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2024-06-23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精选11篇)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1篇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基于教师的个案观察

上海天山路幼儿园 朱 莉 王 靖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周念丽 徐芳芳 王 宇

数学概念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这些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数学学习应该遵循回归生活的原则。小班数学教育活动应向幼儿的生活回归,以真正帮助幼儿理解所学的东西。目前,已有不少一线教师深刻认识到在小班数学教育活动中应当选择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索对象,让幼儿建构对数的理解。但由于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数认知水平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小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个性特征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少,教师很难根据小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数学教育活动。

为探索出一条基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来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对小班幼儿在数物对应和排序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了有目的的观察,发现他们不仅表现出数学技能上的差异,还表现出个性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这些观察结果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在小班下学期幼儿已基本掌握5以内数物对应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以观察小班幼儿在数物对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活动目标是:(1)识别8以内的数字,学习8以内的点数,并知道总数。(2)积累8以内数物对应(按数取物、按物取物)的经验。投放的材料是:各种蔬菜玩具若干,自制小火车1辆;3~8的数字卡片,不同排列的数量为3~8的圆点卡片。操作提示是:(1)选用各种数字或圆点卡片,并将它们贴到火车上。(2)拿出相应数量的蔬菜图片放到火车车厢内。

1.对儿童A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发现,儿童A还不够自信,尽管他的数学能力发展得不错,但他在活动中喜欢选择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对这类小班幼儿,教师有必要提供一些符合甚至低于他们实际数学能力的数学游戏或数学任务,让他们在充分获得成功感之后再参与略高于他们实际水平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又能提高其抗挫能力。

2.对儿童B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从表2中可以发现,儿童B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比较自信的特点,具有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的心理倾向。因为担心出错,儿童B运用了重新数一遍的策略。对这类小班幼儿,教师有时可以根据情况提供较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并鼓励他们运用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查的策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将他们与那些比较粗心的幼儿安排在一起,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那些比较粗心的幼儿。

为了让小班幼儿初步认识大小,提高感知实物大小的敏感性,我们特提供以下游戏材料让小班幼儿感知和区分套盒的大小,并按序摆放:1号材料(4只无盖套盒),2号材料(5只无盖套盒),3号材料(4只有盖套盒),4号材料(6只有盖套盒),5号材料(7―12只套盒)。幼儿可将所有套盒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套在一起,还可按自己的意愿增加套盒数量。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同样发现了不同幼儿的不同行为特征。

1.对儿童C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儿童C在操作l号材料时首先将四个套盒按拿出的顺序摆放在桌上,然后顺利地将套盒收回。在儿童C第二次取出套盒后,教师故意打乱了他的摆放顺序,儿童C在第二和第三个套盒的摆放中出现了错误,但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大约2~3秒)又放正确了。虽在摆放最大一个套盒时没有将其他3个套盒放入其中,但他对套盒进行比较后第三次将4个套盒拿出,并将其靠拢,通过仔细观察后将第三个套盒放入第四个套盒中,然后将套盒再次靠拢,将第二个套盒迅速放入第三个套盒,随后将第一个套盒放入第二个套盒,最后胜利完成任务。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儿童C比较冷静,遇到问题不轻易打退堂鼓。他学习的.坚持性非常好,在活动中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个性倾向。对这类小班幼儿,教师在给他们提供较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材料的同时,更应辅以积极的反馈策略,使他们在鼓励和赞美中发展坚持性。

2.对儿童D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儿童D在按序摆放上述材料时,到第五个步骤就出现了错误,并向教师示意“帮帮我”。在教师的鼓励下他进行了调整,但不久又出现了错误,他欲将大的装到小的里面。这时,他又向教师示意需要帮助,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才完成任务。

儿童D的排序能力较差,同时缺乏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一有困难就马上找老师。从社会性发展来看,他遇到困难能向成人求助是好的,但教师不能纵容他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浅尝辄止的个性倾向。对这类小班幼儿,教师为他们提供的数学活动材料要丰富,且应以操作难度较低的材料为主,教师要注意观察和鼓励他们从低挑战性任务中体验到坚持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从而学会坚持。

一年来,我们观察到不同个性的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不同行为特征。这些观察有助于我们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基本情况,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小班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我们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观察和分析儿童,并根据他们的发展状况和个性特征来制定教育计划,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2篇

1、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3、学会根据物体特征做标记。

活动准备:教具:彩色鱼6条(3种颜色,大小各3条),鱼缸图片,3种颜色、大小标记各一份,学具:同教具相同,人手一份扮的彩色鱼,3种颜色的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是鱼宝宝”相互打招呼“鱼宝宝好”“老师好”

2、“请你们看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鱼宝宝?”(幼儿自由说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交流的结果(请1――2位幼儿上前)。

3、“再请你们和旁边的鱼宝宝相互比较比较,有什么不同?教师指导,请别幼儿说说。

二、以游戏形式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1、教师“鱼宝宝,你们喜不喜欢做游戏?今天有很多的标记和我们做游戏”

2、(出示大标记)这是什么?(大标记)大标记表示大的东西。现在,请一位是大标记的好朋友游到我这里来,用自己的身体摆个大标记的造型。(拍手表扬)还有谁也和大标记是好朋友的,请你也摆个造型。

(出示小标记)这是什么?(小标记)小标记表示小的东西。请两位是

小标记的好朋友游到我这里来,也来摆个小标记的造型。还有谁也是小标记的好朋友的来摆个造型。

是大标记的好朋友请你游到这里,是小标记的好朋友请你游到那边。来,我们相互检查检查对不对?(自己拍手表扬表扬自己)。

3、除了大小标记,还会有哪些标记呢?出示红标记,我是什么标记?

哪些是我的好朋友的请游到我这里。出示绿标记,是我的好朋友的也请你游到我这里。出示黄标记,愿意和我做好朋友的也请游到我这里。

相互检查对与不对。

三、学习制作标记

1、教师“鱼宝宝们,今天啊,我们和标记做了好朋友,你们高兴不高兴?

可是老师这里的鱼宝宝却不高兴。

2、出示鱼缸,这是什么?(鱼缸),这些鱼缸是鱼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

(个别幼儿回答)

3、“你们真聪明,发现鱼缸一样的,那哪个是这些鱼宝宝的家?(请幼儿回答后老师点出做个标记)

4教师示范

第一个鱼缸,我们一起来帮彩色鱼找家,拿一条大红鱼宝宝,“大红鱼我送你回家”,这个家还会有谁呢?请幼儿回答(小红鱼),对不对呢?好,给这个家做个什么标记?(红标记)。

(拿掉小红鱼,放另一边)这个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大黄鱼,大绿鱼)给这个家做个?(大标记)

教师小结:原来一个鱼缸可以做两个标记。

第二个鱼缸、第三个鱼缸请幼儿来做标记。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好,现在啊,你们后面也有许多彩色鱼要想找家,你们愿意帮忙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可以先用一种方法,帮忙找家,有兴趣的也可以用另外一种不同的方法帮忙找家。

四.活动评价

1、是颜色标记的操作纸一份评价。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3篇

目标:

1.乐与参加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排序

3.学会根据物体特征做标记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1.教具:彩色鱼9条(由3种颜色组成,大中小各3条)鱼缸图片3张,红、黄、蓝三色标签各一份

2.学具:幼儿用彩色鱼,人手9条,形状颜色同教具相同

过程:

一、念儿歌进教室

边念儿歌(附后)边做动作进教室,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出示教具(集体活动)

1.出示彩色鱼,无规律排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客人来到我们苗9班,小朋友们想知道是谁吗?”

2.引导幼儿发现彩色鱼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看吗?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啊?”

三、出示学具(个别活动)

“小鱼们今天遇到一个难题,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刚刚小鱼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进教室的时候排队排的很整齐,它们也想排个队,请小朋友们帮它们也排个队好吗?”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彩色鱼排列,教师巡回指导。活动结束后收学具,放回学具袋并且放回椅子下面。

四、交流小结

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都用了很多的方法来为我们的小鱼排队,那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将你的方法排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请2—3位幼儿示范。

小结:彩色鱼的排列可以是按照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相同颜色放一排,花纹相同的放一排等方法进行不同的序列。

五、学习制作标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4篇

活动目标

1、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标记的的含义,对符号初步具有敏感性。

3、体验分类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小象公仔、货架图片、橙子、梨、红绿苹果、葡萄、西瓜、香蕉、草莓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手指游戏安抚幼儿情绪。

手指游戏:《小小手》

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我们一起握握手。

小朋友们,上午好!小潘老师见到见到小朋友们真高兴,看!我的手指宝宝已经动起来啦,它想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节目,大家想不想看,那小眼睛就要看好老师咯:伸出你的手指,捏一捏;收起你的手指,握拳头;看见你的朋友,招招手;我们一起握握手。谁来跟我握握手呀?

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手指宝宝请出来和我一起跳个舞,跟着老师啊!(重复做)

二、能给物体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创设情境:小象开水果店

1、咚咚咚!(助教敲击门)小朋友们看一下谁来了!(出示公仔小象)我们一起来拍拍小手欢迎小象吧。

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象笨笨,我今天来是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的水果店过两天就要开张了!可是,我们的水果还没有摆上货架呢!我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我把我的水果放到货架上摆好,可以吗?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真是热心善良的好孩子!(教师模仿小象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什么水果吗?(拿着各种水果的图片问)

咦?拿是什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椅子底下都有些什么?水果宝宝什么跑到大家的椅子下面去啦?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椅子下面的水果放到这两个货架上(助教事先偷偷地在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橙子或梨)(助教出示货架图片)

(待幼儿上来放好后)嗯?这样~这样~你们觉得这样子放好吗?是不是有点乱了?我们把这些水果都分类摆放好吧,在这边放的是橙子,在这边放的是梨。(教师一边说一边把橙子和梨的标记贴在黑板左上角)所以,这个梨宝宝它跑丢了,我们把它送回到属于它的家里去吧?还有哪些水果宝宝也跑丢啦?老师请一位宝贝上来把水果宝宝正确的放在水果架。

2、我还有好多水果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放到货架上呢!(助教把红苹果、青苹果香蕉的图片趁小朋友们上去放水果时偷偷放在椅子底下)小朋友们再看一下这次又有哪些淘气的水果宝宝跑到了你们的椅子下面。它们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呀?好,这次小朋友们要听清楚我的要求来帮水果宝宝放好咯。请小朋友们在这一排货架上放红色的水果,在这一排货架上放绿色的水果,在这一排货架上放黄色的水果。(教师一边说一边在每一排货架旁边贴好标记)小朋友们认真看好货架旁边的标记,不要放错了哟。

谢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真能干!

3、还有呢还有呢!我还有水果呢!(助教再次把红苹果、绿苹果、西瓜、草莓的图片发下去)这次我想要小朋友们把红色的大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红色的小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绿色的大水果放在这一排上,绿色的小水果放在这一排上。(教师一边说一边贴标记)

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这些水果除了按照品种分类、颜色分类、大小分类还可以怎么分类呢?(出示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图片)

谢谢小朋友们啦!小朋友们都太棒了!我要送给小朋友们一些好吃的水果。(助教把桃子的图片和葡萄的图片发到幼儿手上)

活动延伸

我们到外面玩游戏好不好?请桃子宝宝跟小潘老师出去,葡萄宝宝跟小陈老师出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个性孩子》 第5篇

带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刚入园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哭闹和不合群。

本学期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自立,等其他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后,这几个孩子的个性也尽显了。其中一个孩子特别特殊,也许家庭环境影响,平时大人们都顾不上他,都是尽他自己爬爬滚滚,因而造就了他无规无矩的性格,什么事都敢去试试。本来有几个孩子玩的好好的,他一去掺合就会起争执,有时还会出现抓伤现象。

这不有的就不好向家长交待了,让我们很被动。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向其家长反映了几次,并不见起色,看来只好自己想办法。孩子本性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缺少对错的界限,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来引导。

比如在玩桌面玩具时,他会把自己喜欢的放到身过,让其他小朋友玩不到,并且他喜欢的还会去抢,虽然也告诫他这样做不好,可效果并不明显,也许他并不认为有多么的不对。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让他去分玩具,去监督哪个小朋友做的好与不好,结果他大有进步,效果明显,原来“问题”孩子的问题是我们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啊!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6篇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活动进程中,师生之间不仅存在着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情感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提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间的对话,而追问是提问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和实施。通过适度的追问,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又可以引发幼儿再次思考,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并有效促进幼儿的再思考。因此,教师应有效把握教学活动中的追问策略。本文尝试对小班数学活动中教师追问的作用和方法进行梳理,并探究数学教学各环节中可以追问的内容。

一、数学活动中追问的作用

(一)激发欲望

数学活动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易分散,适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恰当的追问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维持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可用追问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例如,导入环节中的追问可为后面的操作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操作环节中的追问可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自己的操作行为,而评价环节中的追问可以让幼儿对之前的操作过程进行小结提升。

(二)明确规则

数学活动是一种有具体操作规则的思维活动,教师虽然是活动的组织者,但更是活动的引导者、幼儿的合作者。小班幼儿较为好动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在活动中介绍操作规则时,小班幼儿不易较快记住。这时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追问来帮助幼儿明确概念的形成,还原概念产生的过程,让幼儿在学习数学概念时不觉得枯燥乏味,并能积极主动地理解和体会数学知识以及简单的数学概念。

(三)促进思考

数学活动中的思维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而且有严谨理性的证明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运用追问可使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我们发现,幼儿在操作中经常会出现按照老师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的现象。为了使幼儿能真正了解、掌握活动内容,教师用追问的方法促使幼儿重新思考操作过程,从而促进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追问了解幼儿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数学活动中追问的方法

(一)学会倾听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经常会强调幼儿的倾听能力,倾听不仅是幼儿倾听教师的语言,作为教师,同样也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而教师追问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倾听幼儿的过程。在倾听中找到突破点,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式氛围。教师倾听幼儿是怎样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再根据幼儿的回答和自己的理解进行追问,从而形成更完善、更全新的理解,提升和增加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学会等待

为了让追问更有价值,教师在追问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尤其是对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直观也相对较慢,当教师追问时,可能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及时跟上。这时,教师需要预留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便于孩子进行充分思考,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数学活动中追问的内容

(一)导入环节中的追问

导入环节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帮助幼儿明确活动规则,为幼儿的动手操作做好准备,而导入环节中的追问更是为后续的操作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如“娃娃玩球”活动中,当示范的幼儿在底版上帮助娃娃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后,教师出示了大小皮球排序卡,并说道:“娃娃们今天想玩踢球的游戏,你们看这些皮球一样大吗?我们怎么给它们发皮球呢?”有的幼儿说:“一人发一个。”教师立即追问:“小娃娃发什么样的球?大娃娃发什么样的球?”从而引导幼儿说出“小娃娃发小球,大娃娃发大球”的规则。活动的关键是怎样比大小。为了帮助幼儿解决这一问题,在导入活动中,当一个孩子找到并说出最小的娃娃时,教师立即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教师从幼儿的回答中了解到,虽然幼儿能找到最小的娃娃,但他们并不明确自己为什么这样认为。于是,教师拿起第二小的娃娃追问:“这个娃娃我看也挺小的呀,它为什么不是最小的呢?”孩子有些着急地说:“你拿的娃娃大一些。”教师再次问到:“你怎么知道这个娃娃大一些呢?我觉得它也很小啊!”孩子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时,有个孩子说:“老师,你比一比,背靠背比一比。”在一次次的追问中激发了孩子们联想到用“背靠背比一比”的方法来比大小,而不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幼儿,这为幼儿在今后进行长短、大小排序时都能运用此种方法去比较物体大小、长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操作环节中的追问

现代心理学认为:单纯地用眼睛看,并不能解决知识内化的问题,即使加上语言表达的帮助,也不能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依靠直觉行动进行思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材料,通过反复地摆弄和探索来发展其数学能力。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经常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那么,幼儿在操作材料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我们认为,幼儿在操作材料时,教师要观察幼儿操作的方法和过程,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追问,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路,从而真正了解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水平。

例如,在活动“它们需要什么”中,我们的活动目标是能对相关联的物体进行匹配,理解物体之间的联系。当幼儿在操作中将不同的食物放在了不同的小动物面前时,教师问:“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在幼儿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又问:“你为什么把小鱼放在小猫的盘子里?”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可以观察到幼儿是否能正确地给小动物匹配食物,以及幼儿是否能理解动物和食物的内在联系。幼儿在操作材料时,由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他们会出现不同的操作情况。这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做出相应的追问,以促进不同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又如,在活动“到小兔家做客”中,教师通过追问“每个小动物希望分到什么颜色的点心”来帮助幼儿理解按颜色分类的操作规则。当幼儿分错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来帮助幼儿检查自己的分类方法,如:“你是按什么来分的?”“这盘点心是什么颜色的?都是黄色吗?”对于不受形状干扰坚持按颜色分类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追问了解幼儿的想法,如:“你把什么样的`点心放在一起呢?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操作环节中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追问,可以引发幼儿积极地思考自己的操作行为,从而发展其数学能力。

(三)评价环节中的追问

数学活动中的评价环节是教师组织幼儿回顾学习过程、交流操作结果、梳理和提升学习经验、对问题形成共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幼儿对相关数学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了解到幼儿在操作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再及时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帮助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在集体交流中,教师的追问可以让幼儿发现自己之前操作中的问题,并进行小结提升。

例如,教师在准备活动“缺的是哪一块”时,认为幼儿在分辨正反方面可能会存在困难,而在关注细节上应该没问题,因为幼儿之前有相关的拼图经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全班只有1名幼儿关注到了细节,而多数幼儿觉得将图形放在正确的位置就可以了,并未关注到细节部分。于是,教师在评价中问道:“你们谁愿意教教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找出图形来补图的呢?”一名幼儿说:“要根据形状的不同来补图。”我又问:“找到了相同形状的图形后,可是这个图形的两面都有图案,我应该将哪面朝上呢?”幼儿说:“先看洞洞是什么形状的,再看补块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再放图形。”教师根据幼儿的提议将补块放在了底版上,但颜色的细节并不十分吻合,教师故意问:“我放得对吗?”孩子点头说:“对了。”此时他们尚未发现图案上的细节,于是我又问:“这辆汽车是什么颜色的呀?它的轮子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答:“汽车是红色的,轮子是黑色的。”我根据幼儿所说的指着补块上的红色问:“这个红色怎么到地上去了呢?这辆汽车是不是坏了呀?”这样一说,眼尖的孩子就发现了问题,一名幼儿立即指着图说:“没有坏,你把红颜色的补块放到汽车上面。”看着孩子们着急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发现了细节问题。于是,我让幼儿各自检查自己的操作底版,独立去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调整。通过活动,幼儿们不仅在形状、图案方面能够保持一致,而且在细节上也能做到考虑仔细、正确摆放。教师通过在评价中进行追问,和大家共同讨论问题,能够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从而达到纠错、小结、提升的目的,实现了评价的意义。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7篇

1、尝试分析图形的三项特征。

2、发展幼儿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二、准备 学具:钓鱼杆、(红、黄、绿、大、小、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特征的鱼若干海绵垫围成的大池塘、塑料圈小池塘 教具:冰柜样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颜色形状标记若干、奖品

三、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鱼的三种特征。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钓鱼吧!哟,这里有一个大池塘。哇,里面有许多鱼,有些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自由说说颜色、形状、大小)

2、整体感知鱼的三种特征,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我们来个钓鱼比赛吧!比一比,谁钓得又多又快!(幼儿钓鱼,钓完后坐下休息)来,让我们数一数,你钓到了几条鱼?(幼儿自由交流,提问个别幼儿,评出钓鱼冠军,发奖)小朋友,你钓到的鱼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和别人比一比,是大的还是小的?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自由交流、个别介绍,引导幼儿将三种特征完整表达)

3、将鱼按三种整体特征分类 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多鱼来不及吃完,如果坏了怎么办呢?(放进冰柜里)老师的这个冰柜有些特别。不能随便乱放,得按上面的标记放。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标记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大小,颜色、形状标记)那这三个标记放在一块儿,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将三个标记组成的三种特征表达完整。)谁钓到了大的红颜色的正方形的鱼,赶快送来冰柜!(幼儿分析鱼的三项特征,送到冰柜表格,教师引导幼儿检验)(同样的方法:请幼儿个别或集体完整说说三种特征,根据三种特征送相应的鱼到冰柜、检验操作结果)

4、按三种整体特征钓鱼 小朋友,真聪明。再来一次钓鱼比赛。这次得按老师的要求钓,每人钓一条,钓来后赶快送到冰柜。比一比,谁钓得又对又快!看一看,这次要钓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看冰柜上的标记,说一说,个别或集体)明白就开始!(幼儿到小池塘钓鱼,钓到后送到冰柜)我们看看,全钓对了吗?(检验)(同样方法,操作三次)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8篇

浅探以一日生活游戏化促进小班幼儿个性发展

【内容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要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来安排。“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尤其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勇敢、独立、坚持性、克服困难、活泼开朗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化;一日生活;小班幼儿心理;个性发展

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晨间活动、教学活动、早操、早点、盥洗活动、午餐、午睡、午点、户外活动、离园等环节。简而言之,即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不同时间段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纲要》中指出:幼儿各种行规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关于小班“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个性的培养,我从以下环节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晨间活动环节

小班幼儿由于其特殊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在晨间入园的这段时间多数存在哭闹、情绪极不稳定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把握晨间这个有限的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以调节小班幼儿的心理,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在我班,为迎接小班新生的到来,设置了温馨的娃娃家、玩具商店、照片墙等区角,老师每天在教室门口以 “××老师妈妈”的角色身份迎接幼儿的到来,然后带领“自己的好宝宝”进教室区角活动,转移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开心地投入到好玩的区角游戏中。待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后,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小动物头饰,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进行晨间体育活动,如:“小兔跳彩圈”、“猪八戒运西瓜”等,在游戏中初步锻炼小班幼儿的跳、投掷等基本能力,培养幼儿勇敢、探究的精神,也愉悦幼儿身心。

充分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以音乐游戏、听说游戏为载体,如适时地弹奏《我上幼儿园》、《打电话》等简单歌曲,吸引幼儿注意力,锻炼小班幼儿敢说、敢唱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活动环节

《规程》第二十三条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犷(引自)要完成这个过程,我们必须注意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常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理解和参与活动,满足孩子爱模仿的心理需求。

我班幼儿中性格特别活跃、能说会道的幼儿,也有胆小、不敢表现自我的幼儿,更有随着气氛的改变来行动的幼儿,我经常在教学中融入好玩的游戏,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借助有趣好看的教具来吸引幼儿注意力,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给予反应灵敏的孩子高调的表扬,或物质奖励,引导其他幼儿进行模仿,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以语言活动游戏《我长大了》为例,在感受完自己以前用过的衣服、袜子等都穿不下,看到几位幼儿完整表演儿歌并获得老师表扬后,其他幼儿也觉得这非常有趣,迫不及待地举手要表演,并很自豪地想伙伴炫耀自己长大的事迹,在模仿学习中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早操及户外活动环节

小班幼儿对于早操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见操场上做操的中、大班幼儿,眼里满是羡慕。但是其注意时间短,普遍好动,规则意识与安全意识十分薄弱,需要教师利用有趣的游戏来组织好幼儿安全有序地进行。

我常会用“《开火车》、《采蘑菇》等游戏来培养幼儿有序排队,站点的能力。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我园选编的《我们出发了》、《小小智慧树》、《洗刷刷》、《动物模仿操》等生动有趣的早操活动更是极大地激发小班幼儿对体操活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对小动物的姿态模仿地惟妙惟肖,在音乐中一边做刷牙洗脸洗澡的动作一边哈哈大笑,乐在其中。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利用听说游戏,训练小班幼儿听指令在规定范围有序安全活动的好习惯,如在玩滑滑梯前告诉幼儿必须遵守的规则,规定玩的范围,请幼儿在玩耍时和其他小伙伴比比谁的儿歌《滑滑梯》念得好,以儿歌来时刻提醒幼儿。让幼儿自己用语言来引导自己安全、守规则的行为,为以后更复杂的户外活动打下坚实的规则性基础。

四、点心及午餐环节

多数小班幼儿在家时都是由家长喂饭,对食物注重口味,挑食。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面临着“我想吃”到“我能吃”的转变。

利用音乐游戏《大嘴与小嘴》及 儿歌《我会吃饭》、《宝宝乖》等引导幼儿养成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在游戏中能清楚地说出进餐时要一手端碗一手拿勺,一口一口自己喂,不散饭,不掉菜。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规则意识的发展。

五、午睡活动环节

小班幼儿午睡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以后的集体生活及个人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入园前,多数都没有午睡的习惯,而幼儿园的午睡时间是有明确时间段规定的,加上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弱,午睡活动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

每次午睡前我班会组织睡前活动,包括盥洗、散步、谈话等,入寝前,讲《小猫睡得香》的故事,从而告诉幼儿该何时睡,如何睡,然后让幼儿变成故事中的小猫,摆放好自己的鞋子,轻轻进入寝室,安静入睡。很好地培养了幼儿对午睡安静入寝的好习惯。在幼儿午睡起床穿衣环节中,教孩子们玩“钻山洞”的游戏。在幼儿边穿衣服时边说儿歌,增加了游戏性,效果显著,更发展了幼儿克服困难的好个性。

六、盥洗活动环节

小班幼儿洗手、喝水往往会弄得满身湿,将大小便拉在身上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给教师的日常活动组织造成不小的阻碍,在这一方面,我采用以下游戏形式来提升幼儿能力,发展其良好个性。

借助巧虎中的盥洗儿歌如:《洗洗手》《我会上厕所》来引导幼儿与巧虎比比看谁最棒,基本掌握洗手的正确步骤与如厕时男孩女孩的不同如厕方式,同时在卫生间粘贴男孩女孩的图片标志,帮助幼儿明白男孩女孩的性别区分;讲述故事《爱喝水的小象》,培养幼儿爱喝水,不良费水资源的好习惯。

七、离园活动环节

离园活动的组织关系着幼儿是否有一份好的心情来结束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并迎接家长的到来,所以在离园活动中我多会组织音乐律动、手指游戏这样的相对安静有趣的游戏。

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探索自己的身体,律动《拍手点头》、《捏拢放开》、《小手爬》都是每位幼儿喜闻乐见的音乐游戏,在有节奏的律动中听音拍手的规则也渐渐形成。小班幼儿对手指游戏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如《一间房》、《鳄鱼来了》等手指游戏,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环境,发展了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锻炼幼儿空间想象能力也提升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智能,同时收获了快乐的体验。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9篇

1.1 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特指作为社会劳动成员所必须的相当于大学专科程度的各项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大专学历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指应变、沟通能力和口头、书面、情绪举止等的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指生活自理,操作实施和一定水平的计划、评价事物的能力。

一般能力的具备,使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分析学前教育问题,分析幼儿的行为,能够处理好 教师同幼儿、同事、家长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还能够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要求自己,积极 上进,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从而能够科学地组织幼儿活动,管理好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1.2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高级应用型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在各项工作能力中,幼儿教师在弹、唱、跳、说、演、画 等方面的实施操作能力,是幼儿教师能力方面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幼 儿教师无疑也需具备这种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具体工作能力,它包括以下几 种能力:

首先,计划能力。

计划能力,反映了工作预测、设计、准备的各项专业本领。作为幼儿园的应用型人才,专科层次的幼儿教 师必须会制订班级计划和课时计划。

班级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园的总体教育目标,领会《大纲》精神,同时还要认真分析研究本 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并能够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教育目标是指导性、方向性的期望,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是千差万别的,具有个体不同的水平,如何使二者 有机结合是制定计划的关键能力,班级计划具体地以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所 以教师还须具备将班级学期计划分解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的能力,从而使整个计划目标明确,循序渐进,措施有效。

课时计划是每一节教育活动的具体教案。幼儿教师必须设计教案,它包括利用和选择教育材料的能力,分 析教育材料的能力,编排设计活动过程的能力以及准备活动材料的能力。一个善于设计教案的教师,既能深入 分析教材又能浅出地落实教材;既能考虑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给幼儿以适度的负荷;既能注意知识的传授,又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同时还兼顾到培养幼儿对人、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加强品德教育,并能够将以上的 内容精心地安排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当中,从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组织和管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日活动是最基本的途径,良好的组织管理是幼儿一日活动得以科学有序进行的保证。

教师面对几十个水平、性格各异,既有主观能动性,又需要人照护的幼儿,必须具有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 能力,它包括:①集结幼儿的能力,指挥幼儿的能力。②合理地调度幼儿,保证时间和空间恰当转换的能力。

优质教师资源引领教师提高研读幼儿行为能力的水平

一、背景与由来:

江海幼儿园的圆厅里正在进行围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关注幼儿的话题”的大教研活动,大家围绕讨论话题进行着讨论,A老师说:教学活动中关注幼儿,就是关注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的如何;B老师说:教学中要关注幼儿,即使关注幼儿是否认真地和老师一起活动;C老师说:教学中关注幼儿,对于我们新教师真是太难了,又要让自己设计的活动顺利进行下来,又要去关注幼儿,有点手忙脚乱;D老师说: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幼儿是很重要的,关注幼儿行为时,要做到:一等暨要注意等待,给幼儿适当的空间、二静暨要安静观察、三想暨要善于思考,作出适当的回应。

从以上几位老师的话中,不难看出优质教师与非优质教师对于研读幼儿行为能力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有专家说:优质的教育资源,应该让更多的传播者和学习者去应用、去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同其他教育资源一样,不交流、不使用就会失去活化的土壤,其作用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价值流失。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开放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的教育活动。活动中,教师要置身于教育实践中,首先要了解幼儿,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以及发展中的行为状况,要针对幼儿发展中的生成问题,能及时观察幼儿、回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以顺应幼儿良好的发展。显然,这对教师研读幼儿行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大多数教师还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

江海幼儿园根据教师们研读幼儿行为能力方面的差异及实际工作的需求,同时兼顾教师长远的专业发展,关注幼儿、追随幼儿,经讨论确立了“教师研读幼儿行为能力的培养”校本培训项目,试图通过采用“培训、研究和实践”为一体的培训方式,将本园优质的教师资源共享,引领其他教师提高研读幼儿行为能力的水平。

二、方式与效果:

通过讲座、日常教学追踪、BBS论坛、现场教学展示、案例的撰写等一系列优质资源共享活动的开展,教师们在研读幼儿行为方面的能力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以下是我摘录的教师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片断。

帖子:说说研读幼儿行为时,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试举例说明。

A老师说:“研读”是一种兴趣,是一种情调,如果你再让它带些艺术性的话,这样你的研读行为就是一种享受了,不是吗?在幼儿的集体活动中关注个别,在幼儿的小组活动中把握个别,在幼儿的个别活动中提升个性,将教育工作中的研读看作是一种乐趣,你会从幼儿的行为中体味到童年的烂漫,感觉到不老的童稚扑面而来„„关于研读,当然是在幼儿自主状态下,你悄悄进行的工作。所以给幼儿创设隐蔽、安全温馨的小角落,让幼儿回归,让幼儿放纵。切记:不要干扰幼儿自主状态下的活动!

B老师说:我觉得研读幼儿行为,老师应悄悄地进行。在研读幼儿行为时,我发现有的幼儿游戏能力很强,可是很小气,不喜欢与人分享同一个玩具,作为老师上课时就可以将这一点渗透在活动中,夸奖与别人分享玩具的幼儿,树立幼儿学习的榜样,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变“小气”为“大方”。C老师说:我觉得。研读首先要创设一种研读的氛围,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自由进行,不加以干扰,这时的研读是真实的。例如,在自由活动中,幼儿为了一个玩具吵了起来,这时教师在一边不加干扰地关注着,这时所获得的才是最真实的。

D老师说:研读幼儿就要解读幼儿的行为,揣测幼儿的所思所想,从不同的角度去研读幼儿的行为,由分析幼儿的言行举止,帮助幼儿发觉内在想法,进而更加知道幼儿要的是什么,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果你发现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虽然没有举手但是眼睛一直很热情地盯着你,说明其实他很想回答你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地倾听幼儿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幼儿一直不愿离去,或者一直摸个不停,说明他对这一事物很感兴趣,教师就该抓住机会引导幼儿交谈;在话题讨论过程中,幼儿坐立不安、东张西望,说明对话题不感兴趣,教师就应及时更换话题。从以上教师参与论坛的话题中可以看出,教师们通过一个阶段的互动式的培训、研究和实践,在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引领下,许多教师在研读幼儿行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在不断反思过程中得以提升。

三、反思与评价:

(一)、从所持观点看其意义

已有相关教育研究表明,课程教材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衡量标准,还在于是否促进了教育过程的变化。而使课程实施过程变化的关键,来自于教师对于本身工作对象的了解程度。几乎所有历经时代考验,证明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大都是专家能够通过研读教育对象,从教育对象的实际表现,解读他们参加活动的各种心理状况。由此可见,提高教育者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处理之一,就是帮助教师从实际了解教育对象的活动当中,用收集事实材料(包括信息),分析交流,综合判断,形成看法,改进方法的一系列过程,来实现教师研读幼儿的目的。

对于教育理论的作用,不在于对已有文字的照搬或对照,是从前人研究过程中,获得看待事物、实施研究、获得结论之间的思想方法。只有将前人认识教育事物的过程与方法,拿到已经变换了的时空中来,使处在今天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得到有益启发,这就是“研读”培训活动的价值所在。

(二)、从教师资源看优质教师资源

从实录中、帖子中感受到教师之间的差异。而培训活动中优质资源的利用,正是可以互补教师之间的差异。我们都说,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教师的优质资源是无限的,是可以不断挖掘、丰富、发展的。因此,优质教师资源在引领教师提高研读幼儿行为能力的水平是行之有效的。

(三)、从优质教师资源利用看其推广价值

人们总有一种愿望,希望一项好的园本培训项目可以在某种条件下发挥其推广作用,可以使别的个人或单位也获得成果推广带来的帮助。尽管如此,但事实证明,在简单照搬推广之后,其实际的效果,总不会如该成果研究结论所描述那样理想。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教育活动中的“人”总在不同环

境、不同时代,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为此,在培训中要采取将因地、因时、因文化等环境不同、造成教师差异的内容,看作教师资源在培训中的差异性,在教师培训中,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启发有差异的教师之间,开展思想、文化、行为方式之间的沟通与互补,在围绕解决同一个问题中,把教师对该问题的看法摆出来,让大家共同来整合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做法,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这就给读者以推广借鉴的有意义之处。

(四)从优质教师资源共享看其局限性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10篇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记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日历 电话 遥控器 钟表 人民币等带有数字在实物标有数字在头饰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律动《翁巴巴》师幼一起去给翁巴巴过生日,幼儿根据自己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二.操作探索: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记,理解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出示翁巴巴的生日礼物,让幼儿观察上面的数字,并且能说出都代表什么意义。

2.寻找生活中的数。“;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你们给翁巴巴准备礼物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就要通过翁巴巴的考验了:

①提问幼儿还发现哪些生活中的数字了

②完成操作材料上的内容

三.活动结束:师幼律动《翁巴巴》为翁巴巴庆祝生日。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互相交流,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孩子们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孩子们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孩子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孩子再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然后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引发孩子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 第11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

2.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

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

“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这个抽奖游戏太有趣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交换奖卷,我们继续抽奖,抽二等奖。“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抽出奖卷,打开一半)是什么中奖了?(再打开)到底是什么中奖了?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继续抽,看看会是谁中奖呢?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种。(交换奖券)

现在我们要开一等奖啦,“是什么标记中奖了?”让幼儿抽2-3次

(4)抽特等奖,幼儿按特征制作标记。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抽特等奖的机会,有大奖品哦,呀,兑奖券还没有做好,现在就请你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形做一张兑奖券,要看仔细,你的图形是大是小,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画出你自己图形的特征来制作一张抽奖券)

做好了检查一下,放到老师的抽奖箱里来,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2个大笑脸。

3.操作活动

⑴老师看我们小朋友这么厉害,奖励你们一分让自己能干的礼物,我们看是什么?

来,练本领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讲解活动

⑶操作

⑷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后,将你们得到的礼物收好,下次再来练本领。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上一篇:寂夜的虫子叫阅读练习及答案下一篇:消防工作者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