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领导范文

2024-07-15

毛泽东领导范文(精选8篇)

毛泽东领导 第1篇

毛泽东领导方式的分析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读后感

09会计一班 刘欣琪 34

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选集 第三集)中出现的领导观点,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核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领导艺术的灵魂;“总结经验”是领导艺术的基石;“一个中心工作”是领导艺术的关键;“发扬自己的创造力”是领导艺术的魅力。毛泽东的领导艺术的科学内容是多方面的,学习好、领会好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对于加强我们能力修养,指导、推进我们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也保护丰富的领导思想。毛泽东历来重视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且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和总结,不仅使其成为毛泽东领导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且成为毛泽东领导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突出的例子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和运用。“实事求是”最早就表示一种求学的态度,经过毛泽东的新解释,使其成为我们党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领导是领导者率领成员为实现一定目标的活动。通过毛泽东的领导实践行为,可以看到其具有以下领导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必须善于听取各方的意见

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各种群体的利益表达会给领导造成较大的压力。这也导致领导活动中存在冲突。这要求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是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毛泽东之所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就是在于它善于从全局考虑。

二.领导就是为群众服务、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之所以深受全国人民拥护支持的根本理由,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原因。事实证明,“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最坚实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三.领导的矛盾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领导工作存在两大基本矛盾,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二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把握两个矛盾之间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工作有序进行。

毛泽东的领导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科学中的运用和发展。我们要注意学习唯物辩证法,要提倡唯物辩证法。

一.实事求是的方法

“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领导方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从领导方法的角度看,实事求是的领导方法属于领导方法中的思想方法。

二.群众路线的方法

对于领导方法中的工作方法,毛泽东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方法。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科学阐述了群众路线所包含的内容和实施步骤。毛泽东将群众路线称为

“基本领导方法”。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包含两个方法的内容,即群众路线的方法和群众观点的方法。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统一。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领导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就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领导方法是领导机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毛泽东一生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四.矛盾分析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领导方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做好调查研究的工作离不开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

(1)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片面性。

(2)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工作。

五.统筹兼顾的方法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六亿人口这点出发。” “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统筹兼顾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领导方法是对毛泽东的统筹兼顾领导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写作提纲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领导思想的批判继承

二.领导工作的基本特点

三.基本的领导方法

参考文献: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选集 第三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领导理论概论》主编 何孝瑛 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述评》主编 李锡炎 人民出版社

网络论文《加强学习,把握方法-----谈谈对《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的理解》 作者/来源:世外中学 厉笑影 发布时间:2004-03-03

毛泽东领导 第2篇

伟人毛泽东,值得今日国人认真学习。他注重调查研究、关心人民群众、方式灵活多变、放手使用人才、思路超前独特......一代伟人毛泽东,令人敬佩啊!

-----诸葛道熹

张学道: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前不久,笔者悉心拜读了《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一书。总体感觉,毛泽东的领导艺术的科学内容是多方面的,学习好、领会好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对于加强干部能力修养,指导、推进我们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毛泽东的领导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善于调查研究,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基石。善于调查研究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重要领导艺术。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科学的调查研究,是他审时度势、多谋善断、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诸葛道熹:调查了解才能把握真实情况。

1929年至1930年上半年间,党内存在着“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这种情况,在江西寻乌进行了20天的调查,并总结调查研究的经验,从哲学高度进行理论概括,写下了《调查工作》。当时,这篇文章由闽西特委翻印,在红四军中和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广为传播。革命队伍中,无论是干部,还是士兵,都知道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后来,由于作战频繁,很多资料难以保存,这篇重要文章也在反“围剿”中失传了。直到1957年,福建省上杭县农民赖茂基,把自己珍藏了27年的油印小册子《调查工作》,作为革命文物贡献出来。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异常高兴,说就象失散了多年的“孩子”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1964年6月,《调查工作》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公开发表,毛泽东为它改了一个名字叫《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多年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从思想理论上阐明了调查研究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批判了当时红军队伍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求甚解,墨守成规,迷信“本本”,而不愿到群众中去作实际调查研究的错误倾向。可以说,坚持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精华所在。

第二,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抓住中心环节,兼顾全局,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核心。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总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矛盾。确定何者为主要矛盾,不能依主观想象,不能凭个人所好,而是依据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得来的。诸葛道熹:抓住关键点,就是抓住灵魂。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关键在哪里?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科学地分析东北战场敌军的情况:四十八万敌军分别固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里,正处于顽抗逃跑的犹豫状态中。如果先打长春,就会把沈阳、北宁线上的敌人放跑,增加解放全中国的困难;如果先攻取锦州,就切断了东北与关内的联系,造成“关门打狗”的形势,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先打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战局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先打锦州是牵住了辽沈战役的“牛鼻子”,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宏伟的气魄和卓越的指挥艺术,主要矛盾了然于胸,每一步都服务于重点或全局的战略。

第三,善于科学决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关键。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决策,毛泽东的决策艺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植根于中国革命这片沃土之中。他高瞻远瞩,思维敏捷,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活剧:到农村去设“大本营”,建立革命根据地,由此,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得以确立;长征路上,四渡赤水,智调滇军,转危为安,跳出重围;透过抗日烽火,把握客观规律,预测到持久抗战的三阶段,中国一定能取得胜利;一身系天下安危,毅然赴重庆谈判,针锋相对,坚决同蒋介石的独裁内战行径作斗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中原大地,适时发动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战。

毛泽东在其领导的决策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因时而异,因地而宜,灵活机动。诸葛道熹:激动灵活,随机应变,是毛泽东的大智慧。

第四,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知人善任,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保证。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可以概括为:疏通引导、注重说理、善意批评、坚持民主、以情动人、用先进事迹感染人、用通俗生动语言谈心对话、领导做表率、制度建设等。在选任干部方面,毛泽东具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和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他认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注意、用干部这两件事。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和使用干部,善于爱护和培养干部。毛泽东借鉴古代用人之道,提出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政策。他善于根据斗争任务的需要,果断地组织干部和建立领导核心;坚持“五湖四海”,团结广大干部;善于运用辨证的观点识别人才,并能用人所长;具有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护人才,以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磨练人才的独特风格。

在知人善任方面,选用罗荣桓便是一个例证。1930年春,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颇伤脑筋,他需要为23岁的军长林彪选择一个合适的搭档。林彪打仗灵活,但个性强,不愿听别人批评,平时沉默寡言,别人很难同他共事。经过毛泽东的慎重考虑,终于选中了罗荣桓。罗荣桓是个老实人,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发现了他许多可贵的素质: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时冲锋在前,退却时掩护在后;行军时为病号扛枪,宿营时下班查铺。罗荣桓走马上任,开展了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的政治工作,使全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非常旺盛的战斗情绪。性格褊狭的林彪也感到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于是,军长和政委相安无事。毛泽东发现的这位人才,成了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匠,是军队政治干部中唯一获得元帅军衔的人。诸葛道熹: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第五,善于做群众工作,一切为了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灵魂。在江西瑞金沙洲坝,至今还传颂着毛主席打井的故事,井台上竖着一块纪念碑,上刻着两行醒目的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毛泽东在1934年所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从土地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总有些人把关系到群众具体利益的事情,看成是“小事”,认为它琐碎,不值得为它花工夫。毛泽东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从而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他是代表他们利益的,进而拥护革命,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毛泽东是最善于向群众学习的,他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在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下决心向他们学习。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精兵简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口号的提出与落实,都是听取群众意见并依靠群众来实施的具体例证。诸葛道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有大智慧。

第六,善于绘制中国革命的独特图样,能动的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魅力。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动用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图样领导艺术。在他几十年的领导生涯里,善于集中党和人民的智慧,绘制出一幅幅精美的大小图样。他率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依图施工,改换了中国的日月,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毛泽东领导 第3篇

一、组织准备阶段

( 一) 创办工人夜校

建党初期, 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工人运动的步骤同全国其他各地一样, 首先都是通过创办工人学校, 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然后再建立工会组织、开展罢工斗争。从1921 年下半年到1922 年, 毛泽东先后派出多批党员、团员干部, 深入产业和手工业工人群众之中创办所工人夜校。如, 李立三、刘少奇、蒋先云、毛泽民、黄静源等到安源, 蒋先云、毛泽覃等到水口山, 郭亮等到粤汉铁路, 夏曦、夏明翰、罗学瓒等到铅印活版、人力车等行业。

在创办工人夜校的过程中, 毛泽东特别着意解决了编写和统一夜校讲义的问题。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有革命思想内容的通俗教材可用, 因此, 编写合适的讲义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工人夜校增多之后, 更有编辑统一教材的必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毛泽东同当时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李六如建立了密切关系, 并把他引上了革命之路。

( 二) 改组湖南劳工会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潮, 但是, 其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思想很容易为工人所接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 无政府主义在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提高工人的革命意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开始领导工人运动以后, 无政府主义者仍然反对一切政党“操纵”工人运动, 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这就必然对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产生阻碍、腐蚀和破坏作用。由于黄爱和庞人铨在湖南劳工会中拥有相当高的威信, 改造湖南劳工会必须从争取黄、庞二人开始。毛泽东的建议, 得到黄、庞的赞同和采纳。他们随即对劳工会进行改组, 把原来各工团的合议制, 改变为书记制, 将过去的八个部集中为书记、教育、组织三个部, 黄爱还邀请毛泽东助理会务。他们接受毛泽东“小组织大联合”的主张, 先后成立了土木、机械、印刷等10 多个工会, 会员也开始交会费。从此, 湖南劳工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 三) 建立工人组织

在工会的组织形式上, 毛泽东针对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的不同特点, 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在产业工人中,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 工会组织采取“工人俱乐部”的形式。如, 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等。在手工业工人中, 则是采取一般的工会形式。湖南省会长沙主要是多种行业的手工业工人聚集的城市, 数量多达10 万人。毛泽东领导湖南党组织先后组建了长沙泥木工会、长沙人力车工会、长沙笔业工会、长沙理发工会、长沙缝纫工会、长沙铅印活版工会等。每个俱乐部、工会的秘书都由共产党员担任。

二、罢工高潮阶段 ( 1922. 8 -1923. 2)

( 一) 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在中国铁路工人中, 最早举行罢工斗争的是粤汉铁路工人。早在1919 年7 月, 粤汉铁路广州机器厂工人为支援五四运动, 就举行过政治罢工。1920 年10 月, 有支持孙中山讨伐桂系军阀的罢工; 同年12 月, 又有粤汉铁路南段工程部工人因索发欠饷的罢工。1921 年3 月, 粤汉铁路新河站工人因路警殴打工人举行罢工。这些罢工规模不大, 时间也短, 并具有自发性质。在京汉路工人和其他各地工人团体的支援下, 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坚持半个多月, 于9 月25 日胜利结束。11 月1 日, 徐家棚、株萍、新河、岳州四处工人俱乐部派出代表, 在毛泽东主持下, 在长沙新河召开粤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这是全国铁路工会中成立最早的统一组织。

( 二) 泥木工人大罢工

10 月6 日, 6000 多名长沙泥木工人举行罢工。这次罢工的基本目的是争取营业自由权, 并要求长沙县知事把工价调到三角四分。罢工开始后, 毛泽东奔走呼号, 使全国一些地方的工会发来声援电, 长沙《大公报》几乎每天都报道罢工消息。但是, 长沙县公署仍然拒绝接受工人的条件。10 月23 日, 数千泥木行业工人开进了县公署围墙。毛泽东穿着一件对襟衫在队伍中间指挥。他吹一声口哨, 工人喊一句口号, 连吹连喊, 工人的情绪越发高涨。25 日, 毛泽东又亲率任树德等12 名代表到省政务厅催批呈文, 赵恒惕最终不得不批准呈文。至此, 泥木工人经过二十天罢工斗争, 取得完全胜利。

( 三) 成立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湖南工会的团结和统一、开展更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毛泽东开始筹划全省统一的工人组织。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是继湖北工团联合会之后的第二个全省性的统一的工会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湖南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的统一。从此, 湖南工人运动有了正式的公开领导机关。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成立后所干的第一件大事, 就是同湖南当局进行了三天面对面的说理请愿斗争。当工人的要求基本上得到解决之后, 毛泽东等立刻以《各工团代表与赵省长、吴政务厅长、石警察厅长、周长沙县知事交涉的实在情形》为题, 披露说理斗争的详实情况, 发表在1922 年12 月15 - 17 日的长沙《大公报》上。赵恒惕无可奈何地对其左右说: “湖南再来一个毛泽东, 我就不能立足了。”

三、小结

毛泽东早期在湖南领导的工人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旗帜, 也对他之后的人身道路、革命道路,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和宝贵经验。

摘要:在湖南工人运动中, 毛泽东总结出了工人运动需要联合各个阶级, 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从这其中, 也明白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对他之后的人身道路、革命道路,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和宝贵经验。本文主要对毛泽东领导湖南工人运动的主要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毛泽东,湖南工人运动,主要活动

参考文献

[1]韩振国.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对帮会的利用与改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5) .

[2]李方祥.毛泽东思想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贡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9 (06) .

毛泽民在盐池 第4篇

由于盐池刚刚解放,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加之反动分子暗中破坏,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时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风尘仆仆赶到盐池,帮助恢复和发展生产,指导开展经济工作。

毛泽民是搞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进入盐池城之后,在认真听取盐池县城市革命委员会的汇报。

为了便于广大劳动群众买卖货物,节省支出,增加收入,抵制商人的过分剥削,毛泽民指示城市革命委员会帮助人民群众建立自己的商业机构。按照毛泽民的指示,城市革命委员会把没收的“聚和兴”“万兴和”两家豪绅的财物集中起来,于1936年7月成立了消费合作社。有了资金以后,又在消费合作社附设了一个食品合作社,专门供应熟食品。消费合作社内杂货供应齐全,价格低廉,买卖公平,既方便了群众,又活跃了市场。为了扩大资金,推动合作事业的发展,苏维埃政府在县城召开了一次有几百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毛泽民在会上宣传了办合作社的目的、意义和办法,号召群众积极入股,集资办好合作社。

毛泽民还及时纠正了当时打土豪分浮财中打击面偏大的问题,释放了不该捕押的几个商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县城的20多家私商都陆续开门营业了,不愿拿出来卖的货物,在消费合作社的影响下,也摆出来销售。市场很快活跃起来,城乡交流日益增多。外逃的地主、富商闻讯后,也纷纷返回,还向红军捐款,支援抗日。

毛泽民还广泛和商人结交朋友,发展贸易,组织物资内购外销,以保证边区的物资供应。当时边区的食盐、皮毛、牲畜、青油、药材、粮食的贸易收入占边区财政收入的90%以上,而盐池的三宝(食盐、皮毛和甘草)占了大部分。这些产品收购以后经石嘴山运到包头,再运到天津、北平销售。

1936年10月,成立了盐池税务局,各区设立了税务所,并且确定了公平合理的应征税目和各项税率,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与好评,进一步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繁荣。

毛泽东领导艺术 读后感 第5篇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出于对毛泽东的景仰,前不久,我悉心拜读了《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一书。总体感觉,毛泽东的领导艺术的科学内容是多方面的,学习好、领会好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对于加强领导干部能力修养,指导、推进自身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书中领导艺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总结:

第一,善于调查研究,实地了解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情况。善于调查研究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基础。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在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中,科学的调查研究,是他审时度势,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1929年至1930年上半年间,党内存在着“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这种情况,在江西寻乌进行了20天的调查,并总结调查研究的经验,从哲学高度进行理论概括,写下了《调查工作》。当时,这篇文章由闽西特委翻印,在红四军中和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广为传播。1964年6月,《调查工作》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公开发表,毛泽东为它改了一个名字叫《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多年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从思想理论上阐明了调查研究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批判了当时红军队伍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求甚解,墨守成规,迷信“本本”,而不愿到群众中去作实际调查研究的错误倾向。可以说,坚持调查研究,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领导艺术精华。

第二,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抓住中心环节,兼顾全局,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核心。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总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的矛盾。确定何者为主要矛盾,不能依主观想象、凭个人所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确立主要矛盾,是依据对客观现实的分析得来的。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关键在哪里?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科学地分析东北战场敌军的情况:四十八万敌军分别固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里,正处于顽抗逃跑的犹豫状态中。如果先打长春,就会把沈阳、北宁线上的敌人放跑,增加解放全中国的困难;如果先攻取锦州,就切断了东北与关内的联系,造成“关门打狗”的形势,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先打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战局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先打锦州是牵住了辽沈战役的“牛鼻子”。辽沈战役先打锦州这一以纲带目的生动事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宏伟的气魄和卓越的指挥艺术,主要矛盾了然于胸,每一步都服务于重点或全局的战略。指挥战争如此,领导做工作亦是如此。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要求之一,就是要抓重点。毛泽东通过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把主要矛盾的原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便形成了抓重点、中心工作与一般工作相结合的领导艺术。抓重点的方法,运用在认识事物上,就是分清主流与支流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要弄清哪个方面代表事物的本质,哪个方面则是非本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处理工作终遇到的具体情况。

第三,善于科学决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关键。领导者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决策,毛泽东的决策艺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植根于中国革命这片沃土之中。他高瞻远瞩,思维敏捷,灵活机动,因进制宜,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活剧:农村包围城市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长征路上,四渡赤水,透过抗日烽火,把握客观规律,预测到持久抗战的三阶段;身系天下安危,赴重庆谈判,针锋相对,坚决同蒋介石的独裁政治作斗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中原大地,适时发动三大战役,加快建立新中国的步伐。毛泽东在其领导的决策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因时而异,因地而宜,灵活机动,以更好地坚持原则性。重庆谈判,就充分地表现出毛泽东这一特色。抗面对蒋介石及美国玩弄的“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最后决定由周恩来副主席陪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指挥若定,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由于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卖国的方针,造成整个谈判期间处于一种边谈边打、打打停停的状态。要打破谈判的僵局,促成国共谈判达成协议,就必须在谈判中把原则与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诚意,毛泽东认为,可以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作一些让步,以最大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经过反复的谈判,蒋介石被迫同意在《国共双方会谈纪要》上签字。重庆谈判所以能达到一定的目的,除了毛泽东那种“身系天下之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之外,还在于他“独具慧眼”,善于掌握形势,抓住有利的时机,作出正确的决策,并在实施决策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领导艺术。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情况往往十分复杂,更需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处理复杂情况,顺利开展工作。

第四,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知人善任,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保证。在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中,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善于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毛泽东领导工作中的一项主要方法,也是引导干部和群众为实现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而奋斗的根本保证。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可以概括为:疏通引导、注重说理、善意批评、坚持民主、以情动人、用先进事迹感染人、用通俗生动语言谈心对话、领导做表率、制度建设等。在选任干部方面,毛泽东具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和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他认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这两件事。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和使用干部,善于爱护和培养干部。毛泽东借鉴古代用人之道,提出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政策。在抗战时期,根据斗争任务的需要,果断地组织干部和建立领导核心;坚持“五湖四海”,团结广大干部;善于运用辨证的观点识别人才,并能用人所长;具有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护人才,以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磨练人才的独特风格。在知人善任方面,选用罗荣桓便是一个例证。1930年春,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颇伤脑筋,他需要为23岁的军长林彪选择一个合适的搭档。林彪打仗灵活,但个性强,很古怪,不愿听别人批评,平时一付沉默寡言的样子,别人很难同他共事。经过毛泽东的慎重考虑,终于选中了貌不惊人的罗荣桓。罗荣桓是个老实人,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发现了他许多可贵的素质: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时冲锋在前,退却时掩护在后;行军时为病号扛枪,宿营时下班查铺。罗荣桓走马上任,开展了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的政治工作,使全军指战员始终保持了非常旺盛的战斗情绪,同时把军事训练、后勤工作抓得井井有条。性格偏狭的林彪也感到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于是,军长和政委相安无事。毛泽东从罗荣桓的朴实中,发现了他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不移,在非原则问题上的容人之量。正是毛泽东的知人善任,早就了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匠。毛泽东在坚持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同时,坚决反对任人唯亲。他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象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下台。”他还对秘书说:“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我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所以说善做思想工作、知人善任才能刑场以领导为核心的团队凝聚力,使团队面对工作井然有序、面对复杂情况从容不迫。

第五,善于做群众工作,一切为了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是领导者获得成功的灵魂。一切工作走群众路线,是领导者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处理领导与群众关系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最崇高的使命,他关心群众疾苦,经常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心系人民,时时、处处和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群众兴利除弊。在江西瑞金沙洲坝,至今还传颂着毛主席打井的故事,井台上竖着一块纪念碑,上刻着两行醒目的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毛泽东在1934年所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从土地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总有些人把关系到群众具体利益的事情,看成是“小事”,认为它琐碎,不值得为它花工夫。毛泽东正是高人一筹,他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群众,想群众之所想,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从而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他是代表他们利益的,进而拥护革命,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毛泽东是人民群众的领袖,可他从不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结合于群众之中,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办实事。毛泽东是最善于向群众学习的,他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在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我们要有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下决心向他们学习。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简要地归结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精兵简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口号的提出与落实,都是听取群众意见并依靠群众来实施的具体例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向群众学习是正确开展工作的精华所在,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坚持工作开展依靠群众,工作目的为了群众,工作过程学习群众,这样不但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干群关系。

跟毛泽东学领导 心得体会 第6篇

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跟毛泽东学提高领导素质、跟毛泽东学决策、跟毛泽东学知人善任、跟毛泽东学动员与组织群众、跟毛泽东学抓大事揽全局、跟毛泽东学领导艺术。而每章又分成了几个具体的部分进行分解,对我们如何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可以说就是一本典型的教科书。各个具体的部分可以说让人回味无穷,念念不忘。但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跟毛泽东学做学生 跟毛泽东学做学生,分别从毛泽东是如何做学生的和跟毛泽东学做学生两个方面介绍了毛泽东如何向人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学生,始终善待人民群众和保持对人民群众谦虚谨慎的态度,正是毛泽东终身不悔、一以贯之和坚持到底的基本价值取向。领导者首先是群众的学生,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它几乎朴素到这样的程度,你要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领导,你就要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学生。而且,即使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你还是不一定能搞做得好,即使你做得好,也是一个无限的进程,就这一点来说,毛泽东给后人的启示是令人回味无穷的。

二、跟毛泽东学领导能力

跟毛泽东学领导能力,从毛泽东与领导能力,跟毛泽东学领导能力两个方面介绍了毛泽东如何“借势发挥”,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领导者的能力不是他本身原来所具有的,而是他从某个地方“借”来的,借势和借力借得好、借得巧、借得妙、借得适宜、借得适时、借得适度,就可以真正做到“举重若轻”。另一方面,所谓“举重若轻”,也只能是借助事态本身的力量,引导社会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是衡量领导和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志。

三、跟毛泽东学知人善任 毛泽东在长期的领导生涯中,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选人用人的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跟毛泽东学知人善任对于日后从事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毛泽东知人善任的用人艺术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辩证统一,德才兼备的识才艺术

毛泽东在他的领导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辩证法色彩的识人标准和原则。首先,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人才标准。其次,坚持用辩证的观点识别人才。毛泽东强调领导者应该全面的、发展的、历史的识别和考察领导干部。他认为考察和实用人才“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办法。”

(二)大胆用人,团结聚人的用才艺术

毛泽东用人,首先是坚持五湖四海,唯才是用的原则。其次在使用人才上,毛泽东善于用人所长,不求全责备。毛泽东在用人的时候十分了解所用之人的性格、气质、脾气、兴趣等特点,往往能抓住这些特点“对症下药”。再次,在使用人才方面,毛泽东向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充分尊重领导干部。“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 使用人才必须给予充分的信任,领导者只有让自己的部下放开手脚,才能充分的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的爱才艺术。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培养人才、爱护人才的具体方法。第一,他认为领导者应该指导人才工作,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领导者应该着重促进人才理论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为人才提供学习和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第三,帮助人才改善自我,作进一步的提升。第四,本着惩前瑟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帮助人才、挽救人才,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第五,细心体察,在生活上帮助人才。

从毛泽东领导艺术中学到的 第7篇

学习毛泽东领导艺术已经两个月了,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领导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兴衰,“领导是关键”。中国近代历史表明,毛泽东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杰出领袖。中国能有今天的繁荣富强,根源于毛泽东优秀的领导能力,根源于他杰出的领导才智。在领导艺术上,毛泽东是一个最善于运用权力,发挥权力,发动人民,号召群众的伟人,在领导工作中,毛泽东表现出卓越的理论才能、决策才能、组织才能、协调才能和激励才能。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而持续的热情和拥戴。毛泽东具有一种特殊的领导素养,即中华民族的谦虚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知识分子的好学深思、革命军人的果决多智、机动沉着、杰出政治家的韬略能力和坚韧顽强。但是,他的这一切素质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逐渐自觉培养、锻炼和铸造自我的结果,是他自觉把自己领导素养的提升与中国革命领导实践不断结合,完善自我的结果。我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得到领导艺术领悟了很多,一个出色的领导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出众的的领导能力,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有许多别人所没有的品格。

毛泽东在韶山冲沿袭了家族的文化和接受了基本的教育,并在那里成长起来,小时候就显示出了领导者的雄心壮志,他在13岁时写了一首诗,名叫《青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从中就可以看出少年时期毛泽东豪气干云的气概。他早年投身革命,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传奇班的人生道路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领导,他身上有什么样的领导艺术呢?我认为有几下几个方面:

第一,毛泽东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毛泽东领导才智的特征在于,它具有强烈的超凡的个人魅力的性质。毛泽东的超凡领导魅力是集人格的魅力与思想的魅力于一身。这种超凡魅力

体现在他的领导才智上既是相对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而言的,也是相对于他本人超凡的领导力、决策力、号召力而言的,又是相对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并且获得人民的拥戴而言的。因此,他的领导才智具有巨大的威力。关于毛泽东的领袖魅力,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务卿基辛格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几乎完全被毛泽东的威严所震慑,并折服于毛泽东的魅力。基辛格事后回忆说,毛泽东成为凌驾整个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大多数国家里那种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办法,而是因为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压倒一切的魅力。基辛格是老牌政治家,但是,他认为,“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像他一样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这就是毛泽东杰出领导才智形成的巨大领袖魅力的显露。

第二,毛泽东很注重个人知识素养。毛泽东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种地。他从小在农村里接触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虽然生活在一个闭塞小山村中,但毛泽东从小热爱学习,勤读四书五经,同时读一些课外书籍包括《三国演义》、《西游记》,打下了很深的国学底蕴。毛泽东学习很有创造性,从来不盲从。毛泽东有一个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中南海毛泽东有大量的图书,大概有九万本,借书条子五千本,现存有五万件手稿

这九万本的书,打开来看里面有大量的批注,有很多的批注。以《二十四史》为例,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周书、北齐书、一直到明史,二十四部史书,四千年的正史集成,共

850本。古代的书是线装本的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些标点符号都是毛泽东点的,他看完后还总结里面的经验,并做了很多心得体会批注,内容无所不包,包括怎么改造人、怎么用人、怎么决策、怎么识别人、怎么养身。毛泽东读史和国学是在不断思考的,而且谈出他的看法。《贺新郎•读史》一词概括了中国历史,指明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他在延安的题词“与时并进”,说的是理论和文化是跟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

毛泽东的领导思想与实践,充满哲理。它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独创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它的科学内容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要点来说,即在他才智的根基上,善于进行调查研究,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在他才智的核心上,善于捉住主要矛盾,掌握矛盾转化规律,抓住中心环节,照顾全局;在他才智的关键上,善于作出科学决策,富有战略眼光,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他才智的保证上,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知人善任,团结干部,相信和依靠群众;在他才智的魄力和魅力上,善于绘制中国革命的独特图样,能动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坚持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等等。因此毛泽东主席的领导艺术在当今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意义。

毛泽东领导 第8篇

组织行为学上对领导的定义就是:管理者用人格魅力影响组织成员一起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

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 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毛泽东所讲的“用干部”指的是用人的问题, 这是毛泽东确定的首要的基本的领导职责;“出主意”, 即为领导决策, 这是领导者的最重要的职能职责。

1 用干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人才, 并且知人善用, 凝聚力量一起实现组织的目标

1.1 吸引人——塑造个人魅力

毛泽东的领导艺术首先是以毛泽东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基础的。在革命战争中, 毛泽东共计牺牲了5名亲人, 革命胜利后对族人“四不”原则。可以说他毫无私心, 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毛泽东曾说过: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这种人格魅力一方面吸引了大批人才集聚到以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内或者周围, 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毛泽东非凡的人才鉴别和使用能力。

第一, 立威信。

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坚不可摧的威信, 受到全党、全国人民永远的爱戴和敬仰。毛泽东的威信来自于他不计私利、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等高尚的品德、伟大超人的智慧、才能和领导艺术。

毛泽东在1934年1月27日所写的《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 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所以才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牢固的威信。

还有毛泽东的“四不”原则, 新中国刚建立时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 现在一律不准来, 凡是要求我给安排什么工作, 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毛泽东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毛泽东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 总是把自己的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水平, 一件睡衣补了40多个补钉。此外, 毛泽东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方面都是身教重于言教的, 毛岸英从国外留学回国后, 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进行实际锻炼, 后来让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不久毛岸英就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了。以上的事实证明, 正是由于毛泽东以身作则、关心百姓等, 所以才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坚不可摧的牢固威信, 所以毛泽东的号召、主张才得以一呼百应。

第二, 塑形象。

正如江泽民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的: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召力。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 他舍小家为大家, 舍自己为人民, 敢教日月换新天, 面对邪恶, 一往无前;作为伟大的战略家, 他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作为伟大的理论家, 他独辟蹊径, 超越前人;作为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书法家, 气魄非凡。毛泽东也很善于树立形象。在领导实践中, 他成功地运用各种媒介, 如交谈、诗词、书法、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努力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如《沁园春·雪》, 所表现出来的文章气魄令文化人非常震惊与敬佩。

第三, 顾全局。

毛泽东指出:“必须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过别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过亏的那一部分人”。毛泽东从参加中国革命工作以后,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未能被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领导人都接受。然而, 毛泽东总是能从党的团结和统一这个大局出发, 服从党的分配, 积极工作。而当他主持中央领导工作时, 从不计较个人恩怨, 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 团结党内外一切力量干革命搞建设, 这对于夺取革命的胜利和发展建设事业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1.2 组织人——围绕目标, 凝聚人心

第一, 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 无论粮食问题, 灾荒问题, 就业问题, 教育问题, 知识分子问题, 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 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它各项问题, 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 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 同各方面的人协商, 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没有全局在胸, 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他把这种统筹兼顾、全局考虑的领导艺术形象地比作为“弹钢琴”。“要产生好的音乐, 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 要互相配合”。比如他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 强调党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农村, 但不能忽视城市;

第二, 抓中心, 带全局。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特别强调:“在任何一个地区内, 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 在一定时间内, 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 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比如在建国前夕, 他强调“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并且指出城市工作的中心是生产建设, “城市其它工作都是围绕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第三, 高瞻远瞩, 决胜天下。

毛泽东说, 不论做什么事, 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 它的性质, 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 就不知道那件事情的规律, 就不知道如何去做, 就不能做好那件事。高瞻远瞩, 决胜天下地科学预测未来以能动地指导革命斗争, 这是毛泽东杰出组织艺术在革命生涯中的表现。比如从毛泽东对抗战持久战的预测中, 我们可以看到他那驾驭全局的、深谋远虑的组织艺术。毛泽东根据抗战10个月来的战争实践, 在深刻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各种情况的基础上, 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发展: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的三个阶段, 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革命发展的进程也证实了毛泽东的科学预测, 毛泽东也更加为中国人民所爱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 出注意——做决策, 保证实现组织目标

用好人之后就可以“出主意”了。毛泽东认为“主意”出的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领导事业的成败。出主意、做决策的目的是引导群众。领导者出好主意, 毛泽东指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抓住中心、统筹全局的原则;集体决策的原则。

(1) 群众观点是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出发点和价值取向, 是我党组织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基石。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 毛泽东充分运用决策的群众性原则, 每制订一个战役计划, 必广泛征求意见, 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他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于正确的指导, 必然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 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和系统意见) , 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 如此无限循环, 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科学决策的基本准则, 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这是一切共产党员必须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在他看来, 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决策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这就是说在领导决策时, 要从决策对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 要分析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群众的心愿、觉悟程度和承受能力等诸因素提供的可能性, 把决策建立在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内, 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二是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我们的工作方法、计划和措施。三是要注意吸取我们一些决策失误的教训。“我们所犯的错误, 研究其发生的原因, 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 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毛泽东指出决策决不能从“善良”的愿望出发, 凭想当然办事;也不能从别人经验或上级批示出发, 缺乏主观能动性;也不能从原则出发, 呆板而又抽象地决策。

(3) 抓中心, 把握主要矛盾, 总揽全局, 这是领导者能否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 也是关系到能否正确制定战略和策略的全局性问题。毛泽东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领导艺术的突出风格, 就在于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把握中国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 得以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 引导人们不失时机地掌握斗争的中心环节, 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是毛泽东善于掌握中心, 抓主要矛盾的典型事例。

(4) 集体决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牢不可破的朱 (德) 、毛 (泽东) 、周 (恩来) 三人组合就是集体决测的生动体现。总之, 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在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阶段, 对人性的体验和认识更加深刻和独到。当今的时代虽不必再经历赤裸裸血腥残酷的革命斗争, 但对人性的了解和积极引导却是任何时期都必须的。研究和继承毛泽东他们那代人留下的宝贵领导艺术财富, 无疑能帮助我们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 更强大的掀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伟.毛泽东领导思想对新时期党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指导意义[J].党史文苑, 2009, (04) :32-42.

[2]徐青英.略论毛泽东的领导艺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5) :66-79.

[3]刘敏.试论毛泽东的领导艺术[J].理论观察, 2006, (04) :8-69.

上一篇:特别的微信个性签名下一篇:严打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