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

2024-06-29

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精选10篇)

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 第1篇

当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在进行,改革教学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课堂还远远达不到和谐课堂的标准。就课堂气氛而言,有的表现为冷清而紧张;有的呈现出拘谨和呆板;有的表现为课堂秩序较差、师生关系远。教师难以调控。有的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反应迟顿、注意力分散,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应付;有的课堂上学生随心所欲,甚至故意捣乱,师生处于一种对抗状态。在这样的教学氛围或环境里,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和态度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因此,我们要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与“学”达到和谐,使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课堂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和谐高效呢?

一、科学搭配,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愉快及重要性。基本做法是:

1. 分组方法。首先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思想状况及家庭文化背景等,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按照优、中、差学生互相搭配的结构方式划分。

2. 座位方式。一般将四张或三张桌子拼在一起,本组的学生面对面就坐。这样,学生在活动时就可以面对面地进行。这种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其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小组之间开展有效的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具体指导并教会方法

要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就一定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主动探究的方法。

1. 课前集体预习。在教授新课前,务必做到学生不学,教师不讲。教师要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如小纸条、多媒体或口头等方式传达给各小组的学生。小组的每个学生通过个人积极探索―小组合作讨论―集体统一反馈的方式进行尝试性学习。学生通过这样的途径仍不能解决问题的,组长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反馈情况现场解决。

2. 课堂集体讨论。把在预习中每个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小组长归纳后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提出来,教师围绕反馈的问题,重新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认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风筝》时,从标题看是写风筝,可为什么文章主要篇幅写的却是“我和我弟弟”?相当多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趁机把这一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起来了,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终于明白了题目与中心的关系。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以非常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他们智慧的火花一定会闪现出来,每个同学都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 课后合作。它是课堂合作的有力补充,是课堂合作的延续。由于学生各自的差异性,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合作中,有些掌握不住,这就得通过课后合作来完成。如在教学《化石吟》一课时,在学生解决了中心问题“化石都告诉我们那些事?”后,再设计一个问题:“化石为什么能记录远古的世界?”让小组在课后继续合作,思考并讨论,这样通过共同合作、优差互补的方式,后进生也实现了目标,优生进一步提高了能力并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积极探讨、相互启发,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悟到了学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了知识、实现了目标,也为以后的学习再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三、教师全程参与并适时调控

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一起研讨,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转变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和学习的好帮手。

教师参与学习活动,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原始思维情况,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我的信念》一课时,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抓住“为什么居里夫人会有如此与众不同的信念”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提出各种答案。教师及时总结点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信念,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如果教师不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和评价。

四、放手让学生质疑并互相释疑

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是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质难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大胆发问,由以前的机械式接受向主动、积极探索发展。

1. 在合作中质疑。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积极大胆地质疑。如在教学《绿色蝈蝈》一课时,学生提出:“蝈蝈是靠什么器官发声的呢?”这是探究性质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课文中一连用了两个‘卧’呢?用其他的词可不可以?”这是鉴赏性质疑。这些疑问都很有价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然后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疑问。对能提出独立见解的学生,要鼓励、表扬,逐步培养学生不盲从,敢于提问的探究品质。

2. 在互动中释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去解决。要求学生做到先思考、再查资料、然后问同学。其次,鼓励学生相互解疑。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有同学提出了“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个问题,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后交流。在众多答案中,也许会存在一些“偏见”,有的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见解”,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肯定更多的是“创见”,是合作的体现。这种做法不仅仅让学生及时地发现了问题,而且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互相释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运用了知识。

总之,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愉快掌握知识、自由发展的天地,强烈的表现欲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不能用定好的“规矩”去抑制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在语文课堂上,请老师松开手、放宽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 第2篇

如何使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作者/滑英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常见的学习方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有些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优势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合作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是低效、无效的。针对这些现象,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竞争合作;有效评价策略;高效

版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其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爱好、职业、家庭等话题,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内容渗透到活动中,摆脱枯燥的重复训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有效的手段,它以小组为基本组成部分,互相帮助,相互指导,实现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它的重要性在现代教学和学习中不言而喻。

一、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语言学习离不开主动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动交流,对于口语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合作学习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前瞻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适应,从一个小组中逐渐过渡到大集体中,有利于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必须在学生时代就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技巧。只有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真正适应在小组中学习,对于英语成绩的提高才有帮助。

2.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当中。每个学生为自己小组的荣誉会共同努力,不仅每一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够通过相互帮助和彼此指导促进学习进步。也正是由于小组合作的出现,学生还可以相互指出不足,改正缺点,丰富和完善每一个学生。

3.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比较强硬的灌输方式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实现互补。

4.加强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老师通过分组合作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更加适合个人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发现自己不足,进而向老师请教,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对学生更加了解,方便实施下一步的英语教学。

二、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分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和指导,共同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组员之间的信任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2.分组和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分组的过程,老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尽量做到每组之间相对公平,成绩好坏的均匀,避免出现成绩好的一组,成绩差的一组,()不仅违反了分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反而出现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更差的结果,必须要合理分组。

3.合理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老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将合作小组整体和个人结合评估,让学生认识团队和个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实现对团队协作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合理公正地评估,对表现好的多加赞扬,对表现不好的多加鼓励,减少批评。

4.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到客观公正,把个人的竞争转变成小组团体的竞争,把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对整个小组的成员整体认可,真正达到“小组内部成员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的目标,从而使评价的重心从鼓励个人孤身竞争达标转向大家齐心协力,合作达标。除此之外,组内成员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小组之间也可自评和互评,教师也有必要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与学生合作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小组之内学会接受他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英语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观念,结合小组实际,寻求适合于学生的分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杨书平。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3)。

[2]陈红霞。初中英语合作性学习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

开展合作学习,营造和谐高效课堂 第3篇

一、科学合理地分组,建立融洽的合作小组

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对全班学生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成绩、兴趣等因素。我采取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合作学习,这便于课堂上随时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学生上、中、下搭配,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适当调配,从中选出一个最有主导能力的学生来做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各人的优势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都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如设置organizing, shorthand, reporting等角色,便于各司其职组织好讨论,角色在定期内进行互换。同时考虑到学生性格的互补、知识结构、特长的发挥等因素,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擅长口头表达与擅长书面表达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这样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同时,每个小组还可以给自己起个名字,拥有自己的口号(slogan)。这样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习带来一定的趣味性,刺激他们合作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该适当地选择。

1. 小组合作学习单词朗读、记忆。

单词的记忆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死板地跟老师朗读,更显得无趣。教师检查每个学生对所学单词的掌握情况要花很多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所以我采取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四人学习小组学单词,给学生5到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正发音,最后组织比赛的方式教学单词。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练习量,又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促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平时不愿开口讲英语的学生,这时候也会表现得特别积极主动,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个组员都不甘落后。如我在教每个单元新单词时,先用10分钟的时间让全班学生跟着磁带读,当成绩好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读时,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教读,再进行小组比赛,结果效果非常好,平时学习一般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也积极起来。

2. 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同时也是评价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方法。但是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学生害怕写作文,对于老师来说批改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的作文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然而却往往事倍功半。如果能坚持面批面改效果会很不错,但是高中老师一般都要担任两个班(将近150个学生)的课,工作繁重,显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实可行。

采取合作学习,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让学生写一篇小文章,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他本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短文改错能力和善于问题的能力。然后指导学生把组内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归类、作汇报。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对这些错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后让学生推荐出自己组内优秀作品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大家。

3.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对话。

对话的教学和表演是英语教学中的难题,在教学中,让学生面对全班表演总会出现冷场,要么没有学生敢站出来表演,要么表演时声音很小,尤其是那些害羞和自卑的学生,一点效果都没有。但采取了小组合作练习后,效果显然不同。每节课在课前的5分钟自由对话时间,以及教学课文或对话后,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同学们自己在小组内学说、操练,然后进行表演。先在小组表演,学生的害怕心理没有了,尤其是在自由对话里,学生的合作练习、表演更显得淋漓尽致。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会带动较弱的同学,好的学生会因此变得更好,而较弱的同学也会因此而提高,这就是成功来自于合作。

4. 合作处理测试中的练习。

每次小测验、单元测试、月考或者是期中考试过后,都要对学生做错的题进行一一解释,有时老师费了很大的劲,可是学生印象却并不深刻,下次做的时候可能还会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在每次评卷的时候我总是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去攻克这些难题。他们做错的题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对于那些个性的问题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解答,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这样有些比较容易的题在组内就可以解决掉。而对于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犯的错误,大家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查词典,找工具书或跨组求援。最后找一到两个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解释一下。这样学生们对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掉的问题记忆会更深刻,而且可以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氛围,建立对话式、互动型的教学形式。

三、及时对合作结果进行评价、反思,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各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自评,评价内容主要是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讨论成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技能、学习成效等方面的表现,并相互提出改进建议,这就为小组的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反馈。

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 第4篇

一、科学搭配,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又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愉快及重要性。基本做法是:

1. 分组方法。首先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思想状况及家庭文化背景等,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按照优、中、差学生互相搭配的结构方式划分。

2. 座位方式。一般将四张或三张桌子拼在一起,本组的学生面对面就坐。这样,学生在活动时就可以面对面地进行。这种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其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小组之间开展有效的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具体指导并教会方法

要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就一定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主动探究的方法。

1. 课前集体预习。在教授新课前,务必做到学生不学,教师不讲。教师要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如小纸条、多媒体或口头等方式传达给各小组的学生。小组的每个学生通过个人积极探索—小组合作讨论—集体统一反馈的方式进行尝试性学习。学生通过这样的途径仍不能解决问题的,组长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反馈情况现场解决。

2. 课堂集体讨论。把在预习中每个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小组长归纳后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提出来,教师围绕反馈的问题,重新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认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风筝》时,从标题看是写风筝,可为什么文章主要篇幅写的却是“我和我弟弟”?相当多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趁机把这一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起来了,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终于明白了题目与中心的关系。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以非常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他们智慧的火花一定会闪现出来,每个同学都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 课后合作。它是课堂合作的有力补充,是课堂合作的延续。由于学生各自的差异性,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合作中,有些掌握不住,这就得通过课后合作来完成。如在教学《化石吟》一课时,在学生解决了中心问题“化石都告诉我们那些事?”后,再设计一个问题:“化石为什么能记录远古的世界?”让小组在课后继续合作,思考并讨论,这样通过共同合作、优差互补的方式,后进生也实现了目标,优生进一步提高了能力并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交流中积极探讨、相互启发,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悟到了学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了知识、实现了目标,也为以后的学习再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三、教师全程参与并适时调控

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一起研讨,是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转变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和学习的好帮手。

教师参与学习活动,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原始思维情况,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我的信念》一课时,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抓住“为什么居里夫人会有如此与众不同的信念”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提出各种答案。教师及时总结点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信念,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如果教师不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和评价。

四、放手让学生质疑并互相释疑

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是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质难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大胆发问,由以前的机械式接受向主动、积极探索发展。

1. 在合作中质疑。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积极大胆地质疑。如在教学《绿色蝈蝈》一课时,学生提出:“蝈蝈是靠什么器官发声的呢?”这是探究性质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课文中一连用了两个‘卧’呢?用其他的词可不可以?”这是鉴赏性质疑。这些疑问都很有价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然后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疑问。对能提出独立见解的学生,要鼓励、表扬,逐步培养学生不盲从,敢于提问的探究品质。

2. 在互动中释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当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去解决。要求学生做到先思考、再查资料、然后问同学。其次,鼓励学生相互解疑。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有同学提出了“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个问题,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后交流。在众多答案中,也许会存在一些“偏见”,有的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见解”,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肯定更多的是“创见”,是合作的体现。这种做法不仅仅让学生及时地发现了问题,而且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互相释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运用了知识。

总之,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愉快掌握知识、自由发展的天地,强烈的表现欲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不能用定好的“规矩”去抑制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在语文课堂上,请老师松开手、放宽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

和谐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第5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高效的课堂,建立和谐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新时代教师迫切的任务。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集体备课,编写好导学案;三是优化学习小组,发挥互助作用;四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五是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除了以上五方面,我们还需要多动脑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民主的学习环境,利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信息技术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集体备课 优化小组 合作型课堂 教学评价

“和谐是一种完美,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的状态”。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高效的课堂,和谐高效的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建立和谐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们新时代教师迫切的任务。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和谐、高效的呢?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前提

和谐高效课堂建设首先要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让老师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高效课堂建设确实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的伙,教

师是导游不是领导,要引导学生作自助旅游,而不是领着学生沿固定线路参观。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真正落实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同时,能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吃透教材的内容,在编写导学案和指导学生学习时得心应手。

二、加强集体备课,编写好导学案是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个人备课的重点是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确定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标准,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预设学法、教法与流程,选择教学手段,形成初案。

(2)集体议课是集体备课的核心。集体议课是集体备课的核心。但如果学科组内的教师太少,缺少议课氛围;如果学科组内没有具有引领性的教师,很容易人云亦云,效果不太好。那么,如何有效组织集体议课呢?我认为,一是进一步规范教师个人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强化“教师之间非正式的议课”;二是通过网上教研的形式,让主备教师将个人主备的“初案”提前挂到网上,学科组的教师在网上议课交流。在此基础上,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复案。

(3)消化整理是集体备课的关键。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学情、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消化整理复案,形成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再根据具体的课堂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个案,写好反思,让个案更加完善。

2.编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编写导学案教师必须实现的一个转变,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导学案具有预设性和指导性的特点。编写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有:

(1)做好导学案编写前的准备。

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前,一定做好编写导学案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即“四知、三思、四设计”。“四知”即知课标要求、知目标要求、知教材内容、知学生实际;“三思”即思教什么——教学目标、思怎么教——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思怎么教好——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四设计”即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做好导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能充分提高导学案的预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导学案编写以集体编写为主,个人修改完善。

导学案的编写应是通过集体研讨形成初稿,教师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教学风格进行补充、完善。

(3)导学案应注意“五统一”。

导学案其实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案,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五个方面的统一,即学生的实际基础与发展性的统一,重点、难点的解决与整体内容把握的统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统一,适当密度与适当难度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上述五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要在科学合理的导学案设计下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导学案预习部分要能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学案部分要能让学生合作完成。

导学案除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构建外,预案部分应有形式不同、切合学习内容与要求、且量适当的练习题,还应要求学生对教材不懂的地方标记,并能提出一至两个问题或能写出点滴体会。学案部分的问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完成,训练发展部分的当堂训练,首先要考虑目标达成训练,其次要适当延伸,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5)统筹、合理地安排课时内的教学时间。

导学案要统筹、合理地安排好学生自学,师生合作学习,自测、自纠各个具体教学环节的具体时间,其中师生合作学习应用时最多。统筹、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堂教学效益。

三、优化学习小组,发挥互助作用是关键

创造学理论指出,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为重要,因为许多独创性的想法都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产生,大部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案例中,小组合作是最基本的因素。

在分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各方面的互补,让他们成为一个和谐的共同体。教师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同时,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的评价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获得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并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基本素质。

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核心 和谐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比较有这样几个质的变化:一是学生主宰课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三是突出了两个前置,即预习前置、自学前置;四是体现三种意识,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是指教学生用导学案自主、合作学习和交流。教师要放得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放得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放得下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

五、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是保证 教学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迈进。

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前评价:教师通过询问、问卷调查、考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的知识技能准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间的差异水平。通过教学前评价,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学生学习,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有效性地教学。

教学中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搜集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帮助?哪些学生存在严重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通过教学中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下面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学后评价可以是课后的评价、章节评价、学期或学年评价。

及时、科学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对学生学习查漏补缺,又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师生更好的“教”和“学”,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

学习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6篇

一、为什么要学习即墨28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因为它易操作,成效大,名气大。

3年前,即墨市28中数学老师时红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互助”学习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地学习这种办法,也非常有效。之后,李校长带领全校业务干部抓住有效时机,组织数学组骨干教师全面深入课堂,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现在,二十八中的教师从开学第一天起,就着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通过半学期的观察、交流,把他们划分为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差的座位调好,两个人中有一个成绩好点的,作为师傅;成绩差点的,就是徒弟。师徒搭配是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前提。

而在实施“和谐互助”教学时,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学生分别进入“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步骤。这样的课堂模式,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二、“和谐互助”课堂模式5个环节。

“和谐互助”课堂模式5个环节是以师徒互助学习贯穿始终,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老师始终穿插在各对师徒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后让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

1、交流预习。

(1)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旧知识。

(2)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教师巡视,让预习充分的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并规范做题步骤。

2、互助探究。

(1)师徒共同学习例题,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理解。(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点评。

3、分层提高。

(1)教师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

(2)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树立典型。

(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5、巩固反馈。

(1)老师出示

一、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

(2)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三、开展评选“和谐互助之星”活动。

班级开展“班级和谐互助之星”和“名师”活动,班主任通过

“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徒弟”。还让“徒弟”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徒弟进步大的“师傅”成了“名师”,那股子高兴劲就甭提了,“为师”的热情也就更高了。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将开展的评比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学校每学期末评选全校的“和谐互助之星”,虽然每学期只评一次,但整个活动历时近三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由于准备充分,谋划精心,事迹鲜活,人人关注,由此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明星师徒。

四、“和谐互助”要注重培养小师傅。

“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徒弟‟,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从学生入学我们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小徒弟‟。”

“当然,师傅、徒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实行的是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老师调整为„徒弟‟,而有的„徒弟‟会因为进步比较大升为„师傅‟。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师徒配对作为基本前提满足以后,对小师傅的培训就成了关键工作。“和谐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但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还要对“小师傅”进行培训,让他们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

老师的培训主要有课堂培训和课后培训两种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

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徒弟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 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要求:

1、要求个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和期中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按照优秀—合格。良好—不合格协作原则,确定每小组师傅和师友。

2、教师根据材料提供的培训方法(或到网上查即墨的教学策略),培训师傅。

3、期终考试师徒分数计算:

师傅考试成绩60%+师友考试成绩40%=师傅成绩 师友考试成绩60%+师傅考试成绩40%=师友成绩

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 第7篇

一、要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我认为教师不应拘泥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二、合作学习中分工职责要明确

在课堂中,很多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按顺序说一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发言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要派代表?怎么派?派谁?这些问题所反映的其实就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职责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的习惯。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还可以进行轮换,一旦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在案例中,我在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一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从中,我们还能发现明确的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德育论文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嗡”声一片,热闹非凡,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合作学习结束后,整个小组尚不能拿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小组总体意见的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我也会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四、采用恰当的小组合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这些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老师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我觉得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我经常性的进行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何使思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成功(德育论文)]

★ 思品备课组工作总结

★ 小学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 九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 思品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思品说课稿模版

★ 思品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 党校小组评价

★ 小组成员评价范文

★ 课堂评价

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 第8篇

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展开的,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部制定的音乐新课标中最重要的理念是关于教育目标的界定, 即“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及音乐学习的兴趣”, 这个理念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的, 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前教学大纲从学科本位出发而制定的“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教学目的的表述。教学目标的不同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差异, 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差异。

因为习惯了过去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在这个转变中花费了很大的力气, 每堂课后都认真反思与新理念的距离, 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些改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方法, 针对不同科目的特点, 综合运用欣赏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等, 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 这有利于克服单一教学法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在教学模式上, 改变过去单一授课模式, 根据不同的科目及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采用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如上声乐课的时候, 重点采用情感模式, 从作品写作背景和歌词分析入手, 和学生一起探讨作曲家在歌曲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学生从单纯的掌握歌唱技术引导到表达歌曲的情感的角度, 在探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讲授歌曲的创作技巧技术时, 采用认知模式;在学习歌曲时采用行为模式, 师生同唱。第三、在教学评价方面, 改变过去过分注重期末的总结性评价, 注重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 了解学生是否具有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便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讲授新课;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以便了解教学结果及学生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以便于及时反馈、调节、改进教学工作;淡化总结性评价, 以便克服学生的考试焦虑症, 克服学生平时马马虎虎, 到考前突击短时记忆的应试学习方法, 因为短时记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随着这些观念和做法的改变, 我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上课时容易走神的学生有了明显转变, 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有了明显提高。

二、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是做到“三热爱”, 即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其核心内容是热爱学生, 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不厌其烦, 耐心讲解。

如讲解“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这两个概念的时候, 我不是照本宣科, 而是先从“经验”和“体验”这两个学生熟悉的词讲起, 搞明白他们之间的区别之后, 再讲解“审美”这个词,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的概念。有的学生还是不理解, 我就从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讲起, 如一个人拿一杯开水喝, 被烫了舌头, 这就叫“体验”, 他第二次喝水的时候就不会拿起来就喝, 而是先试试温度再喝, 这就是“经验”, 在如此详细的解说之下, 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这种不以学科为目标, 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的讲课方法, 能够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接轨, 消除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鸿沟,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把握, 有利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的所有课上学生都表现的津津有味, 兴致勃勃。

三、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一个教师而爱屋及乌的喜欢上这个老师讲授的课程, 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对他上的课也提不起兴趣, 因此, 教师一定要主动搞好师生关系。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总是会主动满足被领导者的需要, 教师领导的对象是学生, 因此, 教师要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最需要的是被人尊重。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 我努力克服师道尊严的老传统, 做到师生平等, 和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对话、学习、生活, 如课后和学生一起跑步、谈话、做游戏等等。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如有的学生拿不准参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问题, 我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他们分析利弊, 分析就业形势, 增强了很多学生专升本的信心与决心, 使远离家乡的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关怀。在课堂上, 努力做到教育公平, 课堂提问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 课堂提问按照学号顺序或按照座位顺序进行, 不厚此薄彼。

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包括智力、品德、身体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 就不会象以前那样统一要求学生, 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就生闷气, 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施加压力, 而是客观的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多进行纵向对比, 即把某一个学生的现在跟他以前的情况比较, 努力找出他的进步进行鼓励;尊重学生的品德差异, 就是要承认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品德上的不同。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处事态度不好而大发雷霆, 而是想学生这样的态度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原因呢?因为教师不但承担教书的任务, 还有育人的责任, 这样想了之后就会宽容学生, 并以积极的态度教育学生。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发短信, 我首先想象如果象以前那样没收他的手机, 结果是他在全班学生面前很没面子, 更重要的是他会记恨我, 进而对我的课产生抵触心理而不好好学, 这后果太可怕了, 因此我没有没收他的手机, 而是等他发完以后提示全体学生上课以前要关掉手机, 这样既给足了他面子, 又提醒了全班学生, 以后课堂上再也没见过发短信的。这些做法客观上都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建构完整的知识技能结构。

知识技能结构完整的老师教学时能够得心应手, 旁征博引, 这一方面能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的威信,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校分科学习知识是为了方便教学, 事实上知识本身是不分科的, 是综合的、相通的。因此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很多象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等在绘画、雕塑、建筑甚至天文、地理、物理等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博士”。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我不但熟练的掌握了歌唱、乐理、视唱练耳、中西方音乐史这些本专业知识技能, 而且比较深入地了解了文学、绘画、雕塑、摄影、戏剧、电影、电视等等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诚如有的老师评价我的课是“厚积薄发”“触类旁通”等等。因为艺术是相通的, 《艺术概论》更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的综合性理论课程, 它涉及面广, 教师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讲解抽象的概念, 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不感觉枯燥乏味,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解艺术活动的构成因素时, 教材只是以一个艺术门类为例阐述了客体世界、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收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掌握这些概念, 我用多种不同艺术门类为例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使学生彻底理解了这些概念。

再如我讲授音乐史的时候, 不是只讲历史, 而是联系音乐史中讲到的作品进行讲解, 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读谱, 加强视唱练耳教学;对谱子中的乐理进行复习, 强化乐理学习;让学生演唱、演奏作品, 培养学生当众表演的能力。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掌握的不是单纯的音乐史方面的知识, 而是一个立体的、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 这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反思、总结, 我认识到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无怨无悔甘做人梯的力量源泉,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目标的方向,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 完备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教学精准、提高效率的必备条件。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这四个方面积极努力, 把自己打造成为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实现教育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

[2]、曹理、何工著《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快乐学习英语 第9篇

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标下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方面

1.1 课前准备要充分

要上好45分钟的课,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其结果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原来的备课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而现在必须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整合。认真研读课标,结合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完成度。

1.2 课堂气氛要活跃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笔者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想参与,二是敢参与。想参与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的第一件事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warming—up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当然课型不一样,导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首英文歌曲、一个英文电影小片段,或者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等都是很好的导人方式。想参与还要敢参与。很多学生想参与但震慑于教师的严厉而不敢参与,所以首先一定要建立平等、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惬意、安全、自由、温暖的课堂气氛中畅所欲言,逐步培养和增强自信。

1.3 学法指导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因此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随时质疑。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流水线,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表演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在一节课中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多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以自己为主体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根本的改变,让学生先学,即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融人到一起。

2 学生方面

2.1 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只是看书,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是什么? 为什么? 这样行吗? 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等等。这样,听课时才会有的放矢,抓注重点,攻克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多动脑、用心学习”。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要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洪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2.3 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理解的理解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认真做题就可以避免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所。

合作学习使课堂和谐高效 第10篇

----------在陇西实验小学观摩学习有感

陇西县渭阳小学董进军

本人通过实验小学全天候观摩学习,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使我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中仅仅靠教师的讲授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已经是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宗旨,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过程。而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则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总结出知识要领,并经历强化训练和教师的适宜点拨,拓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当然,学生学习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四个字:学会和会学:学会是基础,学生在教师的讲授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也是低效的;会学则是提高,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这样的学习就是主动的、高效的。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努力的通过自己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下大工夫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我校近几年致力于洋思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点成绩,总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求在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诱导之下,让学生很快地、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与知识的对话之中,投入到 1

自主探究新知之中,真正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发现问题、感知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学习的自主价值。此环节的一般操作程序都是: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文本,整体感知。→学生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拨完善→学生提交疑难问题。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我就本次实践观摩学习,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是要有目标的,教师要善于创设目标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进而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明确了目标后,教师不是放任自由,而是要尽量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把大目标化为一个个小目标,把学习中的重难点部分化解为自己跳一跳能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学生不断的思考,动手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一个好的学习目标,会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究。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合作性的学习探究,这样带着目标去学习,他们合作的意识也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最后教师还要善于做好学生目标性学习的评价工作。学生的目标性学习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学生自觉的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模式,并反复循环,每一次循环使得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1、让学生掌握会阅读的基本要求。

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就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而独立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基础首先就是学会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会阅读的这种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二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同时脑子里要迅速的形成一定的意象,进而了解文章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意图;三要让学生反复去读,多种形式去读,让学生明白“文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2、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努力使学生养成习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必须有对生字词的注音、解释的批注,对段落序号的标示,对重点或不理解的词句的圈画,对感悟的地方进行批语,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对学生学会自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问题的开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一切时机,保护学生求知欲、好奇心,鼓励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大胆向教科书、向教师、向权威挑

战,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从而在同中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即要告诉学生从作者的写作上意图去考虑,围绕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法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后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思之再三而不得时再提出来。

课堂上,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猜想和提出假设,对学生的提问,哪怕是错误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及时鼓励与表扬。既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辩证去思考出现的问题,又要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研讨,寻找答案、寻找规律,使他们的思维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三、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四种好习惯。

(1)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课本;第二种是解决课本中的生字词、思考一下课后的练习;第三种是查找资料作深入研究。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并坚持上课前提问检查。

(2)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专门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深入,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作业,不仅要布置一些知识应用的作业,还应经常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当然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复习要求。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每学期初都要要求学生上学时必备两种工具书:《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能查词典解决。长期坚持,就能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使用工具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独立地解决疑难问题,条件具备时,让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利用互联网检索并下载文件。

(4)勤于思考的习惯

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空间,教师提问的问题难易度要适中,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要给予启发,给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回答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对其思考的习惯与过程给与赞赏鼓励,要经常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上一篇:晴朗词语的常用造句下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