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百米运动员范文

2024-09-04

赞百米运动员范文(精选13篇)

赞百米运动员 第1篇

赞800米运动员

这是时间的磨练,这是毅力的考验。虽然前途茫茫,但只要努力,总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运动员们,不要因为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放弃自己。茫茫中,胜利永远属于你。

四年一班投稿

赞百米运动员

一滴滴汗水,飘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人生能有几回搏? 千百上眼睛注视了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

四年一班投稿

赞400米运动员

在赤色的长廊上,有两圈弧长,在绿色场地上,有你的明亮,画出两圈生命的轨迹,夺得无数由衷的惊喜。迈出不一样的生活旋律,奏出不同凡响的歌曲!你的表演场,让你自由徜徉!你的起飞场,舒展你的翅膀!

四年一班投稿

赞裁判员老师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正因为有了你们伯乐般的知遇之情,才有我们骏马般驰骋于千里之野,才有我们的健儿们在田径场上雄姿英发,迎难而上,顽强拼搏。

一个个佳绩的背后洒满了你们辛勤的汗水,田径场上闪动着你们繁忙的身影。我们代表全体运动员,向你们致敬—— 辛苦了,裁判员老师

四年一班投稿

赞200米运动员

夏日的操场 竟是如此美丽 美丽地几乎令人绝望 你蹲在起跑线上

每一块肌肉都固执得顶起像一尊雕像 慢慢地 慢慢地 你抬起了头

坚毅的目光中透出了贪婪汗湿的发丝终于飞了起来冲吧 冲吧 化作勇敢的苍鹰 去寻找我心中的太阳

四年一班投稿

赞接力健儿

接力棒

在你们手中传递 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运动员 在跑道上奋斗 振奋着每个人的精神 呐喊声

在运动场上空振荡 激励着运动员们更加努力 放开脚步,追逐梦想,接力赛场是你们挥洒的舞台。努力吧,同学们因你们而骄傲!

四年一班投稿

赞百米运动员 第2篇

一声枪响班着飒爽的秋风,你们亮出自己的风采,在这短短的100米中,你们与时间争分夺秒,只为了,那最后的冲刺。

不管结果如何,你们都是胜利者。因为,你们曾与时间竞赛。

赞百米运动员 第3篇

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田联对于短跑比赛中起跑规则的修改以及多数国际高水平运动员因起跑失误而错失奖牌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得田径运动员和教练员对百米比赛中的起跑环节质量更加关注,而起跑速度则是决定起跑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百米短跑比赛中,起跑速度的快慢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它受到起跑技术和起跑反应速度的影响。起跑技术对运动员起跑环节的重要性,从起跑反应速度的角度来看,起跑技术作为一项身体的速度素质,其能力改善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百米运动员起跑速度,有助于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1 速度素质与反应速度素质

1.1 速度素质

速度是运动员身体素质中反应运动能力快慢的重要指标,随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各国训练学专家和优秀教练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越来越重视运动员速度的发展。

速度素质是田径径赛中运动员必备的身体能力,百米比赛就是以运动员速度来决定最终的名次。所谓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1]。反应速度作为速度素质的一种,和动作速度、位移速度一样,共同决定着田径百米比赛运动员成绩的好坏。

1.2 反应速度素质

对于“反应”这个词的理解,有学者认为它是有机体对信号刺激有意识的应答行动。根据信号对运动员刺激的多少和反应速度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将反应分为简单动作反应和复杂动作反应[2]。同样,通过对“反应”这个词语定义的延伸可以将“反应速度”理解为有机体对信号刺激有意识的应答行为的快慢。它和人体其他素质一样有较强的遗传和年龄特征,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反应速度,但反应速度的遗传力为0.75,后期训练可以提升的空间较小[3]。对于9至12岁人群而言该阶段人体反应速度提升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采取有效的训练手段其效果较其他年龄段更为显著。

反应速度包含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其中简单反应速度是指人对机体感觉(视、听、触)产生动作反应的时间快慢(信号刺激——应答动作)[4]。短跑比赛中的起跑反应是运动员通过听觉接收发令枪的信号产生的动作,因此田径百米比赛起跑阶段的的反应速度属于简单反应速度。

2 起跑反应的内部工作机制

人体在接受到刺激信号(鸣枪声)之后并不是立刻通过相应的行为而做出应答(起跑),而是该信号通过人体内部的条件反应机制之后做出相应的动作应答。这样反应过程是由感受器(视、听、触觉)接收信号,经过传入神经将接收到的信号传给中枢神经,信号经过中枢神经分析过后经传出神经将分析的信号传导给效应器(肌纤维)而产生相应动作的过程(起跑)。

在百米比赛中短跑反应过程又可以分为反应时和运动时。所谓反应时是指人体从接受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距,又叫反应潜伏期。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潜伏期(反应时)包括感受器接收信号到应答动作开始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虽然运动员本身没有做出任何的动作应,答但是在其内部却进行着强烈的神经活动,将运动信号传给效应器(肌纤维),随后动员肌纤维做出相应的应答行为[5]。

3 影响起跑反应速度的因素

根据机体接受刺激到做出相应动作应答的全部反应过程来看,凡是影响反应时和运动时长短的因素都能够直接影响人体的反应速度。因此可以从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器三个角度对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

3.1 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的影响

比赛时的周围环境能够对运动员的注意力产生较大的影响,过多的噪声和不利的场上情况对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影响较大,而注意力的相对不集中则会降低运动员对于发令枪信号的反应速度[6]。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能够观察到比赛场上的细微的情况变化,有助于对发令枪信号的感受和识别。反之,注意力分散则会导致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不利于快速反应信号特征。

3.2 信息源的特征影响

外界的刺激强度也能影响运动员对于信号的反应能力,强大的外界刺激能引发较快的机体反应速度,但过大的刺激则可能导致一致性反射,反应速度反而减慢[5]。因此,比赛中发令枪的声音特点以及运动员对于发令枪枪声的适应程度也能影响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的快慢。

3.3 运动员情绪好坏的影响

运动员的情绪表现为适度兴奋,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也会随之加快。若兴奋过度则使兴奋产生扩散,致使反应速度减慢,不利于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另外,过度兴奋会导致运动员对嘈杂环境中鸣枪声的分辨率和敏感程度降低,从而不利于运动员对枪声信号的快速反应[7]。

3.4 疲劳程度的影响

3.4.1 神经疲劳对于运动员反应速度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场所,其本身的机能状态与其分析传入信息速度的快慢有重要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对接收信号的分析速度的加快,从而降低运动员的反应时,反应速度加快。反之导致运动员反应时变长,反应速度减慢,影响起跑速度的发挥。

3.4.2 肌肉疲劳对于运动员反应速度的影响

运动员的肌肉处于疲劳状态还未完全恢复,其肌肉的功能作用将受到影响,不利于起跑反应速度的发挥。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肌肉的适度紧张对于获得良好的起跑速度有很大的优势,过度紧张或松懈将不利于起跑过程中迅速蹬离起跑器。为此,肌肉的状态对运动员反应速度的发挥也有重大影响。

3.5 运动技术熟练度的影响

当效应器接受到中枢神经系统传来的有效应对信息时,机体本身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越是熟练和完善就越能够加快效应器对运动信号的反应速度[8]。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对于起跑反应动作技术越是熟练越有利于运动员反应速度的发挥。

3.6 其他影响因素

人体的反应速度具有很高遗传性,后天训练只是将受遗传因素影响所决定的最高反应速度表现出来。因此,后天训练虽然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但是其可以提高的空间却是极其有限[9]。此外关于肌肉含量对于反应速度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运动员的肌肉含量越多,大脑皮层对其控制能力就越强,运动员对信号的反应速度就越快[10]。

除以上影响百米运动员起跑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之外,运动项目、运动负荷以及年龄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运动反应速度的快慢。

4 改善百米运动员起跑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要求不同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反应时和运动时也有差异,因此,想要直接提高运动员反应时和运动时只有从事专项运动并练习该项目比赛中所需要的特殊动作。以百米起跑为例,应将听觉与双腿和两臂的快速用力相结合。田径短跑起跑主要是简单反应,要想将简单反应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针对上述原因(遗传除外)采用相应的方法手段[4]

4.1 提高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要求运动员在准备听枪起跑的阶段,把将要进行的动作与将要听到的枪声相互连接、相互渗透,加快神经系统对刺激信息的传入与信息的传出,从而缩短反应时。教练员可以在比赛前有意识地提醒运动员集中注意力起跑,不必过多的考虑其他问题,以良好的状态应对比赛。运动员本身也应该加强对比赛的重视,避免比赛时被周围的环境影响而使得注意力出现相对不集中的现象[11]。

4.2 提高运动员对发令枪声音的适应

由于发令枪种类的差异,发出的声音信号的特征对运动员反应速度也有影响。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前对赛场地上的发令枪声音进行试听,在准备区内有意识地加强个人对发令枪发出信号的适应。

4.3 调整运动员比赛的情绪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环境以营造良好的训练气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训练中经常采用集体起跑的方法对运动员的起跑反应速度进行训练,其效果较单个训练效果要好的多[12]。运动员本身在训练或比赛中也应该摆正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变化。

4.4 控制合理负荷降低疲劳影响

教练员在赛前训练中要注意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与恢复时间之间的关系,保证运动员能够以最佳身体状态去参加比赛,以防运动员因训练疲劳而影响其比赛的反应速度。

4.5 提高专项运动的反应与技术动作的熟练性

要求运动员以蹲踞式起跑的准备姿势,对运动员进行多次重复的听枪声起跑练习,要求运动员听到枪声后尽快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蹬离起跑器。可以增强运动员对听枪反应以及起跑技术动作的熟练性[11]。

田径比赛中影响运动员起跑反应速度的因素很多,从生理上到心理上以及周围环节等都对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减少其在起跑反应阶段的时间损耗,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摘要:一直以来百米竞赛一直是田径运动中最激烈的比赛项目,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往往只相差百分之一秒,微弱的比赛成绩差异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对百米比赛中的每个环节的技术动作的发挥都引起了重视。本文主要针对的是百米比赛中运动员起跑阶段反应速度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机体接收信号并做出动作应答的内部反应机制,分别从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器三个角度总结出影响运动员起跑阶段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并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教练员改善百米运动员起跑阶段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其竞赛成绩。

关键词:起跑,反应速度,短跑

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人民出版社,1988.

[2]贾伟峰.浅探反应能力在跆拳道运动中的运用[J].少年体育训练,2004,(02):28.

[3]陈新平.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与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3:27-29.

[4]吴向明.对田径运动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6:54-57.

[5]朱旭红.国外优秀男子百米起跑反应时与成绩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1:47-49.

[6]腾部笃美(日)“运动心理学”,日本《教练员教科书》1984.

[7]董胜利,李强.对我国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速度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1:89-91.

[8]崔晓灿.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反应速度训练方法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9]黄森.对散打运动中反应时探讨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10]钱建龙.3种运动负荷对大学生“反应时”和“运动时”影响的实验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122.

[11]王海明,洪元舟.对提高短跑起跑反应速度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03:36-38.

赞百米运动员 第4篇

1.1研究对象:本论文以威海市第一中学百米专项的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论文通过在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各种关于运动损伤、百米赛跑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进行整理来作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帮助。

1.2.2观察法。对威海市第一中学学生的训练进行分析研究,并就运动损伤的形成、原因和隐患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2.3调查法。对威海市第一中学的体育教师和百米专项学生进行调查,对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现状、危害以及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运动损伤原因

2.1.1对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不重视。准备活动除一般性全身活动之外,更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易受伤害部位有选择的进行活动。

2.1.2安全意识差、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学生安全意识差,学生训练时不注意听讲,对教师、教练员提出的安全措施不当回事,特别是在大运动量练习和练习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没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防备措施。

2.1.3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由于现行教育制度和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制约,给学生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在拥挤不堪的狭小场地上,仅靠体育课是无法完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任务的。

2.1.4训练场地、器材问题多。 在学校提供体育经费不能及时补充的情况下,正常的训练场地、器材购买维护工作就无法顺利实施,活动场地、器材的老化、损坏和缺失,也是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2.2运动损伤部位

目前,中学运动损伤的部位比较多,本论文通过对威海一中学生及其教练员进行走访,对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比例进行估算(可以让运动员进行多选),并进行总结,目前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部、踝部、足部、大腿等部位,说明运动损伤中需要对关节部位进行重点保护。

2.3运动损伤的预防

2.3.1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要把提升运动员安全意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之处,将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教育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多鼓励运动员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的交流活动。

2.3.2提升组织纪律性,服从安排。为了更好的推动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加强针对运动员的纪律教育,通过制度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纪律性,使得运动员能够按照程序开展训练,并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和预防措施。

2.3.3做好准备活动,提升身体素质。在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中,有一个很大的比例就是运动员没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导致在运动中出现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损伤。例如,很多运动员因为没有做好踝关节的运动前活动,导致在田径运动中出现了踝关节、膝关节的损伤,有一些甚至导致了运动员不能继续进行训练。

2.3.4加强教练员素质教育,鼓励科学训练。教练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了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效率,对于运动员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培训、鼓励教练员自学、组织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质。

2.3.5加强自我保护,提升防护能力。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护和康复工作,归根结底要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意识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运动员自我保护的能力。要鼓励运动员进一步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对经验的总结等方式提升运动员应对运动损伤的处理能力。例如,运动员在进行器械练习或者学习新动作时,要确保有人能够在旁边进行保护与帮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又比如,运动员还要提高应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激烈运动出现向前摔倒时,要保持冷静,牢记迅速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着地滚动的动作要领,防治出现手臂骨折等损伤。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通过本论文可以总结出百米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包括: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课堂管理松散,教师缺乏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活动场地、器材问题多。

赞百米运动员 第5篇

今日校园人心欢畅,运动场上彩旗飘扬 锣鼓喧天,运动健儿分批传喜报

溢香桃李风华正茂,一声枪令一代英豪,你追我赶

百米线上争分夺秒。

学习夺冠展雄风,搏尽全力奔目标

加油、加油!前程多美好!

赞400米运动员

400米跑道上,你正在飞驰,面对如此远的路途,你也许腿脚麻木,你也许有些茫然

但你可知道,在你身后,有的同学们双双期待的眼睛,在你身后,日日苦练的汗水,鼓起勇气奋勇向前吧!

赞800米运动员

赞百米运动员 第6篇

百米

钢筋加工与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一、钢筋制作安装设计概述本工程结构设计计算均依据现行的规范、规程和规定,以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1.标注单位:图中所注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本工程±相当于黄海高程,原自然地…

致60米运动员二年二班短暂的一瞬间,显示出你惊人的速度,铿锵有力的一声吼叫,把你全身的力量都凝聚在这一刻上。努力吧!加油啊!时间短暂并不代表你激情短暂,距离不长却表示你成功不远,相信自己,冲啊!胜

利就在眼前,失去不会再现!致60米的运…

这是时间的磨练,这是毅力的考验。虽然前途茫茫,但只要努力,总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运动员们,不要因为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放弃自己。茫茫中,胜利永远属于你。

四年一班投稿

赞百米运动员

一滴滴汗水,飘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你那深沉的眼光,画出美丽的弧线。人生能有几回搏? 千百上眼睛注视了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

四年一班投稿

赞400米运动员

在赤色的长廊上,有两圈弧长,在绿色场地上,有你的明亮,画出两圈生

命的轨迹,夺得无数由衷的惊喜。赞800米运动员 迈出不一样的生活旋律,奏出不同凡响的歌曲!你的表演场,让你自由徜徉!你的起飞场,舒展你的翅膀!

四年一班投稿

赞裁判员老师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正因为有了你们伯乐般的知遇之情,才有我们骏马般驰骋于千里之野,才有我们的健儿们在田径场上雄姿英发,迎难而上,顽强拼搏。

一个个佳绩的背后洒满了你们辛勤的汗水,田径场上闪动着你们繁忙的身影。我们代表全体运动员,向你们致敬—— 辛苦了,裁判员老师

四年一班投稿

赞200米运动员

夏日的操场 竟是如此美丽 美丽地几乎令人绝望 你蹲在起跑线上

每一块肌肉都固执得顶起像一尊雕像 慢慢地 慢慢地 你抬起了头

坚毅的目光中透出了贪婪汗湿的发丝终于飞了起来冲吧 冲吧 化作勇敢的苍鹰 去寻找我心中的太阳

四年一班投稿

赞接力健儿

接力棒

在你们手中传递 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运动员 在跑道上奋斗 振奋着每个人的精神 呐喊声

在运动场上空振荡 激励着运动员们更加努力 放开脚步,追逐梦想,接力赛场是你们挥洒的舞台。努力吧,同学们因你们而骄傲!

四年一班投稿

赞800米运动员 这是时间的磨练,这是毅力的考验。虽然前途茫茫,但只要努力,总会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运动员们,不要因为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放弃自己。茫茫中,胜利永远属于你。赞800米运动员四年一班投稿 赞百米运动员 一滴滴汗水,飘在绿茵场…

100米运动员广播搞

1、致100米运动员枪声伴你踏上征程,你昂着自信的头,带着必胜的信念,冲去,奔去。那一刻时光仿佛都为你停住,你的勇气振动了一切,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终点。你赢了。虽然只是那短短的十几秒,但你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

2、致百米运…

致百米运动员 第7篇

默默地……

一声枪响,划破了宁静

万箭飞花,直指终点

努力呐,加油呀

激情纵燃在终点

赞百米运动员 第8篇

以往的摆臂训练大都是传统的负重训练,双手各持一片重量合适的杠铃片进行摆臂训练,训练过程中可以锻炼到摆臂肌群的力量,摆臂的动作速度比原地徒手摆臂慢,过多的强调力量因素, 大脑皮层的兴奋点都是单一和局部的,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将这些单一的东西进行组合和转化,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拉长了运动员成材的年限。现在,孙海平提出一个概念叫“多因素训练法”,即在一个练习手段里面,包含多种训练因素, 力量与速度,速度与耐力,速度与动作幅度等[1]。笔者在多因素训练法的启发下,以手臂为基本模型,结合阻力绳的功能,融合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这3个基本因素,设计了融合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为一体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见图1)。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查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美国田径训练和运动训练学等相关方面的书籍,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与该研究有关的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同时对现代田径训练高级教程和短跑训练有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该研究所需的理论依据。

2.2训练实验法

2.2.1实验对象

广州体育学院田径专选班学生20名。其中男16名,女4名。

广州体育学院校队短跑、跳远、跳高运动员共10名。

2.2.2实验组

在田径班和校队运动员中,用随机抽样分为田径班10名学生, 校队5名运动员用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进行训练。

2.2.3对照组

实验组余下的田径班10名学生,校队5名运动员用传统的传统负重摆臂训练手段进行训练。

2.2.4训练实验内容与时间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训练,训练内容都是摆臂训练。实验组使用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负重摆臂训练。

2.3录像分析法

将所拍摄录像利用三维运动图像分析系统(simi motion)对所拍摄技术动作录像进行分析。

2.4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测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验证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得到量化,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1)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训练能够有效地在摆臂幅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10s摆臂频率。

(2)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训练比传统负重训练更能有效的提高百米运动员的摆臂能力。

3.2分析

3.2.1摆臂的作用

前人奠定了“以摆促蹬”的思想,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下肢伸的动作而不注重摆的动作格局,众多的实验证明了只有摆的快才能跑得快;如孙艳萍曾做实验,测定6名运动员(男3人、女3人)摆臂与不摆臂10 s原地高抬腿频率、摆臂与不摆臂30 m行进间跑和100 m跑的步数和成绩,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失去摆臂后, 10 s原地高抬腿的频率下降7.88%,30 m行进间跑的速度下降0. 1 m/s,步幅减少0.23 m,后蹬地力量也减少79士6%。[2]如刘峥嵘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测定6名学生摆臂与不摆臂30 m跑的成绩和步数,结果表明在失去摆臂时跑速下降0.2~0.4 s,蹬地力量减弱16%~18%,步幅减小,步数增加了1.5~3.5步。[3]摆臂的主要作用是:(1)增强后蹬力量;(2)增大步幅,提高步频;(3)维持跑动中的身体平衡;(4)从心理角度讲,还有利于下肢肌肉的放松,提高动作速度。因此,摆臂的能力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百米运动员成绩的好坏。

3.2.2训练实验前的情况

从20名田径专选班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各10人到实验组与对照组,10名校队运动员中随机抽取各5人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总共30名运动员分为两个组别进行训练;摆臂的动作规格统一。如表1所示,训练前的原地10 s测试中,在实验前的10 s原地徒手摆臂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经过统计学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员在实验前的摆臂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摆臂的技术水平相当,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分组摆臂训练。

3.2.3训练过程中的情况

如表2所示,实验组徒手摆臂10 s次数与在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10 s摆臂练习时,P值=0.000<0.01,P值非常有显著性意义;同样的摆臂动作规格下使用多因素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摆臂时在10 s内摆臂的次数要快过实验组原地徒手摆臂的次数,这主要得益于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产生牵张反射的生理机制下,摆臂的原动肌参与工作,募集了更多肌纤维参与摆臂的过程, 产生更大的摆臂力量;此外,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进行摆臂训练摆臂动作显得自然、放松,没有多余的肌肉参与进来,节约了更多的能量。

如表3所示,对照组徒手摆臂10 s次数与传统负重10 s摆臂训练时,P值=0.000<0.01,P值非常有显著性意义;在同样的摆臂动作规格下传统负重摆臂训练摆臂的10 s速率要比原地徒手摆臂速率下降了约20%,传统负重摆臂训练不利于对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的速度刺激。持小铃片进行摆臂训练,动用了前臂肌群屈肌,进行摆臂训练时动作显得僵硬不够自然,与现代田径技术动作训练理念里面要求的“自然、放松”相背。

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与传统负重练习在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形是一种鲜明的对比。如表2、3所示,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与传统负重训练,前者的摆臂均值要比后者的摆臂均值高,在摆臂训练中要比传统负重训练速率快约40% 左右。因此,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突显出来的力量与速度的结合能很好的刺激神经肌肉系统。

3.2.4训练实验后的情况

如表1所示,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经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后发现对照组的实验前测成绩与实验后测的P值=0.670>0.05,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说明传统负重摆臂训练法对运动员摆臂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实验组的实验前测成绩和实验后测成绩的P值=0.000 <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进一步说明使用多因素训练的抗阻摆臂练习器对提高摆臂的能力是很有效的。对照组的后测成绩与实验组的后测成绩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后发现P值=0.009<0. 01,P值说明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与传统负重摆臂相比,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对百米摆臂的训练更有效果。在同一个摆臂动作规格中,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更接近百米摆臂用力的动作结构,用力形式,能融合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3个因素于一个摆臂动作训练中,所以多因素训练的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很好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是融合多种因素的摆臂训练。 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能把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3种基本素质结合起来。在做摆臂练习过程中给运动员施加一个阻力和助力作用,在一个完整的摆臂过程中训练摆臂肌群力量的同时又可以提高摆臂的动作速度和幅度。因此,多因素抗阻摆臂练习器训练既能提高摆臂速度,又是一个高效率的训练手段,能在训练摆臂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更适合百米运动员。使用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的力量与速度紧密结合的特点,能满足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又能加快运动员练习的动作速度,更接近短跑专项摆臂技术动作、用力结构和用力特征;使用传统负重摆臂训练时,摆臂的动作速度减慢,动作僵硬。两种训练手段相比较,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训练的力量与速度结合,更接近百米专项摆臂技术动作、用力结构和用力特征。

(3)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对神经系统的多点刺激。训练过程中速度、力量和动作幅度多种因素的结合对神经系统的刺激是多点的,可以产生多点兴奋,有利于神经肌肉的协调用力,提高百米运动员摆臂的肩部肌群的力量、速度和动作幅度,所练习的结果可以直接对专项起作用,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益。

4.2建议

(1)将摆臂技术的教学提高到应有高度,充分认识摆臂技术对短跑的重要作用。

(2)对田径专项的学生或者运动员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经济的、 高效的多因素抗阻牵拉摆臂练习器进行摆臂的练习,使他们形成摆动双臂正确的动力定型,并提高运动成绩。

赞百米运动员 第9篇

摘 要 本文在双子模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百米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有利于加深对百米跑项目的认识,把握百米跑的项目特点,从而为提高百米跑的成绩和百米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子模型 竞技能力 百米跑

世界百米跑项目发展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世界记录屡次被打破。我国的百米跑项目也在不断进步,苏炳添在去年世锦赛中以9.99秒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百米跑的记录,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与世界顶尖成绩相比还有不少距离,总体来说这一项目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而造成落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与我国训练理论的研究不足、训练手段陈旧有关,通过对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认识“双子模型”在百米跑训练中的作用,采用科学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高百米跑竞技运动员的成績。

一、“双子模型”理论的提出

根本勇(日,1985)把经济学界的“木桶模型”引入运动训练领域。这一模型认为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分别代表各个木片,要找出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中最差的子能力,及时地予以相应的发展,以促进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的提高。强调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均衡发展,过分的注意竞技能力弱势因素的制约作用,忽视了运动员的特长[1]。

“积木模型”是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比作一个由不同颜色小积木组成的积木堆,小积木块代表各种构成因素,设定这个积木堆由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小积木组成,从中拿掉两块绿色小积木,再用一块红色和一块黄色的小积木补充进去,积木堆的体积即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保持不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运动员优势能力的竞技价值,通常称之为“扬长”[2]。

二、“双子模型”理论在百米跑项目中的应用

(一)百米跑运动员先天性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先天性竞技能力是指由遗传获得的可塑性不大的竞技能力,百米跑运动员的先天性竞技能力是由身体形态的遗传、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遗传、运动能力的遗传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构成的[3]。但是,这些构成因素在百米跑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在百米跑运动员选材时要优先考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形态这两个主导因素。因此,科学选材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遗传度高,并且与百米跑运动员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的,即百米跑运动员先天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优选出来。

(二)百米跑运动员后天性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百米跑运动员的后天性竞技能力中体能和技能是占主导地位的[4],每个百米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即使是具体到每个运动员个体,在不同训练阶段其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具有明显的非衡特征。但是,在运动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竞技能力结构不同,运动成绩相同的情况。这种“异构同功”现象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优势因素对弱势因素的补偿。这种现象就是刘大庆博士在其竞技能力非衡补偿理论中提到的补偿现象[5]。也正是我们所谓的双子模型中积木模型和木桶模型的巧妙结合。因此教练员在百米跑训练时要着重训练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

1.百米跑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之体能分析

百米跑作为典型的体能主导类项目,体能训练水平在运动员后天性竞技能力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体能又是由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相对力量、柔韧、耐力、灵敏、协调这些子因素构成[6]。教练员在训练时应当以速度、力量训练为基础,训练的重点和体系都应围绕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提高,同时高度重视灵敏性、协调性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如果运动员有其中一项为短板并在一定时期内无法提升时可以尽可能的发挥其长板弥补其短板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2.百米跑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之技能分析

百米跑运动员的步幅、步频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百米跑的成绩,在百米跑成绩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优秀的百米跑运动员都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自己的短板,就拿苏炳添来说,步幅不够长就是他的短板,在去年世锦赛百米跑半决赛中他整整比博尔特多跑了7步,然而成绩却只差博尔特0.04秒,他就是利用自己的长板弥补自己的短板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教练员应该因人而异,不要一味的补短板,而是通过全面评价运动员技术特征、步频能力、步幅能力、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制定符合运动员实际的训练方案来扬长来避短。

三、结论与建议

(一)百米跑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是全面的、综合的。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方面均衡发展,但是这种均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均衡。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要优先发展那些对百米跑运动员竞技能力影响较大的主导因素。

(二)百米跑教练员应根据双子模型理论分析每个运动员个人的优势与不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每个运动员的优势发扬光大来弥补其劣势部分,扬长以补短。

(三)教练员在百米跑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重点训练百米跑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充分培养运动员的特长,并使之成为运动员的“绝招”,提高百米跑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 根本勇,林栋译.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J].冰雪运动.1987(2):10-14.

[2] 田麦久.试论竞技能力决定因素之分析[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4.7(2):1-4.

[3] 田麦久.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与基础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21.

[4]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

[5] 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J].体育科学.2000.20(1):43-46.

[6]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第三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8-33.

致百米运动员 第10篇

你是飞翔的鹰,你是奔跑的鹿,你是凶猛的豹,你是飞扬的火焰呀,你是快捷的闪电!

百米一瞬,百步激扬,明亮的嗓音,明亮的容颜。

你是英雄!

致百米运动员 第11篇

有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填满记忆 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 总在鼓舞自己,要成功就得努力

热血在赛场沸腾,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 梦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加油吧,健儿们!

相信你自己才能超越你自己!

致200米运动员

二百运动员,似箭搭上弦 只待枪声响,飞身向终点 用于创佳绩,敢于破纪录 让自豪的微笑挂满你的脸

致二百米运动员

致百米运动员 第12篇

有昔日的汗水,怎见今天的胜利?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

己。为太阳的光辉在添上永恒的一笔!要的就是坚持到底,不是

赞百米运动员 第13篇

摘要:在传统的百米跑速度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以距离为参照系进行专项速度训练,即通过快速跑不同的短距离进行速度训练。这种速度训练手段对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以及运动员对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的提高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训练实践中,我们根据百米跑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和全程节奏特点,灌输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研究表明,优秀女子百米跑运动员速度训练中运用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以及提高运动员对全程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时间参照系;专项速度训练;能量供应特点

中图分类号:G8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6-0100-04

Abstract:In traditional sprint speed training, both coaches and athletes take the distance as frame of reference, in which speed training is carried out by running different short distances. However, this method cannot help athletes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accelerate and the rhythm controlling ability of the whole distance. In the training practice, we educate the training idea that takes the time as the frame of re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supply and the whole rhythm for sprint. Research shows that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thlete's speed ability and controlling ability of the whole rhythm in sprint speed training.

Key words:temporal frame of reference; special speed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supply

收稿日期:2014-06-16

基金项目: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2012BS012)。

作者简介:戴兴鸿(1983-),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1.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72;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2, Hunan, China; 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短跑是以肌肉快速伸缩的工作形式、高强度以及高频率的收缩能力,推动机体快速位移的周期性速度力量型项目。速度是短跑运动的核心要素。短跑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以及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是获胜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经常采用30米跑、50米或60米跑、80米跑等训练手段作为百米跑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而我们在训练实践中研究发现,经常采用短距离的高速跑,虽然使短距离跑的成绩提高了,但是运动员的百米专项成绩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使得运动员的百米跑全程节奏被打乱,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在短跑训练实践中引入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旨在为短跑运动的专项速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研究对形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在百米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中的运用。实验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女子百米跑运动员8名。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表1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基本情况 (n=8)

年龄身高 (cm)体重 (kg)训练年限最好成绩 (s)运动等级19.2±2.9166.7±2.757.4±1.46±1.312.08±0.34一级及以上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目前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相关资料,了解短跑专项速度训练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

1.2.2专家调查法

通过对短跑教练员和短跑训练专家的调查访问,得出目前我国短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的专项速度训练方法以及手段。

1.2.3实验法

为了验证以时间为参照系的速度训练理念的可行性,在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我们将该理念实践于训练实验中,以证实该训练理念有助于促进运动员专项速度能力的提高。训练实验历时10周。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 戴兴鸿,等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在百米跑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中的应用No.6 20141.2.4高速摄像法

采用频率为50 Hz的SONY-1000E数码摄像机。对女子运动员在30米、60米跑、80米跑以及百米的高速跑动过程中进行动态影像录制,摄影方法采用平面定机摄影。用视频同步记录途中跑影像,对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解析,得到运动员在30米、60米跑、80米跑以及百米跑途中的运动学参数。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以时间为参照系的专项速度训练理念提出依据

2.1.1百米跑的能量供应特点

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是所有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能源物质基础,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的项目只能依靠磷酸原系统。由于百米跑的运动强度极大、持续时间极短,所以它主要通过磷酸原系统供能。其供能过程是三磷酸腺苷(ATP)在酶的催化下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Pi),并将能量直接供应肌肉收缩,当肌肉继续进行大强度的运动时,这时ADP又促使肌肉中的磷酸肌酸(CP)立即分解为磷酸(Pi)和肌酸(C),并释放能量,供ADP和Pi再合成ATP,ATP又继续分解供能。

磷酸原系统作为极量运动的能源,维持极限运动的时间仅仅为6-8秒。因此百米跑运动员在6-8秒钟的时间里所通过的距离就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该运动员在ATP-CP能源系统供能下的速度能力,同时能反映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和专项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通过6秒或者8秒的疾速跑训练,能提高百米跑运动员在ATP-CP能源系统供能下的速度能力。运动员在6秒或者8秒钟所跑过的距离越长,说明该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能力也越强。

2.1.2传统短跑专项速度训练手段的理论分析

百米跑技术动作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四个技术环节。长期以来,短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相应地采用30米跑、60米跑和80米跑作为百米专项速度训练的主要手段。我们通过对女子短跑运动员在30米跑、60米跑、80米跑以及百米跑训练中的分段速度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各种距离跑中的速度变化趋势图。

图130米跑、60米跑、80米跑与百米跑速度节奏对比从图1可以看出,在训练实践中,30米跑在起跑后的极短的距离内就达到了最高速度;60米跑在前半程速度也很快达到最高,但是速度下降也很明显。显然,30米跑和60米跑的强化训练不利于百米跑前半程的速度节奏的控制。相对来说80米跑在前半程的速度节奏比较接近于百米跑,但是80米跑的后阶段速度下降十分明显,也说明其对百米跑全程节奏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不足。

30米跑、60米跑、80米跑每十米段落中的速度相应地都要高于百米跑中的速度。这是因为在30米跑、60米跑、80米跑训练中,运动员被要求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通过相应地距离,而忽视了跑动过程中的速度节奏,运动员一味地求快,不讲速度节奏。因此,经常采用30米跑、60米跑、80米跑作为进行专项速度训练的主要内容,对百米跑的全程速度节奏不仅没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有破坏百米跑全程速度节奏的趋势,不利于运动员形成稳定有效的全程节奏感。

完善百米跑全程速度节奏是进一步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在训练实践中, 我们研究发现, 运动员经常性地进行30米跑和60米跑练习,会导致一些舍本逐末的结果, 起跑后的过度疾跑, 30米和60米的成绩提高了,但正常的全程节奏被打乱,运动员过早过快地抬高身体重心,提前耗尽体力,这对100米跑全程节奏的调节和控制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在训练中做了一些调整,即改变以距离为参照系的专项速度训练手段, 换之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手段,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和运动员对全程节奏的控制。

2.1.3以时间为参照系的专项速度训练理念研究

在百米跑专项速度训练中采用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即根据百米跑专项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和百米跑全程节奏特点,速度训练中严格控制运动时间,使运动时间与能量供应时间、运动节奏与百米全程节奏保持高度一致。这类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十分强调运动员在固定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

我们通过对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的分析得出,起跑加速跑阶段应避免全力加速,在30米左右时,运动员应调整速度并有一个速度的缓冲阶段, 这对途中加速跑的速度发挥有一定的作用, 在50至70米段有一个峰值, 直到冲刺;30米和60米起动练习容易导致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抬高重心,竭尽全力,并在前30米或60米进行全力冲刺,导致运动员不能处理好疾跑阶段到途中跑阶段这个临界点, 导致100米全程只有一个加速段,只有一个速度高峰,并且这个速度高峰出现的过快过早,以致打乱了整个过程的速度节奏。

6秒速度训练法正是针对起跑后的加速跑到途中跑这个临界点的链接,使运动员完整地完成起跑后的加速跑,顺利进入途中跑阶段。6秒前进行专项速度训练,6秒后让运动员有意识地养成高重心和放松跑即惯性跑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6秒速度训练法作为短跑训练的一个切入点,对于100米全程速度节奏的调节与控制具有一定的训练效果。

80米跑虽然在速度节奏方面较接近于百米跑,但是从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得出,女子百米跑运动员跑80米需耗时9秒以上,这远远超出了磷酸原系统的供能时间,该训练手段不能有效地利用磷酸原供能系统,同时也说明该训练手段不能使运动员在磷酸原系统的能供下发挥加速能力,也不能相应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

百米跑属于典型的磷酸原系统供能的项目,磷酸原系统是其主要的供能源。由于磷酸原系统供能时间只能维持6~8秒。因此我们在百米专项速度训练中,要充分利用磷酸原供能的这6~8秒的时间,充分发挥6~8秒的能供效率,使运动员在6~8秒的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多的通过距离。鉴于此,我们在百米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中采用了6秒速度训练法和8秒速度训练法。此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链接百米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到途中跑这个临界点,而且有利于百米跑全程节奏的调控,形成高效的速度节奏。

2.2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在百米跑运动员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我们在女子百米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实践中,改变以距离为参照系的训练手段, 换之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手段。同样以秒表为准, 在秒表中设置以6秒和8秒为倒计时, 以运动员起动开始计时,以倒计时为零时的蜂鸣声为准, 在直道上标记好间隔1米或0.5米的白线,在倒计时为零时运动员通过的距离就是其在6秒或8秒钟内高速通过的距离。这种训练手段能提高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在有限能供时间里的速度能力,能客观反映出不同水平运动员磷酸原系统的利用率以及加速能力。表2训练实验期间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周训练安排

周时间训练任务主要训练内容一3小时身体素质、速度耐力走绕栏架10个×20组、曲背起8个×5组、跨步跳60米×8组、300米×5组二3小时提高力量水平、发展有氧耐力肩负杠铃登台阶、俯卧高台双腿后摆、蹲跳×5组、拖阻力伞跑80米×6组、半蹲4个×4组、肩负杠铃快速全蹲起6个×6组、双杠双臂支撑6个×6组、俯卧腿后肌群牵拉6个×6组、肩负杠铃提踵×4组、200米×3三3小时发展速度及专项力量6秒疾速跑×4、8秒疾速跑×4、俯卧拉弹力带屈小腿×4组、背肌蛙泳×3组、弹力带仰卧挺髋×4组;肩负杠铃登台阶×4组四3小时调整、发展柔韧素质球类活动1小时、绕栏架10个×10组、拉伸柔韧练习五3小时完善技术、发展专项素质6秒疾速跑×4、8秒疾速跑×4、拉弹力带抬大腿40个×4组、俯卧拉弹力带屈小腿40个×5组、拉弹力带后摆腿40个×5组六3小时提高技术节奏、力量及耐力深蹲×4组、抓举×4组、挺举×4组、高翻×4组、单支撑手提壶铃蹲起10×4组、手提壶铃箭步收10×4组、跳栏架10个×8组、双杠双臂撑起×4组、200米×6组日休整

表2是训练实验期间女子百米跑运动员的周、课训练安排。在训练实验期间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周训练安排与实验前的训练安排基本保持一致。在发展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实践中,我们将30米跑、60米跑以及80米跑的训练手段改为6秒疾速跑和8秒疾速跑。以提高运动员磷酸原系统的利用率以及加速能力。

2.3女子百米跑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发展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10周的专项速度训练实验,女子百米跑运动员6秒跑距和8秒跑距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加。从训练实验前后相比,6秒跑距和8秒跑距都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这同时说明运动员的磷酸原系统能供的利用率得到较大幅度,在有限的能供时间里高速通过的距离增加了,与此相应地,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也得到增强,专项技术动作得到完善。

表3训练实验前后女子百米跑运动员6秒和8秒跑距(n=8)

6秒跑距 (m)8秒跑距 (m)训练实验前48.05±1.5267.04±1.37训练实验后48.75±1.46**67.93±1.23**注:*P<0.05;** P<0.01。表4训练实验前后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各项速度指标 (n=8)

最大速度 (m/s)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s)以Vmax98%跑过的距离(m)百米成绩 (s)训练实验前9.09±0.176.10±0.1632.6±6.7612.08±0.34训练实验后9.21±0.16 **6.18±0.15 **33.8±6.35 *12.01±0.29 **注:*P<0.05;**P<0.01。

从表4可以看出,运动员训练实验前后百米跑中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延后了。这一方面说明运动员在起跑后加速段的加速方法更加合理了,从起跑后的加速段到途中跑阶段这个临界点衔接的更加顺畅了;另一方面说明运动员在百米跑中能源系统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运用。

百米跑运动员以大于自身最大速度98%的速度跑过的距离称为最大速度保持段。因此,以大于最大速度98%的速度通过距离的能力反映着运动员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结合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以最大速度98%跑过的距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在训练实验后,能源物质的利用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得到发展以及全程速度节奏感的调控效果十分显著,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也相应地得到大幅度提高。

结合表3和表4分析得出,采用6秒和8秒速度训练法这种以时间为参照系的专项训练方法能使女子百米跑运动员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物质的利用率,全面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和全程速度节奏感。

3小结

采用30米跑或者60米跑,有助于运动员在百米跑中的起跑后的加速过程中能达到自身最大速度,但是运动员通过这种训练手段所获得的较高的加速速度是以更高的能量消耗为代价的,以至于能源物质的利用不合理、能量提前耗尽,导致后续段落不能维持较高的速度。经常采用30米跑或者60米跑不利于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的调节与控制。80米跑在能量供应上并不符合百米跑能量供应特点,百米跑是典型的磷酸原系统供能的项目,而女子百米运动员跑80米所耗时间在9秒以上,远远超过了磷酸原系统供能的时间,不能更好地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6秒速度训练法和8秒速度训练法这种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方法更能符合百米跑的供能特点, 与传统的发展专项速度训练手段的30米跑、60米跑以及80米跑相比, 更能客观地反映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速度差异。

在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实验期间中,通过采用6秒速度训练法和8秒速度训练法进行专项速度训练,训练实验前后运动员的6秒跑距和8秒跑距以及以Vmax98%跑过的距离都有了质的提高,最大速度也得到提高。这些说明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对全程节奏的控制能力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实验对象中有两名女子百米跑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分别获得了百米跑第一和第四的好成绩。理论和实践证明,在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中,采用以运动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来指导百米跑专项训练和研究技术动作, 对提高短跑运动水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国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百米跑速度的动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5):89-92.

[2]王川,等.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的设计与选择[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0):7.

[3]Young,W.,McLean,B.,&Ardanga,J.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 qualities and sprinting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1995(35):13-19.

[4]李风雷.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百米跑速度节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93-96.

[5]G.温克勒,V.甘伯塔.短跑训练的能量系统分类[J].译报,1988(2):23-26.

[6]申伟华.优秀运动员的步态变化对100m速度结构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2,22(3):66-69.

[7]Brent Mcfarlane.Developing maximum running speed[J].Modern Athlete and Coach, 1985(1):3-8.

[8]张建华.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200m跑全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2):35-36.

[9]李庆.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百米加速段某些运动学特征规律的研究[J].体育科学,1988,8(3):18-22.

[10]Elio Locatelli, Laurent Arsac. The mechanics and energetic of the 100m sprint[J].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1995,10(1):81-87.

上一篇:教师支教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收银员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