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十册音乐目录教案第一课(人民音乐出版社)

2024-07-22

「引用」第十册音乐目录教案第一课(人民音乐出版社)(精选4篇)

「引用」第十册音乐目录教案第一课(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1篇

人音版第十册第一课《春意》教案

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从中体验到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通过表演、演唱《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感受歌曲借景抒情,节奏、节拍的不同变化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培养对音乐审美能力、对歌曲的演唱能力的创作手法。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1、钢琴曲《致春天》

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发。春天,她又是许多著名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挪威地处北半球的高纬度,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人们热忱地企盼春天的降临。一旦大地回春,人们的心情将是何等的欣喜和珍爱啊!钢琴曲《致春天》正描绘了春天降临大地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乐曲为单三段体结构。由主三和弦构成,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的两小节前奏,向人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在这高音区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质朴、富有北欧风格的旋律,平静而深情。中段(B)出现了一个深沉而富有动力性的音调。它在低音声部的低八度音的配合下,由中音区不断向上推进,有如春天来临的脚步声,一刻也不停息。同时也表现了人们期盼春天降临的殷切心情。此时,高音声部以八度奏出强而有力的长音,中、低音声部则以四分音符的和弦为之伴奏。随着旋律不断上移,情绪益显激动,仿佛人们在向春天发出呼唤。在小节之间的短暂间奏后,A段柔美的旋律再次出现。但音区移高,并且八度演奏,加上流丽、晶莹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显得格外绚丽多彩,人们的情绪也更为欢畅热烈。尾声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好似花蕾初绽,色彩缤纷,引起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

2、童声合唱《春水》

春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愉,孩子们又使春天显得更有生气。歌曲《春水》的歌词,以生动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水潺潺,在田野上奔流的情景。而正是借助“春水”的比喻,表现了孩子们活泼、顽皮的形象以及他们欢欣喜悦的心情,同时也折射出农村孩子关心农事、热爱劳动的朴实品质。歌曲的旋律轻快活跃,节奏张弛相间。刻画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歌曲展现了真挚的童心,散发出浓浓的童趣。歌曲为多声部合唱曲,采用多乐句式的一段体结构。歌曲开始时,旋律比较从容、平稳,由主调手法(在多声部中只有一个主要旋律)构成的三声部唱出了“春水弯弯地流成了小溪,你看它流呀流呀,多么愉快!”随即运用模仿式的复调手法,各个声部此起彼落,相互呼应,节奏也越来越紧凑,使气氛更为活跃,描写了溪水在田野上畅流的喧闹情景。随后,主、复调手法交替使用,音调时而平静,时而跳荡,表现了虚拟的人与自然的对话。最后,旋律载着孩子们关心农活的殷切心情不断上行,虽然“ ”的出现使上升的旋律受到阻断,但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此之后,旋律向上大跳,喷涌出孩子们对乡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3、歌曲《小鸟小鸟》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 ”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4、歌曲《春雨蒙蒙的下》

《春雨蒙蒙的下》原是一首电影插曲。歌词简洁,却又十分隽美,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了希望。曲调抒情又形象,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在短促的“刷刷

刷刷”象声词的背景衬托下,整个旋律显得生机勃勃。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二部合唱的音准及的和谐。教具准备:课件、光碟、多媒体设备、钢琴、各种打击乐器。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小鸟小鸟》,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2.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教学重点

表演《小鸟小鸟》和聆听《致春天》学习乐句的重复这一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己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教具准备

多媒体、水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嘀哩嘀哩》的音乐律动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该拍号在第9册第1课讲过)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

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

小品。

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 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表演《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2、情感目标:“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材分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春雨蒙蒙地下》是影片《绿色钱包》中的一首插曲。曲调细腻流畅,描绘了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万物复苏,也隐喻着春雨滋润着少年儿童的心田。这首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纯朴而富有诗意。歌曲为2/4拍,宫、徵交替调式,一段体结构。曲调由弱起开始,中间不断出现跨小节的切分节奏,使音乐充满生气和活力。象声词“刷刷刷刷”处的二声部手法及其间奏的插入,十分形象生动。尾声时“刷刷刷刷”再现,三次重复及力度的渐弱,最后结束在徵音上,给人以曲终意未尽之感,令人寻味。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教学难点

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用和谐的和声唱出春雨的美妙感觉。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词含义的挖掘,让学生不仅知道并加深春雨的自然现象的理解,更是从音乐的感觉中去体会对春雨的描绘。

学唱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分为看春、读春、唱春、表现春这四个部分。

一、看春:欣赏春雨的景色,让学生感受春雨的朦胧!

提问:你欣赏到得是什么景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得景色吗?

(春意盎然)、(春雨朦胧等!

二、读春:先配乐诗朗诵关于春雨的古诗。

提问:你能想起哪些描写春雨的古诗吗?

春雨吟

宋 邵雍

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

村居 宋 郭仁

移家杨柳湾,小筑田家坞。

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然后请同学们一起配乐朗诵歌词,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

三.唱春:

1、欣赏歌曲范唱。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2、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先唱谱子,然后加上刷刷的声音。

(2)在休止符的地方加上响舌伴奏。

(3)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3、师生接唱。

(1)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2)学生整齐的跟琴演唱整首歌曲!

4、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 正常的强弱节奏:



 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 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四、表现春:有感情的表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有感情的加上动作表演一遍,设问: 老师的动作与歌曲的意境有什么关系?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

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景抒情)(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

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引用」第十册音乐目录教案第一课(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2篇

陈媛

第一课 春意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 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3.复听《致春天》。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5.三度(欣赏)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表演《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设问:(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景抒情)(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二、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学生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教学重点: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切分音型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以表达藏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节奏。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幻想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内容:

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 表演:《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 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简单介绍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教学难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体会电声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播放录音《望月节》。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2.聆听《望月节》。在聆听前,先提示: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表演《小白船》

2、聆听《水星》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听辨练习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水星——飞行使者》。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1)乐曲分几个部分?(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3.歌曲范唱。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 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8.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9.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0.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

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3.音程基本训练: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

(3)分组展示。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臵任务,提出要求。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要求:(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教学反馈: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四课

四季

教学内容:

1、聆听《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导入。

设问:(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 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提示: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6.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

(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7.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全歌。

(2)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

(4)设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5)师生讨论、归纳。(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听《四季歌》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

3.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

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

(1)设问: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吗?(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5.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3)完整地唱好歌曲。6.表演歌曲。

(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4)师生互评。

二、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聆听《秋收》

2、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聆听《秋收》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秋收》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1)板书《秋收》歌曲。(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

(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2.初听器乐曲《秋收》。

(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这是民歌的主题A)(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无穷的生机。

三、课后小结 教学反馈: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五课 <<你好,大自然>>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

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田野在召唤》

2、聆听《我们的田野》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教学难点:弱起位臵的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 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6、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二、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精品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述的美景。

(1)课前先准备歌词的板书(或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片)。

(2)课前先请班上朗诵好的学生朗读,熟悉歌词,教师给予指导,要表达出充满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初听《我们的田野》。

(1)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领唱与合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的“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 (1)设问: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看教材线条图形谱。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儿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聆听《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聆听《铃儿响叮当》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

(1)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并即兴舞蹈表演。

(1)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2)愿意即兴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段落,跳与该段落情绪相吻合的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甲组主要讨论奇数段落,乙组讨论偶数段落),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8、配乐讲故事。

把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作为背景音乐(音量少一些,不影响“讲故事”),10位同学轮流随音乐的发展讲各自的故事,连成一个“连续剧”。

9、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二、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 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如: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六课 京韵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京韵”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

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京调》

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

3、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

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

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1)第一段从“我是蝈蝈——吹牛皮”。

(2)第二段从“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3)第三段至最后结束。

3、完整唱全歌。

4、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

5、表演唱《蝈蝈和蛐蛐》。

6、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听。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我是中国人》

2、编创与活动

3、简介京剧小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制作脸谱 教学过程:

一、表演《我是中国人》

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2、聆听范唱。

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

3、分句跟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

7、召开戏曲演唱会。

二、编创与活动 自制京剧脸谱

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

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

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

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

5、展示会。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场。

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三、京剧小知识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七课 友谊

教学目标: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 ”,在歌 谱上有色块处用“ ”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2、表演《可爱的苹果》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中的友谊 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

设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

2、设问: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1)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

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着歌篇再次聆听。

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

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部分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

6、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二、表演《可爱的苹果》

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分组学唱。

(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

(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甲组学唱第1——14小节。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顾及学生水平。)

(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

(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

4、表演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3)分组讨论演唱形式。(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1、歌曲背景介绍导入。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

设问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

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

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

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上节课结束时与学生沟通一下),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

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教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

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

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

7、小结。

三、课后小结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臵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 ”的切分节奏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内容:

1、聆听《牡丹之歌》

2、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重点: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难点: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牡丹之歌》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高贵品格)

二、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给学生讲调式)。

2、要求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启发学生用已学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花之歌》

2、表演《编花篮》

教学重点:学唱河南小调《编花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吗?聆听范唱。

2、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4、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6、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7、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

8、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9、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

10、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小学音乐第十册小鸟小鸟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能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3、知识与技能目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2、演唱时注意1音到6音的六度音程的音准。教学过程:

一、导入: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色彩,共同装扮着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中的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学们会唱与鸟类有关的歌曲吗?(小燕子、杜鹃圆舞曲、布谷等相关歌曲)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描述小鸟的歌曲,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探究新知

1、问: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小结:“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这首欢快的歌曲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树林里,鸟儿们自由飞翔、迎着朝阳歌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渴望自由的心情。

3、再次聆听歌曲,小声跟着唱一唱,熟悉歌曲内容。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练习:6 /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排,x就是一拍)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xx|x o xx x x xx ||x o xx x x xx | 爱春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xx x xx | | x.x x x xx |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

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生跟琴完整地学唱歌曲。

4、加强歌曲第二段式合唱部分的练习,先唱熟低声部,再把高声部加进去。让学生会充分体会和感受合唱曲子的魅力。(根据时间而定,也可以作为第二课时学)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

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

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小结:第一段是跳跃、活泼、快乐的,第二段舒展、自由,小鸟在天空翱翔的感觉。

7、歌曲情绪处理: 演唱歌曲时把有休止符和力度记号得地方,表达出它们对歌曲、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全曲可用 mp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

8、小组,男女生唱,检查孩子的掌握程度。

9、创编动作,更好地表达歌曲。

四、总结升华

「引用」第十册音乐目录教案第一课(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4篇

第 一

教学内容

表演《田野在召唤》

聆听《我们的田野》

1通过两首关于“田野”的合唱曲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这一主题,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感受和表现歌曲《田野在召唤》的活泼、欢乐的情绪,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

3运用《田野在召唤》《我们的田野》这两首歌曲的旋律线,比较歌曲情绪的不同。

教材分析

作曲发表于20世纪0年代。歌词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又如一幅清新明丽的水彩画,它描绘了祖国的大自然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歌曲的旋律婉转跌宕,优美动人,节奏从容舒展,合唱声部运用哼鸣烘托,自始至终的弱起节奏和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赋予音乐动力感和抒情性。

2歌曲《田野在召唤》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富有动感,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歌中所唱的“梯里通巴”仿佛是美丽的大自然在热情地召唤着小伙伴们“快快来吧”。曲中的四度跳进及旋律逐渐向上推进使音乐更为挺拔、嘹亮,形成了高潮,表现了孩子们无比欢畅愉快的心情,最后2小节在四度跳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学会歌曲《田野在召唤》

难点:两声部的合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时候,那是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热切召唤,召唤我们去郊游、去远足、去踏青,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今天让我们跟着音乐来一次心灵的春之旅吧。

二、表演《田野在召唤》

揭示题,初听歌曲范唱。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设问: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2复听范唱,熟悉歌曲,可提示学生跟音乐打节拍或小声模唱,分段,做好标记(引子、1

2)。

3全班学习高声部。

跟琴小声哼唱,注意听学生唱的情况,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解决。

将高声部的典型旋律分别用旋律线板书出来,解决难点和部分乐句的音准。

完整地唱一遍高声部,引子由老师来唱,注意情绪的激励,提示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演唱。

4全班学习低声部。

先听老师范唱第1乐段,注意要唱得轻快、跳跃,学生仔细听,在有变化的地方用水彩笔画出来,问这样的节奏生活中有吗?

.听老师完整地唱一遍低声部,练习第一和第二段的结尾,尤其是第二段,可结合旋律线解决。

跟范唱全班一起唱低声部。

说明合唱中低声部比高声部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声部,高低声部跟伴奏音乐完整合成。

评价,以教师自己的体会告诉学生这首歌越唱越好听,鼓励学生后再多练习。

三、聆听《我们的田野》

1师:让我们放松一下,刚才合唱的时候是比较紧张的,因为我们稍不注意就把握不好自己的声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歌曲《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美,就是一首抒情诗,我们跟着音乐来朗诵一下。

2初听歌曲,在前奏中师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欣赏过程中可用哼鸣、用手势画旋律线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3带着学生轻声哼唱歌曲曲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第一句旋律线,让学生完成[2]、[3]两句的旋律线,同时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4比较两首歌曲的旋律线,进行情绪的对比。

上一篇:关于食堂卫生检查情况的通报下一篇:罗马假日电影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