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4-07-04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精选6篇)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1篇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1年10月11日

来源:重庆大学网站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因材施教 打造特色 提高质量 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确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本科培养目标,着力培养“科学理论的探索者,工程技术的创新者,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建设事业的管理者”。

2010年,我校深入贯彻《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继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以科学制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985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为保障,全面扎实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一、明确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

围绕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项改革、五个体系建设”的本科教学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即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完善因材施教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主线;以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为着力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与考核、质量监控与保障等五个体系建设,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二、积极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1、全面修订各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为先导,遵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遵循国家专业规范/行业规范,对比分析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形成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拓扑结构。通过答辩论证,综合考虑各学科特点,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方面,形成更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需求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

2、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及大类系列课程建设

为让学生建立本专业扎实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通识教育(文化素质)系列课程,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全校性大类系列课程体系建设。在构建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逐步形成体系完善、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能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本科课程体系。2010年新立项建设90个大类系列,涵盖450余门课程。

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力改革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初步建成综合课程资源网络平台,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3、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2010级开设《新生研讨课》247 门(共计259个行政班),覆盖了2010级全部新生,并开设了部分新的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为全校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实施奠定了基础。《新生研讨课》通过各学科领域的教授/学术带头人与大一新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帮助新生实现高中到大学学习的转变,对新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培养与训练,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推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以课程结束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终结式评价方式,逐步形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学校明确规定期末考试占学生成绩的比例最高不超过70%,促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其探究式、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2010年3月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弘深学院”,统筹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以国家和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以专业实验班为载体,探索通信、软件、机械等专业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新模式;

改进全校优异生培养机制,并纳入学校新一轮“985工程”建设中专项支持,促进全校各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继续推进“本硕(博)”连读、产学研(订单式)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培养、二专、辅修等改革,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逐步形成适应多样化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2、着力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形成了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和“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有机融合,校、院两级互动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继续拓展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构建由“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校级“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及院级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组成的,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多层次的创新实践项目体系。2010年学校SRTP参与学生数增加了30%。

围绕各专业的学科竞赛,在进一步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探索其各自向课程延伸、向创新团队延伸的途径,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学生个性化创新培养中的作用。2010年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人数进一步扩大,占全校本科生的11.4%。

2010年建立全校性本科生创新实践中心,以“创新实践班”、“创新团队”等形式组织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开展创新实验实践活动的平台。建立暑期学校,为科学研究训练和国际化教育创造条件。

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四、以注重学生发展为指向,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式教学质量管理系统。采用“督”、“导”、“评”等方式保障教学过程质量,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学生信息中心、信息平台、信息反馈等方式,广泛收集质量信息,有效监控培养过程质量。形成了包括:网上评教、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教学信息采集与反馈、年度状态信息、年度调研报告等多维度质量监控结果,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1、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和专业评价中,改变过去以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为目标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能量化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发展增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学校全面修订了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加入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掌握、运用本课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增强”等评价。同时学校开展年度学生发展调查,认真分析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状况。

2、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政策执行、教材质量和教学过程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通过健全学校、学院、教学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组织体系;完善《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坚持课堂教学评估、领导和教师听课和同行评议等制度,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

形成由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信息中心反馈组成的信息反馈体系,为实施教学质量控制提供信息支撑。

3、全方位开展本科教学质量跟踪调查研究,指导人才培养改革进程

为了评价学校内部质量体系的实效性,为各专业质量改进提供参照,2010年学校通过加强教学过程质量关键点的监控和数据采集,以及开展 “重庆大学毕业生状况调查”、“重庆大学学生学情调查”、“重庆大学学生发展调查”等,形成了 《重庆大学教学基本状态白皮书》、《重庆大学毕业生状况调查报告》、《重庆大学学生学情调查报告》、《重庆大学学生发展调查报告》等,初步形成基于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反馈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

学生发展研究调查,将“学生发展”分为为五个方面(指标):知识获取、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又细分为“主动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深入学习能力”、“全面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等五种能力。经过检验,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切实反映了学生的发展状况。

2010年《教学基本状态白皮书》显示,与2009年相比较,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平均值有较大提高,接近50%。教授上课平均时数达到85.69学时。人才培养国内、国际交流情况有所进步,国际交流项目数及对外交流、访学、互换学生数等持续增加。

校内质量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分析与反馈,对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4、改革考评制度,促进学院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重点

建立教学工作综合考评机制。鼓励与约束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了以教学基本工作、动态工作和教学业绩等为一体的学院教育教学状态校内评价方式;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促使学院更加关注本科教学、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工作作为重点工作。

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建立主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外聘教师管理。认真审核和聘任课程主讲教师,严格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严把教师教学关。

资助青年教师的国内精品课程教师培训、国内同类高校进修等;学校设立专项,实施优秀主讲教师与双语教师出国进修计划,2010年组织近30名课程主讲教师分别赴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进行为期6个月的教学进修。

举办“重庆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500余人,为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2010学年全校聘任研究生助教2000余人,成为推进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强大支撑团队。

2、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及图书馆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已建成由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若干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所构成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同时通过国家创新实验项目、科研训练计划等促进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拓展产学研合作,加大实习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加大图书资源建设,2010年,图书馆文献购置费预算1680万元。为了保持与国内一流高校相当的文献保障率,图书馆实行了“数字资源优先,纸质资源降复本”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有效地保障了教学需求。

3、升级改造教学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新要求,重新梳理教学管理业务流程,突出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点的监控,建设新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新系统建设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教学过程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务处和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力争新系统成为能支持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管理平台,并能支撑网络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建设。

六、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专业建设取得进展

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2010年学校获准设立三个战略性产业相关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2、“质量工程”建设再创佳绩

2010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市级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1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市级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2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再结硕果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研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其中:第四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3项,参与学生145人。第二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532项,参与学生1548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24项,参与学生3400余人,共获得国际特等奖提名1项、国际一等奖3项、国际二等奖4项、全国特等奖8项、全国一等奖20项、全国二等奖55项、全国三等奖及省级奖210项。

4、毕业生获用人单位好评

在毕业生总体素质评价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2010届毕业生总体素质评价为“优秀”的占57.5%,“良好”的占36.8%。我校毕业生以踏实勤奋、专业知识扎实、忠诚度高见长,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占我校2010届毕业生67%的工科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7.82%,全校平均就业率也达95.23%。毕业生对就业保持较高的满意度,据占91.93%毕业生参加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单位“非常满意”的占66.80%,“基本满意”的占32.56%。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2篇

西北工业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经过70多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设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发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现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3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博士生导师478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重大成就奖、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7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5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8人、“新世纪优秀人才”64人。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国防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优秀创新团队。

2010年,是“十一五”建设的收官之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陕西省委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质量工程”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六大体系,十大工程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使命和最本质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

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形势下,学校进一步统一思想、改革创新,明确定位与办学理念,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1.学校总体定位

坚持走以特色和内涵发展的道路,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军”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工业现代化服务,努力建成具有鲜明“三航”国防科技特色的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学校办学理念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战略,全面融入工业化、信息化、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三航特色、质量立校、精英教育、探索创新、敬业奉献五大办学理念。

二、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和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以教育部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建设成果为基础,深入实际,广泛调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制定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与规范;将教学全过程纳入监控范围,形成学校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为主要机构,校领导、教务处、各教学单位、教师、专家和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多渠道反馈的质量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了校院领导参加的每学期期初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风考纪检查等教学检查制度。加速质量保障与监控手段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管理者评教和社会评教的多元化评教工作,严把教师教学准入关,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准入条例》,继续开展“最满意教师”评选活动。坚持学校优良传统,注重师风师德建设,发扬“三育人”精神,继续开展“听、评、帮”活动,依托“微格教学”平台建设,重点做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培养与培训,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

2010,教学督导课堂听课1167门次,其中,必修课895门次,选修课

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72门次,教学效果优秀率达到83.05%,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较为稳定,教学秩序正常,未出现任何教学事故。全校多媒体教学课程检查工作,涉及全校15个教学单位1107门次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课程,其中基础课、技术基础课351门次,专业课756门次,学生问卷调查基本满意率高达92.36%。本科教学档案专项检查工作,深入14个教学单位,主要针对近三年来的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实习报告等档案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共随机抽查资料210余份,检查结果显示,学校本科教学档案管理情况总体较好,各单位领导重视、关心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室建设到位,配套设施齐备,管理人员认真负责,资料存档规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抓住各项重大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截至2010年10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55人,生师比为13.6: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为60.1%;青年教师博士率为80.8%;以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高层次人才37人;以“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群体”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创新团队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

3.加大教学条件投入,营造一流校园环境

在国家“211”、“985”等重大工程和专项资金投入下,学校长安校区基本建成并整体投入运行,发展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校舍全面改善,教学实验设备与条件进一步提升,各级基础教学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众多,管理水平高,初步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师生受益大。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丰富,校园数字化建设水平高。2010年,教学经常费投入440.35万元,本科生实习设计费投入485.16万元等。办学各类基础设施和条件指标以及生均指标均已达到并超过教育部对工科院校的基本要求,满足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对全校教学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建成了8个校级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新增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6个,教学实验室建设投资经费1.3亿元,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资

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源利用率高,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12月,图书馆被评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举措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学校育人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和“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的校风,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1.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学校育人秉承校训校风,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实施本科生教育“六大体系”和“十大工程”、研究生教育“九大体系”和“六大工程”,构建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结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特色,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科技实力雄厚、仪器设备精良的优势,构建教育创新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贯彻创新教育思想和实践教育理念,构筑实现广博的通识教育与扎实的专业训练相协调的教学体系,将学科、科研基地建设与本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成为统一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与教学创新的载体,以此作为学生创新的重要基础,真正做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学校将科研成果、学科动态、科研训练融入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同时,积极推进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增加科技训练环节,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触摸到专业技术发展的脉搏,引导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学习,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制定多元化培养目标和个性化培养模式。在培养类型上,由以学术型为主拓宽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兼顾,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从管理体制上为学生提供有序的选择机会。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和科研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充分

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三育人”机制,形成以教师为主体、干部为骨干、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网络化育人体系和工作格局。

2.以强大学科为支撑,构建创新实践平台

学校形成了以3A(航空、航天、航海)、3M(材料、力学、机械)、3C(计算机、控制、通信)学科群、理科群和“管文经法教”人文社科学科群的集群模式;以国防科技研究为主要特色,以国防经济发展为牵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涵盖我国国防建设主要领域同时兼顾国家优先发展学科领域的创新体系。以强大的学科优势为依托,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结构,建立了面向学生自由探索和教师引导发展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每年投入300余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学习和参加国际、国内学科竞赛。截至2010年,学校大学生创新中心已集中建成18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可同时容纳2000余名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这些创新基地具备良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设立了研究课题,为学生提供设计、制作、实验一体化创新实践条件,保证创新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学生系统设计思想和对创新实践的探索能力。

3.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载体,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依托学校获准建设的“航空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和“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三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水中兵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航天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复合型航宇材料人才培养实验区” 等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促进和推动了我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深化与改革。

4.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创新行为、提高创新能力。

学校务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实施和管理体系建设,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工作。截至2010年,我校已获

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准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40项,获准教育部资助金额160万元。“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自主进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教师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5.产学研用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校结合自身特色,瞄准我国国防的薄弱环节,积极申请国家重大项目,并以项目为牵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我校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生产科研一线课题相结合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越的外部条件。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预研计划、国家863计划、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国家各类纵向计划,这些课题的研究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毕业设计与生产一线课题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熟悉科研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体会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将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使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进创新基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将人才培养与型号研制、课题项目特别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相结合,始终坚持产学研用的模式培养学生。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大量的国防重大项目和型号工程,学校充分发挥这一工科和国防优势,以这些项目为牵引,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与科技攻关相结合,使学生快速深入到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养成了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习惯。

6.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

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战略服务,包括我校在内的61所高校被列入首批试点高校,2010年6月22日,我校及我校推荐的卓越工程师合作伙伴——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一块被教育部邀请参加“卓越工程师启动仪式”。学校还与同济大学等9所以工科见长的“985工程”高校组成“卓越人才培养合作联盟”。

我校航空学院、航天学院的“飞行器设计”专业、机电学院的“飞行器制造”专业、自动化学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作为首批试点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该计划对于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半年已开始试点专业的学生遴选工作。

7.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做好国际化教育工作,学校启动了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2010年上半年,已立项建设61门校级国际化课程,并从国际化课程团队中选拔21名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国际化师资骨干,于2010年下半年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培训。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

学校重视生源质量对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性作用,改革招生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招生渠道,不断提高本科生生源质量。重视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形成特色鲜明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国防素质教育模式,针对性和实效性强。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思路,健全组织,优化服务,加强引导,学生就业层次高,服务于国防科技工业的优秀毕业生比例大,社会评价好。2010年,在全国22个省份实行平行志愿的情况下,录取平均分高出重点线50分的省(市、区)有24个。2010年我校毕业生总数为534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453人,初次就业率96.99%,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综合素质优秀,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校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获奖数名列全国高校第七,工信部所属高校和陕西省高校第一。

2010年“质量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如下: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声纳原理》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工程》等六门课程入选陕西省精品课程,至此,我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66门,校级精品课程92门。

航空学院杨永教授的《流体力学》入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至此,我校已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赵雪爱教授牵头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和段哲民教授牵头的“电路基础”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至此,我校共有7个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教学团队入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材料学院的李克智教授负责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机电学院吴建军教授负责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至此,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领域方向已有13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

材料学院李贺军、张军教授负责的“创新型复合型航宇材料人才培养实验区”、机电学院齐乐华、田锡天教授负责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入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至此,我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

新增工程实践训练中心、普通化学、计算机和自动化4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我校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了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3个,均名列陕西高校前列。

3.学生科技创新再创佳绩

近5年来,每年有10000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多类学科竞赛,学生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科竞赛成果斐然。“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28项。其中国际一、二等奖81项,全国一、二等奖232项。

2010年,我校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434项。其中,国际一等奖10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国内一等奖33项,二等奖30项;获得全国二等奖以上奖励比2009年增加39项。在2010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际一等奖8项,国际二等奖8项的优异成绩,总的获奖比例为94.11%,居全国著名高校第一,取得了我校自1992年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在两年一度的第四届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获得了全国专业组4项一等奖中的3项;全国业余组5项一等奖中的2项,获得了9项全国一等奖中的5项,西北工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跃居全国唯一一所同时荣膺专业组和业余组一等奖的高校,荣登获奖总数榜首,创下了学校组织参加该项竞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机器人足球创新实践基地,共获得8项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再次刷新了机器人足球项目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2010年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学校模拟联合国团队凭借优秀的专业水平,获得立场文件国际一等奖,团队国际二等奖和团队国际三等奖。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3篇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这一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依据本科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在关系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监控和评价两个核心方面狠下功夫:

1.1 教学模式与方法

胡锦涛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刘延东同志进一步提出“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等具体改革方向。

由于学生数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部分高校没有在全面层次展开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而是在完善教师课堂讲授和大班授课的基础上,尝试在以改革试验班为代表的人数较少的小班中,采取研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自学小组、科研小组等创新教学方法。

1.2 教学监控与评价

良好的本科教学质量和严格系统的教学监控与评价直接相关,当然也是各个高校在教育质量报告中说明的重点之一。高校传统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监控与评价主体:“一会”指的是教学委员会,“三队”即三支传统队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督学员、学生协理员);监控与评价环节:开学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等。上述教学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转,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有以下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方面:

1.2.1 监控主体方面

首先,任课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在教学监控和评价中体现不够,缺乏自我表达的途径和方式,影响了其积极性。其次,现有的监控主体具有较重的阶段性和个别性色彩,不能对本科教学的全部阶段和所有课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在提高主体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方面,本文认为清华大学实施的五维评估体系值得借鉴。其特点就是在专家重点评估、干部听课、学生评教之外,要求授课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应届毕业生通过问卷评价本科期间的整体教学质量。高校可以把目前的“三队”进一步扩大为“五队”,即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督学员、任课教师、学生协理员、毕业生代表,从而扩大教学监控的主体范围,更充分地体现参与教学不同主体的利益和需求。

1.2.2 监督环节方面

首先,教学质量监控周期有待完善。本文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听课月”活动和同济大学的院(系)本科教学质量四年自评制度,对于高校完善既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具有借鉴意义。

其次,针对性教学质量监控有待加强。高校的教学质量检查是针对所有在校本科生的学习情况的,缺乏针对性和个别性。本文认为,一年级新生和毕业生具有(下转第104页)(上接第61页)不同于其他年级学生的独特性,学校需要对他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监控。在新生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督学员的监控力度,对每一门课程都进行周教学质量抽查。在毕业生方面,浙江大学的经验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一是,教学委员会等主体可以对随机抽取的本科生毕业答辩过程进行现场旁听和检查,以防止答辩成为一种走过场。二是,教学委员会等对小组答辩评定为优秀等级的论文(设计)或是否合格上有争议的论文(设计),需要在大组进行第二次答辩,以保证论文质量和学术公正。

2 教师建设

胡锦涛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和本科生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分离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涉及方面较多,本文仅仅思考一下高校教育质量报告中普遍关注的名师上教学一线和教学能力提升两个方面的问题。

2.1 名师上教学一线

高校应把本科生教学中的名师教学和引导作用作为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及主要措施:第一,制定教授上课的硬性指标。例如《吉林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规定:“55岁以上的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设一门课程”。《吉林大学关于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对连续两年不讲授任何本科课程的教师,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第二,实施“名师班主任”计划,鼓励两院院士、资深教授担任新生班主任,要求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优先担任班主任。第三,建设“名师主讲课程”。实验班新生研讨课由院士等名师主讲。

目前,高校在本科生教学中推进发挥名师和教授等高级职称从事教学等措施的实施,总体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也存在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名师班主任制度就面临缺乏详细的工作要求、基本的考核指标和有力的奖惩机制等问题,在实施中容易流于形式。“名师主讲课程”范围局限于实验班新生,不能使更多的本科生受益,也不完全符合刘延东同志提出的“知名教授要为新生开课,在这方面要有一些硬约束”的所有专业、基本指标的明确要求。

依据规划纲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要求,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在教授上课和名师班主任制度的相关评价指标和奖惩设计同时,本文认为同济大学的“一年级工程”对名师给本科生上课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2.2 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其实现为本科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根本保障。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即使其科研能力再突出也不能承担起教师这一职业所要求的神圣使命。大部分高校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主要形成了新进教师准入、主讲教师上岗以及授课教师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机制。

本文认为高校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工作仍然有改进的必要:(1)缺少系统的教学能力继续教育机制。新教师准入涉及的是基本能力问题,主讲教师上岗主要涉及的是一个专业水平问题,激励机制主要是一种外部评价问题,但是教育教学知识的继续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深入发展不可能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就能够全面解决。本文认为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系列课程”是值得学习的。(2)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力度和方式方面也需要改进。本文就以高校目前普遍开展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例来说一下。一是在奖励的力度方面。二是在奖励的形式方面。三是在组织形式方面。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4篇

从整体来看,2010年重庆市全市经济呈现出了农业发展稳定、工业生产平稳、投资结构改善、消费热点旺盛、进出口总额增长、存贷款增量放缓的宏观特点。在此背景之下,重庆市牢牢把握“国发[2009]3号文件”等重大政策机遇,切实推进“314总体部署”相关举措,在众多利好因素的支撑下,全市会展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一、全市会展经济发展概览

就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和奖励旅游四大范畴所占的比重来看,会议活动仍然是重庆会展行业的重头戏,展览和节庆活动次之,奖励旅游活动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1.1重庆市主要会展经济指标统计表(2010年1月-12月)

二、全市会展经济发展特征

(一)项目创新能力持续加强

2010年,重庆市会展业界紧紧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围绕政府工作重点、围绕民族文化习俗,积极拓展思路,提出了重庆零售商大会、中国(重庆)老字号博览会、中国(重庆)妇女儿童商品博览会等15个新的会展活动项目,并召集全市20多个会展企业对各个项目进行方案策划和承办权招投标,成功举办了中国(重庆)妇女婴童博览会、首届重庆休闲产业博览会、重庆市名酒博览会、首届中国(重庆)航展年会等会展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重庆会展的内容。

(二)会展项目层次有所提升

2010年,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指导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国(重庆)美容产业博览会、重庆立嘉国际机械展已上升为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会展活动。其中重庆立嘉国际机械展的规模同比增幅为38.96%,达到4万平方米。同时,6月份成功举办的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展出面积首次突破8万平方米,成为重庆市自主培育的第一大展会活动。第五届老年产业博览会呈现涉老产品多、外地参展企业多、专业观众多的“三多”特点,是涉老企业最多,专业性和综合性最强的一次综合性老年产业盛会。

(三)对外项目引进成绩显著

通过多方努力,全国工艺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亚太兰花大会暨中国(重庆)兰花博览会、世界华人保险业大会、2010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博览会等一批国际国内的知名会展活动成功举办。全球华人媒体大会、全国园林博览会、中国零售商大会等会展活动已确定来渝举办。牵头引进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博览会落户重庆,首届已于2010年10月28日至31日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位国家级领导和7位以上的副部级以上领导参加开幕式。成为重庆市最高规格的会展活动之一。

另外,经过初步洽谈,中国汽车用品展秋季展(春季展固定在北京举办)将落户重庆,合作方案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通过与英国励展集团和德国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国际知名会展企业进行洽谈,给上述会展公司留下了“重庆会展业前景好、服务好、政策好”的印象,均表示认可重庆的优势,争取“落户重庆、整合资源、举办展会”。

(四)会展产业竞争能力增强

重庆会展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奖励旅游四大范畴活跃程度空前,且各自占据会展市场的比例日趋合理,据统计,规模以上的会展项目在各行业所占比重如表2.1所示。

重庆会展业的环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自然条件事宜,办展条件不断完善,城市产业基础发展形势良好,社会环境治理效果喜人,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众多因素一起推动了整个重庆市会展产业竞争能力的持续、快速提升,“最佳会议目的地”、“会都”、“西部会展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概念逐渐明朗。

表2.1重庆市规模以上会展项目行业分布比重统计表(2010年1月-12月)

(五)会展活动国际化程度提高

2010年度,重庆市继续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三大显著优势,克服了现有会展场馆选址、面积、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的劣势,举办规模以上国际性会展活动30余个,较2008年、2009年比较有大幅度增长。据统计,全年在渝举办的各类会展活动规模分布情况如表2,2所示。表2.2重庆市规会展项目规模分布比重统计表(2010年1月-12月)

本年在渝举办的众多展会项目中,第二届中国(重庆)美容产业博览会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仅韩国参展企业便超过50个。第十一届立嘉国际机械展的国际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参展的国外及境外企业比例达35.4%,涉及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瑞士、英国、西班牙、瑞典等十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六)展会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近年以来,重庆市自主培育了中国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中国重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暨迎春展销会、中国重庆大足龙水五金博览会和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其中7个由国家部委参与主办,5个由全国相关的行业协会参与主办。同时,市内各区县也涌现了一大批品牌展会,初步形成了国家级、市级、区县三级品牌会展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立嘉国际机械展自2000年创办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相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精心培育、打造,展会得以快速发展,已发展成为与北京、上海、广东齐名的四大区域性机械装备展览会,并享有“中国西部第一机械装备展览会”的美誉,对重庆及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重庆市相关部门积极引导会展企业按照国际化、专业化要求策划实施会展项目,争取早日通过国际展览协会(UFI)、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认证,进一步提升市内会展品牌的影响力。

三、全市会展场馆建设情况

据统计,重庆市现已建成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展览中心、重庆农业展览馆、重庆规划展览馆、三峡博物馆等5个会展场馆,展场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

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3公倾,总建筑面积为23.8万平方米。展览中心共三层,面积13.3万平方米,拥有西部最大的无柱式展厅,室内展厅面积4.5万平方米,配有各种先进的硬件设施、设备;会议中心共设5层。面积4.2万平方米,拥有千人宴会厅、千人演讲厅等33个会议室,会议大厅配置了先进的数字化会议系统、投影点子屏幕以及同声传译设备;广场面积1.5万平方米,另外配有停车场2700个。

现已开工的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60万平方米。展场面

积23万平方米,有16个平层展馆和1个2.5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会议中心面积10万平方米,超五星级酒店面积4.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0万平方米;停车位11000多个。项目西面建设滨江大道,东面建会展大道,6车厢编组地铁直通,公交枢纽和换乘站台配套。

此外,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等部门、机构和组织致力于积极引进营运战略合作伙伴,先后与意大利博罗尼亚展览集团、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和城市规划局联系,先后邀请了德国汉诺威、慕尼黑到重庆考察场馆项目并进行了洽谈。预计到2012年,全市会展场馆面积规划将达到50万平方米,到2020年,全市会展场馆面积将达到60万平方米。

四、全市会展法规出台情况

2010年6月底召开的重庆市会展工作会议出台了《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重庆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0]40号文件),提出了“到2012年初步形成‘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框架,到2020年,全面建成设施先进、品牌汇集、服务优质、管理规范、氛围浓厚、功能彰显的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区域商贸会展中心”的发展目标,建设会展经济核心区、会展经济中心区和会展经济特色区三大会展功能区,明确了加快建设会展场馆、打造品牌会展、培育龙头会展企业、推动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建立会展业统计体系和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六大主要任务,出台了设立2000万元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征收税费、对会展场馆进行税率优惠、对品牌会展活动进行财政补贴、对参加会展培训人员进行补贴等共计十条具体扶持政策,从政府支持层面极大促进了全市会展经济发展。

此外,还成立了重庆市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出台了《重庆市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重庆市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配套办法,目前正在加紧制定《重庆市会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

五、全市会展对外交流情况

继2009年中国会展经济年会、福布斯中国城市投资与发展论坛、浙江义乌小商品展销会、广东佛山产品展销会、香港时尚购物节、澳门活力周、台湾周、宁波周等外来会展活动在渝成功举办并且取得良好反响之后,2010年,重庆市积极利用会展活动推动重庆产品“走出去”,分别与沈阳、北京、杭州、徐州、郑州、宁波、广州、西安等地的会展经济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了协作机制,相互支持办展办会和组展,并互通信息。

六、全市会展教育培训情况

高度重视政府、协会和行业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一是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明确调研员分管会展教育、培训相关工作;二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主办、重庆市商业信息中心承办的专项培训已纳入议事日程,各会展企业主体自行开设了多种类型、多种途径的在职培训,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三是全市开设会展相关专业方向的本科、高职院校对于会展人才教育培训力度空前,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等院校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从业资格培训认证紧密结合,探索出了“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会展专业人才储备规模持续增长;四是行业企业与院校关于人才教育、培训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

2010年11月,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两所院校分别代表重庆市高校本科组、高职专科组参加2010年(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总决赛,成绩喜人,重庆文理学院荣获本科组策划类和设计类共计两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2项,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荣获专科组策划类一、二、三等奖各1项和优秀组织奖2项,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特聘专业教师李路遥荣获“全国会展专业优秀教师”殊荣。

2010年12月,重庆大地会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探索实现学生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育的“双赢”。

上述成绩的取得,有力证明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重庆市会展教育正在快速发展和崛起,一批会展高级专门人才投身“会展之都”建设大潮之中指日可待。

七、全市会展行业组织情况

重庆市人民政府于6月29日组织召开了全市会展工作会议,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商贸流通部门主要领导、市商委直属事业单位、部分商贸流通协会负责人以及部分会展企业负责人共300人参加了会议,重庆市人民政府周慕冰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按照会议精神,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办积极与全国会展行业加强联系,参与全国性的行业活动,不断推介重庆会展,提升重庆在全国会展界的影响力。持续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与市经信委、贸促会、体育局等办展部门共同主办展会活动,与市工商局、公安局、交委、市政委等市级部门互通信息,营造良好的办展环境。

此外,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积极致力于协调各会展主体工作开展,通过一系列举措,盘活了业界主体参与“会展之都”建设的理念、思路和工作途径:助推了重庆市参与评选并荣获全国会展业殊荣;培育了重庆大地会展等众多民营会展企业品牌和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等会展专业高等教育品牌;评选2010年度“十强会展企业”、“十佳会展人”,重庆市商业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庆市人民政府会展办公室主任范光明、重庆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刘韵秋等有关领导亲自为获奖企业和个人颁奖;举行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换届选举大会,公开选举重庆市会展业新一批领军人物,新当选的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陈尉纲博士成为目前全国同行最年轻的协会领导人。

截至2010年底,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注册会员单位共计72家,其中包含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内的本科、高职院校7所,包含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JW万豪酒店、重庆天翔国际商务展览公司等在内的会展场馆、相关接待场所、行业企业共计65家。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5篇

学 院:成人教育学院

专 业: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

班 级:业余计算机(专升本)(2)班

姓 名:吴伟麟

学 号:20xx01562214

指导教师:王增强

摘要: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整个过程,阐述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施的全过程。在开发方法上本系统利用了软件工程化的思想和方法,总体上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具体模块实施采用了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并采用

VisualStudio.net作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 作为后台数据库。本系统具有学生档案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专业管理等模块,可分别完成日常学生档案,班级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打印等功能。

本人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主要对“学生课程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档案管理”,“补助管理”四个模块进行了具体设计。

【关键字】:信息管理系统;生命周期;软件工程;原型法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ummary: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educational unit indispensable part of its content for the schools, policy makers and managers are essenti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described the system analysis, system design, database design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ire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on the use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system of thinking and methods used on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life cycle of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use of specific modules of the prototype system development and

object-oriented approach. Visual Studio.net2005 and used as a development tool, SQL Server 2000 as a background database. This system has the student records management, class management, curriculum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nd other modules, can be completed daily student records, clas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on the courses, the results of information add, edit, , query, print, and other functions.

I graduated i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student curriculum management,” “Stud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tudent records management,” “grant management” four modules of a specific design.

[Keyword]:Man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life-cycl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totype

第 1 页 共 26 页

上海海洋大学届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目录

摘 要 ....................................................... 1

Summary ..................................................... 1

1.绪论 ...................................................... 3

1.1 课题背景 ......................................................................................................... 3

1.2目的背景与意义 ............................................................................................ 3

1.3项目开发的目标 .................................................................................. 3

2.开发工具的选择 ............................................. 3

3.系统分析 .................................................. 4

3.1业务流程分析 .................................................................................................. 4

3.2数据流程分析 ...................................................................................... 5

3.2.1数据流程图 ...................................................................................... 5

3.3数据存储分析 ................................................................................................. 5

4.系统总体规划............................................... 6

4.1系统总体功能层次图 ........................................................................ 7

4.1.1课程管理模块 .............................................................................. 7

4.1.2补助管理模块 .............................................................................. 7

4.1.3成绩信息管理模块 ...................................................................... 8

4.1.4学生档案管理模块 ................................................................................ 8

4.2总结 ....................................

................................................................ 9

5.数据库设计 ................................................ 9

5.1数据库需求分析 .................................................................................. 9

5.2数据库表实体 .................................................................................... 10

5.3 各表的物理结构 ............................................................................... 11

6.系统设计 ................................................. 14

6.1软件结构设计 .................................................................................. 14

6.2系统结构设计 .................................................................................. 14

6.3系统操作流程图 .............................................................................. 15

6.4系统详细设计 .................................................................................. 15

6.4.1课程信息管理 ............................................................................ 16

6.4.2成绩信息管理 ............................................................................ 18

6.4.3学生补助管理 ............................................................................ 21

6.4.4学生档案管理 ............................................................................ 23

7.调试 ..................................................... 23

8.全文总结 ................................................. 24

致 谢 ..................................................... 24

参考文献 ................................................... 24

1绪论

第 2 页 共 26 页

上海海洋大学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1.1课题背景

该项目开发的软件为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是鉴于目前学校学生人数剧增,学生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构思出来的,该软件设计完成后可用于所有教育单位(包括学校,学院等等)的学生信息的管理.

目前社会上信息管理系统发展飞快,各个企事业单位都引入了信息管理软件来管理自己日益增长的各种信息,学生管理系统也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化的学生信息管理软件也不少.但本系统完全独立开发,力求使系统功能简洁明了,但功能齐全且易于操作

1.2目的背景与意义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统计和查询数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人工的大量浪费;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校的各类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询方便、效率高、可靠性好、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一个单位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1.3项目开发的目标

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和现代化水平。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2开发工具的选择

现在,市场上可以选购的应用开发产品很多,流行的也有数十种。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最为流行、使用最多、最为先进的可用作企业级开发工具的产品有: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Studio.net, 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C, Borland公司的Delphi和 Powersoft公司的PowerBulider以及Java等。

在这些程序开发工具中,有的强调程序语言的弹性与执行效率;有的则偏重于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所带来的便利性与效率的提高,各有各的优点和特色,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然而,语言的弹性和工具的便利性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便利的工具,却没有弹性的语言作支持,许多特殊化的处理动作必定要耗费数倍的工夫来处理,使得原来所标榜的效率提高的优点成为了一纸空谈;相反地,如果只强调语言的弹性,却没有便利的工具作配合,会使得一些即使非常简单的界面处理动作,变得复杂和麻烦起来,这样也会浪费程序设计师们的宝贵时间。作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Visual Studio.net 2005是一个非常理想选择,它有效地避免了以上所谈到的诸缺点。数据库技术是MIS设

第 3 页 共 26 页

上海海洋大学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计中的重要支持技术,在MIS开发过程中,如何选择数据库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数据库产品可谓琳琅满目,每种产品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选择数据库前,我慎重考虑了一下,应数据库应用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本系统选用了数据库SQL Server2000,

开发工具当然是非Visual Studio.net 2005莫属了。

Visual Studio.net 2005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和调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种类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且功能强大,可以与Windows的专业开发工具SDK相媲美,而且程序开发人员不必具有C/C++编程基础。在Visual Studio.net 2005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以及动态链接库(DLL)、动态数据交换(DD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访问(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

3系统分析

3.1业务流程分析

学生档案业务流程图:

课程管理业务流程图:

重庆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第6篇

各位专业负责人,这里是学校下发的通知,关于2012年度各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同时也是2013年招生依据,烦请各位专业负责人按照以上框架撰写,辛苦各位。有关学生数据的,可以不填写,但关于各专业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是重点,烦请各专业认真总结,并务必在4月7日之前反馈到教务办,辛苦各位,谢谢。

2012年(各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参考提纲

一、报告标题

标题统一为“****专业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二、正文格式及内容要求

1、前言部分

简单概括2012年度本专业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下,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亮点。

2、专业基本情况

表12012年本科专业基本情况

3、教学机构基本情况

表2教学机构及设施基本情况

4.教学建设基本情况

表3质量工程相关项目建设情况

5.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指导老师挂名学生的都可以填上)

表4 学生培养情况

6、其他(指导老师挂名学生的都可以填上)

表62012年学生获得专利情况

表7201

2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重点分析2012年度在教学工作中有特色、有创新、成效显著的做法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同时应突出在往年或上年度基础上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突破,所表现的内容都要有确实而有力的材料支撑。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组织汇报材料。

1、本学院(系、部)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成效;

2、三年来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措施和突出成效;“质量工程”项目数,内涵建设及反哺教学情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实践的措施和成效;

3、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4、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成效;

5、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措施和成效;

6、本年度在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的举措和效果,重点突出在本

科教学工作中有特色的、成效显著的做法;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和成效等等;

7、科研促进教学情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上一篇:献给母亲的歌作文600字下一篇:解惑篇--如何提高英语阅读完形填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