统筹安排收支预算。

(一)乡镇财政收入

乡镇一级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有四部分:

1.保障乡镇基本支出需要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由区财政按有关工资福利等政策据实核定后,划块拨付给乡镇。

2.保障乡镇日常项目支出需要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由区财政按“基数+增长”的模式划块拨付给各乡镇。其中:基数按2015年的项目支出数,剔除掉一次性项目后确定;增长按当年区级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确定。对经区政府年终考核为优秀的乡镇,另按当年区级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的0.5倍,给予增长率奖励。当年的基数和奖励,作为下的基数滚动测算。

3.乡镇一级征收的非税收入。乡镇一级征收的非税收入除了按规定应上缴中央和省市财政以外,原则上全部留归镇级财政使用,充分调动乡镇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积极性。

4.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为了完成特定的发展目标,区级财政按“专款专用”原则分配到各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转移支付 1 资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原区级各部门转拨到乡镇的资金,由区级各部门年初提出安排意见,执行过程中不得变更;二是原乡镇部门预算安排和追加安排的一次性项目资金,由区财政年初提出安排意见,执行过程中不得变更;三是区级根据工作需要新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以上4项收入中,第1.2项收入由区级年初核定给乡镇,第3项目收入由乡镇自行征收,第4项收入由区级年初预告知乡镇。

(二)乡镇财政支出

镇级财政应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原则依据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各项支出预算,优先保障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等基本支出预算,合理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并报镇级人大批准。

二、组织保障

(一)乡镇一级政府预算由乡镇财政所根据乡镇政府的要求组织编制,经各镇人大批准后实行。

(二)镇一级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委派,具体工作由乡镇财政所承担。

(三)各街道办事处参照区镇财政管理模式进行保障。但考虑到街道办事处属区政府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本次体制调整,仅将原区级完全代编预算,改为区财政按上述第1.2项目收入核定预算控制数,由街道自行细化;第3项收入待收入入库后,全部拨付给街道,由街道安排支出。其他不变。

(四)加强各镇财政所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合理设定岗位,确保新的区镇财政体制顺利运行。

(五)本方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执行期2年。执行期内如遇国家政策或上级财政体制重大调整,本方案也做相应调整。

乡镇推进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第7篇

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 2 5号)、《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 170号)和市、县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重要意义。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社会改革,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我乡富民强乡目标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文明节俭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需要。通过文明、健康、生态的现代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规范、引导,转变广大群众传统丧葬观念,对于优化我乡外部形象和投资环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各行政村和乡直各相关部门要深刻理解殡葬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对于促进我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扎实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树立殡葬改 革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发挥殡葬改革在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基本原则。坚持提升公益性公墓建设水平与提高火化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群众殡葬改革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履行政府责任与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殡葬事业发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主要目标。公益性公墓建设完善,今年7月1日前实现全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达到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现象,确保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推进平坟复耕;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干部职工城乡居民火化基本服务费用由政府承担;殡葬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殡葬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文明节俭治丧新风,推动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措施

(五)完善基础设施。各行政村在规定时间内对每完成一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奖励行政村8000元。切实解决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与管理、基础火化设施、殡葬执法交通工具等实际问题。要紧密联系人口、耕地、环境实际,以行政村或行政村连片为单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选址,按每千人1亩地的标准,今年7月1日前完成全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任务,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在公益性公墓建设期间,对尚未建成公益性墓的地方,死亡人员公骨灰暂由乡殡仪馆免费存放保管,费用由乡财政负担,待公益性公墓建成后.自愿继续存放在乡殡仪馆的费用自理,或迁移至本村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要实现“四有一通”的建设标准,即有标志牌、有明显的界限、有统一的规划、有绿化花草树木,道路通畅。行政村公益性公墓的规划方案报乡民政所审查,乡民政所报县民政局和有关部门负责验收和审批。

(六)建立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乡、村两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殡葬执法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统一列编。依法行使殡葬管理职责,规范执法程序,转变执法方式,注重执法效果。实行殡葬执法工作责任追究,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玩忽职守、消极懈怠的现象发生。严肃查处阻挠、妨碍殡葬执法或打击报复执法人员行 为。

(七)落实惠民政策,维护群众权益。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乡范围内实行殡葬惠民政策,遗体接送、火化费用每具600元由政府公共财政负担。

(八)推进平坟复耕,逐步取消旧坟。全乡基本农田内现有坟头约30多万个,占用耕地约3000多亩,平坟复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各行政村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因地制宜,强力推进平坟复耕。在今年5月1日前完成现有坟头的清查登记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绘制平面图,登记册和平面图一式三份,村留1份,其余上报乡镇(办事处)和县民政局备案,确保不再增加新坟头。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相结合,把区域内没有坟头作为申报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重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要发挥表率作用,积极配合平坟复耕工作。

(九)进行试点示范,发挥引导作用。全乡先选1-2个行政村作为试点,然后全面铺开。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推动全乡殡葬改革平坟复耕工作深入开展。

(十)建立奖励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为切实做好全乡殡葬改革工作,调动行政村积极性,今年年底,乡政府对完成主要目标任务的乡镇(办事处)综合考核后给予奖励。

三、加强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 ’

各行政村要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考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统筹规划,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贯彻落实好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召开广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开展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乡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乡殡葬改革工作。将殡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协调工作的开展;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加强督导,深入基层,靠前指挥,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村民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移风易俗。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殡葬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殡葬改革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殡葬管理工作,对违反《国资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依法强制执行。公安机关对聚众闹事、阻碍干扰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乡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城建中心等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对金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财政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门及当事人所在单位对违及殡葬法规的当事人拒付丧葬费抚恤金和丧事造成的困难补助费。纪检监察和人力资源社保障部门对违反殡葬有关规定的党员干部、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卫生院要加强对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去世人员的遗体管理,未经殡葬管理机构同意擅自允许运走遗体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工商、林业管理部门要依法取缔棺 木市场,加强对丧葬用品流通、销售市场的管理。

(十四)完善各级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督导督查机制,对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协调殡葬改革综合执法,及时解决殡葬改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第8篇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 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唤起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内容多渠道地变换思想, 用科学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多为学生提供新鲜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利用图片教学。

面对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时, 他们对英语充满着惊奇和渴望, 教师便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 利用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片、卡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从最基础的ABC教起, 让他们觉得学习英语既简单又有趣。同时, 还适当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 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更加感兴趣。然后慢慢给他们创设语境, 让他们轻松自然地学习英语。只要有了兴趣, 有了自信心, 那一切就简单了。

2. 利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

教材中有很多首英文歌曲, 而我所带班上的学生又都能歌善舞。教师应针对这一情况, 我充分利用课本内容, 认真教唱英文歌曲。学生们边唱边跳, 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了很多日常用语。同学们在活动中, 很快就学会了唱英语歌。圣诞节时同学们会一起唱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有些学生还学了Michael Jackson的Dangerous和他的太空步。

3. 利用手势教学。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都有着好动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手势或动作。例如在教学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时, 让学生站起来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来学这些单词。有时也会让个别学生单独表演。又如在教学介词above, below, next to和in front of时, 除利用实物对比介绍各介词的方位外, 还用手势或动作。above:让学生们双手斜举向上;below:双手指向下;next to:双手指向身边;in front of双臂平举向前。这样, 学生们很快就能掌握这些词了。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运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运动”, 就是让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通过“全身运动”, 就会使学生在精神、心理和身体活动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既能激发兴趣, 又能培养创新能力。

1. 课前的“热身运动”。

在备课时, 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自己备, 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参与。如在准备教具时, 大多数时间应让学生自己去准备, 尽可能做到自己手里有什么, 学生手中有什么。在教be made of, be made from, be made in等词组的用法时, 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准备一些物件;在教0-10的数字时, 可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电话号码、门牌号、邮编等卡片。另外, 上课前, 可都让学生唱一首英语歌, 营造一下英语气氛, 或者来一个小竞赛、讲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等等, 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 课中的“健身运动”。

检验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因此在英语课堂上,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 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操练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动口, 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自由地去表演。在课堂上举行英语朗读比赛, 有时是小组赛, 有时是个人赛。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高, 此外在课外辅导课上, 教师可与学生真正互换, 就这样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更能提高学生的胆量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娟娟.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081

[2]韩竹.浅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3]谢平根李霞.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后反思与研究.《新余高专学报》20106

关于乡镇防疫体制改革的探讨 第9篇

【关键词】乡镇;改革;防疫体制;措施

1 实施乡镇防疫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 当前在农村乡镇农业发展阶段所实行的这种管理体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农业需求以及农村农业工作的经济需求。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很多农村乡镇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当疫情发生的时候才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而且防疫工作站中防疫设备陈旧老化、防疫人员素质较低等,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政府的投入不足、其管理手段较为滞后和相关的补偿制度不够健全等,导致其发展与生存步履维艰。因此,为了适应当前农业防疫需求,推动乡镇农业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对其防疫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一种新型防疫体制。

2 乡镇防疫体制改革的措施

2.1 新乡镇防疫体制模式的构建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要想推动乡镇农业事业的发展,做好其预防控制工作,首先必须要构建相应其完善的农村三级预防网,在农村三级预防网中,乡镇防疫机构是其结构中的枢纽,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做好乡镇预防机构的管理工作以及建设工作,能够带动农村整个预防网络的管理以及建设,推动农村农业事业的发展。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分析,若从乡镇农业控制管理工作中把防疫工作适当地剥离出来,让其相对独立,并将此作为目标来建立和其相适应的一种新网络结构,可促使防疫队伍逐渐向专业化、一体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2.1.1乡镇防疫体制模式的构建

在改革过程中,分离乡镇的预防机构和乡镇的农业管理机构,由市农业防疫站来进行管理,同时并成立相应的乡镇农业灾害控制所,该控制所的业务、行政、财务以及人事等各项工作均由县农业防疫站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业务在农业行政部门领导实施的宏观调控下,应该由防疫站统一安排工作考核、验收、技术指导、检查以及监督等工作。

2.1.2人员的配备

按照农业部关于乡镇农业建设的相关要求以及人员配备的标准,来编制农业灾害预防控制所的工作人员,同时人员的选聘应该纳入到防疫站乡镇人员配备的编制中去,该预控所的主要管理人员,比如所长应该由市防疫站进行考察和提名,并且报上级农业行政部门,由防疫站的相关领导通过商讨以后来予以聘任。此外,在选聘工作人员时,应该以从事农业防疫工作的相关人员作为其选聘的主要对象,采取公开竞争与公开招聘的方式,择优聘任来录用工作人员,并且所聘任的工作人员其技术结构应该达到相应的教育程度。

2.1.3房屋建设和财务

乡镇农业防疫中心的房屋建设要求可以按照农业部关于乡镇农业防疫房屋建设的标准,根据预防灾害控制的用房标准来合理进行设置。同时乡镇农业灾害预防控制所的财务管理,可以采取市防疫站统一管理和单独核算的方式。

2.2 提高乡镇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改革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促使其防疫体制符合该地的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防疫人员作为防疫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其防疫工作。因此,在乡镇防疫体制改革过程中,还要注重防疫人员的培训,防疫人员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当地农业发展的情况,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防治和控制农业灾害的专业技能;在其工作中,要保持一种勤奋好学的状态,了解当地易发生的农业灾害,为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做好准备工作。此外,还要做好当地农业灾害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

2.3 加大对农业灾害防疫重要性的宣传

(1)贯彻实行关于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同时还要进行组织和实施,以及对该乡镇的各种农业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以及质量监督,确保其农业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

(2)在乡镇防疫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农业灾害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定期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使人们对于农业防疫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综合防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灾害。

(3)对农业灾害问题的管理。首先应该收集疫情的相关报告资料,及时上报,一旦发现有严重的疫情,应该对疫点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与消毒措施,杜绝疫情的扩散。

2.4 构建乡镇农业灾害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相关要求,农业事业的发展应该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一致和协调,农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其宗旨,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改革的时候必须要遵循高效和精简这一原则来进行。对此,在乡镇农业防疫体制改革过程中,可以通过县防疫站来统一管理人、财、物,同时乡镇农业灾害预防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满足区域性的农业规划原则,对农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及对农业机构进行重组,加强农业行政的监督执法,强化各种灾害的预防和控制,便于农业防疫事业的可持續发展和稳定农业防疫队伍。调动基层农业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且合理地利用当前这些现有的农业资源,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来规范其管理,改革当前现行的乡镇农业防疫体制,从而推动基层农业防疫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促使其工作能够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肖耀辉,秦强,匡金光等. 罗田县乡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现状与建议[J]. 湖北畜牧兽医,2008(12):12-16

[2]张晓玉,孙宏武,高俊等. 乡镇畜牧兽医站在发展畜禽养殖业中的作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6):93

[3]杜延武,石文辉. 化隆县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转变现状及对策初探[J]. 中国动物检疫,2009,26(4):24-25

[4]蒋宝建,黄苏华,李圣平等. 泰兴市乡镇动物医院运行情况调查[J]. 中国牧业通讯,2008(17):37-38

[5]路群超,王会珍,赵一楠等. 利用动物农业监督机构的职能优势探索规模养殖场防、检、监结合的新路子[J].河南畜牧兽医,2009,30(21):31-32

上一篇:试用期员工转正申请书自我评价下一篇:地狱才是天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