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城区总体规划

2024-09-21

郏县城区总体规划(精选7篇)

郏县城区总体规划 第1篇

“到2016年,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相城。”日前举行的相城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描绘出了这座“典型江南·非常新城”的后发崛起新蓝图,也吹响了全区上下同求,勇于担当,全力打造“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的新号角。

蓝图:3年为期“约会”现代化

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决胜期,也是相城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依据苏州“一核四城”的最新战略定位,相城区全面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合作开发区和苏州高铁新城的建设。

面对“十二五”和苏州“三区三城”建设目标的新要求,相城区确定了以苏相合作区和高铁新城建设为引领的指导思想,深入实施城市化提升、创新转型、人才强区、民生优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全力打造“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加速推进相城经济社会的后发崛起。相城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描绘了这样一幅“十二五”发展蓝图:

———经济更发达。3年内的2014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1000亿元,比2011年的422亿增长1.37倍;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比2011年的1230亿元增长1.44倍;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100亿元,比2011年的46.2亿元增长1.16倍。到2016年,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相城。

———城市更繁荣。苏州高铁新城初具规模,中心城区的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文化、商贸、旅游环境优良,城市化率达到75%,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更优美。森林、公园、绿色走廊等特色化、多层次的绿地系统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区林木覆盖率超过22%,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45%以上,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6以上,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人民更幸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殷实,精神生活充实,有较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苏相合作区:为区域合作“探新路”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的合作典范,龙年伊始,苏州工业园区在苏州城北部诞生出了“姊妹新城”。1月11日,由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相城区跨区域合作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下称合作区)正式挂牌。

走过18年的借鉴路,苏州工业园区已步入“外引”到“内生”的升华期,新加坡经验在苏州本土化实践后,通过园区“消化再输出”。有专家认为,这一区域合作的新探索,或可为未来地方城市有效整合内部优质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借鉴样本。

走出苏州,再造一个金鸡湖

晚上六点半,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沿岸而建的李公堤上车水马龙,演绎着生动的现代“姑苏繁华图”。

此时,距离金鸡湖不到20公里的漕湖,目之所及的开阔湖面上,微波中正荡漾着希望。湖边不远处的苏相合作区“指挥部”漕湖大厦里,仍是灯火通明,人声不息。按照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为苏相合作区定下的“打造苏州城北新兴产业集群”的规划蓝图,不久的将来,这里就是第二个金鸡湖,两座环湖姊妹城将崛起在苏州的版图上。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马明龙明确表示,“我们要把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合作的硕果和品牌效益带到苏相合作区,努力探索两个区在规划对接、产业对接、政策对接、合作开发对接等方面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创造出区域联动、互利合作的新方式”。

“多年积累起来的招商网络、亲商服务的理念和做法、人员的培训和软件转移等经验,都将注入合作区。”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昊表示。他介绍,合作区以漕湖产业园为轴心,总面积47.8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苏州古城区,其中包含了9.07平方公里的漕湖。合作区将集两区合作的优势,最终成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以居住和商业设施相配套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他笑言:“我们要尽全力再造一个金鸡湖。”

“复制”经验,加速优质资源集聚

苏相合作区未来不仅是中新合作经验毫无保留的“复制”,更是苏州工业园区多年实践中摸索出的更适应于本土化应用的“园区经验”实践者。

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苏相合作区党工委书记曹后灵表示,相城区与园区近在咫尺、人文相通、地域相连,为园区经验的辐射推广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他一再叮嘱干部们:“在深度合作的同时,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社会管理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学服务理念。具体来讲,我们将在完善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参与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做足文章。”

目前,合作区已成立了欧美招商、日韩招商、东南亚招商、服务外包及科技招商4个对接组,重新编制投资指南,摸清产业发展政策方面的差异。启动以来,已累计接待客商考察近50批次,涉及25个项目,园区招商局、CSSD招商部、娄葑、唯亭、胜浦招商中心及创投集团、物流中心、重建公司、邻里中心等先后主动到合作区进行项目对接。

互利合作,寻找差异化发展

在合作区的蓝图中,“互利合作”和借鉴园区经验被放置到同样高度。张昊表示,合作区将切实发挥园区的品牌优势、项目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以及相城区相对宽松的资源腹地优势,开展经济合作开发,推动区域综合发展。

作为“后起之秀”,合作区选择了最切实的差异化竞争道路。从合作区挂牌仪式上签约的项目来看,其中大部分涉及精密机械、电子设备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其项目投资方,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占有率,大多都是所在行业的领先企业。这批项目的落户、落地,为合作区注入了超过100亿元的投资,在苏州城北快速形成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

谈到未来苏相合作区的发展愿景,张昊信心满满,合作区正在向国家商务部争取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向南京海关争取设立海关监管点,同步考虑将来建设综合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这对于贸易和产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获批国家级开发区作为重要目标,竭力争取让苏州工业园区的一系列独特政策能够在苏相合作区得到延伸。”

苏相合作区将建成生活片区

昨天,苏州市规划局公布了“苏相合作区东部综合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据了解,该规划将以居住功能为主,为周边产业区提供居住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成为以商业服务、生态居住、文化休闲、商务研发四大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性生活片区。

记者了解到,苏相合作区东部综合片区北临冶长泾,南到太东路,西起苏虞张公路新线,东至苏泾路(老苏虞张公路),总面积5.5平方公里。

届时,该区域内将形成“一轴、一带、三心、两邻里”的总体布局结构。“一轴”指中部沿南北向的五星路两侧形成的公共服务设施轴;“一带”指中部东西向的永昌泾形成的城市生态休闲景观带;“三心”指北部结合轨道站点规划的社区服务中心、南部以综合体为主体规划的社区服务中心、中部以科创园为核心规划的行政商务中心;“两邻里”指以永昌泾为分界形成的南北两个居住邻里。

据介绍,该规划意在把这一区域打造成水网、绿网、慢行系统网、公共设施网相融合的复合网络;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复合化的用地布局模式、低碳化的生活方式实现城镇的高效运营。(

郏县城区总体规划 第2篇

一、规划背景

山西省XX市城区是在1985年的市管县体制改革中由原XX县划分组建,成立省辖地级市时,由原XX市(县级)分为城区和泽州县后,新组建而成的县级行政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的中心腹地,面积149.6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7个办事处,137个村(居)委,辖区内总户数10万余户,总人口29.77万人。

自1985年5月建区以来,城区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空前发展,奠定了今天在全市的中心地位。是XX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全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和信息中心。由于山西省XX市城区的不断发展和建设,XX市将是山西省未来几年内的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为了能够高标准、合理地建设XX市城区。因此,我们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城区规划,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21世纪以来,XX市城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随着XX市城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出现新格局,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愈来愈显著,尤其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切实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用地需求量猛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作用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加之,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已提前实现,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指标即将用完。在建设用地的审批中经常涉及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问题,上一轮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加之2010年现行规划就到期,因此,《规划》修编势在必行。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5]32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关于印发《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文件要求,应即时启动《规划》修编工作。

二、规划范围

山西省XX市城区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XX市中部,西靠依侯山,东临丹水河。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12°44′40″~112°5′和北纬35°25′38″~35°10′之间,东西宽15.4公里,南北长17.5公里,北宽南窄,构成一个“蘑菇”形,整个城区被泽州县环绕,总面积为144.38平方公里,占整个XX市土地总面积的1.53%,在XX市各县(市、区)中土地面积最小,是XX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全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和信息中心。

《规划》修编是以XX市城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以全区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XX市城区开展的土地利用“四查清、四对照”数据为基础,开展XX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等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规划大纲;编制规划文本与说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修编是以2006为基期年,2010年和2015年为阶段年,2020年为目标年;规划期限为15年;适用于在XX市城区进行土地利用的全部活动,任何进行土地利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规划。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口不断增加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加与耕地面积的减少,使人地矛盾进一步恶化。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为出发点,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前提,以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为主线,以用地控制指标为约束,以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手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切实转变粗放的用地方式,既要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用地支撑和服务,又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控制与安排,不仅要有前瞻性、战略性,又要有法规性、可操作性。总体规划应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方针,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对于山西省XX市的城区规划,我们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XX市城区的实际和土地资源状况出发,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统筹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切实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落实共同责任,注重开源节流,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规划原则

在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坚持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推进耕地保护由重视数量保护转向重视质量保护。

2、农业优先的原则。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需要土地,不同部门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对土地的要求各不相同。农业土地利用时对土地的要求都比较高,且农用地正在日益减少,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必须将质量较好的土地优先安排于农业生产用地,加以严格的保护,保持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3、坚持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利用活动中四个不同的方面。开发是土地利用的开始;利用是在开发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达到土地利用的目的;整治是更好的利用土地,满足人们进一步的需求;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因此,坚持

这一原则就是要对土地的“开源”和“节流”一起抓,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4、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公众参与的原则。为了避免在规划制定后出现人们对规划漠不关心或公开抵制的局面,使规划流于“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无效文件,必须在规划的全过程中贯彻公众参与的原则。这一原则可以使公众与政府共同进行决策的修改和编制,有利于规划资料的搜集和改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吸收外界创造性的意见,有利于规划方案的最终实施。

6、综合动态平衡的原则。在总体规划中应该统筹各类用地,合理安排优化配置各部门的土地利用比例,达到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最佳,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使得土地利用达到综合平衡,各类用地达到最佳利用。

7、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土地利用司人们通过一定行动,利用土地的特性,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过程,以获得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遵循土地里游泳的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坚持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使土地资源达到可持续的利用。

五、总体要求

1、XX市的总体规划应该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技术规定、编制方法和其他相关要求进行编制。

2、XX市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的原则,促进城区全面协调发展。

3、规划要结合新城区的建设和发展趋势,重点研究新情况、新特征、新问题,明确城市发展建设必须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维护整体利益,保证结构布局稳定的前提闲,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施弹性,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对开发商的吸引力。

4、山西省XX市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应该充分协调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之

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5、XX市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应该充分考虑全城人口的需要,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规划应该充分关注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

6、规划应体现城市的问题特质,在创建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建筑和空间景观的同时,致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7、在城市新区概念性规划基础上编制重点地段的城市规划设计。

8、本次规划在技术上与传统城区的总体规划修编相比要有新的研究和突破,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的需要。

六、具体要求

1、对XX市城区前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进行评价,结合城区的现状对城区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城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决策。

2、对XX市城区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做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布局土地利用。

3、确定城区建设用地结构布局,对城区人口规模以及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合理规划未来用地布局。

4、确定生态环境的问题,保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协调发展。

5、要进一步确定规划管理的保障措施,使得规划能够顺利的进行实施。

6、提出XX市城区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的规划建设意见。

7、要对XX市城区进行各项专题研究,充分分析出XX市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合理的协调各类用地的结构布局。

七、工作要求

1、编制单位要充分了解现状情况,充分听取有关部门意见。

2、在编制过程中,应与相关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协调沟通。

编制单位应该向XX市规划局进行中间汇报沟通不得少于3次,一般安排在项目开展前和初步意见提出后,在进行中间汇报时需根据情况提供汇报提纲及成果简本。编制单位还应根据甲方组织专家论证等需要进行汇报及准备相应材料。

八、时间要求

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完成所有的规划任务。

九、规划大纲

本次规划要按照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思路,在深入的专题研究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案研讨,明确规划修编的主要目标和规划调控指标的框架,提出《规划》修编大纲,并经过充分的协调和完善后,上报XX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审查。

十、规划文本

在对XX市城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个专题研究的成果,综合提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XX市城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XX市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②对XX市城区在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制定;③XX市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④XX市城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问题的研究;⑤XX市城区与周边的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⑥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十一、成果报告要求

1、本次城区总体规划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任务书有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2、规划设计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各类文字报告及相应的计算机文件信息。

3、规划说明书、文本、规划图件等成果内容必须清晰完整,文本中应明确强制性内容。同类图件的图纸规格应统一。规划说明书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规划设计的意图和内容。

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第3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内,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本身的适宜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分配土地,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的战略性和控制性规划。

上轮规划实施期间,为保障涪城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当时的规划思路的局限、技术手段的限制,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通过资料分析,对上轮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规划实施的效益、存在问题及成因,为涪城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编制经验和建议。

2. 研究区概况

涪城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中部,涪城区是绵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绵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通信和商贸中心,全区幅员的46.2%属绵阳城市规划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104°50’,北纬31°16’—31°37’,辖区面积597.0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42个村,1098个组,总人口约为65万人,200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73.09亿元。涪城区境内丘陵起伏,沟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410—693米。区域内平坝、河谷地带多为冲积土,丘状台地和丘陵地带多为黄壤、紫色土,农田灌溉条件较好。

3. 评价方法

3.1 研究材料

以《1997—2010年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对1997—2010年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数据为《1997—2010年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2 评价指标选取

评价指标的选取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对象、内容和目标,评价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主导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涪城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

注:1.数据来源为《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括号中的数字为权重。

3.3 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根据所选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涪城区资料的实际情况,选用数模型对指标量化。

Ki=(1nxi—lnxi2)/(1nxi1-lnxi2)×a+b(正指标)

Ki=(1nxi2-lnxi1)/(1nxi2-lnxi1)×a+b(负指标)

其中,ki为第i个指标的评价值,Xi为实际值,Xi1Xi2为指标的上下限,其中a、b为常数,通常a=40, b=60[1]。

3.4 指标权重测算

一般来说,根据数据的来源将权重确定的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客观赋权法需要大量的样本资料,而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无法收集到大量的统计数据[2]。因此,为了合理地反映各指标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贡献程度,采用专家经验估算的方法,来确定各级指标权重[3]。

3.5 指标的平均合成方法

综合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平均合成的方法选择几何平均值,该方法能显示各指标之间的差距。

评价方法为:

w为权重, k为各项指标值。

3.6 评价标准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总评价值80≤C≤100时,良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很协调,效果明显;当60≤C<80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各方面比较协调,起到一定效果,较好;当40≤C<60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作用不大,各方面有点不太协调,一般;当20≤C<40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比较糟糕,很多目标难以完成,各方面不协调,较差;当C<20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很差,规划如同虚设,基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4]。

4. 评价结果

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指标平均合成后为77.78,处于“较好”评价等级,具体评价值见表1。该结果表明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规划实施以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以规划为依据,以用途管制为手段,严格土地利用管理,并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果。效果指标和执行指标得分相近,都处于较好等级。反映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指标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较为注意妥善处理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产生了相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从中也反映了土地利用规划在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实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以看到,耕地保护目标实施情况、建设用地满足率、耕地总量与占补平衡率,以及环境改善率得分相对较低,有待提高。

5. 结论及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显示,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各方面比较协调,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规划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足和困难。

5.1 上轮规划存在的问题

5.1.1 耕地数量减少过快

涪城区城镇周围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之间的矛盾相当突出,耕地减少数量过多过快。一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比预期提高,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较大;二是因为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是在规划实施之后;三是在2001—2005年间,国家大规模开展生态退耕,退耕规模比规划预计规模大。

5.1.2 建设用地增速过快

现有建设用地规模已超过上一轮规划期末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主要由于涪城区作为绵阳城市规划区主体,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第二三产业用地需求较大,规划预见性相对不够。另外,在规划初期,城市用地以粗放型发展为主,未能充分节约集约用地,使得建设用地增长过快。

5.1.3 规划实施缺少必要的弹性空间

上轮规划自上而下开展编制,各类规划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和刚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超前性和长期性规划,很难做到用地规模的准确预测与合理分配,缺少必要的弹性空间,增大了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调整的频率,影响了规划实施的效率和严肃性。

5.2 改进规划的建议

5.2.1 严格保护耕地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

5.2.2 重点控制建设用地和集约用地

随着用地总量的扩大,既要适应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调整的要求,又要反映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的趋势,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节约集约用地目标,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纠正主要依靠扩大用地、经营土地推进城镇化的做法,努力经营城市,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促进城镇和谐发展。

5.2.3 圈外建设项目应留有余地

上一轮规划除省、市重点项目下达用地指标外,没有圈外项目用地指标,涪城区很多项目无法纳入规划,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由于未来圈外工业等项目用地的不确定性,建议适当预留部分可调节用地指标,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5.2.4 充分考虑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化、城镇化是必然趋势,但上一轮规划仅重点考虑了中心城市规划区,其他镇乡场镇、集镇指标太少或无指标,不符合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际,应予以调整。

参考文献

[1]欧海若.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4, (6) :101-102.

[2]薛凌霞, 孙鹏举.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43) .

[3]胡宝清, 廖赤眉, 严志强.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 2003, 19 (2) .

[4]涂姗, 李江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探讨——以桂林市资源县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 2006, 5, (1) .

关于新都老城区规划 第4篇

一、新都现状。

从区位关系中得知,新都作为北部新区是成都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成都市的北部中心。主要承担现代商贸物流、综合服务、新型工业、居住、旅游文化观光等职能。新都有着优越的区位、经济、历史沉淀优势,使之成为成都市北部第一居所、工业高地。本次规划范围是:大件路以西,海都路以北的新都城区用地,包括电子路以北传统意义上的新都老城区和电子路以南原有的工业用地,总面积达14.平方公里。

从现状的用地状况中得知,按其现状用地表可以得知,绿化只占总体用地的2.27%,不符合绿化规划的标准。工业占地33.86%,利用情况充分,主要分布在新都的南方,各个区域分布零散,不集中。并且从风玫瑰可以看出,新都常年吹东北风,工业区对其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并且工业区部集中导致物流成本加大,不利于工业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对于其交通,占0.12%,可知它对外交通并不发达,也抑制了其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市内交通分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交通骨架,交通没有层次感。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若其交通没有规划好,会抑制新都的商贸物流、综合服务业、工业、市民居住、文化旅游的各方面的发展。公共设施总占地:14.83%,其中商业占地大,文物宗教占地约1%,可以很好的开发此地的旅游业。

由此可以分析出几大问题:1.新都交通问题严重,其交通没能很好的规划,道路散乱,没有形成层次。从停车场的建设来看,停车场集中建设,有些片区甚至没有停车场。这样会使发展好的片区人口拥挤,而开发落后的片区缺少人口。

2.新都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其市内环境、绿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抑制了旅游业发展,并且没有吸引到更多高层次的居住人口。

3.工业占地零散,增加了物流成本,不利于高效率发展。并且以风向来看,工业会对整个城区产生环境的污染。

结合新都现在的人口容积率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图可以看出,各个农贸市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以及商业用地旅游业用地等都集中于由西街、东街、南街、桂湖路围合的旧城核心区域。同时,此地的容积率在2.5~3.0之间,而其他片区都在0~1.2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新都的老城区快速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导致人口过剩,大量的公共服务设置建立在人口密集处,虽然重叠严重,但是还没有能满足所有老城区人口的需要。造成了新都的发展不平衡,其他片区没有能吸引大量有能力消费的人口,没有吸引人口不说,还不能为老城区分流人口。并且没有充分利用水体周围的优良的自然环境进行开发。

二、新都规划

规划针对新都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色历史文化的延续、旧城区功能的整合、道路交通体系的梳理、环境景观品质的改善、城市形象的提升等问题,在对新都旧城区历史空间演进、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道路交通现状的改善。

从规划用地布局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以区域TOD规划,围绕老城区的各个片区以社区TOD规划。辐射人口都在一万人口以上,为主城区分流人口。其中社区TOD规划图以公共绿地、商业区位中心发展,区域TOD以公共站点为中心发展各个区域,看到了充分发展交通,使得各个区域的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使得成本得到节约。

从其道路交通规划中可以看到,道路规划成了“六横四纵”的形式,其中四条主干骨架,形成方格网状道路体系。由于老城区人口的密集,大量进行了支路的设置,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整个道路资源的利用和潜力的发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交通便利后,各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整体规划图中可以看出,把工业区集体从各个片区移走,使得环境得到改善,各个片区得到大力发展。并且建立工业园区,使物流成本大量节约,即有利于了工业的发展,又改善了新都城区的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

从绿化来看,几乎每条道路两旁都有街旁绿地,增加了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滨河带状公园式沿饮马河、赵家河、波水淹、南四支渠及其支流各水系两侧一定宽度形成带状公园。占总用地15.76%,大力改善了城区的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总体说,对于新都的规划:通过延续新都城区历史特色空间格局,疏导车行交通,加强各旅游景点的开发,对小北街、新中路、桂湖中路等进行风貌整治,疏解部分行政单位、居住人口及相关配套设施,在保护中更新城市功能,将旧城区打造为具有新都特色的历史文化商业游憩区,从而提升新都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品质。

三、新都的开发。

在新都的开发规划中,可以看到新都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到的规划开发。结合其主要承担现代商贸物流、综合服务、新型工业、居住、旅游文化观光等职能,大力得到开发。

我个人认为新都城区1力发展有水体的区域,结合新都的自然环境,利用新都的自然环境,在水体周围发展商业,或者建设高等学府,吸引高素质高知识分子,有利于新都的发展,个人认为对新都的水体利用还不够充分,没有体现其自然价值。

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 第5篇

《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的编制以我市城区现有河流为基础,通过引、调、蓄等措施,构筑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格局。规划范围东起东海大道,西至中南路—焦晋高速公路,北起影视路—焦辉路,南到济焦新高速公路,面积约214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及山门河以及城区南部呈东西走向的新河、大沙河及蒋沟河所形成的“六纵三横”河流体系;在普济河、群英河和瓮涧河上游出山口修建拦蓄工程;建设引黄沁北灌区、平原水库工程等,最终形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映新城,东西湿地保生境,六湖两库塑美景”的城市水系连通循环结构布局。

“四廊”即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新河、大沙河以及蒋沟河等东西向河渠为主线,结合两侧绿地,形成城市四条绿色廊道。

“六脉”即城区自北向南流动的六条主干河道,自西向东分别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和山门河。规划围绕两侧绿色空间布置多样性亲水设施,增强游憩功能,形成优美的滨水空间。

“三环”即新开挖怀庆河、山阳河、太极河、七贤河,连通沁泉湖、山阳湖、新河、大沙河,新开挖迎宾河、智水河,连通沁北干渠、蒋沟河和大沙河,通过以上新开挖河道实现新区水系的相互贯通、交织融汇,平面形态呈环环相连的“田”形水网,承载城市排涝、景观空间营造、水资源调配的重要功能。

“六湖”即灵泉湖、影视湖、沁泉湖、龙源湖、山阳湖以及东湖,在承载引黄调蓄、雨洪利用、水质净化等作用的同时,也兼具生态环境改善、景观营造等多重功能。

“两库”即规划建设龙寺、圆融等水库,小水库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即滞蓄洪水,与下游区间洪水错峰,同时兼具水资源配置、生态景观营造等功能。

“东西湿地”即规划许衡湿地、武王湿地和白鹭湖湿地,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蓄、净化水质,同时兼具生态环境改善、景观营造等功能。

新城区规划及广场建设 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到新城区视察指导工作,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将固阳县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做简要汇报。

近年来,固阳县凭借其良好的地域优势和生态资源,城市产业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导致旧城区用地规模严重不足,限制了城市的发展。2008年,县人民政府开始组织规划建设固阳县金山镇新城区,主要以办公、商业、文化及居住为主,缓解城市发展给旧区带来的压力。历经四年的建设,目前局部地区已初具规模,新城区位于我县旧城区西南方向,东邻包白公路,南邻包固一级公路,西北与包固一级公路支线固查路相接,总占地面积约7.6平方公里,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3公里,规划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居住人数约7万人。基本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之势,南北高差8米,东西高差26米。

整体布局

按照打造包头市小而精、小而美的卫星城的要求,新城区的总体规划形成了两轴、一心、四组团的组团式格局:所谓的两轴就是以锦绣公园、马兰花公园、繁华公园为主的东西向生态主轴和以马兰花大道为主的南北向功能主轴;一心

是指以县政府为中心的新区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区。四组团是指围绕县政府周围,以两轴为界线,形成四个布局完善的生活居住组团。

道路

道路网规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步行系统四个层次。

主干道除南北向宽70米的景观大道外,主要为贯通东西的两横两纵,宽度为30--50米。

两横为:怀朔大街宽50米,金山大街30米。

两纵为:锦绣道及繁荣道,宽度为30米。

次干道为24米宽。其它支路为18米宽。其中两条富有地方特色的仿古步行街和传统商业步行街为14米宽。广场

新区规划建设两个大型广场。其中一处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希望广场,占地约10万平方米,主要以休闲、文化娱乐为主。硬化面积8.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广场以硬化铺装为主,由音乐喷泉、特色花池、树池围椅、景观弧廊、景观灯柱、健身设施、史迹景墙等内容组成,为市民提供休憩健身、休闲娱乐、交流集会的空间,兼顾城市景观、科普教育、绿化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镇广场。著名学者余秋雨为广场亲笔题词“希望广场”。另一处位于行政办公用地中心区、新规划的党政大楼门前,占地约4.5万平方米,以政治、文化、集会为主的市民广场。绿化

绿地景观系统成“三纵一横”式结构

三纵:一纵为城区中部70米宽的景观大道、市民广场、马兰花公园形成城区南北向最主要的景观轴带;另外两纵为锦绣道及繁荣道,东西两侧各有35米宽的绿化带。

一横:以锦绣公园、马兰花公园、繁华公园为主导,贯穿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140米的绿化带状公园为新城区横向绿化轴带。

另外在主干道金山大街南侧,马兰花大道东西两侧各规划一个公园为春华公园和秋实公园。在市政府后面规划一个休闲公园。

新区最南端与包固一级公路之间为昆河支流,今后准备将此段河流打造成一条沿一级公路的滨河大道景观水系。公共设施布局情况

新城区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齐全,除我们以上提到的大型广场两处之外,还规划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少年宫、文化大楼、医院、天然气公司、热力公司、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光明小学已开始正常上课,小学占地面积29613平方米,建设规模11992平方米,解决了新区孩子上学路途较远的问题。天然气公司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现已正常运营。热力公司、医院正在建设中,拟将于今年完成主体建设。文化大楼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在不断完善,进而提升新区的人居环境。

工程建设方面

截止目前,新城区共完成十几个大型项目的建设,其中位于广场正北方的顺雨佳苑,建设规模为7万平米,紧挨的西侧有全部交付使用的15万平米的经济适用房和3万平米的廉租房,广场正西有建设规模为9万平米的佳雨花园,内部的建筑全部为两层楼式的独立小院。再往西是由全聚德开发的7万平米的聚德景苑建设项目。再往西是10万平米的雨竹花园住宅小区,小区内部配套非常完善。在广场的正南方向是建设规模为13万平米的郁秀佳苑和方圆新居,再往南就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天和建材城和特色鲜明的5万平米的锦绣祥园仿古建筑。新区的正西方是由包钢集团开发的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占地200亩,建设规模约20万平米,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另外在我们所处的西南方向是行政办公聚集区,目前,计生局、移动公司、交通局、金山镇、经贸局、档案局、司法局、交警大队、等单位将相继入驻。

总之,金山镇的新城区历经短暂几年的建设,飞速发展,这些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上级各部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最后,再次地感谢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

郏县城区总体规划 第7篇

智慧城市从概念到实现,经历周期较短,但其巨大产业空间带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从规划到建设,从物联网到云计算,从硬件到软件,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智慧建设纪元。

城区是城市的核心或者是城市某个功能集聚区。城区建设体现了城市建设水平,对城市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而城市依赖城区的发展,通过城区的产业规划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做示范。

智慧城区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市民的生活、城区的运行息息相关。而且不同的城区具有自身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等背景和特色。因此,智慧城区的建设必须规划先行,且规划需找准定位、突出城区个性与文化,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要求,建设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区。

本文将借助已有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结合中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城区特色,提出针对性智慧城区解决方案。

2 智慧城区规划案例

2012年4月12日,天津市发布《智慧滨海建设中期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了建设目标,即到2013年,基本形成智慧滨海“4211”架构体系——四项智慧工程:智慧政府工程、智慧城管工程、智慧经济工程、智慧民生工程;两个高地:信息基础设施高地、新兴信息产业高地;一套保障体系;一张“智慧滨海”名片。据了解,智慧滨海中期拟建项目99个,总投资近25亿元,2012年年内启动建设39个项目。

2012年7月,四川省《天府新城智能互联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正式评审,天府新城智能互联城市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未来的天府新城中,将围绕居住、商务、医疗、教育、政务五大领域推行三网融合、办公一体化、智能互联楼宇、数字媒体、城市管理、智能卡、协同、集中运营中心等八大服务,构建智能互联天府新城,将天府新城打造为西部“智慧城市”示范和样板。天府新城“智慧城市”投资高达每平方公里300亿元人民币。250亿元智能医疗投资,将产生35.4万个就业岗位,智能交通将使交通拥堵降低25%,城市污染下降10%,而燃料使用量降低25%,碳排放量降低10%以上。“智慧城市”建成后,将实现智能化电力、交通等公共服务,让公众开始超乎想象的“高新科技”生活,进一步提高天府新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带动科技创新,形成以“智慧城市”技术研发与业务运营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及企业集群,在高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倡导者之一,“智慧浦东”在建设中提出:(1)智慧城市规划过程中,提出“应用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应用,产用联动”的理念,在建筑节能、智慧交通、医疗系统等领域皆有所涉及和突破;(2)浦东计划建设大规模软件产业基地,为软件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3)浦东拟打造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区,深入贯彻落实“智慧浦东”的战略思路。

3 东部城市某城区规划基础及目标

2012年11月,住建部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中提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总体目标。

同时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中,城区产业规划、产业要素聚集、创新投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规划列入智慧城区规划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因此,产业发展规划是智慧城区发展及规划的一部分,结合该试行办法,某城区经过调研分析了该地区产业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

该城区将在原始城区范围内形成重建,建设规划与产业规划一并启动,为该城区的产业集聚提供了基础设施的保障。

未来,该城区将成为商务商贸科技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公共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功能区,将成为商务、商贸、科技、交通枢纽等功能集聚的国际化城区。

针对该城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其产业规划,智慧建设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地域特色,提出相关领域的智慧建设方向是未来智慧城区发展的落脚点和参考依据,将直接影响该城区产业集聚等功能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以城区产业规划为基础,从智慧城区整体框架出发,对总部办公、城市综合体、交通枢纽提出针对性智慧建设规划方案。

4 城区规划意义

该规划将加速智慧城区建设,推动城区产业集聚,改善城区人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区建设必须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为基础,提高人民生活、生产效率并有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前提,便捷人民生活及生产为目标。智慧城区规划将加速该地区智能化建设,改善区域人民生活质量。以区域规划建设为契机,围绕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各项工程,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加速城区产业集聚与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智慧城区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对推动城区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城区管理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区的建设与发展,将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同时,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转型发展,以更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特点。该规划将努力打造全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城区”。

推动节能减排理念与智慧建设的有力结合。在智慧城区建设规划阶段,节能减排理念的贯彻将为未来智慧城区运营成本及人民生活成本带来利益,同时大力贯彻节能减排的国策是国家在建设过程中的要求之一。因此,推动节能减排理念与智慧建设的有力结合将贯穿智慧城区的规划及建设中。同时,节能理念的执行必将拉动节能产业的发展。

5 智慧城区整体框架

由中国通信学会汇编的《智慧城市白皮书(2012版)》中提出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以及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

该城区智慧建设规划中,也分为基础设施规划、应用体系规划、产业体系规划;将上述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归为基础设施规划,将应用层分为应用体系规划及产业体系规划。

6 智慧城区细分领域设计

6.1 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区建设的载体。根据指标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智慧建设的重要要素。

该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可以从4个方面考虑: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

感知基础设施:通过视频、移动终端、射频技术等感知手段,为智慧城区综合应用和建设提供智能化、泛在化的信息感知网络。

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以“宽带、无线、泛在、融合”为特征的智慧一体化网络。

光网建设:实现城区100%光网服务能力;实现城区3G和Wi-Fi热点全覆盖。

云计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行业级别的云计算中心。

地理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位置源数据中心,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智慧感知、智慧融合、智慧分析、智慧服务、智慧决策”。

6.2 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6.2.1 城区公共信息平台

指标体系中指出,城区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

城区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无缝集成的综合性的整体,通过统一界面、进行跨系统全局管理、预案联动,并通过对数据库内设施运行数据、安防数据、预警报警数据、能耗数据、环境数据等进行挖掘和智能分析。用户个性化的功能要求、管理和研发需求目前在通用系统集成中无法实现。

该地区平台采用Niagara Framework先进的、面向控制系统的架构,打破传统的集成和控制系统模式,通过架构中的抽象层,采集建筑里各子系统中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将其转化为一个标准的对象模型。Niagara Framework软件平台采用基于Java的技术架构,采用应用程序组件和应用程序接口、协议库、中间件和开发工具,可满足用户在较短的周期内对应用级商业程序的需求。

6.2.2 总部办公

该地区规划“三大主导功能”之一的高端商务总部功能,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信息科技产业设计区域总部,形成区域国际化特色的金融服务业、高端商业、商务功能集聚。

从城区五年规划的运行体系上得出,智能楼宇的规划建设及投入运营使用是智慧城区总体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其中商务办公占据大部分体量。

“数字化管理、全面集成、必要联动、运行成本控制、人性化界面、安全稳定、易于扩展”基本成为现代高端商务办公大楼的建设总目标。

根据高端商务办公智能化集成解决方案框架(图2),城区商务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将由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公共安全系统(PSS)组成。四个子系统又都由各分子系统组成,如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含冷热源监控系统、变配电监测系统、照明监控系统、送排风监控系统、空调通风监控系统、电梯监测系统、智能照明系统以及能耗管理系统。而四个子系统依托建筑基础、综合布线工程、机房工程等建设集成于基于以太网的综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实现统一管理、远程管理的便捷管理模式。

6.2.3 城区综合体

城区综合体是集商业、办公、购物、金融、交通、居住、旅游、餐饮、展览、会议、文娱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城区空间。城区综合体是土地资源紧张和人口剧增的产物,是促进民生和旅游等城区发展方向进步的载体。在大型城市中,城市综合体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小型城市,城市综合体可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因此,城区综合体对城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而智能化的城区综合体将为地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标杆。

城区综合体具有多种城市功能,对综合体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智慧综合体将以“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多种产业信息的搜集、分析、发布等系统”为目标,形成有机的整体。

智慧城区综合体以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技术框架为基准,将城区综合体的不同业态(观光、会所、公寓、办公、商业、车库等)进行功能集成,实现基础实施、新技术应用、服务增值和便民的智慧城区综合体。

城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集甲级商务办公、主体商业、高档住宅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型、体验式城市综合体。

根据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城区智慧综合体综合管理平台的建成将依托于感知层、数据层、平台层的实现。因此,智慧综合体建设的涵盖内容包括:纵向考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基于数据处理技术的数据层、基于云计算的平台层;横向考虑,智慧商务、智能楼宇、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慧旅游、智能家居、智能会展等应用都将成为智慧城区综合体的建设内容,如图3所示。

6.2.4 综合交通枢纽

该城区将建成未来城市级交通枢纽,面对火车、地铁等大型交通设施及庞大的人流量,实现地区人流、车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是该城区智慧交通建设规划的难点。

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合理规划组织交通流、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现代化交通意识为基础,通过硬件集成(设备集成、通信集成)和软件集成(业务集成、功能集成、应用集成、性能扩展),建设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实现交通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控制执行、科学决策的四个现代化——“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桌面化”,真正实现“监视、控制、管理”三合一。实现城区公共停车引导、车位调剂和城区交通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枢纽从近期发展考虑,规划为“一个中心+四个子系统”:

(1)公共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

(2)智能公交监控系统(GPS监控、3G视频监控、客流统计分析等);

(3)智能出租车监控系统;

(4)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

(5)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可选:交通诱导、停车诱导、手机服务等)。

系统平台和应用功能定位于智慧城市的车联网架构,采用SOA架构、云计算模式、标准接口和中间件技术,系统构建先进、灵活、兼容性好、建设周期短、扩展性好、成本低,符合技术发展趋势。

7 结论

(1)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与城市的象征,其智慧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城市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合理的建设规划将有力地带动该地区在未来功能定位上更加贴近客户需求,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起到极强的推动作用。因此,规划先行是智慧城市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

(2)本文以某城区产业规划为基础,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城区发展及建设等实际情况对其智慧规划提出总体方案、重点领域智能化建设方案,特别是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总部办公、城区综合体、交通枢纽等领域进行阐述,为未来的智慧城区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也为未来城区智慧建设提供了思路。

(3)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篇章。智慧城区的规划设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并为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冰之.智慧城市发展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2]张继平.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4

上一篇:中学生读书活动汇报材料下一篇:单位个人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