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处考察报告

2024-05-17

招生就业处考察报告(精选6篇)

招生就业处考察报告 第1篇

招生就业处工作总结报告

xxxx年,招生就业处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就业为龙头,推动招生、就业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把就业工作放在首位 扎扎实实推进就业工作深入开展

1、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xxxx]3号)和“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1号)精神,积极有效应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就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促进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就业教育水平,推动我校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年初我们根据新形势,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xx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3月份,邀请了60多家单位举办了xx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洽谈会。之后,又举办了40多场专场招聘会,共为2477名本专科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条,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择业环境,许多毕业生较早签定了就业协议。到目前为止,xxxx届毕业生本科11个专业921人,已经就业697人,就业率75.7%,专科22个专业1556人,已经就业1036人,就业率66.6%。本科部分在毕业生较多的情况下,比(本科8个专业,毕业生745人)山西省教育厅确认就业率67.6%提高8.1%;专科在人数比20人数减少的情况下(16个专业,毕业生1641人),比山西省教育厅确认就业率69.2%降低了2.6%。

2、毕业生就业工作

20,我校本科毕业生9个专业559人,专科毕业生23个专业1961人,全校毕业生2520人,又是历史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毕业生就业压力继续加大。因此,在甲型流感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早策划,早动手,11月下发了“关于认真抓好201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向130多家单位发出邀请函,邀请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到现在为止,已经举办专场招聘会14场,大部分煤炭类专业学生已经签定就业协议。年后,我们将继续邀请单位来学校开展招聘活动。

3、举办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 继续做好困难学生、部分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xx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我校一大批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顺利签定就业协议,就业工作进展基本顺利。但是,部分专业受就业形势和专业服务方向限制,仍有一批毕业生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就业依然存在较大困难。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落实教育部有关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等精神,我们与阳泉市劳动局联合,在xxxx届毕业生离校前,面向未就业的,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大学生免费举办了09届毕业生创业教育培训。受到广大毕业生欢迎,得到了毕业生好评。

4、积极组织好xxxx届中专毕业生的教学管理和毕业证等相关工作

xxxx年, 共有中专毕业生300多人,在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同时,我们与阳泉市煤炭工业局联合组织开展了毕业答辩工作,毕业生圆满完成中专教学各项任务,办理了毕业毕业手续,顺利毕业。

5、主动走访用人单位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针对性地走访了部分用人单位,了解单位的需求,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为系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同时加强合作,拓宽了就业渠道。

二、积极主动地做好xxxx年招生工作 为学校发展打实基础

1、xxxx年,我校共安排普通本科招生计划270名,专升本计划210名,专科招生计划1950名,对口专科200名。截止目前,普通本科报到281人,报道率104.1%,专升本报到249人,报道率118.6%,普通专科报到1929名,报道率98.9%,对口专科报到249人,报道率124.5%。xxxx年完成招生计划的103.3%。

2、积极开展成人函授招生 服务山西经济建设

xxxx年,在分管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多次到教育厅联系,并对开展专科函授教育进行了调研,经过努力,教育厅批准了我校开展函授专科教育的报告,我们取得了成人专科函授招生资质,并报立招生计划280名,目前已经录取200名。成人函授招生还在进行中。同时,我们继续与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举办成人专升本函授招生工作。目前已经确认录取的人数约有30多名。

xxxx年3月,在校长、分管校长及和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顺班正式开办,共有学员246人。

3、继续与企业广泛联系 开展成人中专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今年,在人手少,工作多,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抽出时间与单位联系,在欣通建设公司、省煤运上社煤矿招收职业中专生130余人。我们主动到企业去,了解单位实际情况和需求,与企业共同商讨开展教学工作的问题,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了生产实践。仅此项可为学校创收50多万元。

4、积极拓展招生就业工作面 开展定单培养工作

今年,我们继续与长治红山煤矿、沁新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定单培养工作,招生初期与单位达成协议,定向为企业招收和培养部分专业学生。共招收7个专业近80名学生。这些学生由企业提供学费和奖学金,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成绩良好的学生来我校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校在这些地区的声誉,同时为一批学生的就业落实了单位,实现了上学就业两不误。

5、想方设法加强联系,争取教育厅、招办、理工大学的支持

针对本、专科每年招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联系,在本、专科招生中增加了虚拟计划,既减少了大量繁硕的工作,又提高了学校招生的声誉,确保了招生计划的圆满完成。

三、继续抓好函授教学和职业中专教学各项工作

今年,在教务处、后勤处、财务处等有关部门和机电系、资源系、建工系等系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许多教师的辛勤工作下,我们不断加强函授教学管理各项工作,逐步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函授工作水平,许多教师不辞劳苦,每次出去上课仅乘车就要走3个多小时,教学认真负责,得到单位好评,保证了教学质量。我们与和顺县合作举办的和顺班顺利开办,开创了我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地方煤炭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局面。

四、确立服务意识 做好招生报到和就业的各项服务工作

招生就业处人员少,事务多,假期没有休息时间,录取完新生马上就要组织报到工作,工作非常辛苦,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把学校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克服了许多困难。我们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服务。同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坚持原则,树立形象,搞好服务。招生就业处每年仅新生报到就要接待三、四次,毕业生就业手续要办几千人次。

五、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确立科学发展观念

招生就业处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不断增强把握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确立科学发展的观念。针对招生、就业的.实际,征求系部意见,进行社会调查,提出调整意见,制定科学的招生计划,保证了招生任务的完成。

六、加强廉政建设 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发生

招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性强,为了预防各类腐败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增强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从制度和管理上加强监督,并在招生就业期间,成立招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检查,接受广大家长和考生的监督。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年招生任务完成的比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对外特别是对外省的宣传力度小,省外招生计划完成情况不好,经费一直是最近几年困扰招生工作的瓶颈。由于经费不足,许多地方的就业、招生宣传活动不能参与,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宣传学校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学生入学报到,资格审查方面,录取方面由于工作不细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

八、2017年计划和工作努力的方向

2017年,我们将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支持下,继续努力抓好招生就业和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招生任务不低于xxxx年,毕业生就业率力争再有所提高。成人教育继续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学校发展再立新功。

努力的方向:招生和就业一起抓,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职业教育新形象。

招生就业处考察报告 第2篇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

2013年在校党政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心下,在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较好地履行了自已的职责,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的思想及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表现

本人思想进步,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政治学习和各项业务活动。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的活动中,我认真听取了每场报告,认真组织处室同志学习、领会有关精神,并结合我校招生与就业工作的实际,制定新举措,我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学校的发展,是一位思想积极上进的中层领导干部。

二、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招生工作

1、我想办法动脑筋,竭尽全力为学校争取更多的招生计划,以促学校的发展

在招生计划的问题上我始终以围绕学校的发展和实际出发,主动开展工作。从2013年2月上报招生计划开始到7月招生录取期间,我便把争取更多的招生计划和怎样协调好二本、三本的计划数量一事作为自已的一件大事牢记在心,于是我动脑筋、想办法,亲自主动去协调各种关系,并时时打听计划分配政策和分配时间,从主管厅长到计划主管处长和主要的办事人员,该找的我都去找,该跑的都去跑,在黑龙江省计划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由于自已的努力,2013年我校招生计划比09年有所增加,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招生宣传

为了让更多的考生及家长认识、了解学校,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强学校对考生的吸引力,我积极组织了多种形式进行招生宣传:精心编制了招生简章14000份寄给全国各中学和十三个艺术考点;在《教育》刊登了我院概况和考生问答;组织安排了浙江、山东、福建等14个省市的15现场咨询会;组织参加“阳光高考网上咨询会”和黑龙江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会等;通过电话、网络、现场咨询会等形式接收咨询近万人次。

3、组织全体招生工作人员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招生任务。从6月30号到8月30号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坚守在招生机房,认真审核各省计划,当计划调整和外省点录中遇到困难时,我及时和主管校长、纪检处长协商,做到既灵活机动又严格把好录取关,从而,既完成了所有招生计划,没有浪费一个指标,同时又录取了优质的考生。

4、努力做好了2013年我校艺术类专业的组考工作。

2013年1--3月先后派出由专业老师和教学及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14个组,奔赴广西、云南、江苏、甘肃等到14个省市组织我校的艺术类专业的组考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省报名参加我校考试的达10390人,为学校的财政创收纯利114万多。

就业工作

1、按教育部的要求,2013年我完成了物理工程专业、化学专业等到12个新生班级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上好就业指导课,我多方收集资料,多渠道收集新的信息,从国家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能力、素质的培养等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学生到课率高。

2、完成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总结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不断出台新的工作措施,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各教学院一起,在暑假期间,通过艰辛的努力,完成了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工作,并取良好成绩,经省教育厅抽查后反馈给我校2013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7.2%,名列全省第七,在同类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3、10月份接受了省教育厅对我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督查。督查组通过听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师生座谈会和走访等形式,对我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地检查,并对我校就业市场的建设、学生的就业指导、优势专业的就业率和对学生的各项服务平台等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督查结果评为优秀。

4、成功举办了2011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2012年11月27日成功组织了2011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参加本次见面会的有来自全国300多家用人单位,我们周密地安排和热情的服务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单位和学生都发来感谢信。10年还举办了185场专场招聘会,公布了500多家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近9000个,为毕业生寻找就业岗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5、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保障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及时发布与畅通,10年进一步加强了就业网络的建设,建立了就业短信平台和就业工作QQ群,我们采用在网络发布时近期招聘信息置顶,近期招聘专场信息提前列表公告,在学生喜爱的校塔岭论坛转载,在就业工作QQ群不断刷新相关信息,发动就业协会学生广为宣传等手段,使得今年毕业生对就业信息、就业政策的关注度呈数量级提高,对用人单位的招聘简章的点击率产生了质的飞跃,一个近期招聘专场信息列表点击率就高达2~3万次。这样既方便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及时沟通,又打破了过去用人单位来学生通知不到位的困局,使学生能及时参加自已选择的专场招聘会,这些工作均得到毕业生的充分肯定。

6、组织召开了2012就业工作表彰暨2013年就业工作大会。

三、本人的廉洁自律情况

一年来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和纪律,不谋私利、讲原则、讲正气,坚持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在公务活动中,能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不收受任何非正常交往的礼品、礼金,不参与任何违纪违法的活动,廉洁自律情况好。

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基本情况,有不对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狠抓招生就业 促进跨越发展 第3篇

树立一个理念, 围绕三个问题, 强化四项工作。

树立一个理念:就是必须树立开拓市场的理念, 并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共识。这个理念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学校看作是铸造人才的工厂, 要把学生看作是企业需求的劳动力。以这样的理念, 推动招生就业和教学改革就有了针对性, 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围绕三个问题:就是把招生工作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着力解决好生源问题、培养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三个问题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是招生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 解决好这三个问题, 招生难题就迎刃而解。

强化四项工作:就是要强化校企合作, 畅通学生就业渠道;强化招生宣传, 增强学生选择煤校的信念;强化教学质量, 培养企业能用的人才;强化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具体的做法是:

一、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校企合作, 畅通学生就业渠道, 努力实现招生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就业是促进招生的重要环节, 校企合作是实现就业的主要手段。经过几年的探索, 我们感到强化校企合作必须要做好三项工作。

1. 以订单培养为基础, 不断扩展校企合作。

近几年我们同吕梁市内20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 按照企业意愿形成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

一是离柳模式:离柳焦煤集团是吕梁市较大的国有企业, 集团职工每年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子女全部在我校进行学历教育, 毕业后由集团全部接收、安置。该集团把我校当作是他们的人才培养基地, 我校把该集团当作是学校的实训基地, 学校聘请该集团董事长为学校名誉校长。

二是宏盛模式:柳林宏盛集团是吕梁市柳林县大型煤炭企业, 他们同我校的合作是该集团把招工对象选送到我校培养, 毕业后企业负责安排工作, 报销学费。

三是凌志模式:柳林凌志煤焦集团同我校的合作是由学校负责招生、培养、公司在开学后选定培养对象, 毕业后给予安排工作, 报销学费、书费, 并给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

四是同辉模式:离石同辉重工集团同我校的合作是:双方联合招生, 在校学生的学费由集团支付, 并给予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和50元的奖学金。学生实习在该集团进行。集团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由我校派专业教师兼任。

五是东辉模式:该集团提出用人计划和专业要求, 学生毕业后该集团来校选人并接收安置。

2. 以增进了解为目的, 不断促进合作。

我们坚持每年的开学典礼邀请合作企业负责人参加, 召开合作企业有关人员座谈会, 为企业管理人员免费讲课,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调研等方式, 进一步增进了校企之间的相互理解, 有力地促进了相互的合作。目前多数合作企业能够做到:无偿提供专业老师的实习、培训, 无偿提供学生实习。企业已真正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而且通过实习又进一步增强了校企友谊, 企业了解了学生, 学生理解了企业文化, 特别是岗位与技能的对接, 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以搭建平台为动力, 不断引深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我们深深感到必须要搭建一种双方认可的合作平台, 进一步引深合作。为此经过充分调研, 成立了一个由学校主管部门、企业参加的安全生产及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力争把这个指导委员会办成校企交流的平台, 校企相互了解的窗口, 传播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场所, 指导教学改革、监察教学质量、促进产教结合的机构。

二、多渠道、多手段强化宣传, 扩大影响

宣传是做好招生工作的重要措施。宣传工作力求做到:宣传覆盖面到位、宣传国家优惠政策到位、宣传学生能够就业到位, 使广大学生及家长相信选择了煤校, 就选择了就业, 选择了前程。

1. 多渠道宣传。

制作学校发展、教学、学生就业专题片, 通过市、县电视台播放, 使学生、家长对学校有一个直观真实的了解。早计划、早准备, 印制招生简章, 订单企业简介在省市有关刊物进行宣传。利用开学家长送学生入学的时期, 把学校状况、合作企业状况以图板形式进行宣传, 进一步坚定学生及家长的选择。

2. 强化宣传。

在初、高中学生毕业前夕, 选派得力人员深入到各县市及周边县 (市) 学校进行宣传。发动在校学生在假期向同学、亲友做宣传。放假前召开教职工大会, 专项安排布置招生工作, 明确当年的招生目标, 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招生任务, 划分宣传责任区域, 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感, 努力形成招生工作人人有责的局面。招生工作开始后, 不定期通报招生情况, 进一步发动教职工加大宣传招生力度, 推进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3. 全覆盖宣传。

把宣传对象扩大到退伍军人、企业青年职工、社会青年之中, 用足用活自主招生政策, 使得每年非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0%以上。

三、深化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质量, 着力培养企业所需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努力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努力做到“适销对路”。

1. 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近几年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 相继新增了矿井通风安全、煤炭综合利用、机电技术应用、发电厂及变电站电器运行、地质与测量、矿井建设、食品加工工艺、酒店管理等8个新专业, 专业设置基本满足了当地煤炭企业发展的需求。

2.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

从2007年开始我们通过组织老师到企业实习, 专访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 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等形式, 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及技能要求,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应知应会为重点, 实践教学、技能竞赛为手段的教学改革。目前开设专业的课程改革已全部完成。去年又起动了重点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 目前已完成了14门。特别是煤炭专业的4门校本教材获得省一等奖, 同时加大促进实践性教学的投资力度, 相继投资建立了24个多媒体教室, 4个计算机室以及现代矿井、综采运输、工程测量、电工电子、矿山机电、矿井通风、化工仪表、煤焦化验等11座实验实训室, 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3. 教师队伍的知识与技能必须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使专业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 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成为真正的“双师型”, 每年暑假都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实习, 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了解企业现生产设备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 同时要掌握一到两个岗位的技能。目前70%的专业教师达到了“双师型”要求。为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力度, 学校还从各企业聘请了10名客座讲师, 15名实践指导教师, 师资力量基本能够保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教育, 使他们到企业后能够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

通过同企业负责人座谈, 到企业调研, 我们得出了企业对人才素质结构的排序:

1. 组织纪律观念;

2. 吃苦精神;

3. 责任意识;

4. 配合协作理念;

5. 岗位技能;

6. 知识面。

从排序看出, 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 也凸现了企业文化的特色与内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的管理教育举措。

一是强化教育。学校每年都要聘请关工委人员对学生进行一次普遍的法纪教育, 以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每年都要在学生毕业前夕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一次普遍的企业文化教育。每年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时, 首先要学习的是企业文化。同时规定专业教师的每节课必须要把在企业实习时了解掌握的企业文化进行五分钟的讲解。通过教育使学生深化了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 增强了对企业管理要求的适应性。

二是强化管理。在强化日常教育管理的同时, 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请了7名退伍军人和警校毕业生为军事教官, 每年要进行一次10天以上的集中军事训练。日常内务管理严格执行军队标准, 早操、部分体育课进行队列训练, 每周组织一次班务会。通过严格的队列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吃苦精神, 增强了纪律性。通过严格的内务管理, 养成了学生严谨细致的作风, 增强了集体意识。通过每周一次的以宿舍为单位的自我总结讲评会 (相当于部队的班务会) , 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 准军事化的管理,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用同辉重工集团总经理的话说:“煤校培养的学生懂礼貌、守纪律、能吃苦, 我们欢迎”。

以就业推动招生,以招生提升就业 第4篇

关键词:招生 就业 管理模式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是一所为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适应苏州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创建一流品牌学校为目标,凸显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未来的目标要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招生与就业是一所职业院校的生命线,是提升学校品牌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而出口畅进口才旺,所以,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谋求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获得双赢,从而以就业推动招生,以招生提升就业。

1 学校近五年招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情况

1.1 2009-2013年招生情况 2009-2013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向学校下达招生计划近6000人,学校高质量招生6200人左右,每年新生录取分数达中考总分70%以上人数比92%以上,2012-2013年中考总分80%以上人数比达40%以上,这在同类学校中都是极为少见的,连续三年生源质量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40多所分院中名列第一。

1.2 2009-2013年就业情况 2009-2013年,学校高职毕业生累计约4214人,就业率平均达98.6%,升学率平均达28.4%。经调研,毕业生就业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目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分布海外,如酒店管理专业多名毕业生在澳大利亚、迪拜、新加坡等国家工作,这为学校打造海外知名度奠定了基础。

2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以就业推动招生

2.1 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为就业打好基础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不能离开地方经济的发展、行业企业的发展,学校的专业发展和课程设置必须紧贴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为了培养符合苏州地区现代服务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紧密合作、创新合作等。近年来,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共建实训基地、安排顶岗实习、人员互训、就业派遣,共同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课题研究、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工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校每年对合作企业进行全面评估,选择一些优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目前的合作企业共有130余家,紧密型合作企业有88家,校外骨干实训基地44家,这种做法使校企合作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也为毕业生奠定了稳定的就业基础。

2.2 搭建各种平台,加强校企交流 为了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每年组织座谈、调研活动,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对实习生、毕业生的考核评价以及对学校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等,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始终紧贴市场。为了进一步推进与行业企业的深度交流,邀请各行各业专家、学者来校给教师、学生开讲座,拓宽师生视野,给予更多的专业营养。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发科研课题、专业创新、技能提升等工作,使学校某些专业领域在市场上起到引领作用。

为了扩大教育教学成果、办学特色等宣传,还组织企业校园行、校企技能PK、校企联谊会等活动,展示教学成果,搭建相互交流平台,既加强了专业交流,又夯实了校企双方的情感基础。

2.3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就业质量 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2011年,由苏州市政府授牌牵头组建了“苏州市现代物流职教集团”“苏州市现代商务职教集团”“苏州市现代金融职教集团”等三大职教集团,在这三大平台上,学校将苏州的物流、商贸、金融等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等资源进行大融合,打破了以往“一对一”“一对多”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而是建立了“多对多”“一对多”“多对一”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了物流、商贸、金融等专业建设和发展,也使企业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甚至直接参与到各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去,直接将行业企业对员工的入职条件、职业技能和素养要求等岗前教育的内容提前介入,并将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提前让学生形成文化认同,从而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由于行业企业的管理者、专家、技术能手成为了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之一,有些入职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企业自愿主动地为学生降低入职门槛,给学生机会与本科院校学生同台工作、平等竞争。经过这两年检验,很多企业普遍评价学生素质高、技能优、外语好、善学习,有的企业甚至老总亲自带管理团队专程到校洽谈合作。

校企合作工作的加强,大大提升了学生实习就业的平台,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在招生咨询中,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今后的就业问题。学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极大地推动了招生工作。

3 加强招生宣传,做好咨询服务,吸引优质生源,以招生提升就业

就业顺畅推动了招生,同样招生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到就业工作。学校的招生工作始终围绕“立足专业、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彰显特色”的中心,加强招生宣传,做好招生咨询服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扩大学校影响、完成计划任务、提高生源质量”的总体目标。

3.1 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 我校招生宣传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 “走出去”主要是让宣传团队主动走进生源学校开展宣传,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中招咨询会;组织学生开展“我回母校”,教师参与生源校的教研活动,党员下社区,离退休教师、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机会开展对学校的宣传推介。通过以上宣传活动让生源地(校)更多的了解学校,同时更好地为生源校的考生、家长服务。“请进来”是学校通过校园开放日、普职综合实践课程、校园中招专场咨询会等各种活动把生源校的领导、师生、家长邀请到校,参观校园环境,与师生进行互动,更为直接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建设、技能训练、发展前景等。

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宣传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媒体展开全方位宣传;根据中考时间及考生填报志愿的规律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各种媒体投放广告,集中进行宣传;鼓励全校师生通过各类媒体以新闻报道和短刊形式发表文章、作品,以此宣传学校;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演讲、开讲座等,以自己的成长历程给学弟学妹们以启发、榜样;各系充分挖掘专业亮点和特色,开展一些有影响力或有特色的活动,让考生和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各专业情况。

学校每年在新生注册时开展“招生信息渠道调查”、“招生宣传效果调查”以及“影响学生填报志愿调查”,主要调查考生了解学校的渠道、途径以及选择报考的主要因素等,根据调查数据整理,有70%以上考生是通过校园开放日、现场咨询会、学校网站等了解学校的,80%以上考生从就业、专业前景、学校声誉、学校管理等因素考虑而选择学校的。

3.2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招生服务工作 孩子的未来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是学校贯穿整个招生工作的指导方针。在招生过程中认真学习招生政策及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招生录取工作“六公开”和“十不准”规定,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实行阳光招生,学校招生工作连续多年零投诉。

为服务好考生,学校设立24小时招生热线、网上咨询平台以及双休日值班等。在咨询接待中,做到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认真解答考生和家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贬低他人或擅自进行政策不许可的承诺,由此获得了考生信任,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

为了吸收更多的优质生源,学校除了争取各方奖励、资助政策外,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等,设立了高分奖励基金,这两年学校奖励高分考生、优秀考生50余人/年,奖励金额20余万/年,资助困难学生每年千余人次,总金额500多万元,资助来源包括社会、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捐款。

正是由于学校平时注重抓管理、提内涵、树品牌、重服务,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声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许多家长和考生趋之若鹜,认为在这样的学校学习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素质。而招生质量的优良为学校输出优秀毕业生打下了良好基础,不断提升了毕业生就业质量。

学校为了实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知名度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将继续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鼓舞下,借助苏州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大好机遇,脚踏实地的建设美丽校园、发展品牌专业、打造一流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治斌.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2]龚菊华.中山学院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3]许文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6(04).

作者简介:

招生就业处考察报告 第5篇

招生就业处2012年度个人述职报告

一年来,本人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处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同事的支持下,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尽职尽责,勤恳做事,在较好地完成组织交予的工作任务同时,自身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下面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予以总结。

一、思想政治表现

一年来,本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有关重要内容,并深刻领会其中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始终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严格遵守教师法,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坚持做到边工作边学习,摆正位置,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不断提高责任感,增强事业心。

二、工作能力表现

我深知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工作态度更加关键。我时刻始终以一颗诚挚的心,抱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对待我的本职工作。今年三月我校干部换届,我被调到招生就业处工作。在调动工作之前,我负责机械学院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非常繁琐,而且工作量非常之大。我始终提醒自己学生工作无小事,一定要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调动后,我分管招生就业处就业工作,就业是学生的一件大事。由此,我深感责任重大,始终提醒自己要顾大局,识大体,抓重点带全面,时刻想着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学生一。

专业人才市场、网站和中介机构合作对接,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

6、巩固校园招聘主阵地、积极开拓就业新市场。我处继续坚持校园招聘主阵地,完善校内就业市场。2012年,我处共举办专场招聘会200余场,发布招聘信息的单位有6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约4000余个。11月17日,成功举办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水利电力类分市场双向选择洽谈会暨我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参会单位多达106家,提供就业岗位约2500个,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者有1200余人,很好的发挥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和“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水利水电类分市场”的职能。

7、强化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加强在校生职业实践环节,让毕业生还未走出校门就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锻炼实践能力,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12年我校新增5个就业实习基地。截至目前,我校的就业实习基地已达61家。大部分毕业生认为,通过这种实践教育,使理论与生产实际有效的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参加工作后,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习活动与企业充分接触,顺利实现就业。

8、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活动。我处积极创造条件,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实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力争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针对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同学,我处与郑州市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协商,成立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3届非师范类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试点班”,共计321人报名,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了理论培训。试点班的同学有58人报名测试普通话,除1人未通过考试外,其余均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毕业生通过全部考核后,持毕业证领取教师资格证,比非试点班同学提前半年获得教师资格证,无形之中就占得了就业的先机。

9、加大就业调研工作力度。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新问题,展现我校就业工作新面貌,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11月份我处到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及商丘工学院三所高校进行就业工作调研,通过调研找到了与兄弟院校存在的差距,向校党委提出了关于就业工作的具体改进建议,争取把下一年度的就业工作做实做好。

10、深入推进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由资深就业工作人员、各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组成的就业指导师,对我校全体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共计有268人次,解决了一部分同学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择业中遇到的问题,获得好评。

11、组织就业指导人员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2012年度,我处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省就业办组织的师资培训。先后派出7人次教师参加就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等师资和创业课程培训、北森职业测评人员培训等,促进我校就业专职人员和就业指导教师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2、积极组织毕业生申请创业证,成效显著。创业证对于毕业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毕业生获得国家和河南省的各种优惠措施。经过动员,我校毕业生共办理223份创业证,在全省各高校排名第三,成绩突出。

13、积极主办各级就业指导报告会,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2012年度,我校共举办学校和学院各级就业指导报告会21场,对全体2012届毕业生和大部分2013届毕业生,进行了诸如面试技巧、硕士研究生备考、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等分门别类的就业指导报告会,也对大

一、大二的同学进行职业定位等问题的指导,针对性强,效果突出,获得学生好评。

14、快捷有效地完成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对于2012届毕业生派遣工作,在2012年6月至8月期间,我处统一到教育厅办理报到证16批,共3240人次,逐一办理违约手续102人次,办理改派手续186人次,145名学生列入派遣计划,回收1033名升学毕业生的协议书并在调档审批表上逐一签字,集中办理了1120名困难毕业生的人事代理以及档案凭条的发放。往届毕业生的派遣工作。2012年共派遣2010届毕业生51名、2011届毕业生202名到单位,以及2010届145名待就业毕业生集中派回原籍。

15、认真完成2013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审核、就业数据统计工作。我处为全校2013届5860名毕业生逐个核对生源信息,在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中逐个进行修改和输入生源地等信息,工作量非常之大。

对2012届毕业生,我处共办理就业周报20次,教育厅月报10次、年报2次;对2013届毕业生,办理就业周报5次,教育厅月报3次、年报1次。

16、协议书的管理和发放。我处从教育厅购买就业协议书后,按学院统一编号制表,为2013届5860名毕业生发放了就业协议书和推荐表,同时为特殊情况毕业生逐一发放协议近200份。

招生就业处考察报告 第6篇

(2008年1月-2009年2月)

2008年,在院党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我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努力拓宽学院招生和就业渠道。

一、招生工作

08年,学院招生保持适度规模,生源结构进一步改善,生源素质稳中有升,特别是新生报到率大幅提高。

1、科学论证,制定08年招生方案。根据我院学科专业条件,认真分析往年新生报到率,结合就业形势,最终确定招生计划4000人。其中,本科招生1200人;省外260人。

2、缜密部署,确保提高生源素质。一是印制招生简章,邮送省内300多所中学;二是充分利用“2008年安徽省在皖招生院校网上咨询周在线答疑”平台;三是参加现场招生咨询;四是印制招生手册,随录取通知书一起邮寄给新生。根据安徽省招生考试院发布的2008年普通高招录取统计结果显示,我院专科一批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100%。其中,文史类专业录取最低分481分,高出普通专科一批分数线22分,理工类专业录取最低分452分,高出省控线15分,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我院今年新生报到总人数为3469人,报到率为86.7%。其中,本科报到1141人,报到率为95.1%;专科报到2328人,报到率为83.1%,达历年最高水平。

二、就业工作

08年,我院共有毕业生2687人,其中本科生69人。初次就业率为89.6%,最终就业率为96.64%,其中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的278人,“专升 1

本”61人,士官9人,选聘生5人,赴韩国留学6人。对比2007年的数据(初次就业率为88.40%,最终就业率为96.04 %),就业工作稳步上升,在省08年就业工作评估中获“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1、多渠道开展市场调研,巩固与拓展毕业生就业基地。

院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率队,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及省内。走访人才市场、回访就业基地和往届毕业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就业推荐。

2、积极搭建毕业生求职择业平台,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一是广泛采取小型化、专业化为主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二是积极搭建选聘生推荐、士官应征、专升本考试、赴韩瑞大学深造的推荐、服务和培训平台。三是积极开拓网络功能,努力从功能、信息量、实用性、互动性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强化。

3、抓好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出台了新的蚌埠学院

《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方案。

4、分层次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专兼职就业队伍的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组织参加省厅就业工作培训的同时,采取不同方式对招就处工作人员、各系就业领导小组成员、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信息员进行了分层次培训。

5、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

一年来,学院先后召开了五次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党委书记于世勋、院长周之虎及院全体领导班子都参加会议,充分体现了我院对就业工作的重视。会上,研究当前就业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院与各系签订《毕业生就业目标责任书》;党委书记于世勋、院长周之虎及分管副书记王卓都做了重要指示。

6、完善就业工作目标管理,构建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08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新的《蚌埠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奖惩办法》(院字[2008]88号)。

7、加强职业规划辅导,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并选拔5名同学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认真组织实施“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应届毕业生直招士官工作”等各类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计划和项目。

8、统计分析就业数据,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针对08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32份,毕业生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1%。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23份,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度为96%。

08年,我院共发表就业方面论文10余篇,一篇被国家级核心刊物收录,两篇获安徽省第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论文的评选一等奖,两篇获二等奖,一篇获三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

各系就业发展不平衡;就业质量不够高,签约率低;就业市场开发不够均衡,有些专业形势严峻;就业基地建设还需加强;就业服务深度不够,特别是信息服务的项目、信息量、更新率以及传递都有待改进;网上就业市场虽已开通,但是利用率很低。

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把 “责、权、利”下放到教学系,职能部门负责宏观管理;进一步加大网上招聘力度;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方案模板下一篇:班队主题活动方案