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安全隐患措施

2024-06-09

手术患者安全隐患措施(精选6篇)

手术患者安全隐患措施 第1篇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但是,手术室护理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等许多医疗事故。

一、存在问题

1、制度不健全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2、技术方面 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3、环境方面 手术室内噪声源,如: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而且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4、操作方面 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5、接错病人 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6、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7、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二、防范措施、制度保障 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加强业务学习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及时、默契

配合。

3、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 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4、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 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室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我们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不断吸收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急诊手术;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尤其是遇到多台手术同时抢救,时间紧,病情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易使工作出现漏洞,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使患者致残、致死。因此,我科针对急诊手术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一、安全隐患

1、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工作中易忽视患者的合法权益。手术患者除全身麻醉外,一般均处于清醒状态,而且有些全麻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听力依然存在(术中知晓)。患者对手术的进展情况,尤其对术中医护人员语言的交流十分关注。医护人员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这些不当的语言,将引起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术后一旦出现身体恢复不良,患者很可能将术中这些不规范的言语作为日后纠纷和投诉的证据。

2、查对不全面

急诊手术患者详细病情无从了解,常遇到一台以上危重手术患者抢救,无形中使护理工作量及压力的增加,影响了工作质量。易出现以下隐患:①接错患者,摆错手术体位;②输血查对不清或输错血;③手术标本未及时送检或丢弃;④患者坠床。

3、急救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及业务知识不全面 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及术中常会发生的意外术前难以作出全面估计,使术中所需物品准备不齐全而延误手术时间。抢救仪器的使用及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迅速有效地配合实施抢救而影响抢救的最好时机。

4、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已有很多关于如何规范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报导,在急诊手术过程中就更易出现以下问题:①漏项、记录不全面;②记录不一致,入室及抢救时间记录不准确,与麻醉单、医疗记录单相矛盾;③叙述模糊不清;④术中特殊情况未注明,要求记录的内容未能体现,使手术记录单缺乏说服力;⑤代签字,使手术记录单缺乏真实性。

5、院内感染机率增加

患者术前准备不全,物品准备不完善,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手术间门开闭次数增加,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减弱,影响了空气的洁净度[4]。急诊手术患者未做术前常规检查,在术中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在术中也极易被锐器损伤,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常见的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且1次即可感染,也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

二、防范措施

1、加强职道德法律意识

手术室护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慎独”修养,端正工作态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并要提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刑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等相关知识,知法、懂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必要时约束自己的行为。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核对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把安全医疗放在首位。例如手术患者的十二查对;主刀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再次确定手术部位;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按规定程序来执行,做到每一项都要有签名,责任到人。

3、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外科手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新充电以适应手术发展的需要。

4、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术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楚,数据要统一,术中抢救及更改手术等特殊情况记录应及时、客观,巡回和洗手护士核对器械、敷料无误后签全名。

5、减少院内感染

急诊手术的特殊原因,会增加感染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总结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5.1 加强手术人员管理

按规范严格要求入室的人员的数量及着装,手术间固定存放常规一次性物品,充分准备特殊物品,减少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次数。

5.2 加强患者的管理

将由绿色通道直接送到手术室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在术前接受室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换上手术衣裤,备好局部毛发,包括脑外递头;对术中患者的呕吐物、肠内容物等及时清除,封闭后入袋,减少对手术间空气的污染。

5.3 加强手术室环境及用物的管理

对急诊手术患者尽量安排在离手术室入口较近处,建议有条件医院设置正负压层流装置,门口设缓冲室。

5.4 加强自我防护

工作注意力要集中,按标准预防进行每一项操作。一旦发生锐器伤按规定处理,24h内填写《锐器损伤登记表)备案,并追踪调查。

手术患者安全隐患措施 第2篇

赖丽君

(江西省鹰潭市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手术室,鹰潭33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分析,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合理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从而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提供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故存在一定的护理隐患,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的开展,也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增加[1]。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要求更高、更严格,然而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手术室护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很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现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1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1.1手术室护理工作压力大,心理状况欠佳

手术室因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对每台手术都必须高度紧张、认真,对手术所需要的每件物品、器械都必须认真的清点、核对,做到心中有数,不的有半点差错,加上连台手术及新业务的开展和经常超复荷的工作,导致护士出现过度疲劳、紧张,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产生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应急能力差、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1.2护理业务知识及技术操作水平不高

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知识面的要求较高,包括手术每个部位的系统解剖、手术特殊器械的准备、手术步骤等,都必须掌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室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量使用,及各专科新技术及新业务的开展,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复杂程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加,手术室护士缺乏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及经验,在手术配合中护士处于被动状态,术中用物准备不全,以及对手术医生的配合不默契,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加大患者感染的几率。

1.3接错病人及手术体位摆放不当

由于患者术前紧张、睡眠欠佳及术前应用了镇静、催眠药后,不能正确的回答问题,以及小儿、老人、神志不清的患者,易发生接错。手术体位摆放不当,不能很好的暴露手术野,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术中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压疮;约束过紧或肢体过度外展可能造成周围神经、肌肉的损伤,发生肢体麻痹,衬垫使用不当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

1.4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导致术中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清点不清,手术器械螺丝用前没有认真核对,用后发现螺丝有缺失,以及术中添加物品没有及时核对和记录,导致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内,给患者带来各种伤害,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5仪器操作不当和器械准备不全

手术室各种先进设备的大量使用,护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导致手术室护理技术方面风险大大增加。术中仪器使用不当,术前准备时未试机,造成使用时出现故障;电刀使用过程中体液或冲洗液外渗,使负极板被浸湿或手术过程中病人移位导致负极板脱落,患者身体与手术床金属部位接触造成患者电灼伤;术中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时,止血带压力过高或超时使用,导致患者肢体神经、血循环受损;手术器械与手术所需不相符,器械的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等,影响手术的进展,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

1.6违背无菌原则引起切口感染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器械、敷料包的过期使用,器械包内没有放置化学指示卡,开包未查看消毒效果。参加手术外科医生和器械护士术前洗手不规范,违背无菌操作原则,手术患者术前皮肤未清洗、备皮,皮肤消毒不达标,参观人数过多等加大了切口感染的机会。

2防范措施

2.1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

手术室护理人力的不足及新护士较多的情况下,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长应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实行新老搭配,弹性排班,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安排人员休息,以减少护士过度超时工作负荷。定期进行专科业务训练,对新开展的手术术前进行学习、讨论,来提高护士专科业务能力,最大限度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尽量让当班的护士按时休息,减轻体力消耗,放松心情,从而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护长还应该对护士做好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尊重人、衣靠人、发展人的原则,经常与护士相互沟通,需求解决护士存在的心理困惑的方法,缩小相互之间的距离,尊重和善待护士,把“情感”和“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要以势压人,避免伤害护士们的自尊心,造成不好的心理负担,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帮助她们以愉快的心情,更好的服务患者[2]。

2.2加强业务知识及专科技能的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定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遇到危重患者才会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3]。

2.2.1分级培训护士

手术室管理者应制定各层人员详细的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新护士采取一对一的跟班制教学模式,由经验丰富和技术高的高年资护师承担带教,老师必须言传身教,既传知识和技能,又带工作作风,新护士必须熟悉与手术相关的局部解剖部位,每配合一台手术,必须写手术配合笔记,由带教老师每天检查,对写的不规范处,进行讲解来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同时根据护士的责任心、年资、能力与岗位要求,进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进行专业分组,使护理人员在熟悉了专科各种手术步骤的同时,也熟悉了本专业各位手术医师的手术习惯,使其能在业务能力上满足各专科手术的技术要求[4]。同时,每月进行阶段性考核,检查护士专科手术配合技能及专科理论掌握情况,提出不足及改进,不断提高护士。

2.2.2加强护士业务知识及专科技能的提高

加强护士“三基”基础知识及专科技能,基础知识的提高对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救时忙而不乱,应急能力较强。科室经常利用早会进行学习“每周一药”、“三基”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每月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由科室每名护士轮流授课,授课的内容包括各种手术配合、手术解剖部位以及手术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对新开展的大手术及新业务,进行术前及术后讨论、学习,必要时请外科医生进行讲解来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不定期进行专科技能培训,护士对科室所有仪器都必须熟练掌握使用,对新引进的新设备,由产家进行讲解和操作演示,建立操作流程,要求人人达到熟练使用仪器的目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

2.3防止接送病人错位及正确的摆放手术体位。

巡回护士严格执行患者安全查对制度,接患者时根据通知单与病历,到病房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确定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入室后核对手术间,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及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根据《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再次核对病人无误后,才能进行各项护理及麻醉方面的操作。认真学习和掌握体位摆放的正确方法,根据不同手术要求正确摆放手术体位,在充分暴露手术区域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裸露,注意病人的保暖,保证病人的安全与舒适;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避免患者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的发生,如摆俯卧位时应使患者胸腹部悬空、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摆截石位时要把膝关节摆正避免压迫腓骨小头损伤腓总神经致足下垂[5]。

2.4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

2.4.1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三查七对”,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术中急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医生的口头医嘱,并严格查对药品的溶度、剂量及用药方法,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手术中使用后空安瓿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后无误后方可弃去。

2.4.2术中需要输血时,必须做到二人查对,由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查对,首先是病历与配血单查对,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准确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查对,查对献血者编号、血型、血袋号及交叉配型结果、血量等,最后由巡回护士检查血液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确保无误后方可输入,同时,在交叉配血单上双签名,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输血后保留输血袋24小时,确定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后销毁。

2.4.3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严格遵守物品清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的整理,做到定位放置、有条不紊,与巡回护士、第二助手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复述一遍;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或敷料,应及时补记;当关闭体腔或深部创口前后,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共同清点记录单上物品,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1次。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应再次查一次所点物品,确保无误,并签名。对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配合护士应坚持到底,尽量避免交接班。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到现场当面交清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否则,不得交接班[6]。

2.4制定相关手术器械保管及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手术室器械专柜、分科放置,专人管理,手术器械及器械柜内设物品基数卡,便于核对。特殊器械由器械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负责准备,并定期向医生及配合护士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器械准备工作,发现手术器械一旦损坏或性能不佳应及时更换或上报护士长;实施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要求术者前一日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器械的性能。贵重仪器建立使用登记本,随机器保管,记录每次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仪器运转情况,由使用者进行登记,做到班班交接。使用电刀前将一次性复极板粘贴在靠近手术切口部位、肌肉丰富处,避免复极板受压,术中加强巡视,避免病人挪位或大量体液、冲洗液渗出,导致电刀复极板脱落或浸湿,患者身体与手术床金属部位接触造成患者灼伤。使用止血带时,认真检查止血带的性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袖带,正确设定止血带的压力、时间。准确记录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避免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缺血坏死。松止血带时放气要缓慢,以免压力急剧下降引起休克。

2.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7]。加强手术室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凡能高压灭菌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高压灭菌的可用低温等离子进行消毒灭菌,对临时或应急的小器械包则于手术室内的快速灭菌锅进行消毒灭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指示胶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必须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感染手术,两台手术之间地面进行湿拖,将上一台手术物品清除手术间,更换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物,避免交叉感染。每月定期做空气培养、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抽样细菌培养,医生、护士指皿培养等进行监测。认真做好患者术前的皮肤准备,如果毛发不影响手术,可不去除毛发,如果手术须去除毛发,则在手术前2H进行,并选择使用剪毛法或脱毛剂。严格限制参观人数,30㎡以上手术间不超过3人,30㎡以下的手术间不能超过2人,以减少污染的机会。对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从洗手、皮肤消毒、穿衣到整个手术过程,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经常提醒无菌操作,有效的切断传染源。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成为病人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8]。手术室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技术强、服务要求高、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已成为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

[9]

。因此,手术室护理安全是管理者的重中之重,应高度认识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针对每一项问题采取具体的护理方法,出现问题及时学习提出整改措施,做到警钟长鸣。同时,强化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及各种应激能力,将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10]。参考文献

[1]魏革,胡玲,吴波[ “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的“证据”意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2]陈丽萍,夏淳和.新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护理学杂志,2005,20(2):60-62.

论手术室安全隐患与安全管理措施 第3篇

1 手术室安全隐患

1.1 环境安全隐患

(1) 一般设施安全隐患。手术室设备多, 价值高。既有空调光源的高用电设备, 还有氧气等的化学易燃易爆品, 防范火灾和爆炸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要杜绝室内使用明火。电器设备多及线路老化可能造成漏电或者火灾。

(2) 特殊设备安全隐患, 在设有空气滤过或者层流装置的手术室, 无菌要求高, 在结束手术后要消毒30min, 手术间的各类物品要定期消毒。手术室各种设备要定期维修和保养。

1.2 手术室常规护理隐患

1.2.1 术前护理隐患

主要有入错手术间、推送患者意外摔落等。尤其在同时进行多台手术时, 忙中出错, 容易发生入错手术间的失误。由于小推车较窄, 护送病人入手术室时, 用力过猛或者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的掉落, 带来意外情况。此外还有患者核对不够详细准确。

1.2.2 术中护理隐患

手术约束带过紧或者体位摆放不当, 导致患者身体不适, 甚至肢体神经麻痹, 或者手术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皮肤压伤;术中仪器缺乏检修, 临时出现故障;手术器械准备不全, 准备器械和所行手术不甚一致;器械陈旧, 钳端夹持不紧, 结扎线不牢固, 吸引器管道堵塞等;术中用药有误, 药品摆放位置混乱, 药品标示不清;手术中用错药, 输错血;术中标本丢失或者没有及时送检, 造成差错事故。

1.2.3 术后安全隐患

清点物品有误, 关闭体腔前后的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数目不一致;护送患者途中发生液体跑针, 引流管脱落;患者衣物丢失等;术后护理不当造成感染等。

2 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

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 手术病人随时有可能出现变化。因此强化安全管理, 减少人为失误, 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培养基本素质

2.1.1 加强道德修养

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存在着极大地恐惧, 因此就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要有爱心, 处处关心病人, 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多进行换位思考, 时刻以病人为中心, 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增加手术安全性。

2.1.2 提高业务素质

过硬的临床技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保障。通过学习, 并不断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学用结合。由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外科手术中新的设备的出现就要求手术室人员不断更新知识, 就要求医院定期选派手术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以便新业务的开展。护士长带头学习新手术并请外科医生讲解新术士新知识, 即使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维护和保养以及注意事项。同时医院要采用定期讲课, 定期考试的方式督促学习, 并将考试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加强工作能力和应急能力。科学运用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和创造力, 来保证手术室安全, 提高效率[2]。

2.1.3 加强法律意识

近年来,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医患纠纷不断发生。因此手术室人员要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 加强法律法规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通过增加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提高, 增加医务人员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3]。

2.2 强化制度管理

2.2.1 一般管理制度

要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比如手术人员制度, 器械检查制度, 仪器专人保管制度, 卫生清理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接送病人制度等。

2.2.2 手术室无菌管理制度

手术室敷料器械消毒灭菌是否完全, 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所以凡能用高压消毒的器械物品, 都要采用高压消毒灭菌。灭菌后物品要在无菌间保存;无菌包使用前要检查消毒日期及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手术后器械要按照双消毒的原则来进行处理;手术室每周进行2次空气熏蒸消毒, 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定期检查空气细菌数。

2.2.3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各项查对工作、清点制度和交接制度。主要查对工作有“六查”、“十对”。“六查”是指接病人前查、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开始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 灭菌器械, 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清点制度包括:术中三人三清点制度、即术者、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合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 并做好记录。三不交接制度:洗手护士手术未结束前不交接, 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 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3 体会

随着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 手术室工作日益重要。而手术室的安全是整个手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安全因素, 而各种危险因素造成的后果有时是不可挽回的。它给医生, 护士, 患者三方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因此, 减少手术室的安全隐患, 强化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能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彭金来, 戴红霞, 李华娟.加强手术病人安全防护的实施方法[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11) :54~55.

[2]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8.

手术患者安全隐患措施 第4篇

【关键词】围手术期;手术;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81-01

所谓围手术期,就是指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整个期间,换句话说,就是自患者入院伊始到经过手术,痊愈出院的期间。在不同阶段,护理人员有相应的职责: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具备经受手术的身心条件;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在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安全;在手术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相应生理功能的恢复提供帮助,并严格监控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尽快康复。对于外科手术来说,手术前以及手术过程中各方面的有效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其中护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手术后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自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41.6±3.5)岁;均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2、方法

以手术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为划分阶段,观察在该三大阶段对患者的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对比三大阶段的安全隐患率。

3、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观察发现,手术前安全隐患占14%,手术中占37%,手术后占30%。在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隐患。

1、手术前护理的安全隐患

经观察,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1)护理人员的没有将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明确告知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这样只要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比较困难;(2)手术前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工作,患者内心具有恐惧感,这会影响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3)术前对患者的评估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出现意外;(4)术前护理记录不规范,可能会遗漏术中所需要的必要资料;(5)术前准备工作不符合手术要求等。

2、手术中护理的安全隐患

手术中护理主要存在以下隐患:(1)手术进行中与主刀医生对话不规范,或者行为不当,这些会造成患者不安全感,一旦患者手术恢复不理想,家属就容易怀疑是手术操作有失误;(2)未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可能会出现接错手术患者、患者手术体位不适当甚至是将手术器械遗落在患者体内;(3)标本管理不严格,可能会造成丢失;(4)手术所需药品及设备准备不齐全,等等。

3、手术后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后护理主要存在以下隐患:(1)护理人员监察不细致,未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或者专业素质较低,未及时汇报,可能造成最佳抢救时机的延误;(2)确保患者安全的措施不到位,患者可能出现坠床、褥疮等;(3)没有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术后恢复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教育;(4)手术后交接工作不仔细,可能是术后护理人员不清楚患者的治疗情况;(5)在患者面前评价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这就很容易引起患者的误会及纠纷等。

三、讨论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重要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现在手术护理的内容已由单纯完成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由于手术护理中点多面广,且其护理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故在手术护理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手术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疏忽大意或差错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做好手术护理的安全管理,是确保手术治疗、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难度手术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将安全管理应用于手术护理中来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观察分析,患者手术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对此,医院要针对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手术前护理风险的对策

接送患者一律使用手术室专用平车(车轮带锁),并将平车的床档支起,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避免手术患者摔伤或坠床。在运送手术患者时特别是手术后不仅要迅速平稳,还要有效地固定好患者的各条管路,以免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管路滑脱的现象。相关的护理人员要仔细的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首先,护理人员要注意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护理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护理记录要完整、准确;其次,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在患者手术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内心的恐惧,缓解紧张情绪,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基本的护理常识以及保健教育,并告知将行手术情况;再次,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并将具体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确保各项医嘱得以切实履行;最后,对择期手术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系,并为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2、手术中护理风险的对策

首先,护士要确保手术所需设备、药物已准备妥当,手术过程中,始终要有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其次,手术进行中主刀医生与护士的对话要恰当得体,避免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再次,要注意保管好手术标本,进行必要的登记;最后,手术完成后,护士要亲自将患者送回病房,并将患者情况详细告知病房护士。

3、手术后护理风险的对策

首先,病房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术方式、经过等详细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提醒,并耐心的向患者家属介绍基本的护理保健常识以及陪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次,对于情况比较严重,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做好突发停电状况的应急准备;再次,要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配合医生采取应对措施;最后,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补液的速度。

参考文献:

[1]亓月琴,丁淑贞.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操作规范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手术患者安全隐患措施 第5篇

门诊手术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持续时间短等特点,门诊手术多为择期小手术或急诊手术,历时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较多,较少需要全身麻醉,具有随治随走的特点,门诊病人随机性强,不确定因素多,从而容易带来很多护理安全隐患,引起医疗护理纠纷,通过分析总结手术室门诊病人护理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减少护理差错,保障病人手术安全的目的。

一、门诊手术病人的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不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而且会引起医患纠纷。

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1 沟通不良 未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缺少有效的沟通,或病人有某些功能障碍,听力不好,理解力有问题或精神过度紧张、醉酒等,不能回答问话等,易导致接错术间。

1.2 碰伤、摔伤或坠床 在接送病人出入术间时未搀扶,或地面湿滑,或或移动病人到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轮椅、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或病人醉酒不配合而导致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1.3 手术部位错误 因门诊手术术前准备不充分,未标识、安置体位前未仔细核对相关信息、X片等,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1.4 用药错误 门诊手术多为病人自带药物,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不再次核对而导致剂量错误等。

1.5电灼伤 因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自处潮湿或患者皮肤过度干燥致负极板粘贴不牢,或者患者随身携带有饰品,金属物品等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1.6 异物遗留 多因门诊手术未涉及大的腔体、未按规定进行清点查对,导致缝针、纱球等异物遗留于切口内。

1.7 病理标本 因责任心不强,未与病人或家属核对,交家属自行送检,发生错误。

1.8患者呛咳误吸导致窒息 因术前准备不足,或术中术式改变、导致麻醉方式的改变致患者呛咳或胃内容物反流,而误吸进气管。1.9 手术记录不全 门诊手术因手术小,历时短,流动快,随到随做,只有门诊病历为依据,缺少完好的手术记录,病人出现意外导致纠纷时,无充足的法律依据。

二、针对以上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完善相关工作流程。

2.1 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护士法律意识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尊重爱护病人,培养主动热情服务理念,加强沟通,善于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2.2 重点环节的查对制度

2.2.1严格核对病人信息,凭手术通知单对照病历与手术医生一起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情况以及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如术前用药,X片等,以确保患者安全。2.2.2 认真检查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物品是否合格,术中器械是否齐全,功能是否完好,各种用物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手术要求,以免因缺少手术器械、物品等延误手术而导致医患纠纷。

2.3重点环节的交接制度

2.3.1 门诊手术交接,应认真交接病人的相关情况,及病人所带物品。2.3.2 送病人出室时应与其他行人员交接病人的物品及术后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门诊拿药,标本送检等情况。

2.4 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

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大小,如较大的乳房肿块,五官科等手术,清点缝针、纱球等数目,检查器械的完整性,防止异物遗留患者体内而引进医疗纠纷。2.5 完善相关安全制度

2.5.1 防止接错术间。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有的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术间的情况。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适当安慰,减轻其焦虑的情绪,必要时与家属共同核对。

2.5.2 妥善保护防止受伤。始终有人陪伴患者,不让其独处一室,防止坠床等事故发生。2.5.3 防止患者呛咳或误吸 术中术式改变或麻醉改变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等待至适宜状态后进行。

2.5.4 防止用药错误。术前双人校对并在门诊病历上签名,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经与手术医生校对无误后再执行,并将安瓿、药瓶保留至术后。

2.5.5 正确管理病理标本。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妥善保管,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盛器内,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一致,病人自己送检的,须怀其核对告知送检的注意事项。

2.5.6 仔细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了解其过敏史,对某些药物或消毒液如酒精等过敏者,手术过程中避免使用。

2.5.7 完善手术记录 术前要求病人有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签字,术中术式改变或麻醉方式改变时,除门诊病历外还需填写术中记录单,作为备案,防止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时缺少依据。

手术患者安全隐患措施 第6篇

【摘要】目的杜绝或减少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完善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有效控制与减少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完善的制度职责、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隐患,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一、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轻者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重者发生手术部位错误、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接错患者,因接待患者的护工查对错误,或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

2,碰伤、摔伤或坠床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3,手术部位安置错误因术前未标识、安置体位前未仔细核对病历、X线片、CT、MRI结果等,而导致手术部位安置方向错误。

4,用药、输血错误输血、用药时核对错误;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等。

5,神经功能受损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过度外展,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

6,电灼伤因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处潮湿,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7,冻伤某些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体表降温,因保护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冻伤。8,压疮因手术体位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而诱发压疮。9,异物遗留因器械、物品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

10,导管脱落因手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等发生管道脱落。

11,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导致手术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12,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清点单的填写标准等。

13,人员管理不到位。实习学生控制不严,参观人员过多,手术医生串科学习,一名护士巡回多台手术。

14,体位不当造成意外伤害。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导致褥疮发生。15,患者或手术部位出现差误。手术部位术前无标识或无腕带识别。接患者入室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因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6,器械准备不足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或器械性能不良,术中再次准备延长手术时间,手术器械核对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器械敷料等残留体内。

17,设备管理使用不当。设备性能掌握不好,增加手术风险。接送车固定不稳,滑落患者造成意外。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一次性电刀极板多次使用造成皮肤灼伤。

18,不认真履职。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

19,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脱落。术后患者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防范对策和措施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科内不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易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从而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护士责任心。

抓好落实各项制度和规程,如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清点制度等,勤练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手术室中人员的活动可使大量细菌与空气中的尘埃悬浮于空气中,造成消毒后的空气污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内人员的数量和活动。一般40m的房间安排参观人员2名,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实习医生串科学习。合理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一人负责一台手术。

合理安置体位:为全麻插管俯卧位患者翻身、头颈、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柱同步移动,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损伤。俯卧位手术时手术膜平整覆盖患者前额至鼻尖处,减轻头托对面部损伤。侧卧位手术时固定,避免约束过紧导致股骨头移位,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摆放俯卧位时可采用马蹄形头托(凝胶垫),预防面部压伤,摆放截石位时以小腿腓肠肌承重,避免神经损伤。若固定膝部,则缝制套筒状约束带,不可缠绕膝部,以免腓总神经损伤。双上肢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压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即在压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效果好。

加强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的核查。术前做到三确、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三确即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六查即接患者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患者手术问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即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n.手术室护士随时检查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螺丝是否松动,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某些大手术及术中需要变换体位时,巡回护士要及时查看负极板位置有无改变,防止触电、灼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使用一次性负极板。使用空气止血带时巡回护士要严格记录使用时间并及时提醒手术者定时放松止血带,以免造成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或损伤。洗手护士上台前应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准备齐全,保证器械性能良好,力求避免临时增加器械,术中传递器械按无菌技术进行。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此外,护士长要定期督促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设专人管理,避免因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引起医疗事故。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严密观察,认真履职。①巡回护士认真观察如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出血的情况,吸引器的通畅,仪器的安全运转等。坚守岗位尽可能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需要交接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纱布器械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②加强标本管理,一般的病理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留,手术完毕交于主管医师,并在“病理送检本”上详细登记,签字确认,后者将标本放人固定液容器内,贴上标签,同时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登记齐全,标本送病理科后由送检人和病理科人员双签名。③严格用血、用药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即麻醉医生开据取血单,巡回护士持取血单与病例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取血时与血库人员共同核对,将配血单与血袋进行查对,查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将血取回。输血查对即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再次查对病历、配血单及血袋共同核对以上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人,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血袋应保留手术结束后24h.用药时严格三查七对,安瓿保留至手术结束。④护送患者时站在患者头部,防止患者摔伤、碰伤,防止各种管道脱落,术中情况及x线片、CT片和患者的其他物品分别与病房护士交接清楚。

上一篇:脱贫攻坚主题作文下一篇: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