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方向

2024-06-27

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方向(精选10篇)

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方向 第1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主要职业发展方向和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例如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就业要求(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储备的知识)

1、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网终:工程专业基础、较好的综合素质;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终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获得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2、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本专业方向就是学习如何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生产。

3、计算机软件主流开发技术、软件工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胜任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性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4、信息工程通信方向是一个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及信号与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通信系统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综合设计、开发、集成应用及维护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通信系统与程控交换、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新方法、数字图像处理及压缩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和通信

鉴于大多数计算机新生(包括我)都对前途和奋斗方向不明确,小哥特意从网上找了篇比较好的文章献给计算机的弟兄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前进方向,提前为自己的未来勾勒宏图,让我们一起努力!!

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本文就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和就业形势略作分析。

一、IT人才短缺

(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调整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

达到20%。美国从2002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03年从业人员比2002年提升了4.2%,至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

(2)我国IT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2007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

(3)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2008年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目前只有4000人,IC人才严重短缺。2002年我国存储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6亿元,且以10%~20%的年增长率递增。2004年我国存储市场人才需求在3万人以上,而国内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500人,网络存储人才匮乏。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可达120000亿美元,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十年大约需求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4000多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不到3000人。到2006年我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年均人才需求超过2万。

(4)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

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出口额将增至50亿美元。2002年我国不合理的橄榄型软件人才结构中博士、硕士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按合理的金字塔型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

二、市场需求旺盛

(1)行业需求稳中有变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通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和22%,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层次。我国计划在2010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2002年,全国约有专职和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预计需要新增相应师资20万人。2004年我国IT认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3.5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培训机构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师资。独之秀职业点津:

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

前景。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程序设计、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计算机分析家满足不了众多公司的需求。

我国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已将其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两年每年国家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超过 1600亿元。各省和一些中心城市也都把信息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产业的发展以人为本。信息产业的长足发展,直接推动了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刚刚起步,方兴未艾,“人才饱和”、“走下坡路”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所以说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简介

本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数字媒体与网络技术系、工业设计系等。

(一)毕业生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土学位。

(二)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二,信息人才的供求分析

中国信息化人才市场的基本格局显示出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点。据国内专业媒体报道,世界银行曾估计,发展中国家约有1/4的发展项目将因缺少合适的熟练人员而遭到失败。他们指出,在亚太地区,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工业界和科学界培养出来的程序员、管理人员、顾问和推销人员满足不了这一地区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这种状况影响了信息技术用户单位对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而有关的管理人员更是欠缺。因此,亚太地区的信息技术厂家和用户单位今后的头号问题就是发现和培养人才。

(一)信息人才市场总体供求形势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技术人才一直是人才市场上最活跃的群体。需求、供给及价格都大幅上涨。当前,中国人才市场的总体趋势仍然呈现出职位需求数量不断上升的特点,但是,信息技术行业却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增长。据几大人才市场的调查情况,信息技术人才的总需求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计算机行业的收入水平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

度有放慢的趋势。总体上仍然是各个行业中收入水平居前列的行业,甚至高于金融业,比教育科研等单位高出一倍以上,也明显高出国家机关的薪资水平。这已经成中国教育科研领域的信息技术人才向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流动的重要拉动力

◆主修课程: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汇编语言、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与实验、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原理以及专业模块课等。

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概况:本专业属宁波市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适应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软硬件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发展探索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本专业主要设有三个方向: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主修课程: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汇编语言、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与实验、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原理以及专业模块课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选择到机关事业单位、金融外贸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电力交通部门、各大中型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系统设计、管理与维护等工作。近2届毕业生就业走向十分良好。

毕业生具有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分析研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能力,能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娱乐与图形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开发应用等计算机学科的研发、管理与教学方面的工作。能在任何行业的有关公司、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的软件开发管理、设计分析、教学科研和应用设计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方向 第2篇

本专业分嵌入式和信息系统两个方向。嵌入式方向以培养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方面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将掌握所从事嵌入式软件工程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各种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典型开发、调试和测试工具的使用。能在企业、事业、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部门、教育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技术服务、科学研究、信息管理、教学工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信息系统方向以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高级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技能,支持客户/服务器结构的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技能,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应用软件及Internet应用的开发技能以及计算机网络和外部设备的安装及故障诊断维护的应用型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主干学科,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企事业部门等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是具有多方面适应性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网络工程

本专业分网络安全、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二个方向。网络安全方向培养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实施网络安全技术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方向培养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改造、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规划与施工、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能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建设、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网络安全防护与性能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与信息安全产品开发、网络技术教育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可以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公司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科研、生产、开发和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方向 第3篇

一、教学内容要安排恰当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 对于这样的操作课程不论是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校, 通常都是由教师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给学生演示软件操作, 然后进行一定的实践练习, 从而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师所教授的实践操作手法, 而这种把计算机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 就会造成因为实践的关系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学生也会因为对理论教学没有较深的记忆造成在实践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操作。在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中, 把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贯彻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讲解时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和教师能够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做到计算机就在身边, 让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马上运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 从而让学生对计算机更有兴趣学习也能更积极, 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能够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去。

比如, 在课堂上进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教学时, 教师对Photoshop软件的特性进行讲解的时候, 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实践, 让学生根据讲解的每一个特性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 可以很好地结合软件的特性和应用的方式, 来实现学生对这个软件的应用能力。在把Photoshop软件完整地讲解完之后,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和实际情况相对应的实践操作作业, 让学生利用数码相机对一些优美的风景进行拍摄, 之后再让学生利用讲解的Photoshop系统对这些照片进行美化处理, 最后再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 根据软件系统操作中的使用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之后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Photoshop软件, 也可以在软件的应用上得出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就现代社会对计算机方面人才的需求来看, 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都是在计算机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对应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 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进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 并且要针对这种差异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做到全面提高, 在操作学习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一) 改革考核的内容

受计算机学科性质特点的影响, 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快, 所以传统的教材并不能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理论反映出来, 一般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在进行计算机考试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所授教材, 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试内容, 更不利于对学生岗位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而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认识到计算机专业传统考核方式的一些弊端, 并且根据这一点提出了统一基础, 开放选修的新型考核的方式, 这样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 对于怎样改革计算机的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 改革考核方式

中职教育机构可以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一些相应的“企业岗位考核”, 邀请一些相关的企业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 这样就可以为将来学生参加企业的岗位测试创造条件。

四、教师的职业素质也需要提高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教师的职业素质也需要提高, 这方面可以参考借鉴“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方法, 这样就可以在制定相应的资源培训平台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师的知识传授职能, 还有可以让教师定期参加相关企业的实训, 通过对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实践教育的素质也能得到提升, 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实践证明, 把就业当成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实践课程是行之有效的。当前中职院校所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开展以就业为方向的计算机教育实践课程对中职院校的就业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中职计算机Flash动画制作教学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 2014 (20) .

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方向 第4篇

关键词:就业方向 计算机教育 职业技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93-01

1 职业技工计算机教育包含的就业方向

1.1 职业技工计算机教育符合社会就业潮流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这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于职业技工寄予的厚望。当今社会环境复杂,高科技的发展一日比一日迅猛,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则加剧了人们落后的生产力与新进生产技术之间的矛盾。要想牢靠地保住饭碗、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技术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拾得一席之地[1]。

计算机教育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仅仅传授学生们特定的电脑操作知识,某种程度上而言学生们只是依葫芦画瓢呆板地接受。然而职业技工对于电脑的接受程度则远远高于一般非专业的学生一大截,他们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便各自的职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良好地衔接从而灵活地完成工作任务。计算机教育教会了职业技工常规的操作技能,比如钳工必须得掌握机器的构造,而这些知识通过计算机则能较为简便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将职业技工生产操作在经济中的各种难题均以电子表格或其他形式记录下来,懂得计算机技术的职工则能更能方便、快捷地掌握职业技术,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教育给予职业技工一个全新的平台去操控自己的职业技术。

1.2 职业技工计算机教育引领社会就业潮流

以计算机为中心衍生出许多新兴产业,诸如互联网商店、腾讯等等商业公司均是计算机技术的直接获益者。商家运用聪明的头脑,高瞻远瞩对产业进行合理地操控布局才使得与计算机相关的产业取得巨大的成功。计算机教育无疑是他们成功的一大法宝。利用少数人熟知的技术创造出人见人爱的商业产品无疑是极为符合科学的商业谋略的。纵观商业领域,因为计算机技术崛起的后起之秀不胜枚举,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科技永远是商业的直接领导者[2]。

职业技工自是幸运儿,他们虽说没有拔高的文化知识但经过专业的刻苦培训他们掌握最潮流最顶端的工业技术,试问谁还会一直后悔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呢?中国每年高校就读率远远低于20%,而落榜的高考生则纷纷选择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深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计算机教育给了他们竞争的本钱,给了他们傲视群雄的资本,他们高收入的工资回报更有利地说明了计算机教育蕴含的高经济效益。

2 良好的教育谋略确保职业技工计算机教育良性发展

2.1 一对一的计算机教育辅导模式

计算机教育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比较严格,职业技工大多学习能力偏低,同样的教育方法不一定就能确保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则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督促学生学习,学生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均在第一时间得到老师的详细解答从而解除疑惑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许多一流的高等学府,他们凭借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一直稳居教育界霸主地位,其中不乏一对一辅导模式的合理运用。一对一教育模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羞涩心理,老师与他们的密切接触更是极为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一旦被某种因素点燃必定就无限地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3]。

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并不局限于文本知识的学习,在职业技工接受了计算机教育即将踏入社会之时,这种一对一的就业辅导模式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着想,向企业输送学生要“待价而沽”,即选择条件好的、待遇高的、发展空间大的企业[4]。

2.2 职业技工计算机教育合理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计算机教育因为其简单、通俗易懂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到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甚至消极以待照本宣科,统统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职业技工的就业前景。他们在课堂中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非但如此还要受到老师消极情绪的影响。长时间老师、学生的消极作风必然使得职业技工的就业前景堪忧。

合理的评价体系则是通过学生们业余的观察进而以表格的形式将信息反馈到计算机教育教师以便他们合力地调整戮力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对学校教育质量,对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对教师执教水平等方面评价最有发言权,学校须将学生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对学生要“低下头、俯下身、贴近心”,通过开座谈会、发放测评表、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开展学生评教、学生评校活动。师生间的互通则使得职业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蒸蒸日上,一步步迈上新的台阶。通过合理的评价,职业技工对于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他们自己也能更好地参与到计算机学习中从而习得有用的本领[5]。

3 结语

作为职业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职业学校发展模式,探求职业教育科学教学模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职业技工拥有良好就业前景的最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梁晓明.浅析职业技工计算机教育[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徐宇晨.论职业技工就业方向[J].山东社会科学,2011(7).

[3]吴跃华.浅谈计算机教育的弊端[J].青海社会科学,2011(23).

[4]付涛.计算机教育的新出路[J].山西社会科学,2002(11).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方向 第5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率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该专业的就业职业的选择、工作地点的选择以及公司性质三方面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今年的就业趋势进行一个科学的预测。通过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本届本专业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人的就业意向都趋向于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从事金融电信和市场营销工作,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数列其次,而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对公司的性质没很大的要求,他们往往看中是一份职业的发展空间。当然,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读研继续深造也已经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从整个IT行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金融危机的大不利形势下,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是当今大学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综上,总体上来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数学类,其中数学类共3个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数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17位。截止到 12月24日,56115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92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114元,以上工资4114元,0-2年工资3582元,3-5年工资4427元,6-7年工资7697元,8-10年工资10030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朝阳、郑州。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第6篇

排名 方向 占比
1 医疗设备/器械 27%
2 娱乐/休闲/体育 15%
3 批发/零售 14%
4 计算机软件 7%
5 贸易/进出口 7%
6 制药/生物工程 6%
7 机械/设备/重工 6%
8 医疗/护理/卫生 5%
9 学术/科研 5%
10 新能源 3%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第7篇

2.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与评价、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方向 第8篇

我校按照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规范”的基本要求,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形成了以经济应用为主要特色方向之一, 以数学理论为基础, 以经济类专业为依托, 以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数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以及控制科学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的数学专业, 其主要特点是重数学基础、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培养的学生应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了解信息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因此, 在“教学规范”提出的信息处理、工程计算、软件开发专业方向设置的基础上, 根据我校经济类院校属性、具有经济研究和经济信息处理的得天独厚优势的实际, 我们为本专业设置了经济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向, 并把该方向作为区别于其它院校该专业的特色之一。

二、教学计划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突显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教学计划中的, 科学、系统和可行的教学计划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虽然是一个数学类专业, 但其专业内涵和专业定位是完全不同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 学生毕业后很少有从事纯数学研究的, 数学理论往往只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工具, 有时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推理能力等数学素质常常比具体的数学内容更为重要。因此, 在明确的专业定位基础, 教学计划要与之相适应, 一些难度太大且具体内容在今后应用不多的数学专业课如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微分几何、拓扑学等课程没有列入我们的教学计划。相反, 为了适应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经济应用特色, 在专业课中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作为必修课程。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如下四个模块。

1.专业基础课。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

率论、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学建模与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学与计算机英语。

2.专业课。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方法、信息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3.专业方向课分为四组。

(1) 金融工程导论、证券投资学、统计分析、随机过程; (2) 算法分析、开发工具、软件工程、最优化方法、数据挖掘; (3) 管理学、管理中的最优化方法、计量经济学、商务智能; (4) 信息科学现代理论选讲、信息工程中的随机方法、网络与通讯、信息安全技术。

4.任选课。

专业英语、电子商务概论、基于WEB信息处理技术、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数学软件。

在上述四个模块中, 我们突出了数学理论的基础地位、计算机技术的工具作用和经济应用方向的办学特色。既重视课程的体系化和系统性, 又加强了各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它们还将进一步得到改进与优化。

三、实验教学的体系化建设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数学与计算科学”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 要求学生熟悉各种专业软件的应用, 特别是能够应用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hlab、SAS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经济问题, 要求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进行算法分析, 编写应用程序, 基于本专业的这些特点, 必须高度重视教学中的实验环节, 借我校关于教学试验内容体系化、项目化工程的实施, 我们系统分析了本专业的试验教学计划中涉及实验内容的每一门课程, 编制了详细的试验教学大纲和部分试验指导书, 制定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试验内容体系化、项目化建设规划”和“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实验室建设规划”, 构建了系统完整的逻辑结构科学合理的试验教学体系, 特别注重构建了数学理论、计算机工具、经济问题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体系。对每一门课程的试验内容, 每个试验内容的属性与目的等均作了详尽的规划, 并将它们系统地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相信这些试验教学的贯彻执行必将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当然, 加强实践教学, 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重道远, 需花大力气继续开展此项工作的研究和实践。

四、取得的成绩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 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设置, 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辅之以人性化的管理和“金字塔型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取得不错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专业思想明确, 对前途充满信心, 学习风气较好, 成绩较突出。2004级学生多次在期末考试中成绩积点名列全校前矛;以2004和2005级本专业学生为主的数学建模参赛队在2006年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个全国一等奖和一个全国二等奖 (他们同时也是全省一等奖) 和若干全省一、二、三等奖, 获奖率百分百;学生参加校级科研立项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 在数学与计算科学广大教师的指导下, 三年中完成学生科研立项课题近40项,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于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办时间不长, 目前尚无毕业生, 各项措施都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于实际, 总结经验,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努力。

摘要:在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等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经济研究和教学优势, 提出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经济应用方向的命题, 并在三年实践的基础上, 对其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办学特色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经济应用,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 2003, 19 (2) :1-5.

计算机科学的就业方向 第9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3.8

进入21世纪这十多年里,我国经济由原来的高速膨胀发展进入到战略调整格局,国际上原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经济危机也使得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下降。虽然不断有促进学生就业的政策出台,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然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毕业的学生。本文将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尤其是网络方向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提高高职院校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1 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1.1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优势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学历教育的一种体现。高职学生就业从宏观整体上看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前景发展较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启动,把高校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定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通过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显著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信息发展时代的弄潮儿,计算机专业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无处不在,从三岁孩童到耄耋老人都能成为其服务对象,大大小小的网络公司遍布大街小巷,社会需求量的增加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1.2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暂,缺少实际实践经验。高职教育属于专科层次,学生文化素养低、知识底蕴差、综合能力有很大欠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环境优越、高薪、体现自己价值、有升值空间的工作,这种就业心理期望值越高,与现实情况越脱节。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学历低,经验少,现在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又非常快,使得很多人要从基层做起,于是学生们遇到不合意就会选择跳槽,更换工作,很多学生毕业2、3年后还没找到稳定的工作行业。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也使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较低。

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与当前市场需求不匹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但是调查研究表明,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存在时间长,课程设置还在用十几甚至几十年前的老套路,课程内容严重滞后,一些管理人员满足现状,不愿进行市场调研和寻求市场信息,不愿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结构,不愿进行教改,教师的一本书可以讲上几年,省时又省力。这些课程不能随着科技发展及时更新,使得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这种情况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而形成毕业生技能功底薄弱,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脱节的局面,最终接过就是供应的人才不能及时就业,而企业急需人才却无人能招,形成了学校供给人才和市场需求人才相矛盾的局面。

2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工资待遇低下、劳动强度大以及就业稳定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专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应该要依据自己未来想从事的工作门类,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应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习以及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课程制度调整、改善课程体系结构和加强校企合作。

以台湾职技校为例。南台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他们设计的教学卓越计划包括四个分项计划:教师技能力精进计划;学生就业力增强计划;课程职场衔接计划;学生国际竞争力加值计划。他们期望通过卓越计划来推动、落实和强化教学价值这一核心,强化实务的教学能力,培育具有科技化、人文化、创新思维及国际视野的实用人才,使其成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技能人才。其具体做法以学生就业力增强计划为例,详细的做法是:首先成立学生职业目标辅导室,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设立辅导专门单位,在职业大学的四年学习中推动实行大学四年一贯化职业生涯目标设立辅导机制。在大一年级,为学生办理职业目标设立辅导说明及职业生涯探索;在大二年级,为学生开设职场体验活动;在大三年级,学生可选择前往企业实习实践;在大四年级,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择业导向等工作。学校还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为学生出具学生综合能力的电子评价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IT企业实习、就业。在四年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基础课程外,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专家共同授课的项目研发课程,帮助学生考取职业认证,并为其提供职场体验,创业投资等培训,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与参观,使课程规划与产业接轨。

台湾的职技校与国内的高职校要求相似,学生要有规定时间的校外公司实习实践经历,对实习期间进行过程测评,记入校外实践成绩。校外公司实习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强调理论技能与实务技能应用并重。一是能帮助学生奠定实务技术学习的基础,二是要通过职场实际的务实学习,增强学生的实务技术能力的学习,以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的行业实习工程师为最终标准,使学生毕业后既具有职场实务经验又兼有对应职场多变的适应能力。

3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借鉴南台科技大学等台湾职技校的做法,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变革:

(1)引入以真实的网络公司工作过程或实际的网络技术课题为主线的技能提升课程,推动以竞赛课题为导引的项目实践,增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术能力。

(2)学校可设立职业规划辅导中心,统筹运作,从入学到毕业,给学生第一时间的帮助。

(3)规划完善产学研一贯的学习进程,三年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穿插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职业体验与指导,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辅导制度。规范学生校外网络公司实习课程,规范导师的校外指导进程,并有效进行管理与考核。

(4)可建立企业实验室,模拟网络公司工作环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场。

现今,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还主要以学校评价为主,虽然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调研,对高职毕业生的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但对培养结果的评价中缺乏用人单位的参与,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借鉴台湾职技校的校外实习管理模式,由政府出台建立完善规范的校外实习实践管理制度、校企双向的学生评价和培养制度。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完善实习机构评估及筛选制度,考察筛选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保障实习环境的优良性真实性;第二,建立学生实习培训及导师校外辅导制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实习单位,规范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后,建立实习质量考核与评估标准制度,对有毕业生情况的企业进行追踪与反馈制度,实现校企互相评价。

参考文献:

[1]韦丽梅.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对就业情况的影响[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0:117-119.

[2]刘春生,谢勇旗.台湾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28-31.

[3]胡中栋,温卫.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5:134-136.

作者简介:徐莉(1979.3-),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讲师,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00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第10篇

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38474位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588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296元,6-7年工资4000元,0-2年工资4332元,3-5年工资5227元,以上工资6227元,8-10年工资16428元。

招聘要求

针对动物科学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72%;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44%;大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33%。

就业方向

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就业岗位

区域销售经理、销售代表、区域承包、销售代表、区域经理、反刍用酶技术支持、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销售工程师、化验员、市场开发经理、销售经理、业务员、销售实习生、动保经理、宠物药品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东营。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143个]、上海[118个]、广州[95个]、武汉[50个]、成都[49个]、南京[30个]、杭州[30个]、郑州[26个]、哈尔滨[25个]、天津[2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东营[24999元]、吉林[0元]、无锡[15999元]、上饶[13000元]、潍坊[12499元]、承德[7665元]、珠海[6999元]、北京[6179元]、南昌[5701元]、沈阳[5249元]、牡丹江[499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动物科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农学类中的动物生产类,其中动物生产类共3个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在动物生产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农学大类中排名第5位。

上一篇:经销商更换申请报告下一篇:处级领导干部就职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