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2024-08-30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精选13篇)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1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长三角地区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培养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硬件维护、企业网站规划与设计、图形图像设计、二维与三维交互媒体设计、音视频设备使用及音视频信息采集与编辑等相关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开拓技能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具备的能力:1.通过国家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三级,国家职业资格多媒体设计员考试等并获得相应证书;2.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微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实施与维护能力;3.具备二、三维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4.具备音视频设备使用、音视频信息采集与编辑处理能力;5.具有企业多媒体网站的规划、设计、维护能力;

6、具备企事业单位多媒体产品规划与设计能力。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制作,色彩原理,平面构图,图像处理,网络动画设计,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架构,多媒体技术原理,音视频技术及信息处理,视频编辑,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等。

就业方向:1.适合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电视台、IT公司、广告公司等。2.适合岗位:企业IT部技术员;交互式多媒体产品设计师;

二、三维动画设计师;影视编辑、特效、制作人员;网站设计师;计算机软硬件销售人员;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等。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2篇

说明:专业好不好,主要看适不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多媒体技术,有良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完成学业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平面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掌握网站设计所需要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页面设计技术,能够掌握流行媒体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另外,按模块方向培养学生掌握三维动画,音频和视频编辑,动态网页制作等技术。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多媒体技术基础、微机原理、数据库基础、平面动画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图像处理实用技术、三维动画实用技术、网页设计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创作、影视制作程序、多媒体制作工具使用、商业简报制作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要求

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熟练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开发、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技能

动画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交互式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能力。

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1、毕业后能从事的工作

毕业生面向各种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

的广告部门、展示设计和制作公司、文化企事业单位及网络、多媒体制

作、影视制作等部门,从事媒体广告策划、设计、拍摄、制作、经营管

理、客户服务、媒介执行等工作。

2、主要就业岗位

⑴ 影视广告策划与制作人员

⑵平面广告策划与制作人员

⑶ 网页设计师

⑷ 包装设计师

⑸ 空间设计师

(6) 摄影师

延伸阅读:

专业面向的岗位工种

(1)在婚纱摄影、婚庆广告、影楼、冲印门店、文化传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宣传设计等工作,就业岗位:摄影助理→摄影师→摄影总监;修图师→数码师→数码总监;化妆助理→化妆师→化妆总监。

(2)在动画公司、网络游戏公司、互联网企业、计算机类公司或教育培训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制作、网络游戏开发、网站界面设计、教学等工作,就业岗位:角色动画师、模型绑定师、灯光渲染师、影视特效师、网平设计师、原画设计师、游戏特效师。

专业方向:本专业分摄影摄像与婚庆服务、动漫与游戏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摄影摄像与婚庆服务方向: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等大中城市正朝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蓬勃发展。我国每年大约有1200万对夫妻登记结婚,在未来内每年登记结婚的人数大约为1400万对,其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专业方向主要面向婚纱摄影、婚庆广告、影楼、冲印门店、文化传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培养具有以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熟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婚庆服务流程,具备影视、广告、图片、新闻摄影能力,熟练掌握操作PS、CDR、premiere、AE等软件专业技能,能在婚庆、媒体和文化出版等单位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和影视后期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3篇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谈到一个词:定位。就目前的市场需求看, 计算机行业市场需求很多, 培养方向主要有: (1) 高水平的 科研和创 新人才 ; (2) 高水平的 软件设计 人才 ; (3) 高水平的系统设计人才 ; (4) 高水平的 网络管理 人才 ; (5) 专业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员; (6) 动态网页、动画的制作人员; (7) 平面、立体图的绘制人才; (8) 初级的程序设计人才; (9) 小型网络的管理人员 (如网吧和小型的企业单位等) 。显然,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定位于 (5) - (9) 这五个方面。因此, 其专业设置则相应地定位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技术等。

有了明确定位, 我们就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此我们采用了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能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 提高素质更多的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把从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态度有机地整合到一起, 使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会“做事”, 更学会“做人”, 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科技进步和职业变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奠定学生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围绕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力, 必须积极地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实施人文与科技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以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塑造精神与专业教育所强调的培养关键能力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建立“课堂上教学、生活中体验、环境中熏陶”的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课程体系, 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

针对计算机学科和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互动式教学”, 使用“先学而后教”的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的自主性。“电脑不是学出来的, 是玩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

计算机课程是技能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理论知识有些也很抽象, 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不能灵活地使用任务驱动法。对于一些知识内容可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如果把握、领悟教育家陶行知关于“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并贯彻落实, 学校的教育就会是成功的教育。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 职高生中“问题学生”不在少数, 对职高生更需要用爱去感化。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具备过硬的知识技能, 还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引领学生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让学生在和谐的大家庭中成人、成才。

2.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培养

《哈佛商业评论 》曾评出 九种职业 人应该遵 循的职业 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和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企业无法对员工职业素养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职业素养更多体现在员工的自律上。

即将从学校走入社会的职中生, 要很快地适应社会, 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1) 要有自我管 理和自我 领导意识 。即使领 导不分配任务, 员工也会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 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上班时间趴在桌上睡觉, 或聊天, 不知该做什么, 而有的学生却在很认真地看公司的宣传资料, 或站在正在干活的师傅旁边仔细观看, 并不时询问。不久就有学生被用人单位以懒惰为理由而退回学校, 所以职校实习生应增强自我管理与领导意识。

(2) 要有自我完善的意识。即使公司不告诉他, 员工也知道自己存在那些不足, 并积极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弥补专业能力方面的不足, 提高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 突破个人成长的素质瓶颈。这样的学生才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 才会促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3) 有协作和组织意识。团队的业绩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在团队中必须尽量发挥个人所长, 不计个人得失, 做到公司利益至上。

3.注重细节, 加强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 促使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我们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 从细节做起, 以教室、宿舍、食堂、实习场所、卫生保洁区为着手点, 加强行为养成教育, 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 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具备某些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 专业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职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在计算机专业方面尤为如此。在此基础上, 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加强也对今后学生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从而从根本上增强中职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要让企业接收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本文探讨了中职类计算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中职类,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02]12号教育部.

[2]余勇.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 2009 (29) :36-36.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 就业导向

中职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其中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职能。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就业教育的前提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己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现代教育。

二、寓职业道德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前提条件或基本条件,否则即使具备了较高的技能水平,也不可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三、根据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的过程与方向,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运用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自愿学习,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二)训练为主线,强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动手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必须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方法。“精讲”即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重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在有限时间内,把课程讲清楚。一要重视难点突破,二要注意易混内容对比,三要注意新旧知识及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三)教师以做来教、学生以做来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师以做来教、学生用做来学这种教学方式即为“做中学”,直接的意思是基于动手做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比较重视的教育形式,也是目前职业学校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上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机房设备,以机房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

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方向,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施教,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习计算机技术,必须与IT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可以真正做到“零距离”适应期,并把最新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根据社会发展及计算机行业和学生实际水平的状况,明确其岗位能力要求。就目前而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主要从事的是以下几种职业岗位:电脑打字员、电脑组装维修员、网页制作员、平面广告制作员、网络工程安装调试员、电脑及相关产品营销员。学生一进校门,我们就把这几种岗位告诉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学习,应该怎样调整和充实自己。由于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不一定相同,即使是对同类专业如网络工程安装也会有所不同。而职业学校中的学生也是各有其特点,对专业的了解也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培养他们的能力,以应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并采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他们的能力。第一学年的重点是培养合格的电脑打字员和合格的电脑组装维修员;第二学年的重点是网页制作及平面广告设计或网络工程安装及电脑与相关产品营销;第三学年进行岗位实习。

五、寓专业教育于专业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学生入学时,虽然对于专业、职业的概念很模糊,但是在能力上差异并不大。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差异,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介绍专业的历史、形成、内涵、前景,使学生树立对该专业的信心,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努力朝该方向前进,让学生与专业的发展同步。

六、积极开展专业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就业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制定正确的教学原则,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日后工作岗位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嵩,李炳伟.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2009(6).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5篇

1、供求双方发展相对平稳,供求矛盾并不突出。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要多于其它专业的学生。尽管近几年IT行业陷入低迷、计算机专业人数在其它所有专业中的人数最多,但与其它专业相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较大,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就业率发展平稳,但薪酬水平有所下降。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标准,既要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又要考虑毕业生的薪酬水平。随着高校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如从前那样火爆,就业的整体质量存在明显下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增加,导致对应聘者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更多用人单位更注重高学历、有经验人才的引进。

就业方向有哪些?

第一条路线

纯技术路线;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二条路线

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就业要求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储备的知识:

1、网络工程方向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网终:工程专业基础、较好的综合素质;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终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获得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2、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本专业方向就是学习如何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生产。

3、计算机软件主流开发技术、软件工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实施能力,胜任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性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4、信息工程通信方向是一个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及信号与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处理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通信系统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从事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的综合设计、开发、集成应用及维护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通信系统与程控交换、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新方法、数字图像处理及压缩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和通信领域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等。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6篇

我是一名即将考研的学生。请问,北航软件学院的“移动云计算”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是否乐观?多谢!

[北航软件学院的“移动云计算”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如何?]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7篇

如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如何???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怎么样,就业前景如何?]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8篇

目前,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 是IT业急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但又难以找到企业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 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准备不足, 知识结构和身心素质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性的, 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学生因素。而学生因素的问题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三点:

(1) 生涯认知不足, 就业方向迷惘。学生不知道专业所学知识对未来就业有何帮助, 既不了解外界职场情况, 也不清楚自身的就业方向在哪里, 以至于没有学习动力。

(2) 就业热情不高, 不及时转换角色。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 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缺乏就业意识, 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国家政策和父母走关系上了, 不能在学生与职场人的身份上及时转换, 迟迟不愿就业。

(3) 知识储备不够, 专业对口率低。一方面, 是部分课程设置未了解到市场的真正所需, 学生难以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未能达到企业单位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 是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 存在厌学、弃学现象, 以文化活动锻炼其他能力来取代专业学习的知识积累, 另谋发展出路。

因此,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学生顺利适应社会竞争的关键。那么对于如何培养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有以下几点对策:

1 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明确学生就业方向

1.1 加强新生入学专业教育,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新生在入学期间普遍对所选专业了解不深, 就业方向不清晰, 尤其普高生和专业被调剂生。学生在对专业不了解的前提下学习专业知识, 往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新生入学后的专业教育尤为重要。有效的专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师资情况、特色教学、学习方法等,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特点和就业前景, 让学生明白“本专业学什么”、“本专业怎么学”、“本专业朝哪方面就业”等关键问题, 从而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树立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那么, 开展入学专业教育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加强师生互动性。在与新生进行专业教育中, 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及时获取新生的反馈信息, 切实解决新生所关注的问题; (2) 注重朋辈教育。通过组建学长团, 邀请校友导师, 以优秀学长学姐的亲身体验, 与新生分享学习经历或就业历程, 为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 (3) 传递职场信息。邀请企业人作为业界导师, 为新生介绍当前该专业的职场情况以及专业行业的前沿信息, 为新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除了入学专业教育外, 贯穿大学三年的就业指导课也能起到对学生就业的唤醒、指引的作用。就业指导课的课程目标要保持一致性, 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 内容具有针对性、落地性、权威性。最终使学生做到对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对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对生活的方式、价值的重视;对外界变迁的应对。

1.2 优化就业管理服务, 提高参与度较高就业管理服务的有效性

求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 也要有普及性。针对职业规划不清晰的学生, 可使用概念卡、生涯卡、职业卡、Super彩虹图、Life line生命曲线等辅助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进行就业指导, 根据其相关职业的发展路径, 帮助学生充分做好职业规划, 以此提升就业服务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作集中的职业、行业、地区特点, 优化就业管理服务, 服务要覆盖所有专业学生。开展工作中, 有做到以下四点: (1) 就业管理措施。开展实习动员大会及应届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 做好就业追踪工作; (2) 就业信息发布。通过QQ群、飞信、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体渠道发布有效的就业信息; (3) 就业市场开拓。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 建立实习基地, 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企业人到校园办宣讲会、邀请企业开展专场招聘会; (4) 学生就业辅导。加强职业咨询和心理辅导, 开展校友分享、交流活动, 模拟面试活动以及职业技能大赛。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水平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增值, 从而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通过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发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近年来的就业质量较低。其中就业现状满意度有所下降,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连续三届较低, 且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达不到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由此可见, 课程培养是提升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毕业生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就业的质量。

笔者所在学校的软件技术专业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入了深水区, 率先打破传统办学模式, 实施了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按照大一自然班、大二岗位班、大三项目班成功实施, 并实施和完善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形成了专业基础、专业岗位核心课程群、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三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适用于课堂教学, 以项目驱动教学, 学生按照企业化进行管理, 使学生在大一阶段打好基础后, 从大二开始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岗位方向, 例如UI界面设计师岗位班、JAVA软件工程师岗位班等, 最后在大三阶段根据企业真实项目组建团队, 参与项目实战, 非常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该专业的学生在2014年自主研发20余款手机软件产品, 其中的“小苹果”、“史上最的坑爹游戏”等移动应用产品曾居App Store中国区下载量排行榜前10名, 引起社会媒体和兄弟高校广泛关注。参与手游开发的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 成立了爱游唯工作室, 凭借《史上最强的大脑》、《心探》、《只此一关》三款出色的手机游戏, 在2014年的广东最具创新力创业企业———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 斩获创业组一等奖和10万元的高额奖励。

由此可见,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 只有通过与企业的共同办学, 将市场需求与教学充分结合, 才能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一毕业甚至在校就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3 丰富技能竞赛活动,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社团活动也是提升基本工作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要通过技能竞赛及社团活动这个载体, 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增强专业教育以及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责任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使而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那么, 在开展技能竞赛和文化活动中, 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校内专业教研室与校外企业的结合。校企紧密合作, 既使技能竞赛项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也有利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对接, 有利于学生从学生生涯向职业生涯的转变。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社团活动的结合。活动项目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 以课外社团活动 (讲座和社会实践) 为补充, 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三是校内技能竞赛与校外重大赛事相结合。把校内技能竞赛作为校外重大赛事的选拔赛, 为学生参加全国比赛选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学生参与比赛才可能获奖层次多, 人数多, 得到的技能水平锻炼才会更有效。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2014年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35项, 其中一项为国际比赛。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学院的一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3届毕业生在毕业后成功获选为“微软最有价值专家 (MVP) ”。他在校期间便是曾作为学校代表队成员之一参加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获得省一等奖, 在微软校园之星大赛中获得过全国亚军。

参考文献

[1]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4) [Z].2014.

机电工程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概况 第9篇

--机电工程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概况

暑假刚过,同时也是2008毕业生的第一个就业高峰期。针对目前就业形势,现将2008年我专业各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如下:

一、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从全国的方向上看,目前技术类人才需求呈上升态势,其中机械制造类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数据统计:电力电子、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操作等技术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增加了6%。尤其是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对市场来说是供不应求。

从地区上看,近几年来华北及沿海地区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和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机电专业历届毕业生大多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以及与其相关的各行业中,因此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分析:在今年这些行业对机电专业的需求率在急速上升,同时继续对数控、模具专业、汽车专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需求率,以发达地区为例: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3%。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4.29%和20%。以江、浙为例:今年对机电专业的技术人员的需求率较之去年增长了5%,而个别企业在今年加大对企业的投资规模以及部分以机电类为主的外资企业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刺激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发展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专业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三、岗位人才需求状况

在综合沿海地区以及本省的机电行业的发展的信息我研究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人员需求增长16.4%;

(2)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人员需求增长12.8%;

(3)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人员需求增长6.4%;

(4)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人员需求增长5.2%;

(5)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人员需求增长9.3%;

(6)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人员需求增长5%;

(7)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 人员需求增长11.3%;

(8)模具工艺设计, 人员需求增长15.4%;

(9)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增长12.3%;

(10)汽车销售与保险,人员需求增长8.5%。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

四、本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我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态势良好,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在以电类为主的专业中,机电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在选择就业岗位的面积上要更加的广阔,加上某些岗位人才的奇缺,在社会当中的就业前景更是一片晴空,加上岗位上需要的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更是短缺,因此我们专业在对本专业学生培养中,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需求。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10篇

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趋势,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软件开发或者是管理部门从事一些实际应用、开发研究或者管理工作。或者在信息与计算机信息专业去读研究生。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11篇

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曾给后人留下过这样一个观点:“万物皆数也”。如果他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史上一切的存在——生命、艺术、商业„„都是按照数学方式设计而成的。

公元2010,“数统”天下

“数”概念的形成与火的使用一样,是各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标志。在追求效益的商业社会里,有人说数学的研究已经走到了尽头,也有人说数字太枯燥乏味,还有人说高等数学研究太抽象,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数学专业无用论”,曾一度盛行高校。

时光流转,当公元纪年指向2010时,我们发现,数学这门最古老而又前卫的学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作为理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伴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就像马克思所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各学科、行业都需要高层次数学人才来将其完善。现在,各国政府警觉地意识到了“一个国家只有在成功地运用高等数学人才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培养引进高水平的数学硕士、博士。今天,数学专业研究生的入学门槛前,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学子。

基础的也是经典的专业名称: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专业概况:数学系一般开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两专业,而这两个专业方向基本是相通的,都是为培养数学和其他高科技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基础数学学科较多地涉及:代数、拓扑、几何、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函数论等,它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覆盖面比较宽,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应用数学则与其他学科综合交叉。就业前景:硕士毕业后,因占有数学基础强的优势,利于跨考经济、金融、会计等热门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也可以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成为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基础数学、概率论、微积极分分析、计算机理论、统计分析等学科知识。

研究方向:微分动力系统、非线性分析、复分析与几何、拓扑学、代数数论与代数几何、图论、组合数学、常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与变分学

日益崛起的新“统”帅

专业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与统计精算)

专业概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20世纪迅速发展的学科,主要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以及自然、社会等学科中不同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处理和统计推断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各个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精密以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概率统计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本专业的重点在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了解并掌握丰富的现代统计方法。

就业前景:硕士毕业后,学生可报考基础数学学科的各专业、计算机科学、概率统计、金融学等与数学相关的或交叉的、高新技术学科的博士研究生;

也可选择出国到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

当然,你还可到企业从事数学应用开发工作,事实上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的工作,随着计算机软件应用的日益加强,统计学,尤其是SPSS软件分析的前景看好,统计人才更是成为了用人单位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专业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基础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随机分析、信息技术、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

研究方向: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应用、保险精算、金融工程、非参数统计、随机分析与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动力系统,数学物理

左手“算盘”,右手“银票”

专业名称:金融数学(金融统计、金融与控制科学)

专业概况: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越来越受到国际金融界和应用数学界的高度重视。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市场需要、能对金融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分析和处理复杂金融数据的能力。而金融统计、金融与控制科学和金融数学有很多相似点。

专业设有金融数学和保险精算学两个方向。除了数学基础课程,学生还要学习利息理论及应用、证券投资学、寿险精算等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以及经济学院或光华管理学院的经济金融类基础课程。

就业前景:金融数学将数学和经济两个学科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职位,如保险精算师,他们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数据对未来变化的趋势做出分析、判断。

另外,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金融数学、精算学或相关方向进一步深造,也可以直接到金融领域从事与金融风险分析和管理有关的实务工作,还可以从事证券分析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位的工作。

专业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基础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分析、审计学、金融学、会计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

信息科学是“酷睿”处理器

专业名称:信息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概况:信息科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是运用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方法去解决信息技术领域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并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信息时代,国家急需信息识别、人工智能、数据压缩等实际领域的复杂信息处理的专门人才,都是信息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专业研究主要围绕着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信息与信号的处理,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专业方向主要包括像信号和信息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软件和理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情况与此相似。

就业前景: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大部分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有关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数学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也可直接进入高等院校、研究部门及公司从事有关方向的教学、科研或应用工作。

目前,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可以从事以下具体的工作:软件设计开发的软件工程师;软件方向的系统分析员;信息和计算技术研究人员;开发管理应用软件的软件开发人员;高效运行的保障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信息收集、管理工作的企业信息管理员。

专业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据处理、系统分析、计量分析等学科知识。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及其数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数据处理与系统分析、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信息系统工程。

站在数学肩膀上的“潜力股”

专业名称:数学工程的科学与工程计算系

专业概况:科学与工程计算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涉及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力学、计算材料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金融保险等众多交叉学科。它运用现代数学理论与方法解决各类科学与工程问题,分析和提高计算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精确性,研究各类数值软件的开发技术。既突出了解决信息、电子与计算机领域中的某些核心理论技术问题,又注意到从这些高新技术中抽象出新的数学理论;在保持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主体研究方向优势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信息科学的数学基础、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科学计算、现代优化、电子系统的数值模拟、生物系统的数学建模等研究。

就业前景:站在数学的肩膀上,这个方向的同学考博或出国占极大优势。研究生毕业如果从事程序开发工作,薪水一般较高,但工作强度也相对较大。

另外,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还可到各大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既可以进一步开展研究,也为培养专业人才作贡献。专业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据处理和系统分析,工程学、以及数字图像等学科知识。

研究方向:工程问题数值方法、发展方程与动力系统的数值方法、数值逼近与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软件、光学与电磁学中的数学问题等。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网站上还有科研院所及导师推荐

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思考 第12篇

一、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

1、加强师资培训。一些中职学校面临专业师资不足, 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不够强的问题, 不断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在专业师资培训上, 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脱产与非脱产相结合、面授与远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立体式培训机制, 尽可能多地在学校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 以老带新、以强扶弱、共同探讨、相互学习, 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根据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编写出易学易懂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教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 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将得到提高。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 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通过这样的考试, 促使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让教师投身社会实践。通过网络了解、实地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随时关注市场动态, 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 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 让教学活动适应就业需要。多让教师参加职业实践, 增加职业经验, 提高专业技能。教师有了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 以便调整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

在设施设备建设上, 学校应舍得花钱, 确保教学需要。对旧设备的关键部件只作适当更换, 而又花钱不多就可升级的, 就要尽快升级, 使其充分利用起来。教务处要调配好课程, 让计算机设备不空闲, 满足学生实作实训的需求。

三、狠抓教学改革, 让教学活动适应就业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要把学生就业需要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1、灵活开设课程,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设要有针对性, 使学生的所学能达到劳动岗位的要求。在课程开设上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那些有继续升学愿望的学生, 全面学习, 掌握好基础知识, 以便升学继续深造;对那些需要就业的学生, 多开设选修课程, 让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 在学好必要的基础课程的基础上, 把某一两项应用课程学精, 在某方面特别专长, 增加就业本钱;还可让他们选学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 好让自己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关系, 强化技能训练。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有机结合, 根据就业需要, 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训练, 煅造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 应把重点放在实际应用上, 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以便提高学生市场竞争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计算机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 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形成终身学习观念, 能让学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学习, 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与时俱进。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要让学生的学习课内外结合, 校内外沟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展示学生精神风貌和专业技能水平, 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为其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和增强思想动力。

4、培养学生一专多能。鼓励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以便在就业时, 能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

四、校企合作, 定向培养

职业教育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结构合理、形式多样, 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我们可以建立“订单”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互动平台, 根据企业需要,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 并加强学生品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与人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 自身就业优势就会增强。

五、帮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立足实际, 放眼未来, 转变择业观念, 择业时不要老抱着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思想, 要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思想, 要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勇气和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就业概况如何? 第13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市场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的家庭化、普及化, 信息产业的规模化, 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计算机应用人才供不应求。高校为社会培养了许多计算机专业人才, 但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在中国似乎并不太走俏, 据有关统计, 计算机专业的低就业率排在所有专业首位, 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一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1.结构性矛盾, 供求偏差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偏差。我国三年、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 三年、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 几年后可能变成了滞销专业, 供给与需求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人才分布上, 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 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2.知识老化, 转化率低有调查反映, 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 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 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 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对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 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仅需要2~3个月。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 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 50年代的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 90年代的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 进入21世纪大学生所学知识能应用的时间更短。我国“入世”后, 这种趋势愈加明显。3.准备不足, 生涯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三、大四才开始准备, 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准备。有调查发现, 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 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 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 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 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 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 注意力和精力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多数学生的职业目标相对模糊, 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地结合。有些大学生对自己适合做什么, 不适合做什么, 哪些职位能成功, 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 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 一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4.市场配置, 手段粗放目前, 我国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运营分析证明, 大学生进入市场的总量每年都在递增, 而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 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 具体表现为定位初级、管理粗放、产品粗糙。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告诉我们, 以人为服务主体派生出的职业很火爆。但从社会供需双方看, 每年度280万大学生的服务, 从业人员和专业性公司都很少。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二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1.适时调整计算机专业方向设置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要紧紧围绕综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来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强化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应用技能有办公软件应用、网页制作、初级软件编程、平面设计、小型网络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组装、多媒体制作、动画制作、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等。专业设置方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动画制作等。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以市场化视角来认识, 并鼓励支持多元化就业。2.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从教材、教学、教师入手。教育要以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 高校要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 着眼整合教师资源, 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 调整教材, 创新教学方法, 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使每个任课老师尽职尽责。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 教学技术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 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计算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 明确要求, 抓住关键, 落实保障措施。要建立一个由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课程设计、跟岗实训和毕业设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组成的、较完整的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教学环节, 对实验较多的课程单独设置实验课。学生要尽量结合实用系统, 掌握分析、操作和应用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协调工作的能力, 培养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4.加强就业信息研究第一, 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公司,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服务。第二, 规范就业市场, 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 要在逐步规范中设定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多样化, 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 整合就业信息资源, 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 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 就业信息统一开放, 就业指导科学合理, 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源和相关政策, 在公益性和公共化服务中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做细、做深、做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出现的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上一篇: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学反思下一篇:《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及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