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电视栏目策划书

2024-07-18

《新闻现场》电视栏目策划书(精选11篇)

《新闻现场》电视栏目策划书 第1篇

《新闻现场》电视栏目策划书

一、栏目名称:《新闻现场》》

栏目宣传语:“新闻现场,关注您的关注。”

“天下尽网罗,欢迎您收看新闻现场。”

二、节目形式:

《新闻现场》是一档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

三、栏目定位:

1.功能定位:《新闻现场》栏目将突出电视媒体的服务性和引导性。作为一档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新闻现场》立志为大众带去最新、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让受众在清早刚起床就能与社会做良好的沟通,成为一剂重要的润滑剂;同时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受众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内容定位:《新闻现场》的选题可基本归纳为五个方面。

(1)国内外重大事件,如日本9.0级大地震

(2)民生改革话题,如医疗保险、住房问题

(3)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如国家货币升值带来的社会影响;

(4)平民人物的现实生活及其引发的社会状况;

(5)文化艺术生活服务资讯。

3.受众定位:《新闻现场》的五个选题兼顾了新闻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透视正在发生的社会生活全貌。其覆盖面宽广,角度精锐,必将带来大范围的受众,为创造优秀电视栏目提供了可能。

四、栏目宗旨

围绕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入的报道,揭露表层之下的实质问题。

五、栏目概况栏目概况栏目概况栏目概况

1.时间:每天早上7点10分至7点50分(包括4分半钟广告);

2.基本形式:分为4个板块;国内外重大事件、民生改革、具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和平民人物文化艺术生活服务资讯的时间比例是1:3:2:4。广告在一个板块结束后插播,共三次,每次1分半钟。这种“杂志式”结构,给予电视新闻节目紧凑而完整的特点,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思维连贯性。

3.风格:《新闻现场》给主持人定位的风格是端庄亲切、活泼自然。要求主持人以明快流畅的口语播报新闻,这种有别于严肃正式的新闻播报方式树立了《新闻现场》清新舒适的风格,让观众一早醒来在愉悦的心情中观赏节目。

六、栏目包装和推广

1.栏目的编排技巧:《新闻现场》栏目将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及社会事件挑选出重中之重,精简的传达给受众。其后的民生新闻、话题类新闻则在一定长度内展开,让受众积极的以短信或网上投票的方式参与进来,使整个栏目的影响更立体,更深入受众生活。最后将文化艺术生活服务等资讯放在栏目结尾,放松和调剂受众的神经同时也为本新闻栏目添加一丝情趣。

2.片头、片尾和提要:片头可选择《新闻现场》的栏目主持人用轻松时尚的口吻说出栏目宣

传语:“新闻现场,关注您的关注。”配上动感和极富节奏感的音乐,增强了节目的时代气息;片尾播放制作团队并可选择播放经典歌曲及热门网络视频;内容提要可选出本期的重点新闻剪辑成片段播出,以引发观众观看兴趣。

3.主持人造型、服饰:在主持人的包装上定位为时尚不乏端庄,亲切自然。

4.推广:如今的时代单靠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似乎已不合适宜了,在节目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节目的包装及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到台里的推介片小到栏目工作人员的名片上都印上节目的播出时间、定位和主旨。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一档栏目,并努力让受众把观看这档节目形成一种习惯。

七、栏目核心卖点、吸引受众点:

1.本栏目的结构形式是杂志型新闻栏目,富含大量的新闻资讯,吸引受众眼光

2.栏目定位一别以往严肃正派的新闻播报方式,以亲切自然的形式将新闻传播给受众,注重受众心理。

3.在新闻选题上注重民生和艺术文化生活资讯,贴近受众生活。

4.以短信、网络投票等方式和受众进行良好沟通,增强互动性。

八、主创人员组成本档栏目人员在10-12人较为适宜。

监制1名、制片人1名、主持人2名、编辑、记者2~3名、摄像2~3名、灯光及辅助人员2~3名

九、栏目收视率预测

预测收视率前期在***左右,经过不断努力可达***。

十、栏目经营创收

1.栏目前期投入预计:*****

2.栏目广告收入:*****

3.栏目赞助:*****

4.栏目联办:*****

《新闻现场》电视栏目策划书 第2篇

栏目宣传语:“新闻现场,关注您的关注。”

“天下尽网罗,欢迎您收看新闻现场。”

二、节目形式:

《新闻现场》是一档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

三、栏目定位:

1.功能定位:《新闻现场》栏目将突出电视媒体的服务性和引导性。作为一档杂志型早间新闻栏目,《新闻现场》立志为大众带去最新、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让受众在清早刚起床就能与社会做良好的沟通,成为一剂重要的润滑剂;同时传播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受众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内容定位:《新闻现场》的选题可基本归纳为五个方面。(1)国内外重大事件,如日本9.0级大地震;(2)民生改革话题,如医疗保险、住房问题;(3)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如国家货币升值带来的社会影响;(4)平民人物的现实生活及其引发的社会状况;(5)文化艺术生活服务资讯。

3.受众定位:《新闻现场》的五个选题兼顾了新闻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透视正在发生的社会生活全貌。其覆盖面宽广,角度精锐,必将带来大范围的受众,为创造优秀电视栏目提供了可能。

四、栏目宗旨

围绕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入的报道,揭露表层之下的实质问题。

五、栏目概况

1.时间:每天早上7点10分至7点50分(包括4分半钟广告);

2.基本形式:分为4个板块;国内外重大事件、民生改革、具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和平民人物文化艺术生活服务资讯的时间比例是1:3:2:

4。广告在一个板块结束后插播,共三次,每次1分半钟。这种“杂志式”结构,给予电视新闻节目紧凑而完整的特点,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思维连贯性。

3.风格:《新闻现场》给主持人定位的风格是端庄亲切、活泼自然。要求主持人以明快流畅的口语播报新闻,这种有别于严肃正式的新闻播报方式树立了《新闻现场》清新舒适的风格,让观众一早醒来在愉悦的心情中观赏节目。

六、栏目的包装和推广

1.栏目的编排技巧:《新闻现场》栏目将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及社会事件挑选出重中之重,精简的传达给受众。其后的民生新闻、话题类新闻则在一定长度内展开,让受众积极的以短信或网上投票的方式参与进来,使整个栏目的影响更立体,更深入受众生活。最后将文化艺术生活服务等资讯放在栏目结尾,放松和调剂受众的神经同时也为本新闻栏目添加一丝情趣。

2.片头、片尾和提要:片头可选择《新闻现场》的栏目主持人用轻松

时尚的口吻说出栏目宣传语:“新闻现场,关注您的关注。”配上动感和极富节奏感的音乐,增强了节目的时代气息;片尾播放制作团队并可选择播放经典歌曲及热门网络视频;内容提要可选出本期的重点新闻剪辑成片段播出,以引发观众观看兴趣。

3.主持人造型、服饰:在主持人的包装上定位为时尚不乏端庄,亲切自然。

4.推广:如今的时代单靠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似乎已不合适宜了,在节目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节目的包装及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到台里的推介片小到栏目工作人员的名片上都印上节目的播出时间、定位和主旨。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一档栏目,并努力让受众把观看这档节目形成一种习惯。

七、栏目核心卖点、吸引受众点:

1.本栏目的结构形式是杂志型新闻栏目,富含大量的新闻资讯,吸引受众眼光。

2.栏目定位一别以往严肃正派的新闻播报方式,以亲切自然的形式将新闻传播给受众,注重受众心理。

3.在新闻选题上注重民生和艺术文化生活资讯,贴近受众生活。

4.以短信、网络投票等方式和受众进行良好沟通,增强互动性。

八、主创人员组成

本档栏目人员在10-12人较为适宜。

监制1名、制片人1名、主持人2名、编辑、记者2~3名、摄像2~3名、灯光及辅助人员2~3名

九、栏目收视率预测

预测收视率前期在***左右,经过不断努力可达***。

十、栏目经营创收

1.栏目前期投入预计:*****

2.栏目广告收入:*****

3.栏目赞助:*****

4.栏目联办:*****

制作鲜活的电视现场新闻 第3篇

如何操作才能让新闻看起来鲜活生动呢?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现场采访要充分用活电视手段

电视新闻与其他媒体所不同的突出特征是现场声像同步, 真实可靠。采写电视现场新闻, 除了有秩序的组织活动, 很多时候往往是突发或者是随机性的场面, 这个时候, 作为记者首先要掌控好大局, 并积极与被采访对象合作, 提问时要做到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力求每个问题都能传递更多的信息。对不同身份的人, 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 也就是说, 所提出的问题, 要符合被采访者的身份, 而且提出的问题不落俗套。同时摄像记者要选择有特点的现场进行扫描, 以增强现场气氛感。采访时, 记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不必直接说出, 可通过现场事实说话。比如在去年的5·12大地震中, 在去往汶川的路上, 由于地震的原因造成路况不通, 人们急切地想知道前方的情况, 记者在去往汶川的半路受到阻隔, 主持人张泉玲临时下车对当时的情况予以报道, 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在电视现场新闻采访中, 新闻记者应以报道客观事实为己任, 不要卷入事态是非, 否则很易造成负面影响。例如, 某城市水源地附近供水管破裂, 出现了断水现象, 记者在抢修现场报道时说:明天晚上就能修好, 自来水可以到用户家中。许多观众看了报道后, 就把家里沉积了好几天的水用掉, 等待明天接新水, 结果五天后才修好管道设施, 给许多市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同时降低了媒体的信誉度。此外, 记者采访时, 还应用心与采访对象交流, 做到冷静、从容、理性、机智, 这样才能让采访对象消除紧张心理, 更好地发挥, 把采访内容说得更具体、更贴切,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现场图像要逼真鲜活

电视现场新闻, 要尽可能选择能反映新闻事实的关键场面, 即最能反映新闻本质的、最能反映事物特点的、最能反映事件发生的高潮和结局的画面或情景, 以展示人物感情世界和个性特征。去年在5·12地震报道中, 许多观众对一些画面至今难以忘怀, 3岁的北川男孩郎铮, 在废墟里被掩埋一天后, 被解放军战士救了出来, 弱小的他挣扎着向战士敬礼的图片感动了无数人, 成为感人至深的瞬间。再如获中国新闻奖的消息《民警陈煌奋不顾身排除爆炸物》, 记者抢拍到的是陈煌奔跑着把炸弹甩出去的一瞬间。《一次成功的迫降》, 也是记者及时拍摄到飞机擦地飞行、火花四溅的一刹那。这些鲜活的画面, 这些令人震撼的场景, 逼真地反映了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状态, 极大地提高了它的新闻价值。

三、现场采访要有深厚的解说功底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注意事项分析 第4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 现场采访 注意事项

一、做好充分事前准备

对新闻事件的深入了解是新闻现场采访工作能顺利深入开展的基本条件,做好背景基本了解,针对现存问题与以往情况进行充分对比,找出差异性问题进行深入,做好关键核心问题的提炼,确定关键采访对象选择,展现新闻事件来龙去脉,避免新闻采访的片面性、浅薄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新闻采访深度。事前准备可以通过对专业领域人员进行事先的行业、领域了解,抓取到行业中核心问题点,或者从网络上查看相关新闻、资料以及往年相关情况报告等,对新闻内容进行初步的全面了解,在新闻现场采访开始前做到心中有数,调查方向、对象有一定水准。

除了新闻资料的了解,同时个人也要做好心理及其他准备工作,对于现场采访会遇到的危险和突发事件做预估,例如当事人拒绝采访或者目标采访对象不能接受采访时要做好后备采访对象的联系准备,对于采访现场天气变化可能性做预估和事先了解,做好应对措施;对于采访现场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做评估,如特大灾情采访时,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避免个人身处险境,同时也降低对他人工作的负担;对于采访对象也要做事先个人经历、性格的初步了解,有效的把握采访节奏,处理好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互动关系;对于现场采访的交通状况要有及时的了解,同时了解如何在交通不便利的情况及时到达现场,避免采访的延误,最好提前到达现场做初步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让工作在不慌乱的情况下有序开展。甚至提前到场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获取到其他媒体未能及时得到的采访线索和情况等。特别是电视出镜工作,要提前做好上镜的个人妆容准备,调整好自身情绪状态,做好机器的准备。如果有现场连线直播采访,更是需要做好相关设备的调适工作,避免直播中出现异常故障。同时提前到场准备可以有力的获取到地形优势,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和画面情况。同时提前到场可以在采访对象未到达前进行通讯稿等材料的事先了解和准备。所有的准备工作有序开展也有利于调整好个人心理状态,提升采访成功性的自信心,避免忙乱状态让采访无序杂乱的开展。

二、掌握提问方法与技巧

在采访中应该根据当时情况来进行不同的采访提问方式,主要以简单容易回答的提问为主,提问内容符合采访对象身份和知识结构情况。适当情况下可以充分考虑到采访对象的角度,融洽采访氛围,避免不友好的采访氛围让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问题由简单到深入困难,让采访对象逐步适应到提问的环境中,避免开头抛出困难尴尬的问题让采访对象无法适应采访而在采访中有较大的隔阂存在。采访中不要过于唐突的打断对象的回答,提问的话题也尽可能保证专业性,轻松性,避免非专业问题导致采访对象对记者水平的质疑。特别是专业深入的话题可以让采访对象非常认可采访者的专业水准,进而在回答上也不会采取马虎对待,更会发挥其专业性提升回答内容的深度与高度。特别是采访中可以运用其内行话语做引导,很快的和采访对象融入到一个话语环境中。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避免宽泛的空谈,要针对落实到点的问题进行开展,多考虑受众需要了解和问题内容所代表的行业、岗位的核心关键性问题、新问题等提问,引导采访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具体的回答,让回答质量提升,同时能得到受众认可和满意。因此事先对事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要深入到受众群体对受众关心的问题和角度进行了解,同时事先准备中要做好相关信息的了解,从而才能提升提问的专业性和高度。此外提问不要反复性没有新颖的提出老旧问题,要针对新问题和新时代特点提出创新性的问题,避免受访对象对提问缺乏兴趣。特别是受访对象为资深人士的情况下,提问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其给出答案的质量。选择的问题多针对采访对象所熟悉的领域开展,让采访对象能够保持放松回答的状态,避免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紧张感。如果采访氛围过于尴尬紧张,可以提出有意思的话语进行氛围的缓和,适当情况下可以停止摄录,与采访对象进行适当的情绪调整或者事先的沟通让采访对象消除紧张,做好回答的心理准备。

采访中不要有不当的言语冲撞,无论是对待高管富商还是对待贫困百姓,都要用平视的态度去对待,既不可以抱有过于崇拜瞻仰,也不可以用嘲笑斥责的俯视态度去对待,要保证采访过程中的公正、客观、全面,降低个人主观感性评判对采访工作的干扰。提问方面要充分考虑到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实际情况,不要让采访对象陷入尴尬境地,多站在观众和采访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社会共鸣,同时也避免了采访内容的片面性、主观性,必要时做好采访对象的隐私保护,对于采访对象不愿意提及的问题不要强制性要求其回答,让采访氛围能够较为松弛、真实、深入。采访时提问的态度和情感要表达的较为真诚,避免敌意态度对采访对象的刺激,在神态、举止上要保证大方得体,避免给采访对象造成不适感,注意好个人肢体语言的表达。

三、摆正自身采访者位置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应该是独立在新闻事件之外的观察者、记录者,而不应该成为干涉新闻事件、判决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主导者。因此记者应该保证公正性、独立性、客观性的角色定位,将新闻内容能够全面、客观、真实的展现,避免报道的片面性,通过现场采访能够真实的表现新闻现场状况,表述清楚事件的整个流程。在采访中要摆正自身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两者并不是敌对关系,要友好的与采访对象展开现场采访工作,能够通过真诚的交流让采访对象信任自己,病情敞开心扉进行回答,避免不信任或者敌意等情绪干扰导致回答的不真实、肤浅、片面,甚至回避现场采访。

记者在采访中要表现出个人的素养,既要有专业性,同时也有表现出良好的修养,个人并不是新闻事件和新闻对象的审判人员,无权对新闻中的人事物做最终的判决,只是新闻内容的记录和报道者,展现出新闻的真实客观性是最重要的。现场采访中要做好采访氛围和局面的控制,赢取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避免采访对象因为采访刺激性而导致的过激行为,这样不仅无法有效开展采访工作,而且会让个人身处险境。采访中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不仅可以有利于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采访对象对记者职业的认可,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避免采访对象因为记者言行不当而导致的职业误解,从而引发相关的蝴蝶效应,甚至引发整个社会对记者行业的否定等情况发生。作为记者工作者,代表的是自己,也是媒体单位和整个媒体行业的形象,个人应该保证自身的职业专业度。避免威胁或者其他刺激行为对采访对象造成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发生。采访工作中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到采访内容对社会的重要性,避免因为不良诱导而对采访内容进行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的情况。采访过程中,面对诱惑要保持坚定的立场,一切从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出发,保持新闻人应有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同时对于威胁也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运用机智的方式进行拒绝和摆脱,不要直接与对方产生正面冲突。

四、保证新闻原则

新闻要保证其真实、客观、公正、新鲜、及时等基本原则,因此在采访中要围绕相关要求进行现场采访工作的展开。所有的采访首先需要在真实的情况下才能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电视新闻采访不是影视作品创作,最重要的是真实情况的展现,这样才会受到业界和观众的认可;其次要保证新闻采访的客观性,避免个人主观情绪对新闻事实的干扰,避免过于主观的去评判新闻内容或者采访对象,要让采访对象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表达出真实的情况和想法;采访要及时新鲜,要保证新闻采访的时效性,要在第一时间获得现场采访资料,从而有利于新闻及时播出,这样的新闻才能在媒体竞争中展现出优越性。同时新闻现场采访也避免同质化,多选择其他媒体没有想到的角度,同时也能表现出新闻的核心关键性内容,这样才能凸显媒体本身的新闻价值。新闻采访的画面展现、采访人物的关键性也对新闻采访至关重要。特别是有效的画面展现,比语言描述更具有说服力,特别识电视新闻采访其优势与其他平面媒体不同的是可以生动展现新闻现场和人物状态,其真实感更强,因此要好好的利用该种特性。抓好现场采访人物的状态、语言表述和行为表现等,以及采访内容中新闻现场的具体状况,新闻发展影响性、结果的局面展示等,生动的再现新闻原貌和采访对象的真实情感。

参考文献

[1]王衍宁.电视新闻现场采访中提问方法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3(5).

新闻栏目策划书 第5篇

两名(男女各一)

二、节目内容:

活力校园、天气预报、安全常识、校园“风向标”

新闻栏目策划书 第6篇

徐x(组长)付x 程xx 高x 吴xx 肖xx 余x

二、新闻主持

肖xx

三、节目时长

限定8~10分钟

新闻条数:5条或者5条以上

四、机器设备

索尼PMW--EX280存储卡摄录一体机

五、执行场地

新闻与传播学院演播厅 虚拟演播室

六、摄像人员

程xx

七、新闻串词

付x 肖xx 高x(注意新闻之间的前后衔接)

八、导 演

肖xx

九、外景主持

吴xx

十、后期制作

徐x 余x

十一、经费预算

十二、执行人员

小组全体成员

( 要有自制的新闻片头、配乐,在新闻呢开始之前并有“黄师周刊”字样)

十三、目标定位与受众分析

新闻节目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的受众是学校在校本科生。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对信息有一定的需求,比较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他们更关心校园最新动态。所以《校园新闻》的主要目标就是及时的提供新闻信息给黄冈师范学院大学本科生,新闻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校园内新闻动态,以及国家省和学校新出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十四、自身状况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教育电视台毕竟还是一个校级电视台,设备简单,缺乏专业电视工作者,要做好直播新闻和深度报道几乎不太可能。所以,最终《黄师周刊》选择做较为简单的消息新闻报道,这样有可操作性和发挥的空间。

因为校电视台人力和物力都很缺乏,所以节目时长不宜太长,有15分钟即可。

另外,校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所以应当注意,做新闻的时候不能站在学生自己的立场,一定要客观报道,保持中立。这点非常重要,所有《校园新闻》记者编辑都要谨记。

十五、环境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还有少部分国外留学生。所以,节目中不应该出现任何种族歧视,国家歧视的字眼。另外,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公民,所有损害到党的利益的话不能在《黄师周刊》中出现,所有损害党的形象的新闻不能播出。

对策设计:

第一,由于电视台规模较小,人力物力的缺乏,所以无法派出记者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取出别的有规模的电视新闻栏目对当天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资源,经过一定的加工呈现给《黄师周刊》的观众。

第二,因为是校园电视台,受众为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所以第二大板块是“校园快报”。该板块主要播出当天校园发生的新闻事件,校园动态(如文艺晚会,校领导动态,名人专家来校事件等等)。

第三,一期这样的新闻节目肯定是少不了“内容提要”这个板块的。这个小板块放在节目的开头。这个板块时长在1分钟以内。

第四,注意编排。首先,正确选择头条。一般来看,意义重大,大众关注率高,对国家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应该放在头条。另外选择头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地域性。意义同样大以及一样重要的两条新闻,省内的新闻应该作为头条,省外的

不应该放在头条。其次,保持信息传递的刺激频率。校园新闻,更多的是关注校园动态。

第五,因为《黄师周刊》不是娱乐新闻节目,所以播报语言风格不应该太随意。

十六、新闻主要内容

1.我校积极筹备艺考的前期工作

2.新年伊始,作为未来社会后备主力军的我们在大学期间新的奋斗目标;(要求:将对大一、二、三、及大四在校生分别作采访)

3.面临实习与毕业之际的学生此时内心是怎样的,以及当初的梦想是否已经实现。

4.校园篮球赛火热进行,切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5.校园安全一直都是炙热的话题,对于黄冈师范学院院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学生们又有哪些意见哪些看法呢?(要求 :对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领导们具体有哪些提高安全的措施,具体措施须场外记者对学生以及领导分别作采访采访)

6.我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大三学生大部分人都在积极备战考研、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等这些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促使更多的大三学弟学妹更早的提前关注这些信息,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要求:须对我院大三在校生以及大二或者大一学生作采访,再由我院的这一情况从而推导出其他学院乃至全国各大专院校的这一情况。

7.很多大三在校生都在积极备考公务员,然而考公务员目前大致是怎么样的流程,考试科目,考取难度都不甚了解

十七、主持人服装形象

按正规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要求,注意主持人(一人)的形象(面对镜头播报)、髪式(不要披发)、着装(尽量着西服)。

十八、时间安排

(1)确定拍摄内容:小组成员之间会通过相互的讨论最后确定拍摄内容,大致确定时间;

(2)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开始拍摄,拍摄时间在第三周,一周之内完成需要拍摄的内容;

(3)后期制作,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修改,相互交流意见,最后交出完美的作品。

十九、后期配音

(1)记者须采用手持话筒加话筒延长线进行同期录音。

(2)现场声音须得录在两个声道上,并调整录音时的电平大小,不能过大过小。

(3)主持人现场播报采取同期声方式。

二十、后期字幕制作要求

(1)节目开头画面的下方,应出现日期、星期、主持人姓名和“校园新闻”的字幕;

(2)主持人须用导语,要有预报节目的画面内容;

(3)每条电视新闻报道开始的画面应出现该条新闻的标题及记者姓名的字幕(应在主持人的说完导语之后的画面下方出现,标题字体大,记者姓名报道字体略小)。

(4)片尾是职员表的字幕,背景音乐同时起。职员表中工种应具体,一般分为策划、导演(编导)、撰稿、主持人、摄像、编辑、字幕、解说、后期制作。职员表结束后,是一屏静帧5秒的“黄冈师范学院 电视台”字幕,背景音乐渐淡,节目结束。

(5)记者的问语和被采访者回话(问、答),应采用不同的字体(如楷体、黑体),同期出现在屏幕的下方,注意字体的大小要一致。被采访者出现画面时,应在屏幕一侧竖行打出被采访者姓名及身份的字幕。(字体颜色白色,加黑边框)

二十一、自我评测

优势:小组成员较多,人员足够,且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能力,才华。

劣势:时间太短,大三阶段学习任务繁忙,各种考试,且场地使用时间有限。

二十二、可行性

(1)本期的拍摄制作任务是校园电视新闻,大多数新闻虽然没有什么时效性,但都取 材于校园,难度系数不是很大。

(2)具有合适的场地(演播厅和虚拟演播厅),还有高清拍摄设备

《校园新闻网》栏目策划书 第7篇

一、背景分析: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闻数不胜数,但能关注到每日新闻的在校学生却寥寥无几、因此,就我校情况而言,充分体现了在校内创建一个校园新闻网的必要性,包含新闻30分、校园风采、每日头条、学生技能、生活小常识的新闻栏目尤为重要。让我校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社会动态,争取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创办宗旨:

就目前为止,许多新闻五花八门,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娱乐八卦,许多新闻信息都不益于在校学生观看,因此学生需要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新闻平台,所以这正是《校园新闻网》创办的好机会。

三、新闻来源:

通过网络搜索相关新闻内容,将其文件下载及导入到校园新闻网的后台数据库。

四、栏目定位:

1.内容定位:当天发生的国内外新闻焦点。其内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

2.受众定位:主要受众为关注社会动态和校园动态的在校学生,边缘受众为全校的教职工人员。

五、校园新闻栏目设计:

《每日头条》

《新闻30分》 《校园风采》 《生活小常识》 《广东技能报》

六、栏目风格:

栏目整体风格以简练、清晰明快、平易近人为主。

七、栏目构成:

1.每日头条:当天国内外发生的主要新闻为新闻源,以新闻为主,信息、资讯为辅。

2.新闻30分:为学生提供(中央新闻台)每日新闻30分。

3.校园风采:学校内比较受人关注的日常新闻,以及有关资讯类的消息,为学生第一时间提供。

3.生活小常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

5.广东技能报:为学生提供每月广东技能报的电子档。

八、栏目编排和特色:

1.把几条题材和主题相近的新闻放在一起播,使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注意图像以及注意长短新闻的搭配,将不同性质的新闻合理搭配。3.用节奏来调整观众的注意力,播出内容自然流畅、张弛有度。

九、新闻类型

以每日新闻30分动态报道为主,同时进行校园风采、生活小常识、广东技能报的报道。

十、栏目播出时间:

1.栏目每周播出5次,分别是周一到周五。2.总长度设置为每期30分钟左右。

3.播出时间为晚上19:30分。

十一、栏目特色:

1.每晚19点30分开始播符合全校学生作息习惯,刚好读完30分的书,需要一段时间放松可以顺便关注新闻。节目关注当天新闻焦点,提示学校资讯,能够吸引更多受众,并形成收视习惯。

2.活泼的风格更加迎合了广大学生的心理。3.新闻内容全面,涵盖范围广。

十二、站点运作方式:

学校指导老师,学生负责人和编导、记者、摄像、策划、制片、后期处理等人员相互合作与沟通。

十三、栏目宣传:

网络媒体:通过学校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平面媒体:在校刊编辑部、渲墨组等媒体做广告宣传。

试论电视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第8篇

电视短新闻通常又被称为短消息, 一般是指片长在1分30秒内的短新闻, 它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直接影响着新闻栏目的质量和在受众中的影响力。现场短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传达出来的现场感, 因此许多电视新闻节目都把现场强调到很高的地位, 央视新闻频道就曾提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 而一些电视新闻栏目更是以《绝对现场》《现场直击》《零距离》等名字来命名, 显示了现场意识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但是, 就我国目前电视新闻的总体情况来看, 现场感浓郁的电视短新闻还是太少, 记者缺少敏锐的现场发现, 没有即兴的抢抓和记录, 解说加画面大行其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电视短新闻的现场感?又怎样才能使这种现场感得到有效保证呢?

现场画面不等于现场感

首先, 有了现场画面并不一定就有现场感。虽然画面都来源于不同的现场, 但如果把这些画面按照某种意图组合在一起, 就会导致电视新闻没有现场感。例如, 频频出现在新闻中的“万金油”画面, 或者同一条新闻中出现多个地域的现场画面, 你一定不会产生身临现场的感觉。也就是说, 电视短新闻的现场感来自一个新闻事实的现场, 而不是多个现场。

其次, 新闻现场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的概念。也就是说, 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过去之后, 发生那个事件的空间就不再是新闻现场了。所以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要求记者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尽快赶到现场, 否则, 无论记者事后在现场进行描述还是让当事人在现场介绍事件经过, 都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新闻报道了。而重新摆拍或者模拟现场就更是对新闻现场的曲解和践踏, 甚至还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再次, 现场感来自新闻现场的相对完整性。这个完整性包括事件叙述的连续性和意义表现的完整性。也就是说, 电视新闻在叙述时, 要保持现场信息的连贯, 使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理解不被中断。[2]那些用多个现场画面拼凑起来的电视新闻之所以没有现场感, 是因为这些画面本身缺乏对现场叙述的完整性, 只有当一个事件被电视声音和画面以叙述的内在连续性把现场展示出来, 这些声音和画面才会产生现场感。

现场感是新闻力量的放大镜

第一, 强调电视新闻的现场感是电视媒介特性的本质要求。从电视诞生的那一刻起, 它就以能记录信息的原生态而超越了其他媒体, 因此, 忠实、客观地记录新闻现场的一切成就了电视媒体独有的魅力。所以, 现场感较强的新闻总是可以把这种魅力尽量放大, 防止因转述而带来新闻信息的衰减。无数的例子已经证明, 只有现场直接采集和传送出来的声音和画面才最具有震撼力。九八抗洪、9·11事件、海湾战争、汶川抗震救灾, 远距离同步画面、记者现场直击, 带来的是每个电视观众都能身临其境, 感受正在发生的历史。

第二, 介入新闻现场的时间决定了新闻的时效。新闻现场往往稍纵即逝, 介入得越早, 现场感越强烈, 传递信息就越多, 新闻价值就越大。“最美妈妈”吴菊萍曾经引起无数中国观众的感动, 但是由于事发突然, 记者很难赶到现场, 因此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因为缺少现场让人有了些许的遗憾。而前段时间关于“托举哥”周冲的新闻报道, 正是有了现场感极强的画面, 观众不仅为徒手爬上高楼救人一幕捏着一把汗, 更能切身感受到广州小伙的勇敢和爱心。同样是“感动中国”人物的河南小伙魏青刚, 恰恰是因为有了那一分多钟的现场视频, 观众才感受到了他在滔天巨浪中的无畏生死。所以新闻的时效总是与记者到达现场的速度联系在一起的。而央视之所以加大国内记者站的建设, 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让自己的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事件发生时记者能不能到达现场, 是对记者的考验, 更是对媒体的考验。而那些对新闻事件有着极强预知性的媒体记者, 更是抓拍现场新闻的高手。

第三, 记者在现场是媒体权威性的体现。媒体的权威性不仅表现在实力、观点、覆盖面上, 更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新闻事件发生时, 媒体的记者是否在现场。如今, 媒体能否拿到即时信号已经不是权威性的象征了, 信号是否出自自己的传输通道、是否属于自己的原创才是实力的见证, “在现场”是媒体综合能力和尊严的展现早已得到所有媒体的认可。一个在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经常缺席的媒体, 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尊严和权威。第一次海湾战争, 新华社之所以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媒体而被公众津津乐道,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一名叫唐师曾的新闻记者冒着炮火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了巴格达, 在他的镜头和文字中, 中国公众第一次看到带有中国视角的新闻现场。

第四, 新闻现场是展示电视记者魅力的最佳舞台。记者的魅力之所以在新闻现场才能得以展现, 是因为:一、新闻现场是对记者新闻角度捕捉能力的考验;二、新闻现场是对记者新闻掌控能力的考验;三、新闻现场是对记者新闻采访灵感的考验。回顾广播电视的传播史, 在国外, 人们至今不会忘记二战期间美国著名记者莫洛在伦敦遭空袭时妙语连珠的现场广播报道;在中国, 人们不会忘记中国记者冒着炮火和流弹在利比亚街头不惧危险的现场电视出镜。如今, 在每一次灾难来临时, 在每一个突发事件中, 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电视记者的身影, 当他们第一时间发回震撼的现场画面时, 他们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职业敏感度造就新闻现场感

明确了电视短新闻现场感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后, 怎样才能做到使电视短新闻产生现场感呢?

首先, 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现场。新闻事件有长有短、有繁有简, 而短新闻只能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时长之内, 怎样通过这短短的篇幅让新闻事件充分得以展现, 这就需要记者发现和寻找新闻事件最具代表性的现场感。[3]什么是最具代表性的现场感呢?关键看这个现场能否最大限度地突出新闻所要表达的主题, 比如, 在复杂的新闻事件中选择一个重点, 在简单的事件中选择一个中心, 在连续变换的新闻现场选取一个关键承接点, 在事件过程中选取一个最具冲击力的瞬间。这些场景和瞬间的选取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

以中国“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发射为例, 从2003年的“神五”到今年的“神九”, 每次发射都是一个内容非常复杂的新闻事件, 不同的媒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侧面进行报道。但是在“准备”“倒计时”“发射”“进入轨道”等多个新闻现场中, 发射升空的那一刻应该是最激动人心、最具观赏性, 也最能发挥电视特长的场景, 它也是整个发射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点。“神五”发射的现场短新闻当年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就是记者把整条新闻纳入了火箭升空的那1分30秒的现场画面中, 并完全以现场同期声的方式将报道在火箭升空一个长镜头里完成, 让观众在赏心悦目中感受到了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记者直接出镜, 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 将观众带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场景, 最后由记者对事件做总结评述, 这是一个典型的现场短新闻经典案例。[4]

获得2008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记住这一刻》, 记录了汶川抗震救灾中的一系列瞬间。由于传输问题, 这次报道大多采用了短消息的方式来完成。一到灾区, 安阳电视台报道组就制订了“依靠现场感”“抓取典型瞬间”组织报道的方案。“被埋176小时群众被救出”“余震来袭时山体崩塌”“战士手举伤员雨中涉水”等一个个震撼瞬间成为播发新闻的亮点, 镜头冲击力、现场感染力成为这组报道成功的关键。

其次, 选择最能传达信息的情节和细节的现场。现场短新闻常常是从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这就需要记者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素质, 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 懂得如何从各类新闻事件中发现情节、捕捉细节, 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提炼主题。

2010年度河南省新闻奖短新闻一等奖《卢展工:我来找工作》是记者跟随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结束了调研日程后, 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来到焦作人才招聘市场进行微服私访的一次计划外报道。整篇新闻记者以卢展工书记“应聘”过程为内容, 完全靠着新闻现场来组织画面, 表达主题。新闻展现了卢展工书记与人才招聘市场工作人员的精彩对话, 现场感强, 内容鲜活, 尤其是卢展工因年龄问题被拒更是增添了新闻事件的不可预测性, 极大地突出了现场新闻的魅力。记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现场, 捕捉到了每一个细节, 依靠纯现场的报道形式, 在短短一分多钟的短新闻中, 成功地刻画出了省委书记关心民生、务实低调的作风, 也展现出了一个最真实、最客观的省委书记的形象。新闻虽短, 但中心突出, 现场画面丰富, 对话精彩, 而且镜头叙述完整, 暗访结果充满悬念, 最终给观众留下极强的现场感和深刻的印象。这类新闻现场的抓取完全是记者扎实业务功底的展现, 是记者在现场能充分调动所有感官神经, 全方位地感受、思考、选择和表现的结果。

再次, 选好离观众最近的替代现场。“我在现场”无疑是记者和媒体最理想的报道新闻事件的方式, 但是并不代表所有播发的新闻都必须具有现场。对于突发新闻, 可能记者赶到现场时, 新闻事件已经接近尾声或者结束;再比如, 类似统计数据发布这类新闻报道, 明显不具备事件性和动态性, 自然没有新闻现场, 那么, 是不是它们就可以不考虑现场感呢?其实, 对于上述几类新闻, 记者完全可以把报道放在一定的现场去做, 通过营造相关的新闻现场, 来达到新闻内容现场感。

具体说来,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记者做现场直播报道, 通过报道与播出的同步营造现场感。例如, 媒体无法捕捉的突发事件, 记者只要能站在已经结束的现场进行直播, 就能在同步时空中给观众身临现场的感觉。二是用连线方式与新闻人物或权威知情人连线, 用拉近距离的方式营造报道的现场感。比如, 中国CPI数据发布后, 在第一时间连线发布人, 让观众感觉报道就来自数据产生的现场。三是记者选取与内容相关的场合做现场报道, 譬如, 媒体无法进入的庭审现场, 记者就要选取和庭审案件相关的现场进行报道, 实现非现场信息的现场性表现。无论何种营造方式,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 就可以产生新闻的现场感, 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是电视新闻争夺观众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法宝。“短”并不代表小, 更不代表少, 关键是能否“短”得精彩、“短”出特色, 而这一切主要取决于能否“短”出现场感。

摘要:短新闻是电视新闻中一支出奇制胜的“轻骑兵”, 篇幅虽小, 却展示着媒体及记者的采写水平。而电视短新闻最能体现竞争力的就在于对现场感的捕捉与运用。因此, 无论从新闻本质还是受众需求出发, 研究和探讨短新闻的现场感是电视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针对短新闻现场感的性质、特点并配以获奖新闻案例, 探究了现场感在短新闻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电视短新闻,现场感,新闻敏感

参考文献

[1]周建国.电视短消息的四个特征[J].新闻爱好者, 2002 (7) .[1]周建国.电视短消息的四个特征[J].新闻爱好者, 2002 (7) .

[2]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李菖鹂.如何把现场短消息写出彩[J].采写编, 2012 (1) .[3]李菖鹂.如何把现场短消息写出彩[J].采写编, 2012 (1) .

《新闻现场》电视栏目策划书 第9篇

关键词:电视采访;现场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137-02

《电视采访与写作》是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电视采访的能力技巧,让学生掌握电视新闻的写作方法。在传统电视采访课程教学中,很多教材及教师多侧重学生采访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而对电视采访中的一些核心要义并没有深入挖掘。其中,对学生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现场意识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一、现场意识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电视作为一种声画合一的电子传播媒介,与报纸、广播等媒介相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因此也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尼尔?波兹曼认为,文字传播改变了口头传播感知系统的完整,“每一个方向上的每一个感官延伸,总是要产生另一个方向上的某种感官的某一种截除”,而电子革命则改变了以往印刷媒体带来单一的感官延伸,将各种感官的延伸完美的结合起来。“在电子传播结构中,在其速度、容量、多向度和多形式中,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它可以使我们恢复昔日的完整,使我们重新得到利用丰富的多维视角的口头传统,可以重新唤醒右脑的创造性。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可以再一次混合,可以优雅、健康地混合成一个整体。[1]”电视作为一种将各种感官完美结合的大众传播媒介,给受众带来最为真实、直观的感受,而这都归功于电视传播所特有的现场感。

电视现场意识是指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要有“我在场”的观念,要充分展示事件现场的情况,要善于现场发现和捕捉信息[2]。具体来说,现场意识主要包括记者的现场观察、现场采访提问、现场应变等。

现场意识是电视媒介特性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场和深入现场,直接获取视听材料,维护新闻的最大真实,使观众达到视觉和听觉的最大满足,尽可能地在现场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立体直观、形象生动、迅速及时等优势,充分获取富有感染力、冲击力的现场信息,只有树立了现场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电视新闻的有效传播。

二、学生电视采访中现场意识缺乏的表现

在当前学生的电视采访实践中,由于学生社会关系单一,获取新闻线索渠道有限,大部分的新闻选题主要集中在校园新闻或者一些非事件性的民生新闻上,由于这些题材缺乏冲突性及故事性等吸引人的元素,因此更依赖对新闻现场的展示和新闻价值的深入挖掘。通常,在进行这些新闻的采访中,学生现场意识的缺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现场报道少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国际上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在西方,现场报道意思为“在镜前报道”或“站着报道”。通过记者身临其境的“镜前”新闻叙述,以及对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的现场采访,以声音和图像的双重优势,使观众产生现场感、亲切感和参与感,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电影纪录片式的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自己的独特传播方式[3]。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形象直观,观众从中接受的信息,不仅是记者现场采访报道的语言,还包括神态、表情、动作、氛围等非语言符号,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但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的影响,及对课程中对新闻报道现场意识的忽略,学生不善于镜前报道,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大打折扣。

(二)不善于运用同期声

同期声是指记者在现场采访的语言及现场的人物语言的效果音。电视新闻强调现场的纪实手法,同期声是再现现场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采访实践中,大部分学生用画面和同期声进行叙事的能力差,更多依赖解说词的功能,常常造成典型的声画两张皮现象。而即使运用同期声时,要么同期声内容经常和解说词内容重复,要么同期声传递的信息单一,对现场的表现力度不够。

(三)现场采访挖掘信息的能力差

由于信息渠道来源少,学生习惯在网络新闻或报纸新闻报道中去寻找新闻线索,在进行电视采访前,并不是详细地对采访对象进行案头资料的准备工作,而是先入为主地就得出了采访结论,认为新闻事实就如其他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因此在采访现场仅根据现有文字资料,简单地拍一些画面,拍完后进行后期配音和剪辑就完成了一条新闻。由于缺乏了现场感这种电视新闻最核心的要素,作品充其量只是图像版的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由于缺乏现场观察,学生在新闻采访中常常只是停留在简单地了解新闻事件要素及其关系上,没有去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捕捉典型的现场环境及细节,新闻内容空泛,缺乏感染力,难以打动观众。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现场意识

在新闻现场,记者主要进行的是观察和采访活动,因此,学生现场意识的培养可以贯穿在现场观察、现场采访提问等多个环节。

(一)培养现场观察能力,注重环境和细节表现

现场采访是一种搜集资料、调查事实、印证问题的手段。在新闻现场,记者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新闻主要事实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观察,从现场发生的事件中或人物活动中捕捉到本质的、富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此外,注重电视环境和细节的表现也一样重要。

电视细节是指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采访、拍摄获得的(除了新闻五要素之外)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符号、实物、情景、画面、语言等细小的环节和情节[4]。电视细节在电视新闻中起着强调事实,烘托气氛,加强视觉冲击力等效果,对于呈现电视的現场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作为电视采访现场的重要构成元素,具有独特、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富含的信息使事件人物摆脱了孤立性,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这也是电视采访的优势。

因此,环境与细节是电视采访现场的重要因素,也是使报道立体化的重要手段。但学生在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现场环境和细节的表现,认为只要把握新闻的核心事实内容就够了,而忽略了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及相关细节。特别是对一些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的电视新闻来说,由于缺乏了环境和细节的烘托刻画,显得新闻内容刻板,不够生动。因此,在电视采访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现场观察能力,包括新闻事件及其发生的环境和细节的观察,这样才能逐步培養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做出有深度的、有现场感的新闻。

(二)培养现场提问能力,挖掘事实最大新闻价值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日常的知识积累、现场的应变力及分析判断力等,都能从提问中显现出来。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说:“大约90%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地在访问——也就是以向人提问题为基础的。”如果说寻找线索的过程是发现事实新闻价值的开始,那么提问就是核实事实是否有新闻价值,并不断开掘出事实的最大新闻价值的过程,提问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新闻采访前,记者一般都要制定采访计划,准备好采访提纲和提问的问题,但现场情况往往有变化,采访对象的回答也是事先难以预料的,这就需要具备现场采访的临场应变能力。

由于缺乏新闻采访的框架性和逻辑性,学生在电视新闻采访实践中,提问能力明显不足。有的提问大量重复;有的问题游离在核心问题之外,不能围绕主题,环环紧扣;有的问题过于零散,缺乏逻辑性和渐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现场提问能力,从加强对选题的策划开始,让学生深入分析和了解采访对象情况的习惯,做好案头准备工作,为在现场能顺利完成采访做好准备。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顺序的循序渐进,通过现场的访问充分挖掘事实。

(三)多种方式还原现场

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电视新闻由于需要现场记录新闻发生的过程,因此对记者“在场”的要求则更高。虽然如此,但因新闻发生具有突发性,记者总是会有“不在场”的时候,那么如何尽可能地弥补这种遗憾?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不能对新闻事实进行人为的摆拍、扮演,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图片,相关人物访谈,与新闻人物相关的环境,细节来还原现场,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新闻信息。学生哎新闻实践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注重对新闻资料的收集,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加新闻的现场感。

当前,电视传播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一方面,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迅猛,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新媒体的产生一方面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快捷、海量,实现了传受关系的互动,另一方面,代表非新闻专业人士的公民记者大量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主体的身份,这些都极大地冲击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之间,电视行业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这种形势下,电视则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应对当下的局势。

新闻是很多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因此树立现场意识,真实、客观、全面地展示新闻现场,深入地挖掘新闻事实,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是实现电视新闻传播的有效手段。正如我国的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提出的理念——“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这既是对观众视听习惯的尊重,更是对新闻规律的尊重。作为今后广播电视行业的主力军,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应该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牢固树立现场意识,努力培养自己的现场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应变能力,并掌握各种表现电视新闻特性的技术手段,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加)菲利普.马尔尚著.何道宽译.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叶子.现代电视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朱佳.从人际传播看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报道[J].当代电视,2007(8).

《新闻现场》电视栏目策划书 第10篇

二、活动背景:转眼间,新学期又过去了两个月,作为数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中的一份子,大家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各种活动的举办越来越娴熟。而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策划书的质量。因此学会写策划书对学生会中的各成员来说非常重要。数计学院新闻部特承办此次现场写策划书大赛。

三、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会中的干部及干事更加了解策划书,提高对策划书的重视。

2、提升学院学生会中的各成员写策划书的能力。

3、想通过此次活动开发成员们的思维,锻炼大家策划活动的严谨能力。

四、活动宗旨:培养严谨思维,提高策划能力。

五、活动对象:数计学院全体学生(分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必须参赛)。

六、活动地点:理科楼a-200

七、活动时间:5月7日下午2:00至4:00.八、活动主题:(待定)

九、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充分发挥宣传部、网络部的作用。

宣传部负责海报宣传方面的工作。

网络部负责微博宣传方面的工作

新闻部成员负责各班qq群的宣传工作。

2、前期物品准备:信纸每人四张,预计共有40左右(自带笔)

3、活动期间安排:新闻部部长,副部长负责告知比赛注意事项,座位安排以及负责赛场监督。新闻部非参赛干事负责赛场布置,座位号的张贴,纸张的分发以及最后参赛作品的收集。

4、活动后作品审批:由新闻部成员负责初选,挑选写的较好的策划书交由各年级辅导员(肖凤老师,孔德财老师)评定分数。最终以新闻部评分占20%,辅导员各占40%来决定最终分数。

注:如果刘亚辉书记也参与评分,将采取10%,30%,30%,30%的比例来得出最后分数。

5、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10元本子一个+荣誉证书

二等奖:两名8元本子一个+荣誉证书

三等奖:三名2元纪念笔一支+荣誉证书

最具创意奖:一名荣誉证书

十、资金预算:宣传费用:主要是海报(5元)

答题纸:1.5元*10本=15元

活动奖品费用:32元

活动所需总费用:5+15+32=52元

十一、赛场规则:

1、参赛选手需要提前10分钟到场,按照座位号对号入座。迟到30分钟视作弃权。

2、比赛时间为90分钟,中途不得离场(除非已经完成作品)。离场后不得在附近徘徊或逗留。

3、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比赛期间不得使用通讯工具上网搜索资料,模板。

4、获奖选手将会以电话进行告知,并以海报形式张贴出去。

十二、指导老师:肖凤老师

十三、活动主办方: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分团委。

活动承办方:数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新闻部。

十四、参赛要求:思想积极向上,方法切实可行,内容丰富,形式创新。

十五、联系人:数学班:左钰禾()

统计班:曾慧慧()

信计班:彭潇航()

十六、报名方式:学生会所有成员必须参加,学院其他学生统一在班长处报名,后由班长将名单交给本部门干事,逾期不候!

数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新闻部

活动现场策划书 第11篇

策划

主办方:安徽农业大学曙光公社

2011年10月10日

1.活动名称:科学选油——知油--用油之车进社区

2.活动背景:根据上期曙光公社的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在孩子身边照顾孩子日常生活起居的以离退休人士或自由职业,家庭主妇为主,学历大多在初中到大中专之间。这部分人对孩子的健康状况不是十分清晰,对合理搭配饮食的知识又较为匮乏,在选择营养食品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指导,容易受广告的误导,所以即使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却又不能给予最合理的照顾,而且生活用油在居民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油有不同的功效及用途,如果用法不当,不仅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甚至对身体产生有害物质,但是大多数的居民都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电视网络媒体得到有关油的营养知识,所以居民用油安全是一大隐患。我们决定从选择油--了解油--科学用油三个阶段来帮助广大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用油的烦恼,让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3.活动目的:

1、通过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得到他们日常生活用油相关信息,比如:油的采集,鉴别,搭配,保存,处理废弃等相关方法和依据;

2、将前期调研收集的结果送给相关专家分析,总结出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用油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专业指导,普及相关用油知识,营造安全,健康,科学用油氛围;

3、通过现场对各种油的陈列比较和知识竞答的形式将健康用油的方法方式传授给居民,请有意想尝试健康科学用油指导居民配合现场活动,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

4、通过参与调研分析和宣传,提高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和增强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活动可以进一步宣传曙光公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以后的曙光学子做社会服务项目铺平道路,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社会服务项目当中,增进社会的和谐。

4.活动对象:安农居委会、西园新村居委会、琥珀山庄的居民

5.活动主办方:安徽农业大学曙光公社

活动协办方:安农居委会、西园新村居委会

6.外部资源:百胜餐饮集团苏皖市场、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教授、安徽商报、江淮晨报

7.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宣传单、海报、横幅、问卷调查表、健康手册等制作

2.申请展板、展台、活动场地

3.食用油相关信息的收集及采集

4.媒体记者、专家、特别嘉宾邀请

5.安排工作人员的岗位

(二)活动现场

1.安排工作人员的岗位,提前布置活动现场,邀请相关人员(专家、媒体记者、居委会人员等)出席;

2.通过展台让居民报名我们现场的活动,领取我们自制的生活用油的健康手册;

3.首先我们陈列各种油,询问现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选油--知油--用油的,中间可以来个有关油的知识竞答赛,调动现场气氛;

4.专家根据居民的回答给出相关点评及建议,进一步教居民如何选油的技巧,专家进行现场答疑;

5.下面进行现场用油阶段,从居民中选出两名居民,参加我们的现场用油的阶段(目的是比较不同的油适合不同的搭配,让居民亲身体会到选择用油的重要性),由家庭主妇,专家,学生,居委会主任组成评委团;

6.通过对现场用油阶段的比赛,我们可以让两名选手用不同的油去做相同的菜,专家给出用油过程不当的建议及相关用油的知识,让评委团品尝,然后给出分数,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及联系自己生活中用油的经历,评出冠军,颁发奖品(活动中剩余的油),让她做获奖感言及以后在用油过程的设想,号召更多的人了解油的知识;

7.活动结束,专家护送离开,安排人处理现场,感谢居委会的支持与帮助。

(三)活动后期

1.新闻撰写:媒体记者、安农青年的记者等

2.具体安排如下:

3.活动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上一篇:为坚持喝彩作文下一篇:人世间第一份爱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