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原事件看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道德品质

2024-05-30

从李原事件看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道德品质(精选2篇)

从李原事件看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道德品质 第1篇

从李原事件看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道德品质

1997年4月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工物系肄业博士生李原手持利刃,凶残地杀害了该所著名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泰杰。同年8月,李原被判处死刑。李原行凶的缘由来自他与被害人的“矛盾”:1995年,王泰杰任李原所在的计算中心的主任,一天,中心的一个课题组长反映,中心的计算机需要联网,线路要穿过李原的办公室,李原与这位课题组长素有矛盾,多次蛮横地扯断线路,并粗暴地谩骂来接线的同事,为此王泰然批评了李原。此后不久,由于所内因特网用户增加,线路不够,中心决定取消各办公室的直播电话,将这些电话线路改用计算机网络。李原的电话被停用,他大为不满,竟将因特网的一个服务器擅自拆除,严重影响了工作。为此王泰然再次地批评了他,李原则认为王泰然有意与自己过不去。1996年李原从瑞士工作一年回国,按所里规定,出国人员应向所里交纳少量的管理费,但李原拒绝这项执行了十年的“土政策”,拒不交纳这笔费用,说是要与王泰然作对。此外,由于人际关系紧张,计算中心的许多课题组都不愿意接纳李原,李原却认为这是王泰然的错误,后来所里为李原联系一个新单位,希望他调离。于是李原开始铤而走险,行凶杀人。

李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有接触过李原的人,都说他性格内项、孤僻,不爱说话,行为有些古怪,对大多数人来说,他的内心是一个无法探求的封闭的世界,人们可以与之交谈,但却不能理解他、与他沟通。他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常怀疑有人故意与自己过不去,不断怀疑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压制和迫害。他心胸狭窄,不善交往,与人发生矛盾时,一味强调自己有理,片面夸大别人的缺点和错误。199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在学校中期考核中,他的义务学习、科研工作被评为“中”,德育评为“差”。尽管老师对他进行帮助和鼓励,但李原还是于1992年3月向学校递交了退学申请,这表明了他在困难面前的自卑和退却。

资料来源:《作家文摘报》1997年10月24日

讨论与思考:李原事件表明大学生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成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以及培养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道德人格修养的意义。同学们联系这一事件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认真思考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2篇

一、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应从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入手。只有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伟大的字眼,体现着教师在塑造人类圣洁灵魂工作中的重要性。灵魂原指附在人体身上的东西,用在这里指美好心灵,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从古至今,大凡从事教师事业者,都以思想道德为准线。德高望重的教师,最受人们尊重的是他的思想道德品质。可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是多么重要。

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呢?首先,教师必须以身作责,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作表率,做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先做到。让学生认为,一切应该向教师学起,身教胜于言教。其次,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不要求自己,放松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位教师而搞特殊化。想一想,作为教师放松了自己,又怎么能严格要求自己呢?自己都做不到学生又能做到吗?比如,教师经常迟到,学生来迟到了该怎么样呢?再次,必须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自己是一位教师,从事的是教育,就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职业应该有一种执着的奉献精神,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热爱学生。因为学生是教育对象,如果不热爱学生,就套不上热爱教育事业。所以热爱学生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为此,作为教师,就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比如,有的教师经常板着面孔上课,学生稍不符合自己的意志或范点错误,不是高声斥责,恐吓学生,就是冷言冷语挖苦讽刺学生;不是罚站,请出教室,就是教鞭上身,使学生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对立反抗情绪。这类教师的教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吗,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最后,教师必须依法执教,清正廉明。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必须遵守党纪国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教育教学的法制法规进行施教,必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所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只有切实地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所谓集体教育,就是利用集体性的活动,如主题班(队)会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而个别教育,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而采取适应学生来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应把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集体中有个别,个别中有集体,寓个别与集体之中,寓集体与个别之中,做到既看到森林又看到树木。确实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上一篇:乡村旅游发展类型下一篇:庆祝建党95周年节目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