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共和镇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4-06-18

鹤山市共和镇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3篇)

鹤山市共和镇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1篇

鹤山市共和镇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09春行管(本科)

环保联盟环保知识:在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得到了很多好处,比如:生活变好了,出门不用走路了,买东西不用跑很远了,信息发达了等。可我们的生活环境却越来越差了,这是为什么呢?这都是发展经济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了贯彻党中央的“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我校带动各班级的学生积极参加各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环境保护的行动。我对鹤山市共和镇的环境也做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初步掌握鹤山市共和镇环境的基本情况,居民对当地环境的了解和看法,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综合治理的解决方案,为我们的生活环境酿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二.调查地点:鹤山市共和镇

三.调查对象:鹤山市共和镇

四.调查方式:通过走访和对居民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个街道环境的看法和自己的观察,了解,网络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

五.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鹤山市共和镇当地的环境现状,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地环境的看法,通过对当地居民及观察周边环境的调查发现,人们对当地的环境大多表示不满,只有个别地段表示勉强可以

六.调查结果:

总的来说,调查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的废气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第二.垃圾污染,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河,污染大气,污染农田,污染地下水,有碍卫生,传播疾病,影响美观,危害农作物生长,还有危害人体健康等。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指的是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有:钢渣,高炉渣,煤炭灰,石油废渣和塑料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金属制品等。

第三.食品污染,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储存,销售,烹饪的过程中,混进了有害物质或者病菌。

此外,还有居民的自身原因,“树立环境意识,建设绿色家园”,环保靠大家,关系你我他,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当环保卫士,做时尚公民.....在环保成为一个热点词的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却没有得到改善!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对赫章县稚街乡,珠市乡,妈姑镇,新发乡,白果镇等乡镇的调查,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对环境问题十分关注,百分之八十一的人认为环保非常必要。由此可见,人们并不是不关注环境问题。可调查又显示,几乎没有人采取过任何的具体行动来参与环保!环保只是停留在关注上。调查还显示,很多人都不知道环保是什么,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

所以我认为:这是环保知识没有普及的结果!我们应该提倡环保,让更多的人进一步的了解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

八.普及环保知识的有效途径:

第一.教育。调查中发现,文化素质高的人群环保意识比较强,对环境问题更加关注。因此,要想解决人造成的问题,就必须提高人们的素质,所以,普及环保知识就应该与教育相结合,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更容易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的好习惯,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未来的世界!调查时,我发现每个小区都有电池回收箱,可就是没有人清理,许多居民想参加义务环保活动,也没有人组织。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的具体解决。比如政府兴建环保设施,出台环保的法律法规等。

第二.大众传媒。大多数人的信息都是通过媒体得来的,没有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体向社会传播相关知识,环境问题就不可能进入大众生活。电视,电影是最广泛,也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比如河北电视台的《绿色家园》,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保护ABC》,影片《寂寞的春天》,《只有一个地球》等,应该多增加类似的环境节目,书籍,杂志,报刊等的宣传

第三.社区宣传。社区是普及环境知识的重要阵地。社区他具有相对完整的功能,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区,社区文化影响我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个性发展等各方面,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影响。环境知识走进社区,才能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绿色环保社区:1.在宣传栏上公布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等信息;2.公布政府环境法规,环保部门执法热线,组织听证会,使得居民可以了解环保知识和讨论环保政策,表达他们的环保建议;3.建立环保监督人员,增加环保设施;4.提倡绿色环保,鼓励环保文明个人。第四.增设环保奖,树立环保英雄形象;鼓励创办环保组织。应该加大对“地球奖”,“地球卫士奖”,“若贝尔环境奖”,“中华环境奖”,还有河北大学创办的“环境教育奖”等环境保护奖的宣传力度,让爱地球的英雄像爱国英雄,网络英雄一样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让环保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成为文明生活中的一部分,让“保护环境”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形成每个中国人的新的,环保型的生活方式.....我想,这是每个都期待的一天!

除此之外,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若要在上面去的个好的成绩,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改善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农技管理体系;第二.扩大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第三.改善扶持措施,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第四.改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效率;第五.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投身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美丽,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好的发展下去。环境保护真的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努力的去认识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再这样下去了,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就会成功的,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很严重,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保护环境,我们一定会做好的,要相信我们的能力!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更加美好!

鹤山市共和镇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2篇

一、法治理念的思考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毛泽东主持及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等法令,以法律的形式把政策、权利、责任等固定下来,创建了一个制度性的法制社会氛围。对一个成立20年的年轻政党来说,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来说,法治的理念不仅仅是对革命事业的指导,更显示着对自身、群众、社会、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思考,是共产党一次意义重大的转型与蜕变。在这其中,反映了毛泽东法治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交互过程中的嬗变。

毛泽东的家庭环境以及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使得他对法治的思考呈现出一个系统而深刻的历史过程。在以儒家文化为思想体系支柱的传统社会里,更多的还是“天地君亲师”、“三纲五常”等道德伦理观念规范着社会的秩序,法治更多的只是特权阶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年轻的毛泽东就深刻地指出根源在于特权阶层“拥有并控制土地”[1]19。近世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侵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方的法律体系,传统的人治思想受到极大冲击,一度服膺康梁学说的毛泽东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对中国面临的困境有了更多深层思考。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开展,毛泽东的法治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一些经典作品诸如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中汲取营养。当然,真正促使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破而后立”的还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的思考,并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治理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从中,不难发现毛泽东对法治理念的思考,还是要通过制度性的建设营造出一个法治的氛围,这种战争环境下的思考显得更富有前瞻性。

二、民主政治理念的思考

毛泽东对传统社会的专制思想及行径深恶痛绝,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的束缚中国人民的四条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已经透露出对专制社会遗毒的鞭挞。如何找到出口?毛泽东认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民主。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得到比较系统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主选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毛泽东认为保障工农群众当家做主的途径是民主选举,要做到“按名逐一提出,逐一讨论,逐一表决”[2]311,以充分反映选民的真实意图。1933年9 月,毛泽东在瑞金召开的中央苏区南部十八县选举运动大会上,进一步指出保护、发展政权的关键,在于“用选举的办法,把大批最觉悟最先进最积极的分子选进苏维埃去”[3]411。第二,民主监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工农检察部,旨在监督国家企业和机关及有国家资本在内的企业和合作社企业,使其保护工人、雇农、贫农、中农、城市贫苦劳动群众的利益。工农检察部下设有突击队、控告局等组织机构,以方便工农群众对政府机关或国家企业的监督、检举以及控告等。毛泽东强调,这些举措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巩固工农民主专政,因此“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3]422。第三,廉政工作。毛泽东十分重视廉政工作,曾语重心长地说:“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4]1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签发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要求与各种危害政府、社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于都县苏维埃主席熊仙璧,被查包庇贪污、私用公款谋利等罪名属实后,毛泽东同项英等即发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批准人民委员会将其主席撤职,并“开除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交最高法院治罪”[3]424。曾任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谢步升,更是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枪决的第一个贪污分子。

三、文化教育的思考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毛泽东的文化教育思想来看,他关注的主要是两个层面的文化教育工作:党员干部和工农群众。这两方面既互有侧重,又殊途同归,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革命斗争需要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的文化教育,离不开红军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列宁团校等机构,特别是不能不提到1933 年3 月13日成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为了培养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学校分为三类班级:(1)新苏区工作人员训练班,主要是为新苏区和白区的学员提供两个月的学习培训;(2)初级训练班,主要是为党、团、苏维埃、工会学院的学员提供四个月的学习培训;(3)高级训练班,主要是为一定级别的党员干部提高六个月的学习培训。各班虽然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提高学员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为革命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毛泽东、博古、周恩来、朱德等人曾多次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以讲课或报告的形式引导学员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同样,毛泽东对工农群众的文化教育也十分关注。毛泽东在寻乌做调查时,发现全县的文化教育工作堪忧,“女子可以说全部不识字,全县女子识字的不过三百人”,而且“高小学生大部分是小地主子弟,大地主与富农子弟各占小部分”,中学里“全部都是地主子弟,其中亦是小地主占大多数”[5]225,出身工农群众的子弟很难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显然,工农群众有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快更好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因此,毛泽东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从政治高度上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为工农群众创造接受文化教育的机遇与空间。对此,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的徐特立深有体会,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老公教老婆,儿子教父亲,秘书教主席,马伕教马伕,伙伕教伙伕,识字的教不认字的”[6]105扫盲教育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和工农群众的欢迎。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文化教育工作发展迅猛,为革命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土壤。

四、社会建设的思考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集中反映了治理思想所要求的善治内容,即使是在战争环境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建设依然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这种良好局面的出现,与毛泽东两方面的思考是分不开的。一是新型社会结构的构建。在毛泽东与项英等发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电》中,声明成立的是一个“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工农兵士劳苦群众的国家”,社会结构自然是以工农联盟为主导。毛泽东指出,建立起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是保障革命运动向前推进的关键。当然,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民族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7]80。显然,毛泽东对新型社会结构的构建有着明确的衡量标准:要有益于民族国家的解放事业,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塑造。毛泽东曾感慨,革命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4]139。但是,如果群众自身的思想出现问题,甚至成为顽疾,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一些恶习、丑态、陋俗等影响社会风气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区域成为常态,威胁着“铜墙铁壁”的存在。为此,政府除了颁布相关法令,取缔、打击烟赌毒、迷信鬼神、卖淫嫖娼等行径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有效的社会动员去移风易俗。以妇女工作为例,1930 年,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曾把妇女的困境总结成几种现象:男子经济的附属品、没有政治地位、没有人身自由等。三年以后,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时,发现妇女的生活面貌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婚姻自由、地位提高、权利保障等均有明显变化。特别在选举中,“上才溪七十五个代表中,女的四十三个,仍然是百分之六十。下才溪九十一个代表中,女的五十九个,则占了百分之六十五”[5]325,这种妇女生存状态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社会风气方面所做的努力。

摘要: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治理思想,在理论思考与实践运作方面均具有开创性,不仅仅促进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以后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和全国执政时期的诸多工作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治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毛泽东,治理,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自述:增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3.

[6]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传[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鹤山市共和镇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3篇

摘要:唐山市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治理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叙述了唐山市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提出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2.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生态城市两方面对策。

关键词:经济转型;环境治理;循环经济;产业

唐山市以煤炭起家,由于钢铁、煤炭、电力、水泥等资源型企业较多,大量消耗煤炭矿石等资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相当严重,面临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远比其它城市大。因此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改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唐山市的环境问题究其成因大略归结为以下两点:

首先,煤炭产业对环境因素影响巨大。

煤炭生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是煤矸石、粉煤灰、尾矿,长期露天堆放,大面积占用土地,再经过风化、降解、和雨水冲刷,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烟尘及其它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形成二次污染。

同时采煤塌陷与矿山群采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唐山市的煤炭经过百年开采,已形成6000公顷的采空区和21400公顷的采煤塌陷地,严重破坏了地表形态、建筑物和农田,现已形成总面积达1800公顷的积水坑53个,水深最深处达20多米左右。对资源的“大量采”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耕地减少、山洪爆发、植被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愈益突出。

2007年唐山市大型煤炭企业—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产煤收入74.6亿元,同年,唐山市政府拟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为71亿元。由此可见,用以消除煤炭产业对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所投入成本,要远高于煤炭产业自身的收入。

其次,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随着唐山市经济转型的实施,周边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乡镇小企业迅速发展。唐山市目前共有乡镇企业238个,农村工业实体43275个,85.7%的企业都有污染环境的行为。这些乡镇小工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并且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废弃物。截至2006年底,唐山市乡镇企业污水总排放量达3777.17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量358.82万吨,这些环境污染物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企业周边环境质量堪忧。由于这类乡镇小工业对环境破坏的范围和程度日益扩大,而且数量多、管理难度大,业已成为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综上,唐山市在转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来改善环境问题。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完善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对落后的产业强制淘汰。

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生产——消费、城区——郊区、工业——农业、行业——行业间的链接。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努力发展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在资源的开采、消耗、固液废弃物排放、资源再生、社会消费等各个方面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构建节约型社会基本框架。

2)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建设生态城市

好的环境质量关系城市形象,影响投资者的信心,环境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准备上马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关系城市经济转型大局,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

(3)加强协调和合作,建立全面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

完善政府投资机制,以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资稳步增长的长期增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全面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投入机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优先。按照“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加快发展节水型农业,节能型工业和服务业。积极构建新型农业循环产业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确定不同的功能区域工业及环保项目的准入,明确区域发展方向,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装备实行强制淘汰,从源头控制污染。污染源严格实行全面达标排放,严禁污染物超标、超量的排放。

(4)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制度,对于重点生态环境区域,及时监测其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农村面源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污染、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土地荒漠化等数据,形成生态环境、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

令人欣喜的是,唐山市在环境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唐山市区南部的开滦采煤沉降区,被老百姓称为“南大坑”,因地处偏僻曾被用作垃圾填埋场地,周边村庄生活垃圾也随意堆积,污水横流,蚊蝇滋生,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和唐山市的城市形象。

唐山市政府從环境的治理入手。用一年时间,从南湖地区迁走粉煤灰800万立方米、煤矸石350万立方米,清运垃圾800万立方米。现如今,以原南湖塌陷区28平方公里范围为中心,完成了垃圾山封山绿化、扩湖、绿化、广场、地震遗址公园等工程,形成了水面面积近12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同时对周边19个村庄进行统一拆迁改造,房地产开发,打造出一片集生活、休闲、娱乐、教育一体的新社区。继2001年获河北省省“人居环境奖”、2002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被联合国授予“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后,2012年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HBA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现已成为华北最大的市区生态公园,全市人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唐山南湖召开。(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和分类[J].宏观经济研究.2002

[3]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

上一篇:本科与专科自我鉴定下一篇:贯实教师培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