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特色建设调研分析

2024-06-26

山西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特色建设调研分析(精选3篇)

山西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特色建设调研分析 第1篇

山西省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调研分析

目前山西省有11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及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本省的高职院校中,其中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时间较长的有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我们主要调研了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两所院校。现将两所兄弟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特点归如下:

一、特点归纳:

1、行业与学校相结合,共建专业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与山西美特好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安得物流、苏宁电器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物流职业岗位需求状况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建立“行”、“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区域物流行业协会下设合作工作组,负责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信息的反馈以及考核等工作。

2、工学交替,突出技能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以区域物流行业协会为基础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顶岗实习有机合起来,将工学交替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3、订单培养,共同育人

在太原,很多兄弟院校与物流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部分学生进行订单培养。区域物流行业协会建立与订单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企与协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在整个订单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和学校全程合作育人。企业首先根据岗位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标准,然后与学校、协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建立考核标准,经考核合格,学生上岗就业。

4、“双证”教学,提升能力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融入教学计划,渗透到教学的课程内容中。在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结束后,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实施“助理物流师”、“快递员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二、比较分析

首先在校企合作上。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实现了行业与学校相结合,共建专业。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中远物流、西安人人乐超市、河南鲜易冷链、运城居然之家等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将课程设置与行业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业、零售批发业)等相结合。这些和山西省相关院校相差不大。

在“双证”教学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在学校的方针指导下,在2010年开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双证”毕业,而且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二第二学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老师开始讲授助理物流师,并且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一点上,和山西省兄弟院校相差不是很大。

相差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订单培养和工学交替方面。在工学交替方面,没有很好的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顶岗实习有机合起来。这样造成学生和企业的需求有一些差异,造成一些学生在开始实习时出现一些不适应;在订单培养方面,由于运城物流行业的局限性(相较于一线城市),造成订单培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总之,我相信,通过与同类院校的比较,我们专业一定会在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争取把物流管理专业办成学校乃至山西省的特设专业,精品专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特色探析 第2篇

一、确立了符合专业实际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

我院旅游专业以立足于国内旅游, 服务山西地方经济为宗旨, 以“重技能, 懂管理, 宽知识, 能创业”为专业特色, 以时代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 以构建“知识、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模式;以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实现旅行社、旅游饭店及景点景区三者相结合, 以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和专业可持续发展为先导;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突破;以人才培养以“三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验, 实训与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的资格证考核相结合, 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为基本途径, 与社会接轨, 与行业岗位接轨, 依照行业标准规范、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方式。

二、凸现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结构及特色

在培养旅游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构建了科学合理, 层次分明的综合素质课专业课、职业知识课、职业能力课、综合技能训练课、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五大课程板块层层推进, 紧密结合, 对应未来就业岗位 (群) 所需的专门技能, 设置了专业技能课程板块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板块课程, 课程体系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形成了完整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 体现了课程应用性, 突出实践性, 有效地反映了知识, 能力, 素质相结合;学校, 行业, 社会相结合;学习, 应用, 创造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三、强化了学生核心技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旅游专业教育与行业关联性很强, 在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 转变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从单纯的以教学为重点转变为以教学为核心, 以教学研究为重点, 以技能作保证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从而实现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合理、知识体系全面、实践能力过硬的目标。实现教师课堂教学岗位与专业岗位轮换制度,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逐步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技能化、标准化、国际化。

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强化了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 为学生营造职业氛围设立专业“轨道”, 以实用为原则, 以够用为尺度, 以能用为标准, 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综合培养, 在课内外的总体训练中营造环境形成氛围, 形成核心技能, 推行双证书制度, 缩短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距离, 实现学生与岗位需求“零距离”的就业模式。

四、重构了课程内容设置, 全方位为专业服务

1.开设形体训练课。

旅游专业培养的是内外兼修的技能人才, 所以对学生外在形象和外在的气质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在教学中我院大力改革体育课教学, 增加美育及艺术修养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旅游的各个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 规范学生的各种姿态, 提升学生的外在素养。

2.开设实践技能考核课, 综合技能训练课。

旅游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 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主线。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坚持专业意识不断线、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产学结合不断线。在旅游专业开设专业综合技能课, 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和学习专业的重要标准。

3.建设了实验实训基地。

在教学中加强专业的实践实训, 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就业基地, 尽可能使教学场景真实化。在教学中, 把一些实习性较强的课程放到教学实习基地进行讲解, 通过集中教学或阶段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化和现场感, 以技能做保证, 真正实现对学生技能的零距离培养,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现场, 模拟技能。

4.改革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 力争做到为专业课服务。

旅游专业的课程比较广、宽、深, 而且要与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 需要有较好的知识底蕴, 所以, 所开设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要有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 对学科的教学内容做出取舍, 找准与专业关联度较大的内容, 做到详略得当, 强化课程的实用性, 为学生的职业养成服务, 从综合素质的提高引领、引导学生。

五、教学方法各具特色且多样灵活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坚持拓宽基础、精讲多练, 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开放教学、模拟教学、动态式教学等。各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主导, 采用参与式、边讲边练式、教学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 实现课内外相结合, 校内、校外相结合。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考核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推行口试、实践操作、论文、答辩、开卷考试等质量评定模式, 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 增加技能性要求较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六、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旅游管理的课程信息量大, 内容新颖。通过教学, 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旅游市场、各旅游大区、地方旅游、旅行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面对旅游知识内容的庞杂, 在教学中许多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利用幻灯、投影和观看录相等多种形式, 介绍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各个景点知识, 把握学科方展的方向。同时积极建立教学资料库, 收集与旅游有关的资料, 提升教学质量。

七、渗透了职业素质的培养

我院职业素质教育理念是:以“真诚严谨善学笃信”的校训为根本,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在三年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 注重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充分发挥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课堂的作用, 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结合社会实践、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顶岗实践等一切机会,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和科学态度。把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校内校外位的活动, 给学生提供广泛接触职业环境, 提高职业素养的机会,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才干, 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 旅游业是一项日新月异的朝阳产业,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旅游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要以特色为创新点, 以行业需求为中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不断探索旅游专业的特色建设将会对旅游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为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探索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谈起, 针对专业建设各方面的特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建设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琳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内江科技, 2006, (6) .

[2]姜乃力.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4) .

[3]浙江教育报.市场需求就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产学研论坛[N].2007, 1.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第3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特色;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湖南省政府在《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商务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以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充分发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并进一步提升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湖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逐级轮岗实训晋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工作、晋职”同步进行,为合作企业定向培养高星级酒店和餐饮连锁高端技能型人才。依托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喜来登订单班”、“唐宫店铺中层主管订单班”校企合作平台,依据“育人本位、能力为重、素质领先,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与喜来登、唐宫等酒店的合作,强化中高职衔接,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逐级轮岗实训晋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学生职业生涯,校企双方共同组织专家对该类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剖析,并重新为合作企业制定该类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标准和考核标准。依据该类职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再抓住酒店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两个关键,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和序化、转化为专业课程,形成“职业导向,岗、证、课” 紧密对接、中高职专业有机衔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以职定岗,以岗定证,以证定课,“岗、证、课”对接。

三、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集“教学、培训、科研”于一体的“双语双师型”师资队伍按照“内培外引相结合”原则,以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实践能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整体水平提高。建设一支以本校教学名师为主体,现场专家参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校企一体化”、“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开放式、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三年内,新建7个实训教室、一个校内大酒店,新增16家校外实训基地,建成现代化开放性、经营性实践教学平台。按照“理实一体”和“共建、共享、共赢”原则,以培养酒店餐饮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以湘鄂情、唐宫、湖南国际经贸职教集团等为平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以健全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为保障,不断完善优化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搭建数字化、多元化、开放式的网络资源教学平台。依托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开展数字化教学。力争2014年前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搭建融学历教育、培训教育与资格认证教育于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利用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建设融学历教育资源、职业培训教育、社会培训资源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通过开通网络教室,开展数字化教学。争取到2014年,建成依托网络学习互动平台,融学历教育资源、职业培训教育、社会培训资源横向一体化,融学习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测评系统纵向一体化的中高职衔接酒店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资源库。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构建综合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成立喜来登酒店管理学院,以此为平台形成合作企业从业人员业务培训、酒店餐饮服务技能培训、餐饮服务员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在类的社会服务体系。依托湖南省商务厅培训中心、湖南省旅游局培训中心、长沙喜来登酒店、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省服务贸易研究中心和湖南省酒店协会,形成包括“酒店管理类师资培训,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茶艺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导游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喜来登、唐宫等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岗位业务培训等”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依托企业,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每年的多家企业调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采用”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其建设模式和成效已经深受行业喜欢,期望能为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上一篇:爱和亲情有距离作文下一篇:广告监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