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制度范文

2024-08-03

毒品预防制度范文(精选9篇)

毒品预防制度 第1篇

„„„小学

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制度

为使广大师生认清毒品危害,增强抵御毒品免疫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根据榆教党组发〔2014〕51号关于印发《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共创美好未来”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集聚资源,整合优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积极开展毒品预防、禁止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充分认识当前毒品泛滥蔓延的严峻性、危害性,切实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关爱未成年人,共创美好未来”主题开展活动,以建立“无毒学校”为目标,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禁毒意识和拒绝毒品自控能力,营造一个文明、净化的学校教育环境。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禁毒教育的领导、组织工作机构。建立起学校主要领导负责,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家长为积极协助者的全方位、多形式的毒品预防教育网络,积极、有效的组织开展防毒、禁毒教育。

三、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本校禁毒教育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部署本学期禁毒教育工作的新任务。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禁毒教育的最新形势和信息,积极纳入本校的禁毒教育之中。

四、把对小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当成班主任及相关人员工作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基本内容。

五、加强信息的反馈和调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防为主,把可能出现的涉毒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可能对学生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把禁毒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相结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相结合,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素质相结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七、建立禁毒教育学报告、总结制度。学校在每学年开学初总结上学年禁毒教育情况,制订新的工作计划并向所在行政区域教育行政机关报告。

八、建立严肃的责任落实追究制度,对思想松懈、行动不力的人员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责成及时整改,对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要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相关管理条例进行严肃的处理。

毒品预防制度 第2篇

毒品泛滥对人类的危害已为全世界所关注,今年来,毒流在中华大地上死灰复燃,青少年成了毒品的主要受害者,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净化校园,严防毒品蔓延于学校,也为了更好的搞好我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以下禁毒教育制度:

1、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系统禁毒教育工作的政策、规划,将禁毒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日常教育工作。

2、根据学校禁毒工作的需求,成立学校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

3、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有关学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年级、教研组、班级实行层层分工责任制,把学校禁毒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考核内容,作为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

4、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提高其防毒、禁毒意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全社会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5、加强校园管理,防止学生涉毒违法犯罪。

6、建立禁毒教育报告制度,每年年终以书面形式向教育局如实汇报一年以来学生的禁毒预防教育效果及涉毒情况。

7、对涉毒学生加强监控、家防和跟踪调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8、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禁毒氛围。

9、充分利用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禁毒预防教育活动。

10、把“禁毒内容”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发挥课堂教学的至渠道教育作用。

11、充分利用广播站文化宣传栏、黑板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各种聚会等大张旗鼓的宣传禁毒教育知识,做的警钟长鸣。

12、制定禁毒预防教育工作方案,将毒品预防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之中。切实做到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要在思想政治、生理卫生、生物、历史等学科,制定与毒品预防教育相关教案,进行渗透教育。

13、学校要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毒品预防制度 第3篇

一、我国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和打击方式的转变, 我国毒品犯罪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主体低龄化和无业化、毒品种类新型化、案件所涉毒品数量大宗化、涉及区域国际化。这给我国毒品犯罪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说来, 我国毒品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 犯罪手段隐蔽化

近年来, 我国对毒品犯罪一直保持着严查重打的治理对策, 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为逃避侦查机关的查缉, 犯罪分子在毒品的产、购、运、存、销等众多环节, 犯罪手段日趋专业化和智能化, 隐蔽性不断增强。

在毒品生产加工环节, 除了传统的境外毒源外, 部分毒贩打着化妆品、日用品、药品等物品生产的幌子违法加工合成新型毒品;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种植则往往躲入一些人迹罕至的偏远山区、林区等, 侦查难度较大;

在毒品的运输、存放环节, 往往采用人货分离, 不断变换存放地点, 甚至采用邮寄托运、夹藏带毒、体内藏毒、混合伪装等方法进行走私贩运, 查缉难度不断增大;

在具体交易过程中, 则往往通过现代化通讯手段进行联络, 甚至采用不断更换电话卡、临时注册网络联系账号等手段逃避侦查。而且交易过程中的警惕性不断增强,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试探, 反侦查伎俩不断翻新。

(二) 犯罪主体低龄化和无业化

从毒品犯罪主体的构成情况来看, 我国的毒品犯罪主体表现出低龄化和无业化的发展趋势。在席卷全球的毒品犯罪浪潮中, 青少年首当其害。从近年来所破获的毒品案件情况来看, 青少年正逐步成为毒品犯罪最为常见的犯罪主体, 在涉及新型毒品犯罪的案件中尤甚。据不完全统计, 青少年涉毒的比率占到60%到70%左右。从犯罪主体的职业来源看, 农民、城镇无业人员成为毒品犯罪的重头。尤其是参与运毒者, 80%以上都是经不住利益诱惑的普通农民。

(三) 毒品种类新型化

以冰毒、摇头丸为代表的新型毒品, 由于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且极易伪装性, 加之贩卖场所大多是歌厅、迪厅、酒吧等公共复杂场所, 查处难度较大, 而且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使得近年来新型毒品犯罪在我国迅速蔓延, 增速惊人。从数量上看, 2009年, 全国公安机关共缴获冰毒6.6吨、氯胺酮5.3吨、摇头丸10 6.2万粒, 缴获数量超过了海洛因 (5.8吨) 和鸦片 (1.3吨) 总和。而且, 全国共有22个省份新型毒品缴获量超过海洛因。从比重上看, 2009年的涉案毒品中, 传统毒品海洛因、鸦片的比重为58.79%, 同比下降7.09个百分点;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新类型毒品的比重为39.72%, 同比增长7.15个百分点。从滥用人员总数看, 尽管目前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传统毒品的人数仍然占绝对多数, 但滥用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人数在迅速增长。截至2010年6月底, 滥用新型毒品的人员已达37万余人, 占登记吸毒人员总数的25.8%, 比2009年底增加了5.6万人。而在2009年, 我国新查获滥用新型毒品人员9.7万人, 且多数是25岁以下青少年。新型毒品作为一种实验室毒品, 其变种较多, 仅“摇头丸”的类型就多达200余种, 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检测技术要求。

(四) 案件所涉毒品数量大宗化

近几年来, 我国毒品案件大要案频发, 表现出明显的毒品数量大宗化的趋势。仅2010年1至5月, 全国公安机关就破获千克以上案件1189起, 打掉毒品犯罪团伙918个;缴获海洛因2.3吨、冰毒2.4吨、氯胺酮2.1吨;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243吨。而2009年, 全国破获100千克以上毒品大案为36起。此外, 在大要案频发的同时, 毒品走私贩运中化整为零、蚂蚁搬家式的夹藏私带的毒品犯罪模式也表现突出, 成为我国毒品犯罪的又一新特点。

(五) 涉及区域国际化

由于毗邻“金三角”、“金新月”两大世界毒品主要毒源地, 我国的毒品犯罪从一出现就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征。境外贩毒团伙不仅加紧向我国输入毒品, 并与国内犯罪分子相互勾结, 形成制造、贩卖、运输、走私毒品“一条龙”, 毒品犯罪的涉外案件不断增多。近年来, 不仅国外毒源向我国渗透加剧, 而且随着我国吸毒人员的迅猛增长, 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毒品消费国。据统计, 截至2010年6月, 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43.7万余人。

二、毒品犯罪的预防对策

遏制毒品犯罪, 预防是关键。根据我国毒品犯罪所表现出来的上述发展趋势, 要预防毒品犯罪, 不仅应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防毒反毒的意识, 还应该从毒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个关键环节入手, 多头努力, 全面禁绝。此外, 针对毒品犯罪的国际化趋势, 加强国际协作是对付毒品犯罪的必然选择。具体说来, 预防毒品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全民防毒反毒意识和能力

治理毒品犯罪, 预防为本, 重在宣传。我国《禁毒法》第十一条至十八条对禁毒宣传教育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组织乃至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的宣传教育责任。因此, 加强禁毒宣传, 应以贯彻和落实禁毒法的相关规定为契机, 从提高民众的禁毒法律意识为切入点, 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影、电视、标语、黑板报及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等形式, 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各级宣传、教育、公安、卫生、民政、司法、文化、工商、广电、新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应继续以“不让毒品进校园”、“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青少年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品牌活动为载体, 全面推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 切实提高全民防毒反毒的意识和能力。

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中, 除了广泛性的宣传教育之外, 还应加强对毒品犯罪高危人群、高危场所的针对性宣传工作。在毒品犯罪低龄化的大趋势下, 青少年成为毒品犯罪最主要的高危人群。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是开展禁毒宣传工作的关键。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行为特征, 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重在以其乐于接受的各种形式宣传滥用毒品以及相关毒品犯罪的严重危害, 普及“吸毒违法, 贩毒有罪”的意识, 提高青少年对毒品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让“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的理念真正扎根青少年心中。针对青少年的宣传工作, 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之外, 还应利用网络、电影、电视等青少年接触较多的方式和平台进行。同时, 还可以精选一批与毒品犯罪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宣传, 甚至让毒品罪犯、毒品滥用受害人现身说法, 以其真实经历和感受进行宣讲, 使宣传更生动, 更具体, 也才能更有效。

此外, 毒品犯罪的犯罪危害相对滞后, 且被害人是潜在的。一个毒品犯罪行为实施了, 其危害结果并不立即显现, 也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犯罪被害人。因此, 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危害性认识不足, 是部分人为小利而铤而走险实施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有人认为自己是在做好事, 是在帮他人减轻痛苦。这些错误认识使得毒品罪犯对自己所犯罪行缺乏必要的内心谴责, 其行为约束力也就自然降低。因此, 在禁毒宣传中, 还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针对性宣传, 让毒品犯罪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参与者或可能的参与者都能清楚的认识到其行为的巨大危害。

(二) 从毒品生产环节入手, 进一步控制和减少毒源

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毒源, 是治理毒品犯罪的关键所在。毒源少了, 毒品犯罪的规模和最终危害也自然小了。要控制和减少毒源, 可从毒品生产合成必需的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和查控。具体说来, 控制毒源,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境内毒品原植物的禁种铲毒工作

从2005年开始,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就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了“天目铲毒”行动, 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毒品原植物的种植境况进行航测监控, 有效解决了毒品原植物种植发现难、监测难的困难, 提高了禁种铲毒工作水平和发现能力。对存在非法种植问题的地区, 进一步落实禁种铲毒工作责任制, 特别是在山区林区组织开展了禁种宣传、航测铲毒和人工踏查, 及时发现和铲除零星非法种植的毒品原植物, 依法处理了一批非法种植的违法犯罪分子, 禁种铲毒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我国的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种植, 仍然存在大片不现、零星不断的现状, 尤其是在甘肃、内蒙古、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区, 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违法种植行为虽严厉查禁, 仍屡禁不绝。要彻底解决境内毒品原植物的违法种植行为, 除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天目铲毒”行动, 加强境内毒品原植物的禁种铲毒工作外, 还应针对一些偏远山区、林区的民众中存在罂粟全身是宝的错误观念, 认为罂粟壳可作香料、大烟可当药, 甚至有地方民众存在种植大麻收获大麻子当零食的传统, 加大禁种宣传, 纠正错误认识, 让其认清危害, 明确性质, 从根本上杜绝种植意愿。

2. 实施境外除源战略, 推进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和发展替代产业

所谓替代种植, 是指用其他农作物取代罂粟、大麻及其他可制成毒品原料作物的种植行为。替代种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的毒品主要源于“金三角”和“金新月”这两个世界最大的毒源地的渗透, 因此, 要彻底减少毒源, 仅靠国内的禁种铲毒还远远不够, 还应实施境外除源战略。为从根本上铲除境外毒源,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云南省按照政府支持、企业经营、双方平等协商的原则, 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以粮食、橡胶、甘蔗、茶叶、水果等多种农经作物替代罂粟种植的工作。随着替代种植工作的推进, 境外罂粟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同时, 缅北、老北传统罂粟种植区域民生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10年8月, 已有100多家企业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 实施替代项目200多个, 替代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据联合国禁毒署有关资料, 在包括替代种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 传统“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从1998年的157900公顷降到了2007年的24160公顷, 降幅达85%。

3. 加大查控力度, 捣毁制毒窝点

尽管我国的毒品大多源于境外毒源的渗透, 但也有部分为境内加工合成。要从生产环节控制毒品, 有效减少毒品的产量, 除了阻断毒品生产所必需的原料的供给, 还应大力捣毁境内制毒窝点。为此, 除了加强毒品生产合成所需的生产设备及相关生产技术的管理外, 侦查机关还要与环保、工商、卫生、消防等部门通力协作, 对辖区内的相关生产单位进行严密监测, 及时发现可能的制毒窝点。

(三) 加大查缉力度, 阻断毒品的运输、储存、贩卖等流通环节

要减少毒品犯罪, 还应从毒品流通环节入手, 加大查缉力度, 堵源截流。通过有效阻断毒品的运输、储存、贩卖渠道, 提高侦查打击力度, 有效震慑犯罪分子。要对毒品流通进行有效阻断, 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陆、海、空、邮立体毒品查缉网络, 形成统一布防, 分工协作的联动查缉机制, 全面提升查缉部门堵源截流的能力和水平。对毒品入境严重的省市, 应力争“毒品不入境, 入境不出省”, 努力在毒品走私、贩运、储存过程中就将其查获。就近年公布的数据看, 公安机关每年通过公开查缉缴获的毒品数量占缴获的毒品总数的一半以上。仅2010年1至7月份, 云南省通过深入组织开展堵源截流专项查缉行动, 共破获毒品案件3962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4695名, 缴获海洛因1.68吨、鸦片0.5吨、冰毒1.94吨;福建省加大重点部位的查缉和管控力度, 破获毒品案件1367起, 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748名, 缴获毒品1.5吨;新疆有针对性地加大口岸、通道、机场、车站的查缉力度, 破获毒品犯罪案件722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901名, 缴获毒品731千克。

为提高查缉水平和能力, 还应不断提高毒品快速检测水平, 充分利用“全国禁毒堵源截流电子地图”系统。在查缉时, 除了“四看” (即看证件、看票据、看籍贯、看着装神态) 外, 还可借助缉毒警犬、“X—射线检测仪”等检测手段进行辅助查缉。

(四) 强化禁吸戒毒工作, 减少毒品消费需求

近年来, 我国一直致力于毒品滥用人员的戒毒与康复工作,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毒品滥用人员的迅猛增长态势。但我国毒品滥用人员基数大, 而且新滋生毒品滥用人员仍在不断增长, 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据统计, 截止2010年6月底, 全国共登记吸毒人员143.7万余人;其中滥用阿片类毒品104.5万余人, 占72.7%, 比去年底增加4.2万人;滥用冰毒、氯胺酮等新型毒品37万余人, 占25.8%, 比去年底增加5.6万人。

要控制和减少毒品滥用人群, 有效减少毒品消费需求, 必须有力推进禁吸戒毒工作, 提高和巩固戒断率。为此, 应对我国毒品滥用人员进行彻底摸排登记, 全面掌握我国毒品滥用人员底数。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国联网的吸毒人员信息数据库, 对吸毒人员进行有效的动态管控, 切实提高动态环境下对吸毒人员的发现控制和戒毒康复能力。

(五) 深化毒品犯罪国际协作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世界性犯罪, 其治理仅靠一国之力是很难成功的。因此, 要防治毒品犯罪, 还应进一步深化国际协作, 集各国之力共同治理毒品犯罪。为此, 我们应认真履行国际禁毒公约和多边、双边禁毒协议, 加强与国际禁毒组织和有关国家在禁毒各相关领域的合作;完善双边禁毒国际合作法律基础和合作机制, 深化国际情报交流与执法合作;加强对外禁毒经验和禁毒执法培训;积极推进“金三角”地区的替代种植, 尽力减少境外毒源对我国的影响。

毒品犯罪的预防是一项困难而艰巨的工作。毒品滥用人员的持续存在、国际毒源的全面渗透决定了我国的毒品犯罪防控不可能一蹴而就。预防毒品犯罪, 必须做好打一场持久的禁毒战的思想准备。只要全社会动员起来, 切实提高全民反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 切断毒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渠道, 深化禁毒国际协作, 我国的禁毒工作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摘要:毒品犯罪是国际公认的严重犯罪。我国的毒品犯罪虽然得到了有效缓解和遏制, 但禁毒斗争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当前, 我国的毒品犯罪正呈现出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主体低龄化和无业化、毒品种类新型化、案件所涉毒品数量大宗化、涉及区域国际化的趋势。要有效预防毒品犯罪, 应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防毒反毒的意识;从毒品生产环节入手, 通过实行境内毒品原植物的禁种铲毒、境外毒源地替代种植、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制、捣毁制毒窝点等措施进一步控制和减少毒源;加大查缉力度, 提高查缉能力和水平, 切实阻断毒品的运输、储存、贩卖等流通环节;强化禁吸戒毒工作, 减少毒品消费需求, 有效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同时, 针对毒品犯罪国际化的大趋势, 还应进一步深化国际协作, 集各国之力共同治理毒品犯罪。

关键词:毒品,毒品犯罪,发展趋势,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谌彦辉.中国民间非法种植罂粟调查:主要分布于西部五省[J].凤凰周刊, 2010, (28) .

[2]米学军.刑事案件侦查[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 (8) .

[3]任克勤.新型毒品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1) .

[4]崔敏.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9.

浅谈预防毒品犯罪的对策 第4篇

关键词:毒品犯罪;成因特点;预防措施

毒品犯罪是国际公认的严重犯罪。我国的毒品犯罪虽然得到了有效缓解和遏制,但禁毒斗争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当前,我国的毒品犯罪正呈现出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主体低龄化和无业化、毒品种类新型化、案件所涉毒品数量大宗化、涉及区域国际化的趋势。要有效预防毒品犯罪,应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毒反毒的意识;从毒品生产环节入手,通过实行境内毒品原植物的禁种铲毒、境外毒源地替代种植、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制、捣毁制毒窝点等措施进一步控制和减少毒源;加大查缉力度,提高查缉能力和水平,切实阻断毒品的運输、储存、贩卖等流通环节;加大惩处力度,增加犯罪成本;强化禁吸戒毒工作,减少毒品消费需求,有效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同时,针对毒品犯罪国际化的大趋势,还应进一步深化国际协作,集各国之力共同治理毒品犯罪。

一、加强禁毒宣传,提高全民禁毒意识,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开展禁毒工作

(1)各级政府要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自觉抵御毒品种植的意识,教育他们不但自己不种植,还要敢于与非法种植罂粟的行为作斗争。

(2)各相关部门应借助每年的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的特殊节日,以争创“无毒乡镇”、“无毒村”、“无毒居委会”、“无毒社区”等活动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禁毒宣传工作,将禁毒工作深入人心。

(3)公安机关要经常深入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经常性地开展禁毒教育和调查摸底,凡发现种植罂粟的,不管是谁种植,不管种植多少,什么用途,都必须立即铲除。对罂粟种植者不能宽纵,该治安处罚的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对种植罂粟者的处理,最好到发案地去宣布,以达到处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同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介广为宣传,扩大影响。

二、加强国际协作,打击毒品非法种植和生产,断绝毒品的来源

针对毒品主要来自境外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加强与国际禁毒组织和周边国家的合作。通过各种渠道、方式促使周边国家政府特别是缅甸政府,加大对罂粟种植的管理,切实推行农业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减少、直至停止毒品种植。

三、完善和提高检查手段,不断加强查缉力度,力争把毒品堵在境外和边境一线

随着毒品犯罪的国际化和智能化,犯罪手段也更加隐蔽。但是由于当前缉毒人员少、装备落后,公安机关的缉毒手段还停留在拦车检查、凭肉眼判断的阶段,尚不能适应当前缉毒斗争的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应充实缉毒队伍,提高缉毒人员的素质。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缉毒工作的投入,改善缉毒条件,配备缉毒犬、X光机、便携式毒品探测仪(俗称“电子狗”)等科技装备,提高缉毒效果。

四、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严惩毒品犯罪分子,堵住毒品的非法流通渠道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是我国的一贯做法。最近,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健全了我国的禁毒法律体系,使我国的禁毒工作真正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我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依据,公、检、法等部门应严格执行,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不管数量多少,均构成犯罪,应绳之以法;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海洛因五十克以上的,应依法严惩,该判处死刑的坚决判处死刑,绝不手软。同时,人民法院还应该加强对罚金、没收财产刑的适用,对毒品犯罪分子予以严厉的经济制裁,不能让毒品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

五、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健全戒毒措施,限制毒品消费市场

有吸毒人员存在,毒品就有了销路,贩毒分子也就会因此铤而走险。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摸清吸毒人员的底数,按照《禁毒法》的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不管是什么人,符合条件的一律实行强制戒毒。要加强戒毒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戒毒机构的管理,提高戒毒的效果。对戒毒出所人员,要实行跟踪管理,落实帮教措施,防止复吸,一经发现复吸,一律送劳动教养。

六、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把毒品犯罪消灭在萌芽中

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也从最初的满足好奇心、排解压力发展到扩展朋友圈,增加社交满足需求。又针对生理成瘾性较低毒品的持续施用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可发现吸毒的青少年生理虽无需求,但由于使用时体验良好,因此心理性质成瘾性成为不易戒除的根本原因。因此,政府部门也应该在原有的毒品防治行动基础上,协调教育、法律、社保、民政等相关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合作,结合现代青少年的社会压力的来源、心态的变化进行毒品防治的政府联动,特别需要加强青少年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和规范,引导青少年在健康的公共空间进行社交,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与社会力量、家庭的合作,重视家庭在青少年毒品防治中的作用,定期联络;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对于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设计人性化的全面发展课程进行辅导,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毒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治安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必须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开展禁毒斗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结合毒品犯罪的发展性和多变性,坚持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坚持“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厉行标本兼治的方针,这样才能最终取得禁毒斗争的彻底胜利。

参考文献:

[1]林臻.台湾青少年毒品防治的发展与经验

[2]王丽.论毒品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作者简介:

广兴洲中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制度 第5篇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全面落实《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的指导意见》,增强师生禁毒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推进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规范化和机制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一、全面贯彻国家、省、市禁毒委的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宣传毒品预防教育知识。

二、成立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毒品预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确立“师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

三、认真贯彻《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制定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方案,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之中,做到教学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在思想政治、生理卫生、生物、历史等课程中进行禁毒渗透教育。

四、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五、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以提高师生的禁毒、拒毒、识毒、防毒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社会和家庭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六、实行奖惩机制,对在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师生给予奖励和表扬。

广兴洲中学

毒品预防制度 第6篇

1、财务管理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集体理财、规范管理、先批后支、专款专用、独立核算、接受监督,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主要任务:合理提出经费使用计划、编制财务报告,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反映财务状况,把资金的安全管理和正确使用落实到实处。

3、资金的基本来源:义保经费拨款;社会募捐的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4、资金开支范围:学校禁毒宣传教育等禁毒相关工作;为保障禁毒公益活动开展所需的人员工资待遇、工作保障等。

5、办公费、设备购置费、会议费、交通费、报刊图书资料费及其他杂费支出等,参照标准实报实销。差旅费、培训费等参照标准执行。活动经费凡用于开展禁毒活动等出差补助费、宣传品制作费、项目活动专项设备购置费以及其他杂费等,都应纳入活动经费。

6、财务凭证与财务报告:各种财务凭证都要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对不符合要求的支出,财务人员有权提出意见直至拒绝报销。

毒品预防教育总结 第7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学生的禁毒意识及自觉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我校紧密结合实际,根据学校生活环境和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情况,扎实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一、组织健全机构,成立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加强毒品预防工作的开展,我校建立了毒品预防教育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安全安全副校长担任。聘请了派出所警员为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组员是各班班主任。分工到人,做到齐抓共管,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工作目标。

二、制订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计划

我校建立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制度,大家群策群力,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及学年预防毒品工作计划,让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序地开展,做到层层落实。

三、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

1.参观一次禁毒展览,组织学生在网上参观“中国数字禁毒展览馆”。2.观看一部禁毒影片,组织师生观看禁毒电影。3.开展一次禁毒知识竞赛。4.开展一次禁毒征文比赛。

毒品预防制度 第8篇

自1998年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报告发表后, 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被国内外广泛引用。2012年1月16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该报告称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有5.13亿, 网络普及率为38.3%。此外,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56亿, 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2亿人,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上升到18.7个小时。

结合《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出, 网络发展至今无疑成为当今最为主流的宣传媒体, 政府宣传、企业宣传等各种宣传工作的重心也都放在网络上展开,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运用网络, 把我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也搬上网络的舞台, 构建互联网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新阵地。

一 禁毒互联网站调查

网站是互联网基础的构建体系, 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 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或享受相关的网络服务。那么我国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借助互联网站的平台所做的宣传力度如何?公众能否从网上了解到最全面的毒品信息?笔者对此做了以下调查:

1. 禁毒网站数量及有效性

笔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禁毒网”, 得到了相关结果约563000个, 但是经过点击确认, 笔者发现在搜索结果的1~10页, 大部分是代表各个地方省市的禁毒网站, 例如:四川禁毒网、北京禁毒在线、青少年远离毒品网等, 其中也有不少重复的网站搜索结果。在之后的11~76页的搜索结果中则全都是以“禁毒网”、“禁毒”、“毒品”等字眼为关键字的新闻网页, 甚至广告网页等无效网页, 经过对前几页搜索结果的点击确认, 只能分检出专门以禁毒为主题的网站65个, 而后分拣出其中有效网站仅41个。

2. 网站设计形式

本项调查是通过对10个禁毒网站进行浏览, 分别归纳出每个网站的内容表现形式, 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除湖南禁毒网外, 其他网站都有大量文字内容;所有网站都没有在线音频试听以及下载服务;70%的网站图片数量较少;采取动画和视频宣传的网站只有北京禁毒在线和上海禁毒教育网, 占20%。

3. 网站相关内容

对于网站相关内容, 笔者调查发现:70%的网站设有搜索栏;80%的网站设有在线咨询解答栏目, 但其中只有25%的网站对网友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解答;60%的网站设立了禁毒论坛, 这些论坛中与禁毒相关的帖子却不足30%, 其中还充斥着大量的广告贴, 以及内容与禁毒无关的“水贴”。此外, 各个论坛帖子更新缓慢, 大量旧贴仍持续贴在论坛里。在被调查的网站中, 仅有10%的网站举办了禁毒活动。

二 互联网毒品预防教育现状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创办了禁毒教育网站, 一些市级地方单位和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也创办了禁毒网站。这些互联网站的开通有利于公众通过互联网去了解禁毒知识、梳理禁毒观念和传播禁毒文化。可以说,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互联网宣传毒品预防教育体系, 创办了大量的禁毒互联网站, 但美中不足的是禁毒互联网站的发展忽略了其也应该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特质, 被调查的这些网站都呈现出内容单调、信息更新缓慢、设计单一不足以吸引访问者浏览、访问量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等不足。

此外, 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要倡导多样化的方式, 互联网宣传作为这些宣传方式中的一种子方式, 其自身也必须具有多样化的特质, 如手机传媒、博客、微博、QQ、社交网站、网络游戏等新兴网络载体已经大量普及, 渐渐融入公众的生活。可以利用公众更乐于接受的新兴网络载体, 拓宽预防教育新途径。

三 利用互联网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优势和不足

1. 优势方面

第一, 拓展毒品预防教育新途径。互联网的出现昭示了一个电子时代的来临, 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 与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传统教育方式相比, 数字教育更为便捷, 也更容易为对新生事物敏锐的青少年所接受, 这就给我们扫除传统预防教育模式的盲点, 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空间。当传统遭遇现代, 开展网络毒品预防教育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对于禁毒工作者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拿出勇气去尝试,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和要隘, 充分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解决那些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 促进我们卓有成效地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工作。

第二, 使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更具有高效性、针对性。当前涉毒人员中, 青少年占80%以上, 社会闲散人员占50%以上。据统计, 目前互联网的用户有64.7%是青年。青少年成为吸食合成毒品人员和潜在的吸食合成毒品的高危人群, 这类人群尽管所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 行为方式林林总总。然而, 这类人群有一个显著的共性, 就是绝大部分吸食合成毒品人员都是网民。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 将大量的禁毒教育内容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 既有了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 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寓教于乐, 大大提高了禁毒宣传的效果。

2. 不足之处

利用互联网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笔者经过分析认为, 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 普及受众不全面。互联网广泛的关注数与人口基数进行比较发现, 互联网的使用率还有待提升, 因此用互联网进行预防宣传, 知识的普及只局限于互联网的使用者, 而不会上网的公众, 则是互联网预防教育的一块盲区。

第二, 存在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的现象。互联网最主要的使用者是青少年, 青少年对任何新生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使用互联网观看毒品相关知识的时候, 有些青少年并没有从中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 反而对有些合成毒品产生了兴趣, 他们错以为吸食合成毒品好玩, 且没有危害, 所以这就使我们预防教育的最终目的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加深了青少年吸食毒品的潜在诱因。

第三, 监管力度不全面, 容易让不法商家牟取黑利。我们知道吸毒人员进行戒毒能否成功, 关键是戒除生理毒瘾后是否复吸。但有些禁毒网站却出现不少广告网站, 这些私人企业的网站打出“一次性戒毒, 永不复吸”等类似的标语, 对自己生产的所谓的“戒毒药物”以及“戒毒方法”进行大肆的宣传。对毒品知识有欠缺的吸毒人员及其家属在看到这些黑商家做出的广告时, 便抱着侥幸心理去花钱购买他的商品, 甚至导致产生“原来吸毒也可以轻松戒掉的, 可以尝试一下”的心理。这些商家正是利用互联网宣传受监管力度小以及公众对毒品知识欠缺的漏洞, 只顾及自身的利益而赚黑心钱。实际上其所谓的成功“戒毒方法”及“戒毒药物”没有任何效果。

据此, 我们要加大力度构建禁毒互联网宣传构筑毒品预防教育新阵地, 可以从完善禁毒网站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宣传机制、整合网络资源, 推进禁毒网站发展等方面着手, 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摘要:随着电脑的日渐普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公众上网变得更为便捷。因此如何顺应网络发展形势、利用互联网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 俨然成了摆在禁毒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互联网预防教育现状的分析, 阐释了尝试性的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地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关键词:毒品预防教育,互联网,探析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R].http://dgjd.dg.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dgjdw/s30805/201112/453024.htm

[3]构筑网络禁毒宣传教育阵地刻不容缓[EB/OL].http://fjncc.fjgat.gov.cn:5678//showinfo.asp?infoid=21937

毒品预防制度 第9篇

关键词:毒品预防教育;高校;大学生

1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现状

1.1 大学生对毒品的认知情况不理想

大学生对毒品有一点了解,尤其在种类方面,但了解很片面,对一些毒品往往可以被用作药品来治疗疾病的,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不清楚,或几乎不知道。关于吸毒成瘾的问题,一些学生知道原因的有48%,还有21%的学生觉得跟吸毒者的身体接触有关。此外,这些毒品具有危害、毒瘾等特点,在预防毒品的教育中,为了戒除毒瘾,需要实施一定办法,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足够的认知。根据这些数据显示,大学生在认知毒品方面不足。

1.2大学生对毒品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是很强

对于吸毒者,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不了解毒品,对于青少年,其好奇心强,一旦对其认识不够,以及没有一定的意识去防范,只要有人不断的诱导下,进而吸食毒品而成瘾。根据调查显示,有24%的同学不太关心禁毒的情况。在访谈过程中还得知,大多数学生说出,若学校不对学生实施教育与引导,随着信息的不断进步,他们绝不会自己去搜索和了解关于毒品的知识。通过问卷,也有了一定了解,其中说道,若有人说摇头丸作为娱乐的助兴品,仅仅试一下,不能成瘾,你是不是相信这样的说法?其中,回答相信的人数比例是17%,反之,比例是69%,对于回答不好说的人数比例是14%。根据这些数据可知,在毒品的预防教育中,大学生没有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防范的意识[1]。

2高校大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不足原因的思考

2.1学校主观上对毒品预防教育认识不足

从学校角度分析,在学校进行关于预防毒品是教育一般具有认识方面的误区:其一,觉得现在给孩子们说一关于些毒品的知识不合适,觉得他们具有好奇心会逐渐被染上而成毒瘾。其二,觉得使学生形成吸毒的本质不在学校,而在于社会的不良环境给造成的,或者认为是家庭不严的管教,因而,认为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与学校无关。其三,觉得宣传禁毒的教育属于禁毒部门的任务,而在校生数目很少,只要管好自己学校的学生不出现吸毒就可以。而很多学校对毒品的危害、严重性、毒品的预防、价值根本没认识到,觉得毒品远离校园生活,而学校一直追求升学率,基本不愿花时间对毒品的预防进行教育,一旦发现也是应付。对于校毒品的预防教育,总挂在嘴边,没有实际行动,另外,不具备专业的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师,而宣传教育资料不正规、不实时,宣传场所不固定,教育目标和计划不切实等,同时,学生承担很多学业,学生只能应付教师安排的研究任务。根本不能深入学习,这就很难体现、发挥出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等,与理想目标很远[2]。

2.2青少年毒品预防研究还相对处于滞后状态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吸毒的预防给予研究,而吸毒的形势越来越高,研究取得一定的进步,促进我国禁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相比较与西方,在研究我国的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方面还很落后,在研究中注重宣传与教育,不对青少年进行个性教育;以宏观性的理论作为研究,不对微观性的个案进行研究;过多的现象、经验、介绍,很少的实证、理论、研究;对“人”的概念的研究方面没有完整性,仅从某一个角度、层面来分析。在分析青少年的吸毒原因时,仅对一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心理、外部环境等,而不考虑文化要素,即习惯、道德、信仰、尊严、伦理等[3]

2.3 宣传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无针对性

当前,根据毒品预防教育分析,其形式上往往一样或单一,以讲座、海报等方式进行,对于这些方式,有优势,即覆盖面多,高效率,但往往没有考虑个性,使得宣传教育形式化、不重视宣传内容。而媒体宣传,以缉毒、打击毒品、走私、贩运为主,对于教育内容,结合个案来说明吸毒行为的危害。对于青少年的问题涉及甚少。

3高校如何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思考

3.1 确定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国家禁毒委、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下在2002年12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教育部2003年2月制定了《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在各地的中小学校,以不同形式进行了毒品预防的教育。具体做法包括:在课堂教育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禁毒知识课程给予开设,课时和学分做出相应的规定。通过上述,传播了毒品预防知识。因此,依据高校大学生特点,编写毒品预防教育大纲,来提高高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而大纲编写包括:

3.2.1 确定毒品预防课程目标:

其一,知识目标,对毒品的危害、成因、不好戒毒的原因、毒品严重地域、场所、毒品危机进行了解。其二,能力目标:生活技能要求掌握,远离毒品,提高拒绝毒品的技巧、方法,防范的意识、应变的能力,拒绝诱惑。其三,情感目标: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

3.2.2 确定毒品预防课程的内容

内容包括:毒品、毒品特征、毒品的分类、毒品的危害、毒品成瘾原因、新型毒品的迷惑、毒品危机、毒品陷阱、青春期的困惑、大学生吸毒原因,及预防、矫正对策、禁毒等法律知识。

3.2.3 确定毒品预防课程采用的教学

我国进行毒品预防教育,从方法、组织形式分析,以从上到下的控制式的毒品预防教育为模式,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感受,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少,对学习的自主性忽略。因此,定位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对毒品知识不断传输,以学生为本,在大学生学习毒品预防的过程中,以参与式教学、同伴教育为方式,加之视听材料、案例的分析。

3.2编写适合大学生阅读的毒品预防教育的简明读本

对于大学生,其文化水平高,因此,编写的禁毒教育的内容要有深度、广度,把理论知识结合感性材料,即毒品的分类、来源,危害,成瘾原因、沾染毒品的因素,抵御方式,禁毒的政策与法律等,一旦高校学生遇到类似情况,能自觉抵御,在禁毒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师维.新型毒品犯罪的现状审视及防控完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 赵旖.加强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改革与开放.2012(04)

上一篇:“猫”自述作文下一篇:园长师德师风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